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讲,那就把信息写图上
每次跟大家分享这类品都会受到降维打击
颜色不能说是非常日常,但上学通勤画画妆还是能用的
舒适度一般,我平时上班最少要戴11个小时,一天下来会有一点累,不过它周期短,比半年、一年的要舒服些
非常适合用它画猫系妆容,配点橘色系的眼影,妥妥的猫猫女孩,非常元气#种草心动宝藏地##眼妆#

[允悲]极氪009这个“劳斯莱斯”车头,有点辣眼睛。如果汽车也有进化论,格栅算是个“用进废退”的例子。Model 3、P7、阿维塔11等车型完全没有了格栅的概念,前脸跟油车截然不同。MPV这方面没那么好处理,车头面积太大太竖直,全封闭会很怪。腾势D9、岚图理想家其实都是搬回油车那套审美,前者像埃尔法,后者像奔驰V级,都保留了格栅这个“器官”。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次和一个认识的不是星巴克的咖啡师小哥聊天,我嘱咐他不要去韩式咖啡店求职,他问为什么?然后真的都关门了,只剩一家从品质到服务都比较优秀的一家。
  • #每日一善[超话]#用我一生,再换你十年天真无邪维持现状意味着空耗你的努力和生命我其实不像我认为的那么坚定,那么主动,所有一举一动都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推动我,其实
  • 炒股啊,跟着主流赛道走,难度就小了,周末不休息,花了四个小时,把医疗方向的优质公司整理出来了,如果你想在11月份做好,下面内容认真看!炒股啊,跟着主流赛道走,难
  • 【很久没写小作文了,希望我的感悟能坚定迷茫陌生的你】读书是自我的提升与修养的一种方式能够提升面对世界思考的能力看待事物的格局内心的宁静而不是在面对世界时随心所欲
  • (当时这句话戳中我泪点,我当时就在想,希望以后再次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在蹦米的回答是:我很幸福)真正的力量是,当所有人的人都希望你崩溃的时候,你还可以聚精会神。还
  • 同时,为方便乘坐地铁、高铁、大巴等前来的旅客,东航还在B1层GTC(综合交通中心)内专设国内值机人工柜台,提供指引和快速值机办理等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东航还在机
  • #『矫正案例』分享自@正畸界的小仙女 (专业口腔博主,已陪伴6000+牙友走上正畸之路)#广州牙齿矫正# "抱歉,我不该质疑baby只是整了牙[跪
  • 大家的相处模式也很舒服,也有很多笑点和一点点感动(不是我双标吧才会这样吧[污])也要感谢摄影师和剪辑师,真的辛苦啦[心]?真的是又实诚又认真又可靠,说句题外话,
  • 疏‌通我‌们的经‌络,激‌活我们的细胞,所‌以我们要的是治本,背部补阳‌气,排出体内寒湿~只有一身轻‌松 ,才‌能百‌病无忧 ,背部疏‌通不‌仅仅是让人舒‌服享
  • #让生活起舞# [惊奇队长]#做自然的朋友# 每一场生命,都有一个过程,或繁华,或衰落。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无论你的曾经有多辉煌,生命总有衰退的一天,学做一
  • 期待宝的《客厅狂欢》#王源新专辑客厅狂欢##王源[超话]#时间真快呀,不知不觉中已经粉了你九年了,从还是一个小学生到现在是一个大学生了,你陪伴我整个青春,换句话
  • 这里团饭一只~此次回归,让我们团结起来,尽力而为吧(对家真的很拼)!这里团饭一只~此次回归,让我们团结起来,尽力而为吧(对家真的很拼)!
  • 曾经有一位专家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他说得病了,就像走在平衡木上的人,失去了平衡,一条腿已经掉下来了……樊教授能不能给大家开个方子,或者告诫什么的,能让人们重新回
  • .今日早餐藜麦杂粮粥|纳豆|核桃南瓜籽|玉米|天贝|秋葵|彩椒吃美好的东西也会变得美好合理健康的饮食会帮助大脑保持组合平衡头脑清醒,体态轻盈,情绪稳定每天吃好一
  • 只是看一眼太阳,也是要很认真的。他还两次提及树挡住了太阳,试图站高一点,能不能看到更多,其实他知道,踮起脚尖,也不能让人多看到一点点太阳。
  • [音乐][兔子][并不简单]生活特靠谱,但我是个随性的人。这可能也是我快乐的原因,不论什么环境我都会发现其中的美妙,哪怕崩溃也有崩溃的过活。
  • 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我一个人刚走近砖窑,就见前方有一个人,在马路上摇摇晃晃,来回走着“之”字形。这时,离城已远,路上少有车辆行人,常常是我一个人在暗夜里踽踽
  • 由花泽香菜配音,性格温柔到爆炸,一直用自己的温柔和体贴治愈着男主,然而男主还是慢慢倾向了富二代暴脾气女一[微笑][微笑]嗯…今天就到这里吧…讨厌女一,所以不放女
  • 张女士不完全统计,包括经公安已鉴定或者司法已判决的在内,宝鸡市各县区已被发现的伪造张女士检测机构印章的有1718份假工程质量检测报告,涉及学校、体育馆18所,医
  • #南非旅行[超话]#东开普省的杰弗瑞湾(Jeffreys Bay)不仅是一处冲浪胜地,更可以体验惊险刺激的高空跳伞。在杰弗瑞湾上空翱翔,尽览壮丽的海景,再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