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公里长的小东江,其水质清澈明净,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空气清新怡然,水的韵律穿透时光隧道。
·每年的4-10月间,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从东江湖风景旅游区门楼到东江大坝,随时可以看到小东江魔幻般的雾色。
·这里的雾,轻纱漫舞,云蒸霞蔚,宛若一条白色的玉带在峡谷中飘舞,荡舟其间,似腾云驾雾,堪称中华奇景~#最美旅游风景#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九问溯源 奋楫笃行”第一问 8000多年前石磨盘藏着什么惊天之谜?】

编者按

在中华文明的初创时期,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文明比郑州更丰富,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文明比郑州更系统,没有哪一个地区像郑州一样文明发展从未断线,从氏族时代跨入古国时代、又从古国时代跨进王国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中华文明的奠基。

读懂最早中国,从郑州开始。

今日起,正观新闻特别推出“行走郑州 读懂最早中国”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行走郑州,追溯文明起源,读懂最早中国!

3月22日,春分时节,光景明媚。我们踏上了九问溯源的第一站——新郑。黄帝故里,寻根圣地,悬灯结彩,正在为盛典做着最后准备。作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每年“三月三”,全球华人的目光都会聚焦到这里。

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明之初始!无论是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的故事,史学中的五帝时代的记载,还是考古学中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实证,都从不同层面诠释丰富着人文初祖黄帝的伟大形象,让那段文明初创时期充盈着温润和光泽。

黄帝时期之前的先民是怎么生活的?黄帝时期的丰功伟业是如何奠基的?谜题,从半个多世纪前新郑裴李岗村农民平整土地时翻出来的石磨盘开启。我们通过走访博物馆馆长、讲解员、考古人员、遗址所在地村民,以及相关专家学者,拼图式去了解8000多年前的秘密。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从搓衣板到文化馆,石磨盘进京惊动“大人物”

“20世纪50年代初,新郑裴李岗村的农民们在平整土地时总是挖出形状奇特的石磨盘、石磨棒,对文物没有太多概念的他们,就把这些东西留在家里当搓衣板用。到1969年冬,当地文化馆已经收集了20多件石磨盘、石磨棒,但是并不清楚具体出土位置和年代。”新郑市博物馆馆长杜平安介绍说,裴李岗遗址的发现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许许多多文物工作者面对困难困惑始终不服输不退却,才最终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1972年《河南日报》在《我省出土的历史文物介绍》中刊登了“原始社会晚期的石碾盘和石棒”。1973年国家文物局征集文物办展览,被推荐送去的石磨盘,最终因出土地点和时代没有调查清楚被退了回来。

1975年,距离裴李岗村约20公里远的唐户村,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再次发现一些器物。可发掘来发掘去,始终没见石磨盘的踪影。

待到1977年,裴李岗村民李铁蛋最新发现的石磨盘与出土处的印痕完全吻合!裴李岗遗址终于呼之欲出——随后至1979年,裴李岗村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发掘。

据说,为了叫响“石磨盘”的名头,时任开封地区文化局文物科科长的崔耕和新郑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薛文灿曾带着石磨盘去北京找媒体宣传,被轰了出来仍不死心。这群执拗的文物人来回奔波于国家文物局、《文物》杂志社、中国科学院……功夫不负苦心人,考古大家夏鼐、安志敏、苏秉琦、裴文中先后都对石磨盘产生了浓厚兴趣,提供了具体帮助。

裴李岗,终不负众望。

“从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锯齿镰和大量陶器来看,距今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人们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氏族经济生活,人类离开洞穴,进入平原,建造房屋,形成相对定居的原始村落。这里陈列的有用于砍伐的石斧,用于松土播种的石铲,还有用于收割禾穗的石镰,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进入了锄耕农业时期。”新郑市博物馆讲解员胡嘉说,以新郑裴李岗为代表的这一远古文化,正是人们寻觅已久的黄帝文化之源。“在自己世代生息的脚下,挖出了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根,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和骄傲的事!”

20世纪20年代,现代考古学进入中国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陆续有所发现。但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是什么样子,却没有任何发现。于是西方一些学者抓住这个空子,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外来信息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起源的决定因素”等谬论。这些言论激起中国考古工作者的强烈愤怒,裴李岗遗址的发现,终于让大家扬眉吐气。

1980年著名考古学家许顺湛提出,以裴李岗遗址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存命名为“裴李岗文化”,得到了考古界普遍认同。从此,裴李岗文化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载入了人类文明的史册。

2021年10月18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结果出炉,河南省有14个项目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再次印证了河南“文物大省”“考古强省”的地位。其中,郑州市入选的3个项目分别是:新郑裴李岗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郑州商城遗址。

中国最早定居村落的生活丰富多彩

新郑市博物馆,更多的文物展现了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定居村落——裴李岗先民的生活细节。

裴李岗遗址出土的乳钉纹陶鼎,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陶鼎,许多考古专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鼎”。绿松石坠,从人骨的颈下出土,上部小孔直径不足1毫米,不仅说明当时钻孔技术的高超,也折射出8000多年前先民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还有先民随手捏制的玩偶,红面猪头、陶塑羊头,证明当时家畜饲养已经出现……

揣着几千年的秘密和或远或近的故事,我们来到了裴李岗遗址发掘现场。眼前是一座又一座探方,一个又一个剖面,一层又一层黄土,寂静而朴素。

李永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裴李岗遗址发掘项目执行领队,已在裴李岗村驻扎5年。考古工作是琐碎和平淡的,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神秘、有趣。不是在田野发掘现场,就是在室内整理资料,或是协同其他学科进行验证研究,这是李永强和队员的日常。

裴李岗遗址最近被大众关注到的研究成果,是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披露的“酿酒”和“麻绳”。

“8000多年前,新郑裴李岗人已经学会使用红曲霉发酵酿酒,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红曲霉酿酒技术。”李永强介绍说,裴李岗人使用红曲霉制曲作为发酵剂,主要利用稻米,并加以芡实和小麦族种子为原料的酿酒方法,是目前所知最早使用这一方法的例证。

“通过提取微化石的方法获得微体纤维遗存,发现陶壶耳部穿孔中有染色特征的植物韧皮纤维,很可能是穿绳使用的遗存。这一突破性发现,对将来更系统地进行纺织品残留物的研究提供了例证。”李永强说,最新检测显示,部分纤维显示有蓝、黑、粉色,以蓝色为主,表明使用颜料染色工艺的存在。“目前还无法鉴定染料的来源,这一谜团未来有望通过化学分析破解。”

8000多年前郑州地区的人们已住上两居室

走进唐户村,道路干净整洁,排列整齐的青瓦白墙小院落让人赏心悦目,红色的复古式门庭掩映在绿树荫中,给这个远离市区小村落带来一抹别样色彩。文化广场上,村民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唠家常。

“俺村可有名了,经常有人来,还可多拍抖音的。”提起自己村,唐明军无比自豪,“文化悠久,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好几千年的遗址。村口有观景阁,上去就能看到黄帝口。每年南水北调生态廊道的海棠花一开,很多人专门开车、骑车来看。”

在裴李岗遗址发现的过程中, “一闪而过”的唐户村,虽然一直被考古人惦记着,但真正得以大面积发掘,正是来自南水北调工程的机缘——2006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信应君主持发掘的唐户遗址,为人们探讨8000多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居住形态提供了线索。

据该院工作人员汪松枝介绍,唐户遗址的裴李岗文化遗存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目前已发现裴李岗文化中面积最大的遗址。文化层堆积最厚处达3米以上,属于裴李岗文化聚落群的一级聚落遗址。共发现裴李岗文化房址60多座,也是目前发现裴李岗文化房址最多的地方。房屋建造方式均为半地穴式,分为单间式和双间式两种,在一双间式房屋内发现有灶台及陶器残片,说明我们的先民在房屋里既能做饭,又能在冬季取暖。房屋布局上出现内向凝聚式特征和人工壕沟防护设施以及排水设施。

“唐户遗址这种匠心独具的布局方法,表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人们已经充分考虑到人地关系。这一时期的人们在此长时间进行农耕和捕猎,有着严密的社会组织和较高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进行繁衍生息,成为中国腹心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面积最大的村落遗址。”汪松枝说。

唐户遗址内涵丰富,上至8000多年裴李岗文化,下至2000多年的周文化,时间长达6000多年,是国内少见的年代跨度长的地下博物馆,为研究黄帝文化提供了完整、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有利佐证。

2009年,新密李家沟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原地区考古的新时代,作为裴李岗文化发现30多年来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代表一种全新的文化面貌的李家沟文化填补了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空白——从狩猎、采集的迁徙社会到稳定居住的农业社会,这一人类历史最为伟大的一次社会变革,在郑州地区有了完整的演化历程,中华延续至今的乡村社会从这里起步。而裴李岗村、唐户村近年来发现的3万多至2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遗存,给了人们更多的期待和遐想。

畅想先人在肥沃、松软的黄土地上,辛勤而出色地从事原始农业、手工业等生产劳动的情景,思绪万千,请关注后续报道,看人类社会第一次生产力革命大潮的到来!(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文 徐宗福/图)

“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今日,联合国确认2022世界水日主题为“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同时也是“中国水周”的第一天。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更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推动水的保护和持续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级、全国一级、地区间、国际间的公众意识。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这个日子我们应该抽时间思考:10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清洁用水;每个月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人和印度洋海啸的死难者一样多。尽管如此,这些人的不幸几乎没有得到一场自然灾害所能引起的关注。
文案|陈倍军 图片来源|必应百科 审核|叶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次洗碗的时候看到都觉得好治愈系一番优选 24.9/个(中号450ml) ·②贵妇钢丝球浴缸一收到,家属就说像贵妇,标志性浓密卷+大项链,哈哈「卷发」就是那坨
  • ①安顺司法类亲子鉴定,要求鉴定机构出具的报告有法律效力才行,所以需要选择安顺司法鉴定所或者司法鉴定中心;②安顺个人亲子鉴定可以选择社会上的生物公司,基因公司等机
  • #JENO[超话]# 28包‼️出 sw特典卡 sw诺 眨眼诺 懂包装有卡膜卡套飞机盒 送小礼物 nctdream 冬专candy特典小卡 很家居男友风的一张~
  •   伯曼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业务部总监 安德烈·赫佐格:我们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中国及周边市场,我们计划未来10年将集团在中国的
  • 他们不是真的亲人,至少从血缘上看是如此。 外公已经记不得所有人的名字,却抱住贸然闯进来的那个孩子的手臂,叫着乖乖。男孩的脊背弓起来,四肢摇出吱呀
  • 什么时候才能自由自在的过往,一桥飞架的声声呼唤,终于在1958年嘉陵江牛角沱段,开始了建桥工程。 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的建成,把渝中半岛和江北区连接起来,结束不通
  • 吃完本来是打算直接去植物园的,在植物园门口遇到个叔叔,给我们规划了一下旅游的路线,推荐我们去坐游艇再回来植物园玩,于是我俩就去体验了一把出海行动,不得不说挺爽的
  • 建议以后直接一点脚本发给红人,能拍就合作,不能拍拉到吧哪有改稿整个稿子,话术,卖点,大框架全改了的,你改的好我就认了是我业务能力不行,你改的面目全非……我真的服
  • 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鼓起勇气看完了 花束般的恋爱 很奇怪 以为自己在经历过昨晚喝醉酒的绝杀事件以外 今天电影看完肯定狠狠破防 但怎么好像松了一口气 里面的故
  • (而且昨天也喝了咖啡了,今天也不是很想喝咖啡)今天一共吃了六份甜品,真的是超出我预期了,本来最开始的时候想能吃完前三份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哈哈哈[干饭人]总体来说
  • 86老师寄的无料到了——!!(激动) 拿到快递是跳着回家的( 刚拆开就被美到了[抓狂][抓狂] 画的猎魔人pa的茂灵特别特别美……花泽封口贴简直就是天才啊啊啊
  • #每日一善##每日一善# #李羲承全能三担ACE# 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没有一点造作,没有一点企求,像水一样一往无前地流动,没有一点分别心,取舍心,无私地奉献一
  • 猜猜是啥风格呢)1⃣2⃣“2023真的马上结束了,祝大家不要在2023留下什么遗憾,生活开心,快乐,天天幸福”@种地吧卓沅 丹东行Day3: 今天早上先去了万达
  • 同样,大多数从荷兰语借来的词汇都涉及贸易或具有航海性质:affaler, amarrer, anspect, bar (sea-bass), bastringu
  • #随手拍[超话]##随笔[超话]##运动[超话]##跑步[超话]##美图[超话]##晨跑[超话]##晋城[超话]##时间碎片[超话]##摄影[超话]##手机摄影
  • ——梁实秋 9.你来了,一只绿色的月亮,掉进我年轻的船舱。#周深[超话]#✨#周深遇见生米的第十年# ✨#深深感激遇到米# 三月主题“想玩就玩”那
  • essay结构| report|dissertation|appeal | 留学论文|留学论文怎么写|essay辅导|课程辅导|论文辅导|修改润色|英国留学|澳
  • ……“人生最忌讳的就是圆满,有的人婚姻不好,但是子女很好,有的人婚姻很好,但他的身体可能不太好,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求缺不求满,福不享尽,让三分给他人,义不占尽
  • 感觉我这种胖胖的人在吃的场合总有一种领导力,不管我买什么食物,只要我凑到摊位跟前,就会有人在我的身后跟着排队买图4不知道什么材质但是确实做的栩栩如生的人偶,一开
  • 在5月份时,急于得到黑人支持的拜登也因此引发大丑闻,他称“如果你不投票支持我,你就不是黑人。”纳迪娅·布朗称,目前在骚乱背景下,那些支持特朗普做法的人数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