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木克脾土!脾胃闹哪样?马上就要到来的春天需怎么养?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主生发,生发过了会化火,而生发不出,郁在体内也会化火。而肝木克脾土,这都会影响脾胃功能。

同时,「湿邪困脾」,随着春雨的逐渐增多,湿气加重,它会阻滞脾胃的气机,影响脾胃运化体内的水湿。

肝疏泄促进脾升胃降

图片

中医是用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吸收过程。饮食物经过脾胃的运化化生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要靠脾的升清作用向上输布到心肺和头面,并布散到全身,以发挥其濡养作用;代谢后的糟粕和废液则要靠胃的降浊作用向下输送到小肠、大肠、膀胱和肛门,通过小便、大便排出体外。其中,小肠、大肠的降浊过程实质是胃降浊作用的体现和延伸。因此,整个消化吸收和排泄的过程,实质是脾升胃降的过程,而脾升胃降的气机升降运动,主要靠肝疏泄、调畅气机作用来协调。

只有肝疏泄正常,脾升胃降才能协调有序,若肝失疏泄,则脾升胃降气机紊乱,表现为胁肋胀痛、恶心、泄泻等,可用疏肝和胃健脾止泻方法治疗。若表现为肝胃不和的胁肋胀痛、恶心、呕吐、纳呆、腹胀等可用舒肝和胃丸;若表现为肝脾不和的腹痛、泄泻等可用痛泻要方治疗。

虽然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但是春天不远了。在春天,应该是肝气生发的季节,如果肝气生发不畅或者太过,根据五行生克理论,木克土,所以肝木的气机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的就是脾土。

我们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春天,我们的脾胃容易出现问题,有拉肚子的、不想吃饭的、吃了胀气的。一细想,原来是春天来了,这时候可是最需要通过舒畅肝木之气,以养护脾胃的季节。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主生发,生发过了会化火,而生发不出,郁在体内也会化火。而肝木克脾土,这都会影响脾胃功能。同时,「湿邪困脾」,随着春雨的逐渐增多,湿气加重,它会阻滞脾胃的气机,影响脾胃运化体内的水湿。

基于以上,有几个常用的小妙招,很好使,特此分享出来。

行气排痰:推腹功

图片

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每次5分钟,早晚一次,站着、躺着都可以。

就是这么简单,能让你气血畅通,排出体内的痰湿,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因为腹部有脾经、胃经、肝经、任脉、带脉等经络循行。如果发现有腹部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一定要把它推散揉开。

我和家人对这个方法都相当受用,推后脚底会感觉湿湿的,有时早上起来干呕、或者饭后胀气、便秘,甚至晕车都用它来化解。

养脾祛湿:薏苡仁党参粥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民间更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一说。确实,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

薏苡仁被称为「天下第一米」,党参「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更是补脾上品,两者一起熬粥,既能健脾胃、去脾湿,还能补气血,尤其是适合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

材料:薏苡仁30克,党参15克。

步骤:

1、薏苡仁洗净去杂质,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

2、党参洗净后切成薄片。

3、将两者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末,再用小火慢慢熬40分钟左右,关过焖一会就可以吃了。

一般晚上我就把材料准备好,用电饭锅预约好煮粥,第二天早上被这粥的香气叫醒,然后喝上一碗,一整天都舒服。

但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脾既怕湿,也怕寒,因为寒气会损伤脾阳,不利于脾运化水湿;而湿气又会反过来影响脾阳,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想脾胃好,寒性食物一定不要贪多,或者烹调时放些葱姜蒜以去其寒性。特此奉上寒性食物清单,我可是花了好大心思得到的最全清单哦。

西柚、甘蔗、蛤蜊、田螺、生菜、木耳菜、油麦菜、芭蕉、西洋菜、冬寒菜、蛏子、青头菌、榆钱、龙葵、槐花、竹笋、鱼腥草、河蚬、海冻菜、鸡油菌、秋葵、扁尖、猪脑、海螺、文蛤、章鱼、黑鱼、皮蛋、哈密瓜、蟹黄、野菊花、菜瓜、紫菜、鸭血、猪骨髓、牛蒡、河蚌、番茄、樱桃、桑椹、绿豆芽、海带、蟹、牛奶、甜瓜、西瓜、柿子、猕猴桃、柚子、香蕉、金针菇、草菇、蕨菜、茭白、百合、苦菜、莼菜、马齿苋、慈姑、荸荠、魔芋、西葫芦、苦瓜、空心菜、绿豆、荞麦。

清肝降火:茉莉菊花茶

图片

养肝、清肝永远是春天不变的主旋律。菊花清肝降火众所周知,搭配清虚火,去寒积,理气解郁的茉莉花,一凉一温,性质平和,又可以很好的养肝去火、解肝郁,再加上几粒枸杞更美了。肝气舒畅了,脾胃自然不会受罪。

材料:菊花3克,茉莉花3克,枸杞4-5粒。

方法:加开水冲泡闷盖5~10分钟即可饮用。也可以放少量的冰糖调味。

疏肝理气:按揉太冲穴

日常没什么事,时不时的喝一杯就好,但如果今天生气了,或者最近脾气暴躁、心烦,那就要加一个法宝了,按揉太冲穴,疏肝理气。

点按双脚脚背上的太冲穴,力度以稍感酸胀微痛为宜,时间约2分钟。

太冲穴,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这样找太冲穴更准:顺着足大趾与二趾的夹缝向上移压,找到两个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就是太冲穴。这个穴很深,我们需要把指甲剪平,然后用掐的方法,才能揉到这个穴;揉到这个穴以后从上往下擀,直到不痛为止。整个动作做完后你会感觉气顺了很多。

何谓“甘”?养生为什么要养“甘”

此外,在中医养生中有“甘”一说,可是何谓“甘”呢?如果你认为甘味食物就是味道有些甜那就错了。味道还是其次,关键是对脾胃一定要有补益作用。中医认为,只要没有成酸苦辣等其他味道的食物都属于甘味。比如五谷杂粮,大部分都属于甘味。五谷大部分都是种子,生命力是最旺盛的,因此自古以来被当做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食。
1
大米
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冬天室内暖气较热,空气干燥,早晚喝点大米粥,可以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特别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大米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饭比稀饭对血糖的影响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干饭有利于控制血糖。

2

小米
又名粟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小米熬粥时上面浮的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为“米油”。中医认为,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

3
绿豆
又名青小豆,因其营养丰富,可作豆粥、豆饭、豆酒、煮食、麨食,或作饵顿糕,或发芽作菜,故有“食中佳品,济世长谷”之称。《开宝本草》记载:“绿豆,甘、寒、无毒。入心、胃经。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4
玉米
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能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对防止高血压、冠心病有积极作用。

此外,它还有利尿和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吃玉米能刺激脑细胞,增强人的记忆力。玉米中所含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性病变的发生。

5
高粱
高粱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儿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2—3克调服。但高粱性温,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6
黄豆
黄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宜常吃。用黄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尤其适宜痰热咳喘、伤风外感、咽喉肿痛者食用。

千古第一祛湿方,祛湿鼻祖方,祛湿基础方,祛湿万能方,它是——

原创 文泉杰 文小叔说
 
中国人的湿气只有医圣张仲景才懂,张仲景深谙湿气的本质,于是开出一个方子,成为祛湿的鼻祖方,后世所有祛湿的方子都是在这个祛湿方基础上加减而来。

千古第一祛湿方苓桂术甘汤送给你们。

茯苓20克  桂枝1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以上四味药放入两瓶矿泉水,大火烧开,小火煎煮半个小时,差不多剩一半的水就可以了。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的时候加热。)

张仲景说这个方子治疗什么病呢?

第一个治疗“心下逆满”。心下就是脾胃这个部位,逆满就是脾胃水湿太多了,有一种上逆的感觉,比如喝点水就想打嗝或者呕吐。

第二个治疗“气上冲胸”。意思就是说湿气太多了,不能气化成津液,到胸部这个位置受到了阻挡,于是就有一种气冲到胸部,很膈应的感觉。

第三个治疗“起则头眩”。意思是说,蹲下去马上站起来头晕。蹲久了站起来头晕正常,很多人都有,但是如果刚蹲下就站起还头晕的话就是湿气太重的原因。当然也有单纯血虚的原因。但如果一个人湿气太重的话,他的脑部气血就相对不足,因为有一部分被湿气占据了,所以起身的时候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头晕。

第四个治疗“身为振振摇”。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为什么会摇晃呢?可以想象一下,只有小舟在江河里才会摇晃,身体里面的水湿多了,身体就好比小舟,摇摇晃晃的。

以上四个症状是苓桂术甘汤主攻方向,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放到今天来说,只要你身体有湿气,尤其是中焦脾胃有湿气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中焦脾胃有湿气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呢?有一条水汪汪的大舌头,舌头又胖又大,口水多,一天到晚没有喝水的欲望,喝点水胃胀,都可以听到水在胃里晃荡发出的声音,至于脸皮浮肿,眼袋大,四肢浮肿那就更不用说了,说明你的湿气已经泛滥成灾了。

张仲景真是无上高明,这个方子妙就妙在它符合养生的最高境界“一阴一阳谓之道”。方中的配伍非常精妙,有阴有阳,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补有泄,可谓天衣无缝也。

下面文小叔细细唠叨唠叨方子中的四味药。

茯苓。

茯苓可是个好东西,它有多好?据考证,从古至今所有的药方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茯苓。茯苓,九大仙草之一,不温不燥,不寒不热,它的性子很平和,所以慈禧太后天天吃它,还让人发明了一种美味又养生的食品叫茯苓饼。

茯苓祛湿是比较缓慢的,用的是它的甘淡之性,茯苓不像薏米那么猛烈,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茯苓需要重用才有效果,这个方子用的最多,用到了20克。著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擅长当用茯苓来治疗脂溢性脱发,茯苓用到50克。

桂枝。

桂枝是这个方子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了桂枝,这个方子就平淡无奇。如果说茯苓是所有药方中用的最多的一味药,那么桂枝就是所有经方里用的最多的一味药,张仲景如此钟情于桂枝,以至于无论寒症热症虚证实证,还是表征里症还是半表半里症,都有桂枝的身影。

并不是说桂枝无所不能,但足见桂枝的神通广大。

小伙伴们问,啥是桂枝?

桂枝就是桂树的枝头,最上面的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可见它的生发之力是很强的。桂枝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先问小伙伴们一个问题,脾胃为啥子有湿气?

因为脾胃睡着了,不干活了,为啥不干活了,因为脾胃太冷了太寒了冻着了。中医有一个术语叫“纳呆”,说的就是脾胃像木头一样,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所以,我们要把脾胃叫醒。怎么叫醒?绝对不能用寒凉去叫醒,要用温度热度去叫醒。让太阳照进我们的脾胃,让脾胃不再阴霾。这个桂枝就好比太阳,它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让这些水蒸气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白术。

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高手,它的味道很香,它既能够像桂枝一样叫醒我们的脾胃,也能够像茯苓一样祛湿,只不过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把它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

炙甘草。

甘草,小伙伴们都知道,主要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炙甘草在甘草的基础上烤制或者蜜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毒之效,增加了补中益气的效果。炙甘草在这个方子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一调和诸药,第二救津液,因为桂枝白术都比较温燥,又加之大量的茯苓利水,为了防止大量的津液流失,所以加入炙甘草反佐一下。

苓桂术甘汤的妙处远不止这些,这个方子还包含了祛湿的三个方法。

中医祛湿的第一个方法——利湿。

利湿或者叫利水或者叫利尿,通俗地说,就是借助利湿的药材让我们身体的湿浊直接从下面从小便排出去。这些年我们疯狂追逐的祛湿食材红豆薏米不就是这样的吗?红豆薏米都是利水利湿的食材,刚开始时还有点效果,慢慢地就没有效果了。而且利水利湿的药材多数是寒凉的,长期食用会伤害脾胃,反而会加重湿气。

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也是利湿的,茯苓的好处是它是平和的,不伤脾胃。这就是文小叔为何不向小伙伴们推荐红豆薏米,却一直推荐茯苓的原因。

中医祛湿的第二个方法——渗湿。

这个渗湿又怎么理解呢?渗就是慢慢渗出来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样说小伙伴们应该明白了吧?这个渗湿就是发汗的意思。借助解表发汗的药材让我们的湿气从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慢慢渗出来。

渗湿需要强壮我们的心阳。有的小伙伴心气不足,心阳衰微,怎么也不出汗,就算到了酷暑,人家都汗流浃背了,他就是不出汗。这时候要调理心脏了。出汗是我们身体排毒的一个重要通道,老不出汗湿气怎么去掉呢?

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就可以强壮心阳,解表渗湿。而且桂枝还可以通过升阳来祛湿。湿气本质上是一种阴邪。桂枝就好比天空中的太阳,太阳一出来,地上的湿气很快就会去无踪。

中医祛湿的第三个方法——燥湿。

燥湿,一看这个燥字就与火有关,所以我们借助温补的药材来燥湿。小伙伴们慢慢体会一下这个燥湿的概念,把毛巾放在炉火上烤的时候,毛巾的湿气是不是被蒸发了?然后我们把干燥的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桌子上的水就被毛巾吸走了,这就是燥湿。

谁来燥湿呢?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是燥湿的一把手,白术大哥苍术更是厉害,一般不用。

不过话说回来,见湿祛湿都是治标,怎么才是治本呢?那就是断绝湿气的来源。不然你一边祛湿,另外一边湿气源源不断地产生,你不是白浪费功夫了吗?

怎么治本?中医五行当中谁克水来着?对喽,就是土。这土是什么呢?就是脾嘛,脾属土。所以要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好好健脾。

还有,《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湿气的来源就是脾,要想断绝湿气的来源,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

用什么来健脾呢?白术是最佳选择,炙甘草可以来帮忙。

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苓桂术甘汤:你看,这个茯苓就相当于利湿,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 这个桂枝呢就相当于渗湿,可以强壮我们的心阳,可以解表发汗,让我们的湿气从体表毛孔渗出去。这个白术呢就相当于燥湿,把我们身体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水蒸气,就像火炉烘烤毛巾一样。这个炙甘草呢就相当于健脾,牢牢守住我们的脾胃,白术同样也可以健脾。

这个方子紧紧扣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个思想:桂枝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白术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茯苓从脾胃往下走,降掉湿浊;炙甘草稳固脾胃。

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汗多了,这正是祛湿的效果出来了。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排便次数多了,排便之后感觉非常舒服,当然了,把身体里的垃圾排出去了当然舒服喽。无毒一身轻嘛。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长达数年的慢性湿疹。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膝关节积液、胸腔积液、脑积水、胃胀、水肿等等。

真不愧是千古祛湿第一方啊。张仲景真是高明啊!写到这文小叔对张仲景的敬佩之情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最后说一下这个方子偏温,适合脾胃寒湿的人。

食指有一奇穴,鼻炎、肝火旺、迎风流泪都能调理

木穴,穴如其名

本穴取名木穴,功能及主治皆与肝或风有关,肝及风皆属于木,且本穴处于后天八卦巽卦之处,巽卦五行属木。

【木穴】“木”通肝、通目,善于调治感冒、鼻塞、流涕、手掌皮肤病,主治一切眼疾。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去风;泻肝胆热、开郁通窍的作用特性。

木穴在掌面食指内侧(偏向小指侧),共计三穴:
木一穴: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下二分半。
木二穴: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
木三穴: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上二分半处。

木穴主治 :
1、肝气郁结、脾气暴躁、止汗、发寒热、皮肤病、鹅掌风、肝火旺、胁肋痛(特效)。
2、近视、视物模糊、目赤肿痛、麦粒肿、眼干、迎风流泪(特效) 、皮肤瘙痒。
3、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流鼻血。

木穴——调治鼻病的特效穴

木穴调治鼻病甚效,治鼻涕多,不论清涕浓涕皆有效。

本穴位在食指上,为大肠经区域,一则大肠经循鼻而过,二则大肠与肝脏腑别通,肝经走鼻之内部(颃颡),故本穴调治鼻病甚佳,能通鼻塞,止鼻涕。

因穴位属巽卦属风,“木”主风之故,本穴治感冒流涕可止于顷刻。最适宜于鼻塞、流涕的患者。对流清涕不止,鼻塞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亦可起缓解作用。

有一患者,从不信针灸,因感冒之后流涕不断,因巧合遇到一医者,以半信半疑的心态试之:

针木穴配迎香,5分钟之后鼻涕症状立缓解,留针15分钟,症状明显缓解。

木穴多采取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针刺时,通过艾灸或指压揉按木穴,也可见效。

【按的时候由轻到重的按,一边按一边吸鼻子,效果又快又好。有些人按这个穴位特别疼,痛则不通,要多按一下,最好按到不痛了。】

另外过敏性鼻炎也可艾灸:迎香、鼻梁、印堂、太阳、大椎、肺俞、曲池 合谷、关元、足三里。

木穴——疏肝解郁疗效迅速

肝属木,应于春季,肝气在此时最活跃,最旺盛,如同自然界的树木一样自由升发。

这时候如果肝气不能顺利升发,而是郁结在一起就会闹脾气。肝经不顺的人还会经常生闷气,心情郁闷。

而肝经不通,气血瘀滞,脸色会变黄,还会长痘长色斑,这种斑中医叫做“肝斑”,因为长出斑的原因在于肝气郁结。

如果肝火过于旺盛,也会出现心情烦躁、急躁、易怒,入睡困难容易醒等。

而木穴对肝火旺、脾气急有调治作用。

此穴在食指上,食指为大肠经所经,透过大肠与肝经通,穴在食指第一节约当荥穴水平,故能清肝火、治脾气躁。

本穴调治用途极广,凡肝火旺及肝郁之症皆能处理,有太冲、行间两穴之效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疗效更为迅速。

时下,因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社会节奏也快,所以肝郁或肝火旺盛的人特别多,是当前致病之首要因素,所以需要疏肝解郁的人特别多,本穴大有用处。

有ー女性患者,因脸面肝斑、脾气特别暴躁而来诊以木穴配指驷马、木炎穴、足三里调治;
肝斑消失,脾气变得温顺,其老公玩笑曰“无意中给换了一个新媳妇,甚是感谢”。

木穴——还可调治眼疾、手皮肤病

透过肝开窍于目的理论,本穴常用于眼疾的调治作用具有特效。

常用于迎风流泪、眼睛干涩、眼痒、目赤肿痛、视物模糊、近视等具有确实的疗效。

临床常配用二角明、光明穴、肾关穴、中白穴运用。

本穴属大肠经,与肺表里,肺主皮肤,大肠阳明多气多血,治皮肤亦佳。

对手皮肤病作用很好,可调治手出汗、手干燥、手发痒、手皮发硬、手掌裂纹等。

常配用指驷马并用,以取患侧用穴,这是本穴的一个较为理想的作用,在临床对此多有发挥。

木穴配伍其他穴位效果更好

1

风寒感冒

证型:风寒袭表,鼻塞、鼻涕清者。
配穴:选木穴为主穴,配灵骨大白。
木穴对应于肝,脏腑别通论提到,肝与大肠通;灵骨大白亦是取肺与大肠通。

2

迎风流泪

眼易流泪、遇风吹甚者;证型:肝火上逆。
配穴:选木穴为主穴,配火硬。
肝开窍于木,以木穴为主以柔肝,火硬位于厥阴肝经上,用以抑肝。

3

眼干涩

木穴配上光明穴和攒竹穴,调理眼干涩有立竿见影的功效,还能缓解飞蚊症。

4

富贵手

手掌皱裂、脱皮者,证型:风邪束表。
配穴:选木穴为主穴,配驷马穴。
皮肤病者,多为风所致,风邪袭表,抑厥阴风木,辅驷马穴驱风解表,归于肺。

5

皮肤瘙痒

治外感风邪不宣皮肤瘙痒,木穴倒马配指三黄。

6

更年期易怒

本穴与胆穴相配(均左右单取)调治更年期妇女烦躁、易怒效佳。

所以你们可以随手用这个木穴,按压木穴对烦躁易怒、迎风流泪、眼涩眼痛、手脱皮干裂、鼻塞流清涕,过敏性鼻炎等有卓效。用棉签或火柴棍等钝头物品,稍用力,按压此处50~100次。无需针刺,指压揉按也可见效!#中医养生##陈易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兰溪!挺住!人员转移令已下发,预报今晚12时洪峰到达!
  • 杭州一学校小出纳巨贪3000万公款炒期货,亏光后自杀!两任校长都没发现?
  • 700多个20出头的小伙子守护者一座城!他们的睡姿让人泪奔!
  • 杭州13岁学生从四楼跳下,竟因玩游戏被骂!刚苏醒就要……
  • 留学≈代购?金职院一个大学生干脆把“代购”做到极致
  • 仅有3席余额!都市快报联合浙师大超强教师团推出"超能训练营"!
  • 真想看你独当一面的那一天。
  • 意想不到的人回来了!!
  • 咱们能不能换个姿势?
  • 现在的年轻人啊!
  • 你到底想对我做什么?!
  • 你可知罪?!
  • 临走前能不能…让我“那样”一下?
  • 再来!我还要!
  • 小狐狸,我们没你不行(つД`)ノ
  • 补个内裤都是爱你的形状~
  • 男人,永远不要说自己不行!
  • 你要轻一些,这可是朕的第一次……
  • 念念不忘的,唯有故人和酒。
  • 终有一人,免你四下流离,免你无枝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