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二正伸难问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世尊说: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还有一切无明?既然本来成佛,为何会产生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本来成佛道,为什么他会再产生无明呢?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意思是说:既然本来成道,以后又起烦恼,那么佛何时会再产生烦恼呢?
  [此正伸]“伸”就是发起这个疑问,正伸[难问。]就是问这个问题。[由观行成就,顿同佛境,始知众生,本来成佛,]本来就是佛。所以,真正在修行的人,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想想看,才知道众生本来成佛,这样你凭什么瞧不起人?他也是佛,他今天造很多恶,他的本性也是佛。喔!这样我们就了解,现在因为愚痴、因为名利、因为一刹那间的嗔恨,所以造业,我们要宽恕他,因为他也是佛,他也是佛。[观行未成之时,并不知也。然此中之意,难免有疑,是以金刚藏,]代替问三种问题,[代致三难,冀佛解答,]“冀”就是希望,希望佛来解答。[俾令众生,得决定信,]“俾”就是使,使,能够使众生得到决定信,菩萨!这个决定信是很不简单的,一个人如果得到决定信,这个人我可以在此跟他讲一句话:成佛足足有余!决定信。现在再跟诸位用生意上的角度来讲,今天你如果听师父的话,你相信有一个极乐世界;你相信有一尊阿弥陀佛;相信古来祖师大德、千百万往生的人,绝对不妄语,没有欺骗我们,你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我告诉诸位菩萨,从这个时候一直坚持这样的心,你经典看不看、听不听是其次,我敢为你保证,你往生的机率99.999%,三藏十二部经典你都不用看;你过去造多少恶业也不用烦恼,因为五逆十恶……,唯谤三宝,除非你谤三宝、盗僧物;两种人没有办法往生;谤三宝、盗僧祇物,偷出家人的东西,这样佛也没有办法,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这没办法忏悔!你有犯下五逆吗?没那么吓人吧?五逆,五逆十恶罪可以救,你知道吗?决定信,决定信。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不是说拼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现在有些年轻人才二十几岁而已,要等到他死,他会很烦恼,还要三十年,不晓得有没有办法撑到临命终?出在会往生的人,反而是那些七十几岁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这样来拼比较干脆,婚也结过了,孩子也生了五、六个,一切该尝的趣味事都尝过了,什么猪肝、猪肉、公鸭、母鸡都吃过了,包括出国,都玩过了,子女成群,儿孙满堂,也当上爷爷、奶奶了,在这个世间,你看,你还要做什么?嗯?已经没事可做,准备死了,这样来拼,对不对?所以我说:七十几岁、八十几岁要往生的机会很大!年轻人则不同,年轻人会想:我才三十几岁而已,要等到我死?照镜子看看,还这么年轻,要等到死会很烦忧,不知往后三十年会如何变化?不知道百年之后,师父会不会在身边?年轻人反而没把握,我不骗你,没有把握。如果我今天是七十几岁,假设说我今天七十几岁,对不对?要我再读经?不可能!拉下铁门,拿起电话,包括房门都关上,时间到,帮我送饭来就好,拼命念:阿弥陀佛……,我保证:因为我这个人也很怕死,也会担心我不能往生。对不对?再讲两年,《楞严经》讲完,就告一个段落,属于我老人家自己的时间就比较长了,开始就要培养这句佛号,二六时中咬定这句阿弥陀佛,咬定这句阿弥陀佛,决定信,现在在讲决定信。菩萨!自古至今,往生的人,你要记住!不是修行很久的人在往生的,都是下定决心,至死不改变的人在往生的!师父今天跟你讲的话,你要记住。再讲一遍,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是那种十几岁就出家、茹素、修行、拜佛、念佛,说:我拜一万佛!不是那种人在往生的;都是看了经教、亲近善知识,了解生死的关键,就是死,用死来做赌注,绝不动摇信心,绝对不动摇,无论你讲什么,我都不听,说净土不好,禅比较好,不见得!发这个决定心,决定信心。所以,这个决定信,是我们生命、我们修行最大的开关,是点亮暗室的一个个枢纽。我告诉你们:你今天要往生极乐世界并不困难,你不要一直害怕,一直怕:我虽然想往生,可是,不知道佛会不会来接引我?连这种念头都不可以有,要充满着:我绝对往生!一点怀疑都不可以,佛说十念即得往生,这样就解决了,这样就可以了![永断疑悔。一、以真难妄:]以真难妄就是说,这个“难”就是所谓的责问。[若众生本来成佛,惟是一真,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之妄耶?]很多人有这种问题:我们本来成佛,为什么还会产生无明?从哪里跑出来的呢?[二、以妄难真:若诸无明妄法,众生本有,何因缘之故,如来复说,]又说[本来成佛耶?三、真能生妄:若诸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众生形貌各异,故曰异生。]怎么会有不同的众生?这个业为何有这么多变化呢?[本来成佛,后再起无明,此真能生妄,一切如来,已经返妄证真,何时复生一切烦恼耶?烦恼、即妄惑。根本烦恼,即无明;枝末烦恼,即六识。前佛云:妄认身心,故有生死,且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后云:众生来成佛,俨然自语相违,]后面说:众生本来成佛,俨然,这样看起来确实是有语病,意思是说:佛讲的俨然……,确实自相矛盾。所以,以三种疑问,[故兴三难。]来请佛开示。慧律法师《圆觉经》

佛学知识

弘一大师:
佛法与迷信,区别就在这五点,大多数人混为一谈了

“你有见过佛吗?去过西方极乐世界吗?
念几句佛语,人就真的能发财转运了?信佛都是迷信,谁信谁傻。”

如今,忽视了佛教中的哲学部分。

现在很多人认为去寺院烧香拜佛,就能求佛祖保佑自己,实现一切愿望。这样的佛法,是不正确的。

要想了解正确的佛法,首先要懂得佛法与迷信的区别。

弘一法师针对这种现象,曾专门做了一场开示,其中就指明了佛法与迷信的五点区别。

【一】礼佛
佛教信徒在拜佛时,总会拿香、花、灯烛等供品在佛像前进供。很多人觉得这是在拜偶像、是迷信。
因为那些佛像就是纸、土、木、石做成的,根本没有生命,更不可能有神力加持。

对此,弘一法师说:
佛像表示佛菩萨的形象,佛在世的时候没有问题,可以直接对他表示恭敬。
现在释迦佛已入涅槃了,还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萨都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不得不用纸画、泥塑、木头、石块来雕刻他们的形象,作为恭敬礼拜的对象。
那为何还需要拿供品进供呢?
法师认为,一方面用这些东西来供养佛以表示虔敬,一方面即表示从佛得到光明清净。
不是献花烧香使佛闻得香味、点灯点烛佛才能看到一切。而是这是宗教中的共同仪式,就像基督教用十字架作为敬礼的对象一样,表达的是一种恭敬之心。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通过看照片,看视频,来缓解心中对家人的思念,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礼佛拜佛,不是拜纸、土、木、石做成的佛像,也不是迷信,而是恭敬、尊重佛所代表的道。

【二】礼忏
《忏悔偈》中有一句话: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世人都说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而忏悔却是佛门中的一味后悔药。对此,一些异教徒及非宗教者也常常误以为这是迷信。
事实上,“礼忏”的确是一味后悔药,只是如今很多人的用法错了。所谓“礼忏”,即向佛菩萨忏悔自己的罪业。通过承认自己的错误,一心发愿改往修来,消除自己以往的业障。
不过,这所有的忏悔过程,都需要自己本人由心而发,而不是请高僧替自己忏悔。

弘一法师表示:
专门请出家人来为自己礼忏,不明佛法本意。为了铺排门面,为了民间风俗,只是费几个钱请几个出家人来礼忏做功德,而自己或不信佛法,或者自己毫无忏悔恳切的诚意,那是失掉忏礼的意义了。
忏悔主要是自己,如果自己真真切切的忏悔,甚至是一小时的忏悔,也是超过了请许多人作几天佛事的功德。

所以,忏悔不是能让过去的错事不存在,而是勇于面对、承认过错,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显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积极向上、改过自新的行为。

【三】课诵
学佛的人,早晚都会诵经念佛,在佛教里面叫课诵。很多不了解佛的人,看见了诵课的仪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说这是迷信。
然而,真正了解课诵含义的人则知道,早课是提醒自己,这一天都要以觉正净为原则,不要忘掉。
而晚课是反省自己,今天一整天,待人接物有没有颠倒是非,有没有起烦恼、做错事。如果有,就要忏悔、改过自新。天天坚持反省,长此以往,就能渐渐顿悟。

正如孔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省的人,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不断超越自己。

此外,也有些一些居士,早晚在家做功课,一做就要一两个钟头,导致没有时间管理家里的事情。旁人就会误会佛教为老年有闲的佛教,非一般人所宜学。

对于这个误解,弘一法师表示:
早晚课诵并不是一定诵什么经、念什么佛,也不一定诵持多久,可以随心所欲依实际情形而定时间。从前印度大乘行人每天六次行五悔法,时间短些不要紧,次数不妨增多。

总之,课诵不只是念诵仪规,而是一种自知,一种自我提升。当然,在家学佛的居士,也不能因功课繁长而影响家庭的工作。要知道,诵读在于诚心,不在于时间长短。

【四】烧纸风俗非佛教
在清明、除夕等一些祭祖的节日时,很多地方都会有烧纸给祖先的风俗。古时,是烧焚帛、绸缎。后来改用纸来代替,做成钱,元宝、钞票,甚至于扎房子、汽车来焚化。不少人觉得这也是佛教的礼仪,其实并不然。

法师解释说,佛教由印度传来中国,为适应中国,方便与念经礼佛合在一起。在儒家“送死为大事”及“厚葬”的风气下,不免产生了铺张浪费,烧得越多越好的观念。这也引起了很多近代人士的批评,而佛教也被认为迷信浪费了。

由此可知,烧纸风俗并非源于佛教,而是古时人们不忘记祖先恩德,表达自己孝意的一种方式。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大家以后就不要再到寺院里烧纸钱了,因为佛教里并没有这些。

【五】抽签、问卜、扶乩非佛教
此外,现在有些佛寺中,有抽签、问卜甚至有扶乩等举动,也引起社会的讥嫌,指为迷信。

弘一法师告诫世人,这是投机取巧的下劣作风,纯正的佛教不容许此种行为。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真正学佛之人,只相信因果。过去及现在作有恶业,绝不能靠趋吉避凶的方法可以避免。
修善得善果,作恶将来避不了恶报;要得到善的果报,就得多做有功德的事情。只有多做善事,才是一切事情如法合理的做法。

听完弘一法师的开示,我们理应懂得:真正的佛法是引导人看到内在真实的自己,是师道,而非宣扬无所不能的迷信之道。

佛法与迷信的区别,就在于以上五点,切不可将其混淆。我们学佛之人,一定要正确区分哪些是与佛法无关的事情,从而避免一些低级的宗教行为,让人误以为学佛就是迷信。 https://t.cn/RiDXmd9

弘一大师:佛法与迷信,区别就在这五点,大多数人混为一谈了

“你有见过佛吗?去过西方极乐世界吗?念几句佛语,人就真的能发财转运了?信佛都是迷信,谁信谁傻。”

如今,“信佛就是迷信”这个观点,可以说是普遍存在。之所以有这种观点,是因为他们将佛教和妖魔鬼怪联系到了一起,忽视了佛教中的哲学部分。

甚至有人认为去寺院烧香拜佛,就能求佛祖保佑自己,实现一切愿望。这样的佛法,皆是不正确的。

要想了解正确的佛法,首先要懂得佛法与迷信的区别。弘一法师针对这种现象,曾专门做了一场开示,其中就指明了佛法与迷信的五点区别。

法师出家前,是赫赫有名的李叔同。生前集艺术家、革命者、与苦行僧为一体的他,智慧超群、桃李满天下。他的这场开示,可以说是对“佛法与迷信”的完美解答:

【一】礼佛

佛教信徒在拜佛时,总会拿香、花、灯烛等供品在佛像前进供。很多人觉得这是在拜偶像、是迷信。因为那些佛像就是纸、土、木、石做成的,根本没有生命,更不可能有神力加持。

对此,弘一法师说:佛像表示佛菩萨的形象,佛在世的时候没有问题,可以直接对他表示恭敬。可是现在释迦佛已入涅槃了,还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萨都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不得不用纸画、泥塑、木头、石块来雕刻他们的形象,作为恭敬礼拜的对象。

那为何还需要拿供品进供呢?法师认为,一方面用这些东西来供养佛以表示虔敬,一方面即表示从佛得到光明清净。

不是献花烧香使佛闻得香味、点灯点烛佛才能看到一切。而是这是宗教中的共同仪式,就像基督教用十字架作为敬礼的对象一样,表达的是一种恭敬之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通过看照片,看视频,来缓解心中对家人的思念,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礼佛拜佛,不是拜纸、土、木、石做成的佛像,也不是迷信,而是恭敬、尊重佛所代表的道。

【二】礼忏

《忏悔偈》中有一句话:“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世人都说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而忏悔却是佛门中的一味后悔药。对此,一些异教徒及非宗教者也常常误以为这是迷信。

事实上,“礼忏”的确是一味后悔药,只是如今很多人的用法错了。所谓“礼忏”,即向佛菩萨忏悔自己的罪业。通过承认自己的错误,一心发愿改往修来,消除自己以往的业障。

不过,这所有的忏悔过程,都需要自己本人由心而发,而不是请高僧替自己忏悔。

对此,弘一法师表示:专门请出家人来为自己礼忏,不明佛法本意。为了铺排门面,为了民间风俗,只是费几个钱请几个出家人来礼忏做功德,而自己或不信佛法,或者自己毫无忏悔恳切的诚意,那是失掉忏礼的意义了。

忏悔主要是自己,如果自己真真切切的忏悔,甚至是一小时的忏悔,也是超过了请许多人作几天佛事的功德。

所以,忏悔不是能让过去的错事不存在,而是勇于面对、承认过错,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显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积极向上、改过自新的行为。

【三】课诵

学佛的人,早晚都会诵经念佛,在佛教里面叫课诵。很多不了解佛的人,看见了诵课的仪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说这是迷信。

然而,真正了解课诵含义的人则知道,早课是提醒自己,这一天都要以觉正净为原则,不要忘掉。

而晚课是反省自己,今天一整天,待人接物有没有颠倒是非,有没有起烦恼、做错事。如果有,就要忏悔、改过自新。天天坚持反省,长此以往,就能渐渐顿悟。

正如孔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省的人,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不断超越自己。

此外,也有些一些居士,早晚在家做功课,一做就要一两个钟头,导致没有时间管理家里的事情。旁人就会误会佛教为老年有闲的佛教,非一般人所宜学。

对于这个误解,弘一法师表示:

早晚课诵并不是一定诵什么经、念什么佛,也不一定诵持多久,可以随心所欲依实际情形而定时间。从前印度大乘行人每天六次行五悔法,时间短些不要紧,次数不妨增多。

总之,课诵不只是念诵仪规,而是一种自知,一种自我提升。当然,在家学佛的居士,也不能因功课繁长而影响家庭的工作。要知道,诵读在于诚心,不在于时间长短。

【四】烧纸风俗非佛教

在清明、除夕等一些祭祖的节日时,很多地方都会有烧纸给祖先的风俗。古时,是烧焚帛、绸缎。后来改用纸来代替,做成钱,元宝、钞票,甚至于扎房子、汽车来焚化。不少人觉得这也是佛教的礼仪,其实并不然。

法师解释说,佛教由印度传来中国,为适应中国,方便与念经礼佛合在一起。在儒家“送死为大事”及“厚葬”的风气下,不免产生了铺张浪费,烧得越多越好的观念。这也引起了很多近代人士的批评,而佛教也被认为迷信浪费了。

由此可知,烧纸风俗并非源于佛教,而是古时人们不忘记祖先恩德,表达自己孝意的一种方式。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大家以后就不要再到寺院里烧纸钱了,因为佛教里并没有这些。

【五】抽签、问卜、扶乩非佛教

此外,现在有些佛寺中,有抽签、问卜甚至有扶乩等举动,也引起社会的讥嫌,指为迷信。

弘一法师告诫世人,这是投机取巧的下劣作风,纯正的佛教不容许此种行为。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真正学佛之人,只相信因果。过去及现在作有恶业,绝不能靠趋吉避凶的方法可以避免。

修善得善果,作恶将来避不了恶报;要得到善的果报,就得多做有功德的事情。只有多做善事,才是一切事情如法合理的做法。

听完弘一法师的开示,我们理应懂得:真正的佛法是引导人看到内在真实的自己,是师道,而非宣扬无所不能的迷信之道。

佛法与迷信的区别,就在于以上五点,切不可将其混淆。我们学佛之人,一定要正确区分哪些是与佛法无关的事情,从而避免一些低级的宗教行为,让人误以为学佛就是迷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赵忠祥把这么多的遗产全部留给了他的孙子,也是因为他希望孙子能够衣食无忧,不用为物质发愁,能够快乐地过完一生。忙碌是生活的麻药,我发现这样我会心里踏实一点。
  • 以诚实守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以愚昧无知为耻。
  • 2010年-2012年,在广州照顾80岁老人、做家务。2019年在武汉大学做家务接送孩子至今两年半。
  • 立足职能定位完善与企业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玉门市政法各单位坚持各类市场主体的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法律责任平等,全面落实“少捕慎诉慎押”的司法理念和认罪认罚从宽
  • #Eill[超话]#NEW Digital Single “ 23 “ 11.10 Release 20-23歳になったわたしたちの話。みんな楽しみにしててく
  • 【玉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玉门市政法系统将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牢固树立谦抑审慎的办案理念,全面贯彻平等保护原则,严格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依
  • 今日份下午茶———悠享时桃山月饼! 我这款是玉瑞呈祥礼盒哦,颜值也太高了吧! 一盒有四个造型对应四种口味: 麒麟:雪媚娘金沙奶黄 如意:雪媚娘豆乳芝士 凤凰:雪
  • ☁️#刘宇宁小林暖宝宝代言人# ☁️#刘宇宁我们的歌# ☁️#摩登兄弟[超话]#   你啊,大抵就是那陈年清酿, 那七月急雨,是那词不达意的温柔, 是我
  • 平淡婚姻能否终相守?官杀不显偏印坐婚宫,初心不改携手共度晚年      老师您好,我关注您有几天的时间了,在您的文章中看到您为迷茫的人们指点人生的方向,甚至帮助
  • 锂矿股“下半场”:去年天气旧亭台,似曾相识燕归来? 2021年10月23日   原标题:锂矿股“下半场”:去年天气旧亭台,似曾相识燕归来? 来源:21世纪经济
  • #清华大学#【985高校中,清华的药学专业就业率这么差吗?】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在我们的印象中,清华大学的毕业生都是佼佼者,就业都不成问题,而且就业都
  • 恭喜EDG!突破队史晋级四强!RNG最终还是没顶住啊,感觉就是年轻的Wei被当成了突破口,连续被抢大龙,最后一局被掌握了心理,还是太年轻了,算是交点学费吧,虽然
  • 『‍♀️我手上在用的8支洁面』 我也是突然发现自己开着的洁面居然这么多哈哈 那就来集中快速说一下~ *强调: 本人干皮 但喜欢洗感干净彻底的洁面 不能有膜感
  • 考试划重点:N1字面难解词汇总 清和塾 Today 下面这些词字面和真实意思有很大差别,所以大家可以单独拿出来记忆,不然在句子中或阅读中遇到这类词,理解错
  • #IN核玩野硬核热爱#PRADA开菜市场了...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这栋特别显眼黑底红印花外观的建筑,就是PRADA承包下来的乌中集市。放眼望去,菜市场里随处可
  • -下午还会有上手体验的详细图文 欢迎大家同步锁定我们的微博、公众号哦。说两个与Alpha 7S III不同的小点——一是现在左侧模式拨盘下方可以切换照片/视频/
  • 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追星=被喜欢钻裙底,还是只要喜欢xz就是喜欢被钻裙底? #你的子怡爸比##梅蓝魅蓝[超话]#“备胎”男女的三大心理,很
  • 2、感官、感知训练的小游戏家长可以先从简单的身体接触开始,例如“挠痒痒”在孩子身上瘙痒,让孩子笑起来;融合儿歌和肢体动作的游戏活动“小蚂蚁上树”等等。这个故事让
  • 这点我同意,并认为应该自己还有很多可探索的。可后来发现作为“资深”处女座,对完美这件事的理解还是有局限的。
  • 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走自己的路,不管人言,只须日月见证,这恰好是人生最真实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