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明“前古城时代”是啥样】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以古城和水利系统名扬海内外。但是在古城营建之前,良渚先民住在哪里?良渚文明的源头又在何方?社会又是如何运转的呢?
  11月19日起,“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在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举办。展览系统梳理了北村、官井头、玉架山等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汇集了近300件精美文物,全面展示了距今5300年至5000年之间,良渚古城遗址形成之前的聚落形态、精神信仰和社会组织结构变迁,尝试解答良渚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系列谜题。记者日前走进良渚博物院,寻找其中的答案。
  良渚文明并非横空出世
  1936年良渚遗址的发现,给世人认识长江流域史前文化打开一个窗口。经过80余年的考古发掘,五千多年前的中华文明,一步步揭开了神秘面纱。2021年,北村遗址的最新发现,又为发现良渚文明早期真相,补上了重要而缺失的一环。北村遗址和其他多个遗址共同揭示了良渚古城建成之前贵族阶层的发展状况,为研究良渚早期社会的发展、阶级分化和探索良渚古城的崛起背景提供了新的资料。
  本次展览共分为“前夜良渚”“早期良渚”“盛世良渚”三个单元。“这好比带观众走进良渚文明的‘前古城时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说。
  “前夜良渚”通过翔实的考古资料,揭示出早期良渚地区逐渐从山地走向平原、从散居走向聚集的历程。该时期良渚古城尚未营建,但已基本具备阶层分化的文明基础。墓葬随葬品在数量、器型、组合形式等各方面均已显示出特有的墓葬规制和鲜明的良渚文化特点。
  进入距今5300年,良渚地区出现了以瑶山、北村、官井头为代表的第一批贵族,这也是“早期良渚”的重要体现。此时,首次出现了以玉璜与管串、玉璜与圆牌构成的组合配饰,兼有冠状器、龙首纹玉器、玉蝉等,墓主多为女性。此外,以瑶山M9为代表的男性贵族也开始“崛起”,墓葬中出土的玉琮、玉钺、三叉形器、成组锥形器丰富了玉礼器组合,良渚文化也开始向太湖东南和太湖东北拓展。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良渚王国迎来了第一个“盛世”,遗址数量暴增至数百处。贵族阶层首次出现在良渚地区,良渚国王带领先民营建宫庙、修城筑坝,开始了大规模改造自然的历史。出现了瑶山M12和反山M12为代表的王墓,创制了完整的神人兽面像,标志着宗教形态的成熟。良渚古城开始了规划和营建,莫角山、反山、水利系统等一系列工程均营建于这一时期,良渚古城遗址的范围已达到100平方公里,良渚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也达到空前的地步。
  “良渚文化之前是距今约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约6000年的崧泽文化。而代表最先进发展水平的人群可能来自安徽巢湖一带的凌家滩文化先民,他们可能沿着长江等通道向东进入长三角平原,最后来到太湖之南的良渚。”王宁远说,多年以来,浙江几代考古人一直致力求解“良渚如何形成、从何而来”的谜题,此次展览就是对已有成果的一次系统梳理。
  良渚早期就出现阶层分化
  良渚是一个很特殊的聚落社会,很多遗址只存续了一小段时间。此次展览重点关注距今5300年至5000年的时段,在考古学上属于良渚早期。考古专家认为,在这一时期,良渚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最先出现了女性贵族统治者,然后出现了男性贵族统治者,最后出现了良渚最早的“王”,像瑶山遗址中最后阶段就有王一级的墓葬。
  北村遗址位于良渚古城遗址南侧,共清理出良渚时期墓葬122座,北村北91座,北村南31座,北村南又细分为西部9座和东部22座。考古人员发现,北村遗址南部聚落地势较高处为独立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及居住区,与位于其南部地势较低处的墓葬和居住区以围沟和栅栏隔开,同一个聚落里,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分化现象。
  在展厅里,精心布置过的展柜中陈列着两个物件:一枚玉龙首镯和一件玉蝉,它们均出土于北村遗址。让人惊叹的是,这只玉龙首镯上有六只龙首,这是目前首次在良渚遗址发掘出土六龙首玉镯。专家介绍,玉龙不是良渚专利,它最早出现在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到了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红山文化的影响传到了太湖流域,各种文化传统的对撞使得玉龙完成了一系列图像的转换,从具象的玉龙演变为图案化的龙首纹。
  神像的前身就是龙首。良渚的先行者在选中这片土地之时,已经完成了神像的新创作——将龙首纹融入神像中。当标志良渚人信仰体系的“国徽”神像最终确立之时,玉龙、龙首纹也被彻底抛弃,没有必要存在了。
  “前良渚时代”的探究还远远不够
  从去年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遗址的北部和南部进行了发掘,发现了聚落和高等级贵族墓地。考古学上根据随葬品的组合来判断男女性别。崧泽晚期到良渚早期,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多处墓地存在男女分排的现象。良渚社会的复杂化,在一开始就已经形成,等级鲜明。
  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不是静止的,在距今5300年前后,在良渚文化揭开序幕之时,它的第一阶段,没有水坝,没有莫角山,没有古城,人们生活的半径非常大。
  吴家埠、瑶山、庙前、石马兜、官井头等遗址,呈围聚状位于良渚遗址群的四周,再加上北村遗址出土了随葬透雕冠状器、龙首纹镯、玉蝉的高等级墓葬,共同说明良渚文化从一开始,不同等级的集群已经集中到良渚遗址群的四周,他们以瑶山为最高等级,以东部临平遗址群为界,是良渚古城的开拓者和创建者。
  良渚文化早期瑶山M9装配小琮的玉钺杖、官井头刻纹琮、玉架山M200玉匕和玉箸食具、北村雕琢大眼和神羽纹的玉蝉等一系列文物,都说明后来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建设,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复杂社会组织和政权的行为。而到了第二阶段,才有了“世界第一坝”“中华第一城”以及反山王陵。到了第三阶段,距今4800年至4600年,才有了今天所说的良渚古城的城墙和外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最近在题为“良渚发生了什么”的讲座里说:如果放在一张地图上,你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良渚先行者来到此地,在适合的范围当中寻找了很多的地点,各自都有自己的高等级表达,有很多的高等级墓地。当然,目前已知瑶山仍然是最高等级的,然后,先行者们慢慢有了规划,最终越来越走向一个向心的自己,要确立自己的一个边界,一个政治中心,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良渚古城遗址。
  今天我们谈良渚,谈五千年,谈良渚存在的这一千年过程中的变化,势必要了解开始和结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说,“前良渚时代”的探究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往前追溯,视野才会更开阔,追到太湖的北头,追到宁镇,在大的时空背景下,跳出良渚看良渚。
  来源:光明日报

【正在展出的良渚遗址考古特展系统梳理北村、官井头、玉架山等遗址最新考古发现——良渚文明“前古城时代”是啥样】

【新展大观】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以古城和水利系统名扬海内外。但是在古城营建之前,良渚先民住在哪里?良渚文明的源头又在何方?社会又是如何运转的呢?

11月19日起,“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在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举办。展览系统梳理了北村、官井头、玉架山等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汇集了近300件精美文物,全面展示了距今5300年至5000年之间,良渚古城遗址形成之前的聚落形态、精神信仰和社会组织结构变迁,尝试解答良渚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系列谜题。记者日前走进良渚博物院,寻找其中的答案。

良渚文明并非横空出世

1936年良渚遗址的发现,给世人认识长江流域史前文化打开一个窗口。经过80余年的考古发掘,五千多年前的中华文明,一步步揭开了神秘面纱。2021年,北村遗址的最新发现,又为发现良渚文明早期真相,补上了重要而缺失的一环。北村遗址和其他多个遗址共同揭示了良渚古城建成之前贵族阶层的发展状况,为研究良渚早期社会的发展、阶级分化和探索良渚古城的崛起背景提供了新的资料。

本次展览共分为“前夜良渚”“早期良渚”“盛世良渚”三个单元。“这好比带观众走进良渚文明的‘前古城时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说。

“前夜良渚”通过翔实的考古资料,揭示出早期良渚地区逐渐从山地走向平原、从散居走向聚集的历程。该时期良渚古城尚未营建,但已基本具备阶层分化的文明基础。墓葬随葬品在数量、器型、组合形式等各方面均已显示出特有的墓葬规制和鲜明的良渚文化特点。

进入距今5300年,良渚地区出现了以瑶山、北村、官井头为代表的第一批贵族,这也是“早期良渚”的重要体现。此时,首次出现了以玉璜与管串、玉璜与圆牌构成的组合配饰,兼有冠状器、龙首纹玉器、玉蝉等,墓主多为女性。此外,以瑶山M9为代表的男性贵族也开始“崛起”,墓葬中出土的玉琮、玉钺、三叉形器、成组锥形器丰富了玉礼器组合,良渚文化也开始向太湖东南和太湖东北拓展。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良渚王国迎来了第一个“盛世”,遗址数量暴增至数百处。贵族阶层首次出现在良渚地区,良渚国王带领先民营建宫庙、修城筑坝,开始了大规模改造自然的历史。出现了瑶山M12和反山M12为代表的王墓,创制了完整的神人兽面像,标志着宗教形态的成熟。良渚古城开始了规划和营建,莫角山、反山、水利系统等一系列工程均营建于这一时期,良渚古城遗址的范围已达到100平方公里,良渚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也达到空前的地步。

“良渚文化之前是距今约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约6000年的崧泽文化。而代表最先进发展水平的人群可能来自安徽巢湖一带的凌家滩文化先民,他们可能沿着长江等通道向东进入长三角平原,最后来到太湖之南的良渚。”王宁远说,多年以来,浙江几代考古人一直致力求解“良渚如何形成、从何而来”的谜题,此次展览就是对已有成果的一次系统梳理。

良渚早期就出现阶层分化

良渚是一个很特殊的聚落社会,很多遗址只存续了一小段时间。此次展览重点关注距今5300年至5000年的时段,在考古学上属于良渚早期。考古专家认为,在这一时期,良渚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最先出现了女性贵族统治者,然后出现了男性贵族统治者,最后出现了良渚最早的“王”,像瑶山遗址中最后阶段就有王一级的墓葬。

北村遗址位于良渚古城遗址南侧,共清理出良渚时期墓葬122座,北村北91座,北村南31座,北村南又细分为西部9座和东部22座。考古人员发现,北村遗址南部聚落地势较高处为独立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及居住区,与位于其南部地势较低处的墓葬和居住区以围沟和栅栏隔开,同一个聚落里,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分化现象。

在展厅里,精心布置过的展柜中陈列着两个物件:一枚玉龙首镯和一件玉蝉,它们均出土于北村遗址。让人惊叹的是,这只玉龙首镯上有六只龙首,这是目前首次在良渚遗址发掘出土六龙首玉镯。专家介绍,玉龙不是良渚专利,它最早出现在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到了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红山文化的影响传到了太湖流域,各种文化传统的对撞使得玉龙完成了一系列图像的转换,从具象的玉龙演变为图案化的龙首纹。

神像的前身就是龙首。良渚的先行者在选中这片土地之时,已经完成了神像的新创作——将龙首纹融入神像中。当标志良渚人信仰体系的“国徽”神像最终确立之时,玉龙、龙首纹也被彻底抛弃,没有必要存在了。

“前良渚时代”的探究还远远不够

从去年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遗址的北部和南部进行了发掘,发现了聚落和高等级贵族墓地。考古学上根据随葬品的组合来判断男女性别。崧泽晚期到良渚早期,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多处墓地存在男女分排的现象。良渚社会的复杂化,在一开始就已经形成,等级鲜明。

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不是静止的,在距今5300年前后,在良渚文化揭开序幕之时,它的第一阶段,没有水坝,没有莫角山,没有古城,人们生活的半径非常大。

吴家埠、瑶山、庙前、石马兜、官井头等遗址,呈围聚状位于良渚遗址群的四周,再加上北村遗址出土了随葬透雕冠状器、龙首纹镯、玉蝉的高等级墓葬,共同说明良渚文化从一开始,不同等级的集群已经集中到良渚遗址群的四周,他们以瑶山为最高等级,以东部临平遗址群为界,是良渚古城的开拓者和创建者。

良渚文化早期瑶山M9装配小琮的玉钺杖、官井头刻纹琮、玉架山M200玉匕和玉箸食具、北村雕琢大眼和神羽纹的玉蝉等一系列文物,都说明后来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建设,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复杂社会组织和政权的行为。而到了第二阶段,才有了“世界第一坝”“中华第一城”以及反山王陵。到了第三阶段,距今4800年至4600年,才有了今天所说的良渚古城的城墙和外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最近在题为“良渚发生了什么”的讲座里说:如果放在一张地图上,你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良渚先行者来到此地,在适合的范围当中寻找了很多的地点,各自都有自己的高等级表达,有很多的高等级墓地。当然,目前已知瑶山仍然是最高等级的,然后,先行者们慢慢有了规划,最终越来越走向一个向心的自己,要确立自己的一个边界,一个政治中心,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良渚古城遗址。

今天我们谈良渚,谈五千年,谈良渚存在的这一千年过程中的变化,势必要了解开始和结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说,“前良渚时代”的探究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往前追溯,视野才会更开阔,追到太湖的北头,追到宁镇,在大的时空背景下,跳出良渚看良渚。

来源:光明日报

【瞭望丨唐风汉韵汇古今】◇在如今的西安,既可以随时体验汉唐气魄,又能无缝对接现代时尚,不同群体、不同风格,都能深度融入城市文化

◇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数量已近160座,种类、业态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红色革命等40多个类型,仅国家一级博物馆就有7座

  “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所在地。”

  这一自信,源于这里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源于其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源于千载文脉赓续,艺术人杰辈出,经典作品不断,源于这座千年古都始终涌动的博大包容,人们言谈举止间的文化品格,源于新时代磅礴的文化活力,在继往开来中向着无限未来奔涌而去。

看不尽长安景

  西安,古称长安,这里青砖黛瓦、古楼高墙,每一寸土地都是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记,历史与现代在其间交融辉映。有人评价:“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市中心的钟楼沧桑如故,依然是西安的地标。它朝迎日出,暮送夕阳,雄伟端庄。

  与钟楼对望的明城墙,不仅可在白日登临、环游,还可伴着夜幕,参与“仿古入城式”,在“鸿胪寺卿”的引领下,进入南城门——永宁门,体验“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景象。同一时刻,明城墙的东南城角也并不平静,一场裸眼3D灯光秀正在上演——保存完好的城墙角楼,伴着护城河的柔波,在投影灯光的辉映下,一改白日的肃穆,开启着一幕幕奇幻之旅。

  在西安,要走遍这里的博物馆,别说游客,很多“老西安”都未能如愿。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数量已近160座,种类、业态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红色革命等40多个类型,仅国家一级博物馆就有7座。

  钟楼东北角,以秦腔文化为主题的百年易俗社博物馆刚刚落成。作为与英国皇家大剧院、莫斯科大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的易俗社经历战火,仍生生不息延续至今。以“秦腔之心”为构想,以百年“易俗社”为中心,新打造的易俗社文化街区,满足了游客对秦腔文化的期待。在这里,可跨越千年寻找秦腔的源头,也能在露天戏台之上释放对秦腔的热爱,更能体会到古城老字号集体复兴的喜悦。

  对于许多“90后”“00后”来说,大唐不夜城才是他们“心中的神”。这条2009年建成运营的步行街位于大雁塔脚下,聚集了西安音乐厅、陕西大剧院、太平洋电影城、西安美术馆四大文化场所,并串联起周边的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重要景区。自建成起,大唐不夜城就成了市民休闲娱乐和游客游玩打卡的新地标。

  大唐不夜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灯光艺术装置。数不尽的灯饰点亮了仿唐建筑的金顶、红墙,让建筑的造型美在夜晚更加凸显,花灯灯组、灯墙、射灯营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

  “我穿越了!我在这里感受到了西安这座古城的灵魂!”来自江苏的游客沈佳兴奋地说,早就想来西安,但直到高考完才真正成行。“这次我去了兵马俑、华清池,看了实景演出《长恨歌》,也登了城墙,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我特别喜欢大唐不夜城,这里让我真正地‘梦回唐朝’。”三天的西安之旅,这个“00后”女孩仍感觉意犹未尽。

  在充满唐文化元素的大唐不夜城街区表演时,“不倒翁小姐姐”冯佳晨是游客们争相“牵手”的对象。在各短视频平台,她不单单是“网红”,也是西安旅游乃至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时常穿着各类汉服,面向百万网友做直播,介绍西安的历史文化。

  “我们的主创团队是一支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队伍,主要由‘80后’和‘90后’组成。策划团队会充分研究历史古籍、文化遗存等,从中获得灵感,并结合当下年轻人的想法和喜好进行文化创意。”冯佳晨说。

  从这组旅游数据可以看出西安的文旅热度:2019年西安接待游客量从2014年的1.2亿人次,增长到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从950亿元增长到突破3100亿元。今年“五一”期间,西安文旅产业双双创出新高,共接待游客1690.08万人次,同比增长311.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3.8%,旅游总收入106.62亿元,同比增长686.9%,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1%。

一城文化半城“神仙”

  书香翰墨、民俗文化,在这座城中共存交融,带来咂摸不完的文艺范儿。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明城墙端履门内,从这里向西到永宁门内,有条长长的石板路叫书院门。多年来,街两边书画摊好像从不曾改变。摊主可能是书法家,也可能是名画家,现场写字、当场作画,往往又在游客的惊叹声中现场售卖。

  在国内,可能没有一座城市拥有如此规模的书画市场。有人估计,在西安,从事书画工作的人可能超过35万人。

  西安的文化味体现在方方面面。近年来,西安新开了不少书店,尽管大小不一,但都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

  当夜幕沉沉降临,商铺灯火逐渐暗淡,24小时营业的书店里灯光闪烁,犹如一座灯塔,守望着城市的夜。“书店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卖书,它还可以成为人们在深夜中的一处栖息之所。我想让书店成为人们观察世界的一个支点,无论白天黑夜、风霜雨雪、四季轮回,它的门不闭、灯不灭,思索不息、温暖不止。”24小时独立书店“古西楼书屋”的主人苏朋范说。

  这家160多平方米的书屋由苏朋范精心布置,书籍按照观世界、知古今、乐生活、长灵性等8大类摆放,人们走进书屋便开始了一场心灵的旅行。夜深人静,五六个读书人手捧图书各居一隅,或端坐或倚靠,以最惬意的姿势阅读,成为最美的风景。

  “我喜欢把空闲时间消耗在那些独具特色的高颜值书店中,最初是为了‘打卡’发朋友圈,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这里的文化氛围。”25岁的西安市民陈瑜说。作为年轻人,她偶尔会去大剧院看话剧、音乐剧,也喜欢在小剧场、青曲社听脱口秀、相声。

  老年人也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之乐”:在易俗社里欣赏秦腔折子戏,在老城根下和着“自乐班”的吹奏吼两嗓子;书院门赏字画,闻墨香,博物馆里看老物件,谈古论今;赶城隍庙的庙会,听楼观台的道经,看永兴坊里的木偶戏……

  最能体现西安文化底蕴的,是其难以撼动的“文学陕军”和“影视陕军”。

  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陈彦的《西京故事》等,一部部厚重的扛鼎之作,彰显了西安的文化软实力。

  去年,一部充满西安本地烟火气的电视剧《装台》火了。这让许多人看到了历史名城风貌之外的西安市井生活。有网友说:“《装台》里的陕普,让观众对‘美得很’等常在陕西人嘴边的口头语,有了模仿的冲动。”除了口音、话语是地方文化输出的一种载体外,美食通过对观众口腹欲的调动,更容易让人向往某地。“看《装台》最愉悦的时刻,就包括观赏各种面食的制作与食用,这让人联想到《舌尖上的中国》。”网友说。

创意打造百变文化

  近几年,在西安市委市政府推动下,在做强传统文旅产业同时,西安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电子竞技、文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大力推进丝路国际创意“梦工场”、明德门文化艺术创意小镇、丝路文旅小镇等建设。

  西安的文创产品频频“出圈”。201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以西汉“皇后之玺”和战国“杜虎符”为原型的交通卡,迅速火爆。既可于掌中把玩,又可在全国近300个城市使用,当“国宝之美”融入大众生活,平平无奇的日常出行平添了几分“凡尔赛”的意趣。

  融合历史与西安地方形象的原创IP人物唐妞、秦小俑,高髻蛾眉、面如满月的唐代仕女和身穿铠甲、英姿飒爽的秦代战士形象与卡通形象相结合,俘获了一众“迷弟迷妹”的心。各种历史建筑文创雪糕、文物巧克力、考古盲盒等更是受到年轻人追捧。

  西安城中,脑洞大开、化古为今的文创团队有许多。西安高新区的“独角兽”企业易点天下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家全球知名移动效果营销服务商,服务对象包含消费类APP、手机游戏、跨境电商等行业。易点天下让陕西和西安本地的漫画创作进入韩国、日本,也让大量的陕西特色文创作品走向全球上百个国家。

  西安近年还启动“微更新、轻改造”,在不破坏原有历史、人文的基础上,引入美食、民宿、文创、阅读、娱乐等其他街区服务,同时进行空间功能转型和改造升级。军绿色的兵马俑、涂鸦屋顶、胶片冲洗馆、艺术史剧场、废弃旧厂房……当许多不同元素在同一街区混搭出现,“次元壁”仿佛应声而碎。历史与现代碰撞交融,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为街区注入新鲜的文化活力,营造及展现出“市井西安”的独特魅力。

  文化赋能,盘活历史,迎接时尚新元素,以多元的视角和方式打造城市文化,以包容的心态重塑城市格局。在如今的西安,既可以随时体验汉唐气魄,又能无缝对接现代时尚,不同群体、不同风格,都能深度融入城市文化。

  “我去过西安很多次,那是一座令人惊叹的永恒之城。”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在游览西安后说,自己永远难以忘怀站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一号坑前所感受到的震撼。“西安不仅保留着中国文化的根脉,我感受到的也是一个更加时尚、现代、充满活力的西安。”

  “90后”陈瑜自称是“老西安”,她说,越来越爱自己生长的这座城市。“它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无可替代却不暮气沉沉;处处弥漫着文化氛围,又有浓郁的烟火气息;不忘自己的根脉,又不断吸收融合;充满活力,蕴藏无限可能。”她说:“不被定义、不贴标签,不设界、不违和,古朴又现代、自信又包容,这就是西安。也是我爱这座城的理由。”(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姜辰蓉 李华 张斌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此外,老木并非越老越好,如横划木纹时木材掉面,则此木已朽,不堪再用,且木材一老,原有木性改变很多,所以选木以老而不朽为妙。首先,琴人弹老木制的琴不易有火气,其次
  • NO.7 李沁:由李沁主演的《锦绣南歌》正在腾讯播出,由于携带《隐秘的角落》秦昊的热度,该剧开播时关注度着实不低,这也让李沁在剧中的表现受到关注,包括她的舞蹈功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超话]#③➻#任嘉伦etro品牌代言人# ➻#任嘉伦侧颜三宫格随拍# ༻༂✨L☆vē ♛ RJL ♛l☆vē✨༂༺ 任嘉伦 愁眉弯
  • 【#贤合庄再因特许合同纠纷被起诉#】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成都市贤合庄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新增多个开庭公告,原告均为自然人,被告包括该公司及苏御诚膳企业管理有限公
  • 露可,我知道,我相信,吃饭只是你自食其力的开始……2022年10月31日继续在家,原地不动(做核酸)今天继续在家宅,只是在上午十点钟左右,去西门做了核酸,再到水
  • 我和老伴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妥协,毕竟以后的生活是他们过,我们也尊重儿子的选择。但儿媳妇很不高兴,特别是第一点,她每月要交2000元生活费,这让她很不满意。
  • @TFBOYS-王源#王源[超话]##王源1108生日快乐##王源##王源游响停云22岁# 亲爱的小源 今天是你的22岁生日 首先祝你生日快乐 万事如意 开开心
  • 【4月新番「龙娘七七七埋藏的宝藏」男女主角声优确定】4月将在富士电视台的倒A档(noitaminA)等播出的动画「龙娘七七七埋藏的宝藏」(龍ヶ嬢七々々の埋蔵金)
  • 千辛万苦的付出、早已放弃了归路,爱到深处却只剩下无助、、、南无喝 囉怛那哆 囉夜耶 南无 阿俐耶、婆罗吉帝 烁皤 囉夜 娑婆诃、谙悉殿都、漫多 囉 跋陀耶 娑婆
  • 2、使用苹果(A1947)61W PD充电器充华为Mate 20 Pro,电压9.02V,电流1.65A,功率14.92W,PD快充开启。这里需要说明一下,Ap
  • 米股:“小A,你真是个怂包,惊天利好你依然一动不动,你要不要脸呢”?米股:“真没有实力和你比稳,我撤退了,你继续”!
  • 心态好,则一切都好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有的人,吃了一辈子的苦,感叹人生苦短。
  • 而且现磨豆浆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相比作为舶来品的咖啡,或许豆浆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男女老少都可以喝,最关键的是价格相比咖啡要实惠的多,豆浆配油条、包子是中国
  • 看到大v发了也看了评论区,没什么(好说/洗的)我也不太懂台上是什么艺术人格( 随便了,和家长一起去的美国孩子们都去therapy吧,英国网友还能希望一月份继续摸
  • 对此,网友也表示很支持:有好消息两位当事人会告知的,等呗不得不说,鹿晗的话题好像一直围绕谈了分了结了别替人家领结婚证了,这年头的结婚证是可以满三赠一吗,真服了谁
  • 买簕竹花了不少钱,朋友说“自己喜欢就好”的确如此,我花的是自己挣的钱,带来的快乐也不仅仅是彻底的属于自己,昨天和大学班主任围绕竹子做了几首诗,开心的很,诗总是充
  • 日常碎片合集1听歌的时候突然发现前一天听还是可以听全首的歌今天听要vip了 6 气死我了那时候2小薯螺蛳粉[舔屏][舔屏][舔屏]我买了一箱囤着哈哈哈哈345真
  • 吉7 独营生意,和气吉祥,排除万难,必获成功。 吉8 努力发达,贯彻志望,不忘进退,可望成功。
  • #双十一##双十一超级红包##微博小店##今日好物推荐# #好物推荐# #微博小店# ❗ ❗ 随时发红包群❗❗进群不要等没券了就只有后悔了哦!#双十一#
  • 病例20男,7岁,居住在福田区福田街道皇御苑,在集中隔离观察人员中发现。病例23男,8岁,居住在福田区福田街道福民新村,在集中隔离观察人员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