(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如何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
自古以来,儒、佛教育不外乎两桩事:第一是教我们认识自己与大宇宙的关系,这就是「诸法实相」。正确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教育的主要宗旨,这是体。第二是教我们如何对人、对事、对物,也就是在生活中,如何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用。这个体、用包括了全部的教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一切众生都不例外。
在作用上,我们为何不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就是不明事实真相。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明白真相,所以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教导我们,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梵网经菩萨戒本》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些都是事实,不是比喻。凡夫的见解、心思、常识,多半局限在一世,不知道过去世,也不知道未来世,所以产生了许多错觉。佛菩萨以甚深定功,突破时空界限,对于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统统明了,所以知道一切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
诸佛菩萨用什么心来对待一切人事物?「孝敬」,就是《观经》三福的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用「孝顺、尊敬」对待一切人事物,就是佛菩萨,就是大圣人;而凡夫的心思观念、所作所为,与此恰恰相反。相应就是随顺自性、性德,随顺诸法实相;能做到圆满的随顺,就是一真法界。若不能随顺,与此相违背,就是六道凡夫;完全相违背,就是三恶道。所以,作圣、作凡,天堂、地狱,就在自己一念之间。这一念与法性相应,就是佛菩萨;这一念与性德相违背,就是众生、恶道。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正如佛所说的「梦幻泡影」,是随着我们的念头起变化,这正是《华严经》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是能生,法是所生。你所生的这些法不如意,是能生的心与法性不相应。所以一切境界不是别人变现给你享受的,而是自己变现给自己受用,这是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若想生活在一个适意的环境里,一定要遵从佛的教诲。实在讲,遵从佛的教诲,即是遵从自性的性德、自性的法则。诸佛菩萨所讲的是我们自性的法则,不是他自己的;所以佛说他从未说过一句话,他所讲的都是我们自性性德的开发。唯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佛法才真正五体投地,全部接纳。
所以,学佛是随顺自性,佛就是代表我们的自性,菩萨、大圣大贤们是性德的示现,是性德的流露,是自不是他,这就是「自他不二」。我们要把这个意思领会过来,从此地建立信心。果真能契入,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诸佛菩萨是自己性德所流露,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自性所流露。然后才真正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只是一个自己而已,除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然就展现了,慈悲是性德,性德就圆满的展现、流露了。我们对佛菩萨、大圣大贤孝敬,对父母、师长孝敬,然后逐渐能对一切众生孝敬,甚至于对自己的冤家对头、毒蛇猛兽、地狱饿鬼,也同样的孝敬,决定是以清净心、平等心待之。
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成佛了。即使没成佛,也是法身大士,智慧开了。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万法,你觉悟、明白了,懂得如何去做;对于尚未觉悟的众生,也懂得如何去帮助,这就是存菩萨心、行菩萨道。所以,任何身分,任何行业,男女老少,都可以修圆满的菩萨道,菩萨绝不局限于某一法界,一切法界皆是菩萨法界。《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生生世世与一切众生相处,有善缘,也有恶缘。有些人跟我们相处很投缘、很欢喜,这是过去生的善缘;有些人跟我们是冤家对头,给我们带来种种不如意,这是过去世的冤业。过去迷惑颠倒,种下这些冤业,现在觉悟明白了,要化解冤结,还是佛的这句话「孝敬」。真诚心的孝顺、尊重,冤结自然就能化解。
所以对于一切怨怼,我们要能随顺,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当中成就自己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戒定慧,这是功德。随顺如何能真正成就功德?清净心重要,智慧心重要。你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就是随顺,这就有功。能够成就、增上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德。
所以,有一念怨天尤人,就是大错特错。遇到一切不如意的境界、逆缘,都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决定是自己不善业累积造成的,过失不在别人。回过头来,自己真正忏悔,改过自新,这是真修行。是我没有将他当作父母、师长看待,没有孝顺、尊重他,是我自己的错,不是他的错。诸佛如来就是以这种方法成就的,我们想作佛、作菩萨,也没有例外,还是这个方法。我们要将敬人、敬事、敬物,落实在自己生活之中,念念都不能离开;一念离开是一念迷,一念相应是一念觉,所以要在念念之间用功夫。大乘经不可不读,不可不深解义趣,我们才能保持觉悟而不迷,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981201早餐)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节目预告】天津经济广播今天将要播出的节目内容:早上8点《经广早点道》与您相约,头头是道的财经资讯,津津乐道的民生话题,在累积财富的道路上为你加油打气;中午11
  • 暑假中,有某种心境,叫顺其自然,有某种智慧,叫深谋远虑。拥有智慧的人,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浮躁世俗,认养吃甘蔗的水牛奶3箱 86 [挤眼] 别太在乎他们
  • 图二周边是监工水獭,原本是给挂灯定制的装饰,但因为呆萌可爱,结果出现在屏幕,电视,车内,各个角落。图一水獭周边是鼠标垫,把日常生活进行了插画浓缩,很受大家欢迎,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内蒙古打响防沙治沙大会战# #推行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内蒙古日报)【固沙植绿】这段时间,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防沙治沙项目现场,工人们一直忙着“
  • #水边之夜#87话已上传 小情侣谈上了应该,毕竟日常太甜了关羽和张飞一定不会这样的!当然我也有幽默的一面啦还可以陪你一起吃谷,看动漫,二次元什么的我都可以给你指
  • #摩登兄弟[超话]#我看你们都挺自私的睁着眼说瞎话,乱推,从现在开始谁也不能胡说八道去害自己人,这边那边乱推,谁也不能这么做,谁也不能[怒][怒骂],你知道你们
  • @中国天气回应首个台风“应该不影响我国”图片图片天气预报今夜到明天,晴,南风2~3级,北部海区4~5级, 12~31℃。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号台风“艾云尼
  • 白羊太喜欢凭感觉做事了,当她们被美色迷惑的时候,因为太过欣赏,因此不需要完全触动她的心,就能成功将她俘获,然后受到她们狂热的追求。天蝎喜欢和高颜值的人在一起,因
  • #每天认识一位历史女性# 有人说:“古代女的都生好几个孩子,也没见谁是因为家务被累死的。小姑子恃母爱不用干活,妯娌们更有心眼,懂得磨摸鱼玩拖延,惹怒了婆婆就拿笨
  • 因为数量有限,所以我们就定的往十个想看上走,本来想着可能一次性点十个的不会太多,所以应该是充足的,没想到来玩的朋友们听说条件后,好多一下子摇人点了30、40几个
  • 也许现在的你,正在经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你不放弃,再坚持一下,相信那朵属于你的花,一定会在不经意间绽放。然而,我们却可以把握现在,去珍惜那些在乎我们的人。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我向来三分钟热度,一天有1440分钟,所以因为你,我每天都沸腾480遍@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始
  • 由于警察对此类事件的介入有限,而法律程序又往往耗时耗力,涉及金额不是特别巨大的情况下,很多人只能选择默默承受。有报道称,由于此次事件的影响,伊利的直播间被迫提前
  • 怪不得卡住不往下瘦了我为啥不用耳机呢[疑问]买了是干啥的不想继续被恶心 就努力跑远一点昨天晚上睡觉还不错 尽管睡前又被讨厌的事扰乱了心绪 以及昨天甚至想着要换
  • ​​​#饭圈美工设计##饭圈扩关##手幅# ​​​#饭圈美工[超话]#P1最新客单吧唧展示,P7.8.9透扇展示,夏天到了快来找我约透扇吧~擅长多种风格,接所
  • 1.这行很多大师是不看前运直接断后运的,推前运第一是体现师傅的水平,第二是对后运有更多的信任度,如果前运都推不准,如何相信后面发生的事情?2.若是前运的事情大概
  • 来自河南的小童你好,来晚了,希望你能找到我(你)因为自己曾找到自己时 觉得真的很神奇 我们好像从永不会交集的平行线里 认识到彼此 突然想说这些是 本来不想再发的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陆远铮江汐雾》陆远铮江汐雾(最新章节无弹窗)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0~)ft ?书名:《陆远铮江汐雾》陆远铮江汐雾 ?主角:陆远铮江汐雾 阅读全文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