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作者签名本)少年日知录三种(万里路,千卷书,白话榜)傅国涌 https://t.cn/A6XkGvQZ

“作为一个中国人,掌握自己的母语,能够将母语美美地说出来,美美地写出来,这是一件何等美的事,每一位童子终将成为美的人。”

傅国涌/文

我曾经从事历史研究和写作二十年,现在是一位儿童母语教育的践行者,我更看重“童子师”这个身份。
2017 年10 月7 日, 我创立了小小的国语书塾童子班,与“童子六七人”一起读世界。我的课是立足于母语的“与世界对话课”,我们与草木虫鱼对话,与日月山水对话,与四季对话,与人物对话……我们读万卷书,不仅仅日诵古文、古诗,而且阅读中外经典。我们行万里路,在富春江钓台与严子陵、黄公望对话,在兰亭与王羲之对话,在三味书屋、百草园与少年鲁迅对话,在白马湖与朱自清、丰子恺对话……我们也去雅典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话,到佛罗伦萨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对话,在比萨斜塔下与伽利略对话;我们在希腊古老的圆形剧场朗诵《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奥林匹克运动会遗址朗诵荷马史诗,在但丁家门口背诵《神曲》选篇,在威尼斯演绎莎翁的《威尼斯商人》……我们的课堂无处不在,我们沿《诗经》顺流而下,在母语的河流里自由游弋,但我并不把母语局限在古老的中文经典里,一切古今中外经过时间考验的真善美的作品,一旦进入中文世界,也都转化成了母语的一部分。
我想把我和童子们一起读世界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热爱母语、渴望熟练掌握母语的童子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盼望我和童子们一同在母语的天空中自由地飞啊飞,在母语的大地上走啊走,踏踏实实,留下一个一个脚印,大的和小的;我们一起寻找母语的美,日复一日,日积月累,让古老的《日知录》变成童子们的《少年日知录》。
母语毫无疑问是美的,写出来的母语是美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两千五百年来,《诗经》中的这些句子不断地打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你能说这样的母语不美吗?“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你能说这样的母语不美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你能说这样的母语不美吗? 文言是美的,白话也是美的。“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们的庭院里有金钱草/ 我想用它买下整个春天”……最后这一句是一个九岁的童子写的,你能说这样的母语不美吗?
母语的美是可以写出来的,也是可以说出来的,你读两千五百年前的《论语》,遇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这样的母语难道不美吗? 三十多年前,一个名叫顾城的中国诗人到巴黎去参加诗歌会,一开口就说:“世界上只有难看的人,没有难看的树。树也会痛苦,但痛苦的树仍然是美的。” 这样的母语难道不美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掌握自己的母语,能够将母语美美地说出来,美美地写出来,这是一件何等美的事,每一位童子终将成为美的人。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称呼,它高于一切的成功,胜过世上一切的财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美是最高的评价,它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我又想起了《论语》中那个经典的对话,只比孔子小六岁的弟子曾点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是多美的一幅画面啊,每次想起都令我感动。美当中包含了善和真,美国作家爱默生认为它们是三位一体,美是中心,甚至说“宇宙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灵魂上爱美的欲望”。德国文豪歌德曾说:“美是神秘自然法则的显现。”美国诗人庞德曾说:“时间不能占有美,美是永恒的现在。”我讲的“美”的母语是兼容并包的,不是狭隘的,我们不排斥不同文明创造出来的最美的遗产,我们将吸纳自荷马史诗以来人类一切最美好的精神资源,我们在莎士比亚、雨果、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呼吸,也在托尔斯泰、泰戈尔和纪伯伦的作品中呼吸,来自东西方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创造都将成为我们的养分。我们感谢一代代的翻译家们将另外一种语言的经典变成了我们母语的一部分。
我们将一起寻找母语的美,享受母语的美,共度美好的时光。我想起了三百六十多年前的《日知录》,那是大学者顾炎武先生历时三十年日复一日累积撰写的传世之作。“从一滴水开始的知识革命”,这是我在国语书塾童子班2018 年秋季开班时的致辞。一滴水,很不起眼,每天五分钟,微不足道,但是每天一滴水,日复一日,水滴可以石穿。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停留在今天,而是为了达成美的目标,在美当中享受我们在世界上的每一天。
《少年日知录》就是日复一日的积累,月复一月的积累,脚踏实地的积累。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背诵,一起思考,一起写作,一起成长,我们一起慢慢地飞,飞得稳、飞得远、飞得高,一直飞到母语的浩瀚天空去。亲爱的童子,愿你们都有一对会飞的翅膀,一对会飞的美的翅膀。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城市应该是流动的,城市应该是包容的,城市应该是开放的,但是,由于传统的城市管理思路,尤其是在户口管理上的诸多弊端,形成流动人口落户的诸多门槛,以至于形成了城市“
  • 徐冲对田蚡嚣张跋扈的性格了然于胸,所以并没有询问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只劝道:“灯笼高挂,虽引人注目,但无重力;铁球躺地,虽有重力,但不被瞩目,倘若您将铁球高高挂
  • 喜欢的第一个团也是最后一个团十年的陪伴既艰辛又满足在这一来一去之间我们都长大了虽然还有着很多遗憾但最重要的依然还是你们所以尊重你们的决定谢谢你们丰富了我的青春成
  • ”在被问到是否知道印媒近日频繁炒作的“中国新建的庞达村在不丹境内”时,凯利表示大多数不丹民众并不知道,一向关注中不关系的他是从印度的电视节目中看到的,但不丹媒体
  • 随着,赵本山的年龄不断增大,这份庞大的家业始终要交给自己的孩子,纵观这对已成年的儿女,球球丝毫对本山传媒不感兴趣,她自己的网红事业做得有声有色,对于一个女孩子已
  • 然而也许是因为国庆档的原因,《影》的票房仅有6个亿,就差那么一点点,想必邓超也是心态崩了啊。看过《影》的小伙伴大概都知道,全片大多是下雨时的戏份,对演员和现场特
  • 十里长滩连成一片、新“潮”雕白天夜晚风情各异、景区新大门海洋元素十足、银滩潮街成为滨海生态网红路,“天下第一滩”面貌一新,美不胜收,超乎想象.赤脚沙滩、踏浪戏水
  • 有一次,倪瓒看中名震一时的歌姬赵买儿,一时冲动花了大价钱召她回家过夜,结果他却嫌弃人家脏,一遍又一遍地让人家洗澡。朋友不解,他却说:“后面那桶水离打水人的屁股比
  • #每日一善[超话]#[馋嘴]#阳光信用#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gui四声),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每日一善
  • 小九总是在妈妈不在的时候表现很乖,特别是这次不是平常带的阿婆,阿婆很用心很细致,不过小九感觉还是会比较保守着,表现得乖巧,在很熟了之后才会特别皮特别放松~所以好
  • 这边要给大家报告个重磅信息,期待已久的2020三国杀王者之战线下赛事来了哦~十一武汉和南京两场活动同步开始,10月1-3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艾妮动漫游戏展)南
  • 在砌地基下面墙的时候,我妈就听到他的工人给他打电话,好像是哪里有问题,我们也没多心,想着小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没关系的。当天也还在支模,记不清他来了几个工人,
  • 9.29 又又被催起床 起床就看见我爹试之前我们 带去街上买的西装外套 说穿这个年轻十岁哈哈 今中午到家都十二点了 不知道他们饿不饿 不过还好 我到家了 我爸在
  • 重见天日时,她以为终于可以拥抱新生活了…… 韶华庭拦住她:六年的自由结束了,你该还我妹妹的债了,你这个凶手! 重见天日时,她以为终于可以拥抱新生活了…… 韶华
  • 一大早收到学妹的消息就要哭唧唧了但是不行我今天的妆很好看很贵我绝对不哭昨天去买花,走着走着就很伤感了,回来遇见飞飞很没出息地哭了,她说:“打脸吧,谁说自己毕业不
  • 我看了琉球岛、意大利撒丁岛、广西巴马长寿秘诀:①坚持劳动,100岁还下地干活②吃的都是自己种的养的,没有华丽的外地饮食③不吃工业加工食品。⑤蔬菜不打农药,⑥8分
  • 上班晚了点,没有停车位了.....选了一个坑儿大点儿的就往里塞,幸好今天人品大爆发,安全停进去了!实在不想折腾了,就翻到了后排有个门勉强出来[二哈]逃出来后看见
  • 小喵离开的时候,还来舔了舔我~哈哈 萌死了[心]对不起傻狗,我在外面有喵了[doge]配图是之前自己画的一幅画,小喵生病不是假装的,来江安花园这两天,精力充沛,
  • ]最适合末法众生改命的一部经典,有时福报不够财神来了都帮不了,而此部经典可以读诵此经,传播此经,对人解说,所有业障消除,可见此经是古代皇家之密中密,一般的人是碰
  • 周亦安吃播上线,两集吃了两次饭,一次是吃烤串,一次是吃火锅,我空着肚子看的,可把我馋坏了。本来带着手套准备吃龙虾的,结果被宋律师都吃完了,这慢半拍的样子好傅诗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