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经》卷五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黄帝问曰:九针安生?

岐伯对曰:九针者天地之数也。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故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四时,五以法五音,六以法六律,七以法七星,人以法八风,九以法九野。

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

曰:一者天。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也,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镵针。镵针者,取法于布(一作巾)针,去末半寸卒兑之,长一寸六分,大其头而兑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主热在头身。

故曰: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之镵针于所。肤白勿取。

二者地。地者土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故为之治员针。员针者,取法于絮,针筩其身而员其末,其锋如卵,长一寸六分,肉分之气,令不伤肌肉,则邪气得竭。故曰: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人之治鍉(音兑)针。鍉针者,取法于黍粟,大其身而员其末,如黍粟之兑,长三寸五分,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使邪独出。故曰:病在脉,少气当补之,以鍉针针于井营分俞。

四者时也。时者,人于四时八正之风,客于经络之中,为痼病者也,故为之治锋针。锋针者,取法如絮,针筒其身而锋其末,其刃三隅,长一寸六分,令可以泻热出血,发泄痼病。故曰: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也。


五音者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薄,合为痈肿者,故为之治铍针,铍针者,取法于剑,令末如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可以取大脓出血,故曰:病为大脓血,取以铍针。

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员利针。员利针者,取法于牦,针且员且兑,身中微大,长一寸六分,以取痈肿暴痹。一曰尖如牦,微大其末,反小其身,全可深内也。故曰: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舍于络,而为痛痹者也,故为之治毫针。亳针者,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主以治痛痰在络也。故曰:病痹气补而去之,取之毫针。

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虚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肤之间为深痹者也,故为之治长针。长针者,取法于綦,针长七寸,其身薄而锋其末,令可以取深邪远痹。故曰病在中者,取以长针。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骨解,虚风伤人,内舍于骨解皮肤之间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故为之大针。大针者,取法于锋针(一作鍉针),其锋微员,长四寸,以泻机关内外大气之不能过关节者,取以大针。

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不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疾深针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病后必为害。病大针小,大气不可泻泄,亦为后败。夫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以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腧刺。腧刺者,刺诸红荥俞藏俞也。二曰道刺。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俞也。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日络刺。络刺者,刺小络血脉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一作太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也。九日焠刺。焠刺者,燔针取痹气也。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一曰偶剌,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刺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上下行者,直内,拔針,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热气小深者。或曰参刺。参刺者,治痹气小深也。五曰扬刺,杨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热之博大者也。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及刺之,治寒气之浅者也。七曰腧刺,腧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此此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此治寒厥中寒者,取踝后少阴也。十一曰傍刺,傍刺者,直刺傍刺各一,此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此治痈肿者。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致其脉空,脉气之浅者勿刺。按绝其脉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所谓三刺之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之间,后刺深之。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矣。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阳邪之气;后刺深之,以致阴邪之气;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茈文解乃后”针道终始”篇三刺及至谷邪之文也)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发(_作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四曰合谷剌。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五曰腧刺。腧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曰:刺有五邪,何谓五邪?

曰:病有持痈者,有大者,有小者,有热者,有寒者,是谓五邪。

凡刺痈邪(用铍针)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越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诸阴阳遇痈所者,取之其俞泻也。

凡刺大邪(用锋针)曰以少,泄夺其有余(乃益虛)摽其道,针其邪于肌肉。视之无有,乃自直道,刺诸阳分肉之间。

凡刺小邪(员利针)曰以大,补益其不足乃其无害,视其所在迎之界,远近尽至不得外,侵而行之及自贵(一作费)。刺分肉之间。

凡刺热邪(用镵针)越而沧,出游不归乃无病,为开道乎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

凡刺寒邪(用毫针)曰以温,徐往疾去致其神,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真气存。

《伤寒论》第八讲:太阳病的分类提纲(下)
原文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温热邪气和风寒邪气是不同性质的邪气,温热邪气最容易伤人阴液,温热邪气是阳邪,阳邪伤表,引发卫阳出现病理性的亢奋,所以发热最先出现,因此这个发热和太阳中风的发热病机基本是一样的,恶寒这个症状是寒邪伤人阳气,阳气被伤,温煦失司的表现,对温热邪气伤人体表的阴液来说,一般不存在阳气被伤的问题,所以他不恶寒。温热邪气常常伴有风邪,温热邪气伤人肌表的初期阶段,如果夹有风邪的话,也许有短暂的,轻度的,怕风的感觉。
张仲景看到了温热邪气伤人阴液的症候,但限于当时的时代缘故仍沿用太阳病来命名,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完全是一个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手太阴温病,用太阳病命名是不合适的,因为体表的阳气是太阳所主,而体表和上焦的阴液是靠肺来输布,风寒邪气伤表阳把它叫做太阳病,可以理解,温热邪气上受,上了肌表的阴液,伤了上焦的阴液,我们不能把它叫做太阳病,应当把它叫做肺卫的症候,叫做手太阴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也就是说高热、汗出而热不退的这种证候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风温。风温就是个独立的病名。
“风温为病”,它在临床表现就是脉阴阳俱浮,寸关尺三部脉都浮数,这个浮是主热的,主热的浮脉与主表的浮脉有不同之处,主表的浮脉病机肌表有邪,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在里是相对气血不足的,脉象是轻取即得,重按少力,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主热的浮脉是热盛鼓动气血,气血壅盛,血管扩张,脉轻轻一摸就摸到了,但是重按滑数有力。主热的脉象后世不再叫浮,但在伤寒论里仍然叫浮。
“自汗出”是里热逼迫津液外越的表现。
“身重”是热邪壅滞气机的表现。
“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这是热扰心神、热盛神昏的特征。温病在传变的过程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实际上这里的“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为后世温病学家提出“逆传心包”规律的一个依据。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如果用泻下的方法的话,结果出现小便不利,这里的小便不利是因为误下以后下焦阴伤,化源不足,这里的小便不利,不是指的尿道涩痛,而是指的尿少。
“直视”两个眼睛呆滞凝滞无神,这是下焦肝肾阴伤、目睛失养的表现。
“失溲”这个“溲”就是指小便,小便失禁。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被火是指误用火疗,火疗包括火灸、火针、火熨、火熏。这些火疗的方法对于沉寒痼冷的疾病是有疗效的,如对温热病人误用火疗,轻的就会出现发黄,这个发黄的病机是热伤营血,营气不布。
“剧则如惊痫,时瘛疭”,疭是肢体的伸展,瘛是肢体的收引,瘛疭是肢体一收一伸,就是抽搐,这是热盛动风的表现,热盛动风出现了抽搐,就像惊证和痫证一样,小儿抽搐的病叫惊证,成人抽搐的病叫痫证,就是癫痫,这体现了温热邪气伤人容易发黄,容易动风的特征。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如果你再用火熏的方法,(逆,错也,误也),如果一次错误,两次错误,病人还可以多活天,“再逆”,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的治疗,“促命期”只能缩短病人的寿命,促进病人的死亡。
这一条在风温病的一系列错误治疗的基础上出现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问题,出现了温热邪气容易下伤肝肾之阴的问题,出现了温热病容易发黄的问题,容易动风的问题,因此为后世温病学家来研究探讨温病的发病规律、温病的传变规律给予了启示。
第六条把温热病的一些特征都给描述出来了,学伤寒第六条并不重要,但是学温病,第六条很重要。

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痰饮诗

痰病却缘水泛成,滚痰(丸)峻烈二陈(汤和)平,桂苓甘术汤同真武(一化太阳水府之气,一镇少阴水脏之气,)五饮源流一脉清。

痰饮证乃水气上泛,得阳煎熬,则稠而为痰,得阴凝聚,则稀而为饮。此证以脾肾为主,以水归于肾而受制于脾也。痰宜二陈汤,随寒热虚实加减,怪病老痰,宜滚痰丸。饮宜桂苓甘术汤,真武汤。二证愈后,以桂附八味丸收功。

经义《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阴司天,四之气,民病饮发。”又曰∶“太阴所至,为积饮,痞膈。”又曰∶“土郁之发为饮,发注下。”《至真要大论》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按∶《内经》言饮而不言痰,有之自仲景始。

痰饮附方:

二陈汤治痰饮及诸般咳嗽之通剂。

茯苓(四钱) 半夏(二钱五分) 陈皮(一钱五分) 炙草(一钱)

加生姜四片,枣三枚,水煎服(钱数新定)。

滚痰丸治老痰顽痰变生诸种怪病。

青礞石(打略碎,入瓷瓶,加焰硝一两,以盐泥封固 红,取出研飞净三两) 大枣(酒蒸八两) 黄芩(酒洗,各八两) 沉香(一两)

水泛为丸,每服一钱五分,仰卧而勿行动,二时许方行动饮食,服后喉间稠粘塞,乃药与病相拒,少顷自愈。

桂苓甘术汤治痰饮头晕,欲呕,心下悸,小便不利等症。

茯苓(四钱) 白术 桂枝(各三钱) 炙草(一钱五分

水煎服(钱数新定)。

桂附八味丸(即肾气丸) 治肾虚诸病,但小便不利者宜之。

熟地黄(四两) 山茱肉 怀山药(各二两) 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一两半) 附子(泡) 肉桂(各五钱)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以美膳压之。

王肯堂云∶“相火寄于命门,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因嗜欲竭乏,火无所附,故厥而上行。”桂附与火同气,而其气辛,能开腠理,致津液,通气道,据其窟宅而招之,同气相求,火必降下矣。且火从肾出者,是水中之火也,火可以水折,而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故巴蜀有火并焉,得水则炽,得火则熄,则桂附者,固治浮游相火之正剂欤。

神仙坠痰丸

黑牵牛(取头末,三两) 皂角(酥炙) 白术(生各一两为末)

水丸梧子大,酒下三、五十丸。

控涎丹

甘遂 大戟 白芥子(各等分)

糊丸,临卧姜汤服五、七丸至十丸。痰猛加丸数。

十枣汤(见《伤寒论》)

礞石滚痰(见上)

青礞石丸(攻) 治食积成痰。

青礞石(敲碎,如枣子大,以焰硝二两,同入瓦罐, 黄色) 茯苓 天南星(慢火煨制) 黄芩(各五钱) 风化硝(三钱,盆洗者,冬月以绢袋盛,悬风前化之)

上为细末,神曲糊入姜汁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一方有枳实,倍礞石。

竹沥丸

半夏 陈皮 白术 茯苓 大黄 黄芩 人参 炙草 青礞石(制法同前方,各一两) 沉香(五钱)

末之,以竹沥一大碗半,姜汁三匙,拌匀晒干,如此五、六度,仍以竹沥、姜汁糊丸小豆大,每百丸,临卧姜汤下。

按∶沉香似宜于临制时入之,久晒恐泄香味。

半夏丸(消) 治膈痰结实,满闷喘逆。

半夏(姜汁制,五两) 皂荚(五挺,去皮揉水煮半夏) 生姜(五两,同半夏捣作饼)炙干

为末,蜜为丸如梧子大,姜汤下二十丸。

导痰丸(消) 二陈汤 六君子汤(和) 此条宜香炒六君子汤 济生肾气丸(补) 桂苓甘术汤

沉香茯苓丸(温) 温脾胃,利胸膈,和气血。

沉香(一两) 茯苓 半夏 人参 丁香(各二两) 甘草 陈皮 槟榔 肉豆蔻(煨,各五钱蜜丸)

姜汤下二十丸。

本事神仙丸

茅山苍术(一斤,去皮为末) 生芝麻(半两,水淘净,研滤取末) 大枣(十五枚,煮烂,去皮核,研)

三味拌和,乘热入臼杵,丸如梧子大,干之,每日空服温汤吞下五十丸,加至一百丸、二百丸,忌桃、李、雀、蛤。

初服心膈微燥,进山栀散一服不燥矣山栀干为末,沸汤点服。

许叔微云∶“予平生有二疾∶一则脏腑下血,二则膈中停饮。血有时而止,停饮则无时而愈。始因年少时夜坐为文,左向伏几案,是以饮食多坠向左边。中夜以后,稍困乏,则饮酒两、三杯,既卧就枕,又向左边侧睡。气壮盛时殊不觉,三、五年后,觉酒止从左边下,漉漉有声,胁痛,饮食殊减,十数日必呕吐数升酸水,暑月止是右边身有汗, 常润,左边病处绝燥。遍访名医及海上方,服之少有验,间或中病,止得月余复作,其补则如天雄、附子、矾石,其利则如牵牛、大戟、甘遂,备尝之矣。予后揣度之,已成癖囊,如潦水之有料臼,不盈料不行,水盈料而后行者也。清者可行,浊者依然停蓄,盖下无路以决之也,是以积之五、七日,必稍吐去而稍宽,数日复作。夫脾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填料臼,则疾当去矣。于是悉屏诸药,一味服苍术,三月而疾愈。自此一向服数年,不呕不吐,胸膈宽,饮痰如故,暑月汗周体而身凉,饮亦当中下。前此饮渍于肝,目亦多昏眩,其后灯下能书细字,皆苍术之力也。予初用茅术,半年后止用燥烈味极辛者,削去皮不浸,极有力而亦自然不燥也。山栀散用山栀一味,干为之末,沸汤点服。故知久坐不可伏向一边,时或运转,亦消息之法。”

二陈加黄芩、连翘、山栀、桔梗、薄荷汤(清)

王节斋化痰丸(润) 治郁痰老痰稠粘,难于咯唾。

天门冬 酒芩 栝蒌仁 橘红 海石粉(各一两半) 香附(盐水炒) 芒硝 桔梗 连翘(各五钱) 青黛(二钱)

炼蜜入生姜汁少许和丸,细嚼一丸,清汤下。

转自公众号: 伤寒温病经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这张表大家可以清楚看到,三年来要想在高考中进入700分,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讲都是绝对的“奢侈品”远非常人所能及,任何一个超牛的高中校,700分的娃越集中就越说明
  • 小S都推荐的好物[偷笑][偷笑]撒隆巴斯,日本销量第一的镇痛贴,药性渗透力强,有效舒缓肌肉劳损及工作引致的各种痛症和炎症,迅速恢复最佳状态。」——《针灸大成》四
  • #我的美食日记##jodie随手拍# 周末来吃村上一屋|日料北京停止堂食+被封控14天,再来吃,已时隔两个月。顺路做了核酸,在这个时间点做,貌似见不到0天,结果
  • #Voices# 关于HYGGEHYGGE是一种惬意的感觉,是某个安适的时刻,也可以代指亲密无间的关系。他的那段异国爱情,我信,那是曾经真实的存在。
  • #北京大学[超话]##清华大学[超话]#☆《今夜,我不诉念》(原创)晚秋(河南)今夜月光滑落万树千技桃花朵朵开满技头花影幽静挽一袖花香举杯邀月把酒问天万丈红尘谁
  • 网络微信花店,制作名片要名称明确,图案简明,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做花卉的,留上 姓名 微信号 电话 QQ等 ,经营理念 经营范围等。网络微信花店,制作名片要名称明
  • 你是我灵魂的栖息地,人生无意义的漂泊中倒是终遇见了你,还好没等太久。哪怕我被万人唾弃,你也会坚定地选择我,我的神明,我们会永远相爱的。
  • #2022夏日异闻录# 上次用这个tag还是第一次看忽而今夏的时候最近把小美好和忽而今夏又刷了一遍还是很喜欢洛洛的这个翻译Summer Records~夏日异
  • [加油]#你好社联•协会活动#摩拳擦掌,呼声阵阵,挥拍决战!由皇家羽协举办的“新生杯”比赛开赛在即,参与人数爆满!诸位羽毛球大佬们将各显神通,积极备战,绝不辜负
  • 02意大利航空的国有化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早在今年3月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给航空运输业带来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呼吁各国政府立即采取果断的财政手段,帮助航空
  • 因为自身发质烫染受损过,所以我选用的是红吕,其山茶花的香气很清淡,清香,泡沫丰富,洗过后头发顺滑多了,干枯现象也少了很多,配合护肤乳一起使用,进一步修护了受损
  • 感觉自己,挺没责任心的,当初是自己要养狗的,现在不遛也不喂都是我妈在管,狗惹事儿了也都是我爸妈在收拾烂摊子,要把狗送走了我又拉个臭脸不乐意,现在养个螃蟹也能养死
  • ‌‌​​我百​​度搜​他‌个​​​人​介绍‌的‌‌‌时候​​,出‌‌现的‌照片​好‌亲‌切‌的说。[拳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证
  • 对于现在的新生代消费者而言,独特的、个性化的更加凸显出个人的品味和魅力,同时也是对办公空间和家庭空间的具体环境相结合,所以定制办公家具已经成为了行业最具发展的行
  • #德国特价# 【cooper vision隐形眼镜来这买 都有折扣哦 还有配套的药水等 全德包邮】原文产品特点:1、独有的干式模铸工艺,保证镜片的成形良好,更适
  • 你22w粉丝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你,我真的明白这一路你走的到底有多辛苦,无数的汗水和一些石沉大海的努力,但你都没有放弃。大家都说这是养成系,但我觉得你就像是一个永
  • 巨型ooc/原作向背景/误会流/连带作者人均脑回路清奇全文2k6,为爱降智的话痨幼稚五条老师有,勇敢追爱小老虎有,被迫聆听谈话的硝子有花里胡哨沙雕弱智短打,祝我
  • 全省其它地市中小学暑假时间近日也陆续公布,一起来看→大平层+1.5T,后排放倒就是床,宝骏Valli是年轻人的梦想之车吗?大平层+1.5T,后排放倒就是床,宝骏
  • 那次之后初次见面,我想着在聊天的时候如何去过滤那些让人伤心难过的字词,但见面之后却完全不用考虑,因为你用平淡的语言向我叙述那些过往,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只是眼中
  • 路(原创歌词)那小鸟在歌唱那野花在绽放那蝴蝶在盘旋那林中的小路啊弯又弯吞没了我多少疲倦每天每天我走一趟,只为笑容浮现在这城市里面在那笑脸之间多少欲望盘旋我曾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