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零售额2.85亿元!青字号触“网”营销收获不小】“滴滴滴……”伴随着清脆的提示声,打印机不间断地“吐”着单子,不多会儿便出来长长一串。打单员秦泽勇麻利地撕下不干胶底纸,将快递单依次放在配货桌上,等待打包员将新鲜虫草打包后,发往全国各地。

空间上的“万水千山”正在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蓬勃发展的电商让青海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据统计,1月至4月,全省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5亿元,同比增长48.4%,占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的55.9%。

青海特色农产品触“网”营销

5月31日,西宁康美中药城内,来来往往的车辆穿梭在各个特产店铺之间的巷道里,时不时有人从店铺出来搬运货物。

这几天,秦海彬马不停蹄地对接客户、处理顾客的订单,从早忙到晚。秦海彬是一家销售青海特产的电商公司负责人,2012年开始涉足电商,在传统电商平台上开设网店。2018年11月看到社交电商的发展趋势后,秦海彬招聘了网络直播专业人员,购买了专业设备,组建了一支视频制作和直播团队。

从最初的传统电商到现在与社交电商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秦海彬享受到了电商发展的红利,他的公司专注于虫草线上线下批发零售,连续8年稳居天猫虫草销售量排行榜第一,抖音店铺5月销售额比上月增长17.75%。

涉足电商10年来,秦海彬在多个电商平台上的店铺粉丝已累积到几十万人,“得益于‘互联网+’的黏结作用,电商平台已经不仅仅是卖货渠道,更是成为了能够帮助电商企业快速成长的平台。”秦海彬说。

在秦海彬看来,电商平台就是一部“产业路由器”,一端连接消费者需求,一端连接电商企业,企业要想在电商的大潮中有立足之地,不仅需要精准引流,定位客户群体,还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目标,更重要的是做好品控,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

和秦海彬一样,赵志祥也是一家电商企业的负责人,借着网络市场的东风,他店铺的“明星”产品祁连牦牛奶,不到一年时间在抖音平台上累计销售量就达2158件。

“2021年8月,我们在抖音上注册了店铺,开始向社交电商进军,在此期间,我们根据产品的特点做了几条短视频,效果都很不错。”赵志祥说,如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快速崛起,凭借原创内容丰富、视频制作简单、信息传播广泛等优势,迅速吸引海量用户,传统电商与短视频电商融合发展实属必然。

赵志祥认为,破解电商“密码”,实现农产品“引流上线”,产品的品质才是核心竞争力,而提高产品供应链效率是基础。他将继续深耕公司现有的单品,打造“产地仓+供应链+物流”,解决县域产品标准化的问题,助力农产品上行。

网络连着大市场,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青海土特产,如今可以在网上“一键下单”。依托“互联网+”,电商企业让青海“名”“优”“土”“特”“新”产品搭乘电商快车,走俏青海省外市场。据统计,1月至4月,全省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5亿元,同比增长48.4%,占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的55.9%。直播带货让我省奶制品、枸杞、牛羊肉、蜂产品等更多特色农产品触“网”营销。

1034家电商助推“青”字号走向全国

电商蓬勃发展带来广阔新市场,反过来也倒逼农特产品电商练好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

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一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西部优选青海特产店的访客人数、支付订单数等信息。不仅如此,消费者浏览最多的前十名商品信息以及交易前五名的商品名称等数据也清晰可见。

“西部优选定位于西部农副产品电商平台,入驻企业有两千余家,涵盖了青海大大小小的企业、合作社的青海特色产品,产品有牛羊肉、枸杞、文创产品等上百个品类。”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毛霖说,西部优选平台通过大宗交易为主、C端电商为辅、直播带货为探索的业务模式,将青海的好产品带到全国各地。

“爱查必查”系统的上线则实现了商品的鉴真溯源,消费者购买商品后,扫一扫商品内的标签二维码,就可查看该商品的产地、物流等详细商品信息,补齐了质量安全追溯的短板,助推绿色有机“青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打造走上快车道。

除了平台,商家也在提升竞争力上下功夫。从产品质量到包装设计再到物流运输,每一个环节力求达到最优。打开西部优选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图片详细,包装精美,快递物流更是48小时之内到达,农特产品电商从一个人在家里拉一条线,备台电脑或手机的小打小闹,成长为专业团队运作、全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的主业。

截至5月30日,在线商品交易额首破亿元,平台交易总额为1.86亿元,“点点直采”大宗农产交易总额1.7亿元,绿色农畜产品占比达93.57%,在线成交率98.75%。

“在线交易破亿,一方面说明我省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建设平台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说明我省的电子商务正在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字号’农产品正在通过互联网走向千家万户。”毛霖说,电商行业在不断发展,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很大,越来越多企业尝到了电商的甜头。

来自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我省电商企业数量增加37家,全省共有电商企业1034家。直播电商发展活跃,1月至4月,我省直播1.9万场,同比增长100.4%,参与直播的商品网络零售量228.7万件,实现网络零售额1.5亿元,直播带货成为带动创业就业新途径。

36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助力“青货出青”

电子商务火热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电商的巨大潜力正在被释放。放眼全国,“电商小镇”“土特产爆款商品”不断涌现,农村正在打破传统销售方式,拓宽特色产业销路,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走上致富路。

青海的农村同样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为创业就业开辟新道路。在“电商+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推动下,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荣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经营的牦牛养殖基地,与不少合作社农户签订了牦牛和牛羊肉收购协议,不仅实现自己创收,还为周边三个村带来了红利。

不仅如此,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青海出现了很多回到农牧区、应用电商创业的年轻人和大学生。“藏觅公社”“百里花海”等一批优秀品牌及一批本土电商“带头人”,逐渐形成示范引领的带动效应。他们不仅看中了青海的特色农牧产品,还盯准了“互联网+文化旅游”,让青海展现在更多人眼前,也带着农牧民一起增收。

“青海电商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电商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壮大,业态也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农村电商的发展也取得了积极成效。”青海省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负责人说,2015年青海全面启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以来,为县一级培养了大批电商的市场主体,农村电商的交易额每年增长较大,农村物流和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也在逐步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已建成36个国家标准的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96个乡镇级综合服务站、2080个村级服务点,建成县级仓储物流中心32个,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村落的三级物流支撑体系初步建成。

今年,我省将持续推进电商进农村项目实施,加快构建以县级物流仓储分拨配送中心为枢纽、乡镇物流中转站为节点、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站为末端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推进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青货出青”、农牧民创业增收和县乡村经济发展。(西海全媒体记者 范程程)

#青海#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光坡变花海 带动千万元产业】青海省五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百佳避暑康养金地标榜……随着“油嘴湾花海农庄”扬名省内外,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依托区位优势,打出一个又一个响亮招牌,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乡村。

“油嘴湾花海农庄”项目建成后,麻吉村旅游收入、就业人数不断增多,2021年接待游客27万多人次,项目综合收入880多万元,全村60多人在家门口上班,间接带动300多人就业。与此同时,村里人积极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去年全村旅游收入1000万元,村民直接分红90万元,全村300多户,至今有200多户人家买了小汽车。

草莓种出新希望

5月5日,太阳照耀着大地,地里的油菜苗、土豆苗弯着身子,晒着太阳。

“棚内温度快30摄氏度了,刚长出的草莓要是变味了可怎么办?”采摘基地负责人陈国兴担忧草莓长势,快速冲进4号大棚,拉起塑料膜绑在支架上,为大棚通风。

“哥,你帮忙看看3号大棚里的水箱满了没?”处理完这边采摘大棚内的通风问题,他向站在大棚外的村里人求助。

“还得一会儿。”得到答复后,陈国兴才安心坐在凳子上,接受采访。

“微信到账100元。”“微信到账50元。”“微信到账26元。”刚坐下十几分钟,陈国兴的手机发出3次微信到账提示音。

短短十几分钟,收款176元,这让附近村民对陈国兴羡慕不已。说起陈国兴,村民们对他满口称赞。

陈国兴以前在村里开了10多年小卖部,2008年开始外出打工,2020年腿受伤后回村养伤。去年9月,他决定创业。花10多万元,从山东拉来奶油草莓小苗,承包下村里的5座塑料大棚发展农业采摘。

从育苗到栽培,再到全面种植,39岁的陈国兴从低海拔的平原引进草莓品种后,一次次上网搜索、刷视频,不断充电,顺利在海拔2700多米的高原试种成功。陈国兴的大胆尝试,使他成为村里第一个成功在贫瘠山地种出奶油草莓的人。

原本低产量的山区土地,居然也能种出草莓,每一小筐能卖出50元……陈国兴的大胆尝试,闯出来的奇迹,让很多村民相信,只要敢想敢做,再贫瘠的土地,也能产生新的希望。

雪山下的小村有了新风景

在外打工10年后,李成莲和丈夫史洪吉决定回麻吉村创业。2018年夏天,他们回到老家发现,村里正在挨家挨户加装10厘米厚的外墙保温材料。

“啥?村委会掏钱?给农户装保温材料?”打听来打听去,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四十多公里外的省城正在为老旧小区加装外墙保温层,可眼前的自家村子竟然也同步了。

“你们家里有开水吗?可以喝一口不?”那几天,总有门外停车场的游客敲门而入,希望提供茶水或者简单的农家饭菜。这一问,让李成莲嗅到了机会。

“我们村要发生大变化了。”那些天,李成莲和史洪吉观察村子四周发现,经常有来自省城西宁、甘肃兰州等地的游客来村里游玩。

“干农家院吧!”征求家人的意见后,夫妻二人决定创业:保留家里原有7间松木大房结构的同时,将6间正房改造成6间包房,招聘1名厨师,3名服务员来帮忙。

2019年6月1日,馨悦农家饭庄正式开业。那一年,尽管农家乐开业只有4个月,但在馨悦农家饭庄、馨悦小卖部带动下,凭着李成莲和丈夫的努力,他们挣了5万多元。

“站在你家房顶上看,西边是绿色森林,东边是雪山下的五彩花海,为啥不在房顶上修个观景、喝茶的地方?”2020年夏天,一名省外来的游客带着12人的大家庭,在李成莲家住了4天后向她提出建议。

游客的这句话点醒了李成莲。那年10月,农家乐提档升级计划启动。一栋南北走向的二层小楼建成后,走进二楼纯木结构房间,可以西看花海,东看雪山。夏秋季,这里还能看到千亩油菜花海。

今年,家里有客房23间,靠着农家院项目,李成莲和丈夫一年少说也能挣7万多元。加上她10年家政服务的资源,冬春季节还有活干,在农家乐歇业时,她还可以挣5万多元。此外,李成莲的丈夫是专业木工。这样下来,这个五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在15万元以上。

“以前农民只知道靠天吃饭,靠地吃饭,后来又有靠技术吃饭。现在我发现,只要我们一代代人保护好村里的大山、河流、森林、农田,我们完全可以靠村子吃饭。”说起近几年农村、农民的变化,李成莲71岁的公公史发全不由得感慨。

光坡变花海带动新发展

麻吉村是祁连山支脉龙王山下的一个普通村落,一条小河从山中流出后,将村子分为两部分,西边是山梁下的村落,东边是河滩沙地边高耸的山峰。长期以来,这里的农作物平均亩产在150公斤至200公斤之间。村民认为,这里种不出好庄稼,养不活村里人,于是纷纷外出打工。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实施,加上农民环保意识渐强,村子山梁下的沟壑里慢慢长出了林木。如今,这些林木已经长成了十多米高的大树。

“树能长出来,花是不是也能长出来?”2016年冬,在外打工的几名村民看到山村的变化后,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议:在村里那些不长草、种不了庄稼的“光坡”上试种耐旱的花草。

2017年3月,麻吉村开始试种花草。2017年7月,花开正盛,村里打出“油嘴湾”的招牌吸引游客。随后几年,多种花草试种成功,项目占地达1200亩。到2021年,花海形成规模,综合收入达880万元。

麻吉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新说,“油嘴湾花海”发展5年来,解决了村里60多人的就业问题,间接带动村里300多人就业。此外,村民还建成农家院25户,平均每年挣钱10万元,全村50多户农民盖上了楼房……

村子大发展的同时,村里人的精气神也变了。县、乡组织技能培训时,电焊、木工、挖掘机、驾驶员等项目的报名人数越来越多。到2022年,村里已有电焊工70多人、木工20多人,村里还有30多人在西宁等地从事家政服务,这些都带动了全村人的就业积极性。

74岁的老党员陶范章的大儿子——陶延金,是花海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前些年一直在外跑出租,还尝试种植苗木,但一直没挣到钱,直到花海开建后,夫妻二人一心扑在了项目上。如今,60多人成为人人羡慕的“花海员工”,每月能领到3000余元固定工资。去年,陶延金家还分红3万余元。

“家门口工作,家门口挣钱,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想都没想过的事情!”陶范章感叹,脱贫攻坚让山里农民看到了党和政府带领村里人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在村里实施,国家有政策,村民有闯劲,一个个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故事正在改变农村、农民的面貌。(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宗珠)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乡村游越游越诗意 夜经济越夜越美丽#点赞内蒙古#
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田园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乡村,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逛夜市享美食、坐游船赏夜景,也越来越受到居民和游客的青睐,乐享夜色中的多彩生活成为新时尚。

近年来,我区夜间文旅消费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文旅产业的新亮点。

乡村游风景这边独好

群山环绕,苍翠欲滴,溪水潺潺,落英缤纷……山路十八弯的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雷家营子村颜值高。2015年以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农业观光旅游合作社,组织全村164户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充分利用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游。

全村1200亩耕地全部种植果树,形成了“三松戴帽、两杏缠腰、果树围脚”的生态旅游模式。现在,全村参与乡村旅游业的村民达9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9万元。

2019年,雷家营子村和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富强村、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室韦村等9个村(嘎查)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下,无数个美丽乡村脱颖而出,全区各地涌现出诸多“网红村”。

2020年、2021年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村、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卢家营村等21个村(嘎查)相继入选第二批、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1年,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滦源镇、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等3个镇(苏木)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极富特色的内蒙古乡村游火“出圈”,正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我区抓住乡村游火热的机遇,2021年,将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胶泥湾村等34个村确定为首批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等3个乡镇确定为自治区首批乡村旅游重点镇。

随着乡村游的普及,乡村旅游的形式也日趋多样。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摘等乡村游初级阶段,追求个性、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正致力于把传统的乡村游玩出新花样。

“体验”是年轻人在选择乡村游时的首要关注点,为打造体验衍生而出的房车露营、骑行、观星、探险、徒步等特色玩法正在成为乡村游的内生动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

一号文件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方向。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胡丰说,今年自治区要推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精品线路,逐步完善自驾旅游服务体系,努力释放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最美的时代遇见最美的乡村,“梦里水乡”不仅是游人的梦想,也将成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夜经济点亮夜生活

“华灯闪烁夜流光,堤岸柳丝长。清池倒影铺彩,舟荡水中央。”

这不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是一位网友在2019年夏日夜游呼和浩特恼包村后写下的优美词藻。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夜经济拉开帷幕,这是另一番人间烟火。夜间经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一般是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以服务业为主的经营活动的总称,亦是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围绕休闲旅游发展夜经济,“成都之夜”“夜杭州”、重庆“不夜城”……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夜生活,作为内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市也不例外。

2021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夜间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活动。玉泉区通顺大巷内,艺人手握吉他浅吟低唱,游人排队等候各色小吃,烟火气满满的夜市涌动着城市活力。

“2020中国夜经济创新城市”榜单中,呼和浩特与石家庄、合肥等新兴城市一同上榜。夜购、夜食、夜宿、夜游、夜娱、夜读、夜健七大业态构成了夜经济创新城市的内涵。

事实上,近几年内蒙古的夜间旅游发展日渐成型,无论是夏日的边陲小镇室韦,夜幕中的草原钢城包头,还是名声在外的呼和浩特恼包村,各地都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夜经济模式,而随着各级政府对夜经济的日渐重视,我区的夜游产品也是越来越丰富和多元,涌现出避暑夜公园、水上游乐表演、灯光秀、展览馆奇妙夜等多种业态。

去年,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文化和旅游街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套娃景区3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这份名单中还包括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西安市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成都市春熙路等120个项目,是一份成色十足的名单。

灯光一亮,黄金万两。怎样更有质量的“掘金”?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曹永萍说:“发展夜间经济,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赋予其更多文化内涵和现代元素,努力打造一批高品质IP打卡地。”在曹永萍看来,夜间经济是一种复合经济,其所包含的消费元素很多,但如果没有文化元素的加持、缺乏本地区域文化特点,就没有了灵魂。

今年,我区在点亮夜经济的同时更多注重为其注入文化内涵,让内蒙古的夜间旅游从“亮化”“美化”到“文化”,实现提档升级。

1月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了第一批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中有呼和浩特市恼包村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包头市赛罕塔拉城中草原文化旅游中心、兴安盟阿尔山市温泉街文化和旅游街区、赤峰市红山区新华步行街文化旅游集聚区、鄂尔多斯草原丝路文化——康镇景区、阿拉善盟定远营古城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相信这些夜间消费旅游区将辐射周边盟市,促使更多地区加入夜经济朋友圈,让夜经济从城市到乡村,全面开花,拥有更多打开方式。

日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旅游业2022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安排4000万元资金,对创建成功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或列入备选名单的重点旅游项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滑雪度假地、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给予一次性奖励。

相信乘着政策的东风,我区的乡村游越游越诗意、夜经济越夜越美丽。(记者 冯雪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马来椰爷 大角咀榉树街62号富多来商场二期地下14号#叻沙##咖喱##东南亚菜##一人食##大角咀##宝藏小店##香港美食##香港打卡##香港吃喝玩乐##香港
  • 颠倒黑白倒打一钉耙5、每一有啥事儿,小猪哥粉丝统一话术就是“我们没有饭圈也不懂饭圈” 可(图14)显示他家粉丝有后援会、有蓝V对接、有粉丝裙,一直在帮蒸煮做转评
  • 基本上确定以上三点就可以看出来是VS厂生产的海马300,VS厂在欧米茄复刻表已经一路狂奔基本所向绝尘了,无论复刻表欧米茄的产品系列还是出产的品相跟质量都是最高版
  • 腹泻的人,尿多的人平时可以多吃一点芡实,不一定要嚼食,可以煮粥,也可以打成粉,吃上一段时间,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都能培补起来。这个时候,脾胃里面的水饮就没有办法往
  • 看着别人幸福联想到之前我好像也是这样幸福过,但是因为很多很多因素这些幸福已经是过去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小片段,甚至我都快忘记了...虽然说我现在也算过的幸福,
  • 長矛是最經典、亦是最難捲製的品型,既窄且長,捲得不好就會抽吸困難,只有最有經驗的捲煙師才有能力捲製;也由於品型特性,在享用時不能吸得太急太深,否則雪茄會有過熱的
  • 萧承逸又道:“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你和清河郡主都没有善终,所以就算你死了,你们也会重复这样的悲剧。只知道你当年为了一个女人,拒过陛下的赐婚,还因此毁了韩家,传言那
  • 我在洛杉矶见到一个小孩大约六、七岁,这个小孩子不能讲话,也不能做什么事情,父亲要常常抱着他,这是因为他前生打猎打得太多了,把一只白老鼠精打死了,所以今生他托生做
  • 演出时间:4.12-4.14演出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演出时长:约120分钟(中场休息20分钟)卡司:王凯、鞠红川、区宁、张可盈、徐梦迪、孙葛川野、赵穆
  • 所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所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
  • 从燃油车到电动车,日本品牌除了曾经引以为傲的Hybrid系统,在“去燃油化”的路上,决策多少显得比较摇摆不定,连领头车企都无法下决心转型,新近推出的电车让客户感
  •   楼斯钰翻了个身,手落在了她的腰间:“阿霓……”  费霓身体一顿,她知道楼斯钰想和她欢好的动作。”  江初瑶艰难地睁开眼看着贺聿年,眸中泛着泪光……  可贺聿
  • #茂灵##茂灵[超话]# 茂灵同人志《月相轰鸣》通情报预|兽|时|间:12.24 12:00 - 1.8 0:00vd:调味市婚介所:十点醒奶茶铺详情请见图1.
  • 24.03.20正片发pyq,花絮发微博~久违的放晴,收获了无数祝福,也拆了很多礼物,过了幸福的一天,如果不上班就更好了[哈哈]不过也正是因为上班,可以收获来自
  • 是的,他们可能在SAT上获得更高的几分,这或许能帮助他们进入更“有声望”的学校,而这些有声望的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校友关系和资源等等......这就是为什么除了教数
  • ✦────── ❣️ʚ ɞ❣️──────✦#肖战 肖战工作室# @肖战工作室肖战我喜欢你,我喜欢肖战肖战顺顺利利 星途璀璨春分,昼夜平分,万物生长,充满希望
  • 腿没知觉时我们可以说:1. My right leg fell asleep. 2. My right leg feels numb. 3. I can't f
  • #魔法少女小圆[超话]# “这幅图像描绘了一个永恒循环的宇宙,中心是耀眼的光点,代表了魔法少女与魔女之间循环的‘圆环之理’。光芒散发的螺旋和环绕的人物形态象征了
  • 扬州的满城风雨楼是一座古老的建筑,也是一段传说的见证。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
  • 贩售页:#内田真礼# #土岐隼一# #平家物语# #CUE!# #harmoe# #luz#【转】抽一位免单购入的任意上新专辑(最高300RMB)本周玛沙娘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