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到说话有分寸?

所谓说话有分寸,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心里装着别人。

1.不要觉得混熟了,就可以随便开玩笑,每个人的底线不一样。

2.当别人自黑的时候,不要去附和。大部分时候,人们说出一个自嘲的话,不是为了让你迎合,或者是安慰他,是为了让你否定这句话。

3.不必对异性拘谨,但要保持界限。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懂得友情是有边界的,随意越界的人,真的是人品有问题。

4.既然你说了随便,让别人做了决定,那你就不要瞎比比。决定去哪吃,吃什么容易吗?出行旅游,做个攻略容易吗?最烦那种说了随便,然后吃饭的时候说这个不好吃,那个环境不好。出门旅游的时候,嘴里还嘟囔着早知道就不坐大巴了,这个酒店怎么这么差等等。那你倒是早点说呀,早干嘛去了。

5.不要随便评价别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要把你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

6.不要好为人师,在别人做事的时候指手画脚。

7.你提了问,别人给了一个模糊的答案,就不要再追问了。尤其是提了那种敏感问题,关于对方的年龄、收入,本来就不该问,有些人不仅问,还刨根问底,简直就是没礼貌。另外,网上聊天,当对方已经开始回哈哈、嗯,或者只发表情的时候,就意味着人家不想聊了,赶紧说再见吧。

8.讲自己状况的时候,尽量避开对方的痛点。别人失业的时候,你讲自己公司福利待遇有多好,就不太合适;别人失恋的时候,你讲男朋友对你多体贴多忠犬,对方会伤心。每个人都有跌入低谷的时候,失意的时候不太会想听到别人有多爽,照顾一下别人的情绪。你们可以聊一些共同话题,明星八卦啊、吃的啊、电影啊。尊重对方当下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关照吧。

9.不要随便吐槽对方相关的一切,包括星座、大学、专业、城市等等。吐槽是最需要掌握分寸的,别以为自己每一次吐槽都很幽默。同理,嘲笑别人的选择,嘲笑别人的品位,也是没礼貌。

10.规劝别人的时候,不要说我是为你好。有三个坏处,第一,让对方很难反对你,显得自己不懂事;第二,显得你站在至高点上,绝对正确;第三,你剥夺了对方试错的权利。每个人都是个例,没有一种理论是必然的。

11.即使你不喜欢一个东西,也不要公开抱怨。

其实,说话处事有没有分寸感,不取决于你的感受,而取决于对方的感受。可能对你来说是一个正常的话题,对方听上去就不舒服。每个人的话题尺度是不同的。

还是那句话,所谓情商高,就是要把别人放在心上。

#《道德经》#:道祖洋洋洒洒五千言,到底在讲什么呢?

提起道教经典,以三洞四辅十二类作为分类方法的整部《道藏》卷帙浩繁,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入手。如果并非是教内人士,而又仅仅只是想对道教的思想做个兴趣了解,那么笔者在推荐人们阅读的时候,必然会告知其应该先去阅读道祖的五千真文《道德经》。
作为道教的首要圣典,《道德经》不论是在教内,还是在传统哲学流派中,亦或者是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概念中,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道祖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破天荒地将“道”这个字赋予了一种形而上的思辨意味,并由此开创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学道、修道、悟道的先河。

然而,与之相对的一个事实是,老子生活的年代太过于久远,以至于他的话语体系和用词方式和现代人所理解的内容大相径庭,因此很多人在读《道德经》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读不懂。尽管知道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但若问《道德经》究竟在讲什么,仿佛可以用成千上万的话语去阐述,却又总是很难简洁明要地概括出思想主旨,从而又使道教之“玄”变得“玄之又玄”。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状,一方面有着古今言语思维不同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又因为道祖所言之“道”本身就是介于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状态。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明明人人都能理解和体悟到道的一些特性,但又都无法准确描述“道”的究极状态是什么。这就容易使人陷入对道的迷思中,从而错失了《道德经》整篇文章的一体性。

其实,《道德经》这篇经典在讲什么,这本身是一个不需要去回答的问题。既然整篇经文分为“道篇”和“德篇”,那么,其中心点必然落在“道”与“德”两个字上:
首先说“道”。什么是道?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甚至连道祖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道”究竟是什么。而其实,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是道是什么,而是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道祖在经文中讲,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它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还无限地、广泛地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以我们有限的生命时长来衡量,道的存在几乎可以看做是无生无死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事物可以比天地还要长久呢?答案只有一个,未知,或者叫不可知。因为长于所有人对极限的认知,所以此事物便可近乎于无极限、无生死。
作为注解老子的另一部经典《文始真经》(即《关尹子》)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天天地地者”,意思是说,苍天与大地不可能自己成为天、地,而需要有一个使其为天地、命名其为天地的事物存在。这个命名者,毫无疑问便是人类自己。因后者的命名,天地才会从一个无知、无情的自然事物转变成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事物。而在人类出现之前,或者是人类尚未对自然万物产生探知的意识,亦即我们的社会文明没有诞生之前,天地早已经存在并一直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着。万物得以运行的背后的规律性,即是我们强命为名的“道”。


这便是《道德经》要讲述的第一个要素,“道”。道生化并运行着万事万物,其方式是主宰万物的生死和转化。这个“主宰”,只能作拟人化解。因为万物的生长和消亡,本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这份自然而然,正是道之效法的根本,即是万物的自然与本然。万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等于万物法自然。万物因为能保持自己的规律性,所以万物便有了道,道也永远在万物之中。祖师说,道不离物,并且道寓于物。离开了万物而谈道,那么道也将不复存在。

于是,也就引出了《道德经》论述的第二个要素,“德”。
与上面的问题一样,首先要追问的一点是,究竟什么是“德”。在道祖的语境中,德是道的表现形式。虽然道是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存在,但其表现出来的德性却是真实具体的、是可以触碰的真实。更加直接地说,德便是我们通过人体的多种感官途径可以接触到的物质世界(宗教中称之为“有”和“色”的世界)。借助于万物之有与形形色色,我们才得以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性的思考。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说“道德”或者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道德的时候,通常要借助于这个人日常的言语行为和为人处事。我们所借助的这些作为价值判断的东西,其实应该称为“德”,这是我们用来衡量这个人是不是有“道”的工具。当某人言行合一、内外合真的时候,这就说明此人是有道德的。如果言行不一,嘴上仁义礼智,背后行为苟且,这就可以判断其是没有道德的。这是反之则反之的逻辑。外在的“德”,是内在的“道”的表现。
再如,当太阳光照射在石头上,我们发觉石头变热了,太阳光和石头的温度变化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事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而可以推断出通过照射阳光而可以加热物体,这就是通过事物外在的表现和变化(德)而参悟到了内在的规律性(道)。


道祖所说的道与德,是针对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而言的;我们所讲的道德是针对当今社会文明的适用范围而言的。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道祖讲道和德,其实根本上是在讲包括我们人类文明在内的世间一切万物的规律和表现。因此,读《道德经》,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我们要去研究道祖五千言中字词的用法、典故的来源等内容,更是要让我们通过对主旨大意的理解,进而升华自身看待他人与他物的方式。

道在你我之中,也在天地万物之中,先天地之名而存在的道,与天地之名之后的道,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所认知并体悟到的道,在形式上仿佛也产生了变化。而真正变化的不是道,乃是“我”。南华真人在注解“道”的时候,提出了“齐物”的概念,指出万事万物在根本上是一样的,又何必纠结于小小的区分与不同呢?只见了小我,而错失了大道,这才是修行中最不该出现的结果。

后人曾写过一首诗,曰:“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这仿佛很有道理的一个反问,却终究是没有理解了道祖著下五千文的原本意图。德是用来感知的,道是用来体悟的,《道德经》是用来参玄的。如果我们能从《道德经》中读明白了自己修行要走的“道”是什么,哪怕只是一个章句或者某个字词,也足以堪称一生之幸了。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没办法。
在家庭这种责任包裹里的我,孩子是我的软肋,很多时候我都无力反驳…
可是,我发现,不管我怎么隐忍,怎么宽容,都换不来任何人对你的尊重和理解。在这样的生活里,我受够了白眼和嘲讽。
是我不值得被爱吗?自认为善良又努力的我,不该这样郁郁而活。
我真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结果,才能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明天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
  • 震惊国外!联邦快递“劫持华为包裹”,中国学者:应暂停其业务
  • 深圳个税减免15%吸引人才,能否复制到全国|新京报快评
  • 初夏40度!多地“最热天”正常吗?
  • 华为禁令的另一面:特朗普与硅谷的相爱相杀|京酿馆
  • 一球千金!武磊一脚将保级队踢进欧联杯,激动的除了球迷还有这些股东
  •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 老师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网友却说:不怪他
  • 用手机的人注意了!好消息:每个月你又能省一笔钱!
  • 【关注】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发生这些变化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