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你心中的最佳消暑饮品# 在没有空调、电扇的旧时,绿豆汤和酸梅汤成了我家乡两大消暑饮品。父亲回忆起他小时候,一到夏天,手里攥着向祖母要来的零钱,跑到百年老店采芝斋,“零拷”浓缩的酸梅膏。回到家,按浓缩汁和水的比例 1:6冲兑,灌入大瓶,捏紧盖子,然后吊放下井,用凉井水“冰镇”。等取上来,开盖畅饮,那叫一个“透心凉”。

我小时候,一放暑假,隔壁邻家退休的“老北京”回家乡探望孙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宝贝孙女熬酸梅汤喝,此刻,我也能沾点光,分到一杯羹尝尝。“北京爷爷”用古法熬制的酸梅汤和店里买的口感不大一样,有一股淡淡的中草药味。做完暑假作业,一得空闲,我就围着“北京爷爷”,饶有兴致看他熬酸梅汤。

首先,乌梅是酸梅汤的灵魂,《神农本草经》介绍乌梅“味酸”、“除热烦满”,是一味生津止渴、除烦安神的药剂。《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邀刘皇叔去自己后园小酌时,说:“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此中之“梅”指的便是制作乌梅的原材料。到了五月,梅子黄时,用百草烟来将之熏黑,即《本草纲目》:“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

洛神花自古以来就是一味去火清热的上好夏日饮品。加上几颗冰糖,还能增加甜味。

乌梅、洛神花、冰糖三样打底,其余则根据个人口味不同随意添减,所谓章法之内,名正言顺,章法之外,各显神通。老爷爷在自家的秘制酸梅汤中添加了山楂、陈皮、甘草、桂花、蜂蜜。先把乌梅、山楂等食材用清水泡开,用白纱布将其包裹起来,在大锅里注满“熟水”,这个水必须是开水,而非生水,故称之为“熟水梅汤”。

然后放入纱布包,大火烧开,煮沸加适量冰糖,再用小火熬煮半天,试想,在熬煮过程中,乌梅、山楂、陈皮、洛神花,各种不同的酸味相互浸染、各占其味,那该是怎样一种扎实丰满的酸甜味啊。当一锅乌汁水开始“咕嘟咕嘟”沸气泡,空气中弥漫起一股泛着淡淡中药味的酸甜,就可以关火熄灶了,在浓得发亮的汤面淋撒上一层桂花,就大功告成了。一碗上好的酸梅汁稠水少、浓酽似醇醪,回味爽口甘酸,绝对是酷暑时节的续命饮品。

甘草是一味略带苦味的中草药,放冰块可减轻涩味。旧时将酸梅汤倒入瓷罐,封口,用冰块镇在容器外面,谓之“冰镇酸梅汤”。这样的酸梅汤冰得极透,一碗下肚,“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比棒冰、雪糕更消暑解渴,老幼皆宜。

徐凌霄的《旧都百话》记载:“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有的黄底黑字,甚为工致,迎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望梅止渴,富于吸引力。”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山中宰相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伤寒烦热,乌梅水渍饮汁”,这种水渍乌梅便是酸梅汤的前身。之后,其配方、口味不断衍变,唐朝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记载了一款用豆豉和乌梅煎成的咸饮料;宋《大业拾遗记》记载中:“先有筹禅师,仁寿间常在内供养,造五色饮,以扶芳叶为青饮,楥禊根为赤饮,酪浆为白饮,乌梅浆为玄饮,江桂为黄饮。”

其中的乌梅浆即酸梅汤;到了清朝,历史上最长寿活到八十九岁的帝王乾隆,茶前饭后都要喝一盏酸梅汤,在这位“资深梅粉”的授意下,御膳房改进了酸梅汤配方,之后, “源于皇家而兴于市井”,这款御饮配方流入民间,北平酸梅汤开始驰名中外,那就不难理解“北京爷爷”有一手酸梅汤绝活了。

上起皇室贵胄,《红楼梦》中,出身贵族的贾宝玉挨了父亲一顿毒打后,“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下至普通百姓,炎炎夏日,街道边、大树下,装着酸梅汤的大铁壶湃在井水里,旁边木桌上摆几个小碗,过往客人,落座即可喝上冰镇酸梅汤,试想一下,大太阳底下,咕咚咕咚灌上一碗,酸、甜、凉、香直沁心脾、凉透肺腑,要多舒坦就有多舒坦,肚量大的年轻人,一口气能喝下五、六碗。可见,“夏天喝酸梅汤,是不分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

我上中学时,有一年暑假中午,家里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那头是一位中年男子,他火急火燎告诉我,父亲在单位中暑了,现已送到医院,神志已经恢复。几年前“北京爷爷”做酸梅汤的方子,我仍默记于心。于是,我去干货店买了乌梅、洛神花、甘草、山楂等,着手做起了酸梅汤。每天清晨,父亲去上班,临行前,我灌满一大瓶自制的酸梅汤放在他自行车前兜里,嘱咐他一有空就当喝两口消消暑。

我上大学后,在大一那年暑假,心血来潮又熬了一锅酸梅汤,冰镇后取出,倒在海碗里,一咂嘴,透心沁齿,含在嘴里,像品红酒一样细细品味,能体味道乌梅、山楂之酸甜,桂花混合着蜂蜜的香甜,氤氲在唇齿喉舌间,久久不散。

一个人喝不完,我灵机一动,推开大门,在弄堂口支了一个小摊位,我坐在藤椅上,一边摇蒲扇看书,一边兜售酸梅汤。江南溽热,停下来买酸梅汤的路人还挺多,第一天生意就火爆得出奇。夜间收摊,我在台灯下数钱数到手抽筋,很有“自食其力”的成就感,一想到这,就笑得见牙不见眼。整整一个暑假,我是在买原料——熬酸梅汤——冰镇——兜售——数钱中循环度过。

邻居阿姨夸我勤快能干又有经商头脑。我用古法熬制的酸梅汤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绿色、环保、纯天然,且不齁甜,除了外乡游客,连本地居民也来买了给自家小孩当饮料喝,他们亲昵地叫我“酸梅汤妹妹”。

今年夏天,满街流行起了古风,我和父亲闲逛小巷,看到一家铺面很小,只有两间小小门面,临街的旧式玻璃门窗,拂拭得一尘不染,门楣上一块黑漆金字匾额,铺内清洁简单的酸梅汤铺,忽感口渴,进去拣了个座头,一人要了一碗,慢慢喝,我问父亲滋味如何,老父若有感慨地说:“没有我闺女亲手熬的好喝!”

《论消暑,还得是这碗酸梅汤》文 | 申功晶

外地人眼中的定州,原来是这样的!

文化探访之路---定州
游客随笔

久闻定州历史深厚但未曾到访,年初有假驱车几百公里来定一游。颇感震撼,感后随笔,表达对定州文化敬畏之情怀吧。

高速定州站,第一站参观定州博物馆。站在博物馆广场前,引入眼帘的馆舍,堪称河北第一馆!汉风古韵,建筑独特。进馆前预约、扫码程序过后,入馆参观了7个展厅,汉家陵阙,北朝佛陀,金翠明珠,天下大白,尘外千年,梵华佛韵,故乡星空。内容丰富,展品多样,不愧为中山国文化之宝地,人杰地灵。

下一站贡院,到此才知道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科举考试场所,尤号舍建筑独特,为采光建筑之巨作,大堂、后楼建造用工讲究。可想科举制的严苛,人才重用之选拔严格,说明历史上定州就注重人才的培养及用任。

至文庙,进入院内古柏清脆,仰慕已久东坡先生的龙凤双槐,古槐之最。在看到文庙的全景图,定州文庙规制应与督府等同,不由得感叹!文化传承之地!西院师范学院使用,可惜进不去。参观完文庙,感觉文化的神圣。定州不愧为文化之都。

出文庙右行往南既能看到雄伟的定州南城门,到此可惜铁栅栏紧锁,城下四门大炮矗立无语,锈迹斑驳。只能站在城下仰望城墙彩旗飘飘。定州南城门现存三座城门,护城河从中间穿过,城外还有石桥两座,未能复原。

经询问,导航至定州未开放的王灏庄园,据当地年仅7旬的保护员王师傅介绍,当年国家修铁路时,为了避开庄园,铁路修成了弯道。庄园占地120亩左右,该院落为三进院落,南北并排三院,但建筑破烂不堪,倾塌严重,应尽快保护修缮。

经指引来到大道观玉皇殿,门口矗立国宝标志,但铁门又是紧锁,有幸扣门看护人员开门。大道观玉皇殿为庑殿顶建筑,铺设琉璃瓦,前廊抱厦,建筑等级甚高,琉璃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家或皇家寺院才能使用。又一次对定州的文化所震撼。

走出大观前往定州中山汉墓石刻馆,进馆之前首先是国宝单位净众院塔基地宫标志,回想博物馆的天下大白,尘外千年展厅文物出自此地宫。

进院有种久别重逢亲切之感,院内几十余株高大的柏树蔽日遮天,青砖铺地,惬意!

经讲解员一路讲下来,感觉定州的文化内涵如此了得,院内不仅有距今2000余年的汉墓,墓顶文字保存至今实属难得,后室字迹清晰,书写潇洒飘逸,篆、隶、行并用,精品质及。还有东汉的黄肠刻石,全国罕见,字迹拙朴,篆演变到隶过度文字,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围绕汉墓封土院内有大量的历代碑刻,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震撼人心呀,科学、文物、艺术价值不逊西安碑林。

尤为还有关于东坡先生大量的碑刻,得知东坡雪浪石现还保存完整,还购买了本久闻谢飞先生写的《雪浪石》一书。后特驱车赶往武警医院,石前矗立,感觉东坡文化扑面而来。在苏轼被贬,边关生活拮据的情况下,东坡还能休闲玩石,体现心胸如此宽广。仔细端详观赏前后雪浪石,心中甚喜,太阳西下,灯火亮起,意犹未尽。

部队一位漂亮的女警官说,要在院对面恢复众春园,出门驻车看到对面已经拆迁圈地,我感觉这个项目是定州市委政府,做的划时代有重大意义的决策。

我浅薄研究苏轼,对他文学的敬仰,人格的崇拜。但读完谢飞写的《雪浪石》一书,内容更为丰富,受益匪浅。

出于对文化的敬仰,对众春园敬畏情怀,说一下我对众春园的研究看法及小小的建议,不妥之言,见谅。

众春园作为历史之遗园,园内又以名石、名人、名诗相著称的雪浪石和历代的名人碑刻,以及帝王之御笔,当之无愧为定州历史文化遗产之瑰宝,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之根基。恢复众春园乃文化之兴,民众之乐,政之勤也。也是文化自信。

一、古众春园

1、众春园之兴

众春园宋初李昭亮创建,仁宗皇佑年间,知州韩琦在此基础上扩建,规模扩大,时让百姓游观,与民同乐,众登春台,嘻游广漠…。宋朝是历史上的文化国都,君王以仁德适于臣民,重民亲民,这应该是韩琦拓园初意。宋元祐八年苏轼被贬定州知州,从此众春园又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内涵,雪浪石是苏轼之作品,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华第一名石,也成为中国赏石文化之先风,伴随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园林的繁荣与发展,赏石文化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使得众春园名声大噪,繁华一时。宋朝南迁百年后园毁。

明万历(1586)年太守唐祥兴任知定州,复建众春园,建韩苏公祠像祀之,此园也是百姓寄托心灵的地方。园内矗立保存历代碑刻。

清康熙年间此园辟为行宫,四十一年州守韩逢庥大兴土木,对众春园进行了全面修缮,新建雪浪斋,并移雪浪石、盆置斋前。乾隆曾六过定州,驻跸众春园。乾隆三十一年,命将临城发现的雪浪石移入众春园,立于东坡雪浪石之后,御题为前雪浪石和后雪浪石,使得此园又增加了帝王之气。光绪十四年,雪浪亭倾倒塌落,定州大儒、富豪,完成畿辅丛书之刻的王灏,捐重金重修雪浪亭。

1952年,党和政府对雪浪亭进行修缮,前、后雪浪石得到保护。是年,毛泽东主席考察定州,自火车站驱车直奔众春园,他详察了雪浪石,并给随同和地方官员解读了雪浪石盆唇的雪浪石铭。1967年,众春园旧址改建为部队医院。

2、众春园之文

众春园起初是对百姓开放游观的官家园林,之后又是文化聚集传播之地。其文化的兴起源于苏轼的雪浪石,苏轼得雪浪石邀诸多好友、同僚赋诗、和诗,苏轼作《雪浪斋铭》刻于白玉芙蓉石盆口沿上,将书斋名定为雪浪斋。当时掀起了中国赏石、咏石之先风。围绕雪浪石的诗文唱和就此拉开帷幕。具载,宋代诗文15首,元代诗文2首,明代诗文8首,清代诗文54首(其中乾隆皇帝27首,翁方刚9首),近现代诗文14首。现存关于雪浪石诗文碑27件,故宫1件,其26件在定州。明代之后众春园更是定州文化之载体,园内增建韩苏公祠,有纪念韩苏之碑刻,传承韩琦为官之清廉,苏轼为人之豁达,清代又是定州历代碑刻存保之地,有彭城寺碑、乾隆御笔碑、雪浪斋碑、王维墨竹、关帝诗竹圣迹碑等大量碑刻在园内存放保护。堪称清代石刻博物馆。



3、众春园之乐

众春园为宋代园林之首,重点有二,其一,韩琦、苏轼所建及赋予文化内涵,两位在宋代政治上有举足轻重不可小觑的地位,韩琦为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政治卓越,苏轼宋代大文豪,妇孺皆知,民间流传官拜韩琦民拜苏轼之说。其二,众春园为宋代唯一对百姓开放的公园,有诗:“匪贲立园、与民同乐,众登春台,嘻游广漠…”。苏轼在定州给百姓提了高物质生活,种植水稻、制作东坡肘子、东坡肉、创造中山松醪酒,在提升精神享受方面,编制定州大秧歌。在安全保障方面,整伤军纪、修葺营房、严创贪吏、部勒战法等一系列措施。所以在闲暇之余,众春园成为百姓娱乐游玩之地。

二、众春园“雪浪石”文化价值

众春园始建于北宋,为全国园林之首,该园李昭亮创建,韩琦、苏轼扩建,使之规模完善,其文化内涵倍增。

众春园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至今,雪浪石堪称华夏名石,经历千年文人墨客的文化洗礼,附属了独特赏石、诗词内涵和珍贵的文化价值,而文化价值又涵盖了名帝、名人、名石、名诗、名园、名刻等品牌价值及产业价值。尤为清代康熙年间辟为行宫,乾隆五驻跸于此,此园又增加了帝王之气。

三、建设定州特色的《定州石刻博物馆》

1、《定州石刻博物馆》不仅有全国罕见的东汉黄肠石题铭石刻,还有从北齐至民国的碑刻,形式多样,书体有篆、隶、行、草、楷。内容丰富,有官刻,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艺术对文字影响。有民间百姓之刻,刻法简练,体现拙朴之美。“定州石刻博物馆”建成后属省乃至全国顶级石刻专题博物馆。

各院校书法专业学生在“定州石刻博物馆”进行研学,进行书法临摹、研讨。定州的整体文化艺术水平会受到影响或提升。

定州碑刻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但应该受到妥善的保护,更应该让它活起来,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涵养韵味和它所经历的历史的、文化的、生活的鲜活故事。

建《定州石刻博物馆》可行性

石刻馆回廊镶嵌的487块汉代黄肠石,是1959年出土于北庄子汉墓。听讲解员说63年拆除水闸、石桥才得以保护,75年建回廊保护。历代碑刻也是从民间收集而来,而且一大部分当时就在古众春园内。按照文物保护单位与馆藏文物(可移动文物)不同。《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保护单位应属于馆藏文物,因此可以按需变动,更好的利用。

既然如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石刻,可以建《定州石刻博物馆》。鉴于《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的文化、艺术价值不断地被发掘、研究,认同,其以超越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界限,达到了国家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水平。文物保护的职责和义务属当地人民政府,因此,建议定州市人民政府进一步重视定州碑刻的保护工作,使其科学、突出,进而提升其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定州石刻博物馆》必要性

《北庄子汉墓石刻》、《定州碑刻群》石刻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现已出现严重风化严重,尤为北庄子汉墓出土的黄肠石刻,出现空鼓、脱落,酥减,甚至有60余块自然破坏无字,成为废石,无任何价值了。因此建立《定州石刻博物馆》是必然的。既能保护文物,又能传播碑刻文化。

2、置入相关的文化品牌产业,将有助于定州文化产业的兴起,有力支撑旅游业发展。

置入《东坡文化园区》依托众春园复建项目,依据东坡雪浪石文物、文化、品牌和产业价值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定州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强市的社会需要,对以东坡文化和赏石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建设提出以下设想:《东坡文化产业园区》,园区之下设《东坡赏石文化园》、《东坡奇石商贸交流中心》、《中山松醒酒文化体验园》等等。

中山汉墓专题博物馆

《中山汉墓博物馆》,以战、汉中山文化为专题,展示中山发展历程,讲述中山故事,中山文字的演变。附属展示中国丧葬文化,包括有史以来墓葬规制的演变,陪葬品的制度,陪葬品的制作。定州是玉衣之乡,中国博物馆展出的是定州东汉第六代穆王刘畅墓出土,所以作玉衣制作流程展示。

古城定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存有大量名胜古迹、碑刻,令今人为之仰叹。博物馆馆藏文物,石刻馆收集的碑刻具等,都有很高的艺术、科学、史料价值,可以说是艺术珍品,看后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产生无限深思。期待定州的文物旅游更好的挖掘、发展,成为定州的经济支柱业。

吾游中山国有感,辈才疏学浅,但中山文化深厚,需深挖善用。中山国之文化,国人传承,国之有人,文化必承,承之必兴。吾小辈斗胆多言,期待定州文旅之兴。

小续命汤:中风第一效方(4)

治中风必学的10首续命汤

续命汤被唐宋医家奉为治风的准绳,在唐宋以前辨治真中风,主要就是用这些续命汤来加减化裁,治愈率是很高的。本文总结了共10首续命汤,对于我们探索中风病的治疗,很有意义。

一、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准绳

古代治疗中风,盛行应用续命汤。

续命汤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医生治疗中风的重要方剂,如大、小续命汤,收录在《古今录验》里。

这些方子流传的时间很长,《金匮要略》中也有收录,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收录更全,是古代五脏偏枯中风的通治方,也就是中风的专病专方。

这些方子被唐宋医家奉为治风的准绳,在唐宋以前辨治真中风,主要就是用这些续命汤来加减化裁,治愈率是很高的。孙思邈深有体会,认为“以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续命汤……效如神”,“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千金要方》

明末清初医家汪昂在《汤头歌诀》中小续命汤下的按语里说“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说明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根本方。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风第二》中对续命汤的理解更为深刻而简要:“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

然而到了金元时期,对中风的认识便开始转变了,逐渐抛弃了中风从风论治的大法。
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等医家各持一说,刘河间主心火暴盛;张从正主肝风内动;李东垣主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湿痰生热。

后世大都效法这些学说,以为中风是心火、痰热、肝风内动等所致,治之多用平肝潜阳、清火化痰等药,而将自古辨治中风的良方续命汤弃而不用,这实在是舍本逐末。

二、续命汤用途广泛,亟待广发潜力

对于中风,唐代医家孙思邈从临床特征上将中风分为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四种类型,主要病因就是风邪。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风痹”不能算作中风病一类的病证,而应该属于风湿痹证的范畴。

对于中风的治疗,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治诸风方》中说:“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并在《千金要方》中收录了不少以治风为主的大、小续命汤等古方。

中风,不仅古代有,现代也是发病率非常高的大病、重病,如果得了中风,也就是现在的脑卒中,就可以据证应用续命汤,应用续命汤最好在24小时之内就开始服药,这样疗效是最好的。

大家在临床上也都看到了,西医治疗中风的方法就是大量地输液,这样的治疗,我个人认为大多数会留下偏瘫的后遗症,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是非常多见的。

中风就是一个寒热错杂的病证,得病后血瘀水饮互结痹阻不通。病人罹患中风,原本就因真阳虚损,气不化水饮为津液,瘀血水饮互结,而大量的输液,实际上就是增加了体内的水饮,加重了气机的不通、脉络的瘀凝,病邪不能祛除而滞留了,怎么能没有后遗症呢?
因此,得病后要通表透里,开门祛邪,以活血祛痰逐饮为治,不能太过增加水饮。

自古治疗中风盛行续命汤,而现今鲜有会用者。

由于续命汤被人忘却太久,现今,明白续命汤的奥旨、会用或善于应用续命汤的医生极少。中医辨治中风的有效率也大为下降,治疗中风的阵地现在竟主要是以西医为主了。

续命汤方药囊括多首经方,扶正祛邪,内通外透,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不仅治疗中风,而且可以治疗外感、内伤、皮肤等临床各科病证,应用范围很广,潜力很大,有待挖掘和发扬光大。

三、《千金》续命方 各自有特长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孙思邈列出了系列续命汤的方药和主治,非常重要。

我归纳了一下,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有9首方子,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肉极第四》中有1首方子,总共有10首续命汤方。

这十首方子虽大都治疗中风,但在方药配伍主治上也有各自的特色。

现在简单来谈谈这些方子的功能主治,这些续命系列方除注明者外,都是《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的方子。

1、小续命汤系列方

(一)小续命汤之一

主治: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药物:麻黄、防己(崔氏《外台》不用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

用法: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

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瘥。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喑。

加减: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

(二)小续命汤之二

主治:治中风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四肢缓急,遗失便利,此与大续命汤同,偏宜产后失血,并老小人方。

药物: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生姜五两,人参、川芎、白术、附子、防己、芍药、黄芩各一两,防风一两半。

用法: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三)小续命汤之三

主治:治风历年岁,或歌,或哭,或大笑,言语无所不及,宜服小续命汤方。

药物:麻黄三两,人参、桂心、白术各二两,芍药、甘草、防己、黄芩、川芎、当归各一两。

用法:上十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覆取汗。

2、小续命汤还可治疗痹证

小续命汤的用途很广,不仅能治疗中风,还可以治疗痹证。

清代医家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说:“小续命汤(六经中风通剂)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言蹇涩,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按中风有解表攻里行中道三法。……此治冬月直中风寒之方。亦麻黄桂枝之变法……昂按:此方为治风套剂,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本方去防风、防己、附子、白芍,加当归、石膏,即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录验方去人参,加干姜、黄芩、荆沥,即千金大续命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

清代名医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卷十三·痛痹》中举了一个痛痹的病案:“陈良甫治一妇人,先自两足踝骨痛不可忍,次日流上于膝,一二日流于髀骨,甚至流于肩,肩流于肘,肘流于后溪。或如锤锻,或如虫啮,痛不可忍,昼静夜剧,服诸药无效。陈诊之,六脉紧,曰∶此真历节症也,非解散之药不能愈。但用小续命汤一剂而效。”

从这个病案可以看出,小续命汤还可以治疗痹证,也就是现在的风湿热多关节炎。

3、大续命汤系列方

(一)大续命汤之一

主治:治肝疠风,猝然喑哑。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方。

药物:麻黄八两,石膏四两,桂心、干姜、川芎各二两,当归、黄芩各一两,杏仁七十枚,荆沥一升。《千金翼》有甘草。

用法:上九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两沸,掠去沫,下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又下荆沥煮数沸,分四服。能言未瘥,后服小续命汤。旧无荆沥,今增之,效如神。

(二)大续命汤之二

主治:大风经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痒不自知方。

药物:独活、麻黄各三两,川芎、防风、当归、葛根、生姜、桂心、茯苓、附子、细辛、甘草各一两。

用法: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老小半之。若初得病便自大汗者减麻黄,不汗者依方。

上气者,加吴茱萸二两,厚朴一两。干呕者,倍加附子一两。啘者,加橘皮二两。若胸中吸吸少气者,加大枣十二枚。心下惊悸者,加茯苓一两。若热者,可除生姜加葛根。初得风未须加减,便且作三剂,停四五日以后,更候视病虚实平论之行汤,行针依穴灸之。

(三)大续命汤之三

主治:治与前大续命汤同(大风经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痒不自知),宜产妇及老小等方。

药物:麻黄、川芎各三两,干姜、石膏、人参、当归、桂心、甘草各一两,杏仁四十枚。
用法: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名续命汤,范汪同云,是张仲景方,本欠两味。

4、西州续命汤系列方

(一)西州续命汤之一

主治:治中风痱(一作入脏),身体不知自收,口不能言语,冒昧不识人,拘急背痛,不得转侧方。

药物:麻黄六两,石膏四两,桂心二两,甘草、川芎、干姜、黄芩、当归各一两,杏仁三十枚。

用法:上九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黄,再沸掠去上沫,后下诸药,煮取四升。初服一升,犹能自觉者,勿熟眠也。可卧,厚覆小小汗出已,渐减衣,勿复大覆,可眠矣。前服不汗者,后服一升汗,后稍稍五合一服,安稳乃服,勿顿服也。汗出则愈,勿复服。饮食如常,无禁忌,勿见风。

并治上气咳逆。若面目大肿,但得卧,服之大善。

凡服此汤不下者,人口嘘其背,汤则下过矣,病人先患冷汗者,不可服此汤。若虚羸人,但当稍与五合为佳。有辄行此汤与产妇及羸人,多有死者,皆为顿服三升,伤多且汤浊不清故也。但清澄而稍稍服,微取汗者,皆无害也。

(二)西州续命汤之二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肉极第四》
主治:肉极,虚热,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开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

药物:麻黄、生姜各三两,当归、石膏各二两,川芎、桂心、甘草、黄芩、防风、芍药各一两,杏仁四十枚。

用法:上十一味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黄除沫,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日再。
“日再”就是说,白天服用两次,夜晚服用两次。治疗中风,病如果不好,服药不要间断,也可以每天两剂药,药力不能间断。

这个方子,疑似仲景《古今录验》续命汤,这比刚才说到的《古今录验》续命汤多了防风和黄芩,加了这两味药,疗效会更好。

大、小、西州续命汤都是古方,《外台》称小续命汤出自《小品方》,这些续命汤在一些古方书中的收载互有出入,如《千金》所载的大续命汤中有石膏、黄芩、荆沥等,都可以据证选用,不影响疗效。

5、续命散系列方

(一)大续命散

主治:八风十二痹,偏枯不仁,手足拘急,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起止颠倒,或卧苦惊如堕状,盗汗,临事不起。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者恐怖,鬼来收摄,或与鬼神交通,悲愁哭泣,忽忽欲走。

药物:麻黄、乌头、防风、桂心、甘草、蜀椒、杏仁、石膏、人参、芍药、当归、竹茹(《千金翼方》作川芎)、黄芩、茯苓、干姜各一两。

用法:上十五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再。稍加,以知为度。

(二)续命煮散

主治:主风无轻重,皆治之方。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

药物: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桂心、附子、茯苓、升麻、细辛、人参、防风各二两,石膏五两,白术四两。

用法:上十五味粗筛下,以五方寸匕,纳小绢袋子中,以水四升和生姜三两,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日勿绝,慎风冷。

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三)李可老中医的加味续命煮散

说到了这个续命煮散,谈谈李可老中医的加味续命煮散。

2007年12月23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首届扶阳论坛上,李可老中医介绍了他在这个《千金》续命煮散的基础上创制的加味续命煮散,加味续命煮散曾治好了他自己的中风。

主治:李可老中医说,加味续命煮散“主治诸风无分轻重,节至则发,这个方子比大小续命汤(应用)更广泛,可以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都有很好的效果……出现中风的预兆,或者手指麻木,或者某个地方肌肉跳动抽搐,或者出现比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

药物: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肉桂(用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茯苓、升麻、辽细辛(辽细辛力量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二两,生石膏五两,白术四两(一两按15g计算)。用法:上药一并打成粉,混匀备用。一天服14g,用两层纱布包。14g药粉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mL左右,一天分4次服,3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24小时不要断药,就是孙思邈说的“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李可老中医说,急性期用这个方子也有效。急性期先用三生饮(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加150g生蜂蜜,加适量水煮好后加九节菖蒲30g,麝香0.5g),分次服,把病人救醒以后再用这个方子(加味续命煮散)来纠正四肢偏瘫。

(完)

提示:本文源于网络,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精日曝光者被人肉 律师建议立法细化
  • 黄子韬再度胜诉,韩国SM公司主张专属经纪权被法院驳回,再度败诉
  • 美国暴雨多地被淹 居民乘船转移房屋车辆“泡澡”
  • 腾格尔撞衫杨幂,这画面有点美...
  • 英国莱斯特一商铺发生爆炸 火光冲天
  • 易建联“球鞋门”的背后,一场没有赢家的商业斗争
  • 南航一飞机行李架起火:旅客所携带充电宝冒烟并着火
  • 歹徒抢劫店铺反遭母女反击,负伤逃跑
  • 独家专访:张艺谋揭秘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
  • 震撼!NASA公布木星南极美图 蓝色漩涡壮丽夺目
  • 台湾辣妹被男友带进F16军机嘟嘴拍照 台军脸气绿!
  • ►刷屏!网传南宁万达茂因小孩纠纷,双方父母竟聚众斗殴捅死人?
  • 印度新郎被炸身亡
  •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出炉! 清华北大领军 你的大学排多少?
  • “直接破产”!90后大呼春节被掏空,一年攒5000元过年花了7000多
  • 刘亦菲玩空中一字马,又跳劲舞,帅呆了!
  • 高考倒计时100天! 教育部考试中心告诉你这样冲刺! 附各科高频考点分布详表+复习建议
  • 【电竞】WE下路杀手锏!国人最喜欢的大舅子Mystic的养成日记!
  • 小伙带女神回农村过年 洋气漂亮惹人羡慕 不干活却遭家人“差评”
  • 税务总局:编制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