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日记后记(一):防疫工作思考篇:

丹东的疫情冲击,来的很突然,也让人感到很憋屈。因为,为了防范疫情,我们从3月中旬起就将飞机、高铁停运,快递停送,百姓为此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自2022年4月24日丹东疫情爆发、25日凌晨全市区实行静态管理开始,丹东人民经历了整整2个月封闭、半封闭的管理状态。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期间共分为三个阶段:4.24病毒侵袭;5.24病毒变异;6.2东港再遭受病毒逆袭。而丹东人民的心境,也经历了三次大变化。

首先,从4月24日开始,丹东上下都积极参与和支持政府的抗疫工作。虽然停工停市,但人民对抗疫的胜利充满信心。不仅许多有担当、有热心的干部群众争先恐后去做“大白”,冲到了抗疫一线,而且,全社会的百姓都服从组织安排和管理,接受核酸检测、自我测试抗原。然而,政府有关方面却一直没有公开、透明地把病毒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仅仅用“1号病源患者、2号病源患者在流行病学调查时限内,未发现2人有外省市旅居史”这些让百姓看不懂的字句,来回答人们的疑问。于是,百姓开始迷惑,政府的公信力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丹东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问题却没能够迅速、合理地解决。百姓出不了家门,保供单位又保证不了居民的生活急需,价格、品种不尽合理。于是,各种“团菜”、“集采”等地下商品流通渠道应运而生。病毒在食品中可能出现的传播链又难以控制,政府只好加大封控力度,百姓苦不堪言。

之后,在百姓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居民被拉走隔离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在公布几日仅发现几例无症状感染者的信息后,又连续几天发布0数字消息。老百姓有理由相信:这是“贾玲”出现在丹东了。在此期间,宽甸闹了一次解封一天就又封闭的“玩笑”;5月18日,市区上演了初步放开几个小时又紧急封闭的“闹剧。”

也许,百姓并不懂“贾玲”的本意。也许,“贾玲”的出现,也是从政治上、经济上、民生上的多方考量才“请”出来的。但是,百姓并不领情。因为,一切都在“混沌”的状态下,百姓理解不了那么深。

5月24日,是百姓心里大滑坡的一个重要“节点”。病毒在“停摆”接近半个月后,又再次大爆发,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病例,这是一直处于封控之中的百姓难以理解的问题。从国家卫健委,到地方防疫部门,一致认为此次病毒与4.24病毒不同源,没有传播链。它是之前病毒的“变异”,即BA2.3。如何理解,百姓搞不懂。但是,百姓知道,这是在全市人民处于“封闭”状态下的传播,病毒从哪里来的?如何传播的?政府总要站出来说清楚吧?当时,正值我们对岸国家也出现了疫情,官方和媒体一再强调“多点、散发、短链”的边境特征,实际就是暗示可能是“水冲来的”、“风刮来的”。但是,一直找不到科学依据。政府和专业部门的公信力进一步减弱。

6月2日东港再次遭受疫情冲击,更加说明我们对形势预估不足,常态化管理、科学管控漏洞较大。

我们也看到了,辽宁省省长李乐成、副省长孙绿萍几次来丹东考察指导,都提出了明确的民生要求。每次到来,防控工作都有转机。但是,当国家卫健委孙阳等一行人来丹东指导工作后,强调进一步“加强防控”、“加密检测”后,“静态清零”思想再次强势抬头。政府、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直至社会对立加剧,民怨积深。

6月13日开始,又提出了所谓的“网格化”管理。把百姓都封控在网格之中,防范区百姓可以出小区,但活动范围很小。

直到6月24日丹东防控体系初步“放开”,病毒的“社会面”也并未清零,病毒的来源也没有查清楚。这只是政治、经济、民生的进一步考量的结果。
那么,两个月来,我们都应该反思什么呢?

第一,党的“以人民为中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民生是最大的政绩。不能为了政绩、面子工程而不顾一切,任何工作,都应该以保护民生为底线。

第二,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有理性思维、底线思维,也要增强“极限思维”。老百姓的忍受、忍耐的极限是多少,我们各级领导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换位思考,想想自己如果是老百姓你们会怎样想,怎样做?

第三,要深刻领会“动态清零”、“精准防控”的真谛。动态不仅仅是封控、管控、防范之间的变化,更应该手段的灵活,不能一封了之。精准更是要找准目标,不能“一刀切”,一人为“阳”,几万人“买单”。真正把问题盯准到患者、密接者、次密接者身上。

第四,要加快一线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公安部门、街道、社区的干部素质水平显而易见,有时,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了老百姓的对立面。应该培养他们,学会站在百姓身旁去引导百姓的能力。处理问题时,把法、理、情有效结合。

第五,政府机关要具备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能阻塞百姓的话语权。不让说,说明是心中有愧。对舆情要有一个合理判断,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掌控舆情,让百姓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就不会总害怕百姓议论。

针对控制性人格的恋人,想要快速挽回对方,最先要学会的就是放手,与对方退回朋友的关系。可能会有人存在这样的疑问,如果放手了,对方就移情别恋了怎么办?#失恋分手挽回前任挽回男友# 很简单,如果跟你分手之后,对方快速找了新的恋人,那同样是可以说明,这段感情不需要挽回了,没有必要白白浪费时间。

如果在对方的心中,你始终都是占据一定地位,那么就无需担心对方会移情别恋。暂时远离对方,两个人在冷静期内都能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当双方的心态都趋于缓和之后,就可以将挽回提上日程了。

在冷静期内,即便是很想知道对方在做什么,也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你一旦没有把握好分寸,继续死缠烂打,把控对方的一切,那这样是会引起前任的强烈反感,挽回的可能性也会一降再降。

#痔疮手术有多疼# 不知何时起,互联网上悄然兴起了一股“提肛”运动风潮,成为年轻人们保持肛肠健康的秘密武器。作为一种隐秘性疾病,痔疮的发病率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而根据上世纪70年的一次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痔疮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46.3%,且随着年龄超过30岁,发病率将上升,孕妇患病率尤其高。

作为痔疮治疗的手段之一,手术是一些严重的痔疮患者选择的治疗手段。但即便是在医疗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痔疮手术带来的疼痛仍然超乎许多人的想象。而如何对待疼痛,处理疼痛,则显示出医生和患者之间微妙的差异。

在痔疮手术后的第14天,我终于可以坐在电脑桌前,克服头些天的错觉。手术后,你误以为全身只剩两个器官——肛门以及大脑,前者负责各种花式疼痛,后者负责清醒地感知疼痛的存在。身体和内心感受越丰富的人,手术后面临的痛苦可能就越多。

“你这个情况应该做手术。手术也没有网上传说的那么疼”。戴着花头巾的崔大夫是个中年男性,语调极为温和。我在痔疮严重发作后,有些不愿去医院,觉得让男大夫看病很难为情。但分诊台的护士铁面无私。

给我看的第一个男大夫比较委婉,我们对话的画风是这样的:
“你肛门处有东西掉出来吗?”
“有的。”
“那你能够推进去吗?”
“啊,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家属没来啊,你介意让我看一下吗?”

这个大夫诊断了一下,说严重程度应该做手术,然后给我约了肛肠科的专家崔主任。周五见到崔大夫,他的语调平静坚决,拿着一张A4打印纸,上边是他的微信二维码。他让我加上微信,马上去做术前检查,然后下周一就能收我住院。

一听崔大夫的轻描淡写,他说的那句“也没有网上传说的那么疼”,以及我自己脑补的“医学手段正在飞速发展,止疼药的运用也很广泛”,周末两天我狠狠地玩了一趟,周日夜里十二点才回到家。第二天我带着逛商场的心情住进了医院,还信誓旦旦地跟朋友说,“我先体验一下,如果感受好,推荐给大家”。我还糊里糊涂进了一个试验组,这个试验组是要观测我手术中植入的长效止疼药,到底药效有多明显。

能有多疼呢?我自诩经历过生孩子的疼痛和牙疼,生孩子的疼痛都接近重度烧伤的疼痛了,一个预期只需要二三十分钟的痔疮手术,能有多疼呢?我后来才意识到,手术本身是没什么感觉,但恢复期的痛苦,才是痔疮手术折磨人的精髓。它伤害性不大,疼痛性极高,持续时间比生孩子长太多。

手术的时间比预期长,达到了一个小时。我只大概知道自己是混合痔、环状痔,麻药醒来后,我的理解是,肛门处被环状切除了一下,然后大夫给一针针缝了伤口。对疼痛的理解,是伴随着麻药褪去一步步加深的。大夫查房的时候,我问我缝了多少针,年轻大夫茫然地说,“不缝针的啊”。啥?上网一查,果真是不缝针的,据说是大便要一次次经过伤口,如果缝针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伤口是在裸奔。

手术第二天,大夫抽出纱布,就告诉你大便自由了,尽量早点恢复排便。可是恢复期面对的问题是,你得一次次使用伤口,使用的时候把它拉扯撕裂一遍,不使用的时候它能愈合一点。而我手术前外痔比较多,疼痛感就更强烈。住院前两天的玩耍,在我头脑中还残留着一些愉快记忆,疼痛难忍时,拿手机上的照片刷刷,告诉自己生活很美好,即使疼得想死也不能真死。

即使不上厕所,也经常感到就好像有一堆钢针,扎在屁股眼上,火辣辣。手术后的坠胀感,会让人老觉得有便意,一趟趟往走廊尽头的厕所跑。伤口处稍微一用力,撕裂的疼痛排山倒海,仿佛有人拿着钢筛子在捅你的患处。真是连放一个屁,都能瞬间疼得把自己送上天堂。

病房里,是病人互助模式。由于对新冠疫情的谨慎,病房里完全不让探视,家属也进不来。整个病区有几位护工为所有人服务,他们负责简单的打水、送饭,其余的事情,就得病人自己去张罗。所以大家穿着不合身的病号服,蓬头垢面,裤子上血屎模糊,像我还要一手提着尿袋,一趟趟跑厕所。

手术后要尽快大便,成了快要压垮我这个便秘患者的执念。于是在住院的一周里,我吃了平时三四倍的泻药,接受了两次灌肠和一次使用开塞露,可就是排不出来,同屋的病友笑我是“罕见的钢铁肠胃”。我也说自己怎么成了个貔貅,只进不出。一遍遍跑厕所带来的副作用是,我的伤口一次次用力,很难得到休息,疼痛感难以摆脱。又到查房的时候,一位姓郑的主任言语豪爽,爱开玩笑,我们诉说自己的种种不适,他大嗓门喊了一声,“都追剧去,忘了你们还有屁股!”

痔疮手术如果有精细的护理,不知道疼痛感会不会减轻。但我所在的普外科病区,所有外科病人是住一起的,并没有专门护理肛肠病人的护士。护士们的整体思维方式,我马上就理解了,她们希望病人尽量省事,不要说感受,不要提要求。你说你很疼,她们往往会说,当然疼,都疼。我说我想要止疼药,一个护士看了我一眼,“你还能走到我跟前,那说明你还不是重度疼痛”。那重度疼痛应该怎么样?“在床上打滚”。我倒是希望自己是个没有感受的机器,我也不用痛苦,护士也省得麻烦。

试验组的两个工作人员,手术后每天要来问好几遍我给自己疼痛的评分,不怎么疼的时候,我给两三分,但是一旦疼痛炸裂,我的分数能评到七八分。关于疼痛评分,是患者自己的主观感受,我说自己有多疼,就有多疼。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你会发现医护人员并不信任患者,“真有那么疼吗?”当我找护士要止疼药的时候,试验组的工作人员明显有些不情愿,好像我作为病人太娇气太矫情了。可是就我的感受而言,手术中所谓的长效止疼药,手术后疼起来的时候,真的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啊。后来门诊复查的时候,我们几个混合痔病人凑到一起,一个看上去还挺强壮的大学生小伙子说,“我手术后第二天是真的疼晕过去了”。

而我手术后折腾了五六天的无法排便,最后被大夫判定为,因为我吃得太少,根本就没有多少可拉的!崔大夫好几次说,你太紧张了,不要太紧张。但是,身体的疼痛决定了我是否能放松,身体对精神的控制,力量太强大。

终于挨到出院了,在家里我觉得更容易放松,恢复起来也更快。住院期间,要颗止疼药太难。出院后我在网上买到了止疼药,并且四天里吃了八颗,暂时体会了一下止疼药自由的心理快感。

我之前做记者的时候,采访过镇痛的问题,了解到中国医护对止疼药的使用,普遍是过于谨慎的。少量的止疼药并不会让人上瘾,而像痔疮手术这种疼痛性强的,病人本身的感受,难道不应该是评估手术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吗?与止疼药的效果比,现在我们普通推广的用高锰酸钾坐浴、用纱布蘸着黄色药水敷一下伤口,作用真的很微弱。

一趟痔疮手术下来,无心插柳,我瘦了好几斤。我上网翻看,才发现全网呼声极高的提肛运动,群众缘好广泛。如果早几年有人天天组织我参加此项运动,恐怕我就不用忍着疼痛来写这篇文章了。

除了医学上的必要性,我觉得痔疮手术适合两类人,一种是如果你活得浑浑噩噩,感受不到身体的真实存在,你可以考虑一下痔疮手术,会让你在疼到飞起的同时,感受疼痛怎样从一个小孔爬向全身,冲向你的脑门。疼痛让人清醒地感知存活。另一种就是如果你家孩子爸特别不食人间烟火,不体谅妇女的不易,建议可以撺掇他去试试这个手术,体会一下我们女人生孩子遭受的痛苦。#我国痔疮发病人群或达5亿#

节选自《痔疮手术和生娃,哪个更疼?》文|珞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吉利李书福投90亿美元成戴姆勒最大股东,渴望在武汉建电动车合资企业
  • CBA的三旬老汉,让按摩的队医都累伤了!易建联退役时,你会流泪么?
  • 库里评史上4大控球高手,忽视保罗艾弗森,现役欧文和自己入榜!
  • 和杨洋鹿晗TFBOYS一起玩“冬奥有我”小程序
  • 佟丽娅为演瘦美人赵飞燕特地增肥,当时体重高达80斤
  • 教育部强调十项严禁:严禁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 歌手1月品牌评价榜公开 GD空白期排名22位
  • 特意点播了一首《我把思念捎给你》,送给我思念的你!
  • 佳友读报
  • 【数据控】字母哥1.9秒准绝杀 浓眉上演里程碑一战
  • 缅甸北部发生炸弹爆炸 2人死亡11人受伤
  • 女儿收到的第十九张请假条,为节日期间还在岗位的工作人员致敬!
  • 我有认真在看节目,所以请你们务必对得起我的投票 | 偶像练习生reaction
  • 撞脸汉字大盘点,他们都是双胞胎
  • 深度推文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有些跑题,却不出戏。
  • 你不知道的中国消防战士vs美国职业消防队员
  • 范丞丞表情包图片分享
  • 一名中央机关公务员的春节返乡手记:乡村青少年的未来被“吃鸡农药“重重围困
  • 这!就是街舞
  • 卜凡:娃娃抓的好,朋友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