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皆空的真实含义

《心经》经文第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蕴,是聚集,堆积的意思,所以在这里是指色受想行识的堆积,说堆积也就是包含了全部的意思。

一、⾊蕴,就是一切物质的堆积,色是指有质碍,占有一定的空间。色所指的是一切物质,以及一切物质的活动现象。

这些物质和物质现象是怎么让人们所认识的呢?内就是通过眼、耳、鼻、舌、身五根所接收,外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所分辨。

当然,五根和五境所接收分辨出的色的堆积,其实是不限于物质和物质现象的,比方说耳听到的声音,眼看到的光,舌头品尝到的味道。以及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各种射线等等。这些都没有质碍,不占空间的,它们是后面四种蕴的组合。那么,色蕴是什么呢?应该是人们通过五根和五境所接收分辨到的一切物质和物质现象的堆积。

佛陀2600多年前,把色蕴又分为地、水、火、风四大基本属性,其实相当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有物质现象都是由这四大和合而生,或者是五行运行而来。

“地”是代表坚固的东西。

“水”是代表液体。

“火”是代表温度。

“风”是代表呼吸。

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世界是由阴阳结合的五行所构成,也就是说:金、木、水、火、土属性的物质构成。在形成之后,它就是由金木水火土属性的五种物质的相生相克或循环运行中显示物质和生命的存在或保持有物质和生命的迹象。

大到日月星辰,大海山川,小到微生物,细菌。都是色蕴的范畴。

二,受蕴,受就是接纳,感受。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一切人、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和感受。喜怒哀乐都是受蕴。

受想行识都是由心识作用的,如果勉强把色蕴说成物质和物质现象的话,那么下面的受想行识都属于精神现象了。

五根和五境所接收到的一切,全部都要传输到心识才能起作用,因为心识要起感受,思维和分别,所以就产生快乐,悲伤等等感受。从这个角度,我们说受蕴就是接受的全部除了物质和物质现象以外,都是受蕴。对物质和物质现象的觉受也是受蕴范畴,比方说,同样的一个东西,心情好的一天看见就喜悦,心情糟糕的一天看见就痛苦。

是从外境而入心识起的作用。

三,想蕴。即是想法,念头。因接受外界事物内心产生的感觉。我们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觉和想法,就是想。对世间各种善恶美丑,我们产生的各种想法和认识,就是想。

想就是依照色的境界和依照受的境界而产生的,是心识在内部而起的作用。

四,行蕴。即是行动,造作。在我们对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想法后,就会付诸于行动,去造作善业、恶业,还有无记业,这就是行蕴,因为是由心所驱使行动的,所以也叫心所生法,佛法简称心所。

这是内心识作用后产生于外的所有信息。

五,识蕴。就是意识,这里即包含了我们基于眼耳鼻舌身而做出分别判断的意识心;也包含了执于一切为我的末那识;关键是包含了含藏了一切信息的第八识——阿赖耶识。

心经为什么说五蕴皆空呢?

“空”在佛经里是有以下几层意思

1,一刻不停的处于迁流变化的现象叫做空。或者说是变空不二。这个很好理解,一切物质和物质现象都是在一刻不停的变化当中,人体从童年到老年,物质的成住坏灭都是这个道理。

2,指体性为空。比方说我们的意识流,我们的起心动念,或者说受想行识四种蕴都是,你说什么也没有吧,的确有意识产生,没有人能否认,你说有吧,通俗的说只是在记忆里显示有,而本体和本性亦然是没有,是空。

3,高维世界众生的存在形态,无形无相,故称为空。

总之,佛经里的空绝对不是我们在三维空间里理解的那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空,不是连空气都抽干净的真空。

要了解五蕴皆空,还得把心经连起来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萨,是佛法中仅次于佛的一个果位,也就是修行达到的次第,达到的那个境界,再通俗一点说就是进去的那个高维空间,高维世界。所以观自己本自具足的那尊菩萨,也就是内观自己本有的真如自性,用什么观呢?般若波罗密多,能到达彼岸的智慧,而且是行深,即是作用智慧精深的观到自己的真如自性的时候,照见了五蕴皆空。为什么是先观后照,不是看呢?因为当运用智慧的时候,眼识是起不到作用的,不但眼识不能起作用,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起不了作用,找到自性真如,只能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才能够做到。

既然运用到达彼岸的智慧明心见性了,大彻大悟了,自然就度过一切苦厄。

我们再说照见五蕴皆空的事,这里面含藏着一个宇宙终极实相的答案。

简单的说,能量是守恒的,宇宙的源泉是能量流,我们的意识和能量流是相通的性质,能量流或者意识流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具备,从而产生了这个多维的三千大千世界,或者更多。我们所见的物质世界,被称做娑婆世界,



佛法中的娑婆世界不限于地球,整个太阳系,银河系都是,范围相当广大。假如说在哪个星系里也存在生命,或者外星人,按照佛法来说,都是可能的。而且,这些生命和地球生命即使在构成上有很大不同,但是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适用于那里。

整个宇宙的真相就是多维世界的相互交织,而除了物质世界以外,全部都是非物质的世界,非物质的世界又分很多个层次。佛法中说的三十三天,以及佛菩萨的天外天等等。

物质世界是能量流在具足一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物质在经历成住坏灭,最后还原于能量流。这就是宇宙规律。

所以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其实都是三维空间的身体,多维空间的意识。人的品行的高低,其实是意识来自维次的上下。只不过这个意识被身体给牢牢的困住了,尽管如此,梦境任然能让人窥见多维世界的蛛丝马迹。

意识即是来自于其他维次世界,就有其他维次世界的属性,即空无体性的真实存在。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身体是物质和物质现象,终归从有归于无,物质归于无之后,转变为能量流。

这就是五蕴皆空的真实道理。

所以心经后面接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此。

物质是能量流具足条件转变而来的,而且物质在完成成住坏灭的周期以后,依然会转变为能量流的空性状态,所以,本质上说,物质的真相就是空性的能量,反过来,空性的能量就是物质,其实不止于物质才对。

受想行识本就属于意识流,本就是多维次世界的存在形态,即空性状态。当然与空不二。

阿弥陀佛!!!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人一旦開悟能看到什麼?非常震撼!
原創 水木然

1

科技越發達,人類對世界的認知越清晰,越接近世界的真相。

"元宇宙"是當前人類最大的科技趨勢,勢不可擋,人人都在關注。

其實,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元宇宙"。

只要"元宇宙"的技術成熟,人類就會虛構出一個"新世界",然後就可以把很多人塞進去,讓他們在裡面繁衍。

或者當地球面臨日益惡化的環境危機,核危機,疫情等等,就會有一批人構建一個新世界,然後移民進去,開啟新生活。

這不就是當年諾亞方舟的故事嗎?地球發生了洪水,最後只有一小撮人才通過船隻實現了逃生......

按照這個邏輯,人類世界很可能就是一個被高維生命設計出來的"元宇宙"。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網路遊戲的本質是什麼?

人類只要構建一個虛擬的場景/角色和故事,然後設定了各種打怪和升級的程式,再設置各種各樣的角色,讓一個個ID帶入其中,這就類比了一個虛擬的世界:裡面各種角色互相鬥爭/合作,這讓很多角色沉浸其中不可自拔,但是所有角色的命運都是被人類設定好的,誰都逃不了這個虛擬世界的邏輯。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該如何證明人生不是被高維生物虛擬出來的遊戲?

馬斯克一直認為:人類可能生活在一個被虛擬的計算機場景中,他堅信更高維度的生物很有可能是我們的造物主,就像人類也在製造更低維的虛擬世界(網路遊戲)一樣。

宇宙已存在了近140億年,而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歷史才不到一萬年,從統計學角度看,在如此漫長的時間內,很有可能多個維度的文明。

每一個維度的生命,都是由上一個高維生命創造出來的。高維生物是低維生物的造物主,低維生物都被設計好了程序,然後各自運轉,這就是低維生物的宿命。

用心感受下人生,是不是總是被宿命包圍,它讓我們無法掙脫,我們經常講造化弄人,生死輪迴,這種宿命很可能就是被高維文明設定的程式,成為了世界萬物運轉客觀規律。

2

在人類看來,人間的起起伏伏都是隨機的,但是對高維生物來說,一切都是按照他們設定的程式在演繹,一切都逃不出他們的手掌心。

先有程式,後有了世界萬物。老子發現了這個程式,把它稱為"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遊戲中的角色,只能遵守這個秩序。在他們眼中,程式是永遠獨立運行的,永遠無法更改的,迴圈運轉,生生不息。我們這個世界的"道"也是一樣(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至於這個「道」究竟是誰編寫的?老子說也不知道(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一直有悟性極高的人試圖破譯這個程式,比如中國人的八卦圖、河圖洛書、奇門遁甲等等,就是對這個程式的破譯。

當然,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只對遊戲規則感興趣,比如怎麼打怪升級的?而對遊戲本身的程序設計並不感興趣。也就是說,沒有幾個人願意研究世界背後的"道",大家都是為了現實世界的名利而奔波。

高維生命看待我們,就像我們看待一群螞蟻一樣,看到我們整日忙碌奔波,最終只是為了一場名利,就覺的人類非常可笑。

當然,高維生命也不想我們參透這個"道",他們通過一系列遊戲規則迷惑我們,讓我們沉迷遊戲規則不可自拔,而不是天天去研究遊戲背後的程式是怎麼來的。

然而,隨著人類科技水準的進步,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深刻,越來越能去接近那個"道"。 人類不斷的悟道,問道,都是為了解讀這個"道"。

一旦參透了這個"道",就掌握了真相和命運,從此平步青雲。也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3

人類是高維生物的投影,世界是高維空間的監獄。

那些在犯了錯的高維生物都被流放到了人間,成為凡夫俗子,所以上帝說:你們每個人都有罪。至於要關多久,就看你自己的改造(修行)了。

有的人在世間誠心修行,積德行善,如果贖罪成功 ,下一世就會回到到高維空間。有的人修行不夠,或者犯的錯太嚴重,被關押一輩子都不夠,就會不斷的在人間輪迴,不停的接受改造。

所以佛曰:眾生皆苦,做人就是要受罪的。當然,還有很多人淪落到了人間依然不思悔改,反而在人間繼續造孽,那麼下一輩子就會被繼續打入更低維度的空間——地獄,成為鬼怪;或者畜生道,成為畜生。

所以畜生要修行幾百年才能成為人,而人要修行很多世才能回到高維生物,就像遊戲裡的打怪升級一樣,要經過累生累世的修行才能升級。

有的人不刻苦修行,反而偷偷的尋找各種捷徑,比如求神搞鬼,迷信各種魔道,這就叫"越獄",這種人必遭天遣。

高維世界為了管理世間的這些囚犯,也會經常派人下來,比如有的人是來傳道的,目的是為了感化這些囚犯,這就是佈道者。

還有人下來是管理人類的,這就是政治家;還有人下來是體驗生活的,這往往就是藝術家等等,這些人在世間算是異類了,當然他們也往往不被世人理解。

因此在人間的狀態各不相同,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碌碌無為,有的人操勞奔波,有的人榮華富貴,其實都是早已註定。

4

人要想徹底擺脫痛苦,重新回到高維世界,只有兩大通道:

第一種是"開悟",屬於佛家。第一種是"得道",屬於道家。

道家修的是今生,靠的是符合規律,順勢而為,也叫"合其道",不需要再做無妄的努力,完全順其自然,這就是無為。

佛家修的是來世,靠的是因果關係,為了某個結果就得去種這個因,這就是發心,發心之後就要堅持初心,要放棄很多慾望,刻苦修行。

如果一個人能掌握了萬事萬物的規律,那麼就可以不用再吃生活里的各種苦,也就是說:抓住了規律就可以跳出"因果"這個局。這就是"得道",即:掌握了規律,這種人就是"真人",從此逍遙。

同樣的邏輯:如果你能堅守發心,忍受生活裡的各種痛苦,百般忍耐,也可以超越規律這個局。這就是"開悟",即:看到了真相。這種人就是「覺者」。

所以,世界上真正的牛人往往有兩種能力:或者能一下抓到規律和本質,或者能瞬間看到真相,這種人就是"神人"。

這兩種能力可以讓我們從高維俯瞰自己,俯瞰眾生。這就像你在玩遊戲,之前你總以為自己是主角,一直在邊界外努力打怪,後來有一天你忽然變成了那個玩遊戲的人。

於是一瞬間你就看清了自己所有的問題,能站在高維審視自己,從此開始遊刃有餘。

5

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開悟"。"開悟"也是人生最美妙的感覺,就像撥開烏雲見天日,讓你刹那間看透萬物的真諦和人生的真相,簡直妙不可言。

開悟分為兩種,一種是"漸悟",另一種是"頓悟"。

"漸悟"是隨著人認知的提升和閱歷的增長,逐漸抵達的一種境界,需要的是後天的努力。

"頓悟"是人生的某一刻忽然衝出了之前的思維牢籠,這種讓往往先天就有較高的悟性。

如果一個人開悟了,那麼所有的事情都迎刃而解,如果一個人執迷不悟,即便把所有的好機會/資源給他,他也接不住。

無論是孔孟、佛祖、老莊,還是瑜伽,上帝,都有存在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引導我們進入"開悟"的狀態。

開悟靠修行,真正的修行,既不需要藏在深山老林,也不需要躲在寺院廟宇。水木然經常說:最好的修行道場就是「紅塵俗世」,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紅塵煉心」。。

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想著逃避現實社會,經常去深山寺廟去修行,這是最大的認知誤區。六祖禪師有句話:心平何須持戒,身正何須坐禪。

意思是:如果能把心修好了,還需要持戒嗎?如果能把人做正了,就需要坐禪嗎?

真正的修行,既不需要藏在深山老林,也不需要躲在寺院廟宇。而是在滾滾紅塵中,你若能借各種凡人俗事把心修平了,把人做正了,就行修行成功了。

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好事或壞事),遇到的每一個人(好人或壞人),都是來度我們的,我們經歷的每一份驚喜,遭受的每一份痛苦,都是讓我們覺悟的。或好或壞,或痛苦或開心,都只是為了讓我們覺醒。

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絕塵而去,而是為了一種人生的灑脫,因為你將擁有一種看穿事物的能力,能對世事和人心抽絲剝繭,一眼看穿人心,直達事物本質,於是你將看到最真實的世界。

開悟之前,是"我在活著",開悟之後,是"我看著我在活著"。它可以讓我們從高維俯瞰自己,俯瞰眾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這就像你在玩遊戲,之前你總以為你是主角,一直在努力打怪,後來有一天你忽然變成了玩遊戲的那個人,於是一瞬間你就看清了自己所有的問題。這就找到了自己的"元神",可自照,亦可照人。

人生一旦開悟(得道),就看到了真相,就認清了人生本質,這種人從此只能自己做主了,因為沒有人再能給他們提供雞湯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据冯建睿诉说:2001年农行临汾分行进行员工精减,侯马支行精减员工两批共17人,本人并不在此列(有分行文件作证)一是本人从没有写过任何申请,也没有与他本人签订过
  • 12:10深圳机场发布:1月7日24时起进入航站楼和候船楼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11:331月7日上午11时33分,布吉街道百合春蕾幼儿园老师发布通知:
  • 我们买zyy被扒万转出圈的养胃男朴灿烈O泡放心飞嫂子永相随✨#朴灿烈粉丝假澄清# ​ ​​​聪明的朴灿烈粉丝已经脱粉,漂亮的朴灿烈粉丝已经在朴灿烈床上,只有丑b
  • !每年最期盼的也就是过年了,虽然这几年受疫情影响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对过年的期待!
  • 股市就像一个伟大的财富分配器,它只会奖赏有耐心,有纪律的人。一切亘古不变的都是爱你的痕迹,比如月亮阴晴圆缺,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比如牛顿第一定律,比如我爱你。
  • 去年可‮许以‬愿闷包的时候大家‮要都‬大鹅​都要最‮的贵‬,闷包‮水流‬一百多万‮一,‬顿​操作猛如虎‮利,‬润亏了几万‮无。因为闷‮就包‬是亏钱,因为闷包的‮
  • ——《行厨集》现在的养猫人会给猫咪驱虫,而古人则发明了驱虫的中药,来避免喵咪身上长虱子。宋朝人买卖牲畜都要签订契约,只有买猫的契约写的是聘书,也称纳猫契,目的是
  • 【2022年沈阳城建蓝图来了!改造475个老旧小区,建1000个口袋公园,新增5200个公共停车泊位……】1月13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了解到,沈阳正式公布20
  •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发布 适度恢复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决策部署,加
  • #翻开地球这本书# 想做的事,想见的人,想去的地方,人生中有太多如此这般吸引人的种种,连梦中都是,所以古人就说:魂牵梦绕。#逛地球、知世界#那年我们 | ep1
  • 想要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也不简单啊~不仅要做好每一天的护肤工作牙齿白也很重要了,涂口红才更好看嘛![玉兔]分享一款我一直在用的电动牙刷,手动牙刷我早几年就不用了
  • 除了以上比较显眼的作为外,这张图还可以看出的深意越来越多,比如王源王俊凯的座位已经到了比较靠后的B区7排,作为初代顶流的两位现在的人气和热度似乎都比不上从前。这
  • )小肖你真的不是女主!唉,小陶你不知道青梅竹马打不过天降啊。
  •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入工程一线、帮助协调解难,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宋勇表示:市交通运输局将充实项目专班,主动靠前服务,强化市县联动,加强部门协作,科学组织、
  • 一路随着你的悲喜陪着你成长,你把自己的半生留在了20岁的战场上,对你的决定能理解欣慰但是情感上很难受,你是那么优秀又骄傲的顾一野,你配得上所有的最好。一路随着你
  • 我等的不是你爱我,我只是想要一个人,陪我慢慢老。我等的不是你爱我,我只是想要一个人,陪我慢慢老。
  • 那不可思議煉金術禮帽少年、百變工具兔子少年、 以及騎著白羽龍,身披白戰甲、手持白心槍的神祕少女...........故事從一個或許你並不 認識的地方,那美麗海洋
  • ✨ 我猜如果房子可以选择,大部分人都想要三室两厅,现在的开发商看准了人们的心思,常常把不到80㎡的套内面积凹出3个卧室。✨但今天分享的案例,却是彻头彻尾地反其道
  •   “婚前对于双方真实信息的了解非常有必要,不然会出现婚姻无效的情况,是否可以设置结婚冷静期限,保障双方的知情权。新闻一出,相较于此前“离婚冷近期”引发的舆论争
  • 不给他儿子了你看这个就是现实,就是现实,你才能认清这个世界,尽管你做事要诚信,这个最基本,但是我们中国人做事情为撒和老外不同?如果你发现领导的要求是你完全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