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根弦,我不再震动,不,我也不是一根弦。

于法假立瑜伽中,若行放逸失大义。依止此法及瑜伽,若正修行得大觉。见有所得求免离,若谓此见为得法。慈氏彼去瑜伽远,譬如大地与虚空。利生坚固而不作,悟已勤修利有情。智者作此穷劫量,便得最上离染喜。若人为欲而说法,彼名舍欲还取欲。愚痴得法无价宝,反更游行而乞丐。于诤喧杂戏论着,应舍发起上精进。为度诸天及世间,于此瑜伽汝当学。

“阿陀那识甚细微,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遍计所执相是有为相,圆成实相是无为相,依他起相是非有为非无为相,真实相就是依他起相。“不观诸行众过失,放逸过失害众生,懈怠住法动法中,无有失坏可怜愍。”一切诸法皆无性,无生无灭本来寂。诸法自性恒涅槃,谁有智言无密意,相生胜义无自性。众生界中无量生,惟度一身趣寂灭。

【37菩提道品=4念处(身受心法)+4正勤(断恶助善)+4如意足(欲、精进、心、思维)+5根(信、精进、念、定、慧)+5力(信、精进、念、定、慧)+7觉支(择法、精进、喜、轻安、念、定、行舍)+8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4.4.5属于资粮位,七觉支属于加行位,八正道属于地上修行为。
复次已说安立;当知于此静虑等中,作意、所缘二种差别。
作意差别者:谓七种根本作意,及馀四十作意。
云何七种作意?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云何四十作意?谓缘法作意(谓闻所成慧相应作意)、缘义作意(谓思修所成慧相应作意)。缘身作意、缘受作意、缘心作意、缘法作意(谓修念住者,如理思惟身等作意)。胜解作意(谓修静虑者,随其所欲,于诸事相增益作意)、真实作意(谓以自相共相及真如相,如理思惟诸法作意)。有学作意(谓有学无漏作意、一切善作意)、无学作意、非学非无学作意(谓一切世间作意)。遍知作意(没断惑)、正断作意(可断)、已断作意(谓断烦恼后所有作意)。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毗钵舍那如理作意正观察)、无分别影像所缘作意(止)、事边际所缘作意(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因缘生法的边际)、所作成办所缘作意(谓我思惟如此如此,若我思惟如是如是,当有如此如此,当办如是如是,及缘清淨所缘作意)。胜解思择作意(或有最初思择诸法,或奢摩他而为上首)、寂静作意(或有最初安心于内,或毗钵舍那而为上首)。一分修作意(观或止随修一分)、具分修作意。无间作意(一切时无间无断相续而转)、殷重作意(不慢缓加行方便)。随顺作意(谓由此故,厌坏所缘,顺断烦恼。)、对治作意(正捨诸惑,住持于断,令诸烦恼远离相续)。顺清淨作意(谓由此故修六随念,佛、法、僧、趣涅槃行、趣资材行、趣生天行,随念之行,或复思惟随一妙事)、顺观察作意(观诸烦恼断与未断;或复观察自己所证,及先所观诸法道理)。力励运转作意(谓修始业未得作意者所有作意)、有间运转作意(谓已得作意,于上慢缓修加行者所有作意)、有功用运转作意(谓即于此勇猛精进、无有慢缓修加行者所有作意)、自然运转作意(得作意时、正入已入根本定时、修现观时、正得已得阿汉时)。思择作意(毗钵舍那品作意)、内摄作意(奢摩他品)。淨障作意(弃捨诸漏,永害麤重)、依止成办所行清淨作意(依离一切麤重之身,虽行一切所缘境界,而诸烦恼不复现行)、他所建立作意(谓诸声闻所有作意;要从他音、乃能于内如理作意故)、内增上取作意(谓诸独觉及诸菩萨所有作意;以不从师而觉悟故)、广大作意(谓诸菩萨为善了知生死过失出离方便,发弘誓愿趣大菩提所有作意)、遍行作意(谓佛世尊现见一切无障碍智相应作意,若诸菩萨汶于三乘及五明处——通达声闻、缘觉,及五明处内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声明这五明方便善巧所有作意)。

此中由胜解思择作意故,淨修智见。由寂静作意故,生长轻安。由一分具分修作意故,于诸盖中心得解脱。由无间殷重作意故,于诸结中心得解脱。又由无间作意故,终不徒然而捨身命。
由殷重作意故,速证通慧。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十二段(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诉须菩提说:“你意下如何?如来曾经在燃灯佛所,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法?”这里说的如来指的是释迦牟尼佛本人,而燃灯佛则曾经是释迦佛的老师。燃灯佛是梵文、意译定光。是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
释迦如来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燃灯佛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时期第二阿僧祇中第九十一劫时,阎浮提(地球)世界有一个大国王,名波塞奇。大王有个太子名勒那识只,太子出家学道而成佛。这个时期,有一位名阿梨蜜罗的比丘,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于是为这个比丘授记,授记他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这就是阿梨蜜罗比丘往昔燃灯供佛,因此得佛授记而成为燃灯佛的因缘。
那么释迦佛又是什么因缘得到燃灯佛的授记呢?据《瑞应本起经》卷上所述:释迦牟尼过去世曾是虔诚敬佛的善慧童子,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养给燃灯佛。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来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因此,这个供养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佛子(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名释迦牟尼佛。
释迦佛问须菩提:“我曾经在燃灯佛所学法时,于法有所得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这个回答是个大问题,学法之人,如果不得法,怎么能够成佛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如果释迦佛在燃灯佛所是因为得了什么法才成的佛,那么释迦佛得的是什么法呢?什么法才能够成佛呢?真有这么容易的事,得一个法就能成佛?诸佛大慈大悲,又何必旷劫不懈地以手指月,苦口婆心地作种种比喻呢?只需将这个成佛之法传出来,一切众生不早就成佛了吗?这样多省事,哪里还会有什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由此可以推理,成佛不是在某一位佛前得了什么法就能成佛,因为一切法都是虚而不实的,用虚而不实之法、成实实在在之佛,这是大相径庭、南辕北撤的。十方如来除了三大阿僧祇劫的精勤修行外,最终都是在空了一切法、觉了一切义的当下一念中成就的佛道,这一念是清清净净,一尘不染、一法不生的。所以具有大般若智的须菩提说:“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理在于此!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菩萨庄严佛土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佛说:是何缘故说不也呢?须菩提回答说:“因为庄严佛土者,既非庄严,是名庄严。”这又是个问题,既然是庄严佛土,为什么又要说既非庄严,而名为庄严呢?
要解开这个问题,先认识下什么是“佛土”?佛土又称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处,或佛教化之国土。但佛土不仅指净土,包括凡夫居住的现实世界(秽土),只要在佛教化的世界内,都称为佛土。地球属于三千大千世界里极小的一个微尘世界,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是释迦牟尼一佛所教化,所以都称为佛土。
佛土有不净(秽土)、不净净(不净土中之净土)、净不净(净土中之不净土)、杂(净秽相杂土)、净(纯粹净土)等五种,此五土是依众生之业而感受,故称众生土;又因其为佛所教化之国土,所以又称佛土。佛土于天台宗分为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碍土、常寂光土等四土之说。四土即:
1、凡圣同居土:指有佛、有菩萨、有天人、有凡夫等凡圣共住之国土,有净秽之别,秽者如娑婆世界、净者如西方极乐世界等。
2、方便有余土:指修方便道之空观与假观而断除见惑与思惑,出分段生死,但尚未断除尘沙及根本无明惑,为藏教小乘、通教二乘、别教三十心之菩萨等所生之土。
3、实报无碍土:指修真实法之中观,断除尘沙及少分根本无明之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生之土,名实报无碍土。
4、常寂光土:此为断除三惑二障、成就三身四智,圆成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及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功德之大圣人,指成佛者所住之国土。
以上所说为有相佛土,有相佛土出自无相一心,由此可知,心净则国土净、心净则佛土庄严。净者干干净净,干干净净不是从外相上去庄严,外相庄严非真庄严,唯有心地清净才是真庄严。所以须菩提说:“如果菩萨有庄严佛土的想法,就落入了有相中,在有相中庄严佛土,不是真正的庄严,是名庄严,名也只是个假名而已。”须菩提的这种说法得到了世尊的赞许。
佛说:“是这么个缘故,须菩提!诸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须菩提说的那样,于无相中生清净心,不能在有相的物质世界里生心,也不应该在听到声音、闻到气味、尝到味道、接触到人或事、或触景生情的种种思想里而生心,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
菩萨怎样才能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呢?佛讲了不要在六尘外境中生心,也就是说:要离一切相!怎样才能离一切相呢?离一切相不是要脱离现实生活,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人我现象及事物现象,都不要生执着,因为这些现象都是幻相,如果执着幻相,就会认假为真,失去真真,这个真真,就是我们要生的心,这个心,知善恶诸法而又能远离善恶诸法,这个能知善恶诸法又能远离善恶诸法的心,就是佛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
佛说:“须菩提!打个比喻,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相非常高大,高大到什么程度呢?像“须弥山王”一样的高大,须菩提!你意下如何?这个人的身相大不大?”
这里说的“须弥山王”是什么意思呢?须弥山是梵语、译为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黄金、白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诸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称高;其高度有八万四千由旬,方圆也有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之分,大由旬为六十里、中由旬为五十里、小由旬为四十里,这里不论用哪一种计算,都非常之高大,所以称为“妙高山”;妙高山为诸山之王,故又称其为须弥山王。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是身为大不?”须菩提回答说:“甚大、世尊!”佛说:“是何缘故说其甚大呢?”须菩提回答说:“因为佛说这种甚大之身是非身,非身就不是真实的身,不是真实的身,只能叫名大身,这个名也是个假名,为什么是假名呢?因为这个人的大身,都是假的,所以这个名称自然也就是个假名。”
那么什么才是真实之身呢?真实之身就是法身,法身的高大不是须弥山王所能够相比的,须弥山王虽为众山之王,但其高大也不过八万四千由旬,而法身之高大是没有尺度的、是无量无边的!况且须弥山在成住坏空的坏空劫里,是要被毁灭的;而法身却是永恒的不坏之身。
这就是佛说大身非身,并以手指月,引导众生在大身非身中去找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身法身之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法身没有住处,但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实际为无住而无所不住,这无住是空相、无所不住是实相;空相是小乘小涅槃、实相是大乘大涅槃;从空相至实相、从小涅槃至大涅槃,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真实处!

读书学典:《论语.子罕》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知:知识。无知:没有知识。朱子:“孔子谦言己无知识。”孔子不以有知而自居,此处当深思。何晏曰:“知者,知意之知也。”知意,谓故用知为知也。圣人忘知,故无知知意也。若用知者,则用意有偏,故其言未必尽也。我以不知知,故于言诚无不尽也。
▲鄙夫:庸俗浅陋之人。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吾、我:《四书纂笺》:就己而言则曰“吾”,因人而言则曰“我”。
▲空空如也:此处一指孔子空空如。无识也。缪协:“唯其无也,故能无所不应。虽鄙夫诚问,必为尽其本末也。”焦竑:“孔子言己空空无所知,唯叩问者是非之两端,而尽言之。孔子自得其本心,见闻识知,泯绝无寄,故谓之‘空空’,然非离鄙夫问答间也。”《四书反身录》:“夫子惟其空空,是以大而能化,心同太虚。”刑昺注:空空,虚心也。郑彼注云:“悾悾,诚慤也。”此鄙夫来问夫子,其意甚诚慤,故曰“空空如”。
▲叩:叩问。钱穆:“如叩门使门内人闻声开门,又如叩钟使自鸣。孔子叩问此鄙夫,使其心自知开悟。”李光地:“叩者,推究以发其所疑之两端也。”《正义》“叩”者,反问之也。因鄙夫力不能问,故反问而详告之也。
▲两端:两头。事物有其两头,如始终、本末、上下、精粗、利弊、正反等,孔子根据此人所疑之事的两端进行叩问而告之。郑注云:“两端,末也。”凡事物之始,皆起微末,故末有始义。尹氏曰:“圣人之言,上下兼尽。即其近,众人皆可与知;极其至,则虽圣人亦无以加焉,是之谓两端。如答樊迟之问仁知,两端竭尽,无余蕴矣。若夫语上而遗下,语理而遗物,则岂圣人之言哉?”
▲竭:竭尽。孔安国:“竭尽所知,不为有爱。”钱穆:“于此两端,穷竭叩问,使鄙夫来问者,对其本所怀疑之事之两端均有开悟,则所疑全体皆获通晓,更无可疑,使自开悟。”

■现代翻译: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一个粗鄙的人来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从他所提问题的正反两头去探求,尽了我的力量来帮助他。”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知者,知意之知也。言知者,言未必尽也,今我诚尽也。孔安国曰:有鄙夫来问於我,其意空空然,我则发事之终始两端以语之也,而竭尽所知,不为有所爱也。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知,谓有私意于其间之知也。圣人体道为度,无有用意之知,故先问弟子曰吾有知乎哉也。又云无知也,明已不有知知之意也,即是无意也。此举无知而诚尽之事也。鄙夫,鄙劣之夫也。空空,无识也。言有鄙夫来问我,而心抱空虚如也。两端,事之终始也。言虽复鄙夫,而心虚空来问于我,我亦无隐,不以用知处之,故即为其发事终始,竭尽我诚也。即是无必也。故李充曰:日月照临,不为愚智易光;圣人善诱,不为贤鄙异教。虽复鄙夫寡识,而率其疑,诚谘于圣,必示之以善恶之两端,竭己心以诲之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言孔子教人必尽其诚也。孔子言,我有意之所知,不尽以教人乎哉?无之也。常人知者言未必尽,今我诚尽也。空空,虚心也。叩,发动也。两端,终始也。设有鄙贱之夫来问于我,其意空空然,我则发事之终始两端以告语之,竭尽所知,不为有爱。我教鄙夫尚竭尽所知,况知礼义之弟子乎。明无爱惜乎其意之所知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圣人之于人,患其不能学,不倦其所教;患其不能问,不隐其所答。互乡童子之进,则与之而不拒;鄙夫之问,则叩两端而竭焉。盖智及之,而诚不至,圣人答之以略;智不及,而诚至焉,圣人告之以详。

●宋朱熹《论语集注》:孔子谦言己无知识,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耳。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程子曰:“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犹恐众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观于孔子、孟子,则可见矣。”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此章之意,亦恐学者以圣道为高远而圣人为有隐也。凡所以告二三子者无不尽矣,虽使鄙夫持空空之质而问,所以告之者,亦未尝不就其两端而无不尽者焉。盖语近而其远者未尝不具焉,语卑而其高者未尝不存焉。形而上曰道,形而下曰器,而道与器非异体也。圣人有隐乎尔哉?在学者体之何如耳。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夫子应问不穷,当时之人,遂谓夫子无所不知,故此谦言“无知”也。焦氏循补疏:“此两端,即中庸‘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之两端也。鄙夫来问,必有所疑,惟有两端,斯有疑也。故先叩发其两端,谓先还问其所疑,而后即其所疑之两端,而穷尽其意,使知所问焉。盖凡事皆有两端,一旌善也,行之则诈伪之风起,不行又无以使民知劝。一伸枉也,行之则刁诉之俗甚,不行又无以使民知惩。一理财也,行之则头会箕敛之流出,不行则度支或不足。一议兵也,行之则生事无功之说进,不行则国威将不振。凡若是,皆两端也。而皆有所宜,得所宜则为中,孔子叩之,叩此也。竭之,竭此也。舜执之,执此也。用之,用此也。处则以此为学,用则以此为治,通变神化之妙,皆自两端而宜之也。”处则以此为学,出则以此为治,通变神化之妙,皆自此两端而宜之也。

●南怀瑾《论语别裁》:知识最高处就是“无知”,就是始终宁静,没有主观,先没有一个东西存在,这是最高的学问境界。孔子说,你们以为我真正有学问吗?我老实告诉你们,我一点学问都没有,我什么都不懂。有不曾受教育的人来问我,我实在没有东西,因为没有主观,没有成见,就反问他提出问题的动机,就他相对思想观念的正反两面研究透了,给他一个结论。所以我没什么学问,不是我给他答复,是他自己的意见提出来问我时,我替他整理作个结论而已。

★此句是见圣心之虚,教人之诚也。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泯绝见闻识知,彻见本性,就是空空如也。本性空空,而有大用,刘宗周曰:“人之心,虚而已矣。生一分知识,便窒一分天理。”本性空灵,毫无妄见,所以“空空如也”,即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道理。这里又提出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中庸》说舜执其两端,此处是说孔子叩其两端,都是中道。刘宗周曰:“才拈一物,便有两端,如有是则有非,有本则有末,有精则有粗,才有过便有不及。两端之道,阴阳而已。”很多人不能看透事情的本质,面对问题的时候迷惑不定,就是此两端模糊不清;或者,对事情的起因、结果存有分歧;或者,对事情的利弊不知;先问其所疑,而后即其所疑之两端,而穷尽其意,穷竭叩问,要未叩不先起念,既竭依旧忘知,物来顺应,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 https://t.cn/RxRVHI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前期大家不太熟练,遇到小白能骗就骗,后期和优秀的人做,优秀的人的思维方式,做生意、做单子的、沟通谈判交流的角度就是不一样,这是我聊了上百笔交易得出的感悟,他
  • 生命不是用来较劲的,而是认识自己,接受瑕疵,超越自己的#养森瘦瘦包v26332955##养森瘦瘦包总经销v26332955#走过春夏秋冬,走过风霜雪雨;走过坎坷
  • wyx真的每次回来的时间点都好令人讨厌。我们在次所关门吹头已经是很给脸了。
  • 举个例子,你可以换个号给对方发一条信息,信息内容的前部分依然是合理化归因,后面你就可以加上这么一句话,“你怎么说拉黑就拉黑啊,没必要这么狠心吧,我也没做什么对不
  • 楼栋管家人真的好好 是女生才懂的小温柔阿[泪][泪][泪] 妈妈今天做藕汤 喝过排骨藕汤 可没见过猪蹄藕汤 肥到我很弟弟都想yue 没人敢发言 怕她说:如果
  • 我和老公都不是特别会养花的人,但是考虑到老年生活的丰富性,多少还是种一些易存活好打理的绿植吧,月季、向日葵,鸡冠花和菊花是一定要有的,因为这是我的童年之花呢。向
  • 由于非常的乖 粘人听话 就和花店老板了解了一下 前主人是因为怀孕把它弃养 带回家养了一段时间 我即将离开南通回老家 由于路途遥远 不想让她折腾 怕出问题 故
  • 但多年来,朱茵却被黄贯中宠成了公主,因为幸福的女人脸色骗不了人,看看朱茵如今圆润的脸庞以及云淡风轻的状态,就知道一家三口生活的平稳踏实。[送花花]为一人冠花姓,
  • #施未希[超话]# #希希相印 未来可期# 2022.11.09施未希口袋房间日常小宝是有多期待冬天了,都梦到下雪了啊头发好像有点毁了啊[允悲],没事的,再养养
  • “去年,公司首次参加了第八届中原(鹤壁)文博会,带来的红色文创产品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很多人也对中国传统文化IP有了更深入了解。今年我们再次来到文博会,
  • 综合分析仅供参考,不一定对,提供以下几点供公安参考建议:1 很可能熟人朋友作案(徐许姓属狗,名字带田土,陈姓,有女人参与诱惑)目的动机为仇人所谋害,目前凶多吉少
  • 小区一阵桂香,原来还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树现在才开,对啊,着什么急呢,等想开了再开,似乎也不迟。此时又落下雨来......#杨紫[超话]##杨紫1106生日快乐#
  • 再来看一下今天的指数,微跌收场,目前指数的位置很关键,叠加美股这几天也要见顶,a股承压不小,能不能挺住或者说在美股下杀的时候它下跌的幅度小一些,静待观察。再来看
  • 你既可以选择这么做,也可以享受2D版本,而我最喜欢的享受元宇宙的方式之一就是在那里有一群机器人在工作,并与外面物理世界的机器人交流,物理世界和元宇宙可以通过很多
  • これが兄弟だと思います#碧色的话匣子[超话]#私の理解では、友達はあなたがいくつかの基本的な相互依存を提供することができ、お互いに付き添う人ですが、必ず双方向
  • #诗歌# 很久未写诗,因为诗究竟是哀弱的,无论字词甚或句子如何的有力,用Prestissimo的速度来吐出你的肚里的狂风暴雨,你的手指用Forte forti
  • #梁祯元[超话]# #梁祯元可爱甜心# 221113 Weverse祯元回复 猫猫要去睡觉啦 ▔▔▔▔▔▔▔▔ 蔷薇誓约 ⏰日专单封代go 圈粉安利
  • 所以孩子总是以谁在说谎的标准来分辨好人与坏人,但当一个孩子长大了,他就会发现,原来诚实是让人如此的痛苦,而说谎才是能够支撑残酷生活的最佳途径。在乔瓦娜看来不论是
  • 本肖战粉丝小飞侠,觉得肖战好帅!本肖战粉丝小飞侠,觉得肖战好帅!
  •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每日一善文案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