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diss《警察荣誉》都快魔怔了……跟这个剧,这个剧的主创等,真心没有任何关系。完全不认识。甚至还挺喜欢里面的演员。
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diss,主要是这个剧宣传的三观,极度……
但这个剧的三观,其实也是里面宣传的一种所谓警察处理地方关系的“枫桥经验”。
中午刚好有朋友跟我聊起这个,就简单说说为什么强烈反对《警察荣誉》和里面的,现在正在全国推广的“枫桥经验”。
百度上,“枫桥经验”是: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
到现在60多年了,核心就是这个: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这个也不能说不好,但要看情况,不能全部按这个。
从《警察荣誉》的剧情里看到,确实就是“枫桥经验”的集中展示:
1,小两口和几岁的孩子被没有狗证,不牵狗绳的老赖的狗扑倒,老赖倒讹人,全家老少集体上门封堵,泼油漆,路上跟踪,冲撞——枫桥经验,派出所所长是建议小两口出去躲躲,但人家的工作问题,住房问题,损失问题等,只字不提;
2,两个村的村民争执,原因是丢了一只鸡,所长给的枫桥经验解决方式是个人买四只鸡赔偿;
3,高层住户钥匙落家里,打110,警察根据枫桥经验,给的解决方式是自己补贴200块给这个住户找开锁匠;
4,老赖得了绝症,老赖长期家暴自己老婆30多年,儿子早跟他脱离父子关系,不愿意去医院照顾,所长自己在食堂带头募捐——不强制,但大家当然都知道,你只要是派出所警察,不能不跟着募捐,这就是被“绑架”了;
5,警察亲生女儿被性骚扰,警察只能去跟性骚扰者去和解;
6,警察被打后,反而要跟领导一起去袭警者家里上门,道歉,献花,敬礼,因为袭警者投诉了,到了“上面”;
7,……
有个网友看完全剧,总结了一下,说,除了那些刑事案件之外,所有的民事案件,警察全部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没有一次主持正义。
这就太生动不过地说明了“枫桥经验”是一个多么大的恶政。
按闹分配,说闹谁有理,因为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就只能这么解决。
所以,这就会直接导致,善良的,好人,弱小的那一方,是没有任何公道可言的,因为不是刑事案件,到不了上面,只能派出所“主持公道”解决,但派出所又主持不了这个公道,就只能拼命劝和解,凡事和解为第一,一和解,就和稀泥,只能是强势的那方获利。
这样,生活在最基层的老百姓,就受苦了,因为它也不是刑事案件,到不了上边,只能下边来解决,别人到你门上泼油漆,你怎么办,要么搬走,要么报警但没用,要么就比他还无赖——他们上门泼油漆,你得像《夏洛特烦恼》里,夏洛他妈在校长办公室那里自己把自己衣服撕掉喊“非礼”——但大多数人是要脸的,做不来这事——
这么一来,就只有两种结果:
1,你认了,该和解和解,该搬走搬走;
2,你不忍,矛盾爆发,你拔出刀子捅人,成了刑事案件。
基本上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
所以说,枫桥经验,强制的枫桥经验,是恶政,是完全把最底层的老百姓往绝路上比。
其实看看历年来的许许多多的恶性事件,被压迫的人最后拔刀相向,最后基本都能看到枫桥经验这个恶政的影子。
被家暴几十年,一直报警,警察和解,回来就继续被家暴……直到最后被打死,或者忍不了了,拔了刀子——又会被判防卫过当;
离婚,带着亲生女儿改嫁,女儿又被现在老公骚扰,性侵,报警,又是和解,回来忍不了,拔了刀子……
员工跟单位闹纠纷,解决不了,报警,和解,员工没达到诉求,再往下,又是要拔刀子了。
……
太多太多的案件,你会发现,弱小的人,最后真的没有“办法”了,因为矛盾都被按下,都被“就地解决”了,所以一爆发,就是恶性事件。
警察在面对百姓时,也失去了它该有的权威和公信力,因为他只压好人,不压坏人。
像《警察荣誉》里面的,基本全部都是好人受委屈,坏人成了既得利益者,没有受到该有的惩罚。
而现在推广枫桥经验,也很魔怔了,强制推广,就是你报案可以,但你前面必须得有前置的调解程序,没有这个前置调解,法院就不给你立案。
所以,枫桥经验到最后,很可能就会在全国各地出现各种“魔幻”事件:
两个人打架,被打的人说,你打我再狠点,最好能捅我一刀子,这就算是刑事案件了,要是你打我一耳光,我还得找调解,不够耽误功夫的;
警察上街时,忽然被人打了一耳光,要赶紧把另一边脸凑过去,说,你再打一下这边,消气了吗?没消气就再打。因为不这么干,袭警的人打电话给“上面”投诉,上面再一施压,警察还得在几个领导的“陪同”下,去打人者家里献花敬礼道歉,领导也会觉得你小子不懂事,当时再被打一巴掌不就结了吗?
女人被关到笼子里,被打成痴呆,也会成为常态,因为家暴到后面,不是打死,就几乎一定是这种结果。
一个个达不到上报的案件累加起来,最终会形成人的恶化,也就是唐山事件那种明显的涉黑——想想在他们将几个女性往死里打之前的那十几年,警察去了哪里?枫桥经验又在哪里?
就这么一想,就觉得,这事还是挺可怕的。
这几年,这么多的恶性事件,固然跟疫情,经济形势等有关,但“枫桥经验”也许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一壶水没有出气口,持续加热,最后是会爆炸的。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现实中你遭遇了种种的不公正对待,警察和法院都以“枫桥经验”压下来时,你会怎么办?

第一次到蒙古,六岁的她骑着马桀骜不驯地告诫关野走远点。
第二次回蒙古,她开始上学了,妈妈却在那年冬天意外坠马去世。她说她想长大当翻译,和关野约定好要在日本见面。
第三次关野完成非洲之旅回来,却再也没见到她。那个懂事、桀骜不逊的小大人普洁,永远留在04年,突入其来的车祸夺去了她的生命。恰巧第二天就是她小学毕业考……
周四出生的天之骄女——普洁,愿你在天堂和妈妈外婆一切都好…….
蒙古草原,天气晴。

“我感觉不是亲生的”:孩子的记仇本里,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前两天,看到一条让人忍俊不禁的新闻。

河南郑州一位小女孩的“记仇本”,被父母发现了。

记仇本上,她写道:“我爸回家不理我,我忍了!”

“爸爸用那些的语气和我说话,我忍了!”

很多网友看完后乐了,有的父母说:

“我家娃也有个这样的本,生气了就去写一写”;

“我小时候也有个记仇本,没想到做了父母后,还能看到孩子的版本哈哈……”

好在这位女孩的父母澄清:“孩子平时和父母相处很融洽。

写这个记仇本一方面是情绪宣泄,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觉得好玩。”

不过笑过之余,对孩子写“记仇本”这件事,还是值得好好聊一聊的。

现在的孩子
都记什么仇?

其实,不仅是这位小女孩,现在的孩子不少“记仇”的。

有网友说:“我家孩子会一件件一桩桩记录下所受的‘冤屈’,后面还有一个括号(已雪洗)……”

“哈哈,我小孩都记了两年了,按日期一小段一小段的记"。

都是小事,什么说话大声了、没给她买好吃的了、写作业被批评了。

记了会说给我听,心情好还会给我看,但不让我偷看,我也从没主动去看过。

孩子既练文笔还解压,挺好的。”

有网友晒出自己家孩子被训后,背过身“记仇”地说:

“你刚才还在狠狠地骂我,你以为我忘?才骂完我,就想亲我?没门!!

我就不理你!就不理你!哼!!!”

有网友调侃孩子的花样睡姿,结果被孩子在作业里“记仇报复”:

“我见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很丑很丑,丑到我快死为止。”

哈哈哈哈哈,不得不说,孩子的“记仇”是辅导作业之后,影响亲子关系的又一大杀手。

不过,很多时候,孩子的“记仇”并没那么严重,不过是和父母的“相爱相杀”。

“记仇”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情绪宣泄,孩子能有个宣泄的出口挺好的。

哪怕很多时候过会儿,当时那种“记仇”的情绪已经烟消云散了:

但最起码,“记仇”这个行为,可以让当时的自己感觉好受一点,而不是忍着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比起“记仇”的孩子,我更担心那些一直隐忍的孩子。

父母为什么要关注
孩子的“记仇”?

发现孩子写“记仇本”,很多父母的反应可能是笑笑就过去了,没太当回事儿。

其实,虽然孩子记的都是小事,但孩子当时的情绪,父母不可大意忽视。

曾看过一个真实测试。

工作人员以广告试镜为由,让摄制组把孩子接到片场先行拍摄。

接着又把父母安排到另外的隔间进行采访。

在孩子等待父母到达的这段时间里,工作人员会让孩子给父母打电话,催促父母快点到达试镜场地。

而父母被要求模拟曾经对孩子不太好的语气,接孩子电话。

有个女孩的反应,很让人戳心。

电话接通,她先是兴高采烈地问妈妈:“喂,妈妈,你在哪?”

当听到妈妈回答:“干嘛?我在骑车,快要到了!等一下!”

脸上的神情,从期待变成了委屈。

情绪低落地走到摄像机后面,小声说:“打电话给妈妈,结果被妈妈骂了。”

而在隔壁摄影棚,当妈妈看到女儿的反应才意识到:

自己无意识地语气,会让孩子的情绪产生怎样的波动。

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静止脸实验”。

研究者先让母亲和孩子积极互动,孩子非常开心。

然后让母亲换成面无表情,无论孩子怎样反应都不为所动。

后面孩子是如何表现的呢?

从发现不对劲,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继续尝试让母亲与自己互动,到后面开始崩溃哭泣。

父母是孩子世界的晴雨表。

孩子“记仇”,很多时候是因为他的情绪,没有被关注、被在意。

从而让孩子有了被伤害的感受。

可能迫于父母的权威,或者害怕失去父母的爱:

他们选择偷偷“记仇”宣泄,或默默隐忍。

但伤害就像钉在木头上的钉子,哪怕钉子已经拔出来了,洞还在。

等孩子内心的小洞逐渐变成大洞,我们做父母的再后悔,往往为时已晚。

孩子记仇
父母应如何应对?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记仇”的行为,父母一是不应简单地一笑置之;

不能因为他是孩子,就忽略了对孩子情绪和感受应有的尊重和关注。

二是不应对孩子大加指责。

我理解,作为父母,当看到孩子对自己有“恨意”:

哪怕知道孩子还小,所谓的“记仇”不值得大人计较。

不过多少会令父母有些挫败和伤感,尤其是想到自己平时对孩子掏心掏肺,没想到孩子私下竟是这样对自己。

但越是这种时候,其实越是增进亲子关系的良好时机。

这时候,如果指责孩子,批评孩子不懂事,只会让孩子受到负面情绪的二次伤害。

看到一位网友说:“哈哈哈哈,我小时候也有记仇本!

后来被我妈发现我拿小本记着呢,半夜跑我房间来跟我承认错误。”

这个妈妈的做法,值得借鉴。

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仅开明地允许孩子写“记仇本”,还可以写对孩子的“记爱本”。

百分百、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情绪,同时让孩子知道对他情绪的重视。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小,如果负面情绪父母没有第一时间帮他排解、还在发现后不以为意反加指责:

只会让孩子意识到,连说父母“坏话”都不被允许,内心更加坚定:

不要指望父母能够理解我了。

不要让原本不懂记仇的孩子,却对我们记恨逐渐加深。

不要等到孩子的心变得坚硬,再想着如何去温暖他。

爱的建设,需要倾注在生活每一个看似平常的小事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觉得所有买车的人,在选择自己购买车的时候,思维几乎都是木桶原理,真正考虑的是它的优点我很喜欢,它的缺点我要包容。有很多人买车就想买全能的,恨不能还能水上漂,五
  • [飞机] 看到天上的飞机 应该也会有和我们一样归心似箭的同学们吧[good] 真的非常感动![奥特曼]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 我最好的大武乡 派车来接我们回家 是
  • 3、双11期间 淘宝直播共售出农货3549万件11月11日消息,正在进行的2022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媒体交流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在今年双11期间,淘宝直播间
  • [握手][爱心]据日媒16日消息报道,日本欧力士ORIX集团和美国MGM米高梅集团组成的度假村国际联盟,已确定将在大阪 IR(梦洲赌场度假项目)整备上进行1兆日
  • 佛怎么会随随便便说:某一个菩萨有什么功德,有什么道业,有什么本领──佛不会随便讲的!他说:若人多瞋、若人多贪、若人多痴,你无论有贪心也好,有瞋心也好,有痴心也好
  • 给处女座的小告诫:你是那种一旦坠入爱河,对读书等其它事情也会燃起斗志的人,因此不妨找个谈恋爱很专心的工作服人吧。  第五名:巨蟹座  巨蟹座觉得大难就是人生的一
  • 《再见爱人》前妻齐溪给张婉婷现在的爱人带来伤害,即使宋宁峰选择一切自己吞下去,彼时别人不知情,但张婉婷,婆婆,宋宁峰完全知道内情。又用前妻的立场来做媳妇亲人该做
  • 她就如同那个最小的套娃一样,站在大佬的一旁,仰望着那个最高的位置,这些人给不了,那她就去找赵垒合作,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壮大自己的机会,也凭借这敢拼敢做的精神
  • 荷意甚厚。.....大半年窝居,也“高雅”一回,临摹柳公权九嶷山赋,脑子营养不良,缺氧,自娱自乐。
  • 오늘은 좋아하는 밀크티를 마실 거야. 오늘도 맥도날드에서 제일 좋아하는 매운 닭다리햄버거를 먹고 싶다.. 마음에 위로가 필요하니까... 고공
  • #哪个瞬间让你突然放弃了那个男人# “成年人都在掩饰、 在试探、在权衡利弊、 在看谁能被先引出底牌。 我笃定,今天我敢站在你而前, 明天我们就能喝同一杯酒” 永
  • 都灵危险指数使用介乎0至10之间的整数数值,当中“0”代表其撞击地球的机会微乎其微,又或是在撞击地球前会给其大气层摩擦燃烧殆尽;而“10”则代表该物体撞击地球的
  • ♦️要不是想到周末可以回家,我是真是完全不想加班了。想来,我怀孕期间也是挺辛苦的,该干的活一样没少干,要加的班还照样要加。
  • 且不说女孩的死跟加班脱不了干系,作为公司员工,哪怕她只是遭遇意外,公司也应该积极关怀,提供应有的帮助。且不说女孩的死跟加班脱不了干系,作为公司员工,哪怕她只是遭
  • ”此时的梁实秋已经71岁,遇见43岁的韩菁清,还能有天雷勾地火般的情感,写出如此甜腻的字。#遇见尊上[超话]#良辰74服姒妍出号,博主没时间玩它了,直接弃号很可
  • 170402日推更新:STARLIGHTの皆さま、こんにちは。だからこそ、自分(じぶん)を振(ふ)り返(かえ)るためにも、離(はな)れてみることが大切(たいせつ
  • 2006年,国立国际美术馆的全年入场人数达197万人,是日本的国立博物馆和美术馆中最多的。(编译 仲泰;来源 KomChadLuek) #日本印象# #日本旅行
  • 虽然他们可能不知道我具体是谁,但是他们一定知道我是Angel&Fuse[心][心][心]这就足够了希望我一天能有机会亲眼见到他们跟他们说:谢谢你们,我喜欢上你们
  • 为全面做好我市疫情传播风险排查,全力遏制疫情上升势头,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身体健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11月22日(星期二)18时起在全市范围开展核酸检
  • 过敏性鼻炎娃,这几年走过的弯路打过的江山 每年一到春夏交替的时候,江苏南京徐女士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过敏性鼻炎的娃又要伤不起了……「警惕误诊」徐女士的宝宝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