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诸位仁者大家好!惭愧学生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释开本,今日恭敬汇报的主题是「净土法门全仗佛力(一)」

  甲一、法藏菩萨因地即开显净土法门为他力果教

  甲二、能信能愿能念佛,全仗佛力。

  甲三、五逆十恶将堕阿鼻者悔过得生,全仗佛力。

  甲四、具缚凡夫带业往生临终接引,全仗佛力。

  印祖《文钞》云: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不同,权实各异,无非欲令众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圆彰本有,直成佛道而已。但以众生根机不一,故致如来随顺机宜,作偏圆顿渐,种种说耳。然众生轮转生死,久经长劫,惑业深厚,障蔽妙明,非宿根成熟者,欲于一生取办,实乏其人。既不能一生取办,则再一受生,其迷而退者,万有十千,悟而进者,亿无三四。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断烦惑而证涅槃,其难如是。致如来普度众生之怀,郁而不畅,众生速出生死之道,塞而罔通。然如来大慈,必欲令一切众生,同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遂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净土法门,无论上中下根,悉令现生度脱,乃以己信愿念佛,感佛慈悲摄受,感应道交,故获斯益。其有已断烦惑者,即可顿证法身,速成佛道,纵令惑业深厚者,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故《华严》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观经》将堕阿鼻之逆恶罪人,犹得以十称洪名,预诸末品。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尽法界一切众生,但有信愿,无一不被其泽,其圆顿直捷,超出一切法门之上。末世众生,欲了生死,不修此法,泛修其他仗自力之法门,则但可作未来得度之因,断难获现生了脱之果矣。

  又: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

  甲一、法藏菩萨因地即开显净土法门为他力果教

  《无量寿经.至心精进》第五品中经文,「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此句经文即法藏菩萨告诉我们,净土宗为他力果教。科注念老引日本峻谛法师在《无量寿经》注解里头解释这句经文,「斯义弘深,非我境界者,亦有三意」,有三个意思。

  第一个,「谓菩萨常途净土之行,我已知之,今欲得诸佛土之中最胜净土,斯义弘深,非我境界」。这个事情法藏菩萨知道,这个常途净土之行是四圣法界,就是十法界上面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上面四法界是净土,下面六道轮回秽土,这个事情他知道。「今欲得诸佛土之中最胜净土,斯义弘深,非我境界」。我不是求一般的净土,我求最殊胜的,超越这个四土的净土,他求这个,这就不是他的境界了。

  第二,「谓实虽随各自乐欲,应摄取之,今欲五乘齐入报土,斯义弘深,非我境界」。这句的意思,实是实实在在,虽然随着各自,每个修行人的乐欲(爱好跟他的愿望)应摄取之,譬如小乘的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他们所得的乐,他们的欲望不一样。初果的人希望证二果,二果的人希望证三果,三果的人希望证四果,不相同,这是随着他自己修证,他能够证得,这个是他应该摄取。现在法藏比丘他的愿望,是希望五乘齐入报土。这个意思深,五乘包括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五乘,这五种人能够统统都入实报庄严土,这个不容易,这个太特殊了。所以这个意思深,不是我的境界,这个事情我们无法想像,套一句佛法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无法想像,一般说根本就不可能。不可能为什么变成可能?这个里头义理很深。

  第三个,「谓虽法报高妙,非菩萨之分,我能经无量劫,当克获之,斯义弘深,非我境界也」。这个菩萨是三乘菩萨,念老括弧说,「法报二身,经无量劫必可悟证」,但是现前不行,「但当下尚非其分,故下云非我境界」,不是我的境界。

  接着峻谛法师又云:「虽有三义不同,抛却己分,专归佛力,斯乃法藏菩萨自开他力门也」。这句非常重要,我们今天讲信心问题,对这句要产生决定的信心,绝不可以有丝毫怀疑,那就是上面三种是普通一般的途径,净宗是特别的。净宗怎么特别?把自己丢掉,不靠这个,全靠阿弥陀佛,我能不能成就与我自己没关系,我自己的能力当然不行,了生死出三界谈何容易,决定做不到。但是现在怎么样?现在专归佛力。八万四千法门要靠自己,无量法门也要靠自己,现在我全不靠自己,全靠阿弥陀佛,主要意思在此地。靠佛力凭什么?凭四十八愿,和阿弥陀佛无量劫来修持功德的加持。所以这个地方的一句,黄老拈出来要我们记住,净宗法门总是抛却己分,专归佛力。「非我境界四字,即是抛却己分;请佛明示,即是专求佛力」。

  「抛却己分,专归佛力」,这是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他自己开辟的他力法门。不用自力,办不到,完全靠阿弥陀佛。我念得好,念得相应,没有杂念了,到时候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峻谛师,他说出这句话,「开他力门」这个说法,「正明净宗超情离见,不可思议」。说得好,说得一点都不错,净宗是专靠他力,不靠自力。正明,真正说明净土宗超情离见,这是大乘教上常讲的,情是情执,见是见解,超越了,离也是超越,真正不可思议,无法想像。「究竟方便」,方便到什么程度?方便到究竟,没有比这个再方便的了,叫究竟。方便法达到究竟圆满,一句佛号,只要你真信,真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成就的。底下接着说,「果觉因心之无上妙谛」。这句佛号是阿弥陀佛所证得的果觉,成佛是果。阿弥陀佛是圆满的觉悟,这句话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翻成中国意思无量觉,无量觉就是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用无量觉做为我们因地修行的中心、核心。我们修什么?我们就用无量觉。念念不离无量觉,念久了,无量觉自然现前。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了榜样,真正不可思议。用弥陀果觉做为我们修行的(我们在因地)因心。

  峻谛师曰:「此乃法藏菩萨自开他力门也。」念老解释说:「此语道破净宗玄微,世称净宗为他力法门。净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办,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净宗之所以究竟方便者,即以弥陀无上果觉,作为众生因地初心,因达果海,果彻因源,因果同时,感应难思,此又是他力之妙用。更加以外圣易信,己灵难明。是以具缚凡夫但能信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深信此两个有字,切愿往生,一向持名,即可如愿,径登不退。是乃凡愚所同能,若独言究明自心,则唯上智所堪任。法藏菩萨于因地中,悲愿宏深,开显此他力法门,是以世称弥陀乃大愿之王。又密宗亦是他力门,同属果教,皆是从果起修。此殊胜难思之他力门,正是弥陀悲愿至切处,亦正是净密二宗方便究竟处。盖自他本来不二,肯仗他力,即是于此难信之法能生净信。难信能信,全由当人之无上智慧,此即是自力。但能信入,老实念去,自然能所两忘,自心朗现,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净宗之妙,全在于此。」(以上皆恭录自《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五七集)

  甲二、能信能愿能念佛,全仗佛力。

  《文钞》与融明大师书曰:「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所不幸者,自愧业深障重,无力断惑,速出三界,了生脱死耳。然又幸得闻我如来彻底悲心所说之大权巧,异方便,令博地凡夫带业往生之净土法门。实莫大之幸也。若非无量劫来,深植善根,何能闻此不思议法,顿生真信,发愿求生乎。」

  师父上人在《科注》中多次开示:「佛在大乘经里面说过很多次,讲到真正相信,真正发心修行的人,是什么根性?没有一个不是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遇佛法,遇到这个法门,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让你具足善根福德因缘,他能信,他能发愿,他肯念佛,他一生成就,道理在此地。」说明我们能遇净土法门,生起信愿念佛求生之心,乃蒙无量诸佛加持(即阿弥陀佛加持),此乃实属佛力。

  甲三、五逆十恶将堕阿鼻者悔过得生,全仗佛力。

  《文钞》云:如来出世,原为令诸众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直下成佛而已。但以众生根性不等,以故如来曲顺机宜,为说一切大小权实,偏圆顿渐等法。法虽种种不一,皆为成熟众生善根,令其究竟成佛耳。然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岂易言哉。若非宿种今熟,及法身示现二种人。纵有修持,亦非即生,及一生二生所能顿了。根机钝者,则久经长劫,尚难了脱,以其唯仗自力故也。如来悯念众生自力了脱之难,于是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虽五逆十恶,将堕阿鼻地狱之极重罪人,尚得往生。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善人乎。况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之佛弟子乎。

  又《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三」曰:佛愍众生无力断惑,难了生死,故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横超法门。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此是正行),及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无一不得生者。即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若心识不迷,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求生西方。若念十声,或止一声,当下命终亦得往生。(此在《十六观经.下品下生章》,系金口诚言。)既往生已,即已高预海会,永出轮回。渐次进修,以圆佛果。若此逆恶罪人,不闻此不思议法,经尘点劫,难出地狱。饿鬼畜生尚难得,况欲得人身而修行了生死耶。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

  当人每欲疑惑己为罪恶凡夫,十恶造尽,故对净土法门,对阿弥陀佛生不起十足信心,故祖师大德常举莹珂法师、张善和等大德为例,增强吾人求生之信心。《净土圣贤录》记载唐朝张善和,张善和就是临终忏悔十念往生的。他是个杀牛的屠夫,杀业很重。在临命终的时候,他看到很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这是地狱境界现前。他知道这个罪业很重,这么多人来问他要命,来讨命,他就大喊救命。所以这是机缘就很巧,宿世善根具足,蒙佛加持,正好有个出家人从他门口经过,听到他在里面喊救命,出家人就来问一问什么事情。他就大喊,好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这出家人知道,赶快点了一把香,教他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接着这一把香就大声念佛,念了十声,他说:牛头人没有了,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了。他就跟阿弥陀佛走了。所以五逆十恶临终忏悔念佛往生,张善和是非常好的例子。他自己罪业深重,有那么大的能力往生吗?没有,全靠佛力加持摄受他往生西方。

  念老在《科注》第十八愿中引《合赞》文,《合赞》宗之亦云:「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乃就未造之机,且抑止之而已。若有已造机、已回心,则还摄取,莫有漏也。」意为:所言除者,实为止恶之意,使未造恶者,不敢造也。若是已造者,但能回心,忏悔念佛,则仍旧摄取,无有遗漏也。可见弥陀大愿,摄机无尽。故善导大师曰:「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意谓,三世诸佛出兴于世,唯为此大事因缘,宣说阿弥陀如来不思议愿力,惠救万众。故大师又云:「今逢释迦佛末法之遗迹,弥陀本誓愿极乐之要门,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在一经宗趣中又引《要解》经文,「如《要解》云: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这是净土法门弥陀不可思议的愿力成就。「五逆十恶」,这是造作极重的罪业,五逆十恶必堕地狱,无间地狱,地狱里最严重的,没救。可是怎么样?遇到净土法门,真正忏悔、真正回头还是有救。对于极乐世界,对于阿弥陀佛,对于信愿持名,不怀疑,你就接受了,真肯干,临终这口气还在,只要念十声阿弥陀佛都能往生。「十念成就,带业往生」。

 

《金刚经》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三十一段(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佛说:须菩提!你不要以为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就产生这样的念想:心想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么,如来就不应以具足三十二相或其他法相的前提下,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你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如来不应以具足一切相的缘故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在上一篇里说如来有相可观是不对的、在这一篇里又说如来无相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不对的,为什么如来会这样说呢?是这样的,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须是在福德功德具足圆满的条件下,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标志是具足了十身灵相、三十二相、法报化等种种功德相,如果不具备这些相,就不是如来。所以如来告诫须菩提,千万不要认为如来不以具足一切相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反向思维,如来是具足了一切相才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具足一切相是以法报化、三十二相、十身灵相为主相,上一篇概略介绍了法报化及三十二相,现简介一下十身灵相于下,即:
1、菩提身相:菩提是梵语、译为“知”或“道”。指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外魔,心光朗照十方,豁然间大彻大悟,成等正觉,转凡夫身为圣人身,是名菩提身。
2、愿身相:指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天宫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是名愿身。
3、化身相:指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如应以男身得度即现男身、应以女身得度即现女身,以此类推,不一而论,犹如月临众水,千江有水千江月,重重叠叠,幻化无穷,是名化身。
4、力持身相:指如来神力,随缘显现一切人物、事物等诸多现象,变化无穷,任意持有全身(如来真身)、碎身(如来化身),此身永久不坏,常为众生作福田,是名力持身。
5、相好庄严身相:指如来证得微尘数相好庄严实报之身,如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佛身等种种身,每一种身都具足了无量多的功德,以功德庄严相好,是名相好庄严身。
6、威势身相:指如来处于众会道场,威德广大,一切天魔外道,无不归伏,如月之光明,掩映众星,是名威势身。
7、意生身相:指如来随自意、随他意,处处受生,度诸有情,意有所往,身即随到,是名意生身。
8、福德身相:指如来福德具足,具足长者十德、善知识十德、法师十德、如来十德等种种德,犹如大海,无不涵容,是名福德身。
9、法身相:指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
10、智身相:指如来妙智圆明,明了一切法、觉了一切义,三学圆融,诸根无漏,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无碍,是名智身。
由上可见,佛是具足了一切智慧德相,才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听佛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就执著于这个无相,认为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以具足相而得,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呢?
佛说:须菩提!你如果有如来无相的念头,一味地强调“空”,而忽略了空中有实,就会落入一切无相论中,并以此误导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说诸法“断灭”。你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念头,是何缘故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呢?因为凡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应生如来正见,于法不说断灭相。
这里说的“断灭”是什么意思呢?断灭是外道论,认为一切事物、一切众生,都是在非因非缘中,自然生、自然灭,灭后一切空无,主张众生在死后,生命即完全断灭,鼓吹人死如灯灭论,否定新生、否定因果,如此形成的见解,又称为“断见”。
“断见”与“常见”相对,是两个极端,断见认为我死之后一灭永灭;常见认为我死之后的灵魂永生不灭。这两种看法,都是佛法所常常破斥的边执之见,为六十二种邪见之一。持此论者反对正统婆罗门的“常住我论”,而主张“我”及我之灵魂随着身体的衰坏也必完全断灭消失,六师外道中的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就是持此论者。
此断常二见,生于我见,凡夫以“我见”为本、以“我”为核心,于是依此我见而起种种妄想执着,对一切人我是非,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落于二边,是名边见。边见者,对一切事物生偏见,永远都见不到真理。
断常二见在佛法中表现为对生死涅槃的两种认识:如果只见诸行无常、不知佛性是常,这种看法就是断见,非正见。有些凡夫外道,厌生死而求涅槃,见涅槃常、不知涅槃非常非不常,这种看法就是常见,也非正见。
佛说:在任何时候说法,都不要说断灭相。断灭相是什么呢?断灭相是片面地认为佛法是空、那么一切法都是空、一切相都是空,空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佛相、无十身灵相、无三十二相、无法报化三身相,一切相都是空,空中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佛法,这种不识缘起性空的观念,即是断灭相。
执断灭相修行,是外道修的无想定和四空定,包括钝根阿罗汉修的灭尽定,最后分别落入无想天、四空天及小涅槃中,从此执空不前,空中玩空,窒息佛性。其中生往无想天和四空天的人,天福享尽后,即堕入轮回;而小涅槃中的钝根阿罗汉不能得大涅槃、不能得大自在。
佛说一切相皆是虚妄,是启发众生通过虚妄之相找到诸法实相、找到诸法真相,不是要将实相和真相也空了,实相和真相是空不了的,这空不了的是每一个众生本来就有的涅槃妙心、是空与不空都实际存在的。断灭相会毁坏佛性,所以佛殷殷告诫一切发菩提心的人,务必要以中道不二的思想,悟佛心宗,于法不说断灭相。

选择朋友就是选择自己的命运

鬼谷子:聪明人懂得深交四种人,绝交三种人

朋友的价值,就是你的价值。

一个人若是武松这样的绿林好汉,他的朋友就是同样身为侠义之士的张青。

一个人若是西门庆那样的发迹无赖,他的朋友就是应伯爵,谢希大等乌合之众。

前者,可出生入死肝胆相照;后者,不会落井下石,幸灾乐祸已经是万幸。

选择朋友,就是选择自己的命运。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朋友,人到中年,深交四种人,绝交三种人。

一、深交四种人

1. 坚定厚道的人,值得深交

鬼谷子曰:言忠行夷,秉志无私,施不求反,情忠而察,貌拙而安者可以深交。

说到做到,心志坚定,施恩不图回报,心性忠厚稳重,外表厚道不张扬的人,可以深交。

精明故而好,但是玩弄小聪明的人,远不及厚道的人踏实可靠。

在当今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厚道老实的人总是不太显眼,却是朋友的最佳人选。

厚道之人心清如水,和这样的人相处并不累,还会让人倍感安心。

厚道的人善良而懂得感恩,和他们相处,付出的真情不用担心被利用。付出的善意也不用担心被伤害。只要是真心相待,就能换回真心。

这样的朋友,交的最放心!

2. 积极进取的人,值得深交

鬼谷子曾说:“事变而能治效,穷而能达,措身立功而能遂者可以深交。”

一个可以理性而迅速的处理事故,就算身处困境也能积极进步,成就事业的人,值得深交。

交朋友,也是要看能力的。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也会引导着朋友积极进取

一个阴霾悲观的人,也会连累的朋友满面愁云。

能在失败中获得成功,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的人,是了不起的。

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希望和活力,有着更强大的心态和更优秀的执行力。和这样的朋友同行,就算你面前就是悬崖峭壁,也会有人鼓励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注定受益一生。

3. 品德高尚的人,值得深交

鬼谷子说:“富贵恭俭而能威严,有礼而不骄,曰有德者可以深交”。

如果一个人原本很有钱,却还能安然地过简朴的生活,这种人意志坚强,可以正确看待利益,做金钱的主人。

如果一个人拥有权势和地位,却从不仗势凌人,骄傲自满,反而谦和有礼,这种人本身就品德高尚,值得交心。

名利二字,最考验人。品行不够庄重的人,很容易就会被这些身外之物所奴役,做出各种骄横的恶行。

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就算是拥有了名利和地位,待人接物依然会彬彬有礼。

这样的人无论是内在的品行还是外在的能力都很优秀,深交使人终身受益。

4. 会管理情绪的人,值得深交

鬼谷子曾说:“隐约而不慑,安乐而不奢,勋劳而不变,喜怒而有度者可以深交”。

处境艰难而不畏惧,生活安乐却不骄奢,就算是功勋卓著也不改变初心,喜怒哀乐都能适度的人,是可以深交的。

懂得控制和经营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最实用的能力。

不懂得管理自我情绪的人,经常为自己的喜怒哀乐所累,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

真正的聪明人,知道该怎样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怎样给自己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这种人的情商很高,自制力和抗压能力都很强,可以成为我们交往圈子中的榜样。

二、绝交三种人

1. 言行不一的人,最好绝交

鬼谷子曾说:“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而立假节以感视听者,必须绝交”。

如果一个人言行不一,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却从来都不在行动上将自己的漂亮话付诸实践,这样的人只是在蒙蔽试听,最好绝交。

春秋时期,子贡曾经向孔子询问,什么样的人才是真君子。孔子回答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一个人若是时常说到做不到,对自己的言辞毫无责任感,这样的人必然是不可靠的,和他交往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孔子还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

明明事实就摆在那里,还要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的人最是心口不一,脸上欢颜笑语,心里指不定就在算计别人。

相由心生,言是心声。

真正抱着善意的人不会玩弄口舌而不付诸行动,那些舌灿莲花,满脸堆笑却从不付诸行动的人 ,还是绝交为妙!

2. 唯利是图的人,最好绝交。

鬼谷子说:“若饮食以亲,货赂以交,损利以合,得其权誉而隐于物者,必须绝交”。

如果一个人就是喜欢结交些酒肉朋友,和朋友一起贿赂谋利,专做那损人利己的恶事,那么这种人最好绝交。

一旦涉及自己的利益,就立马翻脸的,这就是孔子说的“喻于利”的小人。

在这些小人眼里,不择手段的追逐利益才是他们毕生的目标。

对他们来说,没有真心的朋友,只有可用的工具。

如果不想被当成工具,那就最好远离这种人。

当你对一个逐利的小人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只会踢开你这个朋友,甚至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反咬一口。

如果身边出现了这样的人,绝交才是最明智的!

3. 贪小便宜的人,最好绝交

鬼谷子曾说:“小知而不大解,小能而不大成,规小物而不知大伦者必须绝交”。

一个心里眼里只有小便宜,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就可以计较数天甚至几年的人,能绝交是最好的。

我们常说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这种人的格局太小,眼光太短浅,心胸也太过狭窄。

他们往往锱铢必较,吃不得一点小亏,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能成为他们嫉恨一个人的理由。

一个贪图小利的人心里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利益,最擅长见利忘义。至于朋友,他们根本不会真诚对待。

有一句古训,叫做:斗米恩,升米仇。

交往一个贪图小利的人,他们只会一味的索取,对你的所有付出看做理所应当,甚至将你的善良视作愚蠢。

这样的人不绝交,留着也只能在人生道路上拖我们的后腿。

现在网络技术非常发达,我们的社交软件里面也都有着长长的朋友列表。

手机通讯录中,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的朋友可以陪伴我们。

这是一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时代。

我们在享受社交生活的同时,也该想想,到底谁才值得被我们当做至交好友。

虽然我们和鬼谷子的时代相隔千年,我们身边那些心术不正的小人和宽厚仁慈的君子,依旧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选择值得我们深交的朋友,就是选择更加光明的人生道路。

当我们面临友谊的抉择,不妨默念这句古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眼萌的装修日记##和闺蜜一起装修# 除了高三,知识储备最丰富的时间就是装修。 安利下装修必备的文具吧: 1⃣️那个计算器是我闺蜜研究生的时候买来,专门用来
  • 路西法最终季(第六季)|||共10集,已更新完 他回来了,可以说是史上最弱路西法[害羞R]所有魔法就是你有啥要告诉我的,然后巴拉巴拉就讲真话了……就是这样的
  • 终于看到和我产生共鸣的长评了,不愧是你小姜同学,就是这样的,《玉兰》就是这种暗戳戳的,《玫瑰》是我的风格,《玉兰》这种隐晦的,比较像某位大大的,你的文我可以考虑
  • 05.25 ·这个星期过得太慢了 终于排完了 好不好都无所谓了 我觉得我以后得去报个舞蹈班 要不然职业生涯里还有那么多六一怎么办 ·笑死了 今天上了一节连
  •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在仙崖禅师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偷偷的爬过院墙到外面去游乐,仙崖禅师夜里巡寮时,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的凳子,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
  • #发现诗人# ●我是笑着坠地的 作者:孤鹜在远方(湖北) 我不信所有人生下来就哭 比如我,是笑着坠地的 笑满屋子人影晃动,如木偶 浑浊的空气里弥漫着惊叫 房
  • #村上春树又陪跑#记住那些统一文案的营销号,他们仿佛各个对海边的卡夫卡,刺杀骑士团长这两本村上的著作倒背如流,言之凿凿的说书里有jgss的详细描写,事实是一次也
  •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啊默契# ❤️#刘宇宁小林暖宝宝代言人# 有宁的舞台光芒万丈,有宁的节目分外出彩!他是歌手,是演员,是愈发成熟的全能艺人,是无惧
  • #llz# 《恶妇之春》 怎么说,古早作者在情节上布局果然有一手,男女主之外的情节伏笔很不错,非常非常爱几个配角,启玥、启瑜、牡丹(月秀)、李穆、月桂,我想九
  • #荐书# 《唐诗宋词常识》#每满79减30# 精选胡云翼先生的《唐诗研究》和《宋词研究》部分内容,将两本书的经典部分收录在一起。卷上为唐诗,主要内容包括古今对唐
  • 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人之会起烦恼心、不安,都是因为不懂得用功、时间太多所致,所以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忙,是多数人的
  • 醉了。之前总看到dy上有个段子,说以前只要一说起自己已婚已育,掉头就走。如今听到,却更来劲了……终于有点理解那个意思[跪了] 话说,儿子耳朵发炎,带他去大医院检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睡前分享1.今天本来下午心情特别不好。因为我觉着既然是周末了爸爸妈妈在家我就应该过的和平常不一样,结果谁成想我还是在
  • 【#中华财险车险业务困境#:频繁陷入法律纠纷 收入同比增长明显放缓】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烟台一名男子被牵引车撞为1级伤残且协商赔偿无果,后上
  • 昔者菩萨从四姓生。堕地。即曰。众生万祸。吾当济焉。不睹佛仪。不闻明法。吾当开其耳目除其盲聋。令之睹闻无上正真众圣之王明范之原也。布施诱进靡不服从矣。九亲惊曰。古
  • 【燃气安全不可小觑 施工挖掘千万谨慎】国庆小长假即将来临,为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假期,各行各业在生产作业时切不可放松警惕,需时刻紧绷安全弦。近日,上
  • 天涯独舞:在广州石雕公园 这些石头,红尘的隐居者 脱下山风,逃离山冈、丛林与流水 移民城里,看不出水土不服 坚硬长出姓名、原籍和典故 删除寂寞,脸上堆满词语
  • #食物语手游[超话]# 可可爱爱 微子龙*乃瑜 要素过多 “小蓝~小蓝~你在哪儿?” 小蓝是乃瑜给他画出的小鸟起的名字。 但是现在,小鸟不见了。 找啊
  • 1.如果一直想见谁,迟早肯定见得到。 ——村上春树 2.梦到一个卖花的两手空空跟我说:“人要先感到幸福,才能看到玫瑰。” ——李诞 3.希望自己能做一枚
  • 5、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不过多关注别人的生活。如果说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我首先会说:读书的人不会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