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丨考古知今·透过文物看河南之二 车驾里的河南
引子:从一车一马到通达天下
  在安阳殷墟博物苑车马坑展厅内,六辆商代“马车”完整有序地排列着,这是截至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车马坑遗迹。
  车马坑的最南边,是一条8.35米宽、两边设有1.8米宽辅路的大道,其上,4条车辙痕迹清晰可见。仿佛带我们回到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王公贵族驾着“香车宝马”,浩浩荡荡出行的场景。
  3000多年后,2022年6月20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全国率先成形,“横”贯东西、“竖”连南北、“点”通晋鲁、“撇”向川府、“捺”指江南,进一步厚植和巩固河南的全国交通重要枢纽地位。
  联八方,通九州。目前,河南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216公里,位列全国第一方阵;郑州机场国际(地区)通航城市增至42个,全货机航线增至48条,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多点支撑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钢铁驼队”来往奔忙,中欧班列畅行欧亚。河南,一个内畅外联、协同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成形。
  从前车马很慢,路途遥远。而今车轮滚滚,一日千里。
  奚仲制舆
  任重材惟美,多工制不僭。七香参鹤驾,五色间鸾轩。
  ——宋·丁谓《车》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可见夏代已出现了适应不同用途的交通工具。
  古代文献中,记载有黄帝、伏羲氏、奚仲等造车传说,也记述夏启曾动用战车征伐有扈氏,商汤伐夏桀时曾动用不少战车,说明夏代造车及用车制度已相当发达。
  关于“奚仲造车”,《左传》《荀子》《墨子》《说文解字》等均有记载。管仲《管子·形势解》一文中,盛赞奚仲的造车水平,“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认为,奚仲所造的“车”应该是具有一定技术标准、具有重大创新的马车。
  有史料记述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禹封为“车正”封地为薛国,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奚仲造车之地在今驻马店平舆县。平舆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挚国。
  平舆县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相传挚国国君奚仲看到族人拖曳重物靠肩扛手抬,很吃力。他观察后发现,把东西放滚木上移动会省力很多。他选择当地盛产的质地坚硬的槐木,做出圆木轮子,轮子中间掏孔,两轮孔中间穿一根横木,世界上第一辆靠两个轮子转动的木制车辆就这样诞生了,他命名为“舆”。他的这一发明创造,是人类解决交通问题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奚仲,堪称“大国工匠”。
  因车称“舆”,又因当地地势平坦,后人以“平”字冠名,这也成为“平舆”地名之由来。平舆成为“中国车辆发源地”,名传古今。2008年1月,平舆县被中国民协公布为“中国车舆文化之乡”。
  车舆无语,历史有痕。
  穿行平舆县城,车舆文化元素满满。奚仲公园内,由著名画家、雕塑家娄家本设计的巨大雕塑“车舆创世”,令人印象深刻。
  挚都民俗文化博物馆里,数十辆古老太平车引人注目。太平车由车厢、轸木、车轱辘、车轴等组成,古朴实用又足见巧思匠心。
  “奚仲在平舆发明的车辆,经两千多年改进,宋代演变为太平车,一直沿用到近代。”我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车舆文化的专家张振立说,太平车是中国古代造车工艺成熟的标志,因其保留夏代“车辀”雏形,有“中国车辆活化石”之誉。
  太平车,中原一带称“轱辘头车”,亦称“牛车”,坚固耐用、行驶平稳,故曰“太平”。这是我国特别是中原地区古代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生活交通工具,农耕、播种、收获时,处处可见其身影。它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堪称我国古代造车史上的瑰宝。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太平车逐渐被胶轮马车、架子车、拖拉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取代。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造车技艺被保留了下来。2006年,平舆县“太平车手工制作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平舆地方政府加大经费投入,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组建工匠队伍复制太平车,对太平车制作技艺抢救和保护。当地还规划了车舆文化园、奚仲宫、舆侯祠、古车舆博物馆等项目,全力打造“车舆文化”品牌。平舆,正成为游客争相奔赴的“诗和远方”。
  车辙重现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先秦·《车邻》
  史料记载夏代发明了车辆,却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截至目前,中国最早的马车见于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遗址,其结构牢固,工艺复杂,距发明时间很久远了。但中国车辆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处?具体什么模样?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
  真相也在一点点揭开。
  周口淮阳平粮台遗址,继20世纪80年代发现中国最早的排水管道后,2019年又有了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遗址南城门附近早期道路路面上,发现有车辙痕迹。其中一段车辙双条并进,间距0.8米,被专家推测为“双轮车”车辙印迹。
  “经碳14测年,其绝对年代距今4200年。这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痕迹,对研究中国车轮的发明、车的起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一发现,让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淮阳平粮台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兴奋不已。
  这表明,中原先民4000多年前就有了使用双轮车的传统,这为商代车马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前,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车辙,将中国用车历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淮阳平粮台遗址车辙的发现,将中国用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
  走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南侧大路上,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清晰可见。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最近又新发掘出超过5米的车辙,两辙间的轨距为1米左右。目前的车辙主要在宫殿区附近,可见双轮车只有最高贵族才能使用。
  相较于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的马车轨距为2.2米至2.4米,无论是平粮台遗址还是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轨距显然窄得多。考古专家许宏认为,这基本上可以肯定它不是马车,而是有某种特殊功用的车子,至于它是用人力还是畜力拉动,目前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洛阳皂角树遗址出土了二里头文化陶盆残片上的“车”字形契刻符号——两个类似车轮的圆圈,中间由“十”字交叉直线串联,上方连接一个椭圆,从上往下看,类似车厢、两只车轮的样子。
  这个刻符与甲骨文、金文中的“车”字颇相似,同样也有两个类似车轮的圆圈,以及类似车轴和车辀的交叉直线。有学者认为,考虑到二里头遗址已发现了双轮车留下的车辙痕,刻符出现应非偶然,它应当是二里头时代的“车”字。
  车辚辚马萧萧
  天子乃驾雕轸,六骏驳。戴翠帽,倚金较。——东汉·张衡《西京赋》
  殷墟车马坑、洛阳天子六驾车马坑、三门峡虢国车马坑、郑韩故城车马坑、徐阳墓地车马坑、南阳夏庄墓地车马坑……河南考古屡屡发现不同年代的陪葬车马坑,令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社会等级分化、礼仪制度,更为世人揭开一段由畜力车开启的漫长交通史。
  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发现过商代车马坑。这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
  很早以来,我们的先祖们就开始驯化动物为人类交通效劳了。古文献中多有商人先祖“乘马”、“服牛”的记载。《管子·轻重戊》曰:“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据专家考证,帛是喂牛马的槽,牢是养牛羊用的圈,服是驯服。善迁徙和经商的商人,很早驯服牛、马等牲畜驾车。这一创举,对商人大规模迁徙和频繁的经商活动如虎添翼。
  从考古发掘情况看,在商朝,马车主要是贵族出行代步工具。到了周朝,马车是王公贵族权力的象征。到春秋战国时期,马车成为战争中最重要的武器。当时国力计算以“乘”为单位,有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区分。
  这一切,在河南皆“有迹可循”。
  虢国车马坑遗址博物馆展厅内,原地陈列虢国国君虢季墓、虢季夫人墓和虢国太子墓三座陪葬车马坑,这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早的地下车马军阵,规模庞大、气势恢宏。这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们惊叹,如置身军阵,仿佛能听到战马嘶鸣。
  随着车之结构形式逐渐固定,古人开始发挥“创新创造力”,比如加装伞盖、帷幔、防雨防晒等装置,不断提升体验感、舒适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历经战争洗礼后,车辆结构和性能日臻成熟。有的车,可立、可坐、可卧,乘用舒适,装饰奢华……
  2017年7月,2400年前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出行的“豪华房车”,呈现在新郑市郑国车马坑景区3号车马坑内。新发掘出的1号车,车长2.56米、宽1.66米,车舆顶部有防雨防晒设施,顶部周边装饰管状铜器、骨器,车篷上有彩席遗痕,车轮辐条多达26根,足见墓主人身份的尊贵。
  主持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俊才说:“这是迄今为止郑韩故城内所见形制最大、装饰最奢华的马车,为郑国国君出行的‘一号公车’”。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周时礼制森严,出门坐马车要讲究礼仪规矩的。天子到底有没有“驾六”?天子如何“驾六”?自汉代以来,因缺乏实物佐证,夏商周三代天子是“驾六”还是“驾四”,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2002年,洛阳“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解开了这一历史谜团。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馆长贾中宝说,当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周王城广场,发现397座东周墓葬和18个车马坑,震惊世界。这支“豪华车队”由北向南摆放,其中一辆马车车辕两旁成排对称摆放6匹马尸骨,正是天子之乘。
  汉朝时,“贵者乘车,贱者徒行”,在南阳汉画馆,展厅有一幅极为壮观的车骑出行图像:图中心位置为两驾装饰华贵的马车,车前有七人骑马先导,车后又有八人骑马随行,再现了汉代贵族出则连车列骑的气派场景。
  蒲轮辟四门,双縠似雷奔。唐宋明清的漫长历史时期中,马车成了出行、货运的主要交通工具。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多处太平车身影。
  车辚辚,马萧萧。“马车”驰骋中原数千年,催生了璀璨的文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它见证了交通方式重大变革,为现代交通大发展大繁荣埋下了重要伏笔。
  通九州联天下
  大道南北出,车轮无停日。
  ——南宋·陆游《路傍曲》
  晚清以后,随着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马车功能进一步弱化。
  清朝末年,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京汉铁路应运而生,为中原腹地增添了便捷大通道。据《郑县志》记载:“郑州为古东里,自铁路开通后,粉华靡丽,不亚金陵六朝。”此后,随着陇海铁路通车,郑州成为全国铁路枢纽,商业日渐繁荣,快速发展成大城市。
  “奚仲造车”数千年后,随着新中国成立,河南交通运输事业迎来历史性变革。1959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在洛阳诞生,至今它仍是中国农田耕作的主力军。
  进入21世纪,河南的交通运输业更是走入蓬勃发展新时代。河南顶尖“王牌”宇通客车,全国市场占有率30%,是全球最大的商用客车生产基地。今年4月,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宇通客车再次担纲重任,连续17年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实力与民族品牌魅力。
  无独有偶,上汽集团郑州发动机分公司一期项目4月份在郑投产。该项目年产能60万台,年产值超过50亿元,郑州成为上汽集团全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基地。
  郑州日产主销车型皮卡,多年稳居国内皮卡市场前三位;比亚迪去年落户郑州,主要生产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
  目前,河南有整车生产企业17家,产能145万辆左右。对于汽车产业发展前景,河南“志存高远”。到“十四五”末,河南乘用车产量达到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30%以上,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今年我省计划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将突破8000公里。
  6月16日,郑州东站迎来了“复兴号”家族中技术最前沿的新成员——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它们已伴随全国铁路新列车运行图的实施,投入到京广高铁京武段常态化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中。
  6月20日,随着济郑高铁濮郑段的开通,河南“米”字形高铁最后一画终于完成,河南也率先在全国将“米”字画成。
  车行天下,路通八方。构筑立体交通大格局,河南,将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策划:魏剑
  统筹:陈茁孙勇
  (成员:温小娟张体义张冬云刘春香胡春娜)
  图①郑州航空港站。王玮 摄
  图②2003年,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双轮车辙印。本报资料图
  图③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车马坑参观(2018年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来源:河南日报

【构建“双循环”,我国内外贸交出“十年答卷”!】https://t.cn/A6XCgt7J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取得长足发展,内外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内外贸一体化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扩内需促消费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盛秋平介绍,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这十年,扩内需促消费取得新进展。消费是最终需求,我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促进消费,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盛秋平表示,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消费成为多年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人均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为44.2%,比2013年提升4.5个百分点,每千人汽车保有量214辆,比2012年增长1.4倍。模式不断创新。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9倍,农村电商异军突起。平台不断夯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打造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平台,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盛秋平表示,具体来看,我国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模仿型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商务部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也就是食品开支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8%,比2012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新车销售量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比2012年增长了1.4倍。

关于促消费方面,盛秋平介绍,我国最终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27.5万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56.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51.1%提升到54.7%,而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据了解,去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额达到了1.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倍以上,占进口总额约10%。消费贡献稳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日益显现。去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升10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如网络零售、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线上线下消费加快融合,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从商务部获悉,去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了24.5%,规模居世界第一。绿色、健康、智能消费得到青睐。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每卖出8辆新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占全球一半左右。5G手机出货量2.66亿部,占手机出货总量的76%。

外贸发展量质齐升

王令浚在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贸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从海关统计的角度看,突出体现在量质齐升上。

从量上看,货物贸易进出口连创新高,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增量高达14.7万亿元,2018年突破30万亿元大关,2021年接近40万亿元关口;国际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10.4%提升到去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巩固。近十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的不断跃升,充分体现了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在向全球市场提供丰富商品的同时,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从质上看,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外贸经营主体更有活力。十年来,外贸的经营主体增长了1.7倍,外贸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深化畅通,国内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占比由十年前的11.1%提升到去年的17.7%,提升了6.6个百分点。进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激发。这十年,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中国外贸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更强,在经济引擎中发挥的作用更大,长期向好发展的基础更雄厚。

王令浚表示,十年来,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结构优化上,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1

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机电产品唱主角。2021年,我国出口21.73万亿元,其中包括手机、电脑、集成电路等在内的机电产品占了12.83万亿元,接近60%,而包括服装、鞋帽及箱包玩具等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只有3.94万亿元,占18.1%。由此可见,我国出口主导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反映了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2

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经贸合作互利共赢。2021年,我国进口17.37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51.2%。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等进口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了国内生产、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加开放的市场让世界更多分享了我国经济增长、消费繁荣带来的红利。

3

贸易伙伴多元发展,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合理。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这些传统市场贸易伙伴的地位稳固,上述贸易伙伴2021年合计占我国外贸的38.3%。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开拓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与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22.2%提升到2021年的26.2%,其中,近两年东盟连续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21年的29.7%。

4

外贸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2021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了56.7万家,其中民营企业47.6万家,外商投资企业8.2万家。从进出口规模看,民营企业2019年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2021年进出口值的占比达到了48.6%,接近半壁江山。十年来,我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营造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企业开拓新市场、优化全球市场布局提供了信心和底气。

5

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激发,竞争的新优势加速形成。对外开放平台发挥作用明显,2021年,我国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3.8%、26.4%和57.7%。在新兴贸易业态方面,我国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了1.92万亿元,增长18.6%。市场采购出口增长了32.1%,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带一路”影响力不断扩大

盛秋平指出,自2013年以来,我国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扩大,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丝路电商”成为新的亮点,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一批海外仓在沿线国家建成投运。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多个城市,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辐射“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建设,已经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7个自贸协定。

盛秋平表示,“一带一路”也使得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程度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沿线国家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2万家,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430.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6万个就业岗位,较好发挥了载体和平台作用,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

“具体而言,八年多来,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成实施,如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匈塞铁路有序推进,比雷埃夫斯港运营良好。一批‘小而美’的农业、医疗、减贫项目相继落地,给沿线国家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双边经贸机制不断健全,已推动建立了超过100个贸易畅通、投资合作、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合作机制。”盛秋平说。

盛秋平指出,八年多来,“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不仅有力推动了共建国家互利共赢,也有效增进了各国民生福祉。“当前,虽然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位,国际局势持续复杂变化,但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展现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活力,为全球开放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能。”盛秋平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同各方一道,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深走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转载中国工业报)

全国第一座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在哪里?答案是河南省驻马店市。
关于驻马店修改城市名字的讨论多年来在论坛、贴吧里一直不绝于耳。不断有人提出,汝南这名字多好,古意盎然。有人反驳说,驻马店下辖的已经有汝南县了。这种说法立即遭到了质疑:长沙市下面不是有长沙县么?吉林省下面还有吉林市呢。
驻马店人的关注点从不在此,他们感兴趣的是:你了解驻马店吗?你去过驻马店吗?你知道驻马店2021年GDP总量达到3082.82亿元在河南18地市中名列第7吗?
这种级别的GDP在中国内地城市中大约可以排到第70位。中国内地城市数量将近700个,这个排名,说得过去。
而且,驻马店有历史。往远了说(大概不能再远了,因为这地方有神话),这儿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黄帝元妃嫘祖降生于此。稍近点儿,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汝南人才爆棚,俗语“汝半朝”的意思是,在那一大段儿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朝廷官员一半儿都是汝南人,包括你所熟知的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袁绍(被曹操干掉的本初大哥)、周伯仁(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再近点儿, 360周宏祎、高瓴资本张磊先后(差两年)出生于驻马店。
1308.84亿,关于河南你所不知道的事
驻马店的政府官员们考没考虑过申请更改城市名字不得而知。从他们全力以赴建设、宣传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来看,他们显然无暇顾及来自互联网的议论。
河南省已经把驻马店定位为“国际农都”,认为驻马店在河南探索乡村振兴、实现现代农业强省的道路上“优势明显、地位重大”。就像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说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关系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关系着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系着传统农区高质量发展,关系着驻马店在全省战略格局中的定位。
这段话应该从后往前读:因其传统农区的资源禀赋,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放在了驻马店;它的建立对于驻马店固然重要,但它远远不仅属于驻马店一地,它将是河南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的一个标杆,一个发动机。
这个标杆应该如何打造,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提出:要强化开放合作,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引企业、育产业、补链条、强龙头、聚集群。
河南是农业大省,驻马店是农业大市。大到什么程度?有一些数字。2021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308.84亿斤,全国第二;驻马店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60亿斤以上,约占全省1/8,其中小麦年产近90亿斤,是全国的1/28。驻马店的花生、芝麻产量都是全国第一。一件有意思的事儿是,中国人每消费100斤肉或禽蛋,其中分别有1斤来自驻马店。
基于农业重镇的合理想象
所以,在2018年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被批准建立之前,驻马店已经形成60多个农业产业化集群,有两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泌阳夏南牛、正阳花生),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00多家。这意味着,在农产品加工领域,驻马店就是华强北,就是广州陈田汽配城。当然,陈田华强北,仅仅是就供应链而言,驻马店有更伟大的期许,国际产业园将成为“中国农业硅谷”。
所以,驻马店政府申请建立中国第一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并获得批准是有道理的,这个产业园,并非横空出世。
冠名“国际”也是有道理的。驻马店“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从1998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届,迄今已历24届。以去年的第24届为例,中国内地之外,有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阿根廷等51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22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
既然谈到国际,顺便讲讲这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交通。汝南号称“天下之中”,驻马店的晚报就叫《天中晚报》。接近“天中”有好处,无论东西南北,“世界那么大你要去看看”就显得比较容易。按照正在准备进入国际产业园区的河南尚品食品公司的说法,“以前我们在西南,只能做云贵川,要做华中、华东市场基本不可能”。身在“天中”,也要有现代交通做背书。驻马店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铁、京港澳高速过境,高铁向北1小时可达郑州,向南1个半小时可到武汉,两地均有国际机场;境内明港机场目前可通17个城市;洪河、汝河等流经驻马店的内河复航工程正在进行,复航后水路可东通淮河、南入长江,直达上海;至青岛、至宁波的铁海联运专列已经开通,加上中欧班列,可以分别对接欧洲和东南亚市场。
听上去像是一个楼盘介绍。如果把这座国际产业园看成一个新楼盘,从聘请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野村综研(上海)咨询公司参与规划,到成立由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组成的银团进行PPP项目合作贷款,驻马店至少看起来是一个有雄心而且有实力的开发商。上述企业名单大概能够彰显开发商的背景,如果不是身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大布局中,雄心和实力都无从谈起。
如你所知,河南是更大的楼盘。农产品加工是河南第一支柱产业,有人统计,河南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在这个意义上,一座运营良好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将成为河南的样板间。
中国农业硅谷的进行时和将来时
河南尚品食品公司已经决定明年入驻国际产业园。这家公司是2011年政府招商引资到驻马店的,专注于中式酱卤肉制品、西式低温肉制品、日式香肠、培根、火腿切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现已发展为国内低温肉制品行业新星企业。
公司副总经理马新军看到国际产业园的变化:“招商不像以前那么粗放了,以前随便什么行业都能进来,现在有明确的思路,对行业、资金、技术、行业地位都有相当的要求,产业更集中、产业链更齐全,企业运营成本也就更低。”他说,产业聚集也让驻马店的人力资源更丰富,质量更高,外出打工者少了,“招20个人能来200人,这在很多地方根本不可能。”
政府的能力和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政策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儿小,而且有连续性。2021年11月30日,在驻马店市政银企工作座谈会上,马新军提出,公司刚开展了5000多万元的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按照市政府文件,应当享受融资补助200万元。听马新军汇报后,李跃勇市长在会上立即安排。马回忆,李的原话是:“今天会后就安排,财政再紧张,承诺给企业的就不要拖,政府的公信力就是要践行承诺,要求企业诚信经营,政府更要做好表率。” 12月1日,200万元到达尚品公司账上。
玉锋集团是河北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已经做到单体规模全国最大。在寻求向省外扩张时,他们最先考察的是漯河、宝丰等地,驻马店闻风而来,主动“上门拜访”。“主要是从人上、从事上感觉他们是可以信任的,所以很快我们就决定投资。”河南金玉锋大健康总经理赵建强说。他随后提及:“我们的厂区有一路高压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迁改。我们提出要求后,驻马店市政府和园区给国电、国网做了很多工作,马上进行了迁改,据说费用一千多万。”
采访中,已经入驻国际产业园的五得利面粉、克明面业等企业,对驻马店的诚意也表示认可。
国际产业园的服务正在不断升级。尚品食品公司将要享受到的是“全过程、一站式”服务:”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园区全程参与,把工厂按你的要求建好,你缺钱,帮你解决融资。他们的理念是,企业只需要做好你最擅长的事。”
把马新军的这段话翻译成产业园的支持措施就是:做好入园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它包括:工商财税法一站式服务、专业技能培训服务、信息化建设服务;投资、融资、资产管理、上市辅导等综合金融服务;联合科研院所创建科技研发平台,加强技术和市场交流;建立人才招聘和管理平台,为园区企业的人才管理提供增值服务;打造技术设备引进平台,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帮助企业引入国际先进技术设备;打造农产品交易中心,通过电商、交易所等帮助入园企业联通和共享全国销售网络……
这是国际产业园的承诺。当然,家底儿也需要亮一亮,承诺的背后,是中原豫资与中信建设、产业园等共同成立的豫信农业发展公司,还有伊藤忠这样的合作伙伴。 中原豫资,是河南省政府为支持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批准成立的省级投融资公司,所以,国际产业园是整个河南的事。企业身在占地60多平方公里的产业园,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是河南以至世界。
有资源,有战略,有诚意,有实力,如果是征婚,想必也会门庭若市。你可能已经注意到,本文采访的企业都来自食品生产行业。目前国际产业园已入驻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80多家,其中食品企业有20多家。
这些直奔“粮仓”和“天中”而来的食品制造者,对粮食的消化能力有可能让你感到震惊。比如金玉锋大健康产业园,项目投产后每年能加工玉米360万吨,玉锋集团董事长王玉锋曾对媒体说,这种加工能力“几乎可以吃下方圆300公里范围内的玉米”。
比如五得利在产业园已经投产的面粉车间,每年可加工小麦165万吨(33亿斤)。比如克明面业的当地工厂,每年加工小麦100万吨(20亿斤)。我们在前面写到过,驻马店小麦年产量在90亿斤上下,面对如此巨无霸的“饭量”,产业园可能需要扩宽原材料的引进渠道。一个可以参考的建议是,以口碑卓著、已连续举办24届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基础,建立全国性的粮食交易平台。
国际产业园的目标是,“到2023年建成产业优势明显、配套功能完善、服务优质高效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到2028年,把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农业硅谷、现代产业新城’”。
采访到的入驻企业大多认同“硅谷”的提法,他们说,“硅谷”就是产业聚集、人才聚集、技术聚集、资金聚集,从目前的形势看,国际产业园是可以做到的。
马新军的话更实在一些,他是这么说的:“如果中国一定要有‘农业硅谷’,那么这个地方应该是首选,因为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农业基础,企业在这发展是有信心、有底气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本想饭后打车去北海公园,奈何在小店番茄口袋,石榴拿着毛绒玩具一直过家家,最后累到一出店门当场睡着~2月份的火锅局——随便扒扒之不负责造谣 ()孙晓艳回来那天大家
  • 晚上被封楼的我们下去做核酸亭子里的灯光很亮 天上挂着月亮中午可能还能在吃着温馨的拼凑的一餐第二天就被带走了呢 流放去一个“寻找健康”的地方上海 我怎么对你这么
  • #比特币数字币[超话]# 早上好各位我有预感空军要开始慢慢的舒服一下了狗哥也已经发布了自己的最新看法说个趣事 昨天朋友微信问我gmt能不能空我开玩笑的说,空了正
  • 此外,小高也收到其他8所学校的新增需求,正在紧急安排中,争取让广大不简单女生们在疫情中安心度过生理期。视频的时候妈妈说昨天老伏请她去外面吃了饭帮她庆生,我起哄说
  • 自迈皋桥街道核酸检测工作开展以来,长营社区共设置六个采样点,划分查验、排队等候、扫码登记等区域,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求广大党员以最坚决的态度、最
  • 脑设小剧场是毕业那天被暗恋着自己的前辈约出来拍樱花了[憧憬][憧憬][憧憬]感谢超可爱的@一滩魔王鬼子 同行@宁宁穷游日本 设备a7m4+50gm+24105g
  • 感觉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但是怎么办嘛,心情会不好呀,干嘛给自己找不痛快,会抑郁的。
  • 没有人不适合结婚,遗憾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够幸运碰见、并知道那个懂自己的人,甚至你都没有疯过,狂过,伤过,痛过,你压根就不知道,谁会在一个傍晚的凉风里给你带来一个
  •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刘宇宁白愁飞# #摩登兄弟[超话]#你是光,我们是追光者 你是远方,是理想,是动力⛵️ 时光中遇见你✨因为热爱你所以热爱遇见你之后
  • 阅读第八天:生活从来不止有忙碌,也有缓慢而可停歇的瞬间,缓慢的车马可以承载感情,书信也可以表达爱意。3月治愈向 | 《山茶文具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 马 邮
  • #情感##微微的一束阳光##超能新星汇#成年人哪有那么多容易的事,操抱着卖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赚到钱别人觉得你理所当然,赚不到钱有人说是自己能力的问题;越到
  • 金火合相♑️♒️已经缠绵一个月之久了还将继续合相近半个月结束。关于欲望和修行的话题 不小心就会和小伙伴聊起……强烈共振是因为除了金火行运接连对分本命火星、太阳,
  • 大家也给破局卷卷捞一捞各组和霖丝宝宝的瓶论,守护霖霖和深海的专属天地[赢牛奶](破局已将目前艾特并看到的组织截图发给大家,如有增加再编辑 )让破局看看是谁还没有
  • 在“现场管理+后台调度”的通闸模式下,所有报港船舶在统一指挥下有序过闸,重船、空船一一驶过,载满煤炭、黄沙、石子的民生物资像是城市发展的新鲜血液,舳舻相继的航道
  • 快来猜猜明天#格莱美# “年度专辑”会花落谁家?手淘搜【跟着丁丁发】最高中1111[钱]【必看!
  • 记忆里你的身影逐渐模糊不清染上了黑的颜色我站在雨夜的窗台旁冷风缠绕着我身体的每一寸屏幕依然没有亮起时间定格在十点三十三分我没有继续再敲下任何的字句最近的情绪变得
  • 东亚女性千百年来被视作美的事物被怪猫安排在一个男高中生身上,美艳的不可方物。东亚女性千百年来被视作美的事物被怪猫安排在一个男高中生身上,美艳的不可方物。
  • [羞嗒嗒]幸福学上总是能看到很多东西,一群人看和一个人看总是不一样的,虽然辩论赛我是反方,但是在这里我是支持性格决定命运的正方[doge]疫情这几年好像封锁了我
  • 5、景兴纸业现价:4.00,总市值:47.88亿,流通市场42.36亿,2021年三季度:0.31题材概念:资产注入预期、智能机器、工业互联网、碳中和。主营业务
  • 关于Risi所使用的Oreca 07,该车归属Ryan Cullen的一位赞助商所有,这台车架也跟随Cullen去往了不同车队,底盘代号54,建造于2020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