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悖论#: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好的事,反而是不好呢?
1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给我们出了一个悖论,他说,如果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好,那么这件事情就不会那么美好了;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好事是好的,那么这件事一定是不好的。这似乎和我们日常的认知不同。
在大众的基本认知以及在道教的宗教教化中,都是提倡真善美的,会告知人们什么事物是美好的、是善良的、是值得我们所有人追求的,并且提倡人们都去追求同一个美好的事物,以期达到最终人人皆是善人、物物皆为美好的理想国的图景。

但在老子的叙述中认为,以上种种其实都是人的有为的表现。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道的无为的状态。

在这里,其实已经为“无为”的思想埋下伏笔,即无为是不有为,不有意识地为。因为,当人人都知道什么事情是善良和美好的,是被提倡的,那么人人就会想方设法去追逐它、获得它。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以正当的方法来获取,倒也无可厚非。但老子是做史官的,他从书籍的记录中、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早已经看透了人的本性,或者说是看透了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因禁不住欲望而失去了本性的模样,所以才会得出如果人人都去追逐被提倡的事物,那么这一定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在这里,被提倡的事物其实是与第一章“道可道”之道、“名可名”之名相呼应的。当不同的国家或集团自立为道、为名,号召不明根本之道的人们去追随他们,那么这些人就可能会脱离了生存的本真而去冒杀生的危险,只为了获得某种名分、利益,成为他人口中的至善至上的存在。

2、一个人的成就,必然是以众多人的失败和牺牲为代价的。人们看到的成就,是一种彰显,是谓“有”;难以看到的背后失败,是被刻意地隐藏,可看做“无”(此处与道教所讲的有无的哲学概念相区分)。但有的存在,是依赖于无的前提。对美与善的追逐,其背后所带来的必将是恶与不善,进一步导致的必然是部分的消亡与毁灭。

道的本性是生化万物,而不是让万物以不能终天年的方式毁灭。毁灭是不合道的,那么,毁灭的前提便是对美与善的提倡,即是不合道的。对任何事物的提倡,都是人因欲望心而生起的有为的行为——有主观意识的行为,即常说的我想、我要——便是不合道的。这为老子在下文中提到“无为”做好了铺垫。

老子说,有无相生,同出异名,二者本来都是观察大道的枢机,为什么在这里“有为”就变成不合道的表现了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前者讲的是宇宙本源,后者讲的是人间事;前者讲道,后者讲道所生的万物,这是《道德经》中第一次从道到人的叙述对象的变化。有为与无为,实则都是“为”,区别点在于是有人心欲望的为还是无人心欲望的为。很显然,老子叙述的是前者所带来的危害,落脚点是后者所达到的境界。

为了更好地说明美与恶、善与不善是相互伴随而生的,老子继续用生活中的实例举例。

首先,他提到了哲学意义上的有无相生,即有是针对无而言的有,是无的彰显;无是针对有而言的无,是有的蕴藏。但其实,本来不存在有和无的命名,只不过是为了进行相应的区分,人们强行给予了他们名字而已。

3、接下来,老子就用一系列的实例做了进一步说明。如什么事情简单、什么事情困难,这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才会产生人们所认知的某种结果。注意,在这里,比较是人为的比较,结果是人为所认知的结果。相比较之下,长与短出现了,高与下出现了,单音节的声和有节奏的音出现了(亦可解释为回音和发声的比较),先后的顺序出现了。当出现了不同时,哪一个是被人所提倡的,另一个就自然变成被人所厌弃的。于是,人为的比较就带来了不善与恶。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比较之心的产生,在于有意识的、主动的、有欲念的为的出现。有为,不是有所作为,而是有所私人目的的作为,是在试图把自己的私人的标准作为大众所应遵循的标准。孰不知,标准会因人而变,人会因事而变。变化一直存在,那么又怎么可能存在永恒不变的标准呢?又怎么能够保证有为所带来的结果是长久的呢?

真正得道的圣人,正是能够看到此时的有为所带来的结果,所以才以合道之心去处事,做任何事情不添加主观的喜好,仅仅只是以符合万事变化的规律去作为。行使任何教化,也从来不是进行言语上的评判,而是客观展示万事万物自然发展变化,而人们能够从自然中感受到道的运行方式,进一步明白自己也是万物之一,也在道中,也当遵从自己之自然的运化。(这一点,也正是一个优秀的史学家所具有的客观素养。)

合道的圣人,他可以使万物兴盛,并不会推辞自己的责任;同时,他也不会因为自己兴盛了万物而认为就该私自占有万物,不认为兴盛了万物就该将万物作为自己的依恃而邀功。万物兴盛且能自我自然地运化,这正是圣人的功德成就,但他反而不居功。也正是因为他不占据这份功德,所以万物才能一直运化下去,那么圣人的这份功德就永远不会消失。

倘若圣人居功了、占有了,此时便是认为自己在万物之上、万事万人之先,由此就产生高下、先后的区别,此对比心一出,便会引起知美之为美则是恶、知善之为善则不善的果。

如此,恰是这个人间社会的真实罢了。
本文作者:道教之音

佛说:“命如果待熟,常恐会凋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当一个人看透了一切,也就真正成熟了。

众生皆苦,皆需自渡。有人帮你一时半会,但是帮不了你一生一世。

相对于大地天空,我们只是一粒尘埃那么轻微,能够让自己变得灼灼放光的,是慈悲的心灵。

这一生,看淡了,也就无所谓了。

学会坦然,哪还有世事无常?

02

生又何欢,死又何哀?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

但是庄子不悲伤,反而鼓盆而歌。“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庄子自己要死了,弟子们悲伤不已。庄子说:“我今死,则谁先?更百年生,则谁后?先不得免,何贪于须臾?”

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的,死是可以超脱的。悲伤有什么用?人死也不能复生。

哭泣解决不了问题,不如笑着活下去。

你要相信,死去的人,一定不愿意看到你哭哭啼啼的样子,而是希望你活得更好一些。你要让“他”如愿以偿。

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不管活多少年,都是值得的。

鲁迅先生过世之后,臧克家写了有名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精神是能够永生的。

有大智慧的人,都在增加人生的宽度和高度,并不在乎人生的长度。

主动帮助别人,让大众觉醒,多做一些励志的事情,感染别人,引导别人。当一个人内心有光的时候,生死就不重要了,他已经有了永生的力量。

与其在乎生死,不如活在当下,用一辈子的时间,行善积德。

03

贫穷富贵,皆有定数。

富贵之人,住在和善之家。

自古以来,家和万事兴。只有和睦的家庭,才能够改变家人的命运。

一家人都做好事,那么善报就会不断放大,汇聚在每个人身上,还会让后代得到福报;一家人互相包容,家里就没有了吵闹的声音,任何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富贵之人,厚德载物。

一个讲道德,重规矩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不赚昧良心的人,不背后算计别人,不做不诚信的事情。

有了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个人想要做什么,就更容易了。人人都搭把手,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可惜,有的人,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不努力改变自己,还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平。

费尽心思去寻找伯乐,但是自己却不是千里马,最后认为——世上根本没有伯乐。

只要心不穷,人就有了富贵的征兆;只要努力奋斗,尊重道德,敬畏规矩,富贵就悄然而至。

别抱怨了,用汗水去浇花吧,人生路上,处处都有花香。

04

福祸相依,从不单行。

有一个商人,原本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

商人靠卖鱼为生,赚了几十万。后来,他想赚更多的钱,于是就买了一艘很大的渔船,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有一次出海捕鱼,海上起风了,把渔船掀翻了。

商人身上披着救生衣,才逃过一劫。可惜,渔船没有了,所有的钱也没有了。

家人都很伤心。商人却很快乐,脸上有笑容。

家人问:“你笑什么?一无所有了,你还笑得出来?”

商人说:“我家本来就一无所有啊。”

福与祸,它们是邻居。你只要从中间开一扇门,就能自由出入了。

祸事来了,并不可怕,大不了就是重头再来。命比物质值钱。只要活着,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不是这样的么?

福气来了,也不要得意。也许,祸事就在后面,马上就来了。

人生起起伏伏,根本就不要担心,就像连绵起伏的大山一样,下坡了,到了谷底,就可以上坡,然后去另一座高山。

如果你想“占山为王”,这是做不到的。“一山不容二虎”,那哪能由着你一个人胡来。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是可以转换的。当你看到了这样的事实,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05

聚聚散散,缘分使然。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人与人相处,总是要分别的。

孔子第五代孙孔穿,有一次出游赵国,和友人一起相聚。孔穿要回鲁国的时候,友人一路相送,还留下了离别的泪水。孔穿却只是简单作揖,然后转身离去。

大家认为,孔穿太不近人情了。可是,孔穿却说:“好男儿志在四方。”

自古以来,儿女情长。关于感情的事情,最难以说清。有的人,因为爱错了一个人,弄丢了自己,一辈子都沉迷其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不知道多少痴情的人,因为感情的纠缠不清,内心很痛苦,即便放手了,但是心不愿意放下来。

缘聚缘散,看似无情最有情。

成年的儿女,离开父母的家,去了远方创业致富,然后有了更好的家庭。一路上,儿女因为有了父母的牵挂,便有了前进的力量。

夫妻分别,多半是“小别胜新婚”。距离让夫妻的感情,越来越好了。天天在一起,才是灾祸。

相聚的时候,好好相处;离别的时候,常常问候和牵挂,感情就变得更浓了。谁能说,相离是痛苦的呢?

人生无常,皆需坦然

世事无常,顺其自然。

佛说:“命如果待熟,常恐会凋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当一个人看透了一切,也就真正成熟了。
众生皆苦,皆需自渡。有人帮你一时半会,但是帮不了你一生一世。
相对于大地天空,我们只是一粒尘埃那么轻微,能够让自己变得灼灼放光的,是慈悲的心灵。
这一生,看淡了,也就无所谓了。
学会坦然,哪还有世事无常?
#今日贴纸打卡#
生又何欢,死又何哀?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
但是庄子不悲伤,反而鼓盆而歌。“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庄子自己要死了,弟子们悲伤不已。庄子说:“我今死,则谁先?更百年生,则谁后?先不得免,何贪于须臾?”
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的,死是可以超脱的。悲伤有什么用?人死也不能复生。
哭泣解决不了问题,不如笑着活下去。
你要相信,死去的人,一定不愿意看到你哭哭啼啼的样子,而是希望你活得更好一些。你要让“他”如愿以偿。
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不管活多少年,都是值得的。
鲁迅先生过世之后,臧克家写了有名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精神是能够永生的。
有大智慧的人,都在增加人生的宽度和高度,并不在乎人生的长度。
主动帮助别人,让大众觉醒,多做一些励志的事情,感染别人,引导别人。当一个人内心有光的时候,生死就不重要了,他已经有了永生的力量。
与其在乎生死,不如活在当下,用一辈子的时间,行善积德。 https://t.cn/RJPse7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说你问他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不换一块新的手表呢,就是因为有些人他不喜欢追求高档升华的东西,他们戴表是一种情怀。喜欢戴表的有三种人|你是属于哪种总是喜欢
  • 早起emo一下 到底为什么既要嘲讽疫情之下他们也不能很好地救市又觉得喜剧片上不了台面啊 为什么喜剧题材电影就不配和其他电影平起平坐观众乐完了吃饱了放下碗骂娘 或
  • 带序号问 不带不回[鼓掌][鼓掌]1⃣收6古装怼脸6⃣收13.14不比耶9⃣收7梦境卡和明信片1⃣6⃣收团卡:三公补偿卡 半熟卡 梦境补偿卡 mv卡1⃣8⃣收好
  • 《易经》是说明天道的书,乾坤两卦是总说天道的大意,乾卦说“能利天下,而不言所利”这就是谦德的意义;坤卦说“坤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不敢成也”这句的解说是,才华不
  • 不记得分开多少天了 只记得那天很生气 你挽留了我 我没心软… 还是选择分开了 好像忘记你了但在某个瞬间你还是会出现在我的记忆中 我的生活处处有你的影子 今天很不
  • 】卷直两用卷发棒#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心若放下,风轻云淡;若放不下,苦的不仅是当下,还有未来。[求饶][求饶]这样我们也能更好地集中精力专
  • 日子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一些幸福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想自己的问题,不要总盯着别人如何,总是羡慕别人的辉煌,嫉妒别人的光鲜,
  • 面包新语-岩烧芝士麻薯牛角包刚出炉的应该会很好吃,放了有段时间了有点软。#简单的小日常# ①赶在秋天的尾巴前吃了好吃的可爱多!
  • ——真的,你不相信?#纯真丑闻广播剧[超话]# [话筒] #纯真丑闻广播剧# ——徐升,你真的喜欢我吗?
  • 本人水象元素较多,其次是火象,太阳,上升射手,月白羊,曾谈过一段不算恋爱的恋爱,后在网上看,比较最喜欢天蝎,看得多了,现在对星座没有太大感觉(天蝎形象被破坏,白
  • )P1:进球之后喜美碰拳(太可爱了吧呜呜呜呜)(以及这一张里懒懒也好可爱!看完后最大的三个感想:①这一部真的好燃(不愧是出圈作[哇])②小羊们之间/小羊们和灰太
  • 不过,如果现代人类受到环境破坏的影响而灭绝,几亿年后新人类诞生,鳃人即人鱼出现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如果短期内想要用鳃呼吸,就只能使用人工鳃作为替代品了
  • 3:他们中最重的症状是喘不上气,感觉自己快挂了,到医院也没吸上氧,去年的洛杉矶懂得都懂,哭着扛二天也没事了;4:有嗅觉味觉消失的,基本上过5天左右恢复,但有个别
  • 广西人赞爆的阿元螺蛳粉登场!-店名: 阿元螺蛳粉(天马店)地址:长沙市岳麓区天马路天马一区二片学生公寓12-14栋110号⏱️营业时间:09:30-22:30前
  • #张艺兴演唱会把文化输出玩明白了# | 顶着高反在海拔近2000米的地方两个小时唱跳31首歌❗ 歌曲舞蹈全新改编❗ 开场《炎黄子孙》“五千年的太阳亮在东方”❗
  • 梦一下日剧男主今天是全圆佑的休假期,他背着你买给他的小小白包去shopping。”“啊米啊内baby忙起来没注意时间,今晚没和你一起吃晚饭真的对不起。
  • 就溜达去了食堂,我觉得武科大食堂最值得夸的就是这个扫脸支付。好的吧,我就跟小p吃了迪迦,点了它家的肥牛套餐。
  • 我一直认为唯有心里有你的人才会愿意去照顾你的情绪唯有把你看得很重的人才能和你站在一起和你同悲欢、共欢喜也唯有满眼都是你的人才配得上你全部的爱爱,就爱一个满眼都是
  • 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者唯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也?对于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瞋毒,誓度一切众生,故
  • 入群的小伙伴➕WX:Kfwlglzhuli 开元广场店:开封市金明大道开元广场四楼汉丽轩隔壁电话:0371-23326964星光天地店:开封市黄河路北段星光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