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逻辑学研究:“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白马非马”论的五重根

  

  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白。我所说的种种事情都是我与我自己的密谈。

——维特根斯坦

图片

  战国名辩学者、名家代表人物、孔门弟子公孙龙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语言及逻辑学家,也是最早的符号哲学、语言哲学的研究者。他所提出的著名命题“白马非马”论具有深刻的语言逻辑学和本体论涵义,兹剖析其涵义并略述如下:

  1、指号白马不是生物的马

  2、指号白马不是马的类群

  3、指号白马不是个体的马

  4、马的类群不是马的个体

  5、白色马,即白色(指号)➕马(指号),作为复合的指号,不同于单一性指号的:白马

  总而言之:

  一、指号不同于真实对象。真实对象无法用指号表述,一切表述必然词不达意,强作表述即必然意味着曲解。

  二、所以人类没有工具可以表述和认知真实的世界。在认知、表述和本体及客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即现实与表述的鸿沟。

  以上命题和结论,与18世纪德国的伟大哲学家康德的理论基本可以说相同。天下百虑,殊途同归。

  所以,2千年前战国时期的赵国名辩哲人公孙龙的哲学,与约200年前德国哲人康德的哲学意义可以相通。

  故公孙龙可称就是中国的康德,早生两千年。

  20世纪的哲人维特根斯坦说:“我们正在与语言搏斗。……我们已卷入与语言的搏斗中。”又说:“语言分析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通过我们的经验来解释一种语言游戏,而在于确认语言只是一种游戏。”因此“凡可言说的,言说”,“凡不可言说的,沉默。”

  ——他的困惑以及结论,与公孙龙哲学也具有相通的意义。

【附 录】

何新旧文:谈“玄”

  …………(上略)

  (二)哲学与宗教有一共同的根本性问题,即所谓“终极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人生本身作为过程的虚幻性。

  但是,对世俗之人来说,每一天活得有滋有味,这种虚幻性被认为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来人,以至当人到面临死亡时,才会对万事皆空的人生虚幻性有所顿悟。

  一位禅师曾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所为何事?就是要为人类解决一个最大的根本问题,即所谓“了生死”的问题。

  人必有死。然而,死究竟是终结还是非终结?这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宗教以对神(无限者)的信念和意志皈依解脱掉这个问题。而哲学则无始无终地永久困扰在这个问题中。

  生死问题及人生虚幻抑或真实的问题;进一步也就是整个存在世界究竟是真实或虚幻的问题。康德称之为“现象”与“实体”的问题,在中国中古佛学中则被看作所谓“色”(现象界曰“色”)、“空”(虚幻界曰“空”),以及关于何为“真如”(即本体、实体、本源)的问题。①

  【①形上问题在中国学术中,自孔子以来的儒学都不看重。因为儒者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政治和伦理。但在中古(魏晋)玄学和佛哲学中,对形上问题则作过深刻的思辩。】

  再由此,即可以提出人的智慧和知识究竟是否可能认识“真如”的问题。

  因为人在肉体上对于客体的介入手段是有限的,即只能通过感受、感知、思维及语言[即:眼、耳、鼻、舌、身、意(识)、语(言)],从而感知以及介入于客体。

  认知问题,最终总是会归结到语言问题。为什么?

  因为思维是意识的间接活动。人类的思维必须借助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语言既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也是人类传递和表述信息的工具。人类发明了语言符号系统,而语言的元素是词。“词”,古代名家及墨、荀谓之“名”。就语言学意义言,词是“辞”。就逻辑学意义言,词是“概念”。就功能论,词既是推理工具,也是传达(表述)信息的工具。

  比如我现在向读者传递信息,必须使用一系列作为“名”即“词”的符号。借用佛家语,这个传递问题,就包含了所谓“诠”(诠释)与“遮”(遮蔽)的问题。②

  (中国古代学术中所谓“训诂学”,就是阅读古典文献时破其“遮”的一种“诠”。禅宗之所以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语言文字,也是为了破除“遮”、“诠”之障。)

  “诠”与“遮”的问题,包涵着指号(词)与语义的内在矛盾,即“借指”与“所指”的矛盾。

  例如:当我说“哲学家”这个指号(词)时,它的语义是多重的:

  (1)指现实中的哲学家(一些人物),

  (2)或者仅指“哲学家”这个词。

  前者对语义是“所指”,后者的语义则是“借指”。这两者混而难分。某些悖论,往往就是由二者的混淆而发生的。

  “哲学家”这个指号的涵义(包括内涵及外延)并不等价于“哲学家”这个人群,更不等于某位哲学家。

  但在语言形式上,这就意味着“哲学家”(作为指号)并不是指“哲学家”(作为一些人)以及某哲学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以“哲学家”(指号)去描述那些“哲学家”(那些人)以及那个哲学家。因此,所谓“哲学家”(人)既是“哲学家”(指号),又不是“哲学家”。

  令M是指号“哲学家”,N是作为“哲学家”的人;则N=M,当且仅当N=-M。(哲学家是“哲学家”,当且仅当哲学家不是“哲学家”。)因此这里构成悖论,这个悖论也就是战国时的公孙龙所意识到以及所提出的著名悖论:“白马非马”。

  (三)所以,一诠必生一遮。诠生遮生,随诠随遮。天下事,不说倒还明白,多说反而糊涂。

  佛学所谓“诠”,就是语言符号,指号。所谓“遮”,就是模糊和歧义,就是矛盾和悖论。凡有“诠”必有“遮”。因为语言符号工具本质就“遮”,因此中古佛学称语言指号为“假名。”

  “假名”不是实体,却被用以表征本体。并且,必须、也只能通过它而表述本体。人类的语言具有来自自身形式同时又是具有根本性的模糊不确定性。(古名家所谓“白马非马”的悖论,以及希腊的“说谎者悖论”,都是揭示了基于语言指号的这种模糊性。)

  因此,20世纪初的数理逻辑学界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试图设计和构造一种纯粹的形式工具语言,从而建立一种彻底无“遮”,即绝对定义清晰,不包涵任何歧义和模糊性的指号系统。

  然而哥德尔后来用哥德尔定律证明了这种工具的不可能存在。①其论证复杂而繁琐。

  其实,并不需要哥德尔那么繁琐的论证。孔子所著《易系辞》也讨论过“言”与“意”的关系。他说:“词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象尽意。”庄子则主张:“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些说法都与“指号”与“意义”的矛盾性有关。

  王弼解《易》也主张:“得意则忘言”,“得言则忘象。”②

  【①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与康德的二律背反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证明在超离经验的基础上,纯形式的理性演绎只会导致对立争论的恶性循环(二律背反)。哥德尔则证明,一个形式公理系统自身的完全性(统一性),不能通过系统内的自我演绎实现。

  ②参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维特根斯坦根也意识到这个“诠”与“遮”的问题,所以他断言任何“诠”只是语言游戏。他主张摒弃对不可言说者的讨论,“对可言说者言说,对不可言说者沉默。”(但这句话本身就包涵了很复杂的歧义语义结构。)③

  【③这句话中的“者”至少有三重歧义:(1)指所言说对象,人。(2)指所言说内容,物。(3)兼指二者。】

  哥德尔定律证明了纯数理语言形式自身的自反(矛盾)性及所谓“不完全”(不统一)性。这意味着确认了人的理性认识工具(逻辑工具)和表述工具(语言),本身先天地是有问题的。

  因此,用任何语言和逻辑要作到完全透彻之无矛盾认知及表述,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点,正是19世纪康德哲学的结论。

  现代西方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都不知道,其实在中国中古佛哲学关于“遮”与“诠”以及“真如”与“般若”的讨论中,早已实质地蕴涵了现代哲学的上述这些理论。①

  【①南北朝时僧肇(373—414)言:“夫玄迹之兴,异途之所由生也。而言有所不言,迹有所不迹。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寻迹所不能迹。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恐所示转远,庶通心君子有以相其言于文外耳!”】

  其实,中古中国佛学的“般若学”就是近代哲学所谓“认识论”。万法皆本一源,万法皆归一源。康德哲学的最终结论是限制理性而回归于信仰,在这一点上与中古佛哲学的辨智论恰亦相通。

  因此,可以说哲学与佛学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别”(分别),而是“通”(汇通)。②

  【②孔子曰:“圣者,通也”。《尚书大传》郑玄注:“心明曰圣,圣者,通也。”通者,大智也。所谓内圣外王,王者,威也,敬也。所谓内圣外王的真义,即:内通,外敬,内智,外威。】

  佛说中有所谓“金刚九喻”。其中之七、八、九等喻曰:“观过去如梦”,“观现在如电”,“观未来如云”。其实所谓梦、电、云,无非都是“空”的喻象。最高的“般若”境界,实归结于空。③

  【③吕澂先生说:般若的基本原理“性空”,与道家言“无”相印合。般若学说的“无相”、“无生”,相似于道家的“无名”、“无为。”】

  黑格尔说:“古代哲学家曾把空虚理解为原动者。他们诚然已经知道推动者是否定的东西,但还没有了解它就是自身(SeIbst)。

  必须悟得般若及真如之本体是“空”,才能得大智慧,也才会有大勇敢。

  大智慧,就是看得破。大勇敢,就是“菩萨行。”所谓“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大乘的真境界实在于此!惟能入世,才会有智;惟能出世,才会有勇。(谭嗣同所著融合儒佛的《仁学》,精义亦在于此。)

  所以《西游记》中全智全勇的猴子名叫“悟空”。整个《西游记》本身,其实正是以佛理调侃人生诸色而设喻的一个象征主义的大寓言。

  悟得人生皆虚空,可以少却多少闲气和争论。须知一诠就是一错(因为必有“遮”)。所以只能随“诠”随“扫”,随遮随破;哪里求得到什么“绝对”?须知,汉语中的“绝对”一词本身也是来自佛语。④

  【④中古佛学在语言上对当代的影响举不胜举。甚至“阶级”一词,本初也是佛语。谢灵运“辨宗论”:“寂静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自绝?”…………(下略)】

  【以上文字摘录于何新著作《谈“玄”》一文,原文曾经收入于何新著《哲学思考》(下卷)#生活碎片# https://t.cn/A6qKtegq

解釋經名:正確了知到彼岸的心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敦煌石室本)

接下來,我想對於《心經》的經名,先做一個字面上的解釋,再來說說他的內涵。《心經》的名稱,中文是由八個字所組成的。而在梵文當中又是怎麼說的呢?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呵哩娜也」,字意分別如下:



一,般:意思是「正確」。

二,若:意思是「了知」。

三,波羅蜜多:意思是「到彼岸」。

四,呵哩娜也:意思是「心要」,也就是「精華」的意思。



將以上各部分結合起來,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平常會說成是「智慧」,但是「智慧」這個詞,現在太普遍被使用了,容易跟世間的「聰明才智」搞混。因此,這裡我們使用了唐朝的三藏法師義淨的翻譯,他將「般若」兩個字翻譯成「正了知」,這個翻譯也跟藏文的「些若」比較接近,解釋起來也比較容易。



以上是對於經名的字面解釋。接下來是內涵的解釋。



首先,「正了知」當中的「了知」,也就是「認知」的意思,包括了三種認知:



一,世間錯誤的認知;

二,出世間聲聞與緣覺的認知;

三,如來的無上認知。

‧正了知:就是「佛的認知」



這裡的「般若」,是指當中的最後一種,前面兩種並不算是究竟的般若。



接著,「正」的意思是什麼呢?「正」有最殊勝、最好的意思。這種認知,勝過了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其他的認知,所以是「無上的認知」,指的也就是「佛的認知」。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也就是要把「一切聖者菩薩的認知」歸類在三種認知當中的哪一個呢?聖者菩薩,也就是登地菩薩的認知,其實可以稱為般若,因為他的認知,相似於如來的認知。



還有一種解釋是,這裡所謂「最殊勝的認知」,指的就是「證悟空性的智慧」。



‧到彼岸:分「能到」和「已到」兩種



再來,解釋一下「波羅蜜多」的意思,這個意思是「到彼岸」。「彼岸」指的是涅槃,而「此岸」指的是輪迴。



「正了知」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什麼這裡稱為「到彼岸」呢?因為它就像是一艘船筏,能夠幫助沉浮在輪迴大海的眾生們,前往涅槃大城的彼岸,因此稱為「到彼岸」,也就是「波羅蜜多」。「到彼岸」又有兩種解釋:



一,能到彼岸的工具:有學道般若

指的是什麼呢?它指的就是「有學道」這個階段的「般若」,有學道這個階段的般若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正在前往成佛道路上的菩薩」的「般若智慧」,它能夠令人到達彼岸。



二,已到達的彼岸:佛地般若



指的就是「佛地」,提起「佛地」,想起哈利波特的佛地魔,心太亂了,「佛地」也就是最終「成佛果位的般若」。以上這樣的說法,是根據月稱論師的《入中論釋》的說法。



實際上這裡所講述的「般若」,是指「證悟空性的智慧」。但是,還有幾種事物也可以被稱為般若,例如:「自性般若」、「經般若」、「道般若」和「果般若」:



(一)自性般若:指的就是空性。

(二)經般若:指的是闡述空性的大乘經典。

(三)道般若:是指聖菩薩眾的智慧。

(四)果般若:是指佛陀遍知的智慧。



但是以主要的般若來說,一般是指「果般若」,因為,這才是究竟圓滿的彼岸。而前三個般若呢,也可以被稱為是般若,但並不是最究竟的般若,因為還沒有到達彼岸。以上這樣的說法,是出於陳那論師的《般若八千頌精要》。



■譯者簡介



大蕃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這部經典是由大蕃國(蕃,讀音播,即古西藏)三藏法師管法成,從藏文翻譯為中文,並且保存在敦煌石窟中的版本。



法成譯師,是一位藏族譯師,是少數精通中文、梵文與藏文的大師。他曾經將像是《瑜伽師地論》、《大般涅槃經》等等論著,從中文翻譯成藏文。尤其是他所翻譯到藏文,由西明圓測大師所寫的《解深密經釋》,更是藏傳佛教學者研究唯識學的時候,最重要的依據。



據說,他也曾經將玄奘大師翻譯的六百品的《大般若經》,從中文翻譯到藏文。總之,他是一位極為少見的大學者,民初學者陳寅恪教授曾經說過:「法成大師對於吐蕃(即古西藏)的貢獻,相當於玄奘大師對於中國的付出。」



■《心經》經文正說



接下來是「正說經文」了。這裡將經文分為八個部分,就是「序」、「時」、「眷屬」、「因緣」、「問」、「答」、「順說」和「隨喜」這八個部分:



第一部分:序



首先,「序」指的是這部經的第一句話:「如是我聞」。



如是:這樣而已



「如是」就是指此經,聽聞此經的經典結集者,將他所聽聞到的內容,就是「這樣而已」,沒有其他多餘的部份,並且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地記錄下來。「我」則是指結集者本人。總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結集者他自己「聞如是經」的意思。



我:集結者



對於這部經的集結者是誰,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一)文殊師利菩薩:智友阿闍黎在《心經》的解釋中提到:「所有般若系經典的集結者,都是『文殊師利菩薩』」。



(二)金剛手菩薩:在摩訶闍那的《心經註釋》中提到:「陳那阿闍黎認為,所有般若系經典都是由『金剛手菩薩』所集結的。」



(三)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阿難尊者:另外,在龍樹菩薩著名的《大智度論》中明確地提到:「所有大乘經典,都是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和阿難尊者一起結集的。」



(四)阿難尊者:在《小品般若經》中提到:「佛告阿難:我是汝大師,汝是我弟子。汝以身口意業,於今現在供養恭敬,尊重於我。我滅度後,汝當以是供養恭敬,尊重般若波羅蜜。」



在《般若八千頌》的第二十八品,和第三十二品當中,佛將《般若經》囑咐給阿難尊者,由於這個原因,解脫軍阿闍黎主張:「大部份的大乘經典,都是由阿難尊者結集完成的。」獅子賢論師也提出過這樣的說法。



然而,清辨論師在他的著作《思擇炎》當中,提到:「聲聞不能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因為大乘義理並非他們所能理解的。」因此,對於阿難尊者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這種說法,提出了反對。



可是,在《大法鼓經》中提到:「釋迦牟尼佛要求迦葉尊者保護大乘經典。而迦葉尊者也曾經指定阿難尊者,負責進行了第一次的經典結集。」因此,作為同樣是聲聞的阿難尊者,也可以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總之,這部經典的集結者是誰,至今沒有一個絕對的說法。如果是共同集結,有時出現文殊菩薩名字,並不代表其他菩薩或阿難尊者沒有參與過。



聞:直接聽到



「聞」的意思,表示了集結者在集結時所宣說的內容,並不是他個人的意思,而是單純地將聽到的內容如實地說了出來。同時,更是在強調,集結者是直接聽到了這些經文,而不是間接聽說的。



「如是我聞」的「如是」是指什麼呢?是從「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了」到「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之間的整部經典內容。以上是八個部份中的「序」。



第二部分:時



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中。

一時:時圓滿



「一時」指出了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這裡包括幾種意思:



一,難得:第一個意思是:由於這部經只被聽過一次,不會重複地被聽聞,因此它有「 難得」的意思在裡面。很重要的事情佛陀只會說三次,說三次不聽時,金剛手菩薩,類似佛陀的保鏢,如果佛陀說三次你不聽,金剛手菩薩就會用金剛杵來打你,他的金剛杵非同小可,一打下去可能你就糟了,反正很重要的事情時,佛陀會囑咐三次,不會說第四次,因為三次聽不下去時,講第四次也沒用。



二,智慧:第二個意思是:「一時」代表集結者很有智慧,因為他只是聽了這麼一次,就能全部將它記下來。



三,時圓滿:「一時」還表示了五圓滿當中的「時圓滿」。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裡所謂的「時圓滿」,是指講說這部「法圓滿」的深奧經典當下,還同時圓滿具備了「大師圓滿」、「處所圓滿」、「時圓滿」和「眷屬圓滿」共四者,因此表示五圓滿中的「時圓滿」。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解釋經名:正確了知到彼岸的心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敦煌石室本)

接下來,我想對於《心經》的經名,先做一個字面上的解釋,再來說說他的內涵。《心經》的名稱,中文是由八個字所組成的。而在梵文當中又是怎麼說的呢?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呵哩娜也」,字意分別如下:



一,般:意思是「正確」。

二,若:意思是「了知」。

三,波羅蜜多:意思是「到彼岸」。

四,呵哩娜也:意思是「心要」,也就是「精華」的意思。



將以上各部分結合起來,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平常會說成是「智慧」,但是「智慧」這個詞,現在太普遍被使用了,容易跟世間的「聰明才智」搞混。因此,這裡我們使用了唐朝的三藏法師義淨的翻譯,他將「般若」兩個字翻譯成「正了知」,這個翻譯也跟藏文的「些若」比較接近,解釋起來也比較容易。



以上是對於經名的字面解釋。接下來是內涵的解釋。



首先,「正了知」當中的「了知」,也就是「認知」的意思,包括了三種認知:



一,世間錯誤的認知;

二,出世間聲聞與緣覺的認知;

三,如來的無上認知。

‧正了知:就是「佛的認知」



這裡的「般若」,是指當中的最後一種,前面兩種並不算是究竟的般若。



接著,「正」的意思是什麼呢?「正」有最殊勝、最好的意思。這種認知,勝過了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其他的認知,所以是「無上的認知」,指的也就是「佛的認知」。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也就是要把「一切聖者菩薩的認知」歸類在三種認知當中的哪一個呢?聖者菩薩,也就是登地菩薩的認知,其實可以稱為般若,因為他的認知,相似於如來的認知。



還有一種解釋是,這裡所謂「最殊勝的認知」,指的就是「證悟空性的智慧」。



‧到彼岸:分「能到」和「已到」兩種



再來,解釋一下「波羅蜜多」的意思,這個意思是「到彼岸」。「彼岸」指的是涅槃,而「此岸」指的是輪迴。



「正了知」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什麼這裡稱為「到彼岸」呢?因為它就像是一艘船筏,能夠幫助沉浮在輪迴大海的眾生們,前往涅槃大城的彼岸,因此稱為「到彼岸」,也就是「波羅蜜多」。「到彼岸」又有兩種解釋:



一,能到彼岸的工具:有學道般若

指的是什麼呢?它指的就是「有學道」這個階段的「般若」,有學道這個階段的般若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正在前往成佛道路上的菩薩」的「般若智慧」,它能夠令人到達彼岸。



二,已到達的彼岸:佛地般若



指的就是「佛地」,提起「佛地」,想起哈利波特的佛地魔,心太亂了,「佛地」也就是最終「成佛果位的般若」。以上這樣的說法,是根據月稱論師的《入中論釋》的說法。



實際上這裡所講述的「般若」,是指「證悟空性的智慧」。但是,還有幾種事物也可以被稱為般若,例如:「自性般若」、「經般若」、「道般若」和「果般若」:



(一)自性般若:指的就是空性。

(二)經般若:指的是闡述空性的大乘經典。

(三)道般若:是指聖菩薩眾的智慧。

(四)果般若:是指佛陀遍知的智慧。



但是以主要的般若來說,一般是指「果般若」,因為,這才是究竟圓滿的彼岸。而前三個般若呢,也可以被稱為是般若,但並不是最究竟的般若,因為還沒有到達彼岸。以上這樣的說法,是出於陳那論師的《般若八千頌精要》。



■譯者簡介



大蕃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這部經典是由大蕃國(蕃,讀音播,即古西藏)三藏法師管法成,從藏文翻譯為中文,並且保存在敦煌石窟中的版本。



法成譯師,是一位藏族譯師,是少數精通中文、梵文與藏文的大師。他曾經將像是《瑜伽師地論》、《大般涅槃經》等等論著,從中文翻譯成藏文。尤其是他所翻譯到藏文,由西明圓測大師所寫的《解深密經釋》,更是藏傳佛教學者研究唯識學的時候,最重要的依據。



據說,他也曾經將玄奘大師翻譯的六百品的《大般若經》,從中文翻譯到藏文。總之,他是一位極為少見的大學者,民初學者陳寅恪教授曾經說過:「法成大師對於吐蕃(即古西藏)的貢獻,相當於玄奘大師對於中國的付出。」



■《心經》經文正說



接下來是「正說經文」了。這裡將經文分為八個部分,就是「序」、「時」、「眷屬」、「因緣」、「問」、「答」、「順說」和「隨喜」這八個部分:



第一部分:序



首先,「序」指的是這部經的第一句話:「如是我聞」。



如是:這樣而已



「如是」就是指此經,聽聞此經的經典結集者,將他所聽聞到的內容,就是「這樣而已」,沒有其他多餘的部份,並且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地記錄下來。「我」則是指結集者本人。總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結集者他自己「聞如是經」的意思。



我:集結者



對於這部經的集結者是誰,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一)文殊師利菩薩:智友阿闍黎在《心經》的解釋中提到:「所有般若系經典的集結者,都是『文殊師利菩薩』」。



(二)金剛手菩薩:在摩訶闍那的《心經註釋》中提到:「陳那阿闍黎認為,所有般若系經典都是由『金剛手菩薩』所集結的。」



(三)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阿難尊者:另外,在龍樹菩薩著名的《大智度論》中明確地提到:「所有大乘經典,都是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和阿難尊者一起結集的。」



(四)阿難尊者:在《小品般若經》中提到:「佛告阿難:我是汝大師,汝是我弟子。汝以身口意業,於今現在供養恭敬,尊重於我。我滅度後,汝當以是供養恭敬,尊重般若波羅蜜。」



在《般若八千頌》的第二十八品,和第三十二品當中,佛將《般若經》囑咐給阿難尊者,由於這個原因,解脫軍阿闍黎主張:「大部份的大乘經典,都是由阿難尊者結集完成的。」獅子賢論師也提出過這樣的說法。



然而,清辨論師在他的著作《思擇炎》當中,提到:「聲聞不能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因為大乘義理並非他們所能理解的。」因此,對於阿難尊者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這種說法,提出了反對。



可是,在《大法鼓經》中提到:「釋迦牟尼佛要求迦葉尊者保護大乘經典。而迦葉尊者也曾經指定阿難尊者,負責進行了第一次的經典結集。」因此,作為同樣是聲聞的阿難尊者,也可以作為大乘經典的結集者,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總之,這部經典的集結者是誰,至今沒有一個絕對的說法。如果是共同集結,有時出現文殊菩薩名字,並不代表其他菩薩或阿難尊者沒有參與過。



聞:直接聽到



「聞」的意思,表示了集結者在集結時所宣說的內容,並不是他個人的意思,而是單純地將聽到的內容如實地說了出來。同時,更是在強調,集結者是直接聽到了這些經文,而不是間接聽說的。



「如是我聞」的「如是」是指什麼呢?是從「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了」到「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之間的整部經典內容。以上是八個部份中的「序」。



第二部分:時



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中。

一時:時圓滿



「一時」指出了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這裡包括幾種意思:



一,難得:第一個意思是:由於這部經只被聽過一次,不會重複地被聽聞,因此它有「 難得」的意思在裡面。很重要的事情佛陀只會說三次,說三次不聽時,金剛手菩薩,類似佛陀的保鏢,如果佛陀說三次你不聽,金剛手菩薩就會用金剛杵來打你,他的金剛杵非同小可,一打下去可能你就糟了,反正很重要的事情時,佛陀會囑咐三次,不會說第四次,因為三次聽不下去時,講第四次也沒用。



二,智慧:第二個意思是:「一時」代表集結者很有智慧,因為他只是聽了這麼一次,就能全部將它記下來。



三,時圓滿:「一時」還表示了五圓滿當中的「時圓滿」。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裡所謂的「時圓滿」,是指講說這部「法圓滿」的深奧經典當下,還同時圓滿具備了「大師圓滿」、「處所圓滿」、「時圓滿」和「眷屬圓滿」共四者,因此表示五圓滿中的「時圓滿」。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never have i ever 又到了说拜拜的时候咯 说实话真的刚开始看这个剧的时候我真的很不理解devi 觉得她很无理取闹总干一些让人超出想象的事儿
  • [拥抱][拥抱][爱心][爱心]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过程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各人有各人的困顿和欢喜。 我说:[爱心][爱心] 人生如酒,有醒有醉。 人生
  • 不仅如此,杨幂在剧中的颜值也是全面崩塌,稍微做点夸张的表情直接没眼看,先前各种营销状态有多么好,却在这部谍战剧里原形毕露,反而变成了笑话,让人觉得很幻灭。由她担
  • #近4万京津老人到河北养老# 【#京沪老人奔向小城养老#】在一线城市,跨城养老模式,正逐渐受到老年人群体的认可和青睐。拿着一线城市的退休金,选择异地养老的一些老
  • 总的来说,iPhone16这次的配置升级可谓是诚意满满,无论是屏幕、拍照、性能还是外观,都让人眼前一亮。首先说说屏幕吧,iPhone16这次可是采用了全新的超视
  • 学费可以少交点你会发现,他并不完美   18、往日痛灾害过的功夫,会哭,会写几千上万字的日记,会厚颜无耻的给一部分发短信说我会形成如许都是你害的。中国这边很多企
  • 有趣好玩 科普 互动 美虽然朋友的拍照技术哈哈哈差强人意吧,留了点遗憾想以后再去今天一天也很顺利,像五一出去玩一样顺利,而且同伴全程做好攻略我啥也不用操心真是爽
  • #sky光遇[超话]# 挂人帖省流:d的固玩断崖式冷漠+关系结束以后开小号骂我前提:我的语气从头到尾都很委婉 我没有骂过她 拉黑是我做的最重的事情但是拉黑前我也
  • 巨门星庙旺又加吉星吉化,或者有庙旺的太阳照,那么暗的情况便轻很多,尤其是巨门又有化禄(特别是生年旺禄)、化权,那么会更加喜欢说话表达自己,这样的巨门可能就不会使
  • 追剧日历主演 胡一天 / 梁洁 / 代旭​我们不必为昨天的事而烦恼,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今天而拼搏,因为更好的明天在等着我们。
  • 观剧的过程既像 是探密访幽,也如同在玩一场拼图游戏,跟着导演的节奏一步一步走进阿宝的内心,慢慢从一堆碎片中拼贴出一个愈见丰满的人物形象——“最有腔调”的上海男人
  •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 ​善是一种美德,人善是一种修养,真善是一种功德,对人要有一种诚信,对事要有一种明白,要学会尊敬
  • [哈哈][哈哈] 动动你的手指,说不定下一个中奖的就是你!【小南的抽奖福利来啦】#我在南理等你# 随着#鸿鹄展翅,志在蓝天#活动的开展,小南看到了同学们的留言,
  • #背着善宰跑# 因为听过看过太多令人失望的故事 爷爷奶奶那辈的很少见了 也许是时代的原因 很多东西都在“快餐”化 “物质”化 所以杂质变多了 纯粹自然就要让出
  • 秒速补水:它就像一位贴心的水精灵,富含多种补水成分,瞬间为身体注入活力之源,让你告别干渴。2、欧缇丽葡萄籽洁面慕斯洁面慕斯我不是第一次用,之前用过的总感觉清洁力
  • 文化之旅第三站栏目组乘坐班车来到了吴家店映山红景区,在吴家店太平山的这片映山红花海坐落于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西北部与斑竹园镇长岭关、湖北罗田县接壤,山顶小路两旁
  • 初游张家界的详细旅游攻略,带上这份攻略来张家界吧森林公园里可爱的猕猴在向你招手呢~ 去天门山看山看云海,去挑战刺激的玻璃栈道~ 趁着张家界玩5天2⃣人1580❗
  • 也许这条路会艰难,但如果你拥有笑对人生的心态,你就有享受人生的能力。只有品味了痛苦,才能珍视曾经忽略的快乐;只有领略了平凡,才会收藏当初丢弃的幸福。
  • 呼噜啊,你这生命中的小奇迹, 让平凡日子熠熠生辉, 感谢有你,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未来岁月,让我们继续以爱编织, 属于我们一家的,最美篇章。小时候在母
  • p8是群里发的,我看到第一眼居然是看云而不是人,握草职业病我真是没救了[跪了]昨天微博超时了,今天又已经用了40分钟,后面省着点用[抱抱]今天真的好开心好开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