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浅释[蜡烛][蜡烛][蜡烛]南无阿弥陀佛
[蜡烛]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统指一切时间。
[蜡烛]三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蜡烛]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为证入解脱境界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宗教智慧。分别是由听闻、思惟、修禅定所形成的。)
[蜡烛]六度: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就是六个从烦恼此岸到觉悟彼岸的方法。)
[蜡烛]十二因缘: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也称十二缘起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
[蜡烛]四圣谛: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佛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蜡烛]三毒:贪、瞋、痴。
(指一切痛苦的根源——贪为饿鬼之源,瞋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
[蜡烛]五毒心(五毒):贪、瞋、痴、慢、疑。
(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蜡烛]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佛教称人生八苦。)
[蜡烛]三皈依:也作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
(也可说为皈依:觉、正、净。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蜡烛]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

信、愿、行:净土法门之宗要。
[蜡烛]四大: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蜡烛]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蜡烛]三善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
[蜡烛]三恶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为三恶道。
[蜡烛]五行:金、木、水、火、土。
(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
[蜡烛]三学:戒、定、慧。
(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
[蜡烛]四圣道:即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
[蜡烛]十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
(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法界。分别是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蜡烛]五欲:佛教中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
[蜡烛]六尘:佛教中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
[蜡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蜡烛]六触: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六种作用。
[蜡烛]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其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蜡烛]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
[蜡烛]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蜡烛]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蜡烛]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四种心,又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无量心解脱。)
[蜡烛]佛学四德:常、乐、我、净。
(指大涅槃的果德,又称涅槃四德。)
[蜡烛]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蜡烛]四念住:又称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
(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
[蜡烛]五种观想法:一、不净观;二、慈悲观;三、因缘观;四、界分别观;五、数息观。
[蜡烛]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观世音菩萨,右边大势至菩萨。
(此处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弥陀佛的左手边和右手边。)
[蜡烛]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蜡烛]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
[蜡烛]六通:佛教名词,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蜡烛]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蜡烛]五浊: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蜡烛]三业:身业、口业、意业。(①身之孽业,杀、盗、淫;②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③意之孽业,贪、瞋、痴。)
[蜡烛]如来十号:佛有十种名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蜡烛]正法、像法、末法:佛虽然已不在这世间了,但是佛的法运还没有结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从佛入灭算起,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第三个一千年以后,共有一万年的时间叫“末法”。现在是属于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
[蜡烛]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蜡烛]带业往生:修行改变之后,带业往生讲的是这个人曾经造过业障,或者犯过罪。现在修行忏悔罪业,还有留下的业障痕迹,是一些很轻的业,而不是带着重业往生。
带业往生带的是你过去的已经抹去的旧业的痕迹,不是带新业,如果带新业能够到天上、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话,那就是乱因果。
[蜡烛]四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
[蜡烛]无我:无我,就是没有我自己。无我有两种:人无我、法无我。
[蜡烛]念佛的四种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1)持名:念佛的时候先要持名,在念经之前,一定要先讲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如何如何。
(2)观像:看着观世音菩萨的像念经,心里会纯洁。
(3)观想:脑子里观想观世音菩萨,但是观想很难,刚开始学佛念经的人,稍不留神很容易走火入魔。
(4)实相: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不想任何东西,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不往脑子想。实相的意思就是自然的,不往心里去的东西,不要用心去执著地想,我要看到观世音菩萨。
[蜡烛]十大行愿:①礼敬诸佛;②称赞如来;③广修供养;④忏悔业障;⑤随喜功德;⑥法物常转;⑦请佛住世;⑧常随佛学;⑨恒顺众生;⑩普皆回向。
[蜡烛]执著:我执、他执、法执。
[蜡烛]三身:法身、化身、报身。#佛教# https://t.cn/RI7nYAL

【#历史冷知识# #为何明朝不让百姓吃猪肉# 】
明朝是朱元璋创立的,因为他姓朱,大明又叫朱明王朝。朱姓是一个大姓,英雄能人辈出,但是它有一个很不好的谐音——“猪”。猪这种动物用在人身上一般都是贬义词,听着很不舒服。
杀猪的谐音就是“杀朱”,这对古代王朝来讲是个非常大的忌讳。有的人就要问了,朱明王朝让不让杀猪?有明一代,几乎没有统治者发布过禁止杀猪的命令,但一般也不提倡,只能说是冷处理这个尴尬的问题。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还真有这么一位皇帝,荒唐到发布禁止杀猪、养猪的命令,他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一、大明最荒唐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可以说是明朝最最最荒唐、离谱的皇帝了,他排第二,没人敢位居其上。有多荒唐呢,我们今天就来说道说道。

朱厚照是明朝鼎鼎有名的中兴之主明孝宗朱佑樘的儿子,由于朱厚照是正宫所生,又是长子,所以当他出生没多久后就被立为太子了。也是这种对皇位的有恃无恐,造就了他顽劣的性格。明孝宗在临死前特意交代大臣要好好辅助他,结果明孝宗尸骨未寒,朱厚照便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我行我素了。

孝宗临终嘱托
好色是朱厚照最值得诟病的一件事。确实,很多君主都有好色的毛病,但是这位皇帝的行为可以用淫乱这个词表达。有名的豹房就是一个大淫房(对豹房的性质历来有争议,豹房有议政的职能,但荒唐事儿也确实不少),里面填充了无数他掳来的女性。另外,明武宗的女性取向特别有意思,他比较喜欢寡妇、妓女、歌姬甚至是孕妇,而且他不喜欢用正规渠道来取得女性,特别中意于顺道俘虏,形同强盗一般。他是个皇帝,平民也对他无可奈何。但是过度的淫乱导致他不孕和早逝。

明武宗也是一个相当不务正业的人,上文提到的豹房不仅是他淫乱的场所,同时也是他的决策中心,皇宫他是一刻都待不下去。他向上追封自己的三代,号称威武大将军,时不时地想比肩祖上武功,屡次巡边,但又未取得实质性的成绩。放着李东阳、谢迁等名臣不用,反而对刘瑾、江彬等奸佞小臣深信不疑。

除了好色和不务正业外,他还敛财无度、嗜酒成性,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甚至还爆发了宗室篡权的事件。正德十四年(1519年),宗室朱宸濠叛乱,明武宗焦躁的心再次被触动,他果断南巡,“禁猪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布的,明武宗也是在南巡后驾崩的。

二、明武宗的禁猪令
1519年12月,明武宗在从扬州到南京的路上发布了一道圣旨,圣旨的内容无关国家大政方针,但影响很大。内容很简单:养猪卖猪本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但是却与我(指明武宗)犯冲,不仅如此,吃猪肉还容易生疮。从今以后,禁止再养猪杀猪。家里有猪的通通宰杀。如果以后再发现有养猪行为,一家老小全部流放至边疆,永远充军。

明武宗禁止杀猪养猪的原因都在圣旨里了。一是跟他犯冲,所谓的犯冲就是指他姓朱,“杀猪”就等于“杀朱”,无形中对他形成了大不敬。另外朱厚照生于辛亥年,他是属猪的。二是明武宗认为吃猪肉容易生疮。

明武宗对待民众养猪杀猪的行为处罚是很严重的,他规定一旦违法就要被流放边疆,并且永世不得遣回。众所周知,明朝的刑罚分为五种,从轻到重分别是笞刑、杖刑、徒刑、流刑和死刑。其中杀猪罪对应的是流刑。流刑就是流放,是明朝一项非常严重的刑罚,它分为三等,分别是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和三千里。这里的里数是虚指,流三千里一般就是流放到边疆充军了。明朝军户地位非常低下,流三千里的囚犯,很多都死在了目的地。杀猪罪判处流刑,并且是流刑的最高级别——流三千里,可见武宗的这道旨意多么严酷!

明武宗的这项命令给民间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民众为了逃避处罚,不得不把辛苦饲养的猪给宰杀了,里面也包括了很多不能出笼的乳猪。杀了猪还不行,皇帝规定以后都不能养猪了,民众失去了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对于明武宗的圣旨,无人不怨声载道,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对于这种糊涂至极的圣旨,但凡有点心智的人都会觉得不妥。圣旨颁发一个多月后,阁臣杨廷和等一众朝臣才知道,杨廷和立马就上了一个疏子,疏名叫《请免禁杀猪疏》。在这篇疏文中,他极为委婉地一一驳斥了明武宗禁止杀猪的原因。我估计杨廷和也挺无语,但没办法啊,明武宗毕竟是皇帝。

有果必有因,朱厚照之所以发出如此令人无语的圣旨,也确实是因为在他的身边发生了一系列事情。

明武宗继位后并没有重用他父亲留下来的李东阳、谢迁等治世能臣,反而信任刘瑾、谷大用、张勇等“八虎”。大明江山被这几位搅和得一塌糊涂,况且明武宗又是一个非常昏庸的皇帝,大明内外矛盾重重,农民起义一波接着一波。皇帝日复一日的无能引起了他身边大臣们的不满,甚至有人开始觊觎他的皇位。

众所周知,明武宗虽然好色,但是却不能生育,没有皇子可以继承他的位置。明武宗晚年的时候,发现自己身边居然出现了另立皇帝的政治投机活动,并且这场活动是由他的母亲策划的。明武宗对于自己的继位者居然都不清楚,顿时巨大的恐惧感侵袭而来,让他不知所措。

与这种暗流涌动的皇位之争不同,宁王朱宸濠甚至直接起兵叛乱,他的口号就是顶替皇位。虽然这场叛乱很快被平定了,但一直让他心有余悸。此外在明武宗南巡的路上,也发生了一些怪事。

正德十五年七月,朱厚照的南京卧室中掉下了一个形似猪头的绿色物体。并且他经常在墙上发现类似的挂件。明武宗是属猪的,这种暗示不言而喻,加之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重重地打击了他的信心。迷信、恐惧涌上了他的心头,终于在当年12月发布了这则可笑至极的圣旨。

明武宗发布的圣旨由于过于苛刻,在现实中也确实难以实行,这则命令最终无形中被取消了。

禁止杀猪吃猪肉,这听起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也发生了,而且还是由一位皇帝发起的。这则看似可笑的命令实则昭示了明武宗众叛亲离、内心恐惧的另一面。明武宗一生放荡不羁,最后他所造成的恶果也反噬了他自己,在恐惧、失道寡助中走完了一生,驾崩时仅仅31岁。

尊勝第十七世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墨寶《嗡啊吽》

為什麼藏傳佛教「三字咒」具有驚世駭俗的功德?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藏傳佛教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此期間,「六字大明咒」隨著不同寺院、不同明星的傳唱,逐漸為漢地大眾所熟悉。一些人可能不知道何謂佛教,也不瞭解藏傳佛教有何秘密,卻懂得哼唱六字大明咒。與六字大明咒相比,「普賢王如來三字明咒」在漢地影響力相對小一些,但同樣不可以忽視。若要深入瞭解藏傳佛教,普賢王如來之地位非同一般,三字明咒也是如此。

【發音】
英文音譯:Om Ar Hum
漢語拼音:Weng A Hong
漢字音譯:嗡啊吽

「嗡阿吽」三字明,又稱為金剛誦,是佛教之藏密主教金剛總持即本初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的根本咒,代表佛的三密和三身,充滿宇宙和生命的根本法音。三字也是印度梵文聲母的總綱,三世諸佛的真實身語意之心髓,堪為一切佛咒之王、一切佛咒之本,是諸咒之母,也是諸佛菩薩身語意的根本種子字,而一切心咒猶如諸佛菩薩的命根,此咒能成就所有咒語功德。

【淵源】
《瑜伽大教王經》說:嗡(古譯為「唵」)字是大遍照如來(即毗盧遮那佛),啊(古譯為「啞」)字是無量壽如來(即阿彌陀佛),吽字是阿閦如來(即不動佛)。《密集續》與《八大法行續》等續部中,唯一贊揚這一咒語。《大圓滿續》中說,此咒能焚淨六道輪回種子。最為流行的觀音菩薩心咒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便概括了「嗡」字與「吽」字的咒身,其中「嘛呢叭咪」四字之音,都是「啊」部音的變化妙用。如淨土宗常念的「阿彌陀佛」中的「阿」,便是屬於「啊」字部的開口音。藏地流傳最廣的咒語,是蓮花生大士心咒「嗡啊吽、巴匝咕嚕巴瑪悉地吽」,其中的開首即是三字明咒。

【解釋】
「嗡」,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也是形而上天部的聲音,它含有無窮無盡的功德。若就人的身體而言,它是頭頂內部的聲音,是人體之氣轉向腦部所發之聲,和人自掩蓋耳朵時自己所聽到心臟與心脈流動聲音相近。五方佛中佛部的聲密,表示佛的身密,白色,化身。象徵五方佛報身圓滿,報身佛的心咒。

「啊」,是開闢宇宙萬有生命生發的根本音,也是形而中人部的聲音。是人體之血轉向心部化而為氣所發之聲,也是氣轉而至喉所發之聲,內聞為無聲之聲,開口即聲。「啊」字是開口音,是世間一切生命開始啓發的聲音。五方佛中蓮花部的聲密,表佛的口密,紅色,報身。象徵法身不變圓滿,法身佛的心咒。

「吽」,是萬有生命潛藏生發的根本音,也是物理世間的地部的聲音。就人體而言,「吽」是生法宮的聲音,氣下降到臍輪則是「吽」字音。「吽」音通一切音,表五方佛之心。是五方佛中金剛部的聲密,表佛的意密,藍色,法身。象徵化身蓮師尊前圓滿,如釋迦摩尼佛、蓮花生大士等之所有化身佛的心咒。

【效用】
「嗡」的念誦,可以調和陰陽,使虛症得補、實症得瀉。最低效果,也可以使頭腦清醒、精神振發。如果傷風感冒,若連續不斷念此音,可以使頭部發汗,自然而愈。
「啊」,可以開啓身體內部五脈輪結,清理五臟六腑間之各種宿疾,可以體會內臟氣脈震動的效果。
「吽」可以震開脈結,促進新陳代謝,啓發新的生機與契機,最少可以達到健康長壽的效果。

【功德】
「嗡啊吽」能斷除煩惱之根三毒:「嗡」,清淨貪之毒;
「啊」,清淨瞋之毒;「吽」,清淨痴之毒。
可獲得身、口、意的成就;三傳承(密意、持明、口耳)命脈;
獲得三身持明果位;
消除三世一切的罪障;
勾召天、魔、人;成辦六度波羅密;
去除外道的詛咒;
摧滅五毒魔軍;
到達普賢王如來本初淨土;
獲得法報化三身成就。

【意義】
1、外在意義。「嗡」淨化一切身惡業(身有三惡:殺生、偷盜、邪淫);「啊」淨化一切語惡業(語有四惡:妄語、惡口、綺語、兩舌);「吽」淨化一切意惡業(心有三惡:貪、瞋、痴)。
2、內在意義。「嗡」淨化脈,淨化一切認知,也是形色的精華;「阿」淨化氣,淨化一切聲音,是聲音的精華;「吽」淨化明點,淨化心及其思想、情緒,是心的精華。
3、深層意義。「嗡啊吽」表蓮花部諸佛的三身:「嗡」是法身,表阿彌陀佛;「啊」是報身,表觀世音菩薩;「吽」是化身,蓮花生大士。
4、秘密意義。「嗡啊吽」帶來心性三個層面的證悟:「嗡」帶來源源不斷的能量和慈悲的證悟;「啊」帶來光輝的自性證悟;「吽」帶來虛空般的明點的證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