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与大人

世人为己心重,儿子死,老人哭,因怕后来无人养活。老人死,儿女哭, 因无有依赖之人。男人死,女人哭,也是如此。可见世人之哭,皆是为己,自怜无助。——王凤仪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上是婴儿。——武志红《巨婴国》

世界上每一个人,包括耄耋之年的老人,都是心灵中,迷茫孤独的“婴幼儿”。——谢安朔

来时糊涂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
不信?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蒙胧又是谁?

历尽了幽冥道路,所见都是痴迷亡魂!未生我之时,不知谁是我?生我之后,不知我是谁?两眼朦胧又不知谁是我?众生迷来迷去,好像一个不好学的学生,带饭包,跟人上学,只知吃饭玩耍,一到考试,一问三不知,可谓白费父母心机,养了个“一窍不通的痴儿”。

众生长夜,流转生死,童蒙凡夫,不知修道。——《华严经》

其人贪着,乐于五欲,心不厌足,犹如小儿,见水中月。——《悲华经》

痴如婴儿,心不知厌,何以故?离善知识故,不作善愿故,不行精进故,应得者不得故,应解者不解故,应证者不证故,痴如婴儿无所识别。——《悲华经》 ​​​

能灭诸恶者,名之为大人。——《华严经》

恶尽言功,善满曰德。——《胜鬘经》

恶尽,得道也。——《四十二章经》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大人者成己成物、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夫此赤子之心,悟之者,近在掌握之中;迷之者,远隔千里之遥。——清.悟元子《西游原旨》

所谓成人,就是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人。

“良知”到底是什么?

人成则佛成。

良知即自性。

良知心体,是不分门派的圣人正法。

良知心体,就是菩提自性,就是妙明真心,就是无相法身。

致良知,就是归依自性。

不解审思量,只道求佛难。
回心即是佛,莫向外头看。

人言见道方修道,我笑骑牛又觅牛!
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觅人问长安。

千生万死凡几生,生死来去转迷情。
不识心中无价宝,犹似盲驴信脚行。

频频唤汝不归家,贪向门前撮土沙。
每天年年三月里,满城开尽牡丹花。

不知自宝还珠椟,又向天涯踏铁鞋。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释迦牟尼佛:
无智众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宝不知采用。
以是事故我今流泪,彼诸如来亦皆流泪。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辛勤跋涉到灵山,无限珍馐任你餐。
坐拥天厨微妙供,依前行乞太无端!

自古多少圣,叮咛教自信。
人根性不等,高下有利钝。
真佛不肯认,置功枉受困!
不知清净心,便是法王印。

四海求仙不见仙,口皮问破脚跟穿。
谁知道法无枝蔓,一个人心一个天。

昔年曾到大海游,为采摩尼誓恳求。
直到龙宫深密处,金关锁断主神愁。
龙王守护安耳里,剑客星挥无处搜。
贾客却归门内去,明珠元在我心头。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一)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阳明认为,人人心里都有“良知”,人人都有成为圣贤的潜质。不过,世间大多数人的“良知”被自己的偏见妄见所遮蔽,自己并不知道。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二)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这首诗是说,良知是成为圣人的秘诀,不可被烦恼见闻迷惑,陷入求理于心外的迷惘境地,徒令自己苦恼,应当直指圣学的真髓即良知。大本大源是道是至善,良知是认知道和至善的功能,其一直在我们心中,未曾远离,只是我们日用不知,有时甚至违背了它。错用功就是丢下良知,却向外找寻善恶之判别依据。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三)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告诉我们,良知就藏在心中,就像定盘针那样给我们指示方向。“万化根源总在心”这句意思是说,时间纷繁万物乃至万物之间的变化、关系都在人的心中。王阳明自己笑自己,以前没有领悟这个道理,却“枝枝叶叶外头寻”,向心外去求,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

《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四)
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这首诗写得非常形象。“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两句刻画了一幅有趣又略带讽刺意味的画面:一个乞丐拿着钵挨家挨户地去要饭,却不知道原来自己家里有个无尽宝藏。这个无尽宝藏就在人的心里,就是“良知”。
这首诗是说,良知自在心中,不可外求。第一句中的“无声无臭”源于《诗经·大雅·文王》中的“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中庸》中也曾引用,说无声无臭是道德的最高境界。第二句中说,无声无臭是天地万物之基础,也可以说良知即是宇宙的根本。因此,王阳明感叹道,我心即良知,其中藏有取之不尽的真理,世人却不知求其于心内,而是将其抛弃,求之于外,所以在后句中吟道,这就像乞丐乞讨一样。

《每日闻法》《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云:“…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闻法我等忏悔往昔身、语、意、所造一切罪业祈愿普贤菩萨宽恕原谅消我业障我等发愿积善修福弘佛传法阿弥陀佛伏祈三世诸佛菩萨保佑万物生灵离苦得乐回向世间法界有情众生吉祥安康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南无大行十大愿王普贤菩萨】
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
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
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
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
普贤行愿深,劝发菩提大心。
三贤十地诸圣伦,令见弥陀尊。十大愿王若遵循,利益非佛莫陈。
果觉因心相符泯,证清净法身……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
 


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人之会起烦恼心、不安,都是因为不懂得用功、时间太多所致,所以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忙,是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只是每个人所忙的事情不一样。有的人为国家忙,有的人为社会忙,有的为家庭忙,有的人为自己忙。忙,是整个人类所不能少的生活。人要不忙,除非他让金钱去替自己忙;再要不忙,两手一摊,双脚一伸,跟死神打交道,就不会忙了。

“忙”,也有不同的层次:

1、气定神闲的忙。

同样是忙,有的人忙得一团纷乱,忙得很辛苦;有智慧的人,按部就班,忙得气定神闲。所谓“人忙心不忙”,有的人懂得交办,有的人懂得授权,有的人懂得分工,有的人懂得指挥。很多复杂的事物,经过能干的人化繁就简、提纲挈领,虽然事情多,但一点也不觉得忙。因此,懂得忙中偷闲的人,就是再忙也有安闲的时刻,不至于忙得讨厌生活、讨厌忙,他反而喜爱忙,从忙的当中只觉得人生很充实。这样的忙,人生会活得很有意义。

2、心浮气躁的忙。

有的人不会忙,做事没有条理,不分轻重,不分先后,乱忙一气,忙得自己心浮气躁。我们看苍蝇、蚊子投窗想要寻找出路,它猛撞玻璃,不知道旁边有空隙可以钻出。我们再看成群的蚂蚁忙着奔来跑去,但它们有分工、有讯号、有指挥,忙得有条理。有的人跟瞎撞的蚊蝇一样,口口声声说忙,只是乱忙。人要懂得分轻重缓急去做事,举重若轻,才不至于忙得心浮气躁。

3、开开心心的忙。

忙是生活的意义,忙是生命的动力,忙的人生是骄傲的人生。你看,工商大亨哪个不忙?官员领导们有谁说他不忙?忙带来生活的充实,带来生命的意义,带来事业的成就,带来财富的增加。人要忙,而且要忙得欢喜,忙得快乐。假如一个人不肯忙,表示他的生命已经没有光彩了。忙是有用,不忙就没有用;没有用的人生,谁会在乎他的存在呢?所以,人要开开心心地忙,为充实生活而忙。

4、不甘不愿的忙。

有的人忙得心不甘情不愿,那是最苦的人生。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当然,有人会说:“为谁作嫁为谁忙?”因为他不懂人生为什么要忙,当然不甘愿帮人家的忙。其实世间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干的活,你帮人家的忙就是帮自己的忙。不愿意忙的人应转化观念:一切为人忙的事,对自己都有益,例如可以升官,可以升级,可以得奖,甚至可以放慰劳假。假如你能想到一切的忙与自己的未来都有关系有帮助,懂得忙就是营养、忙就是力量、忙就是成就,你可能反而会问:“人生为什么不要忙呢?”

二、贫富贵贱

我们活在人间,必须有一些资粮。世间有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日常生活要有起码的条件。可惜人们错把追求物质当作了人生的目的,发展出计较与比较之后的贫富差别,比如“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宁吃少年苦,不受老来贫”、“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难倒英雄汉”,这些都是来自民间深刻的感叹。贫与富自有其因果来由,以下四点说明:

1、富足来自知足。

知足第一富,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正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的富足并不是看在金钱数字上的多少,而是看一个人知足与否。

2、尊贵来自谦卑。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由于水性谦下,总是往低处流,所以世间万物都受到流水默默的哺育。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冰川所蕴育的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长江、黄河、湄公河等七大河流,供给了印、中、尼、泰等数十亿人民的水源。山顶上冰雪的高贵,恰是来自谦下的流水。有德的君子,他的尊贵,正是他的谦下利民而不自以为崇高。

3、贫穷来自吝啬。

什么是真正的穷人?欲望无穷是一种心的贫穷。人的心田不是用来生长欲望的,而是用来生长菩提慧命以圆满人生。其实,任何人出生,这宇宙间的财富都有他的一份,所谓“一枝草,一点露”。而要取得财富,必须先把手掌放开。如果你始终紧握着手里的旧物,又如何能取得新的资源呢?想要圆满人生,首先要有“同体共生”的认识,能“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4、卑贱来自傲慢。

傲慢就是自大,就是以己之长辱他之短。佛经云:“若骄慢生,则长养一切杂染之法。心不谦下,由此则生死轮转,受无穷苦。”凡夫不知宿命,故常骄慢,因为骄慢,所以不畏造恶受果报、不愿悔过,也不精进于修行万善。

所以,人之富是知满足,人之贵是能谦下,人之贫是不知舍,人之卑贱是因为骄慢自大。

三、夫妻之道有三等

感情的交流,以公理正义为原则;语言的沟通,以体谅包容为雅量;人我的相处,以不违情理为自然;金钱的运用,以量入量出为正常。

夫妻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夫妇之道有三等,你是哪一个等的呢?有以下六点参考:

上等的丈夫会想到太太忙于工作,还要忙于家务,必定辛苦,下班回到家里,他会体恤太太的辛劳,协助太太操持家事。

中等的丈夫,不会帮忙做家事,回到家里,虽然喝茶看报纸,但至少嘴巴还会赞美太太,感谢太太的付出。如此,太太再怎么辛苦,也能甘之如饴。

下等的丈夫,回到家里,就是一副自己最辛苦、自以为对家庭付出最多的姿态。要么嫌太太菜煮得不好,要么嫌太太不会打扮,看不顺眼,东嫌西嫌,气势凌人。

上等的太太,治家整洁,贤惠有礼。俗语说:“家有良妻,如国有良相。”一位贤良妻子能开源节流,将家打理得妥当,维护环境整洁,态度温敬柔软,周到体贴,行仪慈孝和顺,让先生无后顾之忧。

中等的太太,慰问、赞美丈夫的辛劳。莎士比亚说:“一个好妻子,除了处理家务外,还兼有慈母、良伴、恋人三种身份。”所以,治家能力差一点的太太,至少要能多说好话,要常常慰问、赞美丈夫的辛劳与付出。

下等的太太,不但不善于治家,丈夫辛苦一天回到家时她还会喋喋不休,要么嫌弃他的职业赚钱太少,要么埋怨住得不好、穿得不暖,如此只会让丈夫觉得家如监狱。

很多失败的婚姻都是因为不能谅解对方的辛劳,不能体会对方的付出。所以,夫妇之道从互相欣赏、互相体谅开始,遇到困难险阻时能互助斩荆、共离困境,婚姻才能美满。
#情感##
每日一禅# https://t.cn/R2Wxuo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王思聪抢镜关晓彤,激动之余发朋友圈错把张靓颖当蕾哈娜
  • 深圳现暴力接亲,抡起大铁锤将大门砸开伴娘脸上挂彩
  • 成都一在建工地失火,火光冲天惊呆网友!
  • 年度票房破500亿,从电影票房看中国经济的可能性
  • 全美音乐奖赛琳娜被质疑假唱 全程不是低头就是遮脸
  • 手欠?男子被曝在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下车砸熊!园方:情况属实!
  • 尴尬!王思聪看维密秀干站着 还抢镜关晓彤的自拍
  • 深圳现暴力砸门接亲 姐妹团脸被划伤
  • 突发!成都益州大道某在建工地突发大火 现场火光冲天……
  • 趣店数据疑似外泄十万可买百万学生信息 | 最新应回
  • 李晨恶搞范冰冰“大脸照”,被控诉是最大黑粉,两人上演相爱相杀
  • 超模奚梦瑶摔跤,维密史上模特失误合集
  • 2017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破500亿元,观影人次14.48亿
  • 世界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在中国成功实施;苹果明年或推双卡双待手机;董明珠炮轰贾跃亭,欺骗股民|早报
  • 男孩被父砍29刀,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 广东的婚礼太野蛮,3名伴郎用灭火器喷伴娘口鼻!
  • 快递哥牙膏改车牌被罚,商标可以随意修改使用吗?
  • 游客在野生动物园下车砸熊?园方:情况属实,他扔的是…
  • 最大飞行器“飞天屁股”摔烂了,坠机原因不明
  • 教授晒照王俊凯 赞其进步大 粉丝留言感谢班主任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