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祛湿方,祛湿鼻祖方,祛湿基础方,祛湿万能方,它是——

原创 文泉杰 文小叔说
 
中国人的湿气只有医圣张仲景才懂,张仲景深谙湿气的本质,于是开出一个方子,成为祛湿的鼻祖方,后世所有祛湿的方子都是在这个祛湿方基础上加减而来。

千古第一祛湿方苓桂术甘汤送给你们。

茯苓20克  桂枝1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以上四味药放入两瓶矿泉水,大火烧开,小火煎煮半个小时,差不多剩一半的水就可以了。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的时候加热。)

张仲景说这个方子治疗什么病呢?

第一个治疗“心下逆满”。心下就是脾胃这个部位,逆满就是脾胃水湿太多了,有一种上逆的感觉,比如喝点水就想打嗝或者呕吐。

第二个治疗“气上冲胸”。意思就是说湿气太多了,不能气化成津液,到胸部这个位置受到了阻挡,于是就有一种气冲到胸部,很膈应的感觉。

第三个治疗“起则头眩”。意思是说,蹲下去马上站起来头晕。蹲久了站起来头晕正常,很多人都有,但是如果刚蹲下就站起还头晕的话就是湿气太重的原因。当然也有单纯血虚的原因。但如果一个人湿气太重的话,他的脑部气血就相对不足,因为有一部分被湿气占据了,所以起身的时候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头晕。

第四个治疗“身为振振摇”。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为什么会摇晃呢?可以想象一下,只有小舟在江河里才会摇晃,身体里面的水湿多了,身体就好比小舟,摇摇晃晃的。

以上四个症状是苓桂术甘汤主攻方向,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放到今天来说,只要你身体有湿气,尤其是中焦脾胃有湿气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中焦脾胃有湿气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呢?有一条水汪汪的大舌头,舌头又胖又大,口水多,一天到晚没有喝水的欲望,喝点水胃胀,都可以听到水在胃里晃荡发出的声音,至于脸皮浮肿,眼袋大,四肢浮肿那就更不用说了,说明你的湿气已经泛滥成灾了。

张仲景真是无上高明,这个方子妙就妙在它符合养生的最高境界“一阴一阳谓之道”。方中的配伍非常精妙,有阴有阳,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补有泄,可谓天衣无缝也。

下面文小叔细细唠叨唠叨方子中的四味药。

茯苓。

茯苓可是个好东西,它有多好?据考证,从古至今所有的药方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茯苓。茯苓,九大仙草之一,不温不燥,不寒不热,它的性子很平和,所以慈禧太后天天吃它,还让人发明了一种美味又养生的食品叫茯苓饼。

茯苓祛湿是比较缓慢的,用的是它的甘淡之性,茯苓不像薏米那么猛烈,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茯苓需要重用才有效果,这个方子用的最多,用到了20克。著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擅长当用茯苓来治疗脂溢性脱发,茯苓用到50克。

桂枝。

桂枝是这个方子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了桂枝,这个方子就平淡无奇。如果说茯苓是所有药方中用的最多的一味药,那么桂枝就是所有经方里用的最多的一味药,张仲景如此钟情于桂枝,以至于无论寒症热症虚证实证,还是表征里症还是半表半里症,都有桂枝的身影。

并不是说桂枝无所不能,但足见桂枝的神通广大。

小伙伴们问,啥是桂枝?

桂枝就是桂树的枝头,最上面的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可见它的生发之力是很强的。桂枝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先问小伙伴们一个问题,脾胃为啥子有湿气?

因为脾胃睡着了,不干活了,为啥不干活了,因为脾胃太冷了太寒了冻着了。中医有一个术语叫“纳呆”,说的就是脾胃像木头一样,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所以,我们要把脾胃叫醒。怎么叫醒?绝对不能用寒凉去叫醒,要用温度热度去叫醒。让太阳照进我们的脾胃,让脾胃不再阴霾。这个桂枝就好比太阳,它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让这些水蒸气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白术。

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高手,它的味道很香,它既能够像桂枝一样叫醒我们的脾胃,也能够像茯苓一样祛湿,只不过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把它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

炙甘草。

甘草,小伙伴们都知道,主要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炙甘草在甘草的基础上烤制或者蜜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毒之效,增加了补中益气的效果。炙甘草在这个方子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一调和诸药,第二救津液,因为桂枝白术都比较温燥,又加之大量的茯苓利水,为了防止大量的津液流失,所以加入炙甘草反佐一下。

苓桂术甘汤的妙处远不止这些,这个方子还包含了祛湿的三个方法。

中医祛湿的第一个方法——利湿。

利湿或者叫利水或者叫利尿,通俗地说,就是借助利湿的药材让我们身体的湿浊直接从下面从小便排出去。这些年我们疯狂追逐的祛湿食材红豆薏米不就是这样的吗?红豆薏米都是利水利湿的食材,刚开始时还有点效果,慢慢地就没有效果了。而且利水利湿的药材多数是寒凉的,长期食用会伤害脾胃,反而会加重湿气。

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也是利湿的,茯苓的好处是它是平和的,不伤脾胃。这就是文小叔为何不向小伙伴们推荐红豆薏米,却一直推荐茯苓的原因。

中医祛湿的第二个方法——渗湿。

这个渗湿又怎么理解呢?渗就是慢慢渗出来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样说小伙伴们应该明白了吧?这个渗湿就是发汗的意思。借助解表发汗的药材让我们的湿气从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慢慢渗出来。

渗湿需要强壮我们的心阳。有的小伙伴心气不足,心阳衰微,怎么也不出汗,就算到了酷暑,人家都汗流浃背了,他就是不出汗。这时候要调理心脏了。出汗是我们身体排毒的一个重要通道,老不出汗湿气怎么去掉呢?

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就可以强壮心阳,解表渗湿。而且桂枝还可以通过升阳来祛湿。湿气本质上是一种阴邪。桂枝就好比天空中的太阳,太阳一出来,地上的湿气很快就会去无踪。

中医祛湿的第三个方法——燥湿。

燥湿,一看这个燥字就与火有关,所以我们借助温补的药材来燥湿。小伙伴们慢慢体会一下这个燥湿的概念,把毛巾放在炉火上烤的时候,毛巾的湿气是不是被蒸发了?然后我们把干燥的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桌子上的水就被毛巾吸走了,这就是燥湿。

谁来燥湿呢?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是燥湿的一把手,白术大哥苍术更是厉害,一般不用。

不过话说回来,见湿祛湿都是治标,怎么才是治本呢?那就是断绝湿气的来源。不然你一边祛湿,另外一边湿气源源不断地产生,你不是白浪费功夫了吗?

怎么治本?中医五行当中谁克水来着?对喽,就是土。这土是什么呢?就是脾嘛,脾属土。所以要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好好健脾。

还有,《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湿气的来源就是脾,要想断绝湿气的来源,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

用什么来健脾呢?白术是最佳选择,炙甘草可以来帮忙。

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苓桂术甘汤:你看,这个茯苓就相当于利湿,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 这个桂枝呢就相当于渗湿,可以强壮我们的心阳,可以解表发汗,让我们的湿气从体表毛孔渗出去。这个白术呢就相当于燥湿,把我们身体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水蒸气,就像火炉烘烤毛巾一样。这个炙甘草呢就相当于健脾,牢牢守住我们的脾胃,白术同样也可以健脾。

这个方子紧紧扣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个思想:桂枝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白术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茯苓从脾胃往下走,降掉湿浊;炙甘草稳固脾胃。

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汗多了,这正是祛湿的效果出来了。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排便次数多了,排便之后感觉非常舒服,当然了,把身体里的垃圾排出去了当然舒服喽。无毒一身轻嘛。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长达数年的慢性湿疹。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膝关节积液、胸腔积液、脑积水、胃胀、水肿等等。

真不愧是千古祛湿第一方啊。张仲景真是高明啊!写到这文小叔对张仲景的敬佩之情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最后说一下这个方子偏温,适合脾胃寒湿的人。

千古第一祛湿方,祛湿鼻祖方,祛湿基础方,祛湿万能方,它是——

原创 文泉杰 文小叔说
 
中国人的湿气只有医圣张仲景才懂,张仲景深谙湿气的本质,于是开出一个方子,成为祛湿的鼻祖方,后世所有祛湿的方子都是在这个祛湿方基础上加减而来。

千古第一祛湿方苓桂术甘汤送给你们。

茯苓20克  桂枝1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以上四味药放入两瓶矿泉水,大火烧开,小火煎煮半个小时,差不多剩一半的水就可以了。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的时候加热。)

张仲景说这个方子治疗什么病呢?

第一个治疗“心下逆满”。心下就是脾胃这个部位,逆满就是脾胃水湿太多了,有一种上逆的感觉,比如喝点水就想打嗝或者呕吐。

第二个治疗“气上冲胸”。意思就是说湿气太多了,不能气化成津液,到胸部这个位置受到了阻挡,于是就有一种气冲到胸部,很膈应的感觉。

第三个治疗“起则头眩”。意思是说,蹲下去马上站起来头晕。蹲久了站起来头晕正常,很多人都有,但是如果刚蹲下就站起还头晕的话就是湿气太重的原因。当然也有单纯血虚的原因。但如果一个人湿气太重的话,他的脑部气血就相对不足,因为有一部分被湿气占据了,所以起身的时候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头晕。

第四个治疗“身为振振摇”。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为什么会摇晃呢?可以想象一下,只有小舟在江河里才会摇晃,身体里面的水湿多了,身体就好比小舟,摇摇晃晃的。

以上四个症状是苓桂术甘汤主攻方向,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放到今天来说,只要你身体有湿气,尤其是中焦脾胃有湿气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中焦脾胃有湿气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呢?有一条水汪汪的大舌头,舌头又胖又大,口水多,一天到晚没有喝水的欲望,喝点水胃胀,都可以听到水在胃里晃荡发出的声音,至于脸皮浮肿,眼袋大,四肢浮肿那就更不用说了,说明你的湿气已经泛滥成灾了。

张仲景真是无上高明,这个方子妙就妙在它符合养生的最高境界“一阴一阳谓之道”。方中的配伍非常精妙,有阴有阳,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补有泄,可谓天衣无缝也。

下面文小叔细细唠叨唠叨方子中的四味药。

茯苓。

茯苓可是个好东西,它有多好?据考证,从古至今所有的药方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茯苓。茯苓,九大仙草之一,不温不燥,不寒不热,它的性子很平和,所以慈禧太后天天吃它,还让人发明了一种美味又养生的食品叫茯苓饼。

茯苓祛湿是比较缓慢的,用的是它的甘淡之性,茯苓不像薏米那么猛烈,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茯苓需要重用才有效果,这个方子用的最多,用到了20克。著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擅长当用茯苓来治疗脂溢性脱发,茯苓用到50克。

桂枝。

桂枝是这个方子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了桂枝,这个方子就平淡无奇。如果说茯苓是所有药方中用的最多的一味药,那么桂枝就是所有经方里用的最多的一味药,张仲景如此钟情于桂枝,以至于无论寒症热症虚证实证,还是表征里症还是半表半里症,都有桂枝的身影。

并不是说桂枝无所不能,但足见桂枝的神通广大。

小伙伴们问,啥是桂枝?

桂枝就是桂树的枝头,最上面的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可见它的生发之力是很强的。桂枝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先问小伙伴们一个问题,脾胃为啥子有湿气?

因为脾胃睡着了,不干活了,为啥不干活了,因为脾胃太冷了太寒了冻着了。中医有一个术语叫“纳呆”,说的就是脾胃像木头一样,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所以,我们要把脾胃叫醒。怎么叫醒?绝对不能用寒凉去叫醒,要用温度热度去叫醒。让太阳照进我们的脾胃,让脾胃不再阴霾。这个桂枝就好比太阳,它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让这些水蒸气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白术。

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高手,它的味道很香,它既能够像桂枝一样叫醒我们的脾胃,也能够像茯苓一样祛湿,只不过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把它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

炙甘草。

甘草,小伙伴们都知道,主要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炙甘草在甘草的基础上烤制或者蜜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毒之效,增加了补中益气的效果。炙甘草在这个方子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一调和诸药,第二救津液,因为桂枝白术都比较温燥,又加之大量的茯苓利水,为了防止大量的津液流失,所以加入炙甘草反佐一下。

苓桂术甘汤的妙处远不止这些,这个方子还包含了祛湿的三个方法。

中医祛湿的第一个方法——利湿。

利湿或者叫利水或者叫利尿,通俗地说,就是借助利湿的药材让我们身体的湿浊直接从下面从小便排出去。这些年我们疯狂追逐的祛湿食材红豆薏米不就是这样的吗?红豆薏米都是利水利湿的食材,刚开始时还有点效果,慢慢地就没有效果了。而且利水利湿的药材多数是寒凉的,长期食用会伤害脾胃,反而会加重湿气。

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也是利湿的,茯苓的好处是它是平和的,不伤脾胃。这就是文小叔为何不向小伙伴们推荐红豆薏米,却一直推荐茯苓的原因。

中医祛湿的第二个方法——渗湿。

这个渗湿又怎么理解呢?渗就是慢慢渗出来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样说小伙伴们应该明白了吧?这个渗湿就是发汗的意思。借助解表发汗的药材让我们的湿气从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慢慢渗出来。

渗湿需要强壮我们的心阳。有的小伙伴心气不足,心阳衰微,怎么也不出汗,就算到了酷暑,人家都汗流浃背了,他就是不出汗。这时候要调理心脏了。出汗是我们身体排毒的一个重要通道,老不出汗湿气怎么去掉呢?

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就可以强壮心阳,解表渗湿。而且桂枝还可以通过升阳来祛湿。湿气本质上是一种阴邪。桂枝就好比天空中的太阳,太阳一出来,地上的湿气很快就会去无踪。

中医祛湿的第三个方法——燥湿。

燥湿,一看这个燥字就与火有关,所以我们借助温补的药材来燥湿。小伙伴们慢慢体会一下这个燥湿的概念,把毛巾放在炉火上烤的时候,毛巾的湿气是不是被蒸发了?然后我们把干燥的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桌子上的水就被毛巾吸走了,这就是燥湿。

谁来燥湿呢?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是燥湿的一把手,白术大哥苍术更是厉害,一般不用。

不过话说回来,见湿祛湿都是治标,怎么才是治本呢?那就是断绝湿气的来源。不然你一边祛湿,另外一边湿气源源不断地产生,你不是白浪费功夫了吗?

怎么治本?中医五行当中谁克水来着?对喽,就是土。这土是什么呢?就是脾嘛,脾属土。所以要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好好健脾。

还有,《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湿气的来源就是脾,要想断绝湿气的来源,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

用什么来健脾呢?白术是最佳选择,炙甘草可以来帮忙。

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苓桂术甘汤:你看,这个茯苓就相当于利湿,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 这个桂枝呢就相当于渗湿,可以强壮我们的心阳,可以解表发汗,让我们的湿气从体表毛孔渗出去。这个白术呢就相当于燥湿,把我们身体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水蒸气,就像火炉烘烤毛巾一样。这个炙甘草呢就相当于健脾,牢牢守住我们的脾胃,白术同样也可以健脾。

这个方子紧紧扣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个思想:桂枝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白术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茯苓从脾胃往下走,降掉湿浊;炙甘草稳固脾胃。

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汗多了,这正是祛湿的效果出来了。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排便次数多了,排便之后感觉非常舒服,当然了,把身体里的垃圾排出去了当然舒服喽。无毒一身轻嘛。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长达数年的慢性湿疹。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膝关节积液、胸腔积液、脑积水、胃胀、水肿等等。

真不愧是千古祛湿第一方啊。张仲景真是高明啊!写到这文小叔对张仲景的敬佩之情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最后说一下这个方子偏温,适合脾胃寒湿的人。#中医养生##陈易玄#

老中医一味药搞定脱发,到底是怎样的“仙草”如此神奇!

小郎中在以前的文章里,曾经提到过“老中医一味药搞定脱发”,很多小伙伴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有粉丝在后台留言,让小郎中详细讲一下,结果拖了这么久才写,真的要说一声抱歉了。

今天小郎中就跟小伙伴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看看对我们能有怎样的启发。

拥有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是每个人的梦想,黑亮的头发也是年轻、健康的象征,也让人充满活力和自信。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些事偏偏事与愿违,有的人年纪轻轻开始脱发,在小郎中的记忆里,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有脱发、斑秃这样的问题,可是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年轻化,有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早早加入了脱发、斑秃甚至秃顶的大军。

脱发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就连所谓“先进、科学”的西方医学对脱发也是一筹莫展。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如此难缠的问题,真的用一味药就能彻底解决吗?

事实上,确实如此,任何事情都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你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找到问题的根源,一切就显得明朗多了。

那么到底是哪味药这么神奇呢?可以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轻松搞定?

别急,我们先来看一则医案:

一位21岁的小伙子,因为脱发来找岳美中老先生看病,这位年轻的患者没有别的毛病,就是脱发,开始只是头顶上如核桃大小一块,后来又出现了多块,最后连接在一起,成了一大片,患者听人说这种病很难治愈,心情极度抑郁、懊恼。

岳美中先生号了号脉,脉象濡,舌苔比较白,随即老先生给他开了一味药——茯苓500-1000克,研为细末,每次6克,一天两次,白开水冲服。老先生嘱咐他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直到长出发根为止。

两个月后,患者来复诊,头发已经长出,患者痊愈。

这就是岳美中老中医被人广为传颂的 “ 一味茯苓饮治发秃 ” 的医案。

根据小郎中考证,这则医案最初应该是记载于《岳美中医案集》里,后来这个方法经过了很多人验证,帮助成千上万的人解决了脱发的烦恼,再后来这则医案被广泛刊登于各大报纸和杂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为什么一味小小的茯苓就有这么大能耐呢?

这个茯苓可不简单,作为“九大仙草”之一,茯苓最大的作用就是健脾祛湿,经常跟补脾气的白术一起使用。

祛湿就能治疗脱发?没错。

为什么现在脱发的人那么多?脱发越来越低龄化?

因为现在的人吃得好了,运动少了。现在的美食那么多,稍不留神就容易吃撑,人一吃得多了,脾胃负担就会加重,进而影响到脾胃的功能,脾是管水液代谢的,它一出问题,身体里的水液排不出去,就会水湿停聚、水液上泛。

你想啊,水液上泛到头皮部位,你的这些发囊、发根都在水里泡着,时间长了不枯萎才怪呢。

给大家举个例子,喜欢养花的人应该知道,花盆的底部都有个窟窿,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浇水太多,水聚集在花盆底部,将花的根系浸泡腐烂。这根脱发的道理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用茯苓呢?

因为在所有中药里面,茯苓祛湿的作用是最强的,而且茯苓药食两用,非常安全。

几乎所有祛湿的方子里,都少不了茯苓的身影,比如小郎中前两天介绍过的苓桂术甘汤,还有之前过的参苓白术丸、美容美颜的七子白,还有五皮饮、温胆汤等等,多的数不胜数,可以说“无茯苓不祛湿”。

茯苓是菌类植物茯苓的菌核,加工出来是白色的小块块,非常干燥,茯苓淡渗利湿,可以说茯苓和湿气的关系就像水和火一样,互不相容,势不两立,茯苓进入身体里,可以把湿气赶着往下跑,最后从二便排出体外。

而且,茯苓还能健脾,能让脾胃强壮起来。湿气的产生就是由于脾的功能减弱了,不能将水液运输出体外,在体内越积越多,进而出现了水湿内蕴的种种迹象。说白了,脾虚才是湿气产生的根源,而茯苓恰恰能强壮脾胃,从根源上阻断湿气的产生。

你看吧,茯苓本身就有强大的利水渗湿的功能,而且茯苓还能强壮脾胃,从上游切断湿气产生的根源,最最重要的是茯苓还非常安全,非常平和,长期食用也没有问题,所以说一味药搞定脱发,非茯苓莫数啊。

茯苓是通过祛湿的原理来搞定脱发的,因此我们要明白,茯苓只适合那种湿气重、水湿上泛引起的脱发,这样的人看起来胖胖的,平时不怎么爱运动,头面很容易出油,头皮、头发看起来也比较油腻那种,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比较白而且厚腻。

如果你有上述情况,并且有脱发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服用茯苓来解决你的脱发问题了。

茯苓怎么用呢?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可以去药店购买茯苓饮片,很小一块一块那种,让药店工作人员帮你打成细粉,一次服用6克,一天两次。

服用多久呢?虽说有的人会在一夜之间脱发(俗称鬼剃头),但你想要一夜之间长出头发是不可能的,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有的人两个月见效,有的人三个月见效,只要有耐心,肯定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用“兄弟个数反证法”就是笔者常用的一条检验旺衰判断是否准确的方法。!
  • 在传统文化里,音乐不仅仅是高雅的情操所需要,另外一层意思,也与传统养生治病密不可分。那么,音乐与医学、音乐与健康的关系就不言自明了。
  • #你好2019# [抱抱]#七月你好# 生活中的阳光无处不在,只要用心收集,就能让心里的瓶子蓄满阳光。什么时候,把瓶子里的阳光倒出来分享,让周围的世界都暖洋洋。
  • 很高兴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遇到了这么多有意思的人 每一天都很开心很快乐 从同事变成了老铁的感觉太奇妙了 上班还能顺便追星哈哈哈哈下次还要和你们一起追星 真的太喜
  • 这几天一直都很内疚没有照顾好你 我在想 也许我有机会可以挽救的 是我太没在意了 真的很对不起 虽然相处只有短短几天 但是真的很喜欢你 聪明懂事活泼可爱 甚至在那
  • 踩着荷花节来圆明园赏荷,这个时节最好看的是荷叶,翠绿翠绿的,风一吹,便和水波一起荡漾,而花大多还是含苞待放的。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也不是映日荷花别样红。
  • 而沣东集团作为沣东新城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始终秉持“打造一流城市综合运营商、争当西咸新区建设排头兵”的企业愿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不断打造新区工程建设领域新标杆
  • #那些惊艳的影视台词# 杨紫《香蜜沉沉烬如霜》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度此生;缘来缘去终会散,花开花败总归尘;每个人一辈子皆会遇到两个人 最后.一个在心上 一
  • 迈克·华莱士在大学的时候就担任了密歇根报的记者,也参加过学校广播台的工作。事业上如此成功的迈克·华莱士个人生活却不是那么如意,自己的大儿子在19岁的时候因为登山
  • 我卖的多,我的酒钱,大概谢忱多少会换成酒给点吧。大家要是想买葡萄酒找我,比起迷糊酒铺的价格,没啥具体的优惠。
  • 刚开始减肥的时候他觉得这个东西太贵了, 当减了二十斤的时候,他觉得贵也要用啊, 因为他不想再一直胖下去了。 当减了五十斤的时候,他觉得挺划算, 当减好五个
  • 傅乐希同时认为:第一、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产品,需要一个长期稳定且可预测的政策框架;第二、持续的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确保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在过去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们在夜色中奔走呼喊,成功地将山洪来袭的汛情及时告知了正在延河边施工的单位和周边群众,及时保全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很快
  • [允悲]再次问她,她说“你刚才躺好时我已经告诉你了,所以我没写(在路径单上)。感冒了一觉睡到四点多洗漱完喝了杯鲜芋雪冰感觉更饿了肿着扁桃体拉我妈去吃火锅出门发现
  • 维也纳的建筑,比较重要的建筑,比如宫殿,教堂等,屋顶爱用绿色,在城市群里十分醒目,橙色也有不少运用。 但是整体建筑都大同小异,我们走在街上,跟走在很多欧洲城市的
  • 下午一场大雨让空气没那么闷得慌了雨一停,赶着回家做饭,晚上小孩要去上英语课,把昨天剩的红烧肉加了一个土豆一起烧就成了土豆红烧肉 上午买了一种豆,我也不知道
  • (仰头四十五度我的内双还是可以从肉眼皮底下冒出来)大眼怪(二狗):都好看(求生欲作祟)眯眯眼(我):只能选一种大眼怪(二狗):那…单眼皮好看(估计是因为我平时都
  • 我见过最温柔的春风,却不及你笑容的清浅。 我见过最纯白的寒雪,却不及你初心的澄澈。
  • !然后上次回来,我带我妈坐他的车到火车站,把他当黑车司机,我们自以为隐藏的很好,结果还是被我妈看穿了,我妈说他外表还可以,长得挺高的,就问我家里条件怎么样。
  • 本来生活平平淡淡,按部就班,可却因你在我心里造了银河,眼中多了几分莹明的光,世界也终反射出了色彩 。#王源[超话]#来自昨日的碎碎念,阿源,想阿源,晚安啦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