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物实验室是美国伸向世界的黑手# 【一层层掀开美国面具!海外生物实验室是美“军事帝国”伸向世界的黑手】#面具下的丑恶美利坚# 美国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拥有遍布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700-1000个海外军事基地。从一开始,美国海外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就和战争活动密切相关。在相关地区部署军队之前,美国会在当地建设生物实验室以获取医疗情报,从而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士兵的非战伤发病率。

除为军事活动“打前站”之外,美国还通过建立海外生物实验室开展卫生外交,并将这些实验室作为防御生物战与生物恐怖主义的前哨。俄罗斯指控美国在其海外实验室进行生物武器研发。无论美国是否承认,其境外军事性质生物实验室的广泛存在,都是美国现实主义政治的延续,是其打造军事帝国的重要支柱。

名为生物实验室,实为军事机构

根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2020 年2月的统计,美国国内目前有13个正在运行、扩建或规划中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以及1495 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根据美国向《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提交的数据,美国在全球30个国家控制了336个生物实验室。不过根据美国国防部下属国防威胁降低局(DTRA)和其他国家生物实验室签署的5629份合同,美国在本土之外的49个国家和地区部署有生物实验室。

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是美国国防部管理的最大生物医学研究机构,下设5个海外实验室和基地,包括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美国陆军医学研究肯尼亚中心、位于泰国曼谷的美国武装部队医学科学研究所、位于德国森巴赫的陆军医学研究欧洲中心、位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的卢加尔公共卫生研究中心,以及位于韩国的美国陆军医疗物资中心。

其中,设在泰国的武装部队医学科学研究所,是美国国防部控制的海外医学研究实验室中最大的一个,在尼泊尔、菲律宾、 柬埔寨、越南等国拥有不同级别的分支机构,存储大量高危病毒、细菌、寄生虫样本,并在世界各地收集流感、寨卡等病毒的基因序列。

美国海军部署了3个海外医学研究实验室,包括位于柬埔寨金边的海军医学研究第二实验室、位于埃及开罗的美国海军医学研究第三实验室,以及位于秘鲁利马的美国海军医学研究第六实验室。其中,位于埃及开罗的第三实验室主要负责西非、中东和亚洲西南地区军事人员的疾病研究与监控,拥有位于埃及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野外和医院研究场地,并在加纳拥有疟疾实验场地。

美军官方和建制类医学实验室的工作范围通常会辐射邻近区域,并扩展到邻国的较小卫星实验室。美军这些官方实验室及其附属卫星实验室通常是在冷战期间设置的,本身就是军事机构,因此军事意味浓厚,长期从事传染病检测、研究与诊疗工作,军民两用,已经深深嵌入全球传染病监测网络。

从一开始就是危险之路

美国本土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迅速发展,与历届政府的生物技术战略相关,也与21世纪科技变革有关。在美国政府和军方的资助下,美国本土生物实验室开展了系列高危病毒重组、病原体功能获得等争议性的生物技术两用研究。

在海外,特别是独联体国家,美国建立了大量的生物实验室。华盛顿这样做的一大原因是为了规避国内风险。在《生物武器法》《生物武器控制法》等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美国本土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生物防护研究的研发和行政管理成本一路高企,一旦预算或财政资源、人力资源等跟不上,出现生物管制剂泄漏等安全事件的风险就会极大增加,而这将激起社会舆论讨伐,进而推动相关立法,从而使与病原体相关的生物技术研发陷入新困境。

相较之下,美国在海外建立生物实验室,直接开展或签署保密协议委托他国开展生物技术研发,具有更高的操作自由度和性价比。此外,在海外建设和运营生物实验室,也为美国政府机构、高校、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以“生物医学研发”和“全球卫生合作”为借口参与各类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在海外生物实验室积极开展名目繁多的生物技术研发,从一开始就是一条危险之路。从本质上看,这只不过是华盛顿转移风险的权宜之计。美国海外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能导致这些实验室进行更多的极端生物实验,引发更多的生物安全事件,甚至造成风险外溢。根据美媒的报道,自2003年以来,美国国内外生物实验室发生了数百起卫生安全事故,实验室所在国家和地区还不断发生和实验有关的疫情。

对外卫生援助成为获取地缘政治利益的手段

美国在海外建立生物实验室,从一开始就和战争密切相关。1898年,美国时任陆军医学总监乔治·斯滕伯格分别在古巴和菲律宾建立了美军最早的两个海外实验室,以研究美西战争期间对美军造成重创的伤寒症和黄热病。二战期间,美国军队深受各种传染病的困扰。二战后,美国陆军和海军研究人员日益重视海外医学研究合作,研究疾病对当地人以及美国部署在当地士兵的影响。

美国的对外卫生援助是其实现地缘政治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海外生物实验室是华盛顿开展卫生外交的重要工具之一。美国中央情报局2000 年发表的报告称,传染病有可能加剧大国为控制稀有资源而展开的斗争,从而影响美国国家安全。2002 年,美国国际开发署发表题为《国家利益中的对外援助》的报告,认为对外援助将会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美国国际开发署还将促进公共卫生的发展作为美国对外援助的6个重点之一,并在之后启动为期10年的新发流行病威胁计划。2014年,美国政府又提出“全球卫生安全议程”概念,力图加强华盛顿主导下的全球卫生安全战略统筹。

美国国际开发署、国立卫生研究院科研项目等资助的海外研究中心,通过促进合作国与受援国之间的科学研究、信息交流、能力建设等,维护与提升华盛顿的地缘政治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例如,美国海军医学研究第二实验室成功研制并推广了治疗霍乱的“海军疗法”,极大地降低了菲律宾、印尼、韩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国霍乱患者的死亡率。该实验室通过开展传染病研究和改善疾病监测,加强了美国对其他国家公共卫生领域的援助,维护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根据美国的说法,在海外建立生物实验室的一大目的是“防御”生物战与生物恐怖主义。苏联解体后,在其加盟共和国内,美国以防御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主义为由,实施“减少威胁合作计划”。美国国会2008年通过一项法案,将该计划向中东和亚洲方向拓展。美国2013年又通过新一轮“减少威胁合作计划”,在其中增加了全球卫生安全目标。目前,美国“减少威胁合作计划”与26个国家有合作。

是否研发生物武器?

虽然美国否认在其海外实验室进行生物军事活动,然而近年来,这些生物实验室多次被爆进行非法实验。韩媒就曾报道称,驻韩美军多年来在韩国多地运营涉及严重危险生物制剂和毒素的生化实验室,在韩国首尔、釜山等 4 地都建有研究炭疽杆菌等生化武器的实验室,并且计划进一步扩大实验室范围。面对质疑,驻韩美军承认在韩国大邱地区进行生化武器试验。

美国是否在研发生物武器,本是一个事实性问题,但因为华盛顿设置的重重障碍,这个问题已经变成一个谜团。首先,当前国际生物军控体系存在制度性短板,在美国20多年的独家反对下,《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机制并未建立起来;其次,美国矢口否认俄罗斯的指控,坚称自己没有进行军事生物活动,然而对于在海外实验室到底进行了哪些研究、进展到什么程度,美国将沉默进行到底。

中国古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要知道美国在海外广泛建立生物实验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们还需要对其行为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美国海外实验室进行的一些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和平目的的需要。比如,此次乌克兰危机就暴露出,美国在乌开展诸多与高等级病原体相关、极复杂的生物实验。从专业角度来看,乌克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国家生物安全需求,还不可能、也不需要达到如此精细的程度。此外,美国和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签署的合同显示,美国对这些实验室拥有绝对控制权,且禁止生物武器研发技术外传。虽然美国否认在乌进行生物军事活动,但在事实面前,美国简单粗暴的否认并没有说服力。

转移斯拉夫族群血清样本,莫非在搞基因武器?

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公布的文件显示,美国在乌生物实验室将大量来自乌克兰各地区、完全属于斯拉夫族群的血清样本转移到国外。3月13日,乌安全局一名前官员表示,美国在乌生物实验室正在研发一种新的基因型生物武器。虽然国际社会目前还没有办法对此进行核实,但美国确实在开展基因武器研究方面拥有两大先天优势。

首先是技术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是生物科技重大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在生物科技研发方面“独领风骚”,并长期以来通过多种举措维持这种主导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10年,美国的全球生物科技龙头地位依然难以撼动。美国防部正将生物技术现代化作为优先工作事项之一,加快制定国防生物技术发展十年路线图,升级现有技术体系,满足军队新型备战需求。

其次是战略谋划优势。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具有全局性优势。从2014年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生物技术办公室正式成立,宣布“生物科技作为一项核心学科,代表了国防科技的未来”,到美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时代的生物防御》报告表示“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合成生物学)这个高速发展的领域,就像在冷战时期对化学和物理学的密切关注一样”;从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20YY生物战战略研究,到两党生物防御委员会提出生物防御“阿波罗”计划倡议,美国战略安全界抱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国家战略利益意识,倾向于打造带有进攻性趋向的生物威慑体系。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所说,要打消国际社会对美国海外生物实验室的疑虑,美国应该本着负责任态度,对其生物军事活动作出全面澄清,应该开放这些实验室供国际专家独立调查,并停止独家反对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机制。对于这些要求,美国置若罔闻。

不过,即便坐实了美国海外生物实验室进行违法和违约行为,法律的板子恐怕也很难打到美国政府头上,因为从历史上看,美国这些海外行动的决策者、执行者极其善于钻国内以及国际法律空子。他们可能利用法律漏洞,让这些海外实验室“听命于”美国,但其法律身份却和美国政府没有关系。

军工复合体与资本的畸形联姻

美国本土与海外生物实验室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军事部门深度参与。笔者推测美国的动机主要有二:一是处心积虑发展生物武器;二是在不开发生物武器的前提下,全方位推进生物科技助战、备战,并在全球抢占生物领域优势。通过对美国本土和海外生物实验室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说,即便美国没有在这些实验室进行生物武器研发,它也正走在一条危险道路上,时刻处于悬崖边缘,并很有可能达不到其预期效果并反遭吞噬。

美国在东欧、中亚、东亚等海外生物实验室的不透明、甚至激进的做法,进一步模糊了进攻性和防御性生物技术研发的边界,加剧了病原体实验室泄漏和大流行疫情暴发的风险,催生了生物武器技术加速扩散新风险,加大了人为主动因素诱发的局部地区激烈对抗、战争风险、全球资本市场风险。

更需要警惕的是,以这些海外生物实验室为平台,美国战争经济“养大”的军工复合体,可能与华尔街资本进行畸形联姻。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已经将大部分工作外包给了Battelle和Metabiota等私营公司,这些公司不需要对国会负责,可以更自由地运作,并绕过法律的约束。

一个让人警惕的例子就是,美国旧金山Metabiota公司已经推出了首个商业化的疫情评估和防范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帮助保险公司制定对自己更有利的流行病保险方案。值得注意的是,Metabiota公司已经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出资组建的IQT公司签署战略协议。

2月24日,俄乌军事冲突爆发,随即美国在乌克兰以及其他国家生物实验室的不透明活动被置于国际舞台之上。对于美国在海外生物实验室的活动,各国疑窦重重、忧心忡忡,而美国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目前各种证据显示,美国海外生物实验室很可能在“玩火”,而这是一条不归路。历史证明,“基地”组织本质上是被美援喂大的,华盛顿最后养蛊却遭反噬。在生物武器研究方面,美国可能重蹈覆辙。从长远看,美国海外生物实验室从事高风险活动,由此带来的“后遗症”不仅是这些实验室所在国的灾难,也会殃及各国人民。(本文系《环球时报》4月8日8、9版深度认知版文章,作者王小理系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生物组专家)

#美国借湄公河水对付中国#【独家披露:#美这样借湄公河水对付中国#】蜿蜒的澜沧江—湄公河就像一条纽带,把中国和湄公河流经的东南亚五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澜湄合作的良好状况让一些西方国家“坐不住”了,“中国大坝正在摧毁湄公河”“中国大坝造成东南亚地区国家缺水”等论调不断以研究机构“成果”的面目见诸西方媒体。其中,受美国国务院资助的“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自2020年年底启动以来,不断炒作中国大坝对下游地区造成“负面水文影响”。《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由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及水资源检测机构“地球之眼”共同负责运营的项目,正在配合美国政府编织有一条从数据监测到政策影响的完整对华攻击链,而其核心目的就是将湄公河水当成武器,破坏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

“大坝监测”成抹黑中国“证据”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3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湄公河在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区域总人口约3.26亿。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围绕这条大河,流域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电开发。其中,在湄公河干流上开发的水坝主要集中在上游中国境内,共11座水坝,这些水坝成为了以史汀生中心和“地球之眼”为代表的美国智库、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关注重点”。

2020年12月,由史汀生中心牵头组建、“地球之眼”为合作伙伴的“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正式启动,并在形式上仿照美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为插手南海问题而启动的“亚洲海事透明倡议”。该项目的在线监测平台利用遥感、卫星图像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手段,获取所谓的自然流量,即推算无上游中国大坝条件下的天然流量。该平台收集湄公河流域的水坝信息、流域温度、湿度和降水信息,记录中国澜沧江梯级水库动态,通过美国国防气象卫星监测收集湄公河流域地面信息,并通过算法转化为清盛断面(泰国清盛水文站为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后的第一个水文站)的水位数据。此外,史汀生中心还建设了湄公河流域基础设施项目追踪监测平台,监视的内容主要是能源、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的全面信息来源。

“湄公河大坝监测”目前以每周更新的频率发布11座中国大坝的水文水位监测数据,但其所发布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无法真实反映当地水资源可用性的总体趋势。清华大学一个研究小组近期对“湄公河大坝监测”发布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着大量错误。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小湾水库水位在2020年三个时间段的监测数据为例,“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所采用的卫星遥感方式监测到的数据,和实测水位的升降情况产生完全相反的结论,误差高至3到10米不等。清华大学研究人员认为,“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对于相关水库水位和储量监测结果与实际水位误差也较大,特别是对于狭长的水库。

虽然存在严重失真,但在“科学研究”的幌子下,“湄公河大坝监测”发布的数据对一些外国政客和媒体而言却格外“好用”,尤其是“自由亚洲电台”“美国之音”等反华媒体,更是将“湄公河大坝监测”的数据和报告作为炒作渲染“中国大坝导致湄公河流域干旱”等话题的“有力证据”。

5个课题编织对华“攻击链”

2020年底启动的“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只是史汀生中心与“地球之眼”相互配合,围绕湄公河水资源问题大打“水舆论战”的一部分,背后则是一场谋划已久、布局广泛的“湄公河大棋局”。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汀生中心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较为知名的国际问题智库。2019年,该中心东南亚项目主任布赖恩·艾勒出版了《湄公河最后的日子》,从葡萄歉收、旅游经济损失、淹没区居民拆迁、流域干旱、居民饮用水安全和河流垃圾增多等多角度无端指责中国在湄公河上游建坝损害下游国家利益。

这本厚达384页的书也拉开了史汀生中心借湄公河水资源问题对华发起密集攻击的序幕。事实上,在2016年至2019年间,大量国外媒体已经在美国相关智囊机构的引导下不断发布湄公河上游水坝对下游国家造成严重危害的报道,但仅限于毫无科学证据的鼓吹。而史汀生中心与其合作伙伴“地球之眼”的入局,为此类炒作和抹黑提供了所谓的“科学依据”。

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湄公河遭受到百年一遇的旱情。借此时机,受美国“湄公河下游倡议”资助,“地球之眼”发布《自然条件下湄公河上游水流量监测》报告,声称中国在湄公河上游建造大坝影响水位高度和自然流量,并将2019年湄公河下游干旱归咎于中国在澜沧江上的水坝蓄水。紧随该报告,史汀生中心于2020年4月14日在其网站发表了《中国如何关掉湄公河的水龙头》,不仅对“地球之眼”的报告结论大为支持,还提出许多煽动性观点。例如:“在2019年长达6个月的雨季中,中国大坝完全阻止了泰国清盛县测量点的水位上升”;“中国将水资源看做有主权属性的商品,而不是可以与下游国家平等分享的资源”。此后,史汀生中心还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发文《新证据:科学表明中国大坝正在摧毁湄公河》,进一步指责中国正在摧毁湄公河下游的水资源供给。

尽管湄公河委员会和“澳大利亚-湄公河环境资源与能源系统伙伴关系”不久后就指出“地球之眼”报告存在数据选择不科学、模型中的因素太少等问题,导致结论不实,但由于报告为炒作湄公河水资源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美国政客和媒体迅速跟进。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就曾宣称,“地球之眼”的报告结果令人担忧,并无端指责“中国上游的大坝运行已单方面改变湄公河流量,对流域沿岸数千万人的生计造成灾难性影响”。

随着2020年12月史汀生中心与“地球之眼”正式开启合作,启动“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一条针对中国的攻击链也逐渐形成。《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只是史汀生中心涉及湄公河的5个研究课题之一,其他4个分别为“湄公河流域连接”“湄公河基础设施追踪”“湄公河政策”项目和“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1.5轨道政策对话”。上述5个课题层层递进,以“湄公河流域连接”作为切入点,以水坝监测和基础设施追踪作为工具,在收集所谓“信息”后,再炮制所谓的“科学证据”,为美国提供反华素材,服务于美国的国家战略,并企图影响区域国家的外交政策。

《环球时报》记者在梳理史汀生中心湄公河项目合作伙伴、资金支持者等方面信息后发现,一个以湄公河相关话题为核心、渲染“中国威胁”的“小圈子”已经形成,其中既包括“地球之眼”、国际环境管理中心、美国国际开发署、亚洲基金会等机构,也吸引了《纽约时报》等新闻媒体和旅居国外的所谓水利专家王维洛、泰国大学老师猜那龙·瑟他赛等人,通过发布偏向性的文章和观点“带歪节奏”。

史汀生中心还与美国东西方中心、“国际新闻机构”等智库或非政府组织合作,为“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宣传造势,在东南亚国家招募所谓“独立记者”,旨在针对大坝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和社区问题开展调查报道。每名参与项目的记者,可获得3000美元的补助。

故意制造“湄公河水舆论战”

无论是史汀生中心、“地球之眼”,还是与它们配合紧密的政客、媒体和各类组织,炒作湄公河水资源话题的根本目的从来不是关注相关国家的发展建设和人民福祉,而是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介入湄公河地区事务。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以及中国在澜沧江进行水利水电开发,美国又开始重视湄公河水资源议题。2009年,奥巴马政府在“重返东南亚”的大背景下高调“重返湄公河”,并于同年与老、泰、柬、越建立“湄公河下游倡议”,2012年美国又将缅甸正式纳入该倡议。2016年3月,中国与湄公河国家正式启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后,美国又开始针对性地调整“湄公河策略”,将水资源列在新调整后的“湄公河下游倡议”中的第一序位、继续炒作“中国水坝威胁论”“中国环境破坏论”。2020年,特朗普政府与湄公河五国、东盟秘书处建立“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虽然特朗普政府时期对湄公河水资源项目的实质性投入不及奥巴马政府,却发动低成本的对华“湄公河水舆论战”。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史汀生中心和“地球之眼”开始“登场”。

2021年2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表示,拜登政府将继续沿用特朗普政府资助设立的各类监测工具,继续关注湄公河上游中国的一举一动。2021年8月24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新加坡时宣称“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是美实施“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对华进行遏制的重要战略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21年,美国政府向“湄公河伙伴国”提供了超过43亿美元的双边和区域捐赠援助,其中近40亿美元来自美国国务院和国际开发署,大部分流向各类非政府组织。

美国的“湄公河水舆论战”的手段和图谋路人皆知,也引起相关国家的反感。近年来,澜湄六国水利主管部门一直重申要加强协商对话、经验交流、项目合作,增进互惠互信,进一步提升澜湄水资源合作水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就相关问题作出回应——2019年以来,美国不断炒作湄公河水资源问题,故意制造热点,挑拨地区国家关系,破坏澜湄合作气氛。

长期研究水外交与澜湄水资源合作的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美国已将“水舆论战”从早期的经济与生态领域提升至“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并借助智库、媒体与非政府组织“三频共振”,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水舆论攻势”。美国一方面意识到其早年所主导的“湄公河下游倡议”乃至升级后的“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在机制成员构成与发展力度上有所不足,另一方面又心有不甘,欲通过“国际化”湄公河议题,借机围堵和打压中国。张励认为,美国将湄公河打造为“中美对抗新战场”不符合流域六国的共同利益,也无助于水资源问题的根本解决。(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胡雨薇 白云怡)

【五载深耕结硕果 奋楫扬帆再启航】

回望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里程,4月1日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天。5年前的今天,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区”)正式揭牌,这也标志着经开功能区的诞生。作为陕西自贸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开功能区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构建起产融服结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周年建设 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经开功能区成立五周年,累计新增企业近3000家,现有“五上”企业103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约6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近300亿元。

—获得国家级创新成果五项—

①《创新“税—银—企”合作机制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创新成果,获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专题刊发,在全国自贸区复制推广。
②“云税贷”、“微理通”两项创新成果获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肯定,在全国自贸区复制推广。
③《创新区域性军工单位竞争性采购服务体系》入选国务院办公厅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在全国相关领域复制推广。
④《加工贸易云报核海关监管新模式》获海关总署自贸司核准备案,是我国综合保税区提升海关监管效率和创新改革方面的重要探索,在相关领域复制推广。
⑤长安银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国际保理美元融资”创新成果,是全国2万余家商业保理公司中唯一获得此试点的商业保理企业,填补了国内资本项目商业保理业务政策的空白。

—获得30项省级创新成果—

①《税务办审一体化》等11项创新成果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获省政府办公厅发文向全省复制推广。
②《“联网监管+库位管理+实时核注”监管制度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等5项创新成果获评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自贸区复制推广。
③《陕西自贸试验区完成全国首单医药制造行业融资租赁资产跨境转让人民币结算业务》等14项创新成果获省商务厅简报专题刊发,在全省自贸区复制推广。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

2020年5月,经过国务院批准,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截至目前,引进了国内外46家企业入驻,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超100亿美元。

—获批“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新示范先行区”—

进一步发挥“自贸+保税”优势,在跨境贸易、跨境金融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推动跨境电商上下游产业聚集,西安跨境电商服务基地启动建设。

——政府职能转变 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金融创新—

经开功能区积极围绕产融结合,推动金融创新改革,实现自贸区对外的金融互通——助推长银保理全国首单商业保理美元融资业务落地,打造一站式、国际化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普汇中金完成全国首单医药制造行业融资租赁资产跨境转让人民币结算业务,首次打通了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医药行业融资租赁资产的资金入境通道;搭建了全省首个出口信用促进平台。

创新“云税贷”纳税信用融资新模式,企业融资效率提高99%;设立了全省首个境外发债的融资租赁公司;联合建设银行推出为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全产业链以及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专属信用贷款——“云义贷”;引进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善经开功能区金融产业链,助力区内生产制造企业发展。

—政务创新—

全国首创“365x24”的75项全天候政务服务新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无人值守的智能政务服务驿站,同时还将线上“一网通办”与线下“智慧驿站”进行匹配融合,全面提速企业政务服务;全面构建大厅内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无差别综合受理模式;实现了工程建设审批37个工作日办结,在全省政务服务改革中走在前列;全省首家率先开启3.5小时企业开办标准化服务。

—工商创新—

形成黄河流域首张“跨省通办”企业营业执照,实现了两地商事登记业务“跨省通办、一次办成”;形成西北首创智能语音登记注册机器人自助服务终端办理营业执照;拥有全省首批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支付宝端口办照等一批创新成果;发出全省首张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同时“审核端”实现7×24小时智能审核,工商服务从此进入“零见面”审批时代。

—税务创新—

全省首创推出了办审一体化、“云税贷”、税银e站,全国首创“五区两线一系统”智慧税务服务体系等一批创新成果;“四式服务”引领纳税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办税厅的智能化、综合化、标准化;实行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压缩原有办税时间50%以上;推行“三通税务集成服务体系”,通过“云税通”可视化办税平台、“掌上通”手机涉税服务平台和“一线通”涉税咨询服务平台,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办税服务,走在了全省创新办税服务前列。

—海关创新—

全省首单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销选择性征税;积极打造新一代海关信息系统开展货物分类监管,创新监管模式;创新加工贸易云报核海关监管新模式,显著提升作业效率和监管透明度。

——加大对外开放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走出去—

扩大对外开放,不仅是经开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自贸区战略发展的必要路径。经开区依托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基础,支持区内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隆基股份在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布局,推动本土产能向海外辐射,尤其是投资近30亿元人民币的马来西亚(东马)古晋项目,是马来西亚唯一引入的布局单晶行业全产业链的投资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天隆科技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序列公布后的72小时内完成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生产,全力保障生产和供应,向韩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检测设备、试剂和采样套装等。

—引进来—

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努力把外资企业“引进来”,促进国际先进制造及技术转移转化。经开区与世界500强德国博世力士乐集团签署《共建“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产业园战略框架协议》,打造“一园两国”产业发展新模式。博世力士乐的线性导轨和柔性传送系统项目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引进外资规模最大的智能制造项目之一。目前,中欧合作产业园起步区聚集了博世力士乐、达能等9个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阿尔斯通永济公司已将两款国际最先进的牵引电机生产技术和全套生产线转移到经开功能区,产品出口到瑞士、芬兰等多个国家。

——围绕“文化+”融合发展 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经开区发挥文化制造业特色,重点促进“文化+制造、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融合发展,推动印刷包装、珠宝加工、文化装备制造、影视传媒等产业领域加速聚集,形成以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为引领的印刷包装产业集群,聚集了包括中闻集团、新华发行集团等10余家印包行业企业,是西安乃至陕西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印包基地利用箱盒汇、贞观云信两个平台互联互通,以大数据、区块链为技术支撑,搭建文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数字文化创新平台。

陕西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平台落户经开功能区。陕西省中小企业协会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西安印包基地集团等共同成立西安创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有限公司,应用企业征信、交易征信和大数据,借助科技手段为金融赋能,创新资金传导机制,围绕供应链盘活供应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为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精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投融资服务,推动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天隆科技联合国家疾控中心一期参与一带一路东盟十国培训会,为东盟10国疾控中心主任及专家进行疾病防控培训;多次举办商务部中国援外培训,接待来自白俄罗斯、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医疗卫生系统的官员及专家。疫情期间,与韩国、柬埔寨、马来西亚三国驻西安总领事馆官员会面,商讨国际疫情爆发期,加强深度合作,共同阻击新冠疫情。

接下来,经开功能区将立足国家战略,坚定开放、创新理念,坚持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提升改革创新能力,争取更多创新经验,推动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基地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商贸服务业聚集区,着力打造内陆对外开放先导区、产业“自贸+”创新区、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疫情发生后,市、县两级卫生监督部门联动排查】7月8日,茂南区报告1例新冠确诊病例。(茂名发布)【预防宫颈癌,#茂名适龄女生即将免费接种HPV疫苗# 】为确保“
  • 每次出门必狂风暴雨⛈️我可能是新一代雨神吧…真不喜欢这么不自在的淋雨哇可是!她真的好温柔呜呜呜 被人照顾的感觉真好!
  •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苏州报国寺关房题壁偈 民廿四年 大师自题)   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念佛要时常作将死、
  • ”2000多年前,这里为“三百里梁园”故地,成就了梁园厚重的文化根脉。2000多年前,这里为“三百里梁园”故地……  梁园的“美丽基因”没有失传,日益焕发光彩。
  •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情感##成长有态度#喜欢这段关于爱的描写“你并非爱的目的,而是让我去爱的动力。喜欢这段关于爱的描写“你并非爱的目的,而是让我去爱的动力
  • 是真的折翰,我记得那天下午什么都很快很快,你看的电影情节很快,太阳掉下去的也很快,你好像只在我腿上睡了没多久,一个周六就已经过完了,我甚至连剧本都没来得及多看几
  • #kimjisoo[超话]# [贏牛奶]#金智秀2022世首美# 220829 智秀个人Ins/Ins Story更新图片 2P 配文:Can’t wait
  • #张嘉元# [送花花]#张嘉元开整了# 叮铃铃~☎欢迎来到张嘉小元元的频道✨你知道张嘉元是冷感门面吗不知道的话那你知道营口之光涨价元吗☀️都不知道的话那就来了解
  •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微商一起步就能甩你三条街的原因,我的慕诺没有鸡血,有的都是实力派,助小代理们扶摇直上‼️#慕诺##慕诺##微商##优梵##优梵#今天想对意向代理
  • 然而又似乎太长,当我去寻找曾经爱看的书的位置时,发现不仅书没在那了。 #慕寒[超话]#我愿憧憬着那个故事外的人多情应是我年少热忱落霞云归时 有温柔黄昏星辉落幕月
  • 7年期待,今晚将画上圆满句号,跟冰墩墩和雪容融的正式告别也进入倒计时。荣耀不只奖牌,每一幕都是限定版感动,让我们将温暖瞬间久留于心!
  • 人活一世,匆匆一生,为人一回,两手空空,不管遭遇了什么打击,无论经历过什么伤害,都要不忘初心,坚持善心。人这辈子,钱财,只是过眼云烟,名利,只是一场空欢,真正值
  • 真我对自我的重要性就在于这种统整的力量,因为自我人格呈现分裂的状态,我们执取我们以为是好的和美丽的人格特质,让它们存留于意识层面,成为"人格面具&qu
  • #期刊论文发表[超话]##国际普刊发表[超话]##期刊发表##论文发表# 《今日财富》 省级 知网 5100-5300字符/3版,不收半版杂志社官方对外公开价格
  • ”  家住海口盐灶社区的杨先生也说,滨海公园开放那几年,他在上中学,周末经常和小伙伴跑到滨海公园玩,里面的游乐项目既好玩又刺激,尤其是碰碰车,小伙伴们坐了一遍又
  • 1970年至1974年,是我在农村最困厄的时期,失望和苦闷折磨着我,但倔强又支撑着我……有人也向我推荐了镇海县文化馆群艺部,我贴上邮票试着投了几次,某一天,居然
  • 看到这真让人难过 到了这个岁数遇见年少时的初恋 开始做比较了 一个是依旧能带给自己心动刺激的潇洒魅力女人 一个是说话难听的糟糠之妻 男人到了这个岁数真的能认清什
  • 当时我说我还没试过纯色的HOKA ONE ONE,因为跑步系列的色彩都比较丰富,鲜艳~结果隔2天就收到了新出的Bondi 8 黑色,简直太开心了!我们当时有糟糕
  • 你们长得真的好快,我都快赶不上了,平时不要去在意别人的流言蜚语,我们不怕别人的流言蜚语,只怕顺着别人的流言蜚语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却丢失了,自己原本的模样还有什
  • #光遇陪玩[超话]#真的不来神谕阁吗,真的不来我家是吗,啊,[悲伤]要不然我还是不来了吧,毕竟姐姐身边那么多人呢,怎么会缺我这么一个呢,姐姐啊~早知今日你如此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