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投资# #股票# #董宝珍尊享交流#

今日投资之思(151):富长洪提出

近期给老婆说了一大堆重仓持有银行股的逻辑,她只问了一句话:如果你脑袋里的想法是对的,那么为什么你的口袋里没有你想要的?一个即直白又深刻的问题。

问题的由来:本人在21年机缘巧合的看到了董老师对银行股的深入分析,深信不疑,开始重仓买入,然后不断的零星继续买入,但一直略亏没有收益,近期老婆账户的股票有一些收益,就质疑我股票账户的银行股一直不涨,我给她从逻辑到思想好好的交流了几天,然后她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当时的回答是:因为它正在我的口袋里默默的到处生根,为了以后丰涨所需大量营养的根,故你看不到,当根的数量足够多就是发芽丰涨的时候,到时你的口袋是承不下的。

常继百:
我们华北在寒露种小麦,中间经历严冬,还要经历春天,直到六月份才收麦。长出麦穗才一个多月,我们银行在深秋播种,等待夏天收获

谢先生;
心在市场,则比价格;心在企业,则比价值。

刘先生:
问题是怎么和家人解释通。因为人都是感性的,要见到真金白银。我总是说怀孕还得十个月才能生下来。记得陈奇经理说,他是外放董老师的电台,故意让家人也听到。

陈奇
《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1、它不是即刻的:虽然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春播秋收需要时间等待;
2、它不是单一的:不是依循了价值规律,价格就上涨,需要各因缘俱足;
3、它不是清晰的:不是清晰可见的,如情绪,贪婪与恐惧,它在起心动念间。
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运行规律所遵循的总原则是:有什么性质的行为作用之因,在条件成熟时必然会产生什么性质的反作用之果?因此,价值规律必定发生,估值一定会修复,但修复的过程是不可知、不可得的,这也是价值投资的深奥与复杂之处,可以说,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是来享受这个结果已知,过程未知的奇妙心路历程的。
同行共勉

成先生
富先生的问题让我想起了,为什么脑袋里每天想着否极泰来,而口袋里却空空如也?
1、空,是认知偏差决定的。
因为你是正确的,市场先生是错误的,而错误被纠正以前是由市场先生决定价格的,所以口袋是空的。
2、长时间空,是人性博弈的决定的。
人的耐受性差,等不得,因为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的祖先在一个地方找不到猎物就得尽快转移,不然打不到食物,就得挨饿。人的攀比心强是因为人类的祖先是以群落/部落为单位进行生存繁衍的,如果你的各方面不如别人,你在部落中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人性博弈是指用你的理性始终遵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始终压制并战胜你的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动物性。3、一直空我也认了,这是财富来源于心灵的这颗心灵决定的。
财富来源于心灵,这颗心灵是就是对真理/规律的信仰,什么是信仰?信仰是无条件相信,什么是无条件相信,董老师在茅台大博弈时发自内心的一句话“我买8倍的茅台,如果失败了,老子也是一条好汉”,这句话就完美在诠释了什么是信仰。
4、财富来源于心灵;无形决定有形,精神决定物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三句话是一样的道理。

小鹿
市场正在观察第一个吃螃蟹(银行股)的人(外资)会不会死,如果不死那么大家就会蜂拥而上。吃不吃螃蟹不在于大家想不想吃而在于螃蟹本身是不是可以食用的(内在价值),对市场参与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好不好吃(价格)。在市场参与者看来吃螃蟹的人变成了一个偶然性因素因为参与者是来交易的所以没法做到跳出交易系统去看螃蟹所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吃螃蟹了只是大众以为他是第一次吃罢了。而那个主因就是螃蟹本身,一个即能吃而且又好吃的“丑八怪”。随着大家看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但没事而且吃的越来越多那么就一拥而上抢食,所以最终大家吃不吃螃蟹完全是由螃蟹支配的。
必然性的因素已经完全具备,偶然性因素也已经触发。那么现在市场只是在等待外资是否继续买入以及银行业本身的增长是否持续,换个角度看就是吃螃蟹的人会不会继续吃下去。
中国投资界历来有个毛病就是一直把外资作为他们都在决策的风向标,所以在这些人眼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须是外国人。

富先生:
一、从思想层面上看:脑袋里正确的想法(方法)源于德的支撑,口袋里的钱是德财相配来的。
二、从钱的诞生看其本质
1、钱就是货币,是人类为了便于物物交换而产生的,物是财富的象征,钱是通用的财富。
2、财富是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实物,是房子、车子等一切让你身体可以享受的东西,是人人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炫富满足人的本性、情绪的人性需求。当然理性人也可以用财富来实现自己追求的价值观。
3、物质财富是有限的,是人人追求的,是自己比别人强的标志,从这两点看,就存在财富是少数人拥有,并且不能容易获得的必然性。举个极端反面的例子:空气很有用,但对人类是无限量的,人人可以无限获得,人们不需要去追求。
三、获取钱的道路注定是艰难辛苦的,不可能容易,这是基本常识
1、从时间纬度看,短期获得大量财富,并持续,是不可能的。否则世界上的钱都让你挣完了,如果有这个挣钱的方法,人人会效仿,这个方法必然无效。故只能是长期才能赚大钱这一条路。
2、从少数人才能拥有大量财富的角度看,获取财富的方法一定是与大众不同,一定是逆向思维,是反人性的。
有了长期思维、逆向思维我们就一定能在股市赚到钱吗?不一定,这两条只是告诉了我们正确方法的边界及基础,还有财富源于心灵、存天理灭人性、赚钱的来源及正确获取方法等等,总之就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来满足所有赚钱各种条件,从而使赚钱这一事件必然发生。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转眼间,大学时光结束了,月月想考研究生,她本以为小奥会阻止,毕竟,小奥也到了适婚年纪,可没想到,小奥却全力支持,还给月月掏了考验辅导班的费用,大几万块钱呢。小奥
  • 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前进的勇气,比如自己决定旧屋改造,是想让自己住在亲手打造的舒适圈里安享余生;比如决定独自出去旅行,是想给被捆绑的灵魂松绑,用外面的阳光和空气治
  • 早安待《麦色》2 五月,麦色是我们生命的原色芒尖上跳跃的阳光,如父辈温暖大手季节,在匆匆的脚步中悄然远走我那稚嫩的青涩,被母亲的爱深藏山林 直直地伫立在千百遍耕
  • 知情人称或涉国有资产流失】@每日经济新闻:5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云南白药(000538.SZ)原董事长王明辉及原高管王锦、尹品耀等人因涉及同一事项先后被当地
  • 好看啊 [心][心]最后一集也太奈斯了吧看到最后24集我准备二刷再来一遍,[doge][doge] 好帅气给我冲 好好看 应该也很带感我好爱双手奉上!​​​好看
  • 黎静姝原本还不确定,现在看见张皇失措的背影,可以肯定了,这就是偷她钱的人。江舒意原本还不确定,现在看见张皇失措的背影,可以肯定了,这就是偷她钱的人。
  • 但有关他生平的信息少之又少,他的画作也谜团重重,有人认为它们是疯子的幻象,也有人认为其中隐藏着异教徒的秘密语言......艺术史学家劳琳达·狄克逊带领读者回到博
  •   一般像下根這根性比較劣的,不認識字,也聽不懂佛法的,你叫他念阿彌陀佛,行,他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念!必须到心里一尘不染,心境一如,这个心是真心,这个心是
  • 其中的佼佼者大概像是妖精骑士高文那样不仅肌肉拉满而且性征突出,而除她以外,还有很多我们一般称之为扶……(最后试着弄了个示意图)复刻宇舶厂家介绍,一比一宇舶精仿的
  • "4층짜리 별장에서 혼자 살면 무서울까?" "아니..전혀." 음~10층 있는 건물에서 살아도 무섭지는 않을 거야.만약 이게 내 자신의 집이라면.
  • 现在的我们,现在的社会,笑贫不笑娼的人比比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好,为了现实的骨感也好,他们似乎忘了作为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面对孩子,面对教育,我能完全信任他们
  • 抖音热文‼《周茹意蒋成洲》周茹意蒋成洲(最新全章节无弹窗)小说全文阅读主角周茹意f7VzIGIs [给力]书名/主角:《周茹意蒋成洲》周茹意蒋成洲 全文请到公#
  • 如若今生,你我遇到一个愿意为自己陪伴一生的人,那么,请握紧现在手中的幸福,珍惜彼此,别等失去,再话凄凉……济南D2是幸福感大过崩溃的一场。偷着勾勒一起未来的画,
  • 其实街舞四那会我就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没有把粉丝的心情和意见当回事,最近知道了bb机,看了看过往的投稿了解了一下我脱粉后两年发生的各种事,事实证明他果真就是我想的如
  • 我第一猜测是九龙城寨带给香港人的回忆(现在变成了九龙寨城公园,离我家三站地铁)但这些年香港拍了很多怀旧动作还有警匪片都不怎么精彩,但这部剧完全超乎想象,每个细节
  • #5亿多年前珊瑚就会发光了# 在幽暗的深海,有许多行走的“彩灯”它们凭自身点亮一隅。这一发现表明,基于荧光素酶的生物发光现象很早就进化出来了,只不过一些后代丢失
  • 林川根本懒得跟她说话,甚至不再看她一眼,疏离的说:“药不需要你上,你人给我滚出去就行。眼见那女生又要往边缘走去,盛暖扬声开口:“等等,不管你有什么事,我都可以帮
  • 不仅野田men,似乎是乐队成立以来的低谷,我很期待看见野田先生越过这个坎儿,希望能看见他在1月的live上精力充沛(从北边的国而来)明天也要努力打工喔■2002
  • 先到这和朋友出来旅游真的真的真的很开心啊啊啊啊啊嘎嘎嘎 虽然我还是带了我28寸的大黄箱东西真多 最后用到真的没多少 出发前看了重庆的温度 厚衣服带了也确实带多了
  • #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作家深情款款别云南丨田湘:回忆和回味总是很漫长】4月14日,“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文学采风团结束了在昭通的采风活动,踏上归程。(云南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