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父母似乎永远在追逐“更好”,以至于让不少孩子感到“我永远不能让爸爸妈妈满意”,这会严重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一直处在高应激状态下,也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时刻处于无法承受的压力之中。
高压状态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各种情绪和身心反应,激发亲子间冲突。
此外,这种不断追逐“更好”的状态,很容易让孩子因为感觉被动、被束缚,而感到生活失控、不安全和迷茫。
#亲子#

【#换个方式看报纸# #陕西省持续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悠悠汉水,奔流不息。巍巍秦岭,草木葳蕤。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组来到了朱鹮的家乡——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汉中市洋县。

  秦岭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近年来,陕西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洋县广大干部群众更是倍加呵护秦岭生态,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朱鹮保护被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到了洋县,要看朱鹮。

  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体在洋县境内。在保护区内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一个占地10亩的朱鹮野化驯养大网笼引人注目,几十只朱鹮或展翅飞翔,或低头觅食。

  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进入20世纪后,全球朱鹮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

  1981年,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洋县姚家沟发现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40多年后的今天,全球朱鹮种群数量突破7000只,朱鹮保护被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在发现朱鹮后的十几年里,每个巢下都有我们的科研人员或志愿者24小时监测保护。”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张跃明感慨,“如今,我们已经由对个体的蹲守跟踪保护,转变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

  洋县的田间阡陌,朱鹮随处可见。农民在水田俯身忙碌,鸟儿就在身后蹦蹦跳跳觅食。当地村民说:“地里不撒任何化肥农药,我们是全民护朱鹮。”

  除了采用保护恢复栖息地、种群监测、社区共管共建等就地保护手段,保护人员还积极攻关朱鹮的人工繁育技术,探索朱鹮的野化放归。目前,陕西已建立5个朱鹮人工繁育种群基地、4个野化放归种群,不断将人工饲养繁殖个体重新引入其历史分布区,野生朱鹮栖息地面积由发现时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

  据悉,朱鹮在国内的分布范围已经扩展至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地。我国还向韩国、日本输出种源14只,朱鹮已在韩国、日本重建种群。

  秦岭物种多样性保护不断传出喜讯

  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洋县华阳镇的华阳景区被称为“秦岭四宝园”。在这里,优雅的朱鹮引颈展翅,可爱的大熊猫在啃食竹子,顽皮的金丝猴追逐嬉闹,憨厚的羚牛埋头吃草。

  2021年9月在陕西省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其吉祥物设计方案,就是以“秦岭四宝”为创意原型。许多人也通过这组幸福快乐、充满活力、精神焕发、积极向上的吉祥物形象,萌生了进一步了解秦岭、了解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愿望。

  在汉中市勉县新铺镇工作了13年的彭海龙是个“植物迷”,每当碰见不认识的植物,他便掏出手机,通过识图软件仔细辨识。“这些年发现的植物品种越来越多,有时候为了弄清楚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我能够忙活三四个小时。”他说。

  今年3月20日,彭海龙在新铺镇七姊妹村发现了一种没见过的花。村民告诉他,这叫“抱鸡母花花”。他联系上了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的熟人,经专家实地考察,确定这种花名为“陕西羽叶报春”。

  专家告诉彭海龙,1904年植物学家在秦岭山区发现了陕西羽叶报春,但此后一直未在野外发现,以致植物界一度认为它已经灭绝。直至2015年,专家才在洋县重新发现了它。彭海龙激动地说:“这种花是第一次在海拔600米的地区被发现。这说明咱秦岭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去年,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独叶草在秦岭太白山海拔2700米以下区域被首次发现;不久前,在秦岭首次发现荞麦叶大百合和秦岭薤……秦岭物种多样性保护不断传出喜讯。

  用好科技手段,秦岭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家住洋县华阳古镇的闫超,开了一家名叫“超哥家园”的农家乐。院子周边有十几个野生朱鹮巢,时有朱鹮悠然飞过。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这几日都是客满,闫超吃上了“生态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陕西将秦岭生态保护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秦岭范围内建成各类保护地116处,总面积0.92万平方公里,有效保护全省75%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7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种群类型。

  物联网监测、热成像识别、无人机巡护、“环保智慧大脑”……一项项高科技手段,为秦岭拉起一张数字监测网。目前,陕西初步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的秦岭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用好科技手段,秦岭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2021年10月,秦岭国家公园创建获正式批复,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磅加码”。围绕秦岭生态保护修复,更加科学完备的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正在酝酿,秦岭生态资源将得到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

  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了解到:近年来,陕西省7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保护,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秦岭(陕西段)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时的345只。金丝猴种群达到5900余只,羚牛种群数量突破5000只。红豆杉、珙桐、独叶草、华山新麦草、太白红杉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人民日报》8月3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拼图是2015年买入,跟着搬了好几次家,初衷是等一兴趣相投的人来一起完成,索性等到几乎忘了这事。有一种青春叫#周杰伦# ,周杰伦与他的歌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年少,伴
  • #重逢牡丹亭# 文 / 罗周题 /《:生死梦中》L先生向我约稿《牡丹亭》之整理改编,我说《牡丹亭》演出版纷纭,用不到我再掺和,他却说,相信我心里,定有一版我自己
  • 【附图文章是真是假,社会危害性几何,不用平台删文来教,上海亲朋好友反馈基本属实(现实和文里都说了大部分地区是好的,但出问题的地方也不少,不能说提了有问题就被责怪
  • 22:20-12:00要开始刷wb,dy,ks,看我喜欢的博主剪辑视频,这里提名我发现的并且很喜欢的✂️:土豆爆炸了,幂月知浅,Lime青柠|晓,是狐狸怀中猫,
  • (脑洞约我啊,我可以!!
  • [doge])从开始到现在,不知道这一年多来,你是否有看见过...哪怕一天,哪怕一篇不知道为什么[泪]但我就是这样...有好多东西,希望你能看见,又不希望你看见
  • (4小时后)我:师兄,那只小狗叫什么名字?(又过了1小时)我:那只小狗叫什么名字?
  •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珍贵的图片,系统全面地辑录了汉江航运与汉中工商业发展的历史往事,补史之阙、继史之无,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存史价值。  《汉中文史丛书
  • 我知道你能体谅我没来看你,你是我女朋友,我们啥时候约都不晚,但是我就是很想见你!写给我女朋友的一封信[亲亲][汗][汗]锐锐姐,不管你留什么发型我都喜欢,我们生
  • 关闭朋友圈和视频号后的第三天,我明显开始感觉到手机没那么有趣和好玩了,会找更重要的事情做,抖音是半年前就卸载了,现在也完全无感。不过去练车之前还跟我爸夸下海口,
  • 我彻底疯狂啊啊啊啊啊啊真的没有人知道小花仙页游背景纯音乐到底是谁做的吗跪求啊啊啊啊真的很想知道 在微博b站百度翻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 只找到工作室 但我真的很
  • [作揖][猪头][good]一大早居然看到这种晦气玩意儿,你自己能不能吐字清楚都是问题吧别开口贻笑大方丢人现眼,本来妈粉我对磕楼内cp别跨代没啥,不要伤害我孩子
  • 其实和盒饭很久没有联系了,上一次应该已经是去年十月十一月的样子,我也提到过,自从他谈了恋爱之后,他以“女朋友不喜欢我和别的异性出去玩”为原因,放了我鸽子,从此我
  • #疫情防控##疫情[超话]##疫情##沈阳身边事##沈阳##沈阳[超话]#【#11月13日辽宁沈阳市发现3例核酸异常人员#】11月13日,沈阳市在密切接触者例行
  • 一路欢歌笑语,互相鼓励,经过汶川需下车做核酸,排队很长,有堵车又遇车祸,400多公里开了整整9个小时[允悲],路途清晰看到08年大地震留下的痕迹,有些公路被埋人
  • 【闽投营运中心预计9月完工,楼高118.65米】2022年7月8日,据“家在鼓楼”公众号报道,位于鼓楼古田路的闽投营运中心,目前项目土建结构及外立面幕墙已建设完
  • 这就好比现在几百元的手机,各项功能远胜于九十年代一两万的大哥大一样的道理!因此,请不要怀疑199元两台的净水器的功效性,一定要相信,更新换代的产品质量肯定是您所
  • 当疫情终于有所好转,闲不住的她又找了一份工作去发挥余热,我也可以回家了,许久不见的母亲鬓边的白发好像又添了三分,她拿出手机问我为什么她的照片又不够存了让我帮她
  • 海盗这边儿就不一样了,除了少数的几个海盗红色12和87号,绝大多数球迷都穿着爱国者的12号。像之前所说,海鹰球迷确实是比较能旅行的。
  • 也许你的人生没那么顺利,会经历欺骗和背叛,不管是怎样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选择,选择了就要努力和坚强。水义富氢水:#数字能量#4月生人生在4月的人做事会比较“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