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弘一、印光大师(叶圣陶)

在到功德林去会见弘一法师的路上,我怀着似乎从来不曾有过的洁净的心情,也可以说带着渴望。弘一法师就是李叔同先生,我对于他的书画篆刻都中意。以后数年,听人说李先生已经出了家,在西湖某寺,现在称弘一了。于是不免向丰子恺先生询问关于弘一法师的种种。十分感兴趣之余,自然来了见一见的愿望。以后遇见子恺先生,他常常告诉我弘一法师的近况。记得有一次给我看弘一法师的来信,中间有“叶居士”云云,我看了很觉惭愧,虽然“居士”不是什么特别的尊称。

一天,我去上班,劈面来三辆人力车。最先是个和尚,我并不介意。第二是子恺先生,他惊喜似地向我点头。我也点头,心里就闪电般想起“后面一定是他”。人力车夫跑得很快,第三辆一霎经过时,我见坐着的果然是个和尚,清癯的脸,颔下有稀疏的长髯。我的感情有点激动,“他来了!”这样想着,屡屡回头望那越去越远的车篷的后影。第二天,就接到子恺先生的信,约我星期日到功德林去会见。弘一法师是深深尝了世间味,探了艺术之宫的,却回过来过那种通常以为枯寂的持律念佛的生活,他的态度该是怎样,他的言论该是怎样,实在难以悬揣。

走上功德林的扶梯,被侍者导引进那房间时,近十位先到的人恬静地起立相迎。靠窗的左角,正是光线最明亮的地方,站着那位弘一法师,带笑的容颜,细小的眼眸子放出晶莹的光。丐尊先生给我介绍之后,叫我坐在弘一法师的侧边。弘一法师坐下来之后,就悠然数着手里的念珠。我想一颗念珠一声“阿弥陀佛”吧,本来没有什么话要向他谈,见这样更沉入近乎催眠状态的凝思,言语是全不需要了。可怪的是在座一些人,或是他的旧友,或是他的学生,在这难得的会晤时,似乎该有好些抒情的话与他谈,然而大家也只默然。未必因僧俗殊途,尘净异致,而有所矜持吧。或许他们以为这样默对一二小时,已胜于十年的晤谈了。

晴秋的午前,时光在恬然的静默中经过,觉得有难言的美。随后又来了几位客,向弘一法师问几时来的,到什么地方去那些话。他的回答总是一句短语,可是殷勤极了,有如倾诉整个心愿。因为弘一法师是过午不食的,十一点钟就开始聚餐。我看他那曾经挥洒书画、弹奏钢琴的手郑重地夹起一荚豇豆来,欢喜满足地送入口中去咀嚼的那种神情,真惭愧自己平时的乱吞胡咽。“这碟子是酱油吧?”以为他要酱油,某君想把酱油碟子移到他前面。“不,是这个日本的居士要。”果然,这位日本人道谢了,法师于无形中体会到他的愿欲。石岑先生爱谈人生问题,著有《人生哲学》,席间他请弘一法师谈些关于人生的意见。“惭愧,”弘一法师虔敬地回答,“没有研究,不能说什么。”我想问他像他这样的生活,达到了怎样一种境界,或者比较落实一点儿。然而健康的人不自觉健康,哀乐的当时也不能描状哀乐,境界又岂是说得出的。我就把这意思遣开,从侧面看弘一法师的长髯以及眼边细密的皱纹,出神久之。

饭后,他说约定了去见印光法师,谁愿意去可同去。印光法师这个名字知道得很久了,并且见过他的文钞,是现代净土宗的大师,自然也想见一见。同去者计七八人。决定不坐人力车,弘一法师拔脚就走,我开始惊异他步履的轻捷。他的脚是赤着的,穿一双布缕缠成的行脚鞋。这是独特健康的象征啊,同行的一群人哪里有第二双这样的脚。惭愧,我这年轻人常常落在他背后。我在他背后这样想:他的行止笑语,真所谓纯任自然,使人永不能忘,然而在这背后却是极严谨的戒律。丐尊先生告诉我,他曾经叹息中国的律宗有待振起,可见他是持律极严的。他念佛,他过午不食,都为的持律。但持律而到达非由“外铄”的程度,人就只觉得他一切纯任自然了。似乎他的心非常之安,躁忿全消,到处自得;似乎他以为这世间十分平和,十分宁静,自己处身其间,甚而至于会把它淡忘。他与我们差不多处在不同的两个世界。

到新闸太平寺,有人家借这里办丧事,乐工以为吊客来了,预备吹打起来,及见我们中间有一个和尚,而且问起的也是和尚,才知道误会,说道: “他们都是佛教里的。”寺役去通报时,弘一法师从包袱里取出一件大袖僧衣来(他平时穿的,袖子与我们的长衫袖子一样),恭而敬之地穿上身,眉字间异样地静穆。我是欢喜四处看望的,见寺役走进去的沿街的那个房间里,有个躯体硕大的和尚刚洗了脸,背部略微佝着,我想这一定就是了。果然,弘一法师头一个跨进去时,就对这位和尚屈膝拜伏,动作严谨且安详,我心里肃然,有些人以为弘一法师该是和尚里的浪漫派,看见这样可知完全不对。印光法师的皮肤呈褐色,肌理颇粗,一望而知是北方人;头顶几乎全秃,发光亮;脑额很阔;浓眉底下一双眼睛这时虽不戴眼镜,却用戴了眼镜从眼镜上方射出眼光来的样子看人,嘴唇略微皱瘪,大概六十左右了,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并肩而坐,正是绝好的对比,一个是水样的秀美,飘逸,一个是山样的浑朴,凝重。

弘一法师合掌恳请了,“几位居士都欢喜佛法,有曾经看了禅宗的语录的,今来见法师,请有所开示,慈悲,慈悲。”对于这“慈悲,慈悲”感到深长的趣味。“嗯,看了语录,看了什么语录?”印光法师的声音带有神秘味,我想这话里或者就藏着机锋吧。没有人答应。弘一法师就指石岑先生,说这位先生看了语录的。石岑先生说也不专看哪几种语录,只研究过法相宗的义理。这就开了印光法师的话源。他说学佛须要得实益,徒然嘴里说说,作几篇文字,没有道理;他说人眼前最紧要的事情是了生死,生死不了,非常危险;他说某先生只说自己才对,别人念佛就是迷信,真不应该。他说来声色有点儿严厉,间以呵喝。

弘一法师再作第二次恳请,希望于儒说佛法会通之点给我们开示。印光法师说二者本一致,无非教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不过儒家说这是人的天职,人若不守天职就没有办法。佛家用因果来说,那就深奥得多。行善就有福,行恶就吃苦。人谁愿意吃苦呢?他的话语很多,有零星的插话,有应验的故事,从其间可以窥见他的信仰与欢喜。他显然以传道者自任,故遇有机缘不惮尽力宣传。弘一法师似乎春原上一株小树,毫不愧怍地欣欣向荣,却没有凌驾旁的卉木而上之的气概。

在佛徒中,这位老人的地位崇高极了,从他的文钞里,有许多的信徒恳求他的指示,仿佛他就是往生净土的导引者。弘一法师第三次“慈悲,慈悲”地恳求时,是说这里有讲经义的书,可让居士们“请”几部回去。这个“请”字又有特别的味道。房间的右角里,线袋、平袋的书堆着不少,不禁想起外间纷纷飞散的那些宣传品。我分到黄智海演述的《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大圆居士说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李荣祥编的《印光法师嘉言录》三种。于是弘一法师又屈膝拜伏,辞别。印光法师点着头,从不大敏捷的动作上显露他的老态。待我们都辞别了走出房间,弘一法师伸两手,郑重而轻捷地把两扇门拉上了。随即脱下那件大袖的僧衣,就人家停放在寺门内的包车上,方正平帖地把它摺好包起来。弘一法师就要回到江湾子恺先生的家里,石岑先生予同先生和我就向他告别。这位带有通常所谓仙气的和尚,将使我永远怀念了。--印光大师永怀录

老子思想的“童心”意识及其教育意义

摘要:朴素的自然主义者老子在其作品中屡次提到“婴儿”。老子的既符合“道”规范,又顺应“自然而为”发展的“婴儿”思维,实质上是“童心”意识的反映。这种“童心”意识,对当今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子;婴儿;童心;教育

老子是朴素的自然主义者。他的作品《老子》虽然原著不过五千言,但是涵盖广阔的人生道理。他的思想主要以“道”为中心观念。在老子看来,“道”是人生乃至宇宙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它是一种最高、最完满的圆融思想。“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和始源,“道”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其他物的影响,它是内在于万物的。同时,“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最重要的一个观念。例如“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章)这里的“自然”,不是自然界的自然,而是“自己如此”,说明不加外界成分,而任其自然发展的状态。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顺应自己本来的规律发展,顺其自然,无需用外界强加的意志去制约它。在他看来,即符合“道”的规范,同时又顺应“自然”发展的是婴儿。婴儿是“道”的最高体现。老子这种注重“自然而为”,符合“道”规范的“婴儿”的思维,实质上即“童心”意识的反应。本文旨在对老子思想中的体现“童心”的部分,做个浅层的分析,并将其落实到实践层面中,发现其对现实教育的意义。

一、老子“婴儿”思想的“童心”意识

所谓“童心”,明代李贽在《童心说》里,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童心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在李贽看来,童心即是真心,是人最初最本真的状态,与年龄无关。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关于“童心”的定义,“小孩子的天真纯朴的心;像小孩子那样的天真纯朴的心”

老子在自己八十一章的著作里,提到婴儿的地方共有五处,分别是: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10章)意思是,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的状态吗?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20章)意思是,我却独个儿淡泊宁静,没有形迹,好象不知嘻笑的婴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28章)意思是,作为天下所遵循的蹊径,常德就不会离失,而回复到婴儿的状态。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49章)意思是,百姓们都专注自己的耳目欲望,圣人则要使他们回复到婴儿纯厚质朴。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55章)意思是,含德深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婴儿。

这五个地方的“婴儿”“孩”“赤子”,无不表明老子希望“复归于婴儿”,这种“复归”,绝对不是在时间空间上要回复到婴儿时代,而是指人要在思想上保持“童真”和“真心”,保持像“婴儿”般的本真状态,使生命符合“道”的境界。这和李贽的“童心”说是一致的,“婴儿”代表了老子思想深处的“童心”意识。

首先,老子认为,婴儿外表柔弱,但是却是强大,合于“道”的。“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55章)婴儿不知道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却自动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原因。婴儿整日号哭,但是他的喉咙却不会沙哑,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因此“精之至”形容精神充实饱满,而“和之至”形容心灵生命的和顺和谐。正是婴儿才秉承了精力和心灵二者同时和谐。恰因如此,“蜂虫毒蛇不螫,攫鸟猛兽不搏。”(55章)蜂蝎毒蛇不咬他,凶鸟猛兽不搏击他。“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76章)平日看来过分坚强的事物,反而容易失去生机,由于外在显露而招致灾祸,很快就会死亡,就像高大的树木容易被风催折。而柔弱者,发而因为柔顺愈加显示出生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76章)凡是强大的,反而居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占在上面。因此,柔弱的婴儿,恰好占据上位,是最强大的。从人的发展历程看,人是从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再过渡到中年期、老年期。在这个发展阶段,人的生理和心智逐步走向成熟。然而老子看来,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的本性中善的一面被异化了,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丧失了自我,丧失了婴儿期原本的那份淳朴和童真。“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20章)世人纵情声色,向往熙熙攘攘、争名夺利的生活,而只有老子仍旧甘于淡泊,保持一颗赤子般的“童心”。

其次,老子认为,含德深厚的圣人,拥有婴儿般的纯真质朴,这样才能真正归于大道。“道”在老子看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25章)“道”在老子看来,是先于天地乃至万物存在的,无声无形的。连老子都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章)这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章)“道”究竟如何来把握?实际上在第二十五章,老子给出了答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本性,回归自然。因此复归无形之“道”的门径,即复归有形“自然”之“道”。而老子屡次提出的“婴儿”,旨在让世人拥有婴儿般本真自然的处世之道,拥有赤子般的“童心”,这样才能符合“道”的规则。

质朴纯真、元气充沛、精神和谐,这都是圣人具有的特质。老子对道德的看重,和儒家学派的孔子相似。孔子曾经在他的《论语》中说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德”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佛教里面的“四谛”,说的是“第一个是‘苦谛’,讲人生是苦;第二是‘集谛’,讲造成苦的种种原因;第三是‘灭谛’,经过涅槃,超脱苦海;第四是‘道谛’,到彼岸的最高境界。这个‘道谛’,也就是实现超脱到达空境的最高境界。”在佛教看到,“道”也是其最高境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老子的“婴儿”意识,也是符合儒道释风范的。

二、“童心”意识的教育意义

老子将如婴儿般的涤除杂念的“自然无为”本真状态作为修身的最高准则,他认为人是自然的生命。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童心”的意义,遗失了宝贵的“童心”。

这些本该做梦的孩子身上,我们找不到“童心”,成人世界里可怕的“现实主义”“官僚主义”已经侵蚀了他们。千年之前,老子呼喊着“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然而,千年之后,这些原本理应天真无邪的孩子,却遗失了童心,复归于“俗人”,远离了“自然而为”的大“道”。

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在于找回失落的童心并滋养它。教育来自心灵,教师学生心灵的感动正是诗意的源泉。特级教师周益民在他的《诗化:语文回归的应有情怀》里谈到,“任何一种教学追求,其逻辑起点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的认识上。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缪斯性存在,儿童文化是缪斯性文化。这种缪斯性文化主要表现为充满旺盛的想像力,具有诚挚的情感,怀着艺术化的生活态度。儿童个体初始阶段的语言是非符号、非逻辑的.因而有人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其实,这正是他们一颗颗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活泼泼的童心。”

老子洞察了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童心”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洋溢“童心”的课堂,也是教育的追求目标之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开始注重童心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向往美好、关注自然,是童心的自然流露。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研究者和学者认识到童心的重要

应该“要捍卫童年,要让孩子像孩子。为此,一定要为孩子奠定一个一生安稳的精神基础,给他们一生的精神保险;要小心储存起孩子的童年,让他们一生富有,童心跳动一辈子。”

我小时候一直觉得歌德是个哲学家,这个印象可能来自于我把他和康德弄混了(?)。以至于我现在即使知道他是个诗人/文学家/剧作家,但总是怀有一种对于哲学家的态度和印象……

还有想bb的就是,我买kindle的《浮士德》前,按惯例搜索了一下大家最推荐的译本。发现知乎上关于《浮士德》译本的讨论,我是看过的。问题在于,我当时为啥没买??(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学分课真的不想坚持了,天天学只能学25分钟化学老师声音好甜,感觉是个甜妹在纠结要不要去学校组织,感觉自己会不会不积极,但是还是跟随自己的心啦[爱你]今天最闹心的
  • 没有分山事山林证兴宁市林业局范教导员骗百姓权大以法省林业厅.梅州林业局.兴宁林业局包庇石马镇大狮油茶居地 ​​​广东省林业厅办事员徐穗清亲自致电梅州林业局何先生
  • 原来每个人对应着不同 的灾害从出道开始的概念就是 保护环境相关图1是 不安之书 的声卡 ,每个人对应如下WISH — 洪水泛滥(花生活在器皿?中国一边感慨车牌子
  • 我赶紧把伞撑起来,拎着我的热奶茶溜了~【这孩子咋想的啊[允悲]从哪得出的“复婚违法”和“一个人一辈子只能结一次婚”的啊?其中一个小孩说的话瞬间引起了我的兴趣……
  • #如何养好一只龟#想说的太多,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下笔……简易饲养方式(在我拍照的瞬间有个臭不要脸的冲进了镜头里面= =,大家忽略它就好……)在所有养龟的贴吧和论坛
  • 那千万别将就,要挑一个自己最喜欢、最满意,能给你带来快乐,为你提供情绪价值的男孩,不要为了谈恋爱而恋爱,要辛福,你的选择要对得起你之前过的那段不开心的日子才行呀
  • 庚金日主的人性格粗犷豪放性刚毅不具小节,有威武之风,身旺男女逢辛丑牛年,丑土是庚金的印,透辛金为土生金,辛金为庚金的却财,干支皆帮身,辛坐丑而丑就不是庚金墓,称
  • 一对全是纹身的情侣,黑白颠倒的睡眠时间,看着凶凶的两个人但是又蛮“善良”的。其实蛮喜欢她的,有天晚上因为身体不舒服她吃了药很迷糊很难过,为了安慰她我们聊了很久天
  • “吊带裙”是一种隐喻,虽经历种种磨难,我仍然心生美好,想要像城里女子一样,穿着吊带裙,走进都市,成为真正的深圳人;仍然相信爱情、渴望婚姻,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我
  • 当我抬起头 你正看向我眼中倒映着夏夜绚烂的烟火灰暗的心 竟然开始变鲜活你的存在 治愈我月慢慢沉了 海风还吹着我也愿意做你的头号支持者感谢是你 从来坚定又温和并肩
  • #超时空罗曼史# ✨ #超时空罗曼史大结局##胡一天 超时空罗曼史# 没关系,只要他们是真的相爱过,他们的相遇和相爱是真实存在的,我就觉得还好[苦涩]民国的那个
  • 也许,我真的生病了,愿所有的不踏实都是矫情、做作……씹할!【#员工风采# 】王坤(风城油田作业区)上班快10年了,我一直认为,工作苦点、累点没有关系,只要系统平
  • 求求了,我知道我多余但是真的放过我吧[微笑]然后我爸也真的是来接我妈的没接我[good][good][good][good][good]我还是一个人跑回去的理由
  • 如果刚好,你的工作和你的兴趣,又是吻合的,那么投入工作,对你就是最好的解药。”白天要努力的忙起来,顺顺利利把事情做完,晚上就可以钻进被窝,看看喜欢的书,戴上耳机
  • 答案海海,没有标准之说,但如果手握直笔,心怀“为社会大众福利而活动”之心,足以抵达更广阔的天地。正观新闻勇立潮头,识变、求变、应变,积势、蓄势、谋势,开启了转型
  • 自从我买了这款A4之后,经常听到别人这样的评价,把A4说得一文不值,和迈腾相比除了贵,一点优势也没有,我想说这话的一定都是没有开过奥迪的,奥迪比迈腾强的可不是一
  • 末那、阿赖耶者,非六识之外、非离六识之外,非六识之内、非离六识之内,非六识之中、非离六识之中,非即六识、非离六识,寻之不得、弃之不失,非六识之名言可测度也。更有
  • 6、价值投资者并不追求股价高估,但若在坚持长期持股中,市场给了高估价,我们要等它跌下来与价值相符再卖吗?巴菲特早期运用的就是安全边际原则,也就是偏差理论,就是寻
  • #大连[超话]##请君上轿# 我的情深无人懂作者:张澎窗外烟雨濛濛今夜又要起风在这初冬本已伤心的泪腺又要滴水成冰一个人的床泪眼纵横红尘中的往事在我心中留声一幕幕
  • 我要快乐抽了啊啊啊一想想明天一堆好吃的,中午一桌饭,晚上吃饺子,十二点再吃一顿发紫饺子,茶几上全是巧克力、水果和坚果,我爷家好几箱饮料,我还买了旺旺大礼包、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