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特稿丨#高考志愿填报背后的疯狂生意#:#填报志愿咨询一次上万元# “专家”2小时速成】被无数学子和家长视为“人生大事”,志愿填报已成为一桩热门生意。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到几万的一对一服务,甚至还有几分钟自动生成志愿。这些机构和服务背后的含金量,极度参差不齐,而志愿填报师这一新生职业,也充斥着混乱的现象。天目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从几百到几万 价格和服务参差不齐

小刘是去年的安徽高考生,高考成绩中段,他纠结于冲刺一本学校,还是去二本。在网上五花八门的志愿咨询服务里,他挑中一家做了五六年的资深机构,号称是985博士+海外名校咨询团队,好多人下过订单,“看起来比较靠谱”。
咨询费5000元,算是中档水平。对方表示全程一对一服务,只要告知分数,文理科,直到填报满意为止。一番线上沟通之后,小刘心里犯起了嘀咕:“老师一上来就和我说,你的分数,上不了你想去的一本学校,而且这个专业是王牌,竞争很激烈,不如去更稳妥的选择。”
小刘不甘心,还是报了自己想去的学校,果真报上了。“有的老师不会给学生选能冲刺一下的学校,因为需要承担风险,他们推荐的,大多是稳妥的、保底的学校。有人的成绩可以去一个不错的公办学校,但在老师建议下,进了民办学校。”
记者注意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教育博主在分享填报志愿的知识,号称专业的升学规划专家,他们同时也推销志愿卡,以及价格几百到几千元的填志愿课程,还有一些线下一对一咨询,价格高达上万元。
动辄几千、上万的“一对一”服务,价值究竟在哪?资深教育培训专家杨帆告诉记者,在一线城市,资深志愿填报师的要价,是可以接近一万块。一个好的填报师,可以把专业选择试错成本降到最低,并把职业规划融入到志愿填报中去。
有人为了上个不错的学校,调剂去了非常不喜欢的专业,经常挂科,面临退学的窘境,这就凸显了选专业的重要性;有人想当牙医,选择了口腔医学技术,但这个专业并不是医师岗,是配牙套的技工岗,学生可能因为选错专业,耽误了几年的时间。
在杨帆看来,志愿填报是刚需。近年来,各地高考纷纷改革,新的专业和录取规则层出不穷,促使了高考志愿填报行业的兴起。高考志愿填报只是一个环节,最终会形成一个学业生涯规划的闭环,覆盖从学业到就业、出国,艺考、体育生,各方面多元化的咨询,使得这个行业需求很大,未来还会蓬勃生长。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现存高考志愿相关企业2033家。绝大多数相关企业都成立于5年之内。在2013年前,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仅为个位数。而到了2021年,全年新增788家,同比增长45.93%。
“目前也要承认,这个行业参差不齐,目前没有行业规范。有好多人是临时入行的,只是为了挣快钱;但也有比较专业的、正规的机构,有资深的教育一线工作者,还有心理学工作者,是专业的人在做擅长的事。”杨帆说。

“智能”选志愿 5分钟出结果

“填报志愿一键搞定”“大数据技术加持”“分分钟选出专业”,记者在网络平台上搜索某志愿填报平台发现,许多平台都在兜售一种“志愿卡”,价格在300元左右,提供历年高考数据查询、测试、志愿填报等服务。
一款志愿卡的代表性品牌,其卡片售价360元,官网显示,销售量高达100万。其背后是一个智能系统,学生购买后通过网站或APP登陆,输入个人高考成绩、城市、偏好等信息后,用不了几分钟,系统会智能匹配符合学生的报考院校。
“我们的定位是做数据平台。根据你的个人请况,大数据来进行筛选,比如你想选浙江省内的,大数据就给你匹配合适的院校,如果你有心仪的专业,大数据会告诉你适合哪些学校,如果你什么都不懂,大数据会自动生成最优的志愿方案。”一位志愿卡咨询师告诉记者。
一套全靠“电脑运算”的志愿系统,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在黑猫投诉上,有用户表示,“用了志愿卡计算可能的填报学校,按照系统建议填报的六个大学一个都没录取,而系统号称考上概率在70%以上。最终录取我的是我自己填报的保底大学,比我高考分数低了20分的学校。”
杨帆表示,志愿卡都在三百块钱左右,市场趋于同质化。数据来源都是国家官方的,算法上加上了最简单的线差法和位次法。但是志愿卡也有劣势,它无法提供专业评析和个性化咨询,比如职业规划分析。但一个规划师能够告诉你这个专业未来的走向、就业前景等。
“需要注意的是,志愿卡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最终选择的结果。对于我们填报师来说,志愿卡是一本基础的教科书,用来快速检索一个专业的资料,比如环境工程,全国有哪些优势院校。用大数据搜索,能节约不少时间。”杨帆说。
一位杭州公办学校高中教师也告诉记者:“AI、大数据都是噱头,这些网络平台给人提供志愿填报参考,不打包票,正好有一部分人也有这个需求,所以才有了这门生意。但不建议依赖这些系统,学生可以直接看名次号,按名次选志愿。”

#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两小时上岗# 不需相关经验

一波“高考志愿填报”经济走热,有些人也看中了这条赛道,成为高考志愿规划师。“名校毕业”“海归博士”“持有专业证书”,这些规划师头顶光环,事实真的如此吗?
记者调查发现,机构中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只经过几天培训就匆匆上岗,还有一部分“志愿填报专家”没有扎实的专业训练和背景,按培训过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
在网上搜索“高考志愿规划师”关键词,不仅可以找到规划师的介绍广告,还有许多关于报考高考规划师相关资格证的网站。一些网站打出“国家认可”“终身有效”“零门槛包你过”等旗号招揽学员,而“培训费”从几千到上万不等。
目前,“高级高考志愿规划师证”报考网站出具的证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及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出具的“专项技能证书”,名为“高考志愿规划师(高级)”;另一种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培训中心出具的“专业人才能力培训证书”,名为“高级高考志愿规划师”。
随后,记者咨询了一位提供考证服务的白老师,对方表示,申请该证书无需任何培训,只需先缴纳500元的定金,25-30天内即可获得证书,确认后再结清1000元尾款,就可成为“有资格认证”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当被问到是否有学历或者相关经验的要求,白老师的回答都是“不需要”。
“现在是市面上的规划师培训,用的是内部的网课,上2小时的培训课,教上一些话术,就要收费上万,都是拿来宰人的。”随后,白老师不断向记者“推销”自家证书,取得该证书后可取得很好的收入,一线城市的一对一辅导价格为5000-8000元不等,小城市2000-3000元左右。“趁着行业的风口考证,越早起步越有资历,以后会越来越吃香。”
事实上,记者向多位高中一线教育工作者求证,国家官方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一职业资格证书,“都是挣快钱的人,卖这些证书都是为了生意,没有实际价值。”一位公办高中教师告诉记者。
更荒唐的是,证书上还出现简单的语法错误。在一份显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培训中心出具的证书上,记者看到将“志愿规划师”英译为“Volunteer Planner”,将“志愿”直接翻译为“志愿者”,出现严重的翻译错误。
杨帆告诉记者,目前高考志愿填报师还未树立起相关的行业标准,其中鱼龙混杂,不乏一些资质不够的人投机挣快钱。“这个行业没有人社部颁发的国家从业资格证,网上所谓的资格证书实际上只是培训结业证书,证书的效力很有限。”
目前,许多规划师刚入行,资历很浅,专业性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杨帆认为,规划师就像厨师,普通人学一年也能干,入行不难,难的是后续对行业的深耕,填报时的效率和专业程度。“我希望真正懂行的人走进来,一起树立新的行业规范,把这一部分本该属于别的行业的人给清理出去。”杨帆说。

【终于,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
最近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直接开批一些地方政府滥用核酸手段,没有疫情也在疯狂地进行全民核酸。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01
全民核酸是中国抗疫的法宝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全民核酸这种手段,这种手段几乎是中国这两年应对零星疫情的基本手段了。

3月22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的通知》。

新版《指南》明确要求在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一律在24小时之内要完成。

原则上,全部采样任务应当在6小时内完成;确有困难的,可在12小时内完成。

这种要求,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是找不到的。

不但要求全部完成采集,还要求检测也要完成。各大城市面对疫情时,总是能在几小时内就组织起庞大的核酸检测队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数百万人的采集与检测。

政府跨区域调动医疗人员的速度很快,中国医护人员的高速响应和配合都是重要的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人忽略。

那就是核酸检测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他们不但发明了高效的混检模式(十合一,十五合一),还能在政府的要求下迅速搭建实验室,短时间完成高达数百万人的检测。

这些检测公司都是民营企业,在疫情中爆发出来的效率,令世人侧目。

更让人惊奇的是,核酸检测的政府采购价已经低至混检6元每人次的价格,单人单检的价格也降至30元以内。

而在美国,单人单检的PCR核酸检测依然要几十美元至一百多美元。

超低的核酸检测价格,才有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以一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检测来说,一次全民核酸6000万就可以完成。

如若不能降低价格,还是按过往一人次近百元的价格,这意味着一次检测就要十亿。只需要检测十次,这个城市的财政收入就得掏空了。

价格低就意味着效率高,我们应该承认中国民营检测公司的降本增效在这几年的抗疫工作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也是中国政府尊重市场、依靠市场抗疫的结果。

02
全民核酸成为常态的原因

进入2022年,中国的疫情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R0值高达9.5的奥密克戎病毒,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仅仅数月,就改变了原来零星感染的局面,各地感染的人数加起来已破10万。

因为这是一种更难防、传染性超高,危害也更低一些的病毒。

科学地说,我们其实面临了几种病毒的侵袭,奥密克戎显然是最难对付的一种,因为传染性太高,无症状感染占比也非常大。

病症越是轻微的病毒,就往往不容易被发现,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应对举措只能是大范围的封控和管制。

各级地方政府,在这种压力下,试图抢跑,也就是不管有没有疫情先进行检测,以图在第一时间进行管控。

这就是各地主政者面对奥密克戎这种高传染性病毒的姿态,所以全民核酸甚至反复核酸,成了他们的优先选择之一。

更大的压力来源于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疫情一票否决制“,各地皆有官员因防疫不力直接免职,这个压力下,地方主政者过度紧张,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当下的情势下,又要管控疫情,又要付出最小的代价,这个难度确实不低。

03
无疫情也做全民核酸合理吗?

当然不合理。

大规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追求。而这也是当下中国疫情防控中最麻烦的问题。

对于地方主政官来说,他们的利益是早点发现疫情从而不被批评,而他们的风险是万一犯错就可能面临免职。

但正如《半月谈》指出的,他们这么做是在浪费财政资金。但财政资金非主政者的私有财产,他们浪费这个经费并不会给个人带来什么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倾向于用大笔财政资金的支出来换取职位的安全性,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然而财政资金是全民的税款,他应该用于合理的公共用途,而不是浪费在低效的抗疫中去。

大笔花钱来反复全民核酸,是一种懒政思维。多花钱就能解决问题,反正钱不是自己的,这也是历来大量财政资金浪费乱用的关键原因。

这种利益风险不一致还发生在民间。

大城市人员密集,与国外经济活动频繁,大部分国外返回人员都隔离在大城市,所以大城市的风险肯定要更高。

大城市的经济协作性非常强,一个环节停摆,可能全国都要受到影响。比如深圳和上海这样的城市是绝对经不起反复的封闭的,因为他们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所以,互联网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封闭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他们来说,风险是感染危害性不是那么大的病毒,而收益则是经济生活能正常开展。

而在互联网上支持严控的人,很多来源于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疫情的小城市,他们与外界的经济协作不是那么的紧密,疫情风险本来就低,他们就更倾向于严控大城市,以减少中小城市的疫情风险。

这也是利益与风险不一致导致的行动偏好。

04
如何在疫情防控和最小程度影响中平衡

首先是要克服恐惧,现在奥密克戎不是当年的原始毒株了,他的危害有限,具体的危害多大,需要专家们进一步认证,但起码来讲,2022年以来感染超10万人,却只有一例死亡。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种病毒,就不能不惜一切代价,视财政资金为粪土,只管官帽子,不管公共资金的钱袋子。

其次,地方主政者是需要努力想办法去做到更好的预防和防控,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防疫从来不能成为目标,民众的生活正常才是目标。

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严防死守,这种目标不是真正的目标,想尽一切办法保障民众的生活工作正常进行,才是地方主政者应该去做的。

我们当然要承认疫情凶险,防疫不易,在奥密克戎高传染性的病毒面前,如何面对它是一个当下中国最有争议性的问题。

我认为,也需要部分减轻地方官的压力,让他们有更强大的动力去保障民生,而不仅仅用一根筋的严防死守来搞严控。

既然是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那就应该同时考核这个指标,而不是仅仅因为防控不力就大量免职官员。

因为在这种压力下,地方上的一些人不但不会将财政资金不当回事,而且不会将民生不当一回事。

疫情三年了,防控对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很多企业和个体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了。希望中国早日度过疫情,民众恢复正常生活。
#常态化核酸检测谁买单##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48例#

【终于,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
最近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直接开批一些地方政府滥用核酸手段,没有疫情也在疯狂地进行全民核酸。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01
全民核酸是中国抗疫的法宝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全民核酸这种手段,这种手段几乎是中国这两年应对零星疫情的基本手段了。

3月22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的通知》。

新版《指南》明确要求在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一律在24小时之内要完成。

原则上,全部采样任务应当在6小时内完成;确有困难的,可在12小时内完成。

这种要求,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是找不到的。

不但要求全部完成采集,还要求检测也要完成。各大城市面对疫情时,总是能在几小时内就组织起庞大的核酸检测队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数百万人的采集与检测。

政府跨区域调动医疗人员的速度很快,中国医护人员的高速响应和配合都是重要的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人忽略。

那就是核酸检测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他们不但发明了高效的混检模式(十合一,十五合一),还能在政府的要求下迅速搭建实验室,短时间完成高达数百万人的检测。

这些检测公司都是民营企业,在疫情中爆发出来的效率,令世人侧目。

更让人惊奇的是,核酸检测的政府采购价已经低至混检6元每人次的价格,单人单检的价格也降至30元以内。

而在美国,单人单检的PCR核酸检测依然要几十美元至一百多美元。

超低的核酸检测价格,才有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以一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检测来说,一次全民核酸6000万就可以完成。

如若不能降低价格,还是按过往一人次近百元的价格,这意味着一次检测就要十亿。只需要检测十次,这个城市的财政收入就得掏空了。

价格低就意味着效率高,我们应该承认中国民营检测公司的降本增效在这几年的抗疫工作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也是中国政府尊重市场、依靠市场抗疫的结果。

02
全民核酸成为常态的原因

进入2022年,中国的疫情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R0值高达9.5的奥密克戎病毒,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仅仅数月,就改变了原来零星感染的局面,各地感染的人数加起来已破10万。

因为这是一种更难防、传染性超高,危害也更低一些的病毒。

科学地说,我们其实面临了几种病毒的侵袭,奥密克戎显然是最难对付的一种,因为传染性太高,无症状感染占比也非常大。

病症越是轻微的病毒,就往往不容易被发现,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应对举措只能是大范围的封控和管制。

各级地方政府,在这种压力下,试图抢跑,也就是不管有没有疫情先进行检测,以图在第一时间进行管控。

这就是各地主政者面对奥密克戎这种高传染性病毒的姿态,所以全民核酸甚至反复核酸,成了他们的优先选择之一。

更大的压力来源于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疫情一票否决制“,各地皆有官员因防疫不力直接免职,这个压力下,地方主政者过度紧张,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当下的情势下,又要管控疫情,又要付出最小的代价,这个难度确实不低。

03
无疫情也做全民核酸合理吗?

当然不合理。

大规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追求。而这也是当下中国疫情防控中最麻烦的问题。

对于地方主政官来说,他们的利益是早点发现疫情从而不被批评,而他们的风险是万一犯错就可能面临免职。

但正如《半月谈》指出的,他们这么做是在浪费财政资金。但财政资金非主政者的私有财产,他们浪费这个经费并不会给个人带来什么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倾向于用大笔财政资金的支出来换取职位的安全性,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然而财政资金是全民的税款,他应该用于合理的公共用途,而不是浪费在低效的抗疫中去。

大笔花钱来反复全民核酸,是一种懒政思维。多花钱就能解决问题,反正钱不是自己的,这也是历来大量财政资金浪费乱用的关键原因。

这种利益风险不一致还发生在民间。

大城市人员密集,与国外经济活动频繁,大部分国外返回人员都隔离在大城市,所以大城市的风险肯定要更高。

大城市的经济协作性非常强,一个环节停摆,可能全国都要受到影响。比如深圳和上海这样的城市是绝对经不起反复的封闭的,因为他们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所以,互联网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封闭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他们来说,风险是感染危害性不是那么大的病毒,而收益则是经济生活能正常开展。

而在互联网上支持严控的人,很多来源于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疫情的小城市,他们与外界的经济协作不是那么的紧密,疫情风险本来就低,他们就更倾向于严控大城市,以减少中小城市的疫情风险。

这也是利益与风险不一致导致的行动偏好。

04
如何在疫情防控和最小程度影响中平衡

首先是要克服恐惧,现在奥密克戎不是当年的原始毒株了,他的危害有限,具体的危害多大,需要专家们进一步认证,但起码来讲,2022年以来感染超10万人,却只有一例死亡。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种病毒,就不能不惜一切代价,视财政资金为粪土,只管官帽子,不管公共资金的钱袋子。

其次,地方主政者是需要努力想办法去做到更好的预防和防控,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防疫从来不能成为目标,民众的生活正常才是目标。

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严防死守,这种目标不是真正的目标,想尽一切办法保障民众的生活工作正常进行,才是地方主政者应该去做的。

我们当然要承认疫情凶险,防疫不易,在奥密克戎高传染性的病毒面前,如何面对它是一个当下中国最有争议性的问题。

我认为,也需要部分减轻地方官的压力,让他们有更强大的动力去保障民生,而不仅仅用一根筋的严防死守来搞严控。

既然是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那就应该同时考核这个指标,而不是仅仅因为防控不力就大量免职官员。

因为在这种压力下,地方上的一些人不但不会将财政资金不当回事,而且不会将民生不当一回事。

疫情三年了,防控对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很多企业和个体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了。希望中国早日度过疫情,民众恢复正常生活。
#今后河南人隔一天采样一次核酸##石家庄每周开展一次常态化核酸筛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年夏天利物浦只买入一名中后卫科纳泰,反而跟多名主力球员续长约,被不少球迷笑言续约当新签,在克洛普心目中这班续约的老臣子非常重要,他们的合约由原本的2023延期
  • 刚刚随便试了一下搜索保安的账号,结果真的翻到了,无意发现两个我没有看见过的照片,我真的狠狠心动了哈哈哈哈,喜欢到可以写小诗的地步,希望保安永远看不到我这条,感觉
  • 有了陶器就会有粮瓮酒缸,当然就能酿造生活中的甜蜜。究其根源,我才忽然明白,怪不得人们都要喝藏酒,原来是药水神泉的水酿造的,青藏水系九十九道弯,湾湾水相连,谁说水
  • 且大抠们实话实话,在上进心方面是土象三抠里最弱的一个,毕竟守护星是金星,因此只要生活舒适,大抠们其实就不想折腾,所以说金牛抠不会花钱的,只能说,大抠们觉得你不值
  • 这几天一直在补充英文歌谣板块,也是我最爱的一块内容,没有孩子不爱跟着我一起唱唱跳跳~耳熟能详的如Baby Shark,Baa Baa Black Sheep,L
  • 作为奥迪Q5L的主力销售车型,我预计这是一款次低配车型,而入门车型售价有望减少至40万以下,只是一些常规配置方面会打折扣。有国内媒体爆料,奥迪国产全新Q5L的主
  • 【Last week】P1 开完会和师妹们心有灵犀一起去吃了炒酸奶/双果味/荔枝玫瑰味/山楂味P2 后备箱集市的提拉米苏 在围堵的人群中一度犹犹豫豫要不要吃 亲
  • 岂意至此无言,然兴之所致,故以昔年旧照为感,草草成拙,图不贴意,行其心之所安哉。远迩乎如水墨画意,苍茫乎似不可名状,望而神驰,飘然物外,心之逍遥,游于无尽。
  • 而巨蟹座个性敏感,缺乏安全感,和爱自由的射手座在一起,只会让他们一直患得患失,虽然有很多承诺,可是两个人总是会容易伤到对方,时间久了什么都是一场空。双子座&am
  • 得因特的冻膜虽然在半个小时内也能做到降温去红去肿的效果,但是洗去面膜两个小时以后,脸部的红肿还是会隐隐约约的浮现出来,我个人是觉得111SKIN玫瑰金面贴膜更“
  • 拿快充来说,我想欧美市场上真正体验过65W以上快充的人并不多,或者说用一加OPPO的还是少数,绝大多数人还都是用的iPhone和Galaxy,我们在此先不探讨到
  • 在接受采访时,穆里尼奥坦言:“我见过最好的球员就是罗纳尔多,但伤病扼杀了他一个原本可以更加不可思议的职业生涯。穆里尼奥认为,罗纳尔多是他见过最好的球员,但可惜伤
  • 生活模拟游戏《迪士尼梦幻星谷》在9月6日登陆了PS、Xbox、NS、PC平台,目前还处于“抢先体验”阶段。【转+关 抽8个《绝对战略:仁慈之女》KEY】回合制战
  • 周六 #TMElive# #张云雷听云见心演唱会#将在全民K歌播出,预约链接>> 进入预约页翻唱@小辫儿张云雷 的歌曲,更有机会获得签名照等福利哦~
  • 青岛西海岸六汪镇一高标准养鸡场直排饮用水源地五一在线来源:· 河南工人日报旗下账号图片说明:梦圆养殖场西侧500米处的一座坑塘里满是鸡粪污水群众举报,位于山东省
  • 它理所应当地带给我了些“活该”的快乐,自由,以及一丝我日日夜夜追求的疯狂。努力刷剧,刷小说,就是想不要想痛苦的一切,宝,很可怜的我!
  • 有点吃不下_(:з」∠)_果然喝完药就是没胃口,食堂好小的包子还挺好吃的⊙▽⊙姨妈一来斗志下去一半只想躺平了[单身狗][单身狗][单身狗]这是换专业课把它换来的
  • 所以老君爷才会在《道德经·第12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我们外在所接受的刺激源(包括名利、
  • #科幻电影# 片名《阿特拉斯耸耸肩》剧情简介 :  在一个家族传承的塔格特铁路公司,现任总裁为家族长子詹姆斯·塔格特,副总裁是达格妮·塔格特,兄妹俩为挽救公司岌
  • #吴磊赵露思月升沧海中秋海报#我笑到转个360°原地蹦迪右手握左脚左手比boogie一个前翻完美落地特朗普连夜坐飞机赶到我家告诉我妈水开了我笑到头带离我绕月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