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闻法】《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经中云:“…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斯则岂唯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闻法我等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阿弥陀佛祈愿三世诸佛菩萨摩诃萨 宽恕原谅消我业障我等发愿积善修福弘佛传法阿弥陀佛伏祈三世诸佛菩萨保佑世间万物生灵离苦得乐复以善根回向世间法界有情众生吉祥安康国泰民安!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随喜赞叹!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蜡烛][鲜花][鲜花][蜡烛]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zhān)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zhān)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shèn)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yán)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是故观世音,汝(rǔ)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suō)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吾(wú)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zhān)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

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zhān)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

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zhān)礼大士像,

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发殷(yīn)重心慎(shèn)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

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suí)。至心瞻(zhān)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

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

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zhān)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

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观音至心听吾(wú)说,地藏无尽不思议,

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zhān)礼者,

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

是故观音汝(rǔ)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地藏菩萨本愿经》

“ 伪 ”
就是虚伪的发心。

一个真正发心修道的大乘行人,
要忏悔多生多劫以及今生的罪过。

罪是什么?

有心去造作的叫罪,
无心而造作的叫过,
过失。

罪就来得重,
过就来得轻。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过,
所以每个修行人都要忏悔罪过,
发露罪过。

就好像我们的衣服已经有污点,
要把它洗干净。
  
所以佛法有种种的忏悔法,
就使我们的修行能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一类虚伪发心的人,

他对自己的罪过不忏悔、
不除灭,

自己的功德恨不得让全世界人都知道,
自己的罪过严严密密地保密,
不让别人知道。

这就形成内浊外清,
内浊就是内心充满着贪瞋痴的浊染,

而外表又显出他很有修行,
持戒很清净的样子,
这就是内浊外清。

由于他内心的罪过没有忏掉,
又以虚假的心来修行,

他开始修行可能还非常猛厉,
但是过不久他就会懈怠放逸,
不能持久。
  
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修行人开始学佛的时候,
他每天都非常地用功。

再过几个月过几年去看他,
整个地就回到了没有学佛前的样子。

“ 始勤终怠 ”,
退转到了没有边际的程度。

上次听一个大和尚说 :

有一个比丘,
他开始修行非常精进勇猛,
一定要开悟,

结果修了两三年没有开悟,
他就整个地对佛法丧失了信心,
最后还俗了。

始勤终怠。
  
那么,
他虽然也有些好的发心,
但是夹杂着名利在里面。

一个人能够把名利的心除掉是很不容易的。

开始他也发心想修清净的佛法,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因夹杂着名利的念头、
毒素在里面,

虽然他也修种种的善法,

比如持戒、
禅定,

以及修桥补路,
慈善事业等等,
他都在做。

但是这些善法被他的罪业烦恼所污染,
是有漏的东西,
不能成为清净无漏的功德。

这也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
不真诚,
虚伪。

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 观经 》
讲发三种心,
就能往生,
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

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 :

就是一切众生修行,

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

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
还是一门深入的行持,
都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

厌离娑婆,
一定要身也表示厌离,
口也表示厌离,
意也表示厌离,
真实地去厌离。

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
外面表现他很善,
很有德能,
很精进修行的样子。

但里面是怀着虚假、
欺骗的心理,

充满着贪欲,
充满着瞋恨,
充满着邪伪,
奸诈百端,
充满着奸诈。
  
修行人直心是道场,
而他整个的就是用机心,
用机心还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觉得他多么厉害,
多么会玩手段,
奸诈百端啊!

这种贪瞋邪伪的恶心,
你还很难去化解他。

刚愎自用。

所表现的就是虽能修点善法,
但里面却夹杂着贪瞋邪伪的毒,
这就叫
“ 杂毒之善 ”。

杂毒之善是不能有效果的,
甚至会产生很负面的作用。

就好像这一杯饮料,
本来是很好,
但掺杂着一些敌敌畏在里面,

你还敢喝吗?

所以这杂毒之善又叫虚假之心,
跟真实之心就离得很远了,
不真实。
  
如果他不真实,
他用这杂毒之善的心去修行,

纵然他修行非常精进,
日夜十二个时辰都如救头燃的修行,

他能不能生到净土呢?

“ 此必不可也 ”。

善导大师给他一个绝对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念的这个名号,
以及要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

全体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行菩萨行的时候,
从他真实心里面所流现出来的。

法藏菩萨在他无量劫的修行当中,

他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行持,

乃至一念一刹那之间,
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

所以他所施设的净土、
建立的名号、
给予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的。
  
我们讲感应,
你真实才能感应真实,
虚假不能跟真实感通啊!

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愿往生的心一定要真实,
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是真实的,

我们也一定要用真实愿往生的心跟阿弥陀佛真实摄受的愿来呼应。

你不能用求人天福报的心去感通的。

所以一定要真实。

这一点确实也是我们的病根,
我们修行佛法得不到利益,

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机心、
奸诈。

这也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常态。
  
《 法华经 》里面
剖析娑婆世界众生,

有几句话 :
“ 人多弊恶 ”,

这个世界众生大部分都很弊恶,
心性陋劣,
不持戒,

具有恶的倾向,
怀增上慢,
贡高我慢,
功德浅薄,

自己的福德智慧都很浅薄,
但是还认为自己了不起。

“ 瞋浊谄曲 ”,
充满着瞋恨的心,
对一些事情非常谄媚,
内心非常弯曲,

见到自己的上司什么的就像巴儿狗一样的,
见到下属就非常盛气凌人,
怀着谄曲的心。
  
再就是
“ 心不实故 ”,
内心不真实。

所以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辛苦,
那么矛盾无常。

你看一个个都戴着虚假的人格面具,

有几个能够真心交流的呢?

十句话都很难相信他其中的一两句话,
你看人就活在这种自欺欺人的颠倒里面。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现在才体会到孔子为什么特别强调
“ 诚 ”,

就是对我们的虚假而施设的一个药方啊。

一定要真诚,
你有真诚才有智慧。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遥想当年菩萨戒在开始的时候,
昙无谶尊者过来,
他是一位戒律非常通达的大德。

当时有一位道进比丘想向昙无谶尊者求菩萨戒,

昙无谶尊者就说了句话 :

你们这个地方的人,
心多谄曲,
又无刚节,

难道还有求菩萨戒的人吗?

就这样说。

道进比丘听到这话当下生起大惭愧心,
他自己就忏悔,

向弥勒菩萨求忏悔,
最后他真的感得了菩萨戒戒体。

一感得之后他就去找昙无谶尊者,
昙无谶尊者一看到他,
马上起身去迎候他了,

说 :
你不简单啊,
你已经得菩萨戒戒体了。

由此可以看到,
这样的毛病是很深重的,

以至于真谛三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都传不过来,

律藏一上船,
船就往下沉。

所以如果我们修行人不能扭转这种虚伪的心,
修行就永远得不到利益。
  
好,请看下面 :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好,请看第三对范畴,
辨别大小的相状。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这是第五,
大心的相状。

一个大乘行者,
发的心一定要广大。

这个众生界就是指十方无量微尘数佛刹有情众生之界。

为什么会有众生界?

是由于众生有业才依这个业受报,
所以说众生业不尽,
那么所受报的众生界也不尽。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

这就是说我的大愿要度尽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都得度了,

无众生可度了,
我这个大愿才终结。
  
这就相当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愿方尽。

这是对众生而言。

要度尽一切众生,
如果有一个众生还没有得度,
我这个菩提大愿就没有终结。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从上求佛道来说,
一定对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要圆满,

福德智慧具足,
无上正等正觉成就,
我这个菩提愿才能够成就。

所谓三大阿僧祇劫,

由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觉、
妙觉,

成佛之后还要经过一百小劫,
最快是九十一劫,
用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这些福德智慧圆满具足之后,
我的愿才算成就。

那么这样的发心,
就不是得少为足了,
已度一部分众生了,
而是要度尽一切众生。

不是得到有余的涅槃,
不是得到藏通别的佛果,
而是要得到大乘圆教的佛果。

这样的愿才叫
“ 大 ”。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这是小乘的发心。

小乘的行人也有甚深的智慧,
他能观察三界,

这三界就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欲界六重天,
色界十八重天,
无色界四重天。

这三界是六道众生所依止的地方。

从天文学的概念来看,
这三界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区域,
三千大千世界。

这样大的区域在声闻行者的眼睛来看就像
“ 牢狱 ”。
  
怎么理解这个
“ 牢狱 ”,

我们大家也许没有坐牢的体验,
但是你看囚犯,
他如果坐牢了就没有自由了。

我们在这三界里轮转的众生,
他的烦恼业力还在,
他非常被动地轮回不息,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受业力的驱使逼迫,
所以他的本质上是没有自由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是牢狱。

我们的身心 :

色、受、想、行、识五蕴,

这色身是小牢狱,
三界是大牢狱。

无论是小牢狱,
还是大牢狱,
他的逼迫性,
他的苦难性是相同的。

所以有牢狱的感觉。

这是智慧啊!

想一想,
我们有没有这种观念。
  
他能观三界是牢狱,
有牢狱的感觉,

他出离三界的心就会非常的猛厉,
就好像囚犯关在牢房里面,
每天都渴望着什么时候能出来。

但我们现在迷惑颠倒了,
可能刚进牢狱的时候还想着怎么出来,
然而呆久了,

觉得牢狱里面还不错,
还不想出来,
把牢狱看作自己快乐的家。

我们三界里的这些凡夫众生没有一念的想出离,
就好像关在牢房里面的犯人,
他不愿出来一样。

所以能够把三界观照到是牢狱,
这是声闻的智慧,
比凡夫众生高出太多了。

他观察生死轮转的逼迫性、
苦难性,

就像冤家对头。
  
我们对冤家都有切身的体会,
大家都喜欢看亲家,

跟自己有善缘的人,
见到相互欢喜,
笑眯眯的。

如果碰到冤家,
冤家路窄,

见面分外眼红,
所以都想避免跟冤家对面。

但往往就会跟冤家对头碰面,
冤家对头一定要碰面的。

跟冤家碰面就有一种很苦的感觉,
很煎熬的感觉,
他内心就想离开这个冤家。

那对于声闻行者来说,
生死轮转就像这个冤家,

它的逼迫性,
它的苦难性,
使他一定要离开这生死苦难。

他就修四圣谛,
七觉分,
八圣道分,
三十七道品,
来断三界内的见惑思惑。
  
只有断了见思惑,
他才能够出离三界的轮转。

所以声闻行者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

他这种出离的心是非常非常迫切的。

所以声闻行者他要发厌离心,
很强的厌离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天6.28日这一天!#高山原也[超话]# 我就想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破晓浮现在我眼前”应该说的不只是和吧 还有这一路这么多LsH 小叔叔 大家都是一路走来
  • 有热爱的感觉应该很好,能追梦的人也很幸运,我们很幸运的喜欢上了很美好的人,而他们在追梦啊,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热爱。 燃图by:sc航航“去不成” 我觉得是意料之
  • 合着沙爹的咖喱椰香,吃两三根下去都不过瘾,现在想想口水又流出来了...说是上海最好吃的泰国菜也是有点夸张,但确实不错!在生日的前一天收到衩姐@反裤衩阵地 的新书
  • 是你和你的的音乐陪伴着我成长,我一天一天开始懂你的歌所要表达的意思,我懂你一路走来的艰辛,常常因为心疼你而默默的流泪,也懂你一直把我们JM放在心中……喜欢你已经
  • #陈学冬[超话]##陈学冬0628生日快乐##陈学冬超话庆生皮一下# 不知不觉已经喜欢了你这么多年,因为有你,每次看到628都会特别特别激动 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
  • 因此,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个男人爱你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因此,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个男人爱你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 不知道这样的人是不是真的有。脸只能决定是否有原始性冲动,真正的喜欢一定是有认可的三观。
  • 最近微博新增了好多小伙伴 我好像还没有自我介绍️&红/蓝担 山girls✨求互fo✨A团红蓝双担❤️cp只吃山 是山组only❌【天雷】【天雷】【天雷】
  • 看到小可爱们被骗子坑真是有点生气。#凯源[超话]#[音乐][微风]#凯源盛世# 我真的迫不及待要给你们分享一位韩国kyo苦学中文练字很久(我也忘了她什么时候开始
  • 【谁不想rua大老虎的脑门子啊电影里说,按照古老的规矩,公主可以轻松点,做个花瓶,沉默就好。来自小狼羊的第n篇小说日记他说:“我真恨不得一枪崩了你。
  • 【#羊城学堂#讲座 ∣科技创新逻辑和广州经验】主讲:王桂林(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6月29日周六10:00—12:00负一层2号报告厅,无需报名【讲座∣无丑不成
  • 性格:懒。 性格:懒。
  • 哥哥每次叫“妹妹”时好温柔,哥哥洗完澡出来时好漂亮,哥哥吃饭时嘟嘟嘴,哥哥坐着和大家聊天时好平易近人好乖,离开蘑菇屋时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啊朋友们”[失望]哥
  • 其实 没有谁变谁没变这一说 有的人做事三分钟热度 有的人认真执着 后来 三分钟热度那个人活得洒脱 认真执着那个人永远都是那么固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也没那么
  • Lisa稱自己生活並非無憂:「我知道自己係比較幸運因為我可以有地方住所以我好感恩,但我都要努力工作賺錢去支持我平時嘅起居飲食同生活,以及減輕家人嘅負擔,我唔係大
  • #森警动态# 近日,河口县森林公安局接到报警,称在某宾馆发现一只疑似蜂猴,不知是从哪里跑来的,接到报警后,河口县森林公安局民警及时出警,前往现场将该疑似蜂猴带回
  • 我扪心自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现在的工作是你想要的吗?
  • 自从喜欢上这么努力的你,连我都想要为我也为了你努力一番,这样才配的上你嘛[可爱]从高一的135名到最后的17名,别人都说我很聪明;但我知道这么改变从来都不是什么
  • 那个望眼欲穿站在阳台等我回家的你是等累了吗大概是后来的我不经常回家所以你一定是失望了吧那些天站在你等我的地方望着窗外我的心里空空的因为我知道我不会有机会去弥补你
  • 根据最新统计,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羚牛数量超过4000头。秦岭羚牛是羚牛四个亚种之一,成年羚牛体型高大健美,犄角粗壮弯曲,毛色呈乳白色或棕黄色,因此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