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乐毅论》

——旧拓本 美国安思远藏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泰初)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子宫奴的。有人考证说,官奴是王献之。这一书迹,早在去东晋未远的南朝曾被论及。梁武帝在与陶宏景讨论内府所藏的这篇书迹时说:“逸少迹无甚极细书,《乐毅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陶宏景表示赞同,曰:“《乐毅论》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轻言,今旨以为非真,窃自信颇涉有悟。”那么,梁朝内府的藏本,宜是摹本而非真迹。
  尽管如此,陈、隋之际释智永却视《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据他说:“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陈天嘉(650——565)中,人得以献文帝,帝赐始兴王,王作牧境中,即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阅玩良久,匪朝伊夕。始兴薨後,仍属废帝。废帝既殁,又属余杭公主,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陈世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累载方得。”
  唐朝初年,《乐毅论》入於内府,曾经褚遂良检校鉴定,认定为真迹。褚氏著录内府所收王羲之书迹,为《右军书目》,列《乐毅论》为王氏正书第一,并注明“四十四行,书付官奴”。唐太宗最为宝重的书迹是《兰亭序》与《乐毅论》。唐内府收藏的《乐毅论》,最初摹拓分赐大臣是在贞观年间。褚遂良《榻本(乐毅论)记》曰:贞观十三年(639)四月九日,命直弘文馆冯承素摹榻,分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人,“於是在外乃有六本。”武平一《徐氏法书记》载:“至高宗又敕冯承素、诸葛贞榻《乐毅论》及杂帖数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在外方有。”摹本的传布范围,限於皇亲国戚或近侍大臣而已,世人罕见其貌。
  《乐毅论》墨迹本今已不传,真迹则更不待言了。据唐韦述《叙书录》称,内府所藏的《乐毅论》,“长安、神龙之际,太平安乐公主奏借出外榻写”,“因此遂失所在”。徐浩《古迹记》记载得更为具体一些,曰:後归武则天女太平公主,其後为一咸阳老妪窃去,县吏寻觉,老妪投之竈下,真迹遂永绝於世。宋朝程大昌肯定了这一说法,其所著《考古编》卷八谓:“开元五年(717)裒大王真迹为百五十八卷,以《黄庭经》为正书第一,无《兰亭》、《乐毅》,则开元时真本不存明矣。今世传本,必是摹榻,又未必正是当时传本。按,褚遂良、武平一皆言贞观中尝敕冯承素等榻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人间遂有六本,其内本之经褚河南叙录者,凡接缝及卷首、卷尾皆印‘贞观二年’以识。今传本又皆无之,知是榻非原榻不疑也。”《宣和书谱》著录的《乐毅论》,恐怕就是程大昌所指的非原榻的再榻本。
  另外,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七中还提出一新说,他认为“王羲之书,旧传惟《乐毅论》乃羲之亲书於石,其他皆纸素所传。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迹,惟《乐毅论》石本在。其後随太宗人昭陵。朱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发昭陵得之,复传人间。或曰‘公主以伪本易之,元石曾入旷」。本朝高绅学士家,皇佑中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在其家,予尝见之。时石已破缺,末后独有一 ‘海’字者是也。其後十余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後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复见。今传《乐毅论》,皆摹本也。笔画无复昔之清劲。羲之小楷字於此殆绝,《遗教经》之类,皆非其比也。”沈括此说实际上是把传世的石刻榻本追认到王羲之那里,以他所见的刻石为原石。权作一说存之。
  《越州石氏本》榻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传为宋高绅任湖北转运使时得《乐毅论》刻本残石於秣陵,石存前半段二十余行。沈括尝亲见,并认为是王羲之亲书於石的刻石。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四亦有类似沈括之说的记载:“右《乐毅论》石,在故高绅学士家。绅死,人初不知惜,好事者往往就阅,或模传其本,其家遂秘密之,渐为难得。後其子弟以其石质钱於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焚其石,今无复有本矣。”现在传世的《乐毅论》,皆摹刻本。著名者,南宋有越州石邦哲《越州石氏帖》本,明朝有文氏《停云馆帖》本、陈巗《玉烟堂帖》本、吴廷《余清斋帖》本、王肯堂《郁冈斋帖》本,清朝有冯铨《快雪堂帖》本。《越州石氏帖》本,仅存二十九行,帖首第一至五行下方缺一角,第一行“初”字,第二行“为劣是以叙而”六字,第四行“必迂回”三字,第五行“其”字。第二十九行仅剩行末“海”字,亦称“海字本”,与沈括所记相符,当是据高绅所藏残石旧本摹刻。
  《余清斋帖本》榻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余清斋帖》乃吴廷摹刻於明朝万 历二十四年(1596),摹刻皆精善,可惜刻於木板。但仍然是明朝丛帖名刻,杨守敬认为“出明代诸集帖之上。”今初榻本,比之《停云馆帖》等,尤为难得。其中《乐毅论》帖,未有“异僧权”三字,其下又增刻“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日书付官奴”一行。《珊瑚网》卷一录董其昌跋“梁摹《乐毅论》真迹”云:“余所见《乐毅论》宋榻本,及唐贞观摹真迹,二本皆无'付官奴'三字,独此有之。”董氏所见,可能是吴廷收刻《乐毅论》所据的原本。又,“异”为隋朝朱异的押署,“僧权”为梁朝徐僧权的押署,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自古跋尾押署”条。

每对新人在结婚礼堂上,一定相互期许要永浴爱河,白头偕老,此乃自古皆然。老一辈的人,看待婚姻关系多半较慎重,夫妻两人纵使感情不睦,然道义仍在,往往为了子女,绝不轻言离婚。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人生的起伏波折,到老了,情义反而深厚。反观现代男女,比较讲究个人主义,认为“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夫妻间相互的包容和忍耐不够,人与人的道义也不受重视。往往,小俩口间出现了问题,就容易走上分道扬镳之途。一对夫妻会不会离婚,首先要观察的就是婚姻线末端的形状。
婚姻线末端分作一个大叉(如图A):主夫妻因长时期之分离而后离婚。若只是个小叉,则不能判为离婚,只是表示夫妻有一段时期会聚少离多而已。

唐 乐毅论 褚遂良临本#北京書法培訓# #笔法研究#

晋·王羲之《乐毅论》褚遂良摹本 西安碑林藏拓本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泰初)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子宫奴的。有人考证说,官奴是王献之。这一书迹,早在去东晋未远的南朝曾被论及。梁武帝在与陶宏景讨论内府所藏的这篇书迹时说:“逸少迹无甚极细书,《乐毅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陶宏景表示赞同,曰:“《乐毅论》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轻言,今旨以为非真,窃自信颇涉有悟。”那么,梁朝内府的藏本,宜是摹本而非真迹。

  尽管如此,陈、隋之际释智永却视《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据他说:“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陈天嘉(650——565)中,人得以献文帝,帝赐始兴王,王作牧境中,即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阅玩良久,匪朝伊夕。始兴薨後,仍属废帝。废帝既殁,又属余杭公主,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陈世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累载方得。”

  唐朝初年,《乐毅论》入於内府,曾经褚遂良检校鉴定,认定为真迹。褚氏著录内府所收王羲之书迹,为《右军书目》,列《乐毅论》为王氏正书第一,并注明“四十四行,书付官奴”。唐太宗最为宝重的书迹是《兰亭序》与《乐毅论》。唐内府收藏的《乐毅论》,最初摹拓分赐大臣是在贞观年间。褚遂良《榻本(乐毅论)记》曰:贞观十三年(639)四月九日,命直弘文馆冯承素摹榻,分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人,“於是在外乃有六本。”武平一《徐氏法书记》载:“至高宗又敕冯承素、诸葛贞榻《乐毅论》及杂帖数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在外方有。”摹本的传布范围,限於皇亲国戚或近侍大臣而已,世人罕见其貌。

  《乐毅论》墨迹本今已不传,真迹则更不待言了。据唐韦述《叙书录》称,内府所藏的《乐毅论》,“长安、神龙之际,太平安乐公主奏借出外榻写”,“因此遂失所在”。徐浩《古迹记》记载得更为具体一些,曰:後归武则天女太平公主,其後为一咸阳老妪窃去,县吏寻觉,老妪投之竈下,真迹遂永绝於世。宋朝程大昌肯定了这一说法,其所著《考古编》卷八谓:“开元五年(717)裒大王真迹为百五十八卷,以《黄庭经》为正书第一,无《兰亭》、《乐毅》,则开元时真本不存明矣。今世传本,必是摹榻,又未必正是当时传本。按,褚遂良、武平一皆言贞观中尝敕冯承素等榻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人间遂有六本,其内本之经褚河南叙录者,凡接缝及卷首、卷尾皆印‘贞观二年’以识。今传本又皆无之,知是榻非原榻不疑也。”《宣和书谱》著录的《乐毅论》,恐怕就是程大昌所指的非原榻的再榻本。

  另外,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七中还提出一新说,他认为“王羲之书,旧传惟《乐毅论》乃羲之亲书於石,其他皆纸素所传。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迹,惟《乐毅论》石本在。其後随太宗人昭陵。朱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发昭陵得之,复传人间。或曰‘公主以伪本易之,元石曾入旷」。本朝高绅学士家,皇佑中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在其家,予尝见之。时石已破缺,末后独有一 ‘海’字者是也。其後十余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後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复见。今传《乐毅论》,皆摹本也。笔画无复昔之清劲。羲之小楷字於此殆绝,《遗教经》之类,皆非其比也。”沈括此说实际上是把传世的石刻榻本追认到王羲之那里,以他所见的刻石为原石。权作一说存之。

  《越州石氏本》榻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余清斋帖本》榻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余清斋帖》乃吴廷摹刻於明朝万 历二十四年(1596),摹刻皆精善,可惜刻於木板。但仍然是明朝丛帖名刻,杨守敬认为“出明代诸集帖之上。”今初榻本,比之《停云馆帖》等,尤为难得。其中《乐毅论》帖,未有“异僧权”三字,其下又增刻“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日书付官奴”一行。《珊瑚网》卷一录董其昌跋“梁摹《乐毅论》真迹”云:“余所见《乐毅论》宋榻本,及唐贞观摹真迹,二本皆无'付官奴'三字,独此有之。”董氏所见,可能是吴廷收刻《乐毅论》所据的原本。又,“异”为隋朝朱异的押署,“僧权”为梁朝徐僧权的押署,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自古跋尾押署”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今的仿表市场上各类仿表可谓是琳琅满目,但质量价格却参差不齐,相信不了解内情的朋友多少对此有些疑惑,我们的复刻表款式也是比较全的,价格合理,品质也好,诚信与你某
  • #文轩[超话]##文轩热恋一百年##文轩 世界第一初恋# “你是众多花之中 唯一朵开出温柔的花 你永远盛开永远不落于世俗” " ,
  • 奇怪 每次都会不自觉代入到wing的角色,真的忍不住又在办公室哭了起来[悲伤]突然想到以前一个很重要的人,那是我自认为自己最真诚又最勇敢的时候,但可惜没有在对的
  • ❤ 也会下山邂逅,神秘强大的隐世仙子/来自西域的还俗武僧/装神弄鬼的善心巫医/隐忍孤勇的凡人/落难的战损神女/下凡除妖的龙宫太子/摆烂求饭票的妖王/m属性大爆发
  • 快点厚涂起来吧~个人觉得zui适合混干和混油,用完就是皮肤润润的紧紧的,无坚不摧的感觉哈哈哈,而且升级的面霜质地更好吸收,但却更滋润,尤其适合即将到来的春夏~混
  • 许文昕易建年许文昕易建年(小说全文阅读主角许文昕无弹窗)关注即可阅读QT#Yx0P# ‼小说全文阅读主角许文昕到公#众#号【岁月书摘】回复(许文昕)就行了。
  • 婴灵大控诉——阎罗王的黄令牌!!! 妇科病,腰痛,头痛,身体久治不愈的顽疾背后的真相!!! 珍惜生命!请勿堕胎!!! 作者:上官玉华 感恩佛力加持!乘白
  • 读《大学》: 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潼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
  • 在这里,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烟火人间,跨越时间湍流,聚焦此刻,感受音乐的真实力量。在这里,我们将一起走过时间的湍流,走进烟火人间,感受音乐的真实力量。
  • [开学季][开学季]有需要买车卖车的朋友,欢迎加V 13397177161#兰博基尼# #兰博基尼HuracanSTO# #超跑# #豪车超跑#GOTO 黑洞|
  • 父亲瘫痪在床10年、母亲腿脚残疾,她靠捡垃圾养活两个弟弟,面对镜头她苦笑着说:“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吧,我情愿牺牲我自己......” 近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了《
  • 我不同意,我说我们在北京师大读博的时候,好饿肉;博士毕业后,你我都曾经住筒子楼蜗居,忘啦?我在大学时曾听见一个故事,校长是一级教授,有一天,他去北京郊区某人民公
  • 纪念我和解解的第一次见面她说:无论什么时候,打开音乐软件打开我的歌,你要知道你的感受我都懂,我在乎,我一直在,我陪着你的~记住爱里没有惧怕,记住我爱你们!其实大
  • -【鸭头】店内销量最高,麻辣味鲜香爽口香而不腻,一口脱骨满满都是肉️,带着独有的劲道和嚼劲,每一口都是会在口腔里爆发格外的美味。推荐指数:-【鸭爪】口感细腻含有
  • ” 如果说以前提起南挽一家人,我是好奇,那么现在提起他们我觉得厌烦,想起刚才南挽发的那张照片,是知道我看得到吧? 如果我知道此时此刻,傅渊廷就在出口处看着我们,
  • 智安,兔崽子,弄坏过我的游戏机,不小心在校服上洒牛奶,和同学打架,把吃不下的晚饭喂给查理,哈,你干的破事太多了,我现在打开电脑开始写,写三个礼拜都写不完,但是就
  • 百达翡丽5146是手表的顶级作品,无论是从外观的精致程度,还是从功能的全面性和高性能的角度。百达翡丽5146是手表的顶级作品,无论是从外观的精致程度,还是从功能
  • 皇家哥本哈根同样在瓷器领域,精心打磨自己的品质,不追求销量,不追成产量,唯求把自己的瓷器做到顶失。君子赤诚,天理昭然无须自证;千帆驶过,唯作品留众人评说——文艺
  • 昨天是我第一次从开始看到结束,之前看的时候总是在播了一会儿之后才知道然后开始看,昨天明明都该下播了可是童七七说再播会儿然后带我们去看利好和三哥打篮球说进了就开到
  • 儿子非常懂事乖巧,他曾多次跟我们说他很想上学,和小伙伴们快乐的玩耍,希望快点快高长大,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人间的盛世繁华,儿子是家族未来的希望之星,我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