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盐帮菜中在全国最有名气的菜肯定是水煮牛肉,即便没吃过,大概也不会被“水煮”蒙蔽,因为由它衍生出来的水煮系列,在开遍全国的川菜馆子里是常见的,它又麻又辣的风味,参与塑造了我们越来越重的口味。

“水煮”是从水煮牛肉开始,流传到北方的应当是水煮鱼。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东边靠近东门有个矮楼,就是个卖水煮鱼的馆子,同学间很流行去那里聚餐,我只记得很辣。

到自贡吃这里的水煮牛肉,方知,水煮等同于辣,是以讹传讹,真正的水煮牛肉不会用辣椒攻击你的口舌,而只是为了压腥增鲜,最注重突出牛肉的本味。一辣遮百丑,一旦一个馆子不分青红皂白,大量放辣椒,特别是小米椒这一类,那它要么做错了,要么就是对食材没信心。

火爆与水煮一样,也是种烹饪技法。如其名,要求的是猛火快炒,迅速出锅,有些地方就只用“炒”这个字,本质上是一回事。

在自贡,你最常听到看到的火爆菜,应当有火爆肥肠、火爆腰花、火爆黄喉等几样,有猪的内脏,也有牛的,都是下水,吃的就是一个热烈生猛。自贡有家成名很早的小馆子“桥头三嫩”,其三嫩就是猪肝、腰花和猪肚。

“火爆”还有变身,叫“小煎”。这个说法可能只在盐帮菜里看到,因为这是个自贡的方言,比火爆入锅的时间稍长一些,火力小一些,“阿细”的小煎鸡很受本地人欢迎,以至于干脆用它做了店名。

到自贡,你会四面八方地听到它们,可以说是盐帮菜里打头阵的两个词。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盐帮菜还是很辣的,有些菜里有固定搭配,比如鲜椒与仔姜,仿佛杨过与小龙女,是要成对出现的,一旦出现这二位,那么南方人如我,几乎就是金轮法王面对双剑合璧,肯定要败下阵来。

我现在回想起自贡,就是嘴里长的两个大溃疡,以及在口腔溃疡中呲牙咧嘴顽强地继续吃的场景。这是一个容易上火的城市。小米辣、海椒、仔姜,样样气量可观,下手凶狠;火爆、水煮、小煎小炒,自贡盐帮菜的烹饪技法也是掷地有声。有气势,有派头,有规矩,自成一家。按学者估计,自贡盐帮菜超过1000道,陈茂君和自贡名厨陈礼德编著的《自贡盐帮菜经典菜谱》记录的就有300道。

盐帮菜绝对算不上温柔,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重盐重辣、味厚味足。我此行主题是“咸”,自贡不需多说,天然就是“咸”的,这个城市因盐而设,自贡盐帮菜的味型、技法和主要食材,都与盐井密切相关。

公元前252年,中国正处在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开凿了世界上第一口盐井。那是在四川省广都县,由此井始,整个四川省开凿有大量盐井,但没有一个地方像自贡这样密集,它的名字是从“自流井”和“贡井”这两处盐井名中各取一字而成。自贡采卤制盐近2000年,开凿的盐井超过1万口。

其中燊(shēn)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它现在成了一个博物馆,陈列了超出想象的钻井、汲卤等木制、竹制开采工具。

直到公元100年,自贡的盐工才明白,原来经常引起工人头晕、衰弱的原因是种气体,它对身体有害,并且还会引起爆炸。后来自贡人就开始利用这种天然气烧煮卤水,这个场景今天还能在燊海井博物馆里看到。围绕着盐商、盐工以及采盐的主要劳动力牛,自贡形成盐帮菜的基础。

不过,“盐帮菜”大名得以响遍全国,还得到21世纪。2003年,简传红将“盐府人家”开到成都,它之前,2001年有率先在科华北路落脚的“蜀江春”,紧随“盐府”之后,还有“阿细”和“美蛙居”。后来几年,成都人都知道要吃盐帮菜、吃美蛙就去科华北路。这几家餐饮企业算是自贡盐帮菜进军成都的先锋部队,其中最能打的,当数牛肉系列、兔子系列、田鸡系列等。

简传红现在是自贡市盐帮美食协会会长,他告诉我,2003年他的店装修完成,打算开业。当时“非典”刚结束不久,一切在复苏。他想,既然来了,不如搞点宣传。他找到《华西都市报》,当时四川省正在呼吁所有地市到成都去“丰富川菜”,在这个契机下,该报一连七天给予盐帮菜内容相关版面,其中有篇文章《你以为盐帮菜都是咸嗦?》,是个反问句——盐帮菜可不都是咸的。

你看,当年连四川本地,也需要为盐帮菜正视听。我来自贡之前,也掉以轻心,没料到这里有相当一部分经典菜辣味这样重。

到自贡的第二天,我们将周可行和陈礼德两位大厨请到某家常菜馆,先行点了水煮牛肉等菜。现在想来,近乎失礼,水煮牛肉是名菜,而这两位都是盐帮菜名厨,水煮牛肉是他们的基本功。上菜后半小时,都未见两位伸过一筷子。周师傅后来告诉我,那碗水煮牛肉,他打眼一看就知道做得不大对劲。

首先刀工不对。水煮牛肉最好选用牛背脊的部位,切成两毫米厚。肉要做到嫩,厚一点顶要紧,厚才能锁住水分,而上的牛肉切得太薄了。下锅前要用淀粉裹一遍,目的同样也是为求其嫩。

其次火候不对。肉卷起来了,牛肉一旦蜷曲,说明这肉肯定做老了。整块肉从下锅到出锅,得时时提防它过度受热,蛋白质过度收缩很容易老,咬起来不大畅快。所以传统做法就想了一些法子,比如添入青笋或丝瓜,最主要的是为热锅降温,最终,保持牛肉的鲜嫩口感。

这家家常馆子里的水煮牛肉吃起来嫩倒是嫩,但却是诡异的滑嫩,倘若从技法上做不到,大概只能从歪路子上想办法。我嚼了两口,囫囵吞下,不敢再吃。第一顿水煮牛肉以失败告终。

水煮牛肉并不需要找,自贡街上本地餐馆多半有这道菜,酒楼大厨或市井小馆,多少都能整治水煮牛肉,毕竟它是盐帮菜里的首席。不过仔细品尝,都能找出些缺点来。这些餐馆的水煮牛肉或过老或过嫩,过嫩是什么?就是嫩得可疑,牛肉表面滑滑溜溜,不知裹了什么东西。有的虽然不老不嫩,可是会被牛肉底下的垫菜吓一跳——怎么竟是温凉的。

也有的表面上看厚厚一层辣椒,吃起那片牛肉来,却并不觉得可口,甚至称不上入味,辣椒虽厚,可浮光掠影,不得人心。还有的完全是麻辣占上风,盖住牛肉本味。

在盐忆文化餐馆吃到的水煮牛肉倒是有滋有味,是流行多年的新式做法,与传统做法最大的区别是“淋油”,蔬菜先单做,盛菜出锅后,再烫牛肉,最后还有烫油淋入盘内的过程,滋啦作响,香气四溢。有的餐馆还会把这淋油步骤移至桌上,不得不说是个吸引食客的好法子,吃起来也更清爽一些。

传统做法讲究“一锅成菜”,也就是说蔬菜与牛肉混做,最后一同出锅,同时用沸油封住表面,保持水煮牛肉的温度。这是当年名叫范吉安的大厨所发明。在那之前,这个菜大概可以称作“氽汤牛肉”,盐工将牛肉切片,在白水里煮熟,再用蘸水佐之,以此饱腹,却有盖不住的腥味。范吉安在大约90年前,发明了这道菜。

周可行后来为我们演示了一遍传统水煮牛肉的做法,对盐帮菜味厚、味足这一点,真是领略到家了。为了最大限度地对牛肉赋味,有不少程序,比如二加红油,目的是冷却热锅,再比如自然脱芡,而不是另外勾芡。混煮还意味着不能使用豆瓣酱,因为它与蔬菜不适配。

怪不得许多餐馆都摒弃了这种做法,因为它的确需要更长、更细致的烹调。

节选自《中国最“咸”城市,为什么是自贡?》文 | 驳静

《莺歌儿》36 前文 https://t.cn/A66mGaRx

——♡

《莺歌儿》36









莺歌儿是在第二天夜里醒的,迷迷糊糊睁了眼,借着屋里昏黄的光发了好一会愣,他才意识到自己又回来了。

手腕的疼随即传来。

手腕上缠着干净的纱布。

莺歌儿看着屋梁顶发呆,不一会屋外有了声音,小桃叫了声爷。

“醒了吗?”

“还没。”

莺歌儿转头朝向墙内闭上眼睛,很快屋门就响。

脚步声踩着他的心脏走近床边来。

莺歌儿眼皮缝里泛泪,他是好怕要被瞧见。一动不动地装睡更担心哪处没注意就让九爷知道他醒了。

九爷在床边椅子里坐下了。

莺歌儿一颗心霎时顶到了嗓子眼。

但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动静。莺歌儿的耳朵却变得越来越敏锐,连九爷的呼吸声都听得见。

手心脚心里都是汗。

额头也是。

屋门又响,魏婶轻声叫了句爷。莺歌儿听着九爷起身走开,魏婶走近床边来。

“发汗了这是。”是魏婶的声音。

没有九爷的回应。

再之后就是水声,然后是魏婶将他的头轻轻板正,冰凉的帕子覆上他的额头。

莺歌儿听到门响,九爷走了。

莺歌儿长长地松了口气。

魏婶惊喜地叫他,“醒了?”

莺歌儿睁眼就落泪,先拉住要起身的魏婶,干涸的嘴唇里跌出几个沙哑的声,“别…”

“怎么了?”

莺歌儿只是摇头,眼角一颗一颗眼泪没进鬓发里。

魏婶大概明白了,轻声陪他说话,又给他换帕子擦脸,“你怎能这般想不开啊?要不是九爷知道你出去叫人跟着,外头的人真有几个会管这寻死觅活的闲事?”

这话一落,莺歌儿皱着一张脸,哭得胸口都颤,咬着嘴愣是只有鼻腔里一点点声响。

“你这一割,真心疼你的,心都要疼碎了你知不知道?”







魏婶眼里也有了泪。

莺歌儿拉起被子闷着脸,嚎啕哭声都闷在了被子里。

魏婶扯他的被子,莺歌儿使劲摇头,但他哪有力气。被子给魏婶扯开就用右手捂着鼻口,又转身朝着墙壁缩起来。

魏婶一遍一遍抚莺歌儿的背。

她心里一样的又气又疼,莺歌儿在这躺了多久,书房的灯就亮了多久。隔些时辰绕来后院,坐一会又回书房去。

她看着九爷长大的,除了给他祖奶奶守灵,还从没有什么事能叫他整夜不睡的。

她是要怪莺歌儿糟践自己,也糟践九爷心意。可她到底难说出口。

魏婶抓着莺歌儿的手,“死是最简单的事,但你要惜命啊孩子。比命苦,出门就能见比你惨的。这命再苦,但若有个人能看着你,处处担待着你,你就更得惜命好好活着。”

莺歌儿哭得浑身打颤,“我不是觉得苦,只是哪儿也不想去,爷既不要我留…”

他说不下去。

糟透了。

“不要觉得他没心肝,他是个人,跟你一样会气会疼。”

莺歌儿手一抖,魏婶欲言又止,“罢了,好好歇着吧。”







莺歌儿醒来的那晚,九爷再没来过后院。第二天,鲍医生来给莺歌儿复诊,九爷与鲍医生同来了后院。

莺歌儿在床上躺着,听着外头下人叫九爷,莺歌儿抓紧了被子眼睛不自觉地往门口看。

窗边人影晃过,莺歌儿连忙收回视线转头看着里边的墙。小桃先跑进来在空地上摆好椅子,魏婶领着九爷进来,鲍医生跟在后边。

莺歌儿不得不转回头来,但九爷直走到离床边有些距离的椅子边坐下,不曾看他。鲍医生走到床边来问这看那儿的,莺歌儿只看着眼前,余光却是正正好的将九爷全框进来。

九爷看着这向,但他连一声爷都没叫出来。

小桃奉了茶来,检查并不需多少时间,就这么一会子功夫,那茶九爷也没喝。

鲍医生很快做完了检查重新开了退烧消炎的西药,说手指腕子能活动目前看并无大碍。

九爷起身离开屋子。

魏婶送了九爷与鲍医生出去,小桃跟后面收了椅子收走茶盏。莺歌儿看着这人一个接一个出去,再看着魏婶重新走进来。

九爷应该不在后院了。

魏婶走床边来坐下,顺手给莺歌儿掖掖被子又试他额头温烫。

完事了收手回来看着莺歌儿。

“谢谢婶。”

但魏婶却说,“一声爷,还是值你叫的。”

莺歌儿抿着嘴。魏婶也不想多说了起身准备走。

“……我是不敢。”

“不敢?”

话说一半,魏婶停在门边却是头也不想回,“魏婶是老了,但心眼明着。”







九爷没再来过后院。午后,齐三送来了鲍医生新开的西药。

外头战乱,西药跟着金贵,造假泛滥真药难买。真正上好的退烧消炎药直比黄金。

莺歌儿看着齐三把药拿进来,听着齐三交代小桃得怎么服用。其实这些鲍医生已经和魏婶说过一遍了。

交代完了,齐三看回莺歌儿。

莺歌儿从齐三处也瞧出了和魏婶一样的欲言又止。

“齐三哥是有话跟我说么?”

“好好歇着。”

齐三转身走,莺歌儿喊住他,“齐三哥想说什么?”

“没什么。”







莺歌儿没吃那药。

在屋里躺了一天,莺歌儿开始去院里做些能做的事,扫扫地,擦擦桌椅,更多的时候跟着魏婶打下手。总归做些单手就能料理的事。

后院的人多是各忙各的,闲时三三两两坐一块,赌几文钱,聊聊天。有时正面碰上,莺歌儿也是闷头继续做自己的事。而下人们也不会刻意与他热络。

魏婶问他为何躲着。

莺歌儿说没躲。

魏婶总想说些什么,次次犹豫,最后都只说,“别多想,都是一样的人。”

第一个说上话的是小桃。

莺歌儿仍会去泡茶,泡好了,再由魏婶送去前院。

有一回,莺歌儿把茶泡好了去找魏婶。彼时魏婶去了前院,莺歌儿就站在后院去前院的木廊前等。

小桃从前院回来,正面迎上,莺歌儿下意识就靠边上去。

小桃问他,“你在这干嘛?”

莺歌儿迟了片刻才说,“等魏婶。”

“魏婶出去了,有什么事吗?”

“爷的茶泡好了,本想叫魏婶送一下。”

“你怎不叫他们?”小桃说的是后院随处可见的其他人。

莺歌儿没答。







那盏茶小桃去送了,回来时,莺歌儿第一次主动与院里的人说话。

“那茶还成么?”

小桃说,九爷喝了茶,没说什么。

后来只要魏婶不在,莺歌儿泡了茶便去找小桃。

小桃不似青萝那般大大咧咧,但因为给爷泡茶的事渐渐有了话说。

小桃会告诉莺歌儿茶壶该换水了,或者九爷这时不在或是休息了,不用烧茶。

那两天闲来无事的时候,莺歌儿总是一个人坐着,或是回屋里呆着,特别是临近吃饭的时候。而是饭菜都是魏婶给他送到房间里。

夜里,莺歌儿会在后院隔着重廊看前院正屋与书房的灯,但那两间屋子的灯总是一齐亮着,莺歌儿还是不知道九爷在哪儿。

只有他泡了茶等小桃送过回来之后,听小桃说九爷是在正屋还是在书房。然后莺歌儿会继续瞧一会,虽然什么都看不见。

第二天夜里,小桃又见莺歌儿独自坐在后院石板凳上。小桃将茶水盘子送回茶间,再回来就问莺歌儿,“这么看着有意思么?”







小桃的确和青萝不同,和魏婶更不同。话不多,但总是直白。

莺歌儿没明白小桃的意思,小桃又说,“是希望谁去告诉爷,你夜夜在这看着,对九爷有多记挂?”

“我没这么想。”

“但你是这么做的呀,你心里要真想着九爷,九爷救你回来,一句爷都不值得你开金口么?”

莺歌儿想起魏婶说的话。

小桃说,“你是不是瞧不起我们后院的人?”

这话让莺歌儿心慌,他连忙摆手摇头说不是,说他怎么可能瞧不起别人。

但小桃说,“魏婶说你想回来报恩,这院里多得是要报九爷恩的。唯独你,像是报恩来的么。”

莺歌儿愣着,突然说不出话来。

小桃边说边不可思议的笑,“以前看你挺好的,中间事爷不计较咱没资格说。但现下你回来还跟九爷摔咧子,你真是来报恩的么?”

莺歌儿张口结舌,但对小桃,或者对这后院其他的所有人,包括魏婶,他都能为自己辩解。

“我没有跟爷摔,只是觉得觉得没活路了,九爷既不要我…”

小桃打断莺歌儿的话,“不要你还给你安排去处?九爷是金枝玉叶的会心疼咱苦命的人。但咱是一样的人,心里也都明白,更不必说些爷们才讲的面子话,你真是觉得没活路?”

莺歌儿犹豫了会,点头。

“别介,你是给爷捧手心里捧惯了,如今也一样,只是因为爷不叫你留下没有遂你的意,你也没别的法子才去寻短见。”

“我没想着会活着回来。”

“得了,歌儿。咱院里都是粗人,皆是比你命苦的,也没那个九曲八弯的心思。你也别说你真没想过九爷会叫人跟着或者院里人自己会跟着你,至少是知道会跟爷禀报的。就不说九爷如何对你,魏婶如何对你,你总清楚吧。你这么要紧的人,真能不管你随你走了么?”







那一夜,莺歌儿大半宿没睡着。想着小桃的话,想着魏婶与齐三的欲言又止,想着自己。

总说命苦,也有很多次觉得自己的命还是挺好的。明知道九爷来看过,今儿九爷又来,硬是没能叫出一声爷。

逢人都能说不敢,总说自己卑微低下,却被小桃的直言戳得无法狡辩。

莺歌儿起床,将床头魏婶晚间给他摆好的那份西药吃了。

没有再扔。







翌日,莺歌儿洗漱后仍准备去给九爷泡茶。

莺歌儿起的时辰,小桃已从前院做过一轮打扫回来。见莺歌儿去茶间,小桃就跟他说,“爷晨起喝龙井。”

莺歌儿回头看着小桃,“谢谢。”

小桃仍是直白跟他讲,“咱都是给九爷做事的,即使说你几句,跟你也没那劳什子的暗里芥蒂。”

莺歌儿点点头,进茶间煮水泡茶。有后院的下人进来倒水喝,莺歌儿难得地主动跟人说,“这儿烧了新水。”

那下人一愣,然后就笑说,“得嘞。”

泡好茶,莺歌儿就去灶间,魏婶和小桃都在。

莺歌儿说,“茶泡好了。”

彼时魏婶正忙着早点。小桃就跟莺歌儿过去茶间端茶。

等小桃回来,小桃仍会告诉莺歌儿,“爷这会刚洗漱好,茶送去正好。”

“嗯。”

小桃想想又和莺歌儿说,“九爷一般辰时起,躺着醒会神再去洗漱,未时休,夜里到了亥时就回正屋准备歇下了。”

莺歌儿听着,又看了会小桃,“谢谢。”

“这有什么谢的。虽是小事,但只要你真对九爷好,大伙儿自然对你好。九爷对你好,咱说话是难听,但也一样真心帮着你。”







后来几天,九爷都没来后院,但鲍医生日日都来,即使莺歌儿已经好得差不离了。

吃饭时,莺歌儿不再回自己屋里独个吃,就像当初九爷不在私宅时一样,和大伙儿在后院同桌。

小桃还是话少,但莺歌儿总会想起那日小桃破天荒地同他讲了那般多,也记得小桃是这趟回来,除魏婶外第一个同他说话的。

莺歌儿与小桃说,“我是觉得各个都不待见我,也不像以前。所以他们不跟我说话,我也不要说了。”

小桃会戳他的脑门心,“心气儿高的你哦,你就不能跟别个讲。”

“那我讲了,别的不理我呢?”

“你又知道,你都没试试,凭啥只能别个找你。”

小桃总给他抵得接不上话,但他却没觉得不高兴,还能嘻嘻跟人笑。

只是想起九爷,想着九爷已经好些天没来后院,才又觉得失落。

几日后,莺歌儿腕子拆了线,左手活动自如,只是稍觉得使不上太大的劲。不过他这手原本就难负重物,也没影响。

鲍医生说他已无恙的这天,九爷跟鲍医生一块离了宅。

是大宅老爷的司机来接的,齐三留在了私宅。

吃饭时,齐三也在后院一桌吃。吃过饭,莺歌儿主动找了齐三。

“齐三哥,我能跟你说会话么?”









——♡

#赤峰疫情# 【#核酸检测中的温暖与感动#】4月12日,第一轮;4月14日,第二轮;中心城区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正在有序进行着。连日来,在城区各个小区,志愿者、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干部……大家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全员核酸检测保驾护航。大家在劳累和感动中,用默默的付出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

妻子退休冲在防疫一线 丈夫陪伴左右同心抗疫

在疫情防疫一线,有“大白”坚强果敢的冲锋,有志愿者无怨无悔的坚守,同样,也有温情的陪伴。

家住全宁街道办事处同心园小区的路永宏女士刚刚退休,得知要全员核酸检测,她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名,丈夫王金良得知爱人做了志愿者,也投入到防控一线。俩人相互陪伴、相互打气,在疫情中诠释着爱的不离不弃。

4月11日晚10点多,街居干部、党员志愿者、楼栋长、物业公司保安大家正在一起集思广益,商量小区核酸检测点的具体位置,为明天的第一轮核酸检测准备着。在路永宏的建议下,大家决定将同心园小区内16栋住宅楼分成6个小组,在小区通道、广场上设置6个核酸检测点同步进行核酸检测。确定检测点后,路永宏和王金良夫妻二人抱着反光锥桶、搬着桌子一丝不苟地对检测点进行布置。当晚,在将核酸检测点布置完后,二人又与其他工作人员连夜对核酸检测点的标志牌进行组装,所有工作完成后回到家已是深夜12点。次日早5点起床后,二人继续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4月14日,松山区将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4月13日晚10点,一些人已进入梦乡,可路永宏和爱人却拿着手电对小区内6个核酸检测点逐一进行检查:“今天居民都在家,我担心有些淘气的孩子对核酸检测点的桌子、椅子进行挪动,过来看一下,以确保明日核酸检测有序进行。”

路永宏说,她今年3月份退休,得知全员核酸检测缺少人手,她第一时间报名,丈夫得知她报名做了志愿者,随后也加入到小区志愿者队伍中。连日来,俩人除了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布置核酸检测点外,还在每栋楼门口张贴微信群二维码,联系居民扫码进群。核酸检测中,王金良引导大家有序排队,带领医务人员到行动不便的居民家中做核酸。

王金良说,爱人退休了,本该在家好好休息,可她却做起志愿者,他非常敬佩爱人。每天看她奋战在社区第一线,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防控疫情,哪怕是回到家里也一直不离手机,生怕错过社区的任何消息和通知。看着她那么辛苦,他想为爱人分担一些,所以,他也决定做志愿者,和爱人一同加入到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中。

在抗疫一线,其实有很多像路永宏这样的“夫妻档”,他们是彼此最坚强的后盾,他们用同心抗疫彰显了责任与担当,用陪伴与坚守诠释了爱情最美的模样。

棉衣、豆浆、油条 暖在身上甜在心里

在4月12日的第一轮核酸检测中,我们看到了退休的路永宏夫妻俩将个人“小家”融入社会“大家”的故事,同样,也有居民为一线的工作人员送来棉衣、豆浆、油条的感动。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给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的人们带去鼓舞和安慰。

4月12日早,空气中夹杂着丝丝寒意,兴安街道禾勰佳苑小区居民在社区工作者引导下正在有序地做着核酸检测。禾勰社区副主任付旭光作为小区内采样点的组织员来回跑着,负责物资调配和秩序维护。为了保障核酸检测有序顺利进行,付旭光和同事在头一天晚上并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住在社区,没想到头一天还是零上十几度的天气突然变脸,一大早冻得她直打寒战,就在此时,让付旭光感动的一幕出现了。

“丫头,快穿上这件棉衣,别冻感冒!”

“喔!谢谢,谢谢您。”

“这还有一件呢,拿着给你同事穿。”

在排队的居民中,两位大姐拦住付旭光送上两件棉衣,付旭光先是一愣,随后也没有回绝顺手就把其中一件穿在身上,另外一件抱在怀里,继续工作。

付旭光说,至今她都不知道送衣服的姐姐叫什么名字,住在几号楼,无奈只能把衣服放在小区门岗,在业主群感谢两位姐姐的关心。

爱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4月13日早,在禾勰佳苑小区,社区工作者各自忙着手中的活儿,突然有位居民拎着满满的两大袋油条、豆浆送到社区。付旭光说,一开始以为是同事叫的外卖,后来才知道是小区一位卖早餐的居民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吃住在社区,有时忙得连一口热乎饭都吃不上,便一大早起来特意为工作人员制作了热乎乎的油条,煮了一锅豆浆装到塑料杯里送到社区。

“吃着香喷喷的油条,喝着热乎乎的豆浆,居民的暖心举动令大家无比感动,大家心里暖暖的。”付旭光告诉记者。

近日,很多爱心企业和个人也是把关爱送到了社区:内蒙古龙泽节水灌溉科技有限公司向松山区捐赠了包括医用防护服、医用隔离面屏、医用防护口罩、免洗手消毒凝胶等七大类,价值45万元的防疫物资,助力疫情防控;赤峰盛合汽车有限公司免费为向阳街道安居社区提供两辆物资运输车,司机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铁东街道丰泽园社区辖区内一居民为志愿者免费提供午餐约80份;一家爱心餐厅为温馨社区免费提供午餐165份、晚餐35份;京东超市为温馨社区免费提供矿泉水10件等。

谢谢您,为春日的疫情添“暖”;谢谢您,为一线社区人员加“甜”。一件暖心的棉衣,一份免费的早餐,一个善意的支持,这些暖心关爱,正是一座城市的温度。就让我们众志成城,配合工作人员,做完三轮核酸检测后,一起去相拥赤峰绚丽的春天。

记者:旭东 文并图

(内蒙古龙泽节水灌溉科技有限公司向松山区捐赠的防疫物资。松山区融媒体中心 吴思远 摄)

(爱心市民给禾勰社区工作人员送来的油条、豆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裂开]又熬夜~ 窗外的雨声已经停了。又一年的春天要开始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日子变得飞快。三年五载变得这么短暂。有时候又相当漫长。 今年的樱花还没有开始看,买
  • 八字看如何提升你的行动力 行动力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一个人如果成天只是在哪里说,不知道行动,更不知道怎样行动,那么事业的成功就是水中望月,看见的将只是永远的希望。
  • “妆”念zhuang,第四声。“斜”念xia。 “我有江南铁笛(di,第四声),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就是说,我很有才华,我要人生出彩。 “清影渺难即,飞
  • #微友的话[超话]#闲暇时光 喜欢一字字敲打自己的心情 记录生活里点点滴滴 让几许明媚永驻心底 在文字里低吟 记忆作词 时光普曲 吟唱着自己的故事 我写的
  • #考研成绩[超话]##2021考研##逢考必过##中传考研[超话]##中国传媒大学# ❤️ ❤️ 喜报❤️ ❤️ 恭喜一航学员王同学 中传 文化项目策划
  • 天天出生后的第二个春节 抗击疫情、亲人离世…… 纵使心中有不少难受,但生者如斯,心在一起即“团圆”,我们要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希望我的小天天永远这般天真
  • 飞雪迎春!快看,人工增雪啦! 今天,阳泉迎来新一轮降雪天气,不少人疑惑“这是人工增雪,还是自然降雪”?记者从市人工增雨防雹指挥部办公室获悉: 针对此次降雨(
  • 这周真的是疯狂地完成任务 1.教研室任务 2.班主任任务 3.工作室任务 教研室任务一个接一个地布置 这个周末,周六速度与激情般地完成了1 周日又速度与激情地完
  • #国家卫健委答复为何单身女性不可冻卵#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的是“禁止给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而不是“该技术只能用于不孕不育”。这中间的区
  • 这个房子的室内颜色我一直遵守White&Tan的组合,餐具和花瓶类基本用透明玻璃和蓝白色系,餐桌和长条凳都是做旧风格,配上含麻白色沙帘,想要一点简约法式乡村?风
  • 让人念念不忘的60句诗词,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这世间 , 故事的开头, 多是惊鸿一瞥,然后一眼万年。 故事的结局, 多是渐行渐远,江湖不见。
  • 来到仙女镇再怎么也要去仙女山打卡,而且娃娃对重庆周边的景点去得不多。还好人不太多,我们自驾到停车场,坐了一圈小火车,在大草原的玩了一个多小时的泡泡,再来到遛马场
  • 网贷似乎就是不好的平台,只要提到网贷,大家就会把它和高息以及bao力催收等联合在一起。但实际上,真正的网贷平台并非如此。而大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认知,也是因为市
  • #孟子# 孟子·万章章句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
  •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先秦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
  • 如果不曾相遇,她们的生活仍会是不变的光景。但从闯入彼此的世界开始,或许就注定,她们将相互依偎,也相互拯救…… 改编自欢娱影视同名影视剧《双镜》@电视剧双镜,#双
  • #保险杠急救中心[超话]# 217jft #博君一肖万事顺遂##博君一肖平安喜乐# 煮一壶生死悲欢祭少年郎明月依旧何来怅惘不如潇潇洒洒历遍风和浪天涯一曲共悠扬
  • 琵琶行 / 琵琶引  唐 ·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
  • 近日,“石榴姐”范琼丹在节目中爆料称TVB好多艺人工资特别低,而且那些都快退休了和已经退休了根本没有人理睬,而佘诗曼现身剧务的退休宴中,她送了那些退休的艺人成斤
  • #向上生长的力量 ——致我们拼过的2020# 2020最后一段光阴里,同一片天空下的你,此刻在想些什么?那些拼过的日子,是否如你所愿? 过去20天,循着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