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善龙:燃起了大红奎村“三把火”——脱贫攻坚“一人一示范”系列之十四
#鄂尔多斯本地资讯权威发布#
“‘打瓦壕’糜米火了。前年就火了,是因为品质好;最近又火了,是和‘四村大米’强强联手,推出了‘金银米饭’;去年还试种了富硒糜米,现正在进行营养成分鉴定,以后一定会更火。”见到记者,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脱贫户王守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接二连三地说出了几个“火”。

“打瓦壕”糜米“火”了的背后,离不开一位扶贫一线的“新村官”,他就是大红奎村驻村第一书记冯善龙。
2019年4月,1984年出生的冯善龙,由鄂尔多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促进和新经济局副局长一职,走马上任大红奎村驻村第一书记。
大红奎村土地面积4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00亩,以井灌和柳沟河水灌溉为主,总人口1231户3656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31人,其中稳定脱贫10户30人、正常脱贫40户101人。
刚驻村时,冯善龙作为一名扶贫新兵,对村情是一问摇头三不知,更不知道一亩糜子能打多少斤糜米……但他深知,脱贫攻坚,根本在于做好“人”的工作,他首先从走访入户——“认识人”起步。

时间久了,通过与村民们实打实、掏心窝子拉家常,冯善龙了解了村情民情,也对村子产业发展和历史遗留问题有了初步的研判。
大红奎村的打瓦壕区域土地曾是黄河古道,具有土壤肥沃、病虫害少等特点,又地处北纬40度黄金谷类产地,在该区域种植的糜米具有成本低、风险小、质量高等优势。“打瓦壕”糜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区域特色农作物,在呼包鄂地区备受青睐,但因为品牌保护不到位,常有“以次充好、冒名顶替”,使“打瓦壕”糜米逐渐走向败落。
冯善龙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产业是贫困户脱贫的治本之策,重塑“打瓦壕”糜米品牌是大红奎村的当务之急。
2019年春天,在鄂尔多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吉格斯太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冯善龙立志要再次打响“打瓦壕”糜米这块品牌,点燃了大红奎村的“第一把火”。

在确立了“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后,冯善龙带领大红奎村“两委”成员,把“打瓦壕”糜米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采取施有机肥、人工锄草的模式,种植绿色无公害糜米170亩村集体示范田,并带动农户和贫困户种植300多亩。
同时,为了更好地将无公害糜米广泛推广,形成村集体经济的拳头产品,紧接着又成立村集体公司——达拉特旗红启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产品生产和对外销售,设计“打瓦壕”Logo(商标)、注册“打瓦壕”品牌、鉴定营养成分,将“打瓦壕”糜米包装成为品牌产品,上线京东达拉特扶贫馆和淘宝鄂尔多斯味道网店进行销售,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前年,村集体170亩示范田精加工出2万斤糜米,每斤按照10元价格全部销售一空,纯利润达到近6万元。”大红奎村党支部书记刘永伟高兴地说,种植期间有8户脱贫户临时参与打日工,户均增收近1000元,另有脱贫户王军种植40亩,直接纯收入2万元。
同在2019年,冯善龙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村里还有一片1430亩集中连片土地,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但是因为缺少水电且分散在农户手中,一直闲置,无法耕种。
为了进一步发展大红奎村集体经济,冯善龙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燃起了大红奎村的“第二把火”。
首先,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各种阻力,将1430亩土地从村民手中逐一流转回到村集体,然后在包联单位与镇政府支持下,再集中进行土地平整、打井上电,变旱地为水地,最后按照每亩300元土地流转费与正时草业签定了10年合同,还约定正时草业拿出利润的20%与村民共享红利。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0余万元。

“2019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万元,从中拿出4.8万元与40户正常脱贫户共享发展红利,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刘永伟感慨地说,“大河有水小河满,过去看到贫困户有困难,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村干部说话也有底气了,大家不仅夸你好,关键是还跟着你一起干。”
2020年,为了扩大“打瓦壕”品牌效应,驻村工作队和大红奎村集体研究决定,确定了“示范种植、品牌带动”工作思路,品牌授权,让利于民,烧起了大红奎村的“第三把火”。

具体政策为,优先支持贫困户种植糜米,对符合绿色无公害糜米标准的种植户,根据村民的实际产量,授权使用村集体的品牌包装,采取订单回收和自产自销的模式,使农户的利益最大化。
去年开春,在大红奎村集体的引领示范下,脱贫户王守政通过承包土地,种了150亩糜米,其中还试种了30亩富硒糜米,富硒肥料由驻村工作队提供。

“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看,糜米的价格和以往差不多,150亩糜子纯收入达到六七万元,应该不成问题。”王守政信心十足地说,有党的好政策托底,只要自己勤劳肯干,再加上火了的“打瓦壕”糜米,一定能奋斗出红火的好日子来。
最近,在主推“打瓦壕”精米、试种富硒糜米的同时,冯善龙又开始实施一项新举措。
他研究发现,糜米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大米等主粮,而且作为粗粮,丰富的膳食纤维有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胃疾病的功效,是名副其实的健康食品;他还发现,过去,因为追求糜米的产量,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糜米的口感变差,尤其是“80后”“90后”很少食用糜米。

立足实际,冯善龙将绿色无公害的“打瓦壕”糜米和本地优质“四村大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一黄一白的二米饭起名为“金银米饭”,通过主粮带动杂粮销售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打瓦壕”糜米的知名度。
驻村一年多来,冯善龙这位“80后”“白面书生”,人瘦了,脸晒黑了。但他在大红奎村点燃的“三把火”,把把烧在村民们的所需所想上,燃起了群众们共奔小康的心头之火,大家对这位“新村官”是赞赏有加。

驻村第一书记冯善龙帮助村集体在第二届农产品展洽会上销售糜米。孟瑞林 摄
“冯书记的这种一心为民、担当实干的精神,我是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上。”刘永伟说,“大家对冯书记也信心十足,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大红奎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这是我的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歌的一句歌词,它时刻激励着我,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谈到将来的打算,冯善龙动情地说,“我愿继续坚守在农村,满怀激情地振兴乡村、致富乡亲,做一名有担当的第一书记。” https://t.cn/R2WxogK

【战疫斗贫卖“花黄”,木兰之乡绽放“花木兰”】“我妈妈是‘花木兰志愿者’,我从小就跟着妈妈做好事!”黄子轩说。听到这个荣获“商丘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的12岁小姑娘这么说,高峰丽有点小激动。她是河南商丘虞城县花木兰志愿者协会会长。“我们协会,清一色的女将。”高峰丽说。“虞城是花木兰的故乡,盛产‘花木兰’。”

  今年2月,疫情防控吃紧,“花木兰”们主动请缨,“包”下马牧集老街值守。48个姐妹排好班,顶风冒雪测体温、查车辆、发宣传单。

  “花木兰”们不只是出力。志愿者卢君兰捐出5000多双一次性手套,侯美英捐给学校60桶消毒液,生产电动车的女老板丁艳玲,把制造电动车的架子拿来,加上帘子,送到防控点给社区人员遮风挡雨。

  2013年成立以来,花木兰志愿者大大小小做过约700件志愿服务事项。她们曾帮扶过一位双目失明、无儿无女的老婆婆,送吃送穿,像亲闺女一般。村里人说,婆婆一辈子享的福,都没有遇见“花木兰”这一年多。

  志愿者许亚却老说,我们志愿者得到的帮助更多。

  许亚曾花近千元,给一个贫困户老爹买助听器。听说是给贫困户买助听器,店主又退给许亚300元:“这单我不赚你钱,再减你一百,算我一份心意。”

  就像一条大河,花木兰志愿者协会吸引和接纳着涓涓小溪,流向久旱之地。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驻虞城利民镇西关村的扶贫女干部潘虹,曾把叹息声留在了离家乡千里之外的义乌。

  西关村有不少上了年纪或身无长技的贫困户,增收渠道少。潘虹想到了小商品加工。“像饰品、儿童玩具这类,从工厂拿零件,挣个组装钱,没成本,门槛又低,多适合村里人!”

  潘虹心里一亮,人就坐上火车到了义乌。她挨家店铺问,却碰了一鼻子灰。“人家信不过我们能干好!”

  那就用事实说话。潘虹自费买了一批饰品零件,回到村里,组织留守老人、家庭妇女一起学组装。“大头连上小头,红色对着红色……”潘虹一遍遍“慢动作回放”。

  闲坐堂屋的老两口,抱着娃的年轻媳妇,身有残疾的贫困户……先后有100多人参与进来,大家互相帮助,聊着家常加工小商品,在家门口领上了计件工资,平均下来,一天能拿60元。

  平时走村入户,离开时,潘虹经常在车座上看见一瓶酱豆、几个榆钱馍,或是几根新摘的嫩黄瓜。

  “为扶贫工作哭过,也笑过。”潘虹说。为啥哭?为了贫困户蒸了馍,还惦记给自己一个。为啥笑?为了贫困户不仅有馍吃,还加了肉、加了鱼咧!

  是扶贫干部,也是女儿、警嫂、妈妈,潘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说起家庭,潘虹觉得愧对上小学的儿子,也让父母操劳太多。记者问,如果你的一天有30个小时,多出的6小时你想干什么?潘虹脱口而出:去贫困户家!

  “本想活成小鸟依人,结果活成了大鹏展翅。”李倩芝在朋友圈自白。

  她2013年从河北地质大学硕士毕业,回到家乡虞城做起女老板——开工厂,做钢卷尺外贸。

  虞城是“中国钢卷尺城”,钢卷尺出口量占全国总量60%以上,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李倩芝投身钢卷尺行业。

  起步那年销售额100万元,今年预计能达5000万元,李倩芝带领着100多位工人,一年一个新台阶。“艰难辛苦没什么好说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方法总比困难多!”这个30岁出头的姑娘说。

  起初,李倩芝采买原料,组装成品。但因无法控制零件质量和细节,会流失客户。“客户跟我打过一次交道,就再也不愿找我,这是最让我难受的事情。”于是,李倩芝拿出积蓄,建了整条钢卷尺生产线。

  从“什么都不懂”到“闭着眼就知道每个环节怎么操作”,李倩芝觉得自己选择了一条痛苦又充满成就感的路。“我的长期目标是实现钢卷尺产业的智能化生产。”李倩芝说,“我希望做行业的领军者。”

  常有人说她是“女强人”,但她并不认同“女”字当头的评价。“管理工厂、谈客户都是脑力活,又不比谁力气大,男女性的差距拉平了。”李倩芝说。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大家好,我是红苹果,来自花木兰的故乡,我的性格像花木兰一样豪爽直率,我们的产品也像花木兰一样‘铁’。”又一场电商直播开始了。

  在微信、火山小视频、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平台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电商主播“红苹果”,就是虞城县乔集乡侯庙村“70后”村民赵东勤。因为直播售卖苹果大受欢迎,“红苹果”反而成了赵东勤的“形象代言人”。

  尝到了直播带货的甜头,赵东勤在网上看到碧桂园在虞城举办“电商进农村”培训班的消息后,三轮车换电动车、公交车加步行,一路辗转来听课。

  “老师说,要抓住用户的痛点,找到自己产品的卖点。我记了两本笔记,笔水都用完了!”赵东勤边说边“抖”金句,“天道酬勤,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为完成“家庭作业”,赵东勤坚持每天直播一小时,“直播间”就是自家苹果地。最近因为进县城听课,赵东勤把直播时间放到早上五点多。“早上其实人气可少了,但听课更重要,耽误不得!”

  在碧桂园扶贫工作队帮扶下,现在,赵东勤不仅通过电商销售自家地里的苹果,还高价收购村民的农产品,包括红薯、粉条,还有应景的自制月饼。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了农民销售的主动性,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赵东勤挺起胸膛笑着说:“我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

  “花木兰凯旋归乡后‘对镜贴花黄’,这花黄就是一种剪纸。”贾艳梅说。她是剪纸技艺非遗传承人。

  不同于传统的窗花、鞋样,贾艳梅的剪纸借助于电脑技术和多达十余层的叠加技法,具有照片般的质感和写实感。剪景,能表现黄河故道的鹤影翩跹;剪人,能体现肌肤神情的岁月沧桑。

  “贾艳梅的剪纸作品在我们办公室挂了三年,我听人说才知道这不是照片,竟然是剪出来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贾艳梅创作出“木兰从军”“美在商丘”等系列剪纸作品,作品还曾作为国礼,赠予外国政府首脑及外交官。

  对于剪纸,贾艳梅有种使命感。剪纸本是寻常百姓家中物,但随着时代变迁,实用性日益衰微,“农村上了年纪的妇女也十几年不提剪刀了”。

  但贾艳梅想让剪纸艺术再次“飞入寻常百姓家”。她希望开发“半成品剪纸”,作为一种文创产品,唤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让年轻人接触、了解剪纸。”

  近年来,贾艳梅长期在商丘特殊学校教聋哑孩子剪纸,既是美学教育,也是传授技能。“聋哑孩子学剪纸仿佛有天赋,特别专注。”贾艳梅说。

  若问这个温婉的女子有什么野心,她说,希望把家乡虞城李老家乡朱庙村打造成剪纸特色文化村,搭上文化旅游的快车增收致富。“到时候,剪纸不仅能帮聋哑孩子在社会立足,父老乡亲都能受益。”贾艳梅浅笑盈盈。

  在虞城木兰祠内,盛放着一种植物,叶子绿中见红,叶片形如剑戟,雌雄同株,似花非花,当地人称之为“木兰花”。

  在这片古老又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各行各业,都有“木兰花”努力绽放。(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若辰)

#黑龙江发布# #黑龙江云招商# 【围绕重点产业挑选项目,前7月齐齐哈尔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28个】
中国一重、中车齐车、建龙北钢,一批“老字号”企业如雷贯耳;飞鹤乳业、元盛和牛、益海嘉里,一批“原字号”企业红红火火;黑龙冰刀、参鸽药业、扎龙景区,一批“新字号”企业正在崛起。

自重新谋划产业发展以来,从2017年到2020年,齐齐哈尔市共推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428个。聚集的产业项目让齐齐哈尔俨然以一座活力新城的姿态,饱蓄动能,提档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今年疫情之下,齐齐哈尔再次发力,1-7月,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28个,同比增长18.5%。签约总额447.7亿元,同比增长6.7%。

从2016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负,到2019年增加值同比增速为21.4%,日渐强壮的装备产业链条是齐齐哈尔重点发展的12个重点产业的缩影

在中国一重重型装备制造厂的车间内,装配现场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组装,设备调试合格后将交付给国内外客户。

今年上半年一重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4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2.3%。疫情之下,这一成绩得来不易。更难得的是一重带动起本地配套产业发展。近年来,一重已经引进10余家外地装备制造企业到齐投资,在齐齐哈尔配套率已从2018年的20%提升至如今的40%以上。仅上半年,中国一重在配套企业的订货额,达到6400多万元,同比增长了110%。

强力带动的“老字号”企业还有中车齐车,通过签订战略供应商协议的方式完善配套产业链条,零部件当地配套份额由10%增加到30%。

日渐强壮的装备产业链条是齐齐哈尔12个重点产业的缩影。2015年,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和供给侧优势,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12大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出炉:制造整机、基础零部件、金属新材料3个“老字号”产业;食品加工、现代畜牧、陶瓷3个“原字号”产业;旅游、冰雪体育(运动)、节能环保、养老、中药及健康、现代服务业6个“新字号”产业。

或许是风云际会,或许是天道酬勤,就在齐齐哈尔积极谋划转型升级的时候,2016年,已经亏损多年的中国一重迎来了一次彻底的改革。2017年,北满特钢也被民营资本建龙入主混改。两大重点企业的重启点燃了齐齐哈尔装备制造业再次出发的激情。2016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负,2017年同比增速为31.3%,2018年同比增速为13.5%,2019年同比增速为21.4%。如今,在齐齐哈尔工业人眼里,装备制造业两位数的增长已经成为常态。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齐齐哈尔各级政府真抓实干不懈怠,以商招商,五年间成效显著

装备制造业的再次崛起给这座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积蓄了新动能。紧抓重点,聚焦12大重点产业的招商和产业项目谋划,齐齐哈尔上下动起来。

坐落在富裕县塔哈镇的益海嘉里(富裕)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9.1亿元。整个产业园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加工粮食品种最全、产业链最长、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世界单体最大粮食综合加工项目。

疫情之下,产业项目还能这么快复工复产?

益海嘉里(富裕)现代农业产业园人事行政经理李帅一语中的:因为他们真是做到了“保姆式”服务。

益海嘉里(富裕)项目是富裕县今年产业项目的重点,疫情期间为了帮助项目复工,县里成立指挥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细化每个工作环节,分解每项工作任务。

县里安排专人每天为企业隔离人员送水送饭。正式复工以后,还帮企业协调办公车辆上路,特意安排专职人员到企业,每天与企业员工一同上下班,方便有问题及时沟通协调。

在中节能(齐齐哈尔)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上,也能看出这种不放松的劲头。这一项目需要建设一段配电线路穿越铁路,预计在6月份施工,却因为一份汛期停止施工的通知而叫停。“6月份不是咱们省的汛期,完全可以施工呀。”齐齐哈尔市发改委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陈连明说,为此,他们对接省发改委、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中国铁路总公司终于获准,8月底施工,10月底就能保障企业正式发电了。

这种保姆式服务对台湾商人、元盛集团董事长林庭盛来说也并不陌生。自2004年到齐齐哈尔龙江县考察以来,不仅自己先后投资建设了8个厂子,还拉来了其他的投资商。

齐齐哈尔市经济合作促进局副局长林伟东说,坚持围绕12大重点产业链谋划和围绕产业上下游配套开展工作,五年间,齐齐哈尔市产业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

以食品加工产业为例,近年来齐齐哈尔吸引了阜丰、鸿展、东玉、益海嘉里等国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落户;牧原、嘉一香食品、天兆等种猪繁育和生猪屠宰产业初步形成业态聚集;龙江元盛、讷河恒阳高端肉牛产业基本完成区域布局;飞鹤成为齐齐哈尔第二个百亿级企业,不断扩大在龙江、克东、甘南、泰来的全产业链布局。

从“饥不择食”引进项目,到从12大重点产业“挑拣”项目,源于齐齐哈尔上下集结力量,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的产业体系,自此齐齐哈尔的产业发展有了新转机

冰上运动之城、北方瓷都、鹤城康养旅游,近些年来齐齐哈尔的标签越来越多。12大重点产业已经成为齐齐哈尔实现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在齐齐哈尔有一个产业推进综合办公室,每个产业成立专项推进组,每半年组织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评。齐齐哈尔上下,从以往“饥不择食”引进项目,到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的产业体系,聚拢成拳的工作方式给齐齐哈尔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转机。

新转机体现在——今年齐齐哈尔推进的41个百大项目中,有31个来自于重点产业。

新转机还体现在——1-7月,齐齐哈尔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28个,同比增长18.5%。签约总额447.7亿元,同比增长6.7%。

新转机更体现在——从2017年到2020年,共推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428个。

具体再看各个产业链条:

中国一重、中车齐车、建龙北钢、紫金铜业等一批智能升级、产业链延伸、产业配套项目相继投产,将拉动装备制造产业迈向千亿级规模;

益海嘉里受到齐齐哈尔的“磁石效应”影响,计划扩张战略布局,进军七大板块;

东方希望在拜泉、梅里斯、龙江三地布局,计划总投资38.6亿元;

云鹰马铃薯全产业链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发展目标是打造百亿级产业。

12个重点产业已经成为齐齐哈尔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的强力支撑和活力源泉。

难怪齐齐哈尔市经济合作促进局投资促进办公室主任李井凡说,“能招来这么多客商,是因为我们招商引资储备了一批签约项目,特别是牧原集团、华瑞制药、阜丰生物等一批大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建设,带来了外来投资到位资金的快速增长。”难怪齐齐哈尔市发改委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陈连明表示,这两年的百大项目都是从项目库中“挑拣”出来的。

有了这般底气,齐齐哈尔的发展目标也一路升级:2017年7月,提出了以2016年12个重点产业产值为基数到2021年产业翻番的倍增计划。打造装备制造和食品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装备制造整机、基础零部件、金属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畜牧、旅游、养老、节能环保8个百亿级以上产业,打造日用工艺陶瓷、马铃薯、现代中药、冰雪体育运动4个十亿级以上产业。

树立“百万千”的宏大目标,加上装备制造和食品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引领,齐齐哈尔GDP增速从2016年全省第八到2019年跃居全省第一,产业规模扩张加快,产业链条持续粗壮。一个不怕重来,不怕跌倒的“工业硬汉”正走在产业发展快车道上,给龙江人创造新奇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4.466路(地铁北苑站-中关村南),15时至活动结束,双向绕行北五环、林萃路,甩辛店村至奥运村西10站。28.409路(来广营西桥东-阜成门内),18时至活
  • 高收入家庭可能关系不大,储蓄消耗的起,但对上海中下层影响还是很大的,后面能对低收入家庭定向消费券补助就好了~其实,我也挺大方的,虽然嘴上唧唧歪歪,时间久了,有点
  • 今天的护城大堤,就像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曹州古城的前世今生,解读着菏泽平原大邑的历史沧桑。虽然黄河多次泛滥成灾,但更多的,还是赋予了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的肥田沃土。
  • 路上看到情侣打闹 女生轻踢了一脚男生 然后男生装死慢慢倒地 说你下手真狠 我看着竟觉得很可爱 / 又路上看到小女孩举着个类似气球的玩具 然后她转身快乐地躺地上
  • 今天的他依然还是心软的,他的真心,不知能唤醒那一部分人吗?他真的很潇洒,管你毁我谤我,都只管继续前行,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   草木有灵,通了佛性,便行走于人间,生出爱怨情恨之事。千里飒飒然,的卢檀溪跃如翩。
  • 朔州:迎端午 健康跑跑步爱好者 杨非:今天跑了22分07秒,一共是6公里,虽然跑得很累,但是我感觉很值得,希望大家都参与起来。“快到北岸的时候,又一位男士也下水
  • 7500人的白衣军团抵达上海后,随即散入各个采样点位,封控楼栋、商圈广场、建筑工地……江苏“大白”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从晨光熹微干到华灯初上,风雨无阻,连续奋战
  • 这个人要我边洗头还要跟她聊天的人[笑cry] 聊着聊着聊到了CP,她喜欢的C开头,和我喜欢的不一样,我还以为咋两能喜欢上同一对了,然后,她疯狂的想知道,狂言说是
  • 这俩是一起的不能拆开买P78星星薯饼➕擂辣椒酱:这个酱我很喜欢,刚吃可能有点怪,但是越吃越好吃,也不辣,就是舌头稍微有那么一丢丢丢丢的辣味儿,很爽口,蘸鸡块啥的
  • 工人在现代化的沃尔沃汽车生产线上早在去年9月份,大庆就积极准备、提早启动项目储备工作,重点围绕“1+3+5”工业新体系构建,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闭合、基础设施补
  • 花蓮吉安的「牛巴達」吃的是在地產溫體水牛肉,牛雜鍋鮮醇甘腴,自己動手煎炒的鐵板牛肉十足趣味。花蓮吉安的「牛巴達」吃的是在地產溫體水牛肉,牛雜鍋鮮醇甘腴,自己動手
  • 618预售精选 入会赠12ml*2[哇]这力度也就大促才有了 凑单最低【88左右】拿下怡思丁 防晒30ml+30ml+赠24ml(需入会) 将近3支的量了[春
  • 然后还是睡不着,于是想了想下周的工作,想起有一个帽子没拍,这酒店没有穿衣镜,只能对着镜子拍脸……然后一想到我的脸,就想到了我凹陷的眼底,上次胶原蛋白填充不错,该
  • 我追的治愈爱情剧终放送收视率连3%都没破,夫妻的世界第八集收视率大概22%说明这个剧在韩国很火啊,然后国内平台没有一个宣传的,搜词条进去也没几个人发东西,妈的牛
  • 每天积福:你以为男人都很傻吗,你的各号他都知道,(他常来看我说明他知一切,他早已知道他曾经的“liu病”是谁干的)你以为男人都~哄骗,(DNA早就调查,是他告诉
  • ”然后问第一次见到女主的他。“你知道的。
  • 记得私信我呀[可爱]没回就看我简介呀,反正你是要找房子的 ​[笑而不语]诚实中介[害羞]这么冷的天肯定不会骗你出来看房!#长沙租房[超话]# 实拍(新环境房源
  • Day4-2#时代少年团 合体倒计时# ㈠那些奇奇怪怪戳到你的点㈡为他们学会的技能㈢对他们未来的期许 ①就是七个人一起吃饭,吵吵闹闹的时候,就是莫名戳中我②社
  • 随即疾控部门在流调溯源工作中对该公司库存产品进行核酸检测,其中冷冻虾(包装标签为“速冻青虾”下方注有“海鲜之王”字样)内、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随即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