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70年 # #幸存的经典# ——《狗儿爷涅槃》】

《狗儿爷涅槃》剧组在1986年7月上旬建组,导演是刁光覃和林兆华,之后,主创们就集体下乡体验生活,在刘锦云当年工作生活的昌平西崔村住了小半个月。

观察和体验对表演自然是有帮助的,梁冠华说,有过这样的经历,就会知道农民走起路来一般是不会昂首阔步的,因为农村的土路说不准哪儿就会有个一坑一洼;也会知道行动坐卧要想有农民的样子,形体就得找到一种松弛的感觉,等等。这些都靠潜移默化。

能对农村和农民理解到什么程度?梁冠华向我讲起,除了和农民一起干干农活儿、聊聊天儿,演员们也会听农民们讲讲农村的生产形势之类。他当时22岁,听得朦朦胧胧,一知半解。用他的话说,比起那些同台的老先生们琢磨着如何对人物入手,他那时只能从字面上先把台词说出来。直到2002年《狗儿爷涅槃》复排,梁冠华的角色从狗儿爷的儿子变成了狗儿爷,他才更深地理解了农民对土地的那种依恋。

在人艺两版《狗儿爷涅槃》中都饰演李万江一角的演员李士龙也有类似的感觉。1986年出演这部话剧时他已经40岁,进入北京人艺之前,他在农村还有过一段七八个月的生活经历。他说,最初排这部戏的时候,对人物是有些理解的,比如,他当时就准确地找到了从军人变成村干部的李万江骨子里那种执着的正派劲儿,不管后来的生活是不是让他破衣烂衫,这个人物始终提着那股劲儿。但也是将近20年之后复排,翻过头去看,才更清晰地发现刘锦云笔下的那些人物都是那个历史阶段的真实存在,他书写的过人之处在于剧里对任何角色都没有简单的歌颂或批判。“狗儿爷”就不用说了,单看地主祁永年,也不是扁平的负面形象,他虽然是把狗儿爷吊在门楼上毒打的恶霸,却也有“一辈子没吃过一条直溜儿黄瓜”的可怜之处。

其实刘锦云对农村的认识也是经过时间的不断淘洗才沉淀如此。他把他的写作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在小说中写农民在错误政策下的遭遇,然后是写童年时代农村生活留给他的那些既辛酸又美好的记忆;到了写“狗儿爷”的时候,虽然剧中所写的每个人物还是都能在他的亲戚当中找到原型——比如狗儿爷,人物原型是他的姑父,因为失去土地变得疯疯癫癫,糊里糊涂地死在了“十年动乱”里,但刘锦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写作与生活拉开一些距离。这种距离,使他在农民们的淳朴善良,可爱、可怜之外,也看到了另一面。因此,我们才看到在如狗儿爷这样的农民身上,作者投注的除了同情、赞美,还有批判和嘲讽。

刘锦云曾经说,他写狗儿爷的时候,作为比照形象常常出现的,是《静静的顿河》中的葛里高利和鲁迅笔下的阿Q。

《狗儿爷涅槃》在1986年10月首演后,只有过2002年逢北京人艺50周年纪念时的一版复排。近20年,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没有这出戏再现。

2002年版的“狗儿爷”是由梁冠华饰演的。那两年,他接连出演了北京人艺几部大戏的主角:1999年版《茶馆》里的掌柜王利发,2001年版《蔡文姬》里的曹操。三部戏风格迥异,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虚实结合的。有人说《狗儿爷涅槃》一直没有再复排,其中一个因素是这部话剧几乎是“狗儿爷”的独角戏,对演员的体力消耗太大,不好排。可话说回来,梁冠华在其他几部戏中的角色,恐怕也都不轻松。就说《茶馆》,各色人物进进出出上场下场,掌柜王利发就几乎是自始至终在一旁支应着。

梁冠华说,相比之下,“狗儿爷”那种几乎没有对手戏的疯疯癫癫,倒让他演起来精神放松些——可以自由发挥,今天表演的尺度大点儿,明天尺度小点儿,问题都不大。这话我倒不全信,对于狗儿爷“疯”的尺度,林连昆处理得精巧,梁冠华同样。

顾威分析过狗儿爷的“疯”。他说,演一个疯子好演,内行人都清楚,不受制约,“洒狗血”即可唬人。但舞台上出现个真疯子,没有任何艺术意义。表演难度在于既疯又不真疯,时疯时不疯,难在选准起点收点,拿准过程和把握程度。

如《龙须沟》里的程疯子,沾黑旋风就疯,其他则不然,而狗儿爷是在生活琐事上疯疯癫癫胡言乱语,但在主要问题上,特别是有关土地问题上,他的思想逻辑并不混乱。这比程疯子更难,难在不疯的面大,疯的表现空间小而局促,回旋余地受限,疯与不疯转换快而密。

顾威评价林连昆演狗儿爷的“疯”:紧紧抓住土地没了这个根,深入挖掘这个“疯”人的正常与不正常的思想逻辑,用语气、眼神、形体、手势,丝清缕密,收放自如,令人可信地完成。

而梁冠华的“狗儿爷”被公认为对林连昆的表演完成了很好的继承。用李士龙的话说,“既有原来的影子,也有他自己的东西”。关于表演上的继承,梁冠华说,有些好东西就是要直接“拿”的,比如有场戏一开幕是狗儿爷背着包行李,拿着锄头拎着水罐,嘴里喊着“风一阵儿,雨一阵儿……”的定场诗满台跑,就要全拿来。他说,戏里很多东西对林连昆这样的老一辈表演者来说,是有着切身感触和体会的,但对他这样没有经历过的演员来说,所能见到的可能只是历史留下的结论。能把老一辈演员斟酌出的表演精髓继承下来已经不易,对他来说,这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后再讲创新,演员与演员之间有不同,必定会形成自己演戏的轨迹。

我看到有报道说,1986年《狗儿爷涅槃》上演时,在人艺的观众问卷调查中获得了很高的满意度。其中的观众,20至30岁的占80%,30至50岁的占20%,文化程度多为大专以上。也就是说,当年去看《狗儿爷涅槃》的观众是年轻化的。那么,2002年呢?我没有找到相关的数据,但是采访中,两位主演说到了一个共同的感受,观众的现场反应与1986年时有些不同,一些该有反馈的地方,比当年淡。梁冠华说:“可能是我的演技不到位。”如今,如果《狗儿爷涅槃》再次重排呢?

节选自《<狗儿爷涅槃>:“疯人”的真话》
作者 | 孙若茜 https://t.cn/A6avsIHj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话说香港人其实都好喜欢吃干锅鸡煲而且还是越辣越喜欢但为迎合大众的口味食街老板特意把口味调放到微麻微辣◎微微麻辣香味◎还伴着香菜一起翻炒◎锅盖旋开那香气浓郁且香滑
  • #U言U语[超话]# 之前zj和aq视频了解到zj应该之前是签了刘阳和aq的公司,公司实际写的ly的名字,因此可以说变相的ly和aq是zj的老板(?愉快的
  • 2004年,其侄子因为在深圳故意杀人,感觉要被判死刑,所以检举揭发了自己的亲姑姑,由此,刘芳进入警方视线。尽管如此,这也是17年来警方再次有了关于刘芳的消息,终
  • 而最无奈的是,你说你不想说话,对方就真的不理你了[委屈]希望每个寒冬的终点都是春暖花开p9是路遇正在拍摄的学生们,现在娃娃们拍视频的东西已经这么先进了嘛[喵喵]
  • 十年春秋,几载雨后,笑言倾心君已久,却只梨颊生微窝而言谢,不知,流年已成灰世间红颜三千惹人醉岁月静好,阳光熹微,你站在时间的漩涡里,当我两鬓成霜,你却美好如旧
  • !”之后,右边耳洞打好了。
  • 大概已经有很久没有这么早醒来却睡不着的时候了,还有几个小时真的就彻底say good -bye了,以后再也无法映入眼帘,你要朝着有光的地方走,别回头,别害怕,我
  • 评委首先充分肯定了法学院的选手在辩论时的活跃表现,肯定了法学院同学对于此次辩论赛的充分准备以及极强的团队配合能力,同时也提出了法学院队员在辩论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
  • 不过有你们在的2017真的很开心,希望大家毕业后都要前途似锦,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是很多神仙欧美博主最活跃的时候,腹黑、肥皂台、宇宙台、亚当都有让我笑到头掉的系列
  • !  七、2019年10月8日前,已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和已签订合同但未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 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抓住国家抢救性保护湿地的机会,重点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2010年开始有第一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  在各市州完成
  • 」一定要试着去记录生活,无论是去了新鲜的地方,吃到好吃的食物,见到了有趣的灵魂,还是取得了微小的进步,和喜欢的朋友们在一起。在2020到来之际,我已经发现了这
  •   2、香蕉要连皮吃,香蕉皮的营养丰富。下面,小编为你介绍5款蔬果汁,助你排毒养颜,痘痘永不来!
  • #早餐[超话]# →早上好→和风菌菇蟹柳沙拉,把家里的菇类都清空了,感觉自己最近很爱蟹柳。→乐纯酸奶+欣善怡麦片+自己做的糖水蟠桃块。
  • ”堂堂天帝,竟卑微至此,你让她触你的心,让她感知你的爱,可那里的爱,尽是小心谨慎,慌不择路,你可有一日放心过你们二人的婚约,你又可有一日不为那成婚大典殚心竭虑。
  • 11月13日#stusyaccount# 所有的星星终将熄灭,可它们无畏地燃烧着。 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也不致一手污泥 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
  • 个体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合约,这些合约可以理解为一种私法,相应地,这种私法仅对合约的参与者生效——@段新星 等《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趣步APP涉嫌传销#我身边用
  • 大苗苗,塑型8️⃣5️⃣斤这是一个重磅消息,一个月前,9月20日我还发过她的反馈那个时候她还只是瘦了74斤赋能会我见到她,就已经变了个样医生曾经跟她说,你如果不
  • 作为全市重点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保税加工、物流仓储、监管查验、综合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保税产业基地,并辐射鄂西及渝东、湘北、陕南等地,成为全市全方位
  • 嘿,来拆‎一瓶花‎蜜‎精华~我​们的‎抗​皱​抗‎衰​脸真​的‎不​是​无‎原因的[害羞]三大​专‎利 包​含美​白‎ 抗​衰‎的超​级精​华‎还有​痘​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