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芳菲】
———laer

四季更迭里,季节重复往返,人间故事如此,世事也如此。奔波于俗世,慢慢明白,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陶渊明笔下,一个在我们心上。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

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

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一脚踏进秋天,满目硕果。肥大的,细小的,各据一方。就那么随性地在乡间走走,就会与许多秋实相撞。路边的梨树,金光灿灿。头上的葡萄,带着诱惑。花生,芝麻,都在抢着冒出。

蝉鸣声在逐渐衰弱,就像一些朋友渐行渐远。慢慢地,秋色代替了夏目。有些事情并不是刻意地疏远,而是自然形成。热烈过,至于结出什么样的果实,都认了。

梨子探出头,打量着人间。在路边,在梨园,俏皮着。大自然的吸引力,可以治愈烦恼。我被一片秋色打动,内心涌出喜悦。

沙地里的花生,被主人排放在天空下。雨后蓝色的天际,不时有些鸟儿飞过。路边篱笆顶上的鸟儿,是不怕人的,有的非要等到人们靠近,才扑腾着起飞。我眼中,它们是在与人类用肢体语言交流着。
一丛丛红色的木槿花,开得大气明艳。这种很寻常的花,花朵大,颜色明亮,又很随性不娇气。是那种讨喜的性格,也难怪大家喜欢把它随处栽种。一株木槿一开就是很久,这朵谢了那朵开。

每当在城市的水泥地上,感觉干涩与枯竭,便会在季节中寻找泥土上的事物。那些正在发生着的收割与栽种,总是能让我的情绪立刻稳定下来。

在一种稳定的情绪中,又生出喜感。葫芦被老人用绳子挂在屋顶上,一抬头就会被逗乐。看过动画片金刚葫芦娃,对这些可爱的家伙,总是爱对号入座。

留在记忆里的东西,想要消除都不行。它会在某一个熟悉的场景中,自动呈现。时间留下的印记,不是被抹去,而是被我们高高束起。稍微一拨动,就能汩汩冒出。

做过的事,把时光雕刻,有的像是刀削过,有些像是小凿过。吻合,违和,不同的成分都有。于是回忆有些是苦涩,有些是甘甜。

走过的路,爱过的人,一一在生命印记中,做着雕刻师。后来我们的圆滑与从容,不动声色,都在其中。受过的伤害,不断地愈合和加深,成长也随之而至。

我对一些事情的释怀,是从成长的那一刻开始的。在我不为任何事物,与自己的生命发生纠结,我想那时我便已经释怀。

外部的干扰,不再让人心烦意乱。如如不动的内心,看春华秋实,百般美好。纵然这人世间有苦难与痛苦,但是谁也无法抹掉甜蜜与幸福。大自然的兼容,让我能在每一处感受到。

满载着收获的秋,在无垠的旷野上跳跃。它用果实的饱满,回报养育过它的大地和人们,一派秋色,有人看它是喜悦,有人看它是萧瑟。不同的心境,看事物也是不同。

我们徘徊在得失之间,兜兜转转,得到,失去又得到。在我纵观四季的循环往复,发现万物都在得失之间,构建丰满,充满芳菲。

我们为秋的飘零发出轻叹,其实叹息的是自己的心情。目之所见,秋叶零落,草木走向枯黄,便觉得满心凉薄,满目苍凉。实则,叶落有它的欢喜,草枯有它的去处。

曾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山河之壮丽;也曾趴在草丛看虫蚁爬动。在喜悦的笑容里沉醉过,也在痛苦的伤口上舔舐过。山峰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虫蚁有被雨淋的危险,也有晒太阳的慵懒。

无尽的生活,有着不同的模样,也有着它各自的滋味。得失之间,就是生活。舔舐生活的汁液,我们品尝着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一生,才是滋味。
芳菲,并非只是花开出的清香,还有收纳花落时的从容。植物的芳菲,从一粒种子到一株植物,从花开到结果。生命的芳菲,是历经生活的挤压,依旧能够笑得灿烂。

走进大自然,某些时候我是在收集快乐。当我们面对最原始最淳朴的事物,会不自觉地放下心中的沉重与包袱。有压力了,去大自然走走,释放压力。心情好了,去大自然走走,放飞心情。

每个人都在寻找突破自己和治愈自己的方式,我最常用的就是在大自然中寻找。脚踏泥土的感觉,让人心安。植物的吐纳,让人心静。一草一木的荣枯,让人豁然明了。一朝一夕的拥有,让人倍感珍惜。

花生,梨子,芝麻,在秋天里的大地上撒着欢。收割芝麻的老人,带着一条可爱的小狗。他们选择一些成熟的芝麻收割,留下一些正在生长的芝麻杆在地里。成熟与青涩,他们都爱着自己的庄稼。

落满秋阳的梨树上,结满了黄灿灿的梨子。青枣正在奔赴着红透而去,葫芦挂满架子,无花果长在枝丫间。一切都在悄无声息的,成熟或生长。

一季又一季的收割与播种,我看见了生命的起落与得失。辉煌与败落,是常态。所得必有所失,所失也会有新的所得。

得失之间,皆是芳菲。秋天的果实在告诉我们一个最明白的道理,成熟时就走向归宿,青涩着就挂在枝头,都有自己的道理。

凡是所遇之事,都有它的意义。于所得之间去见所失,在所失之间观所得。细品,生命的丰满,是源于这些因素的构建。

所有走过的路,都是为后来的成熟做准备。人终究会有一别,那就安然地行走,从容地挥别,然后隆重地说声:“彼此珍重。”

这一路的芳菲,它来过的地方,都有着生命的呼吸与跳动的脉搏。一花一叶,一山一水,秋天,还有很多事,值得慢慢去做,比如看云卷云舒,看倦鸟归巢……

【曙光在前 #救援队员河南抗洪缺席妻子化疗# 】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河南险情不断,全国200多支民间救援队、3000多名队员自发来豫集结。我们今天要特别讲述的,是不远千里、星夜驰援郑州的“曙光救援”的故事。

20日晚上10点,他们连夜向郑州出发

7月20日,郑州暴雨肆虐、险情不断,城区一片汪洋,大面积断电断网,巩义、荥阳、新密等地山洪倾泻而下,沿路树倒屋塌,郑州市及周边县市进入紧急状态……

“丁零零……”21日凌晨0时38分,记者正在郑州报业集团融媒大厅紧张忙碌工作,电话突然响起,“你好,我是厦门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我们正在连夜出发前往郑州的路上,希望你们能帮忙联系一下应急部门,我们的第一支救援队预计早上6点到郑州……”

对方言简意赅。情况紧急,记者立即与在郑州市防汛指挥中心的前方记者联系。很快,由曙光救援队主要负责同志和记者组建的“曙光救援郑州前线对接群”成立了。

就在此时,分散在福建厦门、河北邯郸、山东菏泽、安徽颍上……全国各地的19支曙光救援队紧急“云端”集结,迅速向中部郑州进发。

​“如果我们出不来,请向曙光指挥长求援!”

21日凌晨4时50分,河北邯郸曙光救援队星夜疾驰,首先抵达郑州。根据途中收集的求救信息,他们直接投入救援一线。

“有孕妇羊水破裂,需紧急送往医院!”,队长张坤接到信息后,迅速调转车头,直奔求助点,车辆在积水的路面上破浪前行,直至把孕妇安全送到医院。

天色微明,雨还在下。

大雨中,河北永清、山东菏泽……一支支曙光救援队争分夺秒地到达。截至上午10时20分,已有11支曙光救援队在郑州完成集结。

“巩义米河告急,已到郑州和还未赶到的,立即向巩义进发!”作为此次救援的发起人,厦门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担当了此次郑州暴雨救援的“曙光救援同盟团队总指挥”,紧急集结令通过指挥系统传至各个曙光救援队。

米河镇,郑州巩义的东大门,处在两河交汇之处,中间低洼。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山洪暴发,河水陡涨。肆虐的洪水,围困了村镇,冲垮了道路、桥梁,大量房屋倒塌,断水、断网、断电,亟需救援。

首批抵达的曙光救援队兵分三路,分别向受灾最为严重的赵岭村、支石村和两河口村出发。

车辆缓慢地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进,在大雨的冲击下,塌方随时可能发生,“你留在大路上,一旦我们没有出来,你想办法通知指挥长我们所处的位置!”面对不可预测的险情,安徽池州曙光救援队队长章鸿鹏留下一名队员值守,带领其他队员冲入支石村。

而此时,支石村的村民正在焦急地向外界求援!

“老人、孩子、孕妇先走!”章鸿鹏向村民简单了解情况后,迅速在村里展开救援。他们根据村民指引,将地处危险区域的人员一个个救出,并现场与村干部一起,将人员紧急分组,一组由部分村干部带队,轮班值守,一组负责转移老幼妇孺。

“担架,快打开担架!”冷沟村一名90多岁的老人行动不便,救援队立即用担架平稳地将老人转移到临时安置点……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转移,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在与时间展开的竞赛中,曙光救援队员的铿锵话语格外令人安慰:

“村民转移完毕!”

“敬老院老人转移完毕!”

…………

21日上午,所有转战至巩义的曙光救援队挺进受灾严重的7个乡镇;当晚,全国已有19支曙光救援队集聚河南,当天完成灾区受伤人员转移17次、转移群众393名。

“等救援一结束,我就回来看爷爷!”

“新乡告急!”

22日中午,章鸿鹏接到新任务,顾不上休息,迅速集结小分队,立即奔赴新乡。

为了保证救援时间,救援队员每天早上一瓶矿泉水、一个面包,救援中不吃午饭,避免因如厕问题造成“麻烦”……

夜色深沉,在新乡卫辉救援转战途中,经过一处有通讯信号区域时,章鸿鹏看到手机上20多个未接电话提示。想到病危的爷爷,他心里咯噔一下,“但愿不是!”他默默地祈祷,但还是得到了爷爷去世的消息。

这个在风雨中铁一样刚毅的男子,蜷缩在车后座上,痛哭流涕。

虽然,参加郑州救援前,家人曾多次电话告知他爷爷病危,希望他能回来见最后一面;虽然,队友们都劝他不要参加这次救援,但看到新闻中郑州灾情严重、郑州救援刻不容缓,他还是带着内疚奔赴郑州:“等救援一结束,我就回去看爷爷。”

没想到,出发前与爷爷最后的通话,成了最后诀别。

“下一站,新乡市牧野区!”任眼泪横流,这名90后的救援队长继续指挥队员,开往新的救援现场。

“出发前妻子刚做了化疗”

“抚州曙光华队,请报告你们的搜索进展情况,是否需要增援?”

“成武曙光赵队,有一名老人需要转运出村,请你尽快找到!”

7月21日上午,巩义米河镇镇政府大院,曙光救援队调度指挥车上,一条条求助信息在此汇集,一条条救援指令在此发出。

指挥长王刚声音沙哑,一边紧张地收集反馈信息,一边迅速发出救援指令。

速度!速度!速度!

“得知郑州暴雨信息,我们不到十分钟研判,随后紧急集结、分头出发。”王刚告诉记者。自20日晚11时从厦门出发,到22日早上9时,王刚除了在车上眯了一会儿,已经30个小时没有睡觉。记者在巩义救援现场见到他时,王刚疲惫得令人心疼。但电话还在不停地响着,他根本没时间休息。

随后几天,本报记者数次跟随王刚和他的救援队“出征”,对王刚及其的团队的了解也进一步深入。

今年45岁的王刚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应急救援志愿者。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四川地震灾区一线。

2014年6月,王刚发起成立厦门曙光救援队,依靠社会捐赠,维持着捉襟见肘的运转。短短几年,执行救援救灾任务3000余起,除了国内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一线有王刚的身影;缅甸果敢战争难民救助、尼泊尔地震救援、厄瓜多尔地震救援、柬埔寨排雷等国际救援行动现场也有王刚洒下的汗水。专业、坚毅、拼命是王刚的救援准则,更使他成为圈内的“传奇”。

2016年,救灾任务频繁,经费严重不足,王刚与妻子红豆卖掉了家里两套房子,帮助队伍渡过难关。

“长期奔赴救援一线,你计算帮助过多少人脱离险境?”记者问。王刚摇摇头:“数不清楚!”

看到王刚全身心奔走在救援一线,几乎没有人知道,妻子正在家里期盼着王刚的陪伴——去年,结婚13年的妻子被确诊卵巢癌晚期。王刚妻子患病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向王刚转账捐款,加起来有数十万。王刚全部原路退回,说”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家里还有一套房!”

“你妻子现在情况怎么样?”

“还好。我出发前她刚做了化疗……”

“是什么支撑你们一直从事救援工作?”记者问。

王刚没有正面回答,讲了两个在巩义救援中的小故事——

7月23日,在米河镇发放救灾物资。吃饭时,一位素不相识的大爷拿着4个鸡蛋硬塞到队员手中,只说了一句话:“孩子,多吃点!”

7月24日,曙光救援队队员孝玉去巩义市区采购物资。看到孝玉一身曙光救援队服,便利店店主大哥怎么也不肯收钱,也只有一句话:“不能收钱、不能收钱,真心不能收!你们大老远赶来我们河南救援,天天那么辛苦、那么累,我咋能收你们钱呢!”

讲完这两个小故事,王刚微微动容:“我们看到河南老乡都很善良、乐观、坚强,自己受灾了仍继续帮助他人,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教育!”

7月25日,曙光救援队在巩义的救援进入收尾,救援队募捐的发电机已经送到了各镇各村。当晚,断电5天的米河镇各村村委会和安置点亮了起来,灯火如同繁星,点亮了漫长的暗夜。

没有工资、费用自理、聚餐AA制……救援队的“收入”只有百姓的认可

7月23日,记者跟随曙光救援队员一同前往巩义市河洛镇发放救灾物资。

此次运送物资包括2000箱方便面、2000箱矿泉水、1000个家庭保障箱以及1000箱妇女用品,分别发放到河洛镇的源村村、石关村等4个村。

在运送难度最大的源村村,穿越泥泞的道路,救援物资车辆抵达村里。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村庄已经没有积水,但道路狭窄,路面坑洼不平,车辆无法进入村庄内部。救灾物资只能暂存在村口一村干部家中,然后人力转运至村委。

队员们扛起物资,深一脚浅一脚走向村内。记者也和江西抚顺曙光救援队的周志军攀谈了起来。

“你们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参与救援,一天的工资是多少?”

“没有一分钱工资,都是志愿服务!”周志军说着指了指身上的救援服装:“别看我们身上的衣服都是统一的,那也是自己出钱买的!”

“大家聚餐都是AA制!”另一位队友接过话头。

周志军告诉记者,救援队是在民政局注册的非盈利机构,有着严苛的财务规定,除救援设备和救援经费外,其他任何物资都不能接受捐赠,更不能用来发工资。

“义务救援?不会心里不平衡?”记者追问道。

“不会,加入第一天大家都知道,除了老百姓的认可,什么都没有!”

“那你们靠什么生活?”记者继续追问。

“我们都是兼职的。比如我,在抚州开有酒店。”周志军指着另外几个队员解释:“杨红兵和李文进都是自己做企业的,华俊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王华平在烟草局工作……”

如给人带来希望的“曙光”其名,这就是曙光救援队的故事,也是每一支奋战在一线救援队的故事。他们在灾情爆发时、在群众需要时,放下家庭、工作和安稳的生活,奔向灾情最严重的一线……

在这次郑州特大暴雨中,厦门、邯郸、永清、常州、马鞍山、金乡、成武、抚州、萍乡、龙岩、颖上、南京、池州、嵊州、山西(筹)、淮南等19支队伍共380余人组成的曙光救援同盟在河南开展救援。他们共携带51辆救援车、34艘救援艇,以及众多水域装备、救援装备、医疗装备千里驰援,救援范围涉及郑州,巩义,米河,新乡,卫辉,辉县等六个市级乡镇,52个村庄。10天夜以继日的紧急救援行动,转移被困人员、危重伤员,开展生命搜索营救,发放矿泉水、消毒水、面包、速食产品等救灾物资共数万件……截至7月29日,曙光同盟救援小组共转移受灾群众1327人,紧急采购100台发电机点亮32个受灾村庄。

7月30日凌晨2点16分,接到求助信息的曙光救援队,连夜集结5台车辆、4艘船艇,出动24名队员紧急驰援鹤壁浚县……10天来的不眠不休被他们抛之脑后,在救援的路上继续前行!

后记

正如登上微博热搜的合肥理发师余涛这般,“拿起剪刀是理发师,放下剪刀是英雄”;

正如“兼职”的曙光救援队员这般,“平时是老师、老板、公务员,集结号响就是冲锋在前的勇士”;

据统计,河南这次水灾,共有全国200多支民间救援队、3000多名救援队员紧急驰援,他们的动人故事,这一篇报道实在说不完……

谨以此文,向这些在中原大地上书写抗洪救灾动人故事的各方救援英雄致敬!(正观新闻记者 张子明 谢庆 王战龙)#洞见计划#

《连锁无处不在:店中店模式》

如何减少成本,提高收入,成了实体店头疼的难题?
在各种模式的探索中,「店中店」模式成为备受青睐的商业模式。
所谓的「店中店」,就是两个品牌共享同一目标客户,不受单门独户的约束,协同发展。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难点:门店合作的品牌一定是得十分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
举个例子,佛山顺德地区,「百果园」和「聚之粮品」强强联合,开起了店中店。
这两家,一家是家喻户晓的水果店,一家是当地最大的粮油店,在有限的门店内,各占半边店,各自收银开店。
“好吃的水果”和“品质的粮油”,成为了门店独一无二的特色。
粮油行业本身属于消费高频次的刚需品,可以源源不断吸纳家庭“菜篮子”的主妇们。
同时,作为生鲜水果的领头羊,百果园走的是精品路线,不用费心思挑选,在这里就能买到好吃的新鲜水果。
所以,这两个品牌就很好的呈现了“1+1>2”的协同效应,刚开业店就排起长龙。
店中店模式是找已经开店的老板合作,这种店有彼此共同的客户群体。
店中店合作模式,一方面每个月给固定的低额租金甚至无租金,另一方面给一定的提成,并且店老板不用压货,所以这些双赢模式店中店老板都非常喜欢这种合作模式。
在购物中心、百货店、连锁商超开设的店铺被称为“店中店”,顾名思义,就是“商店”里面的“商店”。
从经营模式上来看,专柜或门店的实际经营方是特许人,但在服务提供、装潢、收银、结算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遵循店方的标准,店方会依据其提供的服务、经营场地等收取固定的收益或按一定比例收取利润分配。

为什么这样的品牌结合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原因有三个:

一、品牌叠加效应。
两个品牌都有很不错的客户基础,百果园的线下门店众多,知名度高,店内产品要求也高,拥有不少追求品质消费的消费群体;
聚之粮品是广东本地最大的粮油连锁品牌,大米都是产地直供饭桌,“纯天然、高品质”的定位,深受本地市民的追捧。
那么,百果园和聚之粮品的「店中店」模式,一来可以让百果园轻松的打入当地的市场,二来也可以让喜欢吃品质水果的消费者看到另一个重视品质的品牌,实现双赢。

二、品牌互补效应。
「店中店」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因为要减少成本而降低品牌档次,和不知名的品牌合作。另外,品牌之间也不能有业务上的冲突,这样「店中店」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共享客流、共享空间、分摊成本。
所以从店铺的定位,发展定位,还有品牌定位的立足点出发,要赢得加分,可以参考像百果园和聚之粮品这样的「店中店」模式,能取得很好的品牌互补。

三、营销加成效应。
单店做营销活动,要引爆活动,往往比较费劲。而两个门店的一起策划营销活动,拿出双方的爆品,很快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和参与。
依托双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利用营销活动形成客流吸引力,这种借力发展的模式,能极大的降低营销的成本,从而腾出更大的利润空间,让客户在享受性价比产品的同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线下店的体验是电商购物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是带来好体验的同时,日益高涨的店租成本确实是实体店的“一座大山”,所以很多人说实体行业是给房东打工的。
适者生存,从屈臣氏到方太,「店中店」的模式出现,可以提高开店的容错率,提高扩张的速度,利用店铺空间,增加坪效,以较低的成本快速进入位置优越的地段。
好的体验也是「店中店」的优势,多种经营可以提高竞争力,增加顾客的粘性。
尤其是在一二线寸土寸金的店铺,降低铺租,就可以赢得更好的竞争空间。
当然,是否适合做「店中店」,要根据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决定,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竞争力。

《中国餐饮报告2019》数据显示,去年2000亿+的市场规模,到今年已经发展到5000亿,增长了150%。
烘焙经历了前30年的缓慢演进,终于迎来了“行业爆发”时期。
市场的选择淘汰了一批稳定性不足、不适应竞争环境的品牌,但烘焙业的日渐繁荣也是肉眼可见的。

01.
烘焙发展的“三次进阶”
消费者对市场的考验层层加深

梳理烘焙品牌的三个发展阶段,也许能反映市场繁荣的规律:

1)第一代传统烘焙

传统烘焙的代表品牌有好利来、克里斯汀、味多美、仟吉、元祖等。
他们创立早,多为蛋糕房、面包房的形式,消费场景主要是早餐、家庭。
家庭场景属于刚需,所以并没有明显的大起大落,这些年一直平稳发展。

2)第二代欧式烘焙

以原麦山丘、Open Oven为代表的欧包,曾掀起了行业“欧包热”,引发同行先后推出“欧包产品”,但后来这股风潮的热度下降。
这是因为最早顾客买欧包是跟风尝鲜,但欧包口感偏硬、不甜,不符合大众对面包甜点的期待, 并且售价偏高,人们对欧包的热情也迅速降低。
而从经营上看,欧包店单店投入成本较高,因此并未带动更多欧包品牌出现。

3)第三代新式烘焙

以奈雪、喜茶为代表的“场景型”烘焙品牌。
以奈雪为例,它提供更偏女性化的空间,在场景上下功夫。
以水果茶为代表,以烘焙做辅助,无形提高客单价。
本身饮品毛利高,奈雪客单价在30多元,而饮品+欧包也大概在40多元,和星巴克的价钱差不多,这就给了不喜欢咖啡的消费者更多选择。
新式烘焙更“基于场景做产品”,闺蜜几人逛街,两杯饮品配一个欧包满足一顿下午茶,贴合了现代人对烘焙的诉求。
相比于前两代烘焙,第三代烘焙产品的优势是场景,奈雪、喜茶可以定位精致、下午茶;
原麦山丘虽然装修也有格调,但是很少有人去下午茶,整体风格偏商务。

02.
烘焙的“机会点公式”:

爆品+体验+空间
商业的机会是从消费者的需求中挖掘的,会长和烘焙从业者聊了聊,发现消费者有几个变化:

1)对口味需求更加克制
消费者现在都追求健康,对口感要的是“不要那么甜”,而不是“不甜”。

2)对新口味的接受度高,但接受期短
一烘焙店老板和会长提到,过去推一次新品能持续1~2个月左右的热度,但现在缩短了一半。
这当然这也和选址有关,社区店对新品的接受能力更高,因为周边顾客几乎每天都来;但商场店对新品接受度就偏低,他们更多选择熟悉的产品。

3)增加了对下午茶的需求

现在的消费者更关注生活和体验,消费的时候注重场景。
这使得市面上出现一批专做下午茶的甜品店,多以单店形式出现,也很受女性消费者欢迎。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牛角村CEO耿磊总结了现代烘焙的发展模式:有爆品、有体验、有空间 。
牛角村的创新是做烘焙课堂,提供空间,让消费者参与体验。
眼下,烘焙品有两种发展模式:搭配茶饮做下午茶,或者走线上做新零售。
“茶饮+欧包”是品牌发展主流趋势,无论是卖茶的还是卖面包的,都在做“搭配”。
比如乐乐茶,虽然定位“茶”,但面包的收入占很大比例。
据了解,夏季乐乐茶面包销量占比超过40%,冬季能达到60%以上;比如谢谢茶,主营台式奶茶,搭配“谢谢包”定位“一人食”。

03.
实战层面:“星巴克”有哪些

值得烘焙业借鉴的点?
以咖啡为主打产品的星巴克一度做起餐食,就是典型的跨界。
虽然身为饮品连锁巨头,星巴克直到现在,还在为成为更好的“餐厅”而努力,而其在跨界烘焙轻食上的探索也值得借鉴。

1)新品类要保持充裕的数量

2017年,星巴克下决心要成为吃饭目的地,在以往小食、面包、饼干、蛋糕、三明治、派的基础上推出了饭卷、沙拉和意面,这些饭食的占比在持续提升,星巴克官网一度显示已有57款食物。
各种轻食塞满展示柜台,表明足够数量的目的就是:
给顾客更多吃东西的选择,有了充分的选择空间,大家留下来吃“饭”的几率也会提高。
同理,烘焙店在提供全新品类的茶饮时,也要有一定的产品数量,顾客面对丰富的选择,跟仅有一两个饮料在架时激发的消费冲动完全不同。

2)足够吸引力的优惠策略
有顾客说:自从开卖食物,星享卡里的食品券就像超市凭小票抽奖必中的套路一样,延绵不绝。
除了会员提醒,现场也有足够吸引力的优惠促销。
“食品第二个半价,要不要再来一个?”、
“食品85折优惠,要不要来点吃的?”、
“买三件可以优惠15块钱,多买点吧?”,
星巴克会以各种形式的推荐和促销松动顾客的购买阻力。
在新品推出初期,这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3)现场的静态、动态结合提高食物地位

在静态展示层面,星巴克将新推出沙拉的海报放到了黑板处显眼位置,占满一整屏,大刷存在感。
要知道,以往这个位置都是新款冷萃或者星冰乐,食物一般就留个小位置放一两个图;
动态展示上,就和烘焙店类似——试吃。
星巴克也会通过试吃、试喝让客人迅速了解新品,获得及时有效反馈。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在烘焙店推广饮品时大力使用,把饮品当做亮点来重点推销,才能引起足够重视,培养起初期市场。
当面包店和茶饮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提供新生活方式的休闲空间才是终极对抗
在商家一轮又一轮的产品服务升级之后,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在饮品店吃东西与在食品店喝饮料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了。
放眼全球,麦当劳和肯德基在门店开辟咖啡业务的势头不减,星巴克的展示货架上的美食也越来越多,摆放密度和便利店相差无几。
巨头们都在让自己变得不那么“纯粹”,其他品牌坚守一种经营形式,也只是在创立初期会采取的策略,一旦要壮大,就必须考虑打破边界。
于是,终极对抗的主题,就落在如何为顾客上帝们打造可以进行多种消费的“休闲空间”上。
单说“休闲空间”,商家基本上都意识到,轻奢化的风格最讨好年轻消费者,所以烘焙店的店面空间设计更贴近年轻一代的审美喜好,这是没错的,但也要充分做好功课。
比如,从设计风格上,要既有繁复华丽的奢华,又有极简的奢华,功能上,休闲空间也要考虑如何兼具舒适和时尚……
总之要经过精密设计,才能够打造出受欢迎的、新生活方式的休闲空间。

总结
无论烘焙还是茶饮,商业品牌一旦在这种模式下竞争,表面上是在打造空间上比拼,实则还是在拼综合运营管理。
而未来烘焙房和时尚餐饮的边界势必会越来越模糊,背后支撑“休闲空间”的无疑是整体经营实力和管理能力。

无论是面包新语、多乐之日,还是原麦山丘、Open Oven,或是中式烘焙鲍师傅,都曾经历过“一枝独秀”的高光时刻,今年却不再有烘焙品牌一家独大了。
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19》收集到的数据来看:烘焙市场潜力很大,消费者对烘焙的需求也在增加。烘焙店数量延续前年(一年关店10万家)的态势,继续减少。2018年面包甜点门店数在餐饮总门店数占比减少0.5%。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宿城:南北挂钩 精准扶贫】7月5日,在宿城区龙河镇明东电器生产车间里,女工时利华正在生产电子元件旋盘,一天可以生产旋盘4000多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据悉
  • 终于周末了!! 从20号来培训开始就没出门的我爆哭! 真的是老师比学生还盼着放假! 新手教师的周末总结: 1.珍惜课上的每一分钟 2.好好备课,课上45分钟
  • ◆本人100%朱一龙纯粉,初恋追星,只此一人! ◆今年入坑,可能有踩雷,欢迎指正! ◆只互关朱一龙纯粉,回贴只回朱一龙纯粉! ◆会关注有大局意识、理智、维护朱一
  •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以前有个电影《柳如是》,看来自南宋至大明,南方就比北方重文了,以致中山先生当年在南方首掀人民共和之英明。此时此刻想念苏州,一座让金老师跑遍全国难
  • #ARASHI[超话]#深觉现实没有一起吹岚的空虚,想来一波扩列(wb,qq都可),最好能发展成亲友或者成为相方最好啦(//∇//) 团黄一枚,时常变色 五人团
  • #新浪好书榜##每日小说精选##新书速递# 夜幕中,霓虹闪烁。海城白马会所,底楼的pub里人们跟随着节拍舞动自己的身囘体。 卫生间,经不起胃里翻涌的乔伊趴
  • 【曝恒大外援保塔+埃神+亚外 高拉特入籍后容缺注册】#2019赛季中超# 广州恒大官宣埃神加盟之后,球队的外援注册问题也已经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综合广州媒体消息
  • #TFBOYS[超话]##王源[超话]#补看了源哥的个人演唱会,真的很棒,是一场很刚很厉害的演唱会[good]唱了很多自己写的歌,舞台很美,临场能力很赞,听源哥
  • 当初是因你们而开微博,创爱豆,走过很多软件,都是因为你们[心] 如今只是随便划过你们的微博,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耐心,关注着你们也没有意义,取关了,微博这个软件对
  • 但我当时心里很苦,因为我自己找了个非常累的半蹲姿势,为了不再明星面前丢我们团队的脸,我强撑着自己颤抖的双腿不让他看出来,我太难了。怎么我上学的时候就没有遇到过这
  • ​​​记忙里偷闲的休息天第一站逛了游客很多的圆明新园第二站在富华里看了一场刚开始很搞笑后面很感动很震撼又很有感触的电影是啊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坐大山第三站在华发商
  • 190906 签售后记 饭:因为职场生活觉得很疲惫,宇硕能不能说一句话 1.直接辞职吧 2.看着宇硕坚持下去吧 3.好好赚钱来看宇硕吧 4.把让你感到辛苦的
  •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港珠澳大桥设计寿命120年是一根标杆】如今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不仅继承了百年大计的优良传统,更有着新时代造桥人造一座“当今世界殊”大桥的
  • 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接受,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着改变,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然后有一天,我们才发现,幸福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幸福是一种领悟
  • 我不相信有什么永恒的爱情,也从不允许我的婚姻是一把枷锁,如果哪天觉得彼此不在需要,脱离了对方可以生活得更好,我也是可以接受的。任何人可以拿你曾经做过的事去评价你
  • 现货数量21只,夏天喜欢手挽手提的宝贝首选就是她了。现货数量21只,夏天喜欢手挽手提的宝贝首选就是她了。
  • 据报道,制作人 Howard Gordon 和 Warren Leight 更多地想聚焦故事的 “黑暗面”然而苹果却希望确保剧集集中关注两人的友谊和情感。《Ba
  • 别让今天的懒,成为你明天的难。别让今天的懒,成为你明天的难。
  • 晚上兼職回來繼續貼桌紙 因為想一次性搞完 結果搞到12點 加上中午貼了兩小時 我居然花了7個小時在貼桌紙……但是 貼完後感覺很棒 是個提示幸福感的東西(明天繼續
  • 算了我在瞎说什么啊,我好想你啊[失望]你要加油,一定行的,期待的未来的样子,我们都一定可以的。@透明的珠子在向下坠 (对了我听到这句歌词了)还有,我好蠢啊,我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