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 出彩看淅川] 丹江水,为啥这样清?。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淅川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淅川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目标,按照“一条主线,四大战略”总体部署,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推动脱贫攻坚、水质保护、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事业及党的建设等迈上了新台阶。为展示“十三五”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特推出“辉煌十三五 出彩看淅川”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冬日的丹江水库波光粼粼。位于淅川县九重镇的陶岔渠首枢纽,清澈的丹江水穿过水闸滚滚流入南水北调中线长渠,一路向北……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7日8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闸累计入渠水量352.80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出库水质85%以上稳定保持在Ⅰ类标准。

问渠哪得清如许?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十三五以来,淅川县积极服务南水北调工作大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水质安全为底线,强力推进污染治理,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不断探索长效机制,确保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重拳治污 呵护一库清水
一渠清水,离不开淅川县的重拳治污。
积极推进“点源污染”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冶钒、违法排污等行为。先后关停并转污染企业380多家,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00余家。投入6亿多元,建成治污设施300余台套,完成20余家工业点源治理任务,不让一个有污染的项目落地建设。
大力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在环库区乡镇,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累计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40余万亩,建设农村沼气池3.9万座,大力开展环库乡镇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取缔库区污染源。淅川县明确要求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与保护水源无关的活动。在无项目资金支撑的情况下,县里不等不靠,多方筹措资金,将5万多网箱全部拆解上岸。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关停、搬迁,共关停养殖场(户)613家(户)。对禁养区外的养殖企业加强监管,督促规范建设环保设施,禁养区外154个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完成治污配套,确保各项污染物全部得到有效处理。拆除非法拦汊筑坝29座、违法建筑35处。投资300多万元,对环库区周边50家农家乐、餐饮饭店建设湿地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
张小伟是香花镇一农家乐的老板。得益于山清水秀的天然环境,他的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前些年,张小伟曾尝试了网箱养鱼、开办水上餐饮船等谋生方式,却都因水质保护而被县里拆除关停。“后来开了农家乐,政府给配套了污水处理设施,再也不担心破坏水质了。”张小伟笑着说。

全面提升治污能力。完成淅川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日处理量达到6.5万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第二污水处理厂也建成投运。配套建设污水管网71.98公里,内河治理完成四河两沟污水管道建设。同时,在重点区域、人口聚集村,建成了一批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完成11个乡镇2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累计投资4200万元,在313个行政村建设了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的县乡两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有效保护了丹江水库水质。
随着一组强有力的“组合拳”的打出,淅川县县域治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造林绿化 筑起生态屏障
水质如何,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环抱着丹江口库区全部一级水源保护区的淅川,承担着涵养水源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淅川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始终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造林绿化与水质保护、产业发展相结合,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完成营造林170余万亩,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3年位居全省县级首位,“淅川经验”“淅川模式”全省推广。丹阳湖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创成了首批省级森林城市,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7.6%以上,成功入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序列。
成绩的背后,是淅川县艰辛的付出。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淅川县植被覆盖率低,生态基础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沟壑纵横,荒山连绵,石漠化严重……

困难面前,淅川县知难而上,围绕创新做文章。通过建立合同造林、专业队造林等机制,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采取合同造林的形式,与乡镇林站或造林大户签订荒山造林合同,县里依据造林成活率兑现造林资金,通道造林、景区造林、城镇绿化造林等林业工程快速推进。还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引进和培育造林专业队,保证了造林质量,使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目前,全县活跃着30多支造林专业队,每年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1月6日,在马蹬镇葛家沟造林点,造林队员李国峰正与几十名队员一起在寒风中植树。虽然天气冷,但他们干劲十足。“我们要抢抓冬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多种树,种好树,为绿化荒山做贡献。”李国峰说。
绿色来之不易,淅川倍加呵护。为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淅川县对通道两侧第一山脊线以内山地、环库周围第一山脊线以内林地,全部实行封山育林。特别是对新造林,做到造林结束、管护跟进,严格落实管护人员、管护措施、管护制度,避免损坏苗木。还配备400多名专业护林员,组建300余人的县、乡、村三级专业防火队伍,结合水上巡逻艇、森林防火无人机,形成了“陆、水、空”三位一体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不定期开展林业严打、林地保护等专项行动,五年共办理涉林案件490起。

栽下一片绿,收获满盆金。除生态林之外,淅川县还通过发展经济林,既绿了荒山,又富了群众。发展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等生态林果38万亩,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3万多名贫困群众端上了“绿饭碗”。
如今,渠首大地树木越来越多,绿色愈来愈浓,构筑了一道道生态屏障,有力地保护了丹江口水库水质。
创新机制 力保永续北送
1月4日上午7时,在淅川县香花镇宋岗码头,淅川县库区综合执法大队的队员们带上装备,登上船,开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该大队副队长王其海站在船头手搭凉棚:“工作虽苦,看到丹江水美河清,作为一名库区群众,内心感到非常自豪。”

淅川县库区综合执法大队于2020年4月成立,将交通海事、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林业等7个职能部门的职权委托于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实施,在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及库区周边海拔172米以下近水域,对144个事项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实现库区联合执法制度化、常态化。
库区水上综合执法大队是淅川县探索实施跨部门跨区域水环境联合执法监管模式的一个缩影。水质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淅川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眼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水质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日常巡查、综治联防、应急处置、联席会商等水质保护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治水。
投资1亿多元,在库区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500多个,开创信息化保水质护运行先河,“互联网+护水”模式属全国首例。在淅川县境内,大家都可以在家里通过遥控器进入护水平台菜单,观看所有河流、水库的实时镜头,可主动接受群众对保水质护运行工作的监督,既节省综合成本,又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全民护水意识。

在淅川县,有2000多名专业护水队员,通过网格化的保水护水责任体系,常年守护着库区水面和库周沿岸。为充实护水队伍,淅川县创新设立扶贫公益性护水员岗位,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符合条件的群众从事公益护水工作,建立了2900余人的扶贫公益护水员队伍,既有效保护了库区水质,又促进了脱贫致富。

淅川县还与三省五县市检察机关建立了服务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与三省六县市区法院建立了生态保护司法联动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此外,还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编制“一河一策”方案,聘请人大代表担任河湖保护监督员,监督各级河长、相关职能部门履职情况。完善保水质护运行巡查制度和饮用水水源地风险应急防控制度……

一库清水,千里碧波,水质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站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淅川县将继续扛稳保水质护运行重大政治责任,坚守职责,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书写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崭新篇章。(作者:王晓燕)

【榆阳区:生态增“绿” 脱贫生“金”】“以前山上都是光秃秃的,这几年通过生态扶贫政策支持,荒山荒沟都变成了青山绿水。”鱼河峁镇田园村生态护林员艾玲说。如今,3120亩大扁杏已成为该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十三五”以来,榆阳区坚持生态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推广林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在南部山区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北部沙区发展优质饲草产业、近城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这三大林业主导产业蹚出了一条保生态促增收的精准扶贫之路,实现脱贫增绿“双丰收”。
林果产业惠万家 开启农民致富门
“去年,我们村收获大扁杏核8万多公斤,通过消费扶贫政策引导,企业统一采购,纯收入36万元,村民收入增加了,脱贫致富信心更足了。”田园村党支部书记田兴军说。2012年以来,榆阳区启动了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引进了耐低温新品种大扁杏和鲜食杏,并提升了种植标准,加强了管护引导,经济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榆阳区共栽种大扁杏16万亩,挂果面积10万多亩,在丰产年份可产杏核230万公斤以上,产值超2000万元。大扁杏的规模化种植,催生了大扁杏加工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成立的榆林好婆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陕西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该公司负责人胡艳珍介绍,公司从事大扁杏科研、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业务,生产沙地杏仁、蛋白杏仁粉、红枣杏仁粉等系列产品,“好婆姨”商标及其产品先后被省级有关部门评为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栽下的是苗木,长出的是生态,积淀的是文化,惠及的是子孙后代。”对榆阳大扁杏产业的发展成果,榆阳区委书记苗丰如此评价。榆阳区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林业企业生产的大扁杏产品年均销售额达到2464万元,直接为11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户均年增收2400元。同时,发展6万亩桑树产业基地,促进桑叶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该区将30个贫困村的桑叶加工点以固定资产的形式移交给村集体管理经营,壮大了贫困村集体经济,确保了贫困村高质量脱贫。在榆阳区,杏树文化旅游深入人心,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从2011年首届“秋染南山,红叶传情”杏树红叶文化节开始,榆阳区不断丰富杏树文化的活动内容,从“春赏花、秋观叶”到“夏品果、冬踏雪”,发展到“每月小活动不断,每季大活动相连”的文旅融合模式,成功打造出“大美榆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如今,赵家峁休闲度假、白舍牛滩乡村游乐、三道河则草滩风情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随着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的深入开展,生态旅游逐步兴起,进而带动并增加了就业机会,让“空巢村”逐渐开始逆转,呈现出年轻人“返村潮”。“看到村里这几年发展得这么好,我去年决定回到村里经营游乐项目,到现在纯收入达四十多万元,我还带动了我们村3个贫困户也参与进来,增加他们的收入。”赵家峁村景区彩虹滑道负责人赵昌渊说。截至今年11月初,榆阳区共接待游客783.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98亿元。仅“十一”假期,全区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亿元。
饲草产业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榆阳区围绕建设“中国草业明珠”目标,按照“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带畜、草畜一体、循环发展”思路,把草业和草食家畜养殖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主要产业大力培育,初步形成了“千家万户种草、种养大户种草、股份经济合作社种草、农业龙头企业种草”的强劲发展势头。“过去,我一直觉得种玉米、马铃薯能挣钱,种草挣不了多少钱。但今年,我们家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了300亩苜蓿,一年收割了三茬,收了优质饲草210吨,收入将近40万元。”芹河镇张滩村村民张桂杰高兴地说,“我明年想再多种几十亩苜蓿,争取多挣点钱。”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体系核心的同时,榆阳区在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配套扶持,把小饲草真正做成脱贫致富、绿色发展的大产业。鼓励好禾来、明杰、荣泽等农业企业转型发展高产优质饲草产业,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科技实力、机械化水平高、产品质量优良”的饲草种植企业、草产品加工企业,构建起“市场+龙头+合作组织+大户+基地+服务队”的利益无缝链接机制。据悉,榆阳区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好禾来草业公司,种出了蛋白质含量高于20%的优质苜蓿,建成年生产能力5万吨的饲草综合加工服务示范点,结束了榆阳草产业发展只有种植没有加工的历史,饲草销往国内“蒙牛”“伊利”等牧场。该区小纪汗镇大纪汗村、金鸡滩镇金鸡滩村、补浪河乡补浪河村等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年发展高产优质苜蓿集中连片种植均在2500亩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带动农户增收1500多元。截至目前,榆阳区共培育草业合作经济组织160多家、种草大户近千户。今年,全区高产优质苜蓿留床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其他饲草种植面积可达20万亩,年产饲草24万吨。高产优质饲草的科学种植拉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今年,全区羊子养殖将发展到200万只,奶牛、肉牛养殖将发展到10万头。“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草。一只湖羊,从羊羔到出栏,需要食饲草近1000公斤。选择在榆阳投资,主要是看好这里饲草产业发展的后续力量。”小纪汗镇10万只湖羊养殖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如是说。
释放生态效益 拓宽就业渠道
榆阳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按照“道路林荫化、庭院园林化、村庄风景化”建设标准,以整村推进的方式,投入1892万元,对大河塔镇高沙峁村等8个乡镇66个贫困村实施了绿化,实现了符合绿化条件的贫困村绿化全覆盖。既改善了贫困村的人居环境,又扩大了林草覆盖面积。在鱼河峁镇高家峁村,贫困户护林员艾玲每天都按时到林场巡查,看有没有乱砍乱伐、火情等现象。“政府把我选聘为生态护林员,让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一定尽职尽责干好这份工作。”艾玲说。像艾玲一样的生态护林员分布在榆阳的每一片林区。他们日复一日穿梭在林场中,用双脚丈量着林地的每个角落,用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绿色家园。截至目前,榆阳区为175名贫困户生态护林员累计发放工资217.54万元。同时,将小纪汗林场作为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开放单位,向全区贫困人口提供了12个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岗位不同,每人每月发入工资1500—3800元。“榆阳区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扶贫工作,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重点做好‘南果、北草’产业发展布局,以深化林业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同时,多措并举激活林业发展要素,提升优质林产品供给能力,深加工、提品质,育龙头、打品牌,拓市场、提效益,让绿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榆阳区林业局局长高来伟说。https://t.cn/A6q8opoC

【祝贺!十堰市#竹溪县#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态文明建设#
12日,记者从竹溪县委宣传部获悉,10月9日生态环境部发出公告(2020年 第40号),公布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十堰市竹溪县榜上有名。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是国家生态县的“升级版”,是反映一个区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金字招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成功创建,对竹溪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竹溪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极大鼓舞。

竹溪县位于湖北省西北边陲,地处鄂渝陕交界的秦巴腹地,素有“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之称。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总人口38万。森林覆盖率79.6%,植被覆盖率84.3%。该县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众多,被著名的植物学家吴钲镒教授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生物的百科全书”。文化积淀深厚,是庸巴文化的发祥地;有贡米、贡木、贡茶。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黄连之乡”“中国魔芋之乡”“中国生漆之乡”。创建了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偏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等绿色名片。

近年来,竹溪县立足自身良好的生态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以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和改革思维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为主线,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培育和宣传生态文化,重视生态人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带动和示范性工作,全县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环保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净土、洁净、绿色“五大工程”,努力为群众营造安全、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完成了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项目31个;累计治理河道21.8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28万亩,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158处。建成1座大气自动监测站、3处高空监测点,对大气污染物实施全天候监测。城区机械化清扫(冲洗)率均达到77%,农作物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率达到93%。修复治理城区裸露山体9个,面积19.7亩,基本实现了裸露山体的绿色全覆盖。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率达到109%,淘汰燃煤锅炉33台、黄标车185辆,占应淘汰数的100%。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9个,建设总规模15.26万亩,新增耕地5000余亩。县城垃圾填埋场项目投入运行,日处理垃圾158吨,实行在线监控。配套完善各类环卫设施,在城区实施了集装箱化和封闭容器化的垃圾收集方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绿满竹溪”行动,每年整合项目资金2亿多元用于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截至2019年底林地变更调查,竹溪县经过3年人工造林和自然植被恢复,林地面积净增1.9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0.68%。道路河道绿化300公里,农村庭院绿化4万户,城区建成区绿化面积3.4平方公里。

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全面激活生态竞争力。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以“生态、低碳、循环”为价值取向,积极寻求符合竹溪实际的的集约、集聚、可控、可治的发展模式,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优先发展科技型、环保型和资源集约型产业,实行排污总量和环境容量双重控制,做到对不符合资源单耗标准、不符合排放强度限值、不符合生态优先原则的项目坚决不上,先后否决有悖环境保护的建设项目17个。先后关停并转“十五小”企业23家,关闭矿山开采企业70余家,整治非煤矿山100多处,关闭煤矿8家,全面叫停水电开发。大力培育以乡村、乡野、农耕为特色,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休闲旅游产业,打造了十八里长峡国家自然保护区、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七张“绿色名片”,以及楠木寨、桃花岛、大石门、甘家岭、黄花沟等一批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以“自然的环境、生态的理念、传统的方式、现代的科技、健康的品质”为目标的生态精品农业,制定了茶叶、贡米生态农产品地方标准规范,出台了《竹溪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组建了集监管、营销、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组织341个,全县茶叶、贡米、蔬菜等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达到6个。

以繁荣生态文化为主线,营造浓厚创建氛围。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现场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树立文明新风”主题活动、“保护环境,保护家园”教育活动、“环保六进”实践活动、中小学生态环保体验活动、市民生态宣传健身走活动、自行车队环全县行生态宣传活动、做文明有礼的竹溪人主题教育等活动的开展,让广大群众亲身感受生态环保的浓厚氛围,自觉树立现代、文明的生态环保理念。切实加快环保志愿者组织建设,全县生态环保志愿者队伍达到14个,在全县上下大力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将良好的乡风民俗提升为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以挖掘弘扬生态文化为特色,持续深入举办“竹溪蒸盆”饮食文化节、茶文化节、楠木文化旅游节、生态垂钓节等各类生态特色文化节庆活动,通过各种富有成效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生态文化内涵,助推生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凝聚了竹溪县38万竹溪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希望和梦想,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是全县的喜事。”该县主要领导说,下一步将继续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不断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全力守护好国家重要生态屏障,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饶河-虎头到饶河这段G331真的很有特色,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担心,车别出问题,真的是两侧要么是茂密得原始森林,要么是湿地,真的没有人烟。就在意大利的利古里亚大区,
  • 记录今天[成人礼]好喜欢吃西瓜 我最爱的就是西瓜了哦吼吼吼吼吼小狗拿今天学到了福利经济学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下面有一个例子 谈论人体器官交易市场是否应该合
  • (我有怀疑,粉丝说男一女一戏份删减,是因为说英雄删掉了给温柔过生日的戏份,宇曾粉得利,晞唯跳脚去骂说英雄剧超,才有了这么个话题)这一闹,我看苞米家有人转黑了,打
  • 培训+实战+在线兼职一站式服务,工作优异者可申请邢帅教育总部任职。培训+实战+在线兼职一站式服务,工作优异者可申请邢帅教育总部任职。
  • 藏于椒江闹市区,居酒屋里的治愈时刻。 台州探店|台州美食|椒江探店|衫崎 日式人情味在台州这家居酒屋里。 衫崎开在路边,全灰色的门头在夜晚显得低调而隐蔽颇有大隐
  • 不過,昨晚(8日)一集中,梁舜燕飾演的老千終於知道尋找多時的孫仔就是伍允龍,為求快些有個孫新抱 ,她居然使計迷暈了伍允龍及詩詠,望二人盡快「落訂」。面对外界批评
  • 又想起你了 亲爱的卓 分开的第158天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每天都可以见面 还会不会分开 一直以来我都在帮你骗自己 我不断告诉自己你是爱我的 并非大家口中的新鲜感
  • 报名联系,中国长沙“国潮预制菜选品大会”即将于8月27日举办,你来报名了吗?一些会觉得被爱着的时刻: 1.一觉醒来看到微信有消息提示一些碎碎念或者有人给我点了肯
  • 事实证明李文波这个猜测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长春实地考察了克莱斯勒2.2升发动机之后,Roland Gumpert当即认定它就是由大众汽车所生产的发动机衍生而来的,
  • 和好朋友一起在黄河滩边等待那一缕阳光刺破黑暗,等待那一缕阳光再次重生;虽只是出生在一个小小的村庄,但只要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所到之处,所及
  • 一个女人最大的底牌就是不怕落空。 若是你具有强盛的气力和生理, 那末,当你落空一样器械的时间, 你是不会意慌的, 由于你有本领能够再从新添置, 丢就丢了呗!没所
  • 范冰冰的御用替身甘露,如今逆袭成女主角,虽然没有大火,却实现财富自由。范冰冰的御用替身甘露,如今逆袭成女主角,虽然没有大火,却实现财富自由。
  • 我很喜欢宋亚轩的一点就是他爱唱歌这件事,且唱的不错听有句话说了挺久想做他很久很久的听众能有多久就有多久现在也包括观众他很爱唱歌 喜爱了解他的粉丝都知道我也很爱他
  • #股市老枪[超话]#今天的A股,有点上演大奇迹日的味道。昨晚看完绯色的弹丸赤井秀一好帅呜呜呜[泪]真就一枪打在我心上[泪]至于新兰感觉有点被网上的评论牵着鼻子走
  • #913號行星[超话]##崔然竣#崔然竣 崔连准 clz cyj crj 档1 档一召唤蜜罐小精灵崔然竣会可爱学叫✨☀️喜欢看喜欢看开心的时候请投喂孜然小饼干难
  • 财报的危险信号往往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未加解释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的变化。尤其是经营很糟糕时,随意性装饰财报。
  • 只是牵手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晒着太阳,互相对望已是幸福,这是现如今快餐爱情无法企及的。那个安静的年代,通讯不太发达的年代,美秀和贤宇为我们展现了爱情里最美丽的样子
  • 同学是我最好的哥们,也是我最信任的人,可等我在原单位辞职,去了他的公司后,我才知道了真相,根本就没有薪资翻倍,也没有高额投资,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措手不及,那天他
  • 冷剑白狐,你忘了师尊了吗,你不是说至死都要认吾为师,为何一醒来,却是无情相杀我…我没忘,我的师尊是…阿修罗主宰,你,花信风,是我的仇人好个阿修罗主宰,将你的记忆
  • 小鹏汽车涨逾7%,腾讯音乐涨逾6%,蔚来涨超5%,拼多多、哔哩哔哩涨逾4%,富途控股、爱奇艺涨超2%。[求饶][污][太开心]#小鹏汽车 XPEV[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