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都市现代化农村发展新路径——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嘉定区华亭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东北部,东依沪太公路与宝山区相连,北临浏河与江苏太仓相望,距离上海市中心30余公里,规划范围基本与华亭镇全域重叠。示范园人口2.46万人,总面积39.54平方公里,以粮食、蔬菜、西甜瓜种植为主导产业,粮食种植面积约1.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约0.43万亩、瓜果种植面积约0.4万亩。示范园的产业定位是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特色农业为基础,农旅休闲为纽带,打造都市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华亭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立足上海市现代农业先行区功能定位,坚持“生态、科技、创新”三位一体,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新型业态拓展等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广辐射、广延伸、广带动”的产业发展模式。

一、主要亮点

(一)科技赋能加持,打开农产品产销新局面

嘉定区华亭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科技助农、以科技惠农,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依托吴明珠院士工作室、农业部西甜瓜产业体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科技单位和技术优势,发展了以哈密瓜、观赏龟等一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企业、合作社,涌现出球明果蔬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基地、金苑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知名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近年来,示范园多措并举,坚持以科技投入为农业产销赋能加码,取得较好效果,新建高水平良田3550亩,新建良田“小农水”3314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78个。扎实推进4个都市现代农业项目和1个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的建设,总投资达6206.4万元,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持续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认证,实现粮食绿色认证基本全覆盖。有效发挥52套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站设备、4套基地水肥监测及控制设备、11台车流量监测器和人流量监控摄像机的作用,降低农业劳动力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启动“智能菜柜”进社区项目,全面提升华亭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全力推动数字农业发展,通过在霜竹公路沿线打造智能化农业生产基地,打造集土地认领、远程监控、订单配送于一体的交互体验式开心农场,打造基于AR的农业景观带,搭建1266个神经元,建立嘉定数字孪生农业体系,开创科技富民、江南特色、智慧生态的乡村振兴道路。

(二)多元主体参与,探索都市型乡村旅游新路径

嘉定区华亭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特色农业为依托,重点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不断丰富拓展农业的商业功能,在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同时,注重提高乡村旅游建设水平和效益,逐渐形成了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例如,由嘉定区政府与上海地产集团合作打造的农旅田园综合体项目——“乡悦华亭”将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主题农旅、乡居颐养融为一体,促进了传统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高度融合,实现了田园生产、田园生活和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在当地企业愚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打造“春可游园赏花、夏可避暑休闲,秋可品鉴采摘、冬可观景游玩”的生态农业旅游,将果业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自然村落毛桥村则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以建设上海首屈一指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为目标,积极打造的集民俗文化、餐饮休闲、花果赏味于一体的“毛桥集市”成为沪上休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三)服务系统集成,形成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

在华亭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示范园内亭翔粮食合作社、亨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荔农蔬果合作社等农业企业和合作社逐步建立了一批社会化服务平台,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带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朝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逐步实现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目标。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村庄集中平移归并,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在推进“乡悦华亭”项目时,区域内的联一村原有自然村宅分散且房屋老旧,散落在28个自然村落、18个村民小组中,其中24个自然村落均少于30户,不利于集中建设。在腾地过程中,联一村改变传统的动迁方式,试行全村域平移归并模式。以先规划后方案、先征询后归并为原则(农户签约率达到95%的村民小组签约才生效),在编制完成华亭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将原有28个自然村落归并为5个组团,187户农户户均占地由原来的0.82亩降至0.46亩(含宅基地及外围配套设施),平均每户节约0.36亩,共节约出建设用地67.3亩,节地率达到44%。

(二)试点作价入股模式,实现多方主体合作共赢

在推进“乡悦华亭”项目时,围绕企业与集体合作及土地管理监管的需求,制定通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合作开发的政策路径,作为全市首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作价模式试点,在保持集体建设用地性质不变的基础上,成立村属集体公司,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占项目公司总股本的20%,上海地产集团则以现金增资,占项目公司总股本的80%。股东双方按照股份比例分享利润,确保项目运营按市场规律运作、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后续公共管理和农民福利提供财力保障。

(三)农民住房集中更新,实现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联一村原有村宅普遍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房屋破旧,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强烈。根据现有农户住宅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市级政策标准,设计了不同建筑面积的七种房型。同时,委托地产集团及蓝城公司的专业团队设计房型,统一外立面,既遵循粉墙黛瓦、前庭后院的建筑风貌,保留原来的乡村肌理,又兼顾自然生态景观与宜居生活,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村庄部落。同时,示范园同步提升新建村庄的基础和配套设施,在原有道路、路灯、污水纳管、河道整治等常规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天然气接入、电缆架空线入地、景观品质提升等项目,并按照村庄规划新建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生活便捷度和舒适感,不断提高农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建深度融合载体,实现农业旅游融合发展

嘉定区华亭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积极构建多功能、精品化、融合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载体,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提档升级。以“乡悦华亭”为例,一方面,通过承包地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逐步流转项目区内1500亩农用地,进行统一经营,以项目区内哈密瓜、葡萄等多种地产优质农产品为基础,以规模化经营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为核心,同时设计多样化休闲农旅单元,如农业展示中心、市民农园、GAP(良好农业规范)菜园、儿童乐园、田趣乐园等,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另一方面,高品质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宿酒店与乡居康养类产品,提升区域消费水平。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同时带动区域农产品销售、农旅景点客流及消费,形成城市反哺农村,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

三、经验启示

(一)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三农”发展迎来新的机遇,科技兴农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共识。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要聚焦智慧农业园区建设,全力培育、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在产业链中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实现农业科技、农业经济、生态协调的全面融合。

(二)以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城乡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农民思想观念不断进步,农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对乡村发展的知情、参与、管理、监督等权利要求日益提升。因此,嘉定区华亭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坚持将党的建设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创新实施“联悦”党建模式(以“联合党员、联建共建、联动项目、联手发展、联系群众、联络调处”为抓手,以“悦动、悦居、悦业、悦游、悦学、悦民”为目标),通过党员先行、干部带头、群众协同推动各项工作。例如,在推进“乡悦华亭”项目村庄归并中,建立了“乡悦华亭”项目临时党支部,施行“树下议事会”,完善村规民约,最大限度提高知情度和满意度,凝聚起助力项目推进的强大合力,联一村村庄归并工作一期涉及农户187户,签约率达到100%,为顺利推动后续各项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以深度融合力促农业发展能级提升

当前,产业发展的模式早已从产品类别的细分模式转化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融合模式,一二三产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彼此之间进行深度的产业融合,不断产生新的业态,而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发展路径,单一发展农业难以大幅度提高收益。因此,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等技术、产品提升和发展农业,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技术水平;要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农业产业链条的多维延伸,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的收益;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经营效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用来日常打造他的造型其实我还有一个小私心……嘻嘻……不要告诉他☝️他帅气我也有面子呀✌️这个美发器太美了吧一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的要拆开来试用了啦~这个质感也太好
  • 2015 年成立伊始,nokelock「从零到一」发明了共享单车的智能锁;2016 年实现百万级量产,推动了全球共享出行的发展进程,开启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分享
  • 【【【肖烟四起 为战而来】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喜欢自己的偶像是因为他身上有美好的品质吸引我们娱乐圈的偶像们都是经过淤泥的洗礼像以前某些idol经历了全网黑TA
  • 这三个精力充沛的男孩,让刀自兴奋起来,就像看到年轻的自己,她想成全他们的“梦想”尽管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成年人该做的,但她仍旧做了,做得轰轰烈烈。相对淡定点儿的是
  • #壹度[超话]#⏲白‮子胖‬美冻‮盒两‬效果补‮流充‬失胶原蛋 提亮美‬肤色 同时‬k糖k氧化 一口‮掉吃‬日本 巴西 意大利 专利‬k糖、k氧、抗光、补‮保水
  • 废话不多说抓紧抢购吧[勾引][勾引][勾引]硬金‎999福‎五鼠​相聚2⃣️0⃣️2⃣️0⃣Five Lucky Mouse 福‎五‎鼠​各​个​图案灵巧​生‎
  • 我琢磨着,身边人有不少也和我相处中感觉到我为人处世方面还是有一点点智慧的,可以找我问问,你讨教我就说,不问我就当作不知道你的问题。一方面是,我说了的东西别人不重
  • 翡翠胸针,是一种以贵金属为底托的翡翠镶嵌物,精美别致,高贵大方,充满艺术气息和现代美,能很好地展现佩戴者的身份和品位。购买翡翠胸针时,还应考虑与自身体型的搭配,
  • [伤心]电量即将耗尽的时候,apple客服说重启试试,惊喜就发生在这一刻,来电了!手把手教你申请税号TFN——上期我们讲到澳洲起步时薪再创新高达到$21.38澳
  • 他们刚出社会 满满的都是精神,每天工作也特别有劲,我觉得我落伍啦!这些天以来 我真的备受打击感觉,现在心里很乱,不知道该不该走,现在心里的心情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一
  • #盖乐世S8主题馆#心甘情愿成为猫奴的人~喜欢满世界寻找可爱的猫咪,饰品、包包、各种摆件……所以手机里怎么可以没有一款你爱的喵? #灵力猫真水晶#最近一直在出男
  • 年初,成都环城生态公园一级绿道——100公里的成都绕城绿道全环贯通的时候,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不算太大,直到“绕城骑行”成为潮流生活方式,无数本地人踊跃打卡,无数外
  • 格局是低度中的高度,自己懂自己,自己看透自己,格局是润滑剂,有了格局,世事万物皆为你欢喜,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在转化,每天都是新的,充实而饱满的精神气,干就完
  • #老爸我爱你#亲爱的爸比节日快乐哦,虽然我不在你的身边,但是我相信你能感受到我最深刻的祝福[爱你]老爸曾经是一名军人,英姿飒爽,是我的男神,虽然旧时光已经不能
  • 难得有假期我只想和你两个人一起玩,让我想想……上次你不是去动物之家了吗,我们去做义工好啦!:可我看了一下排片……唔,也没什么很感兴趣的哎:那去密室逃脱?
  • 还带有点细闪 但会更适合白皮~- [N05无花果酪酪] 是辣妹必备的夏日果汁色 氧化后会再偏红一点 真滴很显白[赞]阴天室内自然光源无滤镜拍摄 黄一白/深唇真服
  • 36期0利率入手小侠 黑色情人节做单身潇洒小姐不是所有的官降都是真让,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ep。多重感官享受 小侠带你做潇洒小姐情人节待在家里也太无聊了,和
  • 8⃣️面试再次以失败结束我的武汉之旅也结束了 每到一个地方,我比较喜欢坐公共交通或者步行体验当地人的生活,这次陪外甥女过来荆州考编,小丫头去考试我就坐上公交随便
  • 6月29日,让我们一起为茅台葡萄酒庆生,从评论区抽取35位幸运儿,每人将获得茅台霓彩干红葡萄酒一盒(6瓶)让我们在评论区听听关于你的“20年”的故事以及你对茅台
  • 期间上班族来来往往,好像韩剧里来打包咖啡那种剧情,很热闹地址:제주시 노형동 1295-18#小众宝藏旅行地##记录生活##济州岛旅行#大码男士穿帅西服的三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