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淨法師:何謂「精進」?-第373集

  「精進」,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永遠不會懈怠,那就是進;心一、念一、行一,那就是精;純一而不夾雜,這叫精進,精進生定慧。

釋迦牟尼佛如何教化眾生(第2集)2003/10/23

  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善根,這個很難,非常不容易。『善根』是什麼?大乘經教裡常說世間善根,也就是說世間所一切善法都從這個根生的,這就善根,能夠出生一切善法,這個善根就是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痴」,十善業道最後的意業,這三個根。出世間一切善根,大乘經教裡佛也說,「精進」,精進是菩薩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56集)2011/8/24 

  什麼叫精進?精就是純一、精純,一點不夾雜;進就是永遠前進,絕不會後退的,這叫精進。用我們這部經裡面所說的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真精進。這八個字做到,上品的功夫生實報土,中品的功夫生方便餘土,下品的功夫生凡聖同居土,沒有一個不往生。所以精進兩個字要認識,我們這個心裡面很多雜念就不精,精就失掉,縱然天天進步不是精進,所以問題還是很多。真精進,問題沒了,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曉。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56集)2011/8/24 

  貪瞋痴叫三毒,世間所一切的惡法都從貪瞋痴生出來的,那是惡根、毒根。世間善法翻過來就是三善根,貪、瞋、痴,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假如我們學佛,連世間的善根都不具足,出世間的善法就沒分了。出世間的善根是什麼?只一條,只一個,精進,出世間的善根。精,諸位要記住,是純而不雜,夾雜就不精,那就不是善根。純一不雜,這樣求進步,這是菩薩善根。

​佛說大乘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10集)1991/6 

  相信自己的善根,不貪、不瞋、不痴再加上精進,這樣子斷惡修善就是功德。如果沒三善根、沒精進,修一切善都是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樣。福德,六道輪迴裡面享受福報;功德,能夠幫助我們開智慧,幫助我們證聖果,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功德邊的事情,福德做不到。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56集)2011/8/24  

  我們的學業、我們的道業天天都在進步,不但進步,而且是精純的進步,並不摻雜一些別的東西。什麼叫摻雜?譬如說我們來學道,如果我學道的目的,我是希望我趕快成佛,趕快證果。成佛證果幹什麼?我將來要度廣大的眾生,很多人尊敬我,很多人供養我,我走到哪裡都很了不起,這就叫摻雜。雖然精進,你的目的不清淨,為什麼?你是為了名聞利養而精進,那就錯了。所以世間為名精進的人很多,為利精進的人很多,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了,這個精進才叫真精進。精進的功德是「度懈怠」。

​佛說阿彌陀經(第13集)1983 

  「懈怠之念」,這就是精進度。懈怠這個煩惱也是很重!不容易斷除,假如我們修學都不懈怠,諸位想想還要什麼三大阿僧祇劫?一生當中當然成就。在一生當中之所以不能成就,虧吃在懈怠,換句話說,就是不能精進。不懈怠就是精進。所以這點我們自己如果發現有這個毛病,你就要想方法來對治,這是非常重要。

​佛說阿彌陀經(第17集)1983

  「精進」增長怎麼樣?它的現象就是沒懈怠,不放逸,不懈怠,不懶惰,真精進!它才能成就,真正能幫助你增高品位。「念根」增長,能破一切邪念。「定根」增長,能幫助你一心不亂。「慧根」增長,能破一切迷惑顛倒;換句話說,在世法、出世法裡面,在一切法門裡面你都不迷惑,這才叫做慧力起用了。所以,力斷疑、成德,成就功德。

​阿彌陀經要解(第6集) 1993/10  

  當然我們的精進一定是要在佛法上,求覺,一定是要在淨念上,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是真精進。都攝六根,怎麼攝法?實在說,六根就像佛在《楞嚴經》上所說的「六根門頭」,是內外交通的一個管道。收攝六根,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意根。眼不是叫你不見,眼當然要見,見怎麼樣?見不要分別、不要執著。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4集)1993/6 

  在一切法裡頭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你所見的境界是平等的境界,這叫真平等,這就是都攝六根。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乃至於意知法,意根是對法,真正在境界裡頭去學,修就是修學,學什麼?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諸位要曉,真正能夠做到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你就定,你的心就定了。外面六塵境界你也看清楚、你也聽清楚,樣樣都清楚,那是慧。一切明瞭是慧,心是定的,外面樣樣清楚這是智慧,這叫定慧等學。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4集)1993/6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我分享了【弥陀赞 - 如是我闻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 快来看吧! | https://t.cn/A66cWCcU

【事业不成功‮主的‬因是什么?】​‎ ͏ 
本来自‮想己‬成办一件伟大的事业,‮后但‬来没有成办‮总,‬是事与‮违愿‬未能如愿以偿,‮致以‬心烦‮乱意‬。表面看来,‮是这‬即人或非人‮自对‬己制造违缘‮致导‬的。

其‮,实‬这是‮己自‬的业风直接融‮人入‬或非‮的人‬心,他们才对自‮的己‬事业‮造制‬违缘,很多前辈大德都‮样这‬讲。

比如,‮今我‬天要做一件‮大重‬的事情,‮有但‬一个人站出来‮我对‬制造违缘‮致,‬使不成功。

其实,这是‮己自‬前世所造恶业的‮风业‬把这个人‮吹给‬来了‮或,‬自己的业风入于这个人‮心的‬,所‮他以‬给自己‮来带‬违缘。但主‮并因‬不是这个人,而是‮己自‬前世的业。

那是什‮业么‬呢?是自‮对己‬他人做非‮殊常‬胜和盛大‮佛的‬事,比‮行如‬持世间善‮公法‬益、弘法利生‮事的‬业,‮佛造‬塔、佛像等制造违缘‮这,‬样的恶业利‮已刃‬经轮转到‮自了‬己头上。

因此不能‮天怨‬尤人,从今‮开天‬始,要断除‮他对‬人行善制造‮缘违‬或做阻碍。‮这在‬些方面,大家一定要‮意注‬。

在‮人他‬弘法利生时‮若,‬我们能帮助‮尽就‬量帮助。若不能帮助‮也,‬应该对自己的语言‮行和‬为善加观察,‮万千‬不要对他人‮造制‬违缘。

但有人‮常经‬阻止他‮行人‬持善法‮比,‬如:有一位乞‮正丐‬在乞讨‮有,‬人想给‮一他‬毛钱,但有‮说人‬:到底是真‮丐乞‬还是假乞丐,谁‮道知‬啊!

有‮乞些‬丐特别富裕,‮如比‬某某‮丐乞‬在银行里就存有‮百几‬万。要小‮,心‬不要上当受骗!‮人他‬听了,‮没就‬有给。当然‮自,‬己不想给‮无也‬可厚非,‮也但‬没有必要阻止‮人他‬行善。

纪‮岚晓‬描述过这‮一样‬个人:在清朝‮,时‬有一位‮才秀‬很有智慧‮但,‬他有一个毛病‮经,‬常对好人好‮挑事‬剔。

有‮次一‬,一位老师死了,学‮们生‬纷纷‮钱捐‬操办后‮,事‬事事办得周‮妥全‬贴。但他说‮世:‬间哪有这样好心‮人的‬,分明‮沽是‬名钓誉,将‮好来‬攀附钻营。

有‮位一‬贫民‮其,‬母病饿交加,‮于死‬路旁。他跪在母‮的亲‬遗体旁,‮路向‬人乞钱买‮,棺‬以安‮母葬‬亲。‮面他‬容憔悴,形体枯‮,槁‬声音酸楚‮哀悲‬。

很‮人多‬为之泪下,‮纷纷‬施舍。但‮位这‬秀才却说:‮人这‬是借死尸‮洋发‬财,那躺在地上的‮是,‬不是他母亲‮不还‬知道,‮么什‬大孝子?骗‮了得‬别人‮可,‬骗不了我!

有‮次一‬,他路经一座‮彰表‬节妇的‮坊牌‬,看了一阵碑文‮,后‬嘲笑‮:说‬她家里奴仆众‮,多‬谁知道她到‮是底‬不是真正‮节的‬妇。因为尖‮刻酸‬薄,他一辈子一‮所无‬成,最‮穷后‬困潦‮而倒‬死。

因此‮希我‬望,无论‮出是‬家人还是在家人,都‮要不‬看别人的过‮。失‬但有些人往往吹‮求毛‬疵,在鸡蛋里‮骨挑‬头,看别‮过人‬失方面表现得‮有很‬才华。

而在认识自己‮失过‬方面却‮别特‬低能‮甚,‬至经常掩盖、不承认,‮就这‬是所谓的业力‮前现‬。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这现‬种人‮好,‬的方面,让‮讲他‬考《入行论》的一个偈颂‮一,‬分钟就解释完了,而讲别‮的人‬过失,‮天却‬南海北、滔滔不绝‮讲地‬个不停。

以前‮书读‬时,有些‮生学‬也是这样,‮讲一‬坏事就兴致勃勃,‮讲一‬好事却‮声一‬不吭。作为修‮人行‬,尤其是大‮佛乘‬教徒。

应像《佛子行》中所说‮一的‬样,不说他‮过人‬失,因为‮会这‬毁坏自己‮功的‬德,也毁坏菩萨律仪‮而。‬恒观清净心,‮自对‬他的事业‮善和‬行都不会有障碍。

学院有个别‮僧高‬大德,听到他‮行人‬持善法就深深地随‮,喜‬听到‮人他‬说过‮,失‬就不往下听,也不‮下往‬说。而有‮人些‬虽然不喜欢说‮失过‬,但却特别喜‮听欢‬,这也不是‮好很‬。

现‮网在‬络上‮一有‬群人,对他人做好事一‮否概‬认,比如听到哪里‮慈做‬善,就说‮这:‬是假的,他们想通‮慈过‬善发财‮听;‬到哪里讲经说法,‮说就‬:他们‮得讲‬如何如何不好,‮等等‬。

听到哪里‮佛造‬塔,就‮用引‬佛经说造塔没‮功有‬德等,但他‮的们‬追随者还特‮多别‬,这‮是就‬众生的可怜‮以!‬此恶业,在众多生‮中世‬,都将感‮痛受‬苦的果报。

这么多年,你真的读懂了《西游记》吗?
刘一明《西游原旨歌》节选
二十年前读西游,翻来覆去无根由。
自从恩师传口诀,才知其中有丹头。
古今多少学仙客,谁把妙义细追求。
愿结知音登天汉,泄露天机再阐幽。

1、《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一般认为是吴承恩所作,然而道门中却有不同看法,在浩瀚的《西游记》注疏中,清代著名道士悟元子刘一明所作的《西游原旨》则是必须加以重视的以丹法阐述《西游记》的经典之作。
他认为《西游记》,说尽了世法道法、天时人事、学道修行,乃是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而《读法》一文则是悟元子对《西游原旨》纲领性的论述,是其书的观点综合和思想提炼,笔者在此将该文梳理,以飨各位爱道人士。
《西游》一书,乃是丘处机祖师将历圣口口相传、心心相印之大道公布于众之书。其言古人所不敢言者,道古人所不敢道者。

历来道门中最要紧的便是对于天机的泄露,所以此书在处,有天神护守。因此要读这部书必须净手焚香,保持敬诚之心,千万不能亵渎怠慢。

读者要明白《西游记》的言说方式与禅机颇有相同之处。即都要求人们去追寻言外之意。作者真正的用意或藏于俗语常言中,或托于山川人物中,或在一笑一戏里分邪正,或在一言一字上辨真假,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神出鬼没,非常难以揣测。

那么作为神仙之书,自然不同于世间的才子之书,才子之书讲的是俗世日常的道理,似真实假;而神仙之书所谈的是恢恢天道,似假实真。才子之书注重文辞华丽而义理浅薄;神仙之书却追求深意显得文辞平淡。
整部《西游记》,一案有一案之意,一回有一回之意,乃至一字一句都言不空发、字不虚下,读者须要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一字不可轻放过去。

《西游记》表面是借助佛教题材叙事,实际是丹家贯通三教一家之理的体现,在佛教则以西天取经而证于《金刚经》《法华经》,在儒教则以唐僧师徒推演《河图》《洛书》《周易》之义,在道教则以九九归真发轫于《参同契》《悟真篇》。

因此,《西游》取真经,即是取《西游》这一真经,非在《西游》之外,另有一个真经可取。只不过是借如来传经的故事,传授《西游记》罢了。所以能明晓《西游》的真义,则自然领会了如来三藏真经。

然而《西游记》根本是一部丹书,此中所传的是转生杀、窃造化,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机密,既不是在肉体上下功夫的养生方术、也非是讲顽空寂灭的参禅念佛。
学者须要不着心猿意马、幻身肉囊,要先将那些御女闺丹、炉火烧炼等一切后天色相邪术统统扫除,当从无形无象处辨别出先天虚无之学的真实妙理来,才能功不唐捐。
唐僧与悟空的经历看似不同,实则相通,此书本为唐僧西天取经而名之,何以将悟空故事著之于前?殊不知悟空生身于东胜神洲,如唐僧生身于东土大唐;悟空学道于西牛贺洲,如唐僧取经于西天雷音;

悟空明大道而回花果山,如唐僧得真经而回大唐国;悟空出炉后而入于佛掌,如唐僧传经后而归于西天。事虽不同而道理相同,悟空与唐僧都有自己的西游。

2、《西游》由众多公案故事组成,每宗或一二回,或三四回,或五六回不等。但其主旨都在公案冠首明题说明,因此每回妙义,全在作为提纲的二句中。提纲最要紧的字眼,也就一两个字。

如首回提纲“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灵根”是上句字眼,“心性”是下句字眼。可见灵根、心性是两物,应用心性去修灵根,而不能理解为修心性即是修灵根!

如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彻”是上句字眼,“断魔”是下句字眼。表明修炼次序应当先悟后行,悟以通行,行以验悟,然后知行合一,最后归本合元神。

故而篇中虽有千言万语,总不外是围绕此提纲进行表达。同时也应当注意每宗公案,收束处皆有两句总结,同样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不能轻易放过。

《西游》所阐发的是三五合一、贞下起元的道理。唐三藏喻太极之体,三徒喻五行之气。三藏收三徒,即是太极而统五行;三徒归三藏,即是五行而成太极。

并且唐僧在贞观十三年登上取经路程,路上收服三个徒弟,十四年回到东土,此处是最要着眼的地方而书中的通关牒文,唐僧师徒,每过一国,必要先验过牒文,用过宝印,才肯放行。

这是取经第一件要紧大事,更是行道之人修炼之大关目,须要将这个实义追究出来。其实就是告诉修道者,在行之前往往要知,秉持知先行后的步骤,不可忙学瞎练。所以有各国宝印,上西而领,回东而交,始终郑重,须臾不离,大要慎思明辨,方能得真。

如果有心之人看《西游记》往往会发现许多情节有貌似错漏的地方,其实该书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修道的口诀处。惟有破绽,才能起后人怀疑的心理,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不悟。所有疑问之处,正是体现真人意深的地方。

例如孙悟空曾经八卦炉煅炼,已成金刚不坏之躯,何以又被五行山压住?玄奘生于贞观十三年,经十八年报仇,已是贞观三十一年,何以取经时又是贞观十三年?在莲花洞时,悟空已将巴山虎、倚海龙打死,老妖已经识破,何以在盗葫芦时,又变倚海龙?

师徒四人每过一难,则必先编年记月,而后叙事,其所隐含的即是攒年至月、攒月至日、攒日至时的意思。这与取经回到东土,交还贞观十三年牒文,同一机关。
即是丹法火候中所谓“贞下起元”“一时辰内管丹成”。而在具体故事中,芭蕉洞,言火候次序;通天河,辨药物斤两;朱紫国,写招摄作用。

整部书讲丹法有合说,有分说。前七回就是合说,路数是自有为而入无为,由修命而至修性,丹法次序,火候工程,无不俱备。

而其后九十三回,由性以及命,自无为而归有为,或言正,如诸国土君王,是写正道,而女人国配夫妻,天竺国招驸马,即是证正中劈邪;或言邪,如诸山洞妖精,是傍门,而狮驼国降三妖,小西天收黄眉,隐雾山除豹子,即是劈邪归正;

或言性,或言命,或言性而兼命,或言命而兼性,或言火候之真,或拨火候之差,只是对不过某一方面进行着重分析,不出前七回总纲。

3、此书亦是讲“穷理尽性至命”之学。猴王西牛贺洲学道,是穷理;悟彻菩提妙理,是穷理;断魔归本,是尽性;取金箍棒,全身披挂,销生死簿,作齐天大圣,入八卦炉煅炼,是至命。

观音度三徒,访取经人,是穷理;唐僧过双叉岭,至两界山,是尽性;收三徒,过流沙河,是至命。以至群历异邦,千山万水,至凌云渡、无底船,无非都是穷理尽性至命之学。

所以才有某些情节看似最难解实则极易解,如三徒已到长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压住,悟能又有错投胎,悟净又贬流沙河,必须皈依佛教,才能得正果?

盖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一笔双写,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义。

该书尤其教人识得何为真何为假,故在展示真时,会先将假象破除。如欲写两界山悟空之真虎,而先以双叉岭之凡虎引之;欲写东海龙王之真龙,而先以双叉岭蛇虫引之;

欲写悟空、八戒之真阴真阳,而先以观音院之假阴假阳引之;欲写蛇盘山之龙马,而先以唐王之凡马引之;欲写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黄风妖之假土引之。提醒人们在修丹时往往执著与错误的概念而不自知。

悟空每到极难处,即求救于观音菩萨。其深意是性命之学,全在神明觉察之功。

而讲到唐僧师徒的地方,则每人都用两个名字,其实玄奘、悟空、悟能、悟净,是说道之体;三藏、行者、八戒、和尚,是说道之用。这样就体不离用,用不离体。

名字之外又有别号,如唐僧、行者、呆子、和尚,属于借用的方法,用来比喻世间的学道之人。

而三位徒弟各自都具有丑陋的相貌。丑相者,异相也。异相者,妙相也,也正是丹法中所将“说着丑,行着妙”,让修道之人了悟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深意。

又从变化上说,沙僧不变,八戒三十六变,行者七十二变。以丹法来说,行者为水中金,是他家之真阳,属命,主刚主动,为生物之祖气,统七十二候之要津,无物不包,无物不成,全体大用,一以贯之,所以变化万有,神妙不测。

八戒为火中木,是我家之真阴,属性,主柔主静,为幻身之把柄,只能变化后天气质,不能变化先天真宝,变化不全,所以七十二变之中,仅得三十六变也。至于沙僧,则为真土,镇位中宫,调和阴阳,所以不变。

4、三位徒弟的兵器也大有讲究。
八戒、沙僧都是随身携带。只有行者金箍棒,变成绣花针藏在耳内,用时才取出来。此何以故?作者之深意为钉钯、宝杖代表以道全形之事,一经师指点,就能自己成就。
而金箍棒,乃是历圣口口相传、附耳低言的秘旨,是以术延命之法,在虚无中成就,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藏在耳内。

悟空到处自称是人家的孙外公,四处提及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事迹。其实若从解字角度看,外公,即是内无也;五百年前,即是先天也。

可知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是他家不死之方,不是自身中的事物。

《西游》孙悟空成道以后,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大闹天宫,诸天神将,皆不能胜。何以保唐僧西天取经,每为妖精所困?读者须将此等处先辨分明,方能寻得出实义,若糊涂看去,终无会心处。

最后,悟元子刘一明评判历家注解,其数固然不可胜计,但其中佳解,百中无一。虽然推崇悟一子的《西游真诠》为此中最优,但未免也有所论不及的地方。

因此读者不可专看注解而略正文,更要在正文上看注解,应当先在正文上用功夫,翻来覆去,极力参悟,不到尝出滋味、实有会心的境地,觉不肯休歇。等到有所体会之时,再看他人的注解,扩充自己的识见,那么就能知道他人的注解之好坏与否,自己的心得是否正确。

如此坚持用功,日久必然深入其中。但是之后也不可自以为是,更当求师印证,才能有真知灼见。

以上是悟元子刘一明总结读《西游记》的关键方法,并将上述内容录于卷首,赠与有缘之人,愿读者留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word天!北京居然还有一个浅山区!真是大开眼界!
  • 8月1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能够代表北京美食的,也就这几家老字号了!百吃不厌!
  • 每天踩一踩,45岁看起来像25岁,效果惊人
  • 重磅!天津出狠招!北京河北看呆了!
  • 窦唯:你们都说我是大仙儿,其实我是一个真人
  • 机会难得!机关 事业单位 医院缺人啦!福利待遇薪资好,解决北京户口!快看哪个岗位适合你
  • 西安门,太玄乎!
  • 最新消息剧透!北京没房的赶紧看,未来哪一处可能有你的房!
  • 8月2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终于不要跑香港了!北京姑娘能在家门口注射宫颈癌疫苗!价格低于香港
  • 每家厨房都有的东西居然这么神奇!祛湿 补肾 明目 消食!
  • 北京市重要人事任免!单位换领导了!来找找有没有你熟悉的?
  • 83小时票房破10亿!抵押房产砸给梦想,吴京,我敬你是条汉子!
  • 这裙子也敢穿上街 忍住别笑
  • 四川美女吹牛,笑死个人了!
  • 男子捡回一个老婆,共同生活了二十年,结果竟...
  • “军装照”真相,终于大白了!
  • 女儿吟诗,气晕她妈!
  • 八·一,部队传来的照片,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