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经”的深刻含义

一经者,释有多种,不出常法贯摄四义。

“经”,印度文称为“修多罗”,我们中国人把它译为“经”。修多罗的意思很多,有它的本义、有它的引申义。中国人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诲,尊称为“经”。经的意思,它是真理,超时间、超空间,永远不变的,尊称之为经。佛法也具足这个条件,所以佛法到中国来译成“经”。佛经的意义,比我们世间人称经典的意义还要丰富,所以特别要加以注解。注解有很多,《华严经》里面有十个意思,可是一般都是以“常、法、贯、摄”这四个意思来解释,这是最普遍。

二常者,三世不易。一切诸佛皆如是说,故云常。

“三世”是讲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易”是改变。这个说法、这个意思永远不会改变,这叫“常”,“常”就是真理。释迦牟尼佛是这个说法,阿弥陀佛也是这个说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这个说法,这是真实的真理。说法,诸位要晓得,说的言词可能不一样,多寡不一样,意思一定是一样。为什么?都是他亲证的境界,佛法的术语叫现量境界。他是现量境界,不是推想,不是听人说,是自己亲证,所以说出来都是一样,这叫常。常就是永远不会改变,这是讲超越时间。

三法者,十界同轨。四圣六凡由之解脱,故云法。

“法”的意思,超越了空间,十法界这一切有情众生都要依这个轨道。“法”就是轨道的意思、规则的意思,像火车行驶一定要在轨道上,不能脱离轨道,这个轨道就是法。这个法的意思是狭义不是广义,指什么?指佛的经律论三藏经典。四圣六凡,他们得到自在解脱都要依这个方法,离开这个方法他是得不到,一定要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四圣”是指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是指六道凡夫: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我们看这一句,如果是细心的人恐怕就有问题出来,“菩萨要得解脱还可以说,佛还要吗?”佛到究竟果位,佛怎么还要有解脱?佛也要。为什么?佛有很多种,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还要依经律论三藏来修行。为什么?他所证的佛果不是究竟佛位。他那个佛是分证佛位,他证的是正等正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别教的佛,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十地破十品无明,等觉破十一品无明,佛不过是破十二品无明而已,无明有四十一品,他才破十二品。他要不依经律论三藏来修行,他不能证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那是圆教的佛。十界里面包括佛法界,佛法界不包括圆教佛,包括的是藏、通、别三教的佛。不依照这个法门不行,没办法证无上菩提,这是讲三藏经典。这里面还有很深的意思,专指这部经,常、法、贯、摄就是指这部《阿弥陀经》,这《阿弥陀经》的分量可就重了。

四贯者,贯穿所应知义。若无文字,无以贯穿义理,焕然可观故云贯。

“贯”,言语、文字,我们今天所讲章法、结构、组织有条不紊,这就是“贯”的意思。言语、文字里面含的有道理,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所谓是一种精严或者细密的思想,这是用世间意思来说。其实佛法里面它是离心意识,它不属于思想,但是它这个道理确实是有层次、有脉络,一点都不紊乱,理事都是如此。

整个宇宙虽然是森罗万象,无量无边,它不乱。世间人看到这个情形他就觉得奇怪,一定有个人在那里安排,如果没有人安排,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秩序?什么人安排?于是妄想一定有个神在安排,其实他不知道本来就是有秩序。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宇宙形成发展的顺序,它不乱,是从真如本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它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发展过来,不乱!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中国古人也彷佛通达这个道理,中国文化的根本是《易经》,可以说是《六经》都是《易经》的注解。《易经》讲宇宙的起源,它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也是很有秩序、也是有条不紊。我们中国人没说是神造的、没有说是有一个人安排,这种观察与佛法的观察法非常接近。

但是没有言说、文字,对宇宙间这些真理就无法表现出来,无法传达令他人也能如是观察,所以言说跟文字就很重要。佛陀在世以音声为教体,教就是讲教学,拿什么来教学?用言语。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将佛所说一切法集结,把它记录下来写成经典,我们今天学佛法就是以经典为教科书。尤其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一定要记住佛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就是经典,要以经典为依据,对经典要深信不疑,要认真的研究、修学。我们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实义,这个真正真理,必定要读经、要研究。“焕然可观”,焕然是非常明显的意思。像火光,烧的光有很大的光明,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见。

五摄者,摄持一切众生。若无语言,不能开晓众生出生死海故云摄。

“摄”就是“摄持一切众生”。“摄”简单的说,好像它有一股力量,我们所谓是吸引力。你不接触不觉得,一接触之后就常常想亲近它,欲罢不能,有这个味道,这叫摄。经典确实如此,你要是展开经卷,真的欲罢不能,看一遍欢喜,看二遍更欢喜,十遍、二十遍、千遍、万遍,永远看不厌,这是摄。你们看报纸,看一遍之后还会看第二遍吗?为什么?那个文章没有摄这个字。摄是欲罢不能,为什么佛经有这么大力量?那就是它里面有无量义。一遍发现一点,再看又发现一点,天天有新发现,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经有没有讲法?给诸位说,经没有讲法,因为有个讲法那就是死的。我们在此地讲这部经,一遍是一个意思,第二遍又是一个新意思,第三遍又是新意思,遍遍不一样。如果把这遍讲下来都用白话文写出,死的。这个死的东西,摄没有了,常、法也没有了,顶多有个贯字,四个意思里面只有一个,其余三个都没有。所以,经遍遍有新意思。

佛经有没有讲法?没有讲法,佛经没意思,般若无知;我们谈谈,讨论讨论,无量义,无所不知。因此学佛不能死在字里行间,不能死在言语之下,万万不能执著,一定要记著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教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心缘相就是心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听得清清楚楚,神听,这样听法会开悟;听不懂,我想一下应该会懂,愈想愈糟糕,想就落在第六意识,落在妄想里面。妄想怎么会开悟?妄想障碍你的悟门,不会开悟。悟是一接触就豁然明了,这叫悟。通过思考就落到心意识去了,那个开悟是世智辩聪,不是真正的开悟,真正的开悟不用心意识。诸位要是离心意识读经,那其味无穷,真是快乐无比。所以,它有一个力量能摄持一切众生。

“若无语言,不能开晓众生出生死海故云摄。”佛摄受众生就是用言教对我们娑婆世界说,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音声为佛事。我们读,不见得能看清楚,一听就容易觉悟、容易体会。在印度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在中国孔子的教学,都是以音声为教体。

六千叶良规,百灵常轨,诠真利物,目为经也。

这几句是总结。“千叶”是讲卢舍那佛,这是《梵网经》上说,卢舍那佛坐的是千叶莲花。“良规”是最良好的规范,这是经典。“百灵”是指诸佛菩萨,乃至于一切天龙八部,他们要想出离三界、要想破迷开悟,都要依靠这个经典。言说、文字是方便法,方便里面有真实的东西,“诠真”。世间法常讲“文以载道”,道是真的,道在哪里?道在文里面。但是要晓得,文并不是道,道确实在文中,文又不是道,道确实在言语当中,言语却不是道,你要体会到这个意思。

好比指路碑一样,指路碑放在那里,指著那条路叫什么路,这个碑并不是就是那条路,它指你那个方向,你寻著这个方向一定可以到达那条路。《楞严经》上说指月,手指不是月亮,寻著手指去看一定可以看到月亮。禅宗有所谓《指月录》,言说、文字就是指,你要的是什么?要的是月,不是要指。离开这个指,你得不到月,必须依靠这个指去悟那个月,这是佛法。所以你学佛要学到真实法,必须要言说、必须要文字。六祖大师不识字,他真正得到月亮。不认识字当然就不会讲经,可是你拿经念给他听,他就会给你讲,讲的就能叫你开悟,这高明,这叫真正的讲经。

不会讲经的人,把这个经在这里讲,讲得天花乱坠,叫你听的人愈听愈迷惑、愈听愈颠倒,他是不善说。善说的人,轻描淡写就叫你大彻大悟,会讲的。怎样才会?必须你自己证到真,你就会;你自己没见到真,在文字里面摸索,怎么能把真东西给别人,指示给别人?这是做不到的事情。以真实的东西在里面,能够令他悟入,这叫“利物”。“物”字用得好,它不叫利人,如果讲人或者人天,十法界只包括两道,其余的包括不到,说个物,十法界有情众生全部都包括了,这才能称之为经。

经必须要具备“常法贯摄”四个条件。世间学术、文章、言说达到最高的标准,只能有这四个标准里的一个,那就是贯,其他的没有。世间再好的书会读厌,读到最后不想看了,为什么?那个意思有尽的时候,不像佛经,佛经意思没有止尽,愈读愈欢喜。我们程度浅的人,读孔子的书读一、两遍就打瞌睡,枯橾无味,读佛经更不必说,为什么原因?那个味道体会不到,没尝到。甜甜的糖给你吃,一尝就尝到,这个很不错。小学生念小学的课本很有味道,中学生不要念,没有味道。佛经是一切书籍当中最高的标准,古来这些祖师大德怕我们不够这个水准,尝不到法味,所以加以注解,这就是帮助。注解恐怕还太深,你还是尝不到这个味道,所以注解里再加注解。有疏,又有钞,又有演义,一层一层的来解释,无非是诱导诸位亲自尝到法味,那你才能真正得到法喜充满。

华严宗的基本思想

(一)思想

《华严经》主要说明菩萨从树立信仰到解脱成佛的阶段修行及修行感果华严宗基本思想华严宗思想源于古印度佛陀时代。中国自东汉时期即开始传播,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初正式创宗立派。主要据典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因经立宗,故称“华严宗”。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大师被我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礼为国师,赐号“贤首”,故该宗又名“贤首宗”。华严宗在世界各地流传非常广泛,而《华严经》则成为学佛者必读的重要经典。此经是佛成道第十四天后在古印度菩提伽耶大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首菩萨宣说的内的差别。

华严三圣的意义

在华严经中,以“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来襄辅“毗卢遮那佛”的教化, 而将此三者合称为“华严三圣”。当我们将错误的观念与行为破除,建立起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后, 会拥有完整的人格与德行, 也才能成就毗卢遮那光明遍照的境界。换言之,以文殊之极智,融合普贤之体性, 方成毗卢遮那之境界, 所以华严宗即以此认定“本体为主, 轨则为辅”, 因此即“以普贤为长子, 文殊为庶男”称之。

以文殊智慧为导引,以普贤体性为目标
在修持法门上, 以文殊、普贤为本尊系统的法门中有一大原则, 就是“以文殊之智慧为导引, 以普贤之体性为目标”。 这当中有两种方法:

(1) 以文殊师利为本尊。

以文殊的智慧为导引, 而契证普贤的法界体性。

(2)以普贤菩萨为本尊。

以普贤的法界体性为目标, 而契证文殊之智慧、普贤的法界体性。就华严经的结构分析,文殊和普贤自成一别的系统:

文殊系统

文殊代表的是“能证之教”或“能成之道”。这系统主要重点在“历练成就之志”及“指导成就之方”。因此其所彰显者,主要属于成就之过程、次第及阶次。故文殊之德,对行者而言,则在于心志的淬炼、心路的历程、心性的彰显、以及心地的成长与转化。所以行者重在“转八识成四智”、“转烦恼成菩提”等转化工夫上。若约法门言,则着重在“教法”,教法乃指“觉悟的教育训练方法”。即华严经中的六位俢证之“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观。

普贤系统

普贤代表的是“所证之境”或“所成之果”。

这系统主要的重点在“法界体性的彰显”及陈述“佛果标的之境界”。 因此,普贤所彰显的是属于“法界的本来面目”或称为“修行最后的目标景象”。故普贤之德,约行者言,则在明白“心性”眼前的境界,即目前的“心地”是属于何种层次,继之又该如何奋进才能更上一层楼,乃至达于最究竟的“佛境”。而将华严三圣圆融的思想发展出去,就衍伸出“西方三圣”、 “东方三圣”、“娑婆三圣”等等。例如西方三圣即是由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 融合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则成就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所以,当我们进入佛寺,礼拜三圣时,要能感受其所代表的真实义!

(二)理论

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

所谓“法界”,法是指万事万物;界是指分界、类别。融摄一切万事万物称为“法界”,华严宗人通常是在万物的本原、本体和众生具有的佛性的意义上使用法界这个名词。华严宗人认为,法界就是真如、实相,更具体的说,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法界缘起”也就是说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生起,也就是由先天的真如法性所生起,因此也称为“性起缘起”。  

四法界  

(1)事法界。指宇宙万有事法,彼此一一差别,各有分齐;

(2)理法界。指诸法平等的理性,即真如;

(3)理事无碍法界。是说有差别的事法与平等的理性,互相溶融无碍;

(4)事事无碍法界。指一切各有差别的事法,由于理性同一,故能一一称性融通,一多相即而重重无尽。

法界缘起的理论来自于《华严经》中描述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境界,说在释迦牟尼的心中,一切万有无不印现,不仅能现出万事万物,而且连地狱、天堂乃到十方诸佛世界,都能在一时中印现出来。不仅能一切事物的现在状态,也能印现过去和未来的相状。总之,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世间的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印现了出来。

华严宗由这个现象进一步发展,认为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无限广大又互相包容的,有个体区分又相互贯通,相资相待,彼中有此,此中有彼,彼即是此,此即是彼,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处于重重无尽的联系之中。法界缘起又叫做无尽缘起。

六相

(1)总相。指一种缘起中,具足各种成分,类似所谓事物的全体;

(2)别相。指各种成分有其差别,即事物的部分;

(3)同相。指各部分互相依持,同成一总体,即事物的同一性;

(4)异相。指各个部分虽互缘而生,仍各别有异,即事物的差别性;

(5)成相。指由此各缘起法得成,即事物的生成;

(6)坏相。指各部分仍住自法不移动,即事物的破坏。此六相都两两相顺相成,同时具足,互融无碍。

十玄门

(1)同时具足相应门。指一微尘中同时具足一切诸法,互相依存,成一缘起;

(2)因陀罗网境界门。指各个法中有无量法,彼此之间互相映现,重叠无尽;

(3)秘密隐显俱成门。指说一法即一切法,或隐或显,俱时成就;

(4)微细相容安立门。指一切法门均于一念中具足,即极微细中含容一切诸法;

(5)十世隔法异成门。指一切法门遍布于“十世”之中,前后久暂,不相隔历;

(6)诸藏纯杂具德门。指六度万行,或纯或杂,法法交彻,功德互相具足;

(7)一多相容不同门。指每一法中具有一切法,容摄无碍;

(8)诸法相即自在门,指诸法融通,相即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

(9)唯心回转善成门。指法界无碍功德,都由一如来藏为自性清净心回转,具足成就;

(10)托事显法生解门。指所有尘法,事事无碍,随一事理,能显法相实相。该宗认为,上述事事无碍教义,皆如来称性之谈,即依本具的圆满性德而起赴感应机之用,谓之性起说。又以理性为众生本具,是因位中本有的性德,亦有称性而现之义。

(三)判教

对释迦一代的教法,判为“五教十宗”。

五教

(1)小乘教。为声闻乘人所说的教法,指说四谛、十二因缘的“阿含经”和《四分律》、《发智论》等;

(2)大乘始教。为开始由小乘转入大乘者所说教法,指大乘空宗的《般若经》、《中论》等以及有宗的《解深密经》、《唯识论》等;

(3)终教。为大乘终极的教门,指说真如缘起、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楞伽经》和《大乘起信论》等;

(4)顿教。是顿修顿悟的教门,指不依言辞、不设位次而顿悟教理的《维摩经》等;

(5)圆教。为圆融无碍的教门,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华严经》。

十宗

(1)我法俱有宗。主张人我、法我俱为实有,指已入佛法的“人天乘”和声闻乘中犊子部、法上部等所立宗义;

(2)法有我无宗。主张五蕴诸法三世实有,但“人我”非有,指声闻乘中说一切有部等所立宗义;

(3)法无去来宗。主张诸法现在有实体,过去与未来无实体,指声闻乘中大众部等所立宗义;

(4)现通假实宗。主张诸法过去、未来没有实体,现在只五蕴有实体,十二处、十八界则不真实,指声闻乘中说假部及《成实论》、经部所立宗义;

(5)俗妄真实宗。认为出世法真实,一切世俗法均不真实,指声闻乘中说出世部等所名宗义;

(6)诸法但名宗。主张一切法只有“假名”而无实体,指声闻乘中一说部等所立宗义;

(7)一切皆空宗。主张一切法皆虚幻不实,指般若经等,相当于大乘始教中的空始教;

(8)真德不空宗。主张一切法都是真如(如来藏)显现,含有“实德”,故“真体不空”,指《楞伽经》等,相当于大乘终教;

(9)相想俱绝宗。认为“真理”是“绝言所显,离言之理”,只有顿悟认识,指《维摩经》等,相当于大乘顿教;

(10)圆明俱德宗。认为一切法本来功德圆满,彼此圆融无碍。指《华严经》,相当于一乘圆教。

(四)观法

该宗观法以法界观为主。此观有三重:

(1)真空观。依理法界而立,观察一切诸法的本性即空;

(2)理事无碍观。依理事无碍法界而立,观察诸事法与真如理,互相交融;

(3)周遍含容观。依事事无碍法界而立,观察以同一真如理为本性的一一事,遍摄无碍。

修行阶位有两门:

(1)次第行布,依据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次第,由浅至深,阶位分明;

(2)圆融相摄,指得到一位,就能前后诸位相即相入,因果不二,始终无碍。

华严宗的基本思想即是法界缘起。

佛法要怎麼興?不講經教學,佛法就滅掉了。釋迦牟尼佛怎麼興起來的?沒有一天不講經。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莊嚴,為什麼那麼美好,我們為什麼想去?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我就為了這一句要去,不是為別的,極樂世界講經說法不中斷。所以到極樂世界,我講過不少次,我們到了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什麼時候出來?聽懂了、聽明白了,真正覺悟了,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才出來。出來就畢業了,沒有畢業你決定不會出來。進去是學生,是我們這個程度,出來成佛了,這一定要知道,沒有成佛他絕對不會出來。

  在這個期間當中,佛沒有中斷的,一切時,化無量無邊身,佛化身幹什麼?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往生的人,這是佛的本願。到極樂世界,一定見到阿彌陀佛來接你。佛化身去接引大眾,一切時,他不間斷的,從十方世界念佛往生淨土沒有中斷的,所以佛化身接引也沒中斷。我們在講堂裡聽經,同樣有這個能力,我們也化身無量無邊。我們化身幹什麼?到十方世界去拜佛,現在叫參學。拜佛、供佛修福,聽經聞法修慧,在極樂世界福慧雙修。本身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分身,一切諸佛所說之經教我統統聽會了。決定成就圓滿菩提,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回歸常寂光。沒有到這個境界不離開講堂,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無與倫比,沒有一樣能比得上,這一點不能不知道。

  所以極樂世界之好,好到什麼程度你無法想像,你要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切放下。《無量壽經》我只選一部,我只選這部註解,其他的淨土經教統統放下,不再找麻煩了。這一部經跟阿彌陀佛通了,是真的,不是假的。非常感激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證明,我們沒見過面,他往生的信息傳來,在這個時代,高壽第一個,一百一十二歲走的,其他的老和尚都沒有達到這麼高的年齡。無比殊勝之處,這個老人,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圓滿的《無量壽經》,看到圓滿的《大方廣佛華嚴》,真正稀有、真正難逢。

  我們有經,又有這個例子,所以我勸導大家,把他老人家的光碟當作《無量壽經》的總結來看。每天看一遍,就是看《無量壽經》的總結,你看上一千遍你就會開悟了,為什麼?裡面的微妙你才能看得到。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沒有到千遍,你見不到,為什麼?千遍心定了,就是你念到清淨平等覺,你就大徹大悟,你就明白了。你現在的心不清淨,現在的心不平等,現在心裡頭妄念多、雜念多。為什麼叫你去念一年,念一千遍,看一千遍?心定了。要知道清淨是真心;染污是妄心。平等是真心,不平是妄心,心有高低、有上下,不平。覺了是真心,真心覺,妄心是迷,妄心不覺。我們用一句佛號把真心找回來,就是把清淨平等覺念出來,清淨平等覺每個人都有,是你自己的真心。清淨平等覺念回來,你就跟海賢老和尚同樣的境界。

  淨宗無比殊勝,沒有一個法門能跟它相比,我們是無量劫修行的功德,才能遇到這部經,才能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部經、遇到這個法門,凡夫能度,凡夫能一生成佛。無論在什麼境緣當中,我們要守住如如不動,一向專念,我們就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部經、一句佛號。不但我們今天成就,世尊往後九千年末法時期,真正一生成就的就是這部經,就是這個法門,否則阿彌陀佛不會讓海賢老和尚來表法。讓他表法是阿彌陀佛吩咐他的,他一生見佛多次,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初祖慧遠大師,這《往生傳》上有記載,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一生四次見佛。見佛這樁事情,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菩薩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我們活在這個世間見到的,定中見到的,夢中見到的,感應見到的。這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深信不疑。

  發起不一樣,每部經不相同,證信完全相同。「例如小本《阿彌陀經》乃不問自說」,沒有人啟請,釋迦牟尼佛自己說出來。「本經則因世尊放光現瑞,阿難啟問而說」。在第三品裡頭,釋迦牟尼佛放光,引起阿難尊者請問。如果世尊不放光,阿難就不問了。放出稀有的光明,阿難看到驚奇,阿難是佛的侍者,從來沒有看過這種瑞相,突然看到了,向世尊請教,為什麼放光?這光什麼意思?說出這一部《無量壽經》。所以這個是每部經都不一樣,這叫別序。「今經第三品屬之」,第三品就是本經的發起序。

  前面兩品,特別是第二品「德遵普賢」,內容非常豐富,無比的殊勝莊嚴。德遵普賢,讓我們明瞭極樂世界原來是普賢菩薩的世界。普賢,《華嚴經》上的上首,毘盧遮那佛的脅士,華嚴會上的大菩薩,第一個是普賢,文殊排在第二。所以,魏默深居士把《普賢行願品》放在淨土三經後面,成為淨土四經,有道理,這個沒錯。印光大師將「大勢至圓通章」這一章取出來放在四經後面,變成淨土五經。還有沒有地方再可以放?沒有,不必了,圓滿了。淨土五經一論,一論,《往生論》。我們在五經一論裡頭取一種就夠了,古大德多半取《阿彌陀經》。這個本子出來之後,我覺得它講得太詳細、太清楚了,真的讓我們斷疑生信,真的會讓我們發起無比殊勝的大願,願生淨土,願意親近阿彌陀佛。不再走岔路,不再去搞別的法門,死心塌地,一部經、一部註解、一句佛號,保證我們這一生圓滿得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回) 【第59集】https://t.cn/A64q34A1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另外預告了雖然是《海德薇格 Hedwig》的象徵之一,但上季因大流行而受限制的觀衆們的熱烈歡呼、舞臺和觀衆席之間的溝通將再次到來,因此更加令人期待。本季引領《海
  •        当你无欲无求,心无杂念,你会过的更风轻云淡,淡定从容,不是为谁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活到了一定的年纪,繁华看尽,不再追求拥有多
  • 其实敦煌出来,已经是周五了,开回京路上也得需要两天时间,时间已经有点紧迫,但还是带小疆疆看了撅着屁屁的大地之子,他睡得可真香;登上了嘉峪关,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
  • 张某称,对方抢夺车辆在先,自己是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后经传唤后,张某主动到案,并如实供述了案件的始终,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
  • 他:大后天分完账我:两块呢他:后天卖完东西,但是要等分完账剩下该多少就是多少吧啦吧啦我:知道了,给完八块再给两块是吧他:对我:所以大后天可以全部给完对不对?下午
  • 下面继续来为大家介绍如何将签证信息导入到自己的immi account:首先登录移民局官网,选择“Create ImmiAccount”选项,下一个界面主要就是
  • 恭喜老大愿望成真[哇]#摩登兄弟[超话]#过年力!恭喜老大愿望成真[哇]#摩登兄弟[超话]#过年力!
  • 春夏秋冬是的,日落也是的,所以请把你的烦恼丢进这夕阳里,和日落一起沉落,如果你还是不开心那就罚你看那四十四次的日落,你知道的,没有人会不爱上黄昏的。知三当三和脚
  • 【双男主】杀手躲进我家,不小心把我没写完的论文删了 我,一个怨种大学生。 此刻,正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站在杀手面前。 我哆嗦着伸出手:“我的论文……你真的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不仅是金融投资不适合,基本上所有人的资产都在缩水,房地产在去年一整年里暴跌了超20%,企业的效益下滑,实体店纷纷关门停业等等……这真的不是我们的错,你我不过都是
  •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特拉维夫 115 年前的建立的模样,了解这座城市是如何凭借包豪斯风格和不拘一格的建筑,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不妨来一次融合了历史、文
  • 像你一样为了梦想努力, 我也在努力支持你,让你看见我![比耶][打call][加油]@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一念关山[给力]刘宇宁珠帘玉幕刘宇宁魏劭[给力]刘宇宁
  • 4.过年期间还上班,也就只有这只小猪猪陪着我了,这只猪猪还挺可爱的。现在的日子已经没有那么困难啦,但是爸爸的抠门一如既往,也幸好我们一家三口还是这样,扣扣搜搜的
  • 伊達政宗は義姫の期待どおり、いやそれ以上の活躍をみせて出羽国と陸奥国の覇者になり、さらには仙台藩62万石の礎を築く訳ですが、伊達政宗が5歳のとき、重い天然痘(て
  • 落在阵地,哈登的挡拆发起清晰明了,双锋能吃太阳后卫身高,最后还有前板,进攻成功率很有保障。#足球[超话]#对比之下太阳是一支更极端靠三核进攻的球队,面对争冠对手
  • La Befana viene di notte Con le scarpe tutte rotte Con le toppe alla sottana Viv
  • 而说到增强免疫力,就不得不提一种神奇的中药材——黄芪。山东警方通报:非套牌车,系旧牌挂到新车上;公众号:每天100秒读懂世界9、A股34家上市房企发盈利警报:亏
  • 若有缘,不请自入,若无缘,求也无用,其实缘分,顺其自然最好,不珍惜你的,说了珍惜也会离开,能珍惜你的,不说珍惜,也会一直在,这个世间真感情永远都是,死皮赖脸中破
  • P7是胖胖奶糕[抱一抱] P8P9是公婆布置的房间今天和小赵刚见面就开始尴尬的对着笑,可能是太久没有联系了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两个人已经处于了完全不同的生活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