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为什么都要使用昊远机械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冲击补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之路始于路基。任何一条公路的稳定运行,都离不开有个靠谱的路基。而昊远机械冲击式压路机就是铺筑路基的首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冲击压路机其实质上是继振荡压路机之后的又一种动力式压路机械。

昊远机械冲击式压路机突破了传统的作业方式主要是以新颖的作业原理来作业,它也是压实技能的一个创新。与传统的压路机不同,昊远机械冲击压路机的作业设备是选用非圆截面作业轮,其作业方式是冲击翻滚和重压复合行为,并且它的整个压实进程是一个杂乱的周期加随机进程。

冲击式压路机生产率高,压实效果好是近些年冲击压路机越来越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一些施工要求严格的工程,有没有冲击压路机已经成为施工单位能不能参与投标的硬性指标。

昊远机械冲击式压路机的主要特点有:

一、石方压实

昊远机械冲击压路机的巨大冲击力作用于石方填层,极强的冲击波能大大提高石方颗粒之间的嵌锁紧密程度,减少路堤沉降变形和沉降差异,可以降低对填料粒度的要求严格程度。

二、原地基压实

对修复改进的破损公路和高填方的基层,不需要挖去坏土,可直接将原路面破碎并压实,然后铺设新路面和填方层,免去挖去坏土,铺筑新土所需的各种费用。

三、对含水量的要求

由于冲击压路机所具有的巨大冲击能量,对于不同土质含水量的要求可在上下两个方向放宽3%~5%,放宽了对建筑材料含水量的要求。

四、高效填方压实

如今修建的高速公路和机场跑道常常会遇到几十米至上百米的高填方,使用这种连续冲击压路机,每层填方厚度可达1.0~1.2 m。

每小时压实填方4000 m3以上,极大提高施工效率。而一般振动压路机当土层超过300mm时,振动压实效果将明显减弱。而冲击式压路机的压实深度则可随碾压遍数增加而明显递增,这是由于三边形冲击轮低频滚动冲击所产生的巨大集中冲击能量,具有地震波传播特性的缘故。随着密实度的增加,其影响深度也逐渐增加。

五、具有自检性

昊远机械冲击压路机通过低频率、大振幅、高能量冲击土体,在路基下形成一个2m左右厚的连续稳定的加强层,这对提高公路、铁路和机场跑道的寿命极为重要。而表面则凭借所获得的沉降量直观地检测路基的压实质量,并在这种检测中使其得到补强,被筑路行业称之为“检测性增强补压”,这种大面积的100%的检测是其它任何检测手段无法涉及的。

六、冲击碾冲击式压路机拥有巨大的冲击能量

昊远机械冲击压路机是隶属于压路机的一种新型的拖式压路机,其冲击轮形状似为梅花版型,需要在装载机的带动下才能工作,利用冲击轮自身的重量和前进时的冲击力,对水泥路面、路基进行破碎和压实。

冲击式压路机采用轮式牵引车牵引,在牵引的过程中。只要速度达到10—15km/h,压实深度大,有效影响深度达5—6m,有效压实厚度由振动压实的0.20-0.30m,增加为1.00-1.50m,其速度是振动压实的两倍,通过在国内不同地区与不同土石填方路基的试验工程实践已经得到证实。大大提高了路基压实度,减少了路基工后沉降,查明了路基局部软弱区。

冲击式压路机进场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图纸审核

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复核,查看是否存在漏项、多项及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测量复测:对导线、中线、水准点、征地红线、加密点横断面进行复测,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试验准备:对路基底土及填料按规定频率进行试验,做好原材料、砼、砂浆配合比试验;路基施工前应确定工作界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清理工作顺序和内容以及古树和文物的保护转移方案施工便道准备:根据工程实际情修筑能满足工程需求的便道(桥),应贯穿全线且应设置在路基边线以外,做好各种资源配备。

二、土质路堑开挖

先完成临时排水设施,确保施工面不积水。试验确定能用于路基填料的土质需分类开挖,分类使用。土方开挖均应自上而下,开挖坡面一次性成形,且开挖一级防护一级。挖方路基开挖至基底高程应预留路床基底压实引起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段确定。

三、石质路堑开挖

开挖石方应根据岩石条件、开挖尺寸、工程量和技术要求确定开挖方案。(光面、预裂爆破;开挖)距设计坡面2~3m范围为控制爆破区,对较软破碎岩体控制爆破区内严禁爆破,以最大减少开挖时对边坡的破坏。清除边坡上的松石、危石,与自然地貌有效结合,避免破坏自然地貌。石质路堑路槽底标高过高应人工凿平,过低则以开挖的石屑或碎石填平并碾压密实稳固。坡面不得一次性成型,根据岩性在施工距坡面1~2m,最大不超过3m范围报监理工程师,并确定开挖方案。

四、填方路施工

填筑前进行施工段落、施工层次划分,并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压实度不小于90%;路堤施工应整幅填筑,严禁半幅施工。应根据地形的土方调配情况,合理规划机械运行路线, 路基每层填料铺设时,用石灰标明卸料方格,以控制施工层厚度,压路机进行路基压实作业行驶速度在4km/h以内为宜,压实路线路拱段先两侧后中间、超高段先内侧后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分段填筑时,先填地段在接头预留1:1坡度,并预留不宽度不小于2m、高度不大于1m的台阶。当两段同时施工时,应交替搭接,搭长度不小于5m,并加强搭接位置的碾压。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层、分段填筑,不得混填。

综上所述:大于8米的高填方路基必须采用昊远机械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冲击补强。填石路基每填高3m冲碾一次,砂性土及含水率高的粘性土不适宜冲击增强碾压。填土路基每填高2m冲碾一次,填土平面长或宽大于等于80m,且冲击碾压深度2m内无涵洞或其它构造物。在山凹地段较多的山区,冲碾设备无法进入的施工地段,可采用80T的强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补强。正因为冲击压路机具有这么多优势,所以很多工程项目中就要求必须要有冲击式压路机进行施工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真金白银”护航企业发展 西安多举措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 春节刚过,古城西安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城区及周边,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车辆穿梭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西安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一幅幅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展开。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逆势而进的背后,是西安爬坡过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姿,是政企同心、携手奋进,书写西安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政策支持 言出必行
  护航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0年对于西安的企业而言记忆尤为深刻。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原本的生产计划,很多公司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燮介绍说:“在最艰难的时刻,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班助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甚至还协调解决包机接送海外工程技术人员。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才确保了公司一期项目保持不间断满产运营,二期一阶段在去年9月达到满产。”

  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西安每一天便利店承担着保障民生以及蔬菜供应的工作。西安市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在我们资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西安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项政策,共得到国家一亿五千万低利息的银行贷款,使我们能保证从哈萨克斯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了二十个专列的面粉、油籽、油料,有力保证了西安市粮油市场的供应。”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西安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靶向性,确保“真金白银”及时足额直达企业和个人,政策效应很快显现,2020年西安市共兑现财政资金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均已足额兑付,做到了言必行,诺必践。在兑现承诺中,先进制造业兑现奖补资金8.62亿元,惠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20户企业;开放经济兑现奖补资金1.38亿元,惠及西安富民无纺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科技创新兑现奖补资金4.19亿元,惠及西安克瑞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1517户企业;文旅融合兑现奖补资金0.82亿元,惠及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众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16户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撑伞”……一系列惠企发展的实际行动,既提振了企业投资的信心,更激发了企业稳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605户,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0户。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产业引领 集群推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西安市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通过抓产业、强集群、扩投资、促融合,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3.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一,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

  隆基是西安本土培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光伏龙头企业。“2020年我们在西安增加了135亿元的投资,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50%多,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的销售创历史最高,达到全球第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强市配套政策给予的扶持。

  2020年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市成立了11个产业专班,开展强链、育链、固链、补链、延链工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路推进集群建设,陕汽10万辆扩能项目和一期12个项目有序推进。西咸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子产业园、经开汽车产业园等6家园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估“四星级”殊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三个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8.6%、19.9%、12.1%。

  “2020年,我们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4.6%。”去年8月,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荣获“市长特别奖”。在他看来,“‘市长特别奖’是对西部超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我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将扎根西安这片发展沃土,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向着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2020年,为鼓励先进,向优秀企业家致敬,西安创新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50名优秀企业家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企业家致敬。“市长特别奖”的评选,受到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项目看发展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车辆整齐排列、各条生产线高效运行……在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门生产线上对汽车车门进行加工;在另一侧的总装OK线上,工人们对车体外观逐一开展检查。去年11月8日,位于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建成。西安基地建成投产是宝能汽车集团第三个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宝能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综合税收超25亿元,带动上下游3万人就业。

  高质量项目有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有力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西安市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日立ABB电网、中车长客西北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宝能汽车西安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户及投产,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

  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696.7亿元,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5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85个服务业项目、22个文旅项目、34个生态环保项目、43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8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均完成年计划120%以上,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双链融合 金融助力

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西安市围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们获得了上千万的资金支持。”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平说,“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创平台完备,为企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西安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举办了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让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扎根西安,加快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0年,西安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智慧谷、交大创新港等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西安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完善。2020年,西安新增国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在高新、经开启动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等产业创新联盟相继创立,创新载体日益丰富。

  得益于西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西安企业上市再创佳绩,2020年,西安新增境内上市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达到10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定期开展“扶持企业上市登门行”等活动,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总市值10794亿元,较2018年增长182%,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不断攀升的数据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西安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厚植营商“沃土”,伴着铿锵足音,西安企业将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苦练“内功”,昂首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文/记者 黄晓巍 图/记者 窦翊明 )

#西安身边事# 【“真金白银”护航企业发展 西安多举措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春节刚过,古城西安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城区及周边,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车辆穿梭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一幅幅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展开。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逆势而进的背后,是西安爬坡过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姿,是政企同心、携手奋进,书写西安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政策支持 言出必行
  护航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0年对于西安的企业而言记忆尤为深刻。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原本的生产计划,很多公司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燮介绍说:“在最艰难的时候,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班助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甚至还协调解决包机接送海外工程技术人员。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才确保了公司一期项目保持不间断满产运营,二期一阶段在去年9月达到满产。”

  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西安每一天便利店承担着保障民生以及蔬菜供应的工作。西安市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在我们资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西安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项政策,共得到国家1.5亿元低利息银行贷款,让我们得以从哈萨克斯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了20个专列的面粉、油籽、油料,有力保证了西安市粮油市场的供应。”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西安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靶向性,确保“真金白银”及时足额直达企业和个人,政策效应很快显现,2020年西安市共兑现财政资金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均已足额兑付,做到了言必行,诺必践。在兑现承诺中,先进制造业兑现奖补资金8.62亿元,惠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20户企业;开放经济兑现奖补资金1.38亿元,惠及西安富民无纺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科技创新兑现奖补资金4.19亿元,惠及西安克瑞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1517户企业;文旅融合兑现奖补资金0.82亿元,惠及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众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16户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撑伞”……一系列惠企发展的实际行动,提振了企业投资的信心,更激发了企业稳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605户,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0户。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产业引领 集群推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西安市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通过抓产业、强集群、扩投资、促融合,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3.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一,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

  隆基是西安本土培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光伏龙头企业。“2020年我们在西安增加了135亿元的投资,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50%多,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的销售创历史最高,达到全球第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强市配套政策给予的扶持。

  2020年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市成立了11个产业专班,开展强链、育链、固链、补链、延链工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路推进集群建设,陕汽10万辆扩能项目和一期12个项目有序推进。西咸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子产业园、经开汽车产业园等6家园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估“四星级”殊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三个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8.6%、19.9%、12.1%。

  “2020年,我们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4.6%。”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去年8月荣获“市长特别奖”,在他看来,“‘市长特别奖’是对西部超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我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将扎根西安这片发展沃土,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向着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2020年,为鼓励先进,向优秀企业家致敬,西安创新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50名优秀企业家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企业家致敬。“市长特别奖”的评选,受到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双链融合 金融助力
  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西安市围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们获得了上千万元的资金支持。”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平说,“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创平台完备,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西安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举办了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让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扎根西安,加快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0年,西安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智慧谷、交大创新港等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西安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完善。2020年,西安新增国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在高新、经开启动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等产业创新联盟相继创立,创新载体日益丰富。

  得益于西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西安企业上市再创佳绩,2020年,西安新增境内上市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达到10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定期开展“扶持企业上市登门行”等活动,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总市值10794亿元,较2018年增长182%,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不断攀升的数据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西安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厚植营商“沃土”,伴着铿锵足音,西安企业将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苦练“内功”,昂首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

  优化结构 加速转换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车辆整齐排列、各条生产线高效运行……在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门生产线上对汽车车门进行加工;在另一侧的总装OK线上,工人们对车体外观逐一开展检查。去年11月8日,位于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建成。西安基地是宝能汽车集团第三个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宝能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综合税收超25亿元,带动上下游3万人就业。

  高质量项目有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有力带动工业经济发展,西安市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日立ABB电网、中车长客西北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宝能汽车西安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户及投产,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

  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696.7亿元,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55 个先进制造业项目、85 个服务业项目、22个文旅项目、34个生态环保项目、43 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8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均完成年计划 120%以上,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本组稿件由 记者 黄晓巍 采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一天,孙邵回想起自己过去的这些年,自认为谨言慎行,为官期间也从未作奸犯科,没做过大罪恶,但如今却落到这地步,好人不见好报,哪里还有什么天理?有一天,孙邵回想起
  • ”少年把咖啡递到林祎凯面前:“昨晚你一个人坐在路边,醉得很厉害,话都说不清楚……”“对了,我叫马群耀。“先生,我们的鸡尾酒度数很高后劲很大的,您……”服务生小哥
  • 骗子还曝光了我的xy账号,如图这是一个信誉极好、从未骗过任何人的账号[挤眼]欢迎大家来我的xy收卡哦我的证据在这里,骗子要是有反驳我的证据,就在这个超话里挂我也
  • 详见:(21财经)星辰大海 地球篇 00015 人口内卷 英岐的房子是自己租的,每个月5000龙元,价格并不是很贵, 因为在22世纪,建筑技术的发展与人口
  • #翼起记录# 记#短诗大赛[超话]##原创诗词##寻找生活中的光##世界读书日[超话]##短诗大赛# 〔等一次周四的傍晚〕台风走后天像是掉进了蔚蓝色海的怀里想说
  • 遇到心爱之人,她的心也是半交出半收回状态,但是随着情感的递进,她已经向叶十七敞开了心扉,放下了戒备,拥有了期待,受伤了也像普通人一样会吐血会心碎。看了那么多剧,
  • ——纪伯伦《沙与沫》2023 PLOG 7⃣️ 一个月前的事了 今天才“沉淀”出来…偶然的机会参加了这个训练营 回看开营前一晚给自己写的信 最初的三个目标都实现
  • 这边中国电动车企马上出海了,销量被群狼争抢不可避免,利润率再下降,这股价还得崩。这边中国电动车企马上出海了,销量被群狼争抢不可避免,利润率再下降,这股价还得崩。
  • 2023抖音热门小说!(高亮)摊位制品和无料都支持线上购买、交换】无料线上互换群,码在评论区线上饭售群,码依然在评论区当然更欢迎大家来现场交
  • 复试时间:第二年2月份出成绩,3月份去报考大学复试;内容基本为英语口语自我介绍➕听力➕专业课综合面试,相关专业作品集调剂时间:一般为4-5月录取时间:一般为6-
  • #四叶草[超话]# 添福记事漂流本招募‼️欢迎各位分享喜欢添福宝以来发生的任何事‼️ 十年竟然真的来到,回看过去总觉时光短暂,畅想未来才觉遥遥无期。#TFBO
  • 文千金 inode.getHeightsf, 都为这句E hors-ith_subtitle)}#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 「有很多决定,很多次站在十字路口
  • 一点点昨日repo:P1 这次的专区展板ーー蓝色茶楼(×)没有拿到这张场取特典太可惜了呜呜(好喜欢这次的茶楼点单设置啊啊,本土化,好文明!感谢每一位交换和收下无
  •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在青岛本地,我爸妈一个月就给我800,剩下的钱全都自己想办法挣,我估计我的家庭条件应该比你只好不差,这个东西属于父母的理念问题……我平时也不回
  • 「阿澜,你会喜欢小老虎的对吧~」白玄眼睛亮晶晶的,羞涩地看着我,「等我长大可以跟我双修吗?但想着有些过分了,于是我往他嘴里塞了一条封印之地才有的小银鱼。
  • 随着交通出行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高铁时代,330公里的路程一小时就可以到达,“朝沧海而暮苍梧”的时空穿越也迈进现实。随着交通出行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
  • 邓晶儿她们进来以后,得知我和裴珩聊了什么后,她无奈地说,“意意,你这次太冲动了,如果你顺着裴珩的话,让他帮帮忙,真的会省力很多。邓晶儿她们进来以后,得知我和裴珩
  • 也是好久没看到的三人版CKS~玩的很爽喊的很爽的一集也是第一次没办法用视频记录下来见面的一次,但是用眼睛好好的看了!➩育儿时候的金斗植很消瘦,养孩子果然费精力,
  • 谜藤管一直在加单[爱心]在森林里面‮到找‬的20年的 “thao wan long”❗据说‮戴佩‬了他可以帮助你‮惑迷‬身边的人,不是爱,‮是可‬就是迷‮对惑‬
  • 它什么都不需要我们了~它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扫拖机器人,自动清洗抹布,自动集尘,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只是一个月更换一次尘袋~J4除了有集尘功能,还研究出了不缠头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