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组委:#人造雪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13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冬奥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亚洲新闻台记者提问:第一,因为天气原因,张家口可能会需要不少人造雪,请问这样的人造雪对于水资源和能源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您对此有何回应?第二,北京冬奥会正在大规模测试或实施很多环保措施,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这些绿色环保措施不仅仅只是产生短期效果,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可持续的?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我想先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关于人造雪的问题。张家口市的领导一会儿还会详细介绍一下张家口方面的情况。你问的第二个关于环境的问题,怎么确保我们采取的可持续措施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中长远行为,我想两位部长中的一位可能会给你更好的回答。

关于人造雪的问题,首先我想说,从人造雪的具体用水情况来看,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主要设在延庆和崇礼山区,这两个地区有比较独特的气候条件,有较多的天然降雪。比如2021年11月,这两个地方都有大范围的降雪,而且降雪量达到了暴雪级,这为减少人工造雪的用水量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实际用水量来看,延庆赛区赛时需水量占当地现用水总量的1.6%,占当地水资源量的4‰。张家口赛区赛时需水量占崇礼区用水总量的9.8%,占崇礼区水资源量的2.8%。此外,我们还通过制定赛区供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节约用水等措施,提升赛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滑雪场也优先利用收集贮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等作为人工造雪的水源。我们的人工造雪系统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节水设备和智能化造雪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动态保持最佳造雪效率,有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总体来看,人工造雪需水量有限,不会对区域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我想指出的是,人造雪并不完全是我们应对天气的应急手段,它实际上是国际重大赛事保障用雪质量的客观需求。从全球范围雪上项目举办情况看,为了保障比赛用雪质量,国际上的重大赛事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造雪。因为和自然雪相比,人造雪可以改变粒径、含水量和硬度,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比赛场地的需求,而且人造雪比自然雪的性状更稳定,在被压雪、平整、注水之后,更容易整备成状态一致的雪道。从比赛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状态一致的雪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公平。

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感谢记者朋友对张家口赛区造雪用水工作的关注和关心。我补充介绍一下张家口赛区的相关情况。刚才严女士介绍了,人工造雪是使赛道状态稳定、确保运动员无论出发顺序如何都能享受到公平比赛条件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国际惯例,无论赛事举办地的气象状况怎么样,都需要通过人工造雪让雪道符合竞技比赛场地的技术规范要求。据可查询的记录,普莱西德湖、温哥华、索契以及平昌等冬奥会也是大量采用了人造雪,其中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人造雪占比达到90%。不久前,我们在张家口举办的2021/2022相约北京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中,云顶场馆的赛道人工造雪量占比达到60%。从赛后的复盘情况看,竞赛期间的雪道品质也得到了各国运动员的普遍肯定和赞誉。

为了进一步做好北京冬奥会期间的雪务保障,张家口赛区未雨绸缪、多措并举,及早启动了造雪准备工作,通过收集地表径流、雪融水等举措,实现了造雪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主要体现在保水、蓄水和节水三个方面:围绕保水,我们统筹推进冬奥筹办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行动,崇礼区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筹备之初的52.38%增长到现在的71.53%,特别是现在的赛事核心区,已经达到了81.02%。应该说,有效涵养了水源。围绕蓄水,针对张家口赛区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地表径流水比较丰沛的实际,我们在云顶场馆群、古杨树场馆群建成了11个露天蓄水池、地下雪融水收集池,以及小景观湖,总蓄水量达到了53万立方米,这些措施也为造雪提供了有力的用水支撑。

围绕节水,两个场馆群采用了高效的节水智能化造雪系统和造雪装备,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动态保持最佳的造雪效率。用这种设备设施和智能化系统,节水率达到了20%左右。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我们采取这些措施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完全能够满足冬奥会各个场馆造雪用水的需求。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这位记者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绿色办奥技术如何持续利用的。其实在这方面,我们的绿色环保技术在冬奥会中运用了很多,也有很多的亮点。刚才几位部长从各个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主要包括低碳场馆建设,四个冰场使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建设超过5万平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这些都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我们实现了低碳能源供应,也就是建设成了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实现了张北清洁能源汇集的外送,实现了冬奥会所有场馆常规用电需求百分之百使用绿电的目标。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实现了赛时清洁车辆的使用。在赛区保护方面,刚才家蓉女士提到的标准,这些方面其实都是冬奥会技术方面创造的亮点,这些工作对我们今后的城市和区域发展、百姓生活,都会有直接作用,具有长期的效用和推广价值。有一些现有的技术,直接应用于城市发展,比如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在冬奥会结束后,将会源源不断把张北地区可再生电力资源输送到北京、延庆,提高北京市可再生电力资源的使用比例,助力我国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清洁车辆,比如氢能汽车、电动汽车,这些都将在我们的城市不断推广和应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再有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特别是在场馆建设中,有很多很好的科技成果。比如在绿色建筑方面,有很多创新成果,这些成果都会在今后其他的场馆以及其他的公共建设中应用,包括使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在今后的冰上场馆,一些大型制冷设施设备都可以应用,而且比较安全、稳定、可靠,还节能。

我们现在制定的标准是长期的,因为雪上场馆原来是没有绿色建筑标准的,国内外都没有。我们为了实现雪上场馆能够更环保、更可持续,由北京、河北、天津三地的规划建设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这成为了京津冀三地的地方标准,这对以后雪上场馆的建设有一个规范指导作用。刚才家蓉女士提到的大型活动可持续体系,现在我们与北京市的部门相互合作,把大型活动可持续管理体系转化为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这变成了一个地方性指导标准,对以后大型活动、大型赛事的举办都起到规范引导作用。

新一年,这些特殊天象值得期待

  2021年已经过去,这一年红月亮、月掩金星、火星合月等天象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享受。新的一年,又有哪些精彩的特殊天象等待着我们?

  所谓特殊天象,指的是日食、月食、行星合月、行星相合、流星雨等不常见的天文现象。正是这些特殊的天象奇观,装点了2022年的星空舞台,让我们甘愿在傍晚或深夜静静守候,只为一睹其风采。

  做好防护来看月食、日食

  2022年,从全球范围来看,将会发生两次月食、两次日食,两次月食都是月全食,分别发生在5月16日和11月8日。在我们国家只能看到11月8日的月全食。

  5月16日的月全食,在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部分地区、亚洲极西部可以看到。我国看不到这次月全食,因为它正好发生在我国的白天,月亮在地平线以下。月食开始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0时27分,月全食开始的时间则是11时29分,月全食结束于12时53分,整个月食将于13时55分结束,持续时间接近3个半小时,其中全食时间持续将近一个半小时,最大食分1.41。

  从全球范围来看,11月8日的月全食在北美洲、南美洲西部、亚洲东部、大洋洲地区可见。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整个月食的全过程,中部、西部地区可见带食月出。这次月全食初亏的时间是在17时09分,食既(即月全食开始)在18时16分,食甚(即月亮进入地球影子最深的时候)在19时,生光(即月全食结束)在19时41分,复圆在20时49分。月食将持续3小时40分钟,月全食过程将近一个半小时,最大食分1.36。值得一提的是,在月全食期间我国还可以看到月掩天王星(即月亮遮挡住天王星)的罕见天文现象。

  2022年的两次日食都是日偏食。第一次发生在北京时间5月1日凌晨,最大食分0.64,在太平洋东南部、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地区可见,我国完全看不到这次日偏食。

  第二次日食发生在10月25日,欧洲、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可见,最大食分0.862。我国西部的新疆、西藏等地可见太阳带食而落,也就是日食还没有结束,太阳就落山了。而我国其他地方则完全看不到此次日食。

  通过肉眼就可以观测日食,但一定要做好眼睛的防护措施,也可以用照相机或望远镜拍摄、观测日食,不过在拍摄时镜头和望远镜前一定要加装减光装置。

  行星们的偶尔“相聚”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大部分时间都湮没在太阳的光芒中,是五大行星中最难被观测到的。从地球上观测,它总是出现在太阳附近,在太阳两侧来回摆动,最大不会超过28度。

  天体运行在太阳东边,达到最大角度时叫作东大距,在太阳西边角度达到最大时就是西大距。

  2022年,水星有4次东大距,3次西大距。东大距分别发生在1月7日、4月29日、8月27日和12月21日;西大距分别发生在2月17日、6月16日、10月9日。今年观测水星条件最佳的时机是4月29日的水星东大距,其次是10月9日的水星西大距。

  金星是夜晚中除了月亮之外最为明亮的天体。金星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时叫长庚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低空叫启明星。2022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金星都是启明星,到年底才会变成长庚星。1月9日金星下合(即金星从地球和太阳中间经过)后,运行到太阳东边,1月下旬天亮前开始出现在东方偏南的低空,以后高度日渐增高,观测条件逐渐变好。3月20日金星西大距,与太阳的最大角距离为47度,亮度约-4.4等,非常有利于观测。

  对于火星、木星、土星这3个在地球轨道以外的行星(即外行星),最值得关注的是它们什么时候冲日(指某一外行星于绕日公转的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的状态,且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外行星之间的一种天文现象),因为冲日阶段是观测它们的最佳时期,届时它们亮度最亮,距离地球最近。今年火星将于12月8日冲日,木星9月27日冲日,土星冲日的时间则为8月15日。

  五大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速度有快有慢,有时会有几颗行星难得地聚集在天空中一个不大的范围内,是给它们合影的好机会。

  3月底到4月初,金星、火星、土星会有一次距离较近的“相聚”,最近时它们聚集在5度—6度的范围内,天亮前出现在东方偏南的低空。3月28日和29日,一轮残月来到它们附近不远处,形成金星、火星、土星的三星合月。

  4月中下旬,金星、火星、土星之间的距离已逐渐拉开,而木星则在慢慢向它们靠近,最终在4月20日前后天亮前,在东方低空沿着黄道一字排开,几乎等距离地分布在30多度的范围内,木星在左侧,高度最低,土星最靠右,高度最高,中间是金星和火星。4月25日—28日,一轮残月会加入它们的队列,同现夜空,只缺少了难得一见的水星。

  今年“最大最圆”的月亮,也就是所谓的超级月亮,将出现在7月14日凌晨。当天满月时间在3时左右,而月亮掠过近地点的时间在7月13日17时,相差约10个小时。这之前的一次满月出现在6月14日20时左右,经过近地点的时间在满月之后的6月15日7时,与满月时间相差约11个小时,也是一次超级月亮。

  天象剧场流星雨第一个登场

  每年第一个登上星空舞台的重要天象就是象限仪流星雨,它是北半球每年三大流星雨之一,每小时天顶流量最大能达到120颗左右。象限仪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牧夫座、天龙座和武仙座的交界处,由于辐射点比较靠北,对于北京以北的地区来说,辐射点整夜都在地平线以上。只不过天刚黑时,辐射点位置很低,接近北方地平线,天亮前才会升得足够高,所以比较适合后半夜观测。

  象限仪流星雨的特点是极大期的持续时间很短,最长不超过几个小时,之前和之后的流量都较小,有时候极大还会出现在白天,加之流星雨的预报很难特别精准,还要避免月光的影响,因此在天寒地冻的北方冬夜,人们不太有机会看到这个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和双子座流星雨是每年另外两场较大的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活动时间从7月17日到8月24日,持续一个多月,一般每年在8月13日前后,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达到极大,每小时天顶流量最大可以达到100颗以上。今年英仙座流星雨预报的极大期正好赶上满月,强烈的月光会对观测产生严重影响,不太适合观测。

  今年,双子座流星雨预报的极大时间在北京时间12月14日21时,每小时天顶流量最大为150颗左右。此时距离满月刚刚过去6天,天黑后大约4个小时月亮就会升起,月亮会严重影响午夜以后的观测。不过,预报的流星雨极大时月亮还在地平线以下,观测不受影响。只是在12月中旬,双子座天黑后不久就从东方偏北的地平线上升起,到月亮升起时,辐射点的高度还不会太高。

  今年还有几场中等流量的流星雨,包括4月23日迎来极大的天琴座流星雨、5月6日的宝瓶座η流星雨以及10月21日前后的猎户座流星雨,虽然流量不能和三大流星雨相提并论,但也值得期待。(作者系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

  来源:科技日报

#今日长三角# 新一年,这些特殊天象值得期待

2021年已经过去,这一年红月亮、月掩金星、火星合月等天象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享受。新的一年,又有哪些精彩的特殊天象等待着我们?

  所谓特殊天象,指的是日食、月食、行星合月、行星相合、流星雨等不常见的天文现象。正是这些特殊的天象奇观,装点了2022年的星空舞台,让我们甘愿在傍晚或深夜静静守候,只为一睹其风采。

  做好防护来看月食、日食

  2022年,从全球范围来看,将会发生两次月食、两次日食,两次月食都是月全食,分别发生在5月16日和11月8日。在我们国家只能看到11月8日的月全食。

  5月16日的月全食,在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部分地区、亚洲极西部可以看到。我国看不到这次月全食,因为它正好发生在我国的白天,月亮在地平线以下。月食开始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0时27分,月全食开始的时间则是11时29分,月全食结束于12时53分,整个月食将于13时55分结束,持续时间接近3个半小时,其中全食时间持续将近一个半小时,最大食分1.41。

  从全球范围来看,11月8日的月全食在北美洲、南美洲西部、亚洲东部、大洋洲地区可见。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整个月食的全过程,中部、西部地区可见带食月出。这次月全食初亏的时间是在17时09分,食既(即月全食开始)在18时16分,食甚(即月亮进入地球影子最深的时候)在19时,生光(即月全食结束)在19时41分,复圆在20时49分。月食将持续3小时40分钟,月全食过程将近一个半小时,最大食分1.36。值得一提的是,在月全食期间我国还可以看到月掩天王星(即月亮遮挡住天王星)的罕见天文现象。

  2022年的两次日食都是日偏食。第一次发生在北京时间5月1日凌晨,最大食分0.64,在太平洋东南部、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地区可见,我国完全看不到这次日偏食。

  第二次日食发生在10月25日,欧洲、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可见,最大食分0.862。我国西部的新疆、西藏等地可见太阳带食而落,也就是日食还没有结束,太阳就落山了。而我国其他地方则完全看不到此次日食。

  通过肉眼就可以观测日食,但一定要做好眼睛的防护措施,也可以用照相机或望远镜拍摄、观测日食,不过在拍摄时镜头和望远镜前一定要加装减光装置。

  行星们的偶尔“相聚”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大部分时间都湮没在太阳的光芒中,是五大行星中最难被观测到的。从地球上观测,它总是出现在太阳附近,在太阳两侧来回摆动,最大不会超过28度。

  天体运行在太阳东边,达到最大角度时叫作东大距,在太阳西边角度达到最大时就是西大距。

  2022年,水星有4次东大距,3次西大距。东大距分别发生在1月7日、4月29日、8月27日和12月21日;西大距分别发生在2月17日、6月16日、10月9日。今年观测水星条件最佳的时机是4月29日的水星东大距,其次是10月9日的水星西大距。

  金星是夜晚中除了月亮之外最为明亮的天体。金星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时叫长庚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低空叫启明星。2022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金星都是启明星,到年底才会变成长庚星。1月9日金星下合(即金星从地球和太阳中间经过)后,运行到太阳东边,1月下旬天亮前开始出现在东方偏南的低空,以后高度日渐增高,观测条件逐渐变好。3月20日金星西大距,与太阳的最大角距离为47度,亮度约-4.4等,非常有利于观测。

  对于火星、木星、土星这3个在地球轨道以外的行星(即外行星),最值得关注的是它们什么时候冲日(指某一外行星于绕日公转的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的状态,且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外行星之间的一种天文现象),因为冲日阶段是观测它们的最佳时期,届时它们亮度最亮,距离地球最近。今年火星将于12月8日冲日,木星9月27日冲日,土星冲日的时间则为8月15日。

  五大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速度有快有慢,有时会有几颗行星难得地聚集在天空中一个不大的范围内,是给它们合影的好机会。

  3月底到4月初,金星、火星、土星会有一次距离较近的“相聚”,最近时它们聚集在5度—6度的范围内,天亮前出现在东方偏南的低空。3月28日和29日,一轮残月来到它们附近不远处,形成金星、火星、土星的三星合月。

  4月中下旬,金星、火星、土星之间的距离已逐渐拉开,而木星则在慢慢向它们靠近,最终在4月20日前后天亮前,在东方低空沿着黄道一字排开,几乎等距离地分布在30多度的范围内,木星在左侧,高度最低,土星最靠右,高度最高,中间是金星和火星。4月25日—28日,一轮残月会加入它们的队列,同现夜空,只缺少了难得一见的水星。

  今年“最大最圆”的月亮,也就是所谓的超级月亮,将出现在7月14日凌晨。当天满月时间在3时左右,而月亮掠过近地点的时间在7月13日17时,相差约10个小时。这之前的一次满月出现在6月14日20时左右,经过近地点的时间在满月之后的6月15日7时,与满月时间相差约11个小时,也是一次超级月亮。

  天象剧场流星雨第一个登场

  每年第一个登上星空舞台的重要天象就是象限仪流星雨,它是北半球每年三大流星雨之一,每小时天顶流量最大能达到120颗左右。象限仪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牧夫座、天龙座和武仙座的交界处,由于辐射点比较靠北,对于北京以北的地区来说,辐射点整夜都在地平线以上。只不过天刚黑时,辐射点位置很低,接近北方地平线,天亮前才会升得足够高,所以比较适合后半夜观测。

  象限仪流星雨的特点是极大期的持续时间很短,最长不超过几个小时,之前和之后的流量都较小,有时候极大还会出现在白天,加之流星雨的预报很难特别精准,还要避免月光的影响,因此在天寒地冻的北方冬夜,人们不太有机会看到这个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和双子座流星雨是每年另外两场较大的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活动时间从7月17日到8月24日,持续一个多月,一般每年在8月13日前后,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达到极大,每小时天顶流量最大可以达到100颗以上。今年英仙座流星雨预报的极大期正好赶上满月,强烈的月光会对观测产生严重影响,不太适合观测。

  今年,双子座流星雨预报的极大时间在北京时间12月14日21时,每小时天顶流量最大为150颗左右。此时距离满月刚刚过去6天,天黑后大约4个小时月亮就会升起,月亮会严重影响午夜以后的观测。不过,预报的流星雨极大时月亮还在地平线以下,观测不受影响。只是在12月中旬,双子座天黑后不久就从东方偏北的地平线上升起,到月亮升起时,辐射点的高度还不会太高。

  今年还有几场中等流量的流星雨,包括4月23日迎来极大的天琴座流星雨、5月6日的宝瓶座η流星雨以及10月21日前后的猎户座流星雨,虽然流量不能和三大流星雨相提并论,但也值得期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试管婴儿的出现,让许许多多不孕不育的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而我国的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今年已经33岁了,她现在过得还好吗?幸运的是,当时作为北京医科大学妇产科教
  • #烘焙手记# 我家常吃的这款早餐食材特别简单,就是黄瓜和鸡蛋,通常我们都是炒着吃,其实换种做法就是美味的早餐啦,而且也是颜值担当呢,尤其适合家里有小朋友的,看到
  • 心灵真正富足的人,其实都不怕吃苦。这样的季节,说不上特别喜欢但不至于讨厌,只是早晚的温差让人欢喜不起来。
  • 我们懂你的坚持,你也值得被期待与信赖!生活如此琐碎,就只有喜欢你这件事最简单最纯粹…你说,“我在坚持我自己的同时,也希望她们能够坚持她们自己。
  • 凡日干逢六丙日的人,出生在冬夏的命局,不及生于春秋季节的格局高,这是因为春有阳暖万物之功,秋阳可烘烤万物的作用,冬阳阴晦,夏阳炎热皆不宜。己土性质类似于天上的云
  • 经过这三首经典粤语歌,伍珂玥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固定标签。在后期的比赛当中,伍珂玥先后给大家带来了beyond的《海阔天空》。
  • 今回のステージも楽しく見てくれましたか?STAYにカッコいい姿をお見せすることができてスキズも幸せです❣️これからもたくさん愛してください!
  • 中访网团总支委书记、专栏开放平台总经理蔡晓林表示,我们将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主动配合各级网信部门的工作安排,深入贯彻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推动属地社会
  • 说是来试听美术课,看进去一会儿就出来了,熊孩子说不上不上我不喜欢画画老师让我出来的,在那闹,你就带走完事了呗,他妈领着俩孩子坐我对面了,大的好一些在那玩围棋,小
  • 滟设定位高端,打造的就是火锅界的米其林餐厅,注重品质、服务及体验,摆盘设计西式化。滟设火锅是德庄国际旗下的最高端品牌,装修极简而不失奢华,没有刻意装修的痕迹,让
  • #刘宇宁OLAY身体护理品牌钻光代言人# #刘宇宁我们的歌#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愿你所有的情深意重,都能换来岁月温柔,可以不必再回头。#读书笔记#
  • ---XIZRO STUDIO LOOK--- [牛牛哒]新鲜出炉的旅拍风格,带你们感受不同的城市风景。 [哈哈]旅拍不一定要去远方,相爱的你们就是最美好的风景
  • 今天柳老师突然说起:yy走了好可惜啊虽然没有怎么接触但感觉他人很好那时候我都是跟着他跑上跑下谁不觉得可惜呢每当很苦的时候会觉得曾经好歹有个人可以帮一把告诉你人生
  • 这位大妈说:24日早上她确实在路上捡到一个背包,她当时拿回家准备等孩子回家后让孩子送到派出所,后忙于家中事务给耽误了。2021年10月7日中午12时许,乌尤派出
  • 你是我荒芜岁月中最亮丽的风景你像夜空中的一道霓虹划过我生命中的无边黑暗照亮我的双眼我感激你出现在我有限的生命里┈┈┈┈┈┈┈love♡♡♡LYN┈┈┈┈┈┈┈॰
  • 管城法院认为,李铁矿、马某花与闫某俊2007年11月16日所签租赁协议的期限为五年,确实超过了其受托管理期限,但2009年6月26日马某花出具的收条显示,闫某俊
  • [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我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应该是17-18年这段,那个时候整个人都是状态非常不好的来着,家里
  • [给你小心心]立即下载游戏:[心]加入官方社群,交流全新主线「遗落的血脉」:官方千人群:791596784官方千人群:1139511936#时空中的绘旅人# #
  • 在以后的道路上,彼此互相鼓励和支持,相互滋养和成长,一起去面对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而且,两个人的生活比一个人的生活好多了,一个人的生活无聊,有两个人的生活会有一
  •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要那么俗头巴脑的,俗里俗气的,还是各处争第一,说:「我又造了什么什么好事了!每日一谈:谈善待自己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我们开心的事情却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