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  

所谓「 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一般人都知道文殊法门「 弹偏斥小 」,

却忽略了文殊法门所弹斥的,乃是小乘的不发心,不是弹斥小乘的修行。

在修行上,三乘同观性空,岂可轻率否定。
  
通达法性者,自然就明白「 法无定法 」的妙用。

「 法无定法 」是般若智慧的精义之所在。

此一精义,在文殊法门中更是发挥无遗。

值得注意的是,「 法无定法 」如果被滥用,

那么,「 法无定法 」可能就变成无法无天了。

因此,所谓「 善用方便 」,

必须以「 深观法性 」的智慧为基础,

否则方便的结果反而是不方便了。

《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

所谓
「 无方便慧缚,
有方便慧解,
无慧方便缚,
有慧方便解。」
  
文殊法门的方便善巧很多。

如实而论,在本文上下文中,很多法门都可以说是方便门。

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广引细谈。
  
9 . 入一切诸佛法门。
  
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中,

特别谈到了一个法门,
叫做「 入一切诸佛法门 」。

阿难尊者在维摩诘居士向香积佛请饭之后,不禁大为赞叹。

佛陀便为他说了一番开示。
  
阿难白佛言:
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
  
佛言:
如是如是,阿难!

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

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

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

有以佛身而作佛事,

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

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

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

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

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
  
这一段话有两个重点。

第一层,施作佛事,方便多多。

香积佛可以用香饭来转化人心,

阿弥陀佛可以用五尘说法来接引众生,

这是何等丰富的启示!

因为施作佛事的方便不同,

因此菩萨对于十方佛土的净与不净,应当一视同仁。
  
第二层,八万四千烦恼,表面上看来,是八万四千魔,芸芸众生为之疲劳不已,

但从文殊法门看来,这却实是诸佛施作佛事的另一种方便。

为什么?

因为众生有所贪,你贪福报,你贪功德,

很好很好,我来教你布施法门吧,布施可以修福呀!

佛不我欺,布施修久了,贪心慢慢也就化掉了。

《大般若经》所谓
「 如是烦恼于大菩提虽为障碍,

而于能引菩提资粮有能助力。

是故菩萨乃至未坐妙菩提座,不永灭除。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贪瞋痴等烦恼,对凡夫而言,

虽然是苦恼的根源,却未尝不可因势利导,

把它转化为引生菩提的资粮。

你不用担心,贪福报、贪功德不也是「 贪 」吗?

没关系,「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这一层奥妙,值得善加体会。
  
《维摩诘经》〈佛道品〉也有一段经文,

与上文善用烦恼而施作佛事的理念可以相互辉映。
  
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

至于地狱无诸罪垢,

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

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

示行贪欲离诸染着,

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

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

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

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示行瞋恚而常慈忍,

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

示行乱意而常念定,

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

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

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

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

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

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

示入刑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

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

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

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

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

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

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

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这一段话说明了菩萨道的广大弹性。

但不管弹性有多大,一切作为的业报,都必须由你自己承担。

此所以经中说
「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为什么?

戒律是死的,生命情境却是活的。

在常态下,当然要严守净戒,

但遇到非常状况,这个时候,开缘的判断,就非常重要。

因此,有些作为,看来好象是犯戒,其实不然。
  
不但如此,在佛教的修行上,

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 罪恶感 」。

罪恶感会干扰禅定的生起,

罪恶感会摧毁善念的增长,

罪恶感会导致自暴自弃,最糟糕的是,

罪恶感会障碍智慧的开显。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罪恶感愈重,修行愈不容易得力。

此所以佛教只许「 忏悔 」,

不许「 后悔 」。

「 忏悔 」与
「 后悔 」不同。

「 忏悔 」是断悔,是利用改过迁善来断除心中的悔恨之根。

「 后悔 」则是让自己的心灵在悔恨中不断地「 重复 」而已。

《维摩诘经》〈弟子品〉也触及这个问题。
  
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

来问我言:
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
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所以者何?

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其心然,
罪垢亦然,
诸法亦然,
不出于如。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我言:
不也。

维摩诘言:
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

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 犯律行以为耻 」,这是罪恶感。

这个罪恶感的延续,只是增长这两个比丘对戒律与僧团的逃避倾向罢了。

经中所谓「 不敢问佛 」,正是一个讯号。

文殊法门的过失管理,是从「 深观法性 」上,深观罪性不可得,

否则「 戒垢 」就可能被内化为「 心垢 」,这根本不是佛法。

此所以维摩诘居士直接了当地告诉优波离尊者说:

「 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10 . 不动相法门。
  
《诸法无行经》在佛陀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对话中,出现了一段有关「 不动相 」的说明。
  
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诸佛皆入贪欲平等法中故,远离诤讼通达贪欲性故,

世尊!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是故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拿贪欲做例子,很多人一听到贪欲,心理上就会起排斥。

但《诸法无行经》经中说,

一切诸佛因为已经深入了一切法的平等性,

在贪欲法上,已经通达了贪欲的法性,也就是空无自性,

所以一切诸佛对于贪欲法,

已经安住在「 不动相 」之中。

所谓「 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这句话是总关键。

菩提菩提,不是别的,只不过是通达了贪欲的真实性。

明白处叫做菩提,不明白处叫做贪欲。

已明白者称之为佛,不明白者称之为凡夫。

就是这么简单。
  
文殊法门在整个佛教的传承上,

基本上是以「 阿閦佛 」为中心,

「 阿閦佛 」意为不动佛,

在五方佛的信仰体系中,属于东方之佛。

《维摩诘经》也特别提到,

维摩诘居士来自「 阿閦佛 」的佛土。

这个「不动相」法门,在文殊法门的修持上,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文殊法门极为深广奥妙,上文所述,

只不过是笔者个人把这几年来研读

《维摩诘经》与
《诸法无行经》的心得,
稍作整理而已。

限于时间与篇幅,有些细微的地方,不及详论。

再如《文殊.般若经》详述一行三昧的修持法要,

深入阐明「 即心即佛 」的念佛观,

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容当另文述之。
  
整体而论,文殊法门处处不离圆顿要义。

但圆顿要义不是空谈高论,其切入处乃在当下这一念心。

圆顿要义的实现,也离不开日用寻常之间的渐进渐入。
  
本文写作之际,笔者心中忽现一偈,

爰题之为「 文殊法门摄颂 」,录之如下。
  
如实深观法界性,
当下烦恼即菩提;
  
触处皆是不二门,
圆成方便妙吉祥。

我很久不看深刻的东西,一则因为烧脑,一则因为懒惰。于是,今天看了一则罗翔的采访小视频,讨论法律的正义,忽然觉得遥远。陷于非诉业务的漩涡里,似乎没有正义可言,一切后果都是间接的,以我的水平,无法看透未来的某一天,K线的波动是否与我今日的工作相关联。
成就感来得也很慢,这是一项极端考验耐性和脾气的工作,日复一日的消磨中,我分辨不出法律与我所从事工作的关系。然而我还算是敬业吧,不管客户的脸多臭,我都已经学会了笑纳,您说的不无道理,但是根据监管规则,您还是必须要这样这样,坚持住,就能得到我爽他不爽的结果,诚然也。
有些案例是触目惊心的,比如某某律所因为某公司财务造假被处罚,起诉后连连败诉。简化成同行们的一句话就是,现在律师不容易,还得干会计师的活。我想抱怨的时候,也这么说,因为看财务资料、发函、走访、验证财务报表确实不是律师的长项,确已然成为必须的工作。某所败诉的终审判决里,法院说,证券行业是专业领域,法院没有资格干预证监会的工作。简直是晴天霹雳,行政诉讼本身就是由法院来纠正错误的行政行为,而这一观点简直让证券监管领域成为了法律干预的白地。不管是不是因案置宜,这都是危险的信号,无非在宣告,律师们,长点心吧,这个方面,法院帮不了你。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对非诉律师而言,第一重要。
回归主题。非诉律师怎么寻找法律的正义,从而寻找到价值感?啊,很遗憾,我也尚未参透。我所坚持的,无非是勤勉尽责地完成工作,做一颗执着的螺丝钉,而那些深刻的东西,反而不再去思考。 https://t.cn/RJyuBP8

空性之舞。无所住而生其心。自然之道。

一个纯真的人是高度敞开的,毫不设防。你就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从这里开始,它没有分裂,这里没有粗重的、严格的、受限的自我感。你变成了一个奥秘。它会不可避免地转化你的制约。那就是神圣的炼金术。

爱的深刻会将你的头脑与情感打开,那是一份对一切的敞开。

我们从未全身心看过什么,把自己的成见、观念和对事物的看法加在现象上,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事物的真相,只看到成见。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按照你从哪里去看。任何你所看到的都被你的观点所污染,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你被捆绑在这棵树上。而它和天空没有关系。

如果你总是看向外在(环境或他人),不论你决定赞同或者反对你将永远无法知道你的生命是怎样的。

认识你自己。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整个世界。

你越深入那安静的无限的觉知,就越能觉察和了悟你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真正的狮子。穿透到你自己的实相。只有在完全的 、 无条件的自由下 , 喜乐才可能 。

它是一个头脑不再障碍在你和存在中间的存在状态,当你独立分别的个体消失,整个宇宙藉由你开始唱歌、跳舞;当你变成中空的竹子,当你蜕变成笛子时,这一切就是诗。

觉醒的人,没有任何对自我形象、观点、理念或身份的执著。你无法一边想着放弃身份感,同时抓着自己的观点、对世界的看法不放。因为开悟没有观点,更没有计谋,它只是爱着。

一个人如果想看清楚一件事,他的心必须十分宁静,只是觉知而不定名,必须超越思考、超越发问。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花片刻的时间,检查你是否真正在此。在是与非,好或坏,在罪人或圣人,在知道什么或不知道什么之前。在此相会吧,所有观点在此融合为一点,而那一点亦消失无踪。我们只能以奥秘对奥秘的身分相会,在此相会,这是你找到自己之处。

凡是思想所能想出来的东西,都逃不出思想的范畴。你必须把门打开,头脑是非常局限的,跟广大的宇宙相比对于那些很小的真理的片断,我们会变得太过于执着。如果你看整体,每一样东西都按照它所应该的样子存在,那就是「每一样东西都对」的意思。

认识到真实的美,美的崇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合乎心意的狭小范围内,把美当作奢侈品。宇宙的拥有者亲手把完整的美捧到我们的眼前。扑面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奇迹。

然而,我们不能像对待自然那样对待人。周围的每一个人离我们太近,所以我们很容易在寥廓的暮空发现美,而在俗人的世界却不容易发现。

生命就是生命,一如它所展现的,不管我们称它为好或坏。生命让阳光同等地照耀善与恶。它让阳光闪耀,它就是闪耀的阳光,它亦是阳光所照射的万物,包括那些我们不希望被阳光照射到的阴暗面。

当心灵是平静的,一切都简单了。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一即一切。世界就是梵。

无论是内在的或是外在的。观察者制造了一个分离,即他自己和本然之间的一种距离;由此产生了冲突和悲愁。本然的转换只有在观察者和被观察之间没有分离才会发生。最终,我们认识到我们最大的贡献就是治愈我们内在虚幻的分裂。

当你不再有任何执着,只是存在,它发生了。当你彻底敞开身心,整个存在会涌入你。

我们会看见,我们不是自己认为自己所是的那个人,世界也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每一件事都是崭新的、敞开的和无法预期的。

一旦洞穿我们对一切发生的固执的观念,保持开放及好奇,消融掉我们和世界之间的那堵自造的围墙,蜕变就发生了。

自由无非就是完全地消除对如是实相的抗拒。故事的结束。还有什么比所有的抗拒及挣扎都结束来得更自由呢?

于是你不再是一个追寻者、一个评判者,你看到了宇宙的光明灿烂。万事万物都是爱的示现。

觉醒是一个通向如是接纳生命的旅程。

完美地认识了真理,心灵才圣洁,才能不受阻挠地看见一切蕴藏的意义。

实相并非隐晦不显,也非秘密,更不在远处,就在此时此刻,圆满实相明明白白地示现于眼前,甚至,我们唯一能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及感觉到的就只有实相。具足圆满充盈你所到的任何一处,实际上,你根本不必为此费神。只可惜,人类很久以前就因自欺而陷入迷惑混乱的囚笼中。

本体丰沛的品质一直都存在着,要懂得欣赏。 生命的过程看起来如此杂乱,让你无法忍受,所以你想通过建立起你自己的原则来形成一些秩序感。那么你会完全错失存在中美妙的安排。

你能回应宇宙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宁静来看待人事物,当你不再用字句和标签来遮盖这个世界时,奇迹般的感受就会重回你的生活。我们就会以一种清晰和坦然的方式去行动和回应我们的生活。

充满对存在的信任来行走这个时刻。在敞开中,你允许你的真正本质来引领。你将最终走向让你的灵魂歌唱的生命表达。

你的整个意识和整个灵性都涉入此时此地的真实存在。当你依自发性而行为,没有任何想法、偏袒,就会有正确的行为。这样的行为里面带有热情和强度。它是原创的。因为每个行为都是你的存在的表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不是两个人刚在一起交往就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和不被理解后,强行给自己洗脑说“没关系,他会变好的”“要不再相处看看”……想要在恋爱这条路上少点折腾,少受伤,有一个办
  • 感觉冲浪这么多年我现在唯一学会的一点就是少管闲事哈哈哈哈哈(但我现在带着鱼丸粉籍所以又得谨言慎行了[融化]我不管你骂我我就哭[右哼哼])心在跳是爱情❤️如烈火你
  • 精彩内容:岳父岳母看我7年婚后表现还不错,于是在年底给了5万预算,让我去买一枚自己喜欢的腕表,算是对我的一种肯定。 精彩内容:岳父岳母看我7年婚后表现还不错,
  • 有个特别会脑补的老大哥同事,被掌管月亮权柄的冥月女神所眷顾兄弟.jpg以及又死了一次(又)天呐好想看干掉了男主的同事精神崩溃的忏悔啊(愉悦)大框架不错,人物塑造
  • 眼下正是夏粮收获的关键时期,为加快“三夏”期间小麦抢收晾晒工作进度,切实解决群众晾晒场地难题,坊子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运行中心根据往年热线频出“晒粮难”诉求
  • 上学的时候不知道受了多少学费威胁,因为我家是单亲家庭,在成年之前话术是:把你送你爸那边,看他管不管你。我当然知道公务员非常好,但是考的过程实在是太痛苦了…甚至那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 #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 “我借着你的光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更好的世界,也借着喜欢你,让自己成为了更好的人”(cr水印)
  • [呲牙][呲牙][呲牙]3.图文不符:我糖画的蚊子,双眼皮儿的呢~[坏笑]​今天早餐喝的掛耳有點猛啊這會兒還是精神奕奕豆豆沒有午睡 晚飯後回家路上 跟廚師長聊著
  • 在舞台上静默的瞬间,你如钻石闪烁, 任嘉伦,你低调谦虚有涵养,卓尔不群。你的作品,如诗如画,值得N刷品味。
  • 感觉速度介于高铁和快车之间,并且里面的座位每个车厢里前半冲后,后半冲前,很有意思)这个宾馆真不错,订的时候还挺便宜。之前在杭州也遇到过一次,当时我并没有看懂他们
  • ”“乔治·弗洛伊德遇害4年来,华盛顿都未找到警察改革之路”CBS当天也以此为题报道说,在弗洛伊德死后,感受到全美人民愤怒的国会民主党和共和党人,在不到一个月内便
  • 天祝县安远镇河底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李万泽:河底村党支部找准乡村旅游和实体经济结合点,把文旅农资源结合起来,走“乡村旅游型”发展模式,抢抓露营旅游新
  • 成都美食推荐·庭院饭店 尽管就在路边其貌不扬,店门口有点烂,进去以后有点像桃花源一样的豁然开朗,里面有个小院子,一眼望穿的包浆开放式厨房,典型的苍蝇馆子厨房,摆
  • 是在去年大概,三四月份的时候吧,当时真的不知道咋回事偶然在xhs刷视频给我推了条svt的cp向的视频,看到的时候其实印象就是“哦莫,帅哥”“有点好磕啊”所以才有
  • 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 行莫于恭敬,善莫于用
  • 这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剧,一个足够简单温暖的童话故事,带来笑声与温柔的慰藉;同时也是我目前看下来唯一值得二刷的剧,因为二刷时你已经知道了raptor的结局,此时
  • 使得我们的肌肤面临着痘痘,粉刺等重重挑战,在这个季节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护理,千万不可以大意。要知道,错误的护肤方法有可能让你的肌肤受到伤害。
  • 老东西认识你这么久了,我好像从来没这么正经的给你写过什么东西,我们认识这么多年,我们彼此是什么德行太清楚了,我是一个会担心未来的人,未知是会给我带来无限的压力和
  • 看起来这个也行那个也行,却明确在心里表示过“ 若有他,又怎会有旁人”这可比隔壁现代人一生一世一双人思想穿越过去的马王爷强多了,马王爷心里纠结了斗争了,最后下手却
  • [苦涩][苦涩]有粉丝想要给她送其他的礼物,她一直坚持说只收信,嘴巴还嘟起来说真的不行。但我们依旧爱舞台,还有那些乐观的陌生人,请客咖啡的姐姐、唱美声的阿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