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僧赋》
铁骨铮铮出家好儿郎,
舍却世间恩爱儿女情。
代佛宣扬无上微妙法,
弘宗演教无非契第一。
不畏艰险西行而求法,
传承慧命布道为使命。
持戒精严专一而深入,
慧解超凡无尽作狮吼。
以法示心世代相传授,
法事昌隆久盛而不衰。
佛法命脉传承几千年,
人类文明发展之瑰宝。
佛言祖语三藏十二部,
处处审心直示菩提路。
依之教导闻思去修证,
万法一如直契金刚乘。
将心直念向前立佛志,
死生病患恶缘永无障。
能所珉然绝待趋一心,
依法修行解脱无数人。
现前众生嘲讽与嬉戏,
不知佛家究竟之富贵。
一路痴迷困惑而不解,
三界六道循环苦为乐。
迷途有情可悲又可叹,
向外寻觅至死终不回。
一生一世追逐名与利,
病痛折磨临终方醒悟。
生命短暂不必图浪费,
无常忽至究竟谁能救。
世间万法无常且相续,
迷于诸法强计取相现。
随顺因缘成熟取其中,
烦恼枷锁心结自缠缚。
应机善巧方便施与药,
开权显实直达究竟地。
虽诸凡夫身处与佛殊,
但其本性功能果地同,
应量循业随化而无实,
依本幻现染净故不同。
诸圣教言文字与流出,
诠显殊胜清净诸妙理,
令诸众生寻名而取悟。
佛法殊胜难遇难胜解,
奉教行持思维不气馁,
待他明日消息自传来。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照见五蕴皆空讲解#(87)故此识阴灭尽的行者,一根可作诸根用,而入初住的圆通位,以初住中,则能直入等觉位后心,更无委曲,故曰:「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乾慧」究其所以,均由初住的心精发挥,十用涉入,圆成一心.所谓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是也。
从这个圆明心中发清淨化,正如琉璃内含宝月.所以説:如是而超越四十四心,以至等觉后心,如观世音菩萨解六结证圆通时,忽然超越世出世间是也!也回应前文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愣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五十五位真菩提路皆是妙庄严路,妙觉才是妙庄严之家.既已超越妙庄严路,便能直入妙庄严之家.故曰:「入于如来,妙庄严海」一心三智为能庄严,一境三谛为所庄严,能所不二,唯是一心,名妙庄严。路是因,家是果,此家广大无际,富饶无比,如华藏世界之普光摩尼香水海,能出生众宝,名之为果海。或许等觉圆明,发化已极,从金刚无间道,而转入解脱道,所以説入于究竟如来圆极之果……即万德庄严微妙的果海.因证得一切种智,圆满无馀,故曰:「圆满菩提」“圆满”是究竟义,意思是我法二执销除;见思丶尘沙、无明惑尽,证一切种智,契合性真本有,如衣裏明珠,非从外得,故曰:「归无所得」入于如来妙庄严海,是显修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是显自性本具;自性虽本具,可是非修不显;虽修证非从外得.如是从性起修,全修契性,即前文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浄明心,不从人得」所以吾人修行若以有所得,有所证的话,均会落入于能与所,总是念念不忘的法执、法爱.直至得无所得,证无所证时,才是明心见性,是时方知,菩提妙觉,并不是从外而得!未完待续!(意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四、观:观出入息所依之身,为四大缘识和合而成的五蕴色身,我所执之五蕴身无一真实,即转入“还”。是菩萨告诉众生,凡是能受持《大悲咒》者,只要能同时发愿求生西方净土
  • 今年的桂花香来的有点晚但是正好带了燃茶新出的金桂乌龙茶怕是十斤桂花才能浓缩出这一杯桂花茶吧!之前一直喝的是桃香乌龙茶没想到还有能超过它的存在!
  • 以前觉得小香家魔术贴凉鞋丑丑的,像小时候穿的那种凉鞋,买了才发现真香,魔术贴上的小香logo很好看,不仅好穿还百搭,日常搭牛仔裤就很休闲,如果搭配个袜子和裙子又
  • 他们在这里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异想天开;他们在这里打卡记录,通过参与游戏收获精美周边。学着和自己和谐相处,接纳自己的平凡,等到在未来的岗位,创造一些社会价值。
  • [心]【资讯】全国主要城市健康设施评估出炉 ——《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发布。报告基于2020年“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总报告的专项研究成果,通过创新运用多源大数据
  • 会上,青年志愿者紧紧围绕市、县党代会精神,回顾了中江过去五年的重大变化,并结合实际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分享心得体会,用初心点燃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无论未来是什
  • 喜欢他,就持有他#pig[超话]# 有目标,有理想,有余额,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关注shib#shib[超话]# ,我从最开始的买了2000元,涨到4.16万,涨幅
  • ”加伊多什说:“通过分析这颗行星的光线,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它的成分,或许还能知道它如何从恒星周围早已不复存在的碟状星尘中形成的,原本位于碟状星尘的哪个位置
  • 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我看起来像是一个人在追求梦想的人,那我和过去最大的区别就是,之前的我是主动选择的,现在的我是陷入到了一个惯性里,我没法放弃,我也看不到未来。…
  • #孟鹤堂好可爱# ❤️ #孟鹤堂说的真好# 又把团综看了一遍溫柔是宝藏,你也是❤️人间于此,欢喜是你✨借清秋的夜,揽一池星河入梦与其仓皇的追赶日落,不如静待
  • 最近,爱赶关街的市民拍到一张名为“关于永久关闭取缔关街集贸市场的通知”9月30日要正式关闭了,大家且赶且珍惜。 后又由和甸营村等利用空地、乡村道路自发组织形成
  • 行李篇 图2出行篇 图3景点篇 图4住宿篇 图5美食篇 图6补充篇 图7 ✅三亚必游的经典景点:椰梦长廊鹿回头风景区亚龙湾天堂森林公园蜈支洲岛南山文化旅游区大
  • The business world is humbling, and there are few hard and fast rules. You can b
  • 一年前,花旗集團(Citigroup)發表了一篇104頁的論文,分析了種族主義和不平等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這份報告更像是一份宣傳報告而不是賣方研究報告)。总之更
  • #转发赠书[超话]# 绘本时间[心]车专+ping+guan揪位3小可爱《中国空军科普绘本》每人一套让孩子了解中国军事的科普知识,240余福手绘大图、知识点覆盖
  • 下午去家教,遇到棘手问题,有个小朋友不喜欢学汉语,一学汉语就 tired, I want to say I am also tired.虽然上完课,但是严重影响
  • #EDG[超话]# 五年前的今天,四年前的今天,以及2021的今天2016-2021,五年的时间,跌跌撞撞,终于又站在了这里,以一支全新的EDG的身份五年后的今
  • 不過,隨著成長閱歷增多,知道不少人有相同經歷,她覺得事件未如當初想像般不幸,「其實愛很難平均分配,不論她對誰較好,其實也有疼錫我。不過,隨著成長閱歷增多,知道不
  • 薜萝:本指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也借指隐者、高士或僧人的住所。
  • Cream yam with white truffle oil【白松露煨山药】中西结合下的意境餐品,素色的白松露与山药的配搭,格外惬意。Local 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