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微博去旅行#

作为一名时尚旅行博主
穿梭在各大城市已经成了常态
当爱好成为了一种职业
迎来的是一种心态日趋成熟的转变

_
当热爱的旅行变成了日常的工作
策划、拍摄、剪辑、 出片 ~
好像我的热爱被禁锢在一个循环的圈里
那我该用什么去突破这个禁锢呢
当然是发自内心地、真诚地去热爱

_
因为做自媒体
我看到了很多人从未看到过的风景
我在芭提雅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
也体验了曼谷街头的小吃文化
我了解了首尔街头 K-pop 艺人生存状态
时常感叹外边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

_
当然了,国内的大好河山是怎么都看不完的
我攀登泰山去看清晨五点的日出
去桂林欣赏了阳朔的落日山峦之美
在三亚落日余晖的笼罩下, 肆无忌惮地冲浪
在上海外滩看尽高楼林立、人间繁华 ~

_
走过人生漫漫
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带给我的乐趣
更多则是宝贵的人生履历
伴随而来,是内心的宁静和坦然
烂累了就放松自己
放下工作,开始休假模式
常陪伴我的奥迪 Q3 就像是我的一位挚友
不管是出差还是游玩总是有它做伴
它是一辆神奇的移动宝藏车
承载着我对远方的热爱
带着我去到想去的任何地方

为什么对它如此地热爱
不仅仅是因为它超级高的颜值
更是喜欢它全方位的高性能
2.0T 马力时尚又动感
灰色是我本身就很喜欢的颜色
再加上车身线条流畅简约,大气时尚
方向盘手感轻盈 可以满足我的日常使用
超大屏幕显示方便我路上导航和使用功能
而且它的车内空间很大,远郊度假没有任何问题
它的后备箱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点
我平时出差会带很多装备,比如摄像机, 补光灯等
包括此次出行需要的滑雪板
一个后备箱就可以做到完美收纳 ~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奥迪,因为它一直以来打造出的好口碑
它的品牌价值总和评价很高
不单单是外表的美观
实际行驶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高性能, 高颜值, 高科技, 高品质
总是让我喜欢和它出去

这次休假我们准备去滑一场雪
虽是身处夏季,但是我们也可以变一个小小魔法
一小时进入冬天
驾驶着爱车从家出发一路到达成都热雪奇迹
在这里奥迪车主享有各种福利和权益
我们到达停车场以后有奥迪车主VIP专属停车位
尤其是在周末停车很难找地方的时候
这个专属VIP停车位就很棒
有专门的路标指引, 不会担心自己找不到线路
到了滑雪场门口还有一个权益, 就是奥迪车主的 VIP 购票通道
只要你是奥迪车主就可以享受到免排队福利
对于急性子的我来说,这个福利简直就是 yyds
也避免了浪费太多时间去办理滑雪卡
直接拿上我的 VIP 卡进场

到了热雪奇迹里面,瞬间感受到了温度的落差
仿佛身处在寒冬腊月的北方
一般来滑雪的游客是在公共区域休息
而作为奥迪车主的我们
直接就可以进去 VIP 休息室放装备了
这里不仅仅有独立的饮水机

还有各种休息的沙发, 摇摇椅, 高脚凳等
VIP 休息室人流量小, 是个完美的放松空间
如果滑雪太累了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 尽情放松
❄成都热雪奇迹 ( 融创雪世界) 是我们滑雪爱好者的天堂
冬天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外滑
但是在夏天想要滑雪当然首选热雪奇迹了
这里是国内面积最大, 娱乐项目最全, 滑雪道最长的室内滑雪场
总体占地 1600 亩,热雪奇迹总面积 8.08 万平方米
设有 7 大专业赛道,2 大地形公园以及十余项娱雪项目
配备专业滑雪一站式训练项目
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来这里
平时也会有国家滑雪队的来这里训练
前段时间很多人就偶遇了苏翊鸣
去年我们来这里滑雪还偶遇了谷爱凌
由此可见这里是最专业的室内滑雪场

成都热雪奇迹分熊猫道双板初级道 、小熊道单报初级道 、但单双板中高级道和单双板高 级道
如果你还是一位新手,这里也有专业的教练团队, 明星教练手把手教学,一般 3 个小时就 可以轻松上道了
我滑雪已经 2 年有余
可以自由地在高级道驰骋
但是最令我心驰神往的还是这里的功能区
也就是地形公园和大跳台
这两处是非常专业的滑雪人士才可以去的地方
滑雪本身是一项极限运动, 在满足玩乐的同时, 切记量力而行注意安全哦 ~
如果不是来滑雪的朋友,可以带着家人朋友小朋友去娱❄区域玩耍
有冰上碰碰车:冰上自行车、等一系列游戏可以选择

滑雪累了就可以去奥迪车主的 VIP 休息室休息
在餐厅吃了我最爱的汉堡套餐
补充了一下体力继续冲高级道
因为是周末, 来滑雪的人特别多
但是高级道的滑雪水平都比较高,所以一般不担心会被冲倒
只需自己注意不要失去平衡

❄关于装备:不常滑雪的朋友可以在滑雪场租滑雪装备
对于热爱这项运动的朋友建议直接入手一套专业的装备
有双板和单板之分,单板的话可以根据进阶的程度选择板子的硬度,我使用的品牌是波顿,这个牌子很多滑雪爱好者在用,实用性比较高,而且也是很多奥运冠军的同款哟
对于新手的滑雪爱好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定适合自己的品牌,合适舒服为主,

进阶的朋友就可以选择一些高阶的单品了,在滑雪道的选择上也要量力而行 ~ 安全第一,娱乐第二
去程天气特别好,回程却下起了小雨
我们关上空调,让自然的风肆意地吹进车内
耳边的风呼啸而过
感觉路边的绿色植物一直在向后穿梭
仿佛整个人都进去了一个梦幻世界
此时此刻身心放松
以便获得更多的能量可以投入到工作中
休息片刻即可出发
或许,生活的真谛就是这个样子
并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去努力
去把闲暇的时间填满,去有意义地度过

听着喜欢的音乐,一起出发吧
向着热爱,向着理想
去奔赴,去实现!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记一次小小的奇遇晚上我正怀着明日回家的喜悦心情边看雪国列车边整理行李,突然听到一声猫叫,想着刚刚Snowpeter的戏份不是结束了这是哪里来的?试探性的往阳台一
  • 所以這次先自己搞了食品墨水轉印+我們課程常玩的雙色擠花。“说这些话你别嫌肉麻 纸上写不下的情话 我寄到你家”“天总会晴 我爱下雨” “她好漂亮 怎么显得
  • 拍照也很好看,ps:夏天在外面,尽快吃容易化掉~-Tips:除了下午茶,还有餐厅晚上也是loung bar~不仅适合小姐妹聚会、约会、请客也是非常ok滴在哪:天
  • 《琵琶行》 唐代·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
  • 【海关总署对挪威1家水产品企业采取紧急预防性措施】因从挪威进口1批的冻尖吻平鲉1个外包装样本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根据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的规定,全
  •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 目前,该路段路面的各类标线已施划完毕,对于不按规定车道通行的交通违法行为,大队将进行严查。图为该路段的局部图及路面标线施划完毕后的情况:法律法规:按照《中华人民
  • 求助的本质,是更加有效的结决问题,我们的时代不在时单打独斗的年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禀赋,一个人抓耳挠腮的难题,也许就是另一个人的拿手好戏。我的婆婆四十多岁
  • [微风]一上午都没看到手机的我,坐在那听中财简直要累死了[喵喵]在草稿纸上把《hey Jude》和《right here waiting》的歌词都默写出来。真的
  • 用了两天半摸出来一个网页小工具:用它可以查看自己的Rating构成、模拟Splash Plus之后所采用的新Rating计算方式,同时可生成一串PermaLin
  •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超话]# 【每日电影分享】 电影推荐《阿甘正传》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
  • 深圳新店|首尔机场✈️主题咖啡店GAZAGA|||第一次探店是来喝咖啡,结果喝完买了几件周边走的[笑哭R]福田又有新店啦,而且是候机厅主题的,仿佛置身首尔机场[
  • yy88ww88#军训的那些事#【00后新生军训大秀一字马,素颜也是那么美】#济南身边事#9月7日,济南,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的新生军训场地,千余名2017
  • #设计沉思录# 而这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摩尔定律#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想在的互联网经济就是建立在硅基之上的#沙之国#但现实情况是,作为总统的特朗普,就是一个
  • 因此最终选择了0.78-mmcx-0.78[喵喵]【美人巷子】一个神奇de试用网站,免费试用,无需返还,更有超多大额优惠券等你领,点击直达:【商品】【花花公子】
  • ③谈后:跟进落实这一步常常被很多人忽略,以为面谈完就完事了,其实面谈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把你和领导面谈时,决定要落实的事项,用书面的形式和领导再做一次汇报
  • 在这种情况下,外语考试可以提交2020-2022年的成绩,并且单个专业入学考试的每个模块-仅在入学年份通过。对申请人的期望对于11年级后想要进入大学的新生,外部
  • 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将会评估一些事情,但我很尊重球员的意愿。
  • • :#OOTD##今日妆容##今日穿搭(ootd)# “决定放弃他之前 你一定在这寒风中站了许久”老婆们好久不见 你们的一一子回来啦由于个人家事停更了一
  • 和阿尔芒的相识之初,正是玛格丽特最负盛名之时。你们是否还在惆怅爱情里的遥遥无期,你们又是否还在等待属于自己的宿命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