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时刻# 【#热点里的价值观# 要把中华文化的阐释权紧抓在自己手里】《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近期在国内各大院线公映,随着这部电影的上映,又一只全新的神奇动物亮相了。而中国观众欣喜地发现,它就是国人皆知的东方神兽——麒麟。事实上,这已是《神奇动物》系列推出的第二只中国神奇动物,在上一部《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中,来自《山海经》的神兽驺吾也曾帮助过电影里身处困境中的正义魔法师们。

虽然片中麒麟的长相跟国人的印象不尽相同,但它却是第三部《神奇动物》中不折不扣的主角。而且,相比过去西方电影对东方元素的刻板运用,这一次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似乎有了一点进步。而《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的视效总监克里斯蒂安·曼兹曾透露过自己创作麒麟的思路,他说:“麒麟自古存在着许多不同版本的描绘,它可能形似鹿,有的描述中有角,有时没有,有些描绘中它长着狮头……但我们希望,我们所创造的神奇动物看上去就像超脱于任何人类现实的一种存在。”

虽然没有采用任何一种中国观众熟悉的麒麟长相,但这部最新的《神奇动物》中的神兽却似乎得到了多数观众的认可。记者观察淘票票和猫眼等平台的观众评价,发现虽然大家对这一部《神奇动物》情节褒贬不一,却鲜有人对麒麟的外形表示不满。并且记者也注意到,片中角色神奇动物学家纽特介绍:“这是麒麟,它是一头仁兽。”这与中国人的传统认知相符。

据悉,《哈利·波特》及《神奇动物》系列的编剧J.K.罗琳是中国奇书《山海经》的忠实粉丝,这使得她屡屡把中国神话元素放入自己的作品里。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中小麒麟的出生地,专门被放在了中国广西的德天瀑布和漓江,拍摄团队用无人机取景后,再用特效做出桂林山水的壮美场景。

外国大片频现中国元素,不少网友对此都持有一种喜闻乐见的态度。比如像有网友就评论道:“在过去‘中为洋用’的电影里,让我感到惊喜的只有《功夫熊猫》。但从《神奇动物》系列里,我再次感受到了西方人理解中国文化的用心。听说这个系列会拍足五部,希望接下来的两部里,我还能继续看到来自中国的神奇动物。”还有网友认为,这就是常说的文化自信,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厚重感,让西方国家的文艺人士为之倾倒。

当然,也有小伙伴们指出:其实这就是国外一些唯利是图的电影生产企业、发行商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耍的一些小伎俩,因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庞大的单一电影市场,这种诱惑力让其无法拒绝,在经济利益面前也会有意识的去使用一些中国元素来吸引中国观众的注意。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说到,中国神兽为什么都是外国人在刻画,并且还评论哪些刻画得还可以,哪些就是纯文化借用。还有网友由此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不能指望外国电影,我们自己更要利用好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中国元素频繁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在西方文化界成为重要的元素,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观点来审视这个现象呢?《焦糖评论 | 热点里的价值观》评论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所助理研究员高娴认为:

中国元素在欧美大片中可以说是频繁亮相了,一些中国符号还挑梁担当了电影的主角。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认为这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儿。电影是当下叙事能力最强的文艺形式之一。欧美大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无疑能够起到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

不过,不少中国影迷觉得欧美大片里的中国神兽麒麟、中国萌宠熊猫、中国女英雄花木兰,一旦脱离了中国故事的语境,和他们原本的形象,就有所偏颇,这也是难免的。我们的民族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和跨时代阐释的过程中,必然会损失掉一部分文化信息。这些文化符号需要与整个电影的调性相协调,还需要适应观众的趣味,才能给电影加分,给票房助力,从而实现文化与市场的双赢。

同时,主流的院线电影是工业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品。尤其对欧美大片而言,弘扬中华文化肯定不是它的第一诉求,票房才是这类电影在制片、发行环节会首先考虑的问题。随着中国主流观影人群的代际更新,95后、00后,成为当下观影主力。可以说这一届影迷是相当地懂国潮了!如果欧美电影想以打中国文化牌,赢得广大中国影迷的支持,那么这类电影就应该尽可能把中国元素讲出中国味道来。我期待有更多欧美作家会读、会讲中国文化,“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这是大势所趋!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任何文化产品客观上都是价值的载体。作为一名中国影迷,我还是更期待中国作家能创作出世界级的IP,中国电影能具备世界一流的叙事能力,中国电影业能建构出世界级的产业体系。用中国视角讲述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传达中国价值。把中华文化的阐释权拿在自己手里,才能避免中国文化被误读、中国符号被挪用的遗憾,才能让世界电影感受到咱们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新浪看点##财经##今日看盘##股票##投资##A股##今日关注#

【碳酸锂从4万涨到52万的台前幕后】

磷酸铁锂装机量的增长直接拉动了上游碳酸锂的需求。

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两位创始人对碳酸锂价格上涨联手“发难”。

“我们对上游各环节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当前碳酸锂涨价的投机性因素更多,供应和需求之间并没有那么大差距……”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会上表示。

3月2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理想汽车CEO李想则表示,碳酸锂的成本可能就3-5万元,不应该那么贵,这是暴利,但是就拿石油来讲,石油的价格不是按照成本走的,“碳酸锂会跟石油一样,不再按成本计算。”

从每吨4万元涨到52万元的碳酸锂,首当其冲。

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是复杂的,核心并起到长期价格“锚定”作用的是供需关系,次要因素则包括成本支撑与市场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复盘碳酸锂2020年下半年以来上涨走势发现,仅以2021年为例,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367.7万辆,比上年增长152.5%,同期国内碳酸锂产量23.04万吨,同比增长32.97%。

38.jpg
锂盐企业现阶段正处于景气周期的顶点。视觉中国

锂价复盘:价格加速上涨均为紧缺拉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发现,锂价上涨要追溯到一年前,彼时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是7.8万元/吨,为本轮价格高歌猛进的起点。

早在2021年3月5日,21世纪资本研究院就已明确指出,“结合中长期行业供需、产品价格运行、生产成本等因素判断,锂价拐点来临已经十分明确。”

此后,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2020年全年渗透率为5.8%,到2021年12月已增至22%以上。

同时,在2021年新能源车行业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反超三元电池,增速明显高于三元电池。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154.5GWh,同比增长142.8%。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累计79.8GWh,占总装机量51.7%,同比增长227.4%。

而就锂盐来源来看,磷酸铁锂对应的磷酸铁与碳酸锂,三元电池对应的则是氢氧化锂。

就市场价格表现来看,受到需求端增长速度差异影响,价值更高的氢氧化锂,其去年至今市场价反比碳酸锂要低,这说明了供需关系对产品价格影响之巨大。

“每吨磷酸铁锂,需要消耗0.96吨磷酸铁与0.25吨碳酸锂。”百川盈孚锂盐行业分析师介绍称。

换言之,磷酸铁锂装机量的增长直接拉动了上游碳酸锂的需求。

反观碳酸锂供应。2021年,国内产能利用率虽然有所提升,但是按照不同机构的统计口径来看,产量增速要远远落后于上述磷酸铁锂装机量的增速。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碳酸锂产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40.4%。百川盈孚跟踪的数据为,2021年全国碳酸锂产量为23.04万吨,同比增长32.97%。

不论采用哪种统计口径,都可以看出碳酸锂供给增量,与上述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供需缺口部分,通过部分进口予以补齐。

对比碳酸锂进口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8月、10月和2022年1月,国内碳酸锂单月进口量超过1万吨,为历史同期峰值。

进口量越高,意味着国内碳酸锂供应越紧张,价格上涨也会更激烈。

实际市场表现也是如此。2021年8月,碳酸锂价格结束横盘,国内电碳价格从9万元/吨上涨至10月份的将近20万元/吨;2022年1月,电碳再次从30万元附近一路上涨至今的超过50万元。

就国内供给端情况来看,在碳酸锂加速上涨期间,却是国内盐湖因天气原因产量季节性下降阶段,供求失衡矛盾因此而加剧。

复盘之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上游原料供给、下游需求增长存在矛盾,同时在国内产能利用下降、进口量增加时,碳酸锂价格也会出现加速上涨。

成本支撑,与“市场化成交”的匮乏

供需关系决定了大宗商品运行趋势,而成本支撑、市场交投和心理预期等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而“碳酸锂的成本可能就3-5万元”之说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成本3-5万元只适用于国内盐湖生产企业。

这类企业天生具备成本优势,但在国内其产能占比却相对有限,盐湖股份加上新增的2万吨产能,国内只能排到第4位。

国内碳酸锂产能三甲,分别为赣锋锂业(4.3万吨)、非上市公司江西南氏锂电(4万吨)、天齐锂业(3.5万吨)。

而就原料构成来看,“锂业双雄”去年主要原料来源为澳洲矿山,南氏锂电原料则来自江西锂云母矿山。

所以,在衡量行业成本时,以最低标准的盐湖生产成本并不合理。

而就进口锂精矿来看,碳酸锂、氢氧化锂的成本端抬升也十分明显。

“锂盐价格的上涨带动上游锂精矿价格持续上涨,锂精矿价格由年初的405美元/吨涨至年末的2560美元/吨,最新销售价格已突破2800美元/吨。”盛新锂能3月28日晚发布的年报指出。

锂精矿价格的上涨,对锂盐产品售价构成了显著支撑。

按照汇率,以及“1吨碳酸锂需消耗8-9吨锂精矿”的比例计算,仅此一项成本便达到16万元,加上纯碱、硫酸等辅料和燃料价格,单吨生产成本超过20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除了极少数锂盐企业可以实现锂精矿100%自给,绝大多数企业高度依赖澳洲锂精矿进口,比如盛新锂能便向记者反馈称,“公司原料自给率仅在20%左右。”

所以,去年进口锂精矿价格的上涨,又使得国内大部分锂盐企业成本端出现明显抬升。

针对于3月中旬碳酸锂价格过快上涨,包括工信部在内的主管部门公开表态,“要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同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而就锂盐行业而言,作为一个原本相对小众的市场,其贸易环节要明显小于钢材等更为“大宗”的市场。

“从接触的贸易商来看,平时库存有30吨以上的贸易商就已经算大的了,不少市场可供交易的散单只有个位数,其中盐湖的货源相对常见一些。”生意社锂盐行业分析师曲琳表示。

就主流碳酸锂生产企业而言,前述产能排名靠前的南氏锂电从去年下半年便已停止报价,主要原因是“没货”。

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主流大厂碳酸锂基本已经锁定,没有更多货源向贸易商环节出售。

“行业低迷时,为回笼资金曾向贸易商出售过。但是从2020年下半年锂价反弹后,产品全部供给产业链客户,即使如此,产能仍显不足。”国内某一线锂盐厂人士近期表示。

盛新锂能人士也指出,公司锂盐产品主要以长协为主,国内客户包括了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和贝特瑞等。

大厂货源主要供给产业链客户,通过市场化交易的碳酸锂数量十分有限。

交投数量较低,所导致的市场深度、厚度不足,“卖方市场”特点明显,这一定程度上也对锂盐价格起到了助涨的效果。

解决方案:“入股上游”或为出路

不可否认的是,锂盐企业现阶段正处于景气周期的顶点。

即便以成本水平最高,锂精矿原料全外采的锂盐企业为例,结合当前碳酸锂和成本情况来看,其毛利率也超过60%。

盐湖企业,以及部分“锂矿+锂盐”的一体化生产企业,毛利率可能会达到80%到90%。大宗原材料领域,这已经是十分罕见的利润水平。

不过,现在的好日子,却是前几年上游企业用“性命”拼出来的结果。

最为典型的案例当属天齐锂业。

公司上市后,先后完成了对澳洲产能第一的矿山泰利森格林布什矿山、智利SQM公司的股权收购,最终实现了对全球主要锂辉石、盐湖的布局。

但是,在收购SQM公司股权时,因行业景气度下滑及后续融资受阻等问题,一度陷入债务危机。直至2021年引入战投澳洲IGO公司,让渡出泰利森部分股权后,公司才得到喘息机会。

赣锋锂业,外部锂资源并购虽然不如天齐锂业那般激进,但是近几年也拿下了澳洲产能排名第二的马里昂山部分股权,并签订了包销协议。

如果没有上述“锂业双雄”在行业底部时的布局,国内锂精矿“卡脖子”的问题只会比现在更加突出,碳酸锂、氢氧化锂的实际产量,也很难达到当前水平。

那么,下游电动车企业是否也应进行自我反思,此前缺乏对原材料涨价的判断和准备?

“我们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都是我们的短板弱项,缺芯少魂,车规级更是如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前述论坛上表示。

他还指出,过去汽车厂基本不管这些事,基本都交给一级配套商,现在我看也就是在那儿光叫唤,采取行动的没有。国外已经有汽车厂向台积电去投资,要产能……

同样的思路,换到锂电产业链是否也可以借鉴?

比如下游动力电池、整车企业,通过参股上游锂矿企业的方式,获得更为稳定的原料来源?

就整车企业而言,具备上述意识的只有比亚迪,在布局察尔汗和扎布耶盐湖资源后,近期又计划30亿元战投入股盛新锂能。

虽然公司合建的锂盐产能短期释放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就长期来看,其原料供应链的稳定度会远超国内同行。

至于新势力造车企业,或许是由于自身实力不足,也可能是对上游行业的判断不到位,至今尚无实质性动作。

当然,上述入股的方案只能起到“治标”的效果,本质上是从锂盐市场现有的“存量”去争夺份额。

相比之下,“标本兼治”的方案则需要供给端的加速释放,通过供给“增量”缓解当前供需紧张的矛盾,以此实现碳酸锂等产品的供需再平衡,价格理性回归,或顺理成章。

云南能投暴涨88%打头阵,光伏巨头扎堆,云南在下新能源大棋

10个交易日7个涨停板,云南能投(002053.SZ)在过去两周时间里上演了上市以来都未曾有过的“给力行情”。

3月18日,云南能投低开高走,早盘很快以涨停报收17.83元,这一价格是自2017年4月24日以来的近5年新高。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云南能投的股价已经上涨了88%,公司市值从72.07亿增长到135.69亿,不到3个月的时间市值增加了63.62亿。

实际上,云南能投如此风光的背后是整个云南省大力推动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不仅仅是云南省内企业开始大力发展“风光产业”,包括隆基股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等知名上市公司近期也加大了对云南新能源产业的投资。

云南能投率先“风光乍泄”
“要统筹谋划,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今年2月25日,云南省省长王予波在云南省能源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增强能源市场活力和绿色发展动力。

几天后,即3月1日晚,云南能投宣布再融资18.66亿元投资三个风电项目,分别是曲靖市通泉风电场项目、会泽县金钟风电场一期工程项目和红河州永宁风电场项目。

资料显示,云南能投是云南省国资委下属企业,控股股东是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投集团”)。云南能投的主营业务包括盐业和清洁能源两大板块。子公司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产品涵盖食盐、工业盐、日化盐、芒硝等,是云南省唯一具有食盐生产和省级批发许可证的企业。

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和新能源发电,云南能投持有云南省天然气有限公司52.51%的股权,拥有云南省18条天然气支(专)线管道,3个应急气源储备中心和1个CNG母站。

但是,新能源发电为云南能投的未来主要发展方向。自2017年布局风电领域至今,云南能投风电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目前公司共建成运营7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0.37GW。

根据云南能投的公告显示,上述三个新投资的风电项目的装机规模分别是0.35GW、0.47GW(含二期)和0.75GW。

时代财经了解到,云南能投还有一个0.05GW的大姚风电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全部达产后,云南能投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99GW。

对于为何要投资风电项目,3月18日,云南能投在回复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公司将本次募集资金投入新增风电项目,能够有效抢抓云南省绿色能源电力生产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窗口,发挥公司既有产业优势,始终围绕“清洁能源+盐”主业发力,坚持以服务云南省“绿色能源牌”战略为主线,迅速做实、做大、做强自身主业,构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大力布局风电产业的同时,云南能投也没有放弃对光伏产业的布局。

2022年1月14日,云南能投宣布与华宁县人民政府签署《华宁县光伏项目投资开发协议书》,计划合作开发山后光伏项目、葫芦地光伏项目、路脉喜光伏项目、大龙潭光伏项目共4个光伏项目,装机规模合计为0.07GW。

不过,云南能投在回复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开展相关前期工作。

“云南能投这几年在风电方面发展的还是比较快的,现在又想布局光伏,新能源转型已经很明显了。”某券商电新行业分析师告诉时代财经,虽然云南能投在光伏和风电是齐头并进,“但是,因为光伏目前还没有启动,所以还需要跟踪观察。”

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虽然云南能投的光伏业务还没有开展,但是云南省意欲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的战略却早已埋下。

“十三五”以来,云南依托水电优势,引进了一批著名的硅光伏科技企业入驻云南,‍‍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硅材料生产基地,有力支撑了“绿色能源牌”的打造。

去年11月末,云南省能源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征求加快推进光伏发电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意见建议的函》。该文件显示,“十四五”期间,云南新增新能源装机5GW。

因此,云南省曲靖市率先提出了打造“世界光伏之都”构想,并且招商引资了国内外知名的光伏企业前来落户。

据悉,曲靖市已经规划了15平方公里硅光伏产业园,围绕“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全产业链,已经引入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阳光电源(300274.SZ)等全球知名光伏企业进行落户。

在去年12月22日召开的“2021年中国硅业大会暨第三届新能源材料(硅基)产业技术高层研讨会开幕式”上,曲靖市委书记李石松公开表示要着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的核心区,“到2025年,曲靖市将力争形成20万吨多晶硅料、100GW以上硅棒、100GW以上切片、50GW以上电池片、40GW组件、300万吨光伏玻璃产能规模,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

今年3月4日,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其中就提出要“支撑云南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与此同时,李石松率队到北京、西安招商考察,并且见证了曲靖市与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的项目签约仪式。

其中,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经开区与隆基股份签订了曲靖二期年产20GW单晶硅棒、30GW切片项目投资补充协议及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GW单晶电池建设项目(一期)投资补充协议。

此外,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经开区还与晶澳科技签订了曲靖三期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及绿色新能源基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晶澳太阳能拟投资100亿元,于2022年开始分期启动建设总规模不低于10GW的高效太阳能电池和5GW的组件制造基地。

在此背景下,云南的能源上市公司,已经不满足于“用一条腿走路”了。

2022年3月10日,华能水电披露了“关于2022年新能源业务投资计划公告”,将公司发展战略从“专注水电发展”调整为“水电与新能源并重,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

“目前几个项目都在陆续开工。”3月17日,华能水电证券部相关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公司今年计划投资50亿元发展新能源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15个,“云南省的新能源规划政策对公司也是有一定支持的,大股东方面也会给我们一些政策审批上的支持。”

按照规划,华能水电的风光项目均建在公司澜沧江流域梯级电站附近,以形成“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上述华能水电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公司本身具备发展风电、光伏项目的天然资源优势,在澜沧江和金沙江流域具有丰富的库区土地、水面和电力通道,“因此,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设风电、光伏项目。”

云南工业转型与“十四五”
在“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的经济“实现五个历史性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工业结构转变为烟草和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双驱动,世界一流‘三张牌’发展势头强劲。”

2019年,能源产业已经跃升为云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为了更好的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新能源发展,云南省自2020年以来陆续披露了相关产业政策。从政策面来看,云南省在新能源赛道的政策利好仍然不断,尤其在风电、光伏、锂电等领域。

2020年9月,云南省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云南省在适宜地区适度开发利用新能源规划》及配套文件的通知,提出加快部署新增8GW风电与3GW光伏新能源建设规划,也就是所谓的“8+3”新能源规划项目。

云南能投在回复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三个募投项目均为云南省“8+3”新能源规划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云南省区域电力供需缺口和结构性矛盾,也将为云南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和‘双碳’目标落实注入新动能,对于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加快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021年2月,云南省政府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把丰富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根据云南省十四五规划,云南省规划建设31个新能源基地, 装机规模10.9GW,建设金沙江下游、 澜沧江中下游、 红河流域 “风光水储一体化” 基地,以及 “风光火储一体化” 示范项目新能源装机共15GW,合计25.9GW。

2022年1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行动计划》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做大做强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增新能源装机11GW以上、力争开工20GW。

时代财经注意到,除去“风光”之外,在云南“十四五”新能源规划的大背景下,云南省的其他上市公司也开始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开始布局,例如磷化工龙头——云天化(600096.SH)。

2022年2月16日,云天化与云南省玉溪市人民政府、恩捷股份(002812.SZ)、亿纬锂能(300014.SZ)、浙江华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友控股)在云南省昆明市签订《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围绕玉溪市目标矿产资源,在玉溪市建设新能源电池、锂电池隔离膜、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铜箔项目等电池配套项目。

“玉溪这个项目,我们还在跟各合作方具体论证,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投资协议。”3月17日,云天化证券部相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公司之前在新能源领域方面曾有一个50万吨/年磷酸铁电池新材料前驱体及配套项目,“首期的1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还在建设的过程中,计划是今年6月份建成。”

上述云天化人士表示,未来公司会依托本身的资源优势、技术能力等综合情况来落实云南省的新能源政策。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供给的低碳转型成为必然,从云南能投、云天化、华能水电等云南上市公司陆续转型发展新能源可以看出,云南省在“十四五”期间的新能源“大棋”已经正式开局了。$云南能投 sz002053$ #A股# #财经# #上证指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逆转!贾跃亭胜诉,顾颖琼被禁声!
  • 国家德比 | 苏亚雷斯戴帽,巴萨5-1皇马!
  • 最新:重庆万州坠江公交车确认15人失联 车辆位置已确定!
  • 中国第一个南极永久机场即将开始建设
  • 最新消息!印尼狮航坠机事件无人生还!13年6起事故,曾被欧盟禁飞!
  • 滴滴估值 500亿:美媒:华平退出链家融资 滴滴估值降至最低500亿美元
  • 重庆公交坠江瞬间画面曝光!行车记录仪拍下悲剧一幕
  • 央视发文悼念李咏:愿你一路走好
  • 李咏葬礼已举行,世事无常,一路走好
  • 【关注】李咏最后一条微博曝光 内容令人感动
  • 网贷外逃嫌犯落网 连续3月奋战缉捕逃犯40余名
  • 14万孕妇基因外流,消息不实,请勿谣传
  • 乾隆皇帝龙袍拍卖
  • 微软宣布完成收购GitHub,周一上任的新CEO有三个目标
  • 王思聪督战S8四强赛 IG横扫G2晋级LPL决赛
  • 朱雀一号未能入轨,民营航天企业靠不靠谱?
  • 救助警犬被取保候审 官方回应来了
  • 火箭隔19年再遭开赛三连败,西部垫底的他们还能做什么?
  • A股女董事长的是与非
  • 国企工资增幅将严控!北京发布201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应符合这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