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护航企业发展 西安多举措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 春节刚过,古城西安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城区及周边,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车辆穿梭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西安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一幅幅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展开。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逆势而进的背后,是西安爬坡过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姿,是政企同心、携手奋进,书写西安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政策支持 言出必行
  护航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0年对于西安的企业而言记忆尤为深刻。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原本的生产计划,很多公司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燮介绍说:“在最艰难的时刻,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班助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甚至还协调解决包机接送海外工程技术人员。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才确保了公司一期项目保持不间断满产运营,二期一阶段在去年9月达到满产。”

  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西安每一天便利店承担着保障民生以及蔬菜供应的工作。西安市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在我们资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西安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项政策,共得到国家一亿五千万低利息的银行贷款,使我们能保证从哈萨克斯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了二十个专列的面粉、油籽、油料,有力保证了西安市粮油市场的供应。”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西安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靶向性,确保“真金白银”及时足额直达企业和个人,政策效应很快显现,2020年西安市共兑现财政资金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均已足额兑付,做到了言必行,诺必践。在兑现承诺中,先进制造业兑现奖补资金8.62亿元,惠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20户企业;开放经济兑现奖补资金1.38亿元,惠及西安富民无纺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科技创新兑现奖补资金4.19亿元,惠及西安克瑞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1517户企业;文旅融合兑现奖补资金0.82亿元,惠及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众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16户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撑伞”……一系列惠企发展的实际行动,既提振了企业投资的信心,更激发了企业稳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605户,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0户。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产业引领 集群推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西安市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通过抓产业、强集群、扩投资、促融合,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3.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一,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

  隆基是西安本土培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光伏龙头企业。“2020年我们在西安增加了135亿元的投资,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50%多,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的销售创历史最高,达到全球第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强市配套政策给予的扶持。

  2020年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市成立了11个产业专班,开展强链、育链、固链、补链、延链工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路推进集群建设,陕汽10万辆扩能项目和一期12个项目有序推进。西咸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子产业园、经开汽车产业园等6家园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估“四星级”殊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三个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8.6%、19.9%、12.1%。

  “2020年,我们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4.6%。”去年8月,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荣获“市长特别奖”。在他看来,“‘市长特别奖’是对西部超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我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将扎根西安这片发展沃土,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向着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2020年,为鼓励先进,向优秀企业家致敬,西安创新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50名优秀企业家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企业家致敬。“市长特别奖”的评选,受到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项目看发展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车辆整齐排列、各条生产线高效运行……在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门生产线上对汽车车门进行加工;在另一侧的总装OK线上,工人们对车体外观逐一开展检查。去年11月8日,位于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建成。西安基地建成投产是宝能汽车集团第三个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宝能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综合税收超25亿元,带动上下游3万人就业。

  高质量项目有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有力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西安市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日立ABB电网、中车长客西北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宝能汽车西安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户及投产,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

  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696.7亿元,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5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85个服务业项目、22个文旅项目、34个生态环保项目、43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8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均完成年计划120%以上,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双链融合 金融助力

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西安市围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们获得了上千万的资金支持。”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平说,“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创平台完备,为企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西安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举办了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让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扎根西安,加快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0年,西安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智慧谷、交大创新港等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西安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完善。2020年,西安新增国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在高新、经开启动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等产业创新联盟相继创立,创新载体日益丰富。

  得益于西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西安企业上市再创佳绩,2020年,西安新增境内上市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达到10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定期开展“扶持企业上市登门行”等活动,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总市值10794亿元,较2018年增长182%,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不断攀升的数据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西安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厚植营商“沃土”,伴着铿锵足音,西安企业将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苦练“内功”,昂首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文/记者 黄晓巍 图/记者 窦翊明 )

#西安身边事# 【“真金白银”护航企业发展 西安多举措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春节刚过,古城西安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城区及周边,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车辆穿梭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一幅幅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展开。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逆势而进的背后,是西安爬坡过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姿,是政企同心、携手奋进,书写西安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政策支持 言出必行
  护航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0年对于西安的企业而言记忆尤为深刻。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原本的生产计划,很多公司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燮介绍说:“在最艰难的时候,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班助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甚至还协调解决包机接送海外工程技术人员。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才确保了公司一期项目保持不间断满产运营,二期一阶段在去年9月达到满产。”

  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西安每一天便利店承担着保障民生以及蔬菜供应的工作。西安市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在我们资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西安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项政策,共得到国家1.5亿元低利息银行贷款,让我们得以从哈萨克斯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了20个专列的面粉、油籽、油料,有力保证了西安市粮油市场的供应。”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西安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靶向性,确保“真金白银”及时足额直达企业和个人,政策效应很快显现,2020年西安市共兑现财政资金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均已足额兑付,做到了言必行,诺必践。在兑现承诺中,先进制造业兑现奖补资金8.62亿元,惠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20户企业;开放经济兑现奖补资金1.38亿元,惠及西安富民无纺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科技创新兑现奖补资金4.19亿元,惠及西安克瑞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1517户企业;文旅融合兑现奖补资金0.82亿元,惠及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众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16户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撑伞”……一系列惠企发展的实际行动,提振了企业投资的信心,更激发了企业稳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605户,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0户。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产业引领 集群推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西安市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通过抓产业、强集群、扩投资、促融合,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3.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一,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

  隆基是西安本土培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光伏龙头企业。“2020年我们在西安增加了135亿元的投资,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50%多,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的销售创历史最高,达到全球第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强市配套政策给予的扶持。

  2020年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市成立了11个产业专班,开展强链、育链、固链、补链、延链工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路推进集群建设,陕汽10万辆扩能项目和一期12个项目有序推进。西咸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子产业园、经开汽车产业园等6家园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估“四星级”殊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三个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8.6%、19.9%、12.1%。

  “2020年,我们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4.6%。”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去年8月荣获“市长特别奖”,在他看来,“‘市长特别奖’是对西部超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我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将扎根西安这片发展沃土,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向着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2020年,为鼓励先进,向优秀企业家致敬,西安创新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50名优秀企业家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企业家致敬。“市长特别奖”的评选,受到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双链融合 金融助力
  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西安市围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们获得了上千万元的资金支持。”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平说,“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创平台完备,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西安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举办了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让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扎根西安,加快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0年,西安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智慧谷、交大创新港等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西安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完善。2020年,西安新增国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在高新、经开启动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等产业创新联盟相继创立,创新载体日益丰富。

  得益于西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西安企业上市再创佳绩,2020年,西安新增境内上市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达到10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定期开展“扶持企业上市登门行”等活动,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总市值10794亿元,较2018年增长182%,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不断攀升的数据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西安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厚植营商“沃土”,伴着铿锵足音,西安企业将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苦练“内功”,昂首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

  优化结构 加速转换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车辆整齐排列、各条生产线高效运行……在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门生产线上对汽车车门进行加工;在另一侧的总装OK线上,工人们对车体外观逐一开展检查。去年11月8日,位于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建成。西安基地是宝能汽车集团第三个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宝能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综合税收超25亿元,带动上下游3万人就业。

  高质量项目有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有力带动工业经济发展,西安市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日立ABB电网、中车长客西北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宝能汽车西安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户及投产,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

  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696.7亿元,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55 个先进制造业项目、85 个服务业项目、22个文旅项目、34个生态环保项目、43 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8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均完成年计划 120%以上,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本组稿件由 记者 黄晓巍 采写)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降解塑料板块大涨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降解塑料板块大涨。转基因、第三代半导体、化纤、氟化工、水产养殖、稀土永磁等板块也涨幅居前。刀片电池、保险、民航机场领跌两市。截至发稿,沪指上涨0.70%,报3591.33点;深成指上涨1.31%,报15228.48点;创业板指上涨1.84%,报3146.85点。

今日消息面:

1、国家统计局:2020中国GDP首超100万亿元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纷纷发表观点。

中信证券:投机性抱团继续瓦解,“抢跑式”建仓紧迫性缓解

配置上,建议继续转战A股和港股两大市场的3条高性价比主线。其中“顺周期”主线推荐顺序为地产龙头、出口产业链、工业品涨价、可选消费轮动;安全主线推荐顺序为消费电子、半导体、种植链和种子;港股优质蓝筹主线的推荐顺序为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龙头、教育。

海通证券:春季行情仍在路上,未来潜在入市基金规模1.8万亿

年初以来基金发行再度升温,估算未来潜在入市基金规模1.8万亿,其中已成立未建仓基金6000亿,待成立基金1.2万亿。

历史数据显示,建仓期和待成立的基金经理,相比其他基金经理,配置上食品饮料、电气设备、计算机等行业更高。

2021年牛市格局没变。春季行情仍在路上,短期重视大金融,全年看好科技+大众消费。

中信建投证券:市场调仓机会再现,高端制造贯穿全年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新能源汽车、光伏、军工等行业的龙头公司,这些行业都是在2021年中国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核心资产。这种抱团反映的是机构投资者对价值的挖掘和发现,本身也是龙头资产应当享受溢价。短期市场的扰动并未改变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市场下跌反倒是加仓的良机。

华泰证券:股市不缺“水”,“水”往性价比处流

建议继续关注:1)受益于春季躁动期间流动性偏松、年报/一季报预计向好、性价比有所凸显的TMT;2)受益于碳中和目标、高景气的新能源链;3)出口链、冷冻效应、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影响的相关行业,如汽零、家电、农牧、军工等;中期主线建议继续配置受益于全球再通胀和制造业投资周期回升的大宗、制造。

安信证券:龙头效应仍是长期趋势,关注两大风险点

当前重点关注补涨品种中行业逻辑出现边际改善的和成长板块中赛道不太拥挤的,如景气度高且估值相对合理的电子(半导体、面板、消费电子)板块,涨价链相关(玻璃、化纤、钛白粉、锂等),和其他年报业绩预告超预期行业。

今年市场的一个关键是需警惕阶段性回撤,目前关注两大风险点:一是美国国债上行;二是中国信用收缩。

中金公司:轻指数,重结构

消费全年或在低基数上继续复苏,确定性相对高,仍是自下而上选股的重点方向,包括家电、汽车及零部件、家居、酒店、其他可选消费、食品饮料、医药等;2)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上游高景气的领域;3)科技及产业自主领域关注电子半导体等科技硬件自下而上、逢低吸纳机会;4)周期性行业中关注后续景气程度可能继续改善、估值不高的部分金属原材料、原油产业链等。

广发证券:躁动延续,行情将迎来扩散

清晰的盈利上升周期中若金融条件未大幅紧缩,A股仍处“春季躁动”。但短期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下降,单纯依靠流动性的快速估值抬升不可持续,波动加剧。后期行情将扩散,布局需求主导叠加短期供需缺口“涨价”主线:1。 出口链和 “内需”共振的可选消费(汽车/家电);2。 “涨价”主线的顺周期及科技(有色金属/半导体/面板/新能源);3。 景气拐点确认的低估低配大金融(银行、非银)。主题投资关注国企改革。

光大证券:经济复苏下政策边际收紧,年报业绩预告中挖掘机会

配置上,建议把握以下三条投资主线:①全球经济复苏叠加流动性宽松推动资源品价格上涨,建议关注工业金属、石油石化;②国内消费继续回暖,看好自身电动化周期带动的汽车,以及受益于海外出口拉动的家电、家居;③关注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中的投资机会,例如短期业绩高增长的TMT,以及长期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新能源及军工板块。

浙商证券:A股开启慢牛时代,把握结构调整窗口
一方面,从中长期视角来看,随着经济转型的实质性跃升,A股的运行规律正在经历一些趋势性变化,包括分部牛市、牛长熊短、周期缩短等。另一方面,参考过去两年的结构轮动规律,结构领涨2-3个月后,即便中期趋势没有走完,但往往面临阶段性切换,进一步考虑到2020年10月以来新能源和白酒等强势板块持续领涨,市场经过短期震荡后,后续大概率迎来结构切换。

国盛证券:不要犹豫,跨年行情未完待续

投资策略:沿着三条战线积极参与跨年行情:当前货币-信用组合下,看好成长方向的军工、新能源、半导体等板块。景气确定性高的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机械、医药、白酒和电子等。港股迎来“明明白白”的牛市,聚焦港股科技巨头和价值龙头。 https://t.cn/RJwcVD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是她不能出声,若是出声了,不管她今天有没有守住清白,她都完了。  可是她不能出声,若是出声了,不管她今天有没有守住清白,她都完了。
  • 结构以防水防风为设计核心,可以配合多种内层使用(保暖内衣、羊毛衫、抓绒衣、中层棉服等中层保暖外套)优秀之处在于,视觉看上去感觉仍有修身效果,摆脱了其他品牌户
  • 通过这样的案例,我们作为2亿股民和7亿基民的散户就不禁感慨,为何A股10多年还是3000点下方收盘2974点,33年以来居然最少可以亲身参与我们A股市场的55次
  • ——寻找定律7.如果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吃不到好的,人生亦如此。——动力定律15.遇事只要往
  • (后文详解女性需要加强的营养素)而且吃到嘴里的东西,要选家喻户晓的大品牌,认准“保健品”蓝帽子,不是所有的营养品都能有蓝帽子。cr:思懿#好物推荐##平价好物种
  • “哎哟喂领 导——”我认出来了,是我走的比较近的那个系统老一。” “是吧,领 导刚才都说了,一看就是个文物。
  • 阿狸国父和武侯把几乎所有美好和灵魂都给了负能量孩子、但负能量孩子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感恩、认为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最后阿狸国父和武侯都没有支配权、难道阿狸
  • ❌jw ww wb队标粉p10 @听暮秋 主队eStar,易坦子融花偏峥海❌cat ww wb队标粉 一切dw文字区@树下菩提果_ top未央 子阳 轩然❌jw
  • 3、捞出洗净控水备用,炸至金黄,油别放多,可以省油,只要翻身得勤5) 慢炖数小时: 将炖盅放入老火炖煮,时间可以控制在3-4小时,使得汤汁醇厚,肉质鲜嫩。
  • 但姚安娜却对他不感冒~姚安娜曾在节目中表示,她刚进哈佛大学时,四太梁安琪就把儿子、女儿都介绍给她认识,其中的“联姻”意图明显。姚安娜,23岁,华为公主,身价20
  • 辛厄纳真的好好玩哈哈哈哈他老攻在地球虽然是明星但演技稀碎看来全家演技都给了辛厄纳(小作精[亲亲])乐观积极美强惨还爱撩人的小作精和他那厌世紫砂觉得人生无趣的唐僧
  •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看到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园门后是春景,夏景位于园之西北,秋景在园林东北方向,冬景则在春景东边。
  • ❤️来厦门别再只去鼓浪屿!这边整理了来厦门旅游z浪漫的10件小事还有些避雷踩坑以及⚠️事项,记得收好啦~⚠️厦门避雷防坑1️⃣不要信出租车师傅推荐的景点,还是自
  • 昨晚其实挺困的 但还是很晚才睡感觉属于自己的时间可真好啊当然 代价是起的迟昨天看新闻说新一股冷空气将于20日来袭今天就能感觉到又有些降温了大概率明天会更冷 不
  • 怒肝一天成功还贷,喜提乳摇大猩猩(策划好恶趣味,受够死鸟了⚡️收到小朋友的信嘞,怪幼稚的....这几天一直和妈妈去超市买跨年的食材,感觉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痛
  •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超爱的短句文案~.下一章见.门铃还没响.靠近我就是晴天.日子都是崭新的.我总是呆呆的.偷看 逃避 躲闪 我的哑剧.问了问心 它说慢慢释怀
  • 江汉路是真的不建议去跨完年晚上回来交通真的不方便方便停车,吃喝玩乐拍照打卡路线给你们探好路了~2024跨年special版就在群星城✔跨年之前可以先填饱肚子云海
  • #阿丽娜和她的朋友们# 芭蕾gala一共11个节目,没布景没现场乐团-上来第一个就是黑天鹅双人舞,真的很难瞬间进入高潮状态,脑子里都是没布景没铺垫,gala这种
  • 总的来说,这些“一秒都不憋,生气就写在脸上”的星座,他们的性格直接,情绪坦率,没有太多的心机和算计。(杨紫和檀健次的演技让小说里的人物活了过来,但奈何剧情砍刀,
  • 7. 能够忍受的人必然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5. 那些从不提出条件的人有着极大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