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世时,城中有一位婆罗门家中生活非常困苦,以乞讨为生,连他妻子也得出门乞讨。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婴,不但又瘦小又丑陋,还是个驼背,父母叫他“小驼背”。

小驼背长大后开始了自己乞讨的生活,但是因为业力现前,他常常要不到食物,每次都是在快要饿死时,才能勉强得到一点点能够维生的食物,不论身体或是内心,都是异常的痛苦。

后来,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渐渐生起信心,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于一位比丘面前出家、受戒。

他有时候与僧众一起去受供,有时独自去城里化缘。但即使他与僧众一起受供,也经常得不到食物,而其它的比丘都能吃饱喝足。有时是轮到他时,施主的供饭恰巧没有了,要不然就是施主突然有急事走了,回来后就漏了他,而接着供养下面的比丘。在所有的僧人中,他是生活得最苦的。

于是世尊制定一条戒律:“上面的比丘未得到食物以前,下面的比丘不能受食。”尽管如此,小驼背比丘还是经常吃不到饭,即使到城中化缘,也常常是空钵而返。

后来,有两天他打扫世尊的内殿,都吃得很好,身体也健康了,于是他把握时机勇猛精进,顿时断除一切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然而,虽然他已是位罗汉,但是依然要承受业报。

他想:“我还是天天打扫经堂,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就又去佛陀的内殿,但当天另一位比丘已经把殿堂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只得着衣持钵到城中化缘,但一无所得。第二天,他早早地拿着扫帚很有把握地去殿堂,谁知早已有位比丘把殿堂打扫干净了,只好先回寮。

回去后,听说有位大施主将在中午供养世尊和僧众。可是,施主临时有急事提前供养,小驼背比丘在坐禅因而不知道。等世尊应供结束,施主也出门了,小驼背又没吃到饭。

第三天,他更加提早拿着扫帚去殿堂,又见已有比丘在打扫,只好回寮。阿难知道他已第三天没饭吃,特地为他介绍一位施主,中午去他家受供。可是,施主临时有事必须马上出门,匆匆忙忙,忘了嘱咐家人:“今天中午将有一位比丘来应供。”于是,当小驼背前来化缘时,没人理他。阿难从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罗汉仍未吃到任何食物,心生怜悯地宽慰他:“不要担心,明天我好好供养你。”

第四天早上,阿难尊者手持两个钵到城中,化到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另一钵准备带给小驼背。到了祇陀林时,来了很多恶狗抢吃钵里的饭,阿难想尽办法也没能对付,只剩空钵。阿难尊者想:“即使再去化,赶回来也已过午,下午阿罗汉不管怎样都不会吃的。”这样,他仍然没吃到饭。目犍连听说小驼背已四天没吃饭,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也想帮他化缘。

第五天,目犍连拿两个钵去城中化缘,化了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完,一钵准备带回来。到了祇陀林,突然飞来一群乌鸦,把钵里的饭抢光,目犍连想尽办法也无法护住钵中的饭食。目犍连自忖:“若再返城中化缘,也已经过午。”只好也是带着空钵回来。就这样,小驼背还是没吃到任何食物。舍利子尊者听说他已饿了五天,就去安慰他,打算明日帮他化缘。

第六天,舍利子也拿两个钵,在城中化得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带着另一钵往祇陀林去,可是,小驼背的业力现前,因此竟来了一群非人把钵抢走,然后就不见了。舍利子觉得再去化缘也过中午了,只得空手回来。小驼背罗汉依然没吃到饭,舍利子再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一定会想办法好好供养你。”

第七天,舍利子到城中化缘,又化得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另一钵顺利地带到小驼背的房前,突然间,全部的门窗都被封死,无法进去。舍利子现神变进到房里,叫小驼背罗汉洗脸受供。可是,当小驼背的手一伸出,钵就掉落地面,直堕到金刚大地(距地面四万由旬)。舍利子立即示现神变把钵从金刚大地拿回来,再拿给小驼背吃;但是小驼背才取了第一口,刚到嘴边,就被非人抢走,第二口,也被抢走。舍利子亲手喂他吃,但是他的嘴却紧闭着,完全张不开。舍利子显现各种神变想打开他的嘴,却是怎么也打不开。过了一会,已过午不能食了,他的嘴才又可以张闭自如。舍利子万般无奈,问他感受如何?小驼背说:“只是口渴,给我一口水喝吧!”

舍利子取了一钵水,又是业力现前,许多非人把灰撒进水里,成了一钵灰汤。小驼背罗汉知道这是自己前世的业障,就喝了一口灰汤,显示降冰雹、闪电、打雷等神变后,进入涅盘。诸比丘将他的遗体作成塔,并作种种供养。

后来,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小驼背造作什么恶业,在七天中,众比丘竭尽全力都无法救他,虽是阿罗汉,却在饥饿状态下趣入涅盘?希望世尊演说他的因缘。”



佛陀告诉比丘们:“这是他前世业力显现的缘故。一切众生的业力不会成熟在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自己的身心中,有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很久以前,有位施主夫妻,都好行广大布施。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大施主去世了,施主的妻子继续作广大布施,但孩子反对,多次警告母亲:‘父亲在世时布施,但我们不能这么做,你不要把家里的财产全都布施给别人。’但母亲依旧广作布施。

有一天,他居然狠心把母亲关在房间里,不给她吃,也不给她喝,打算饿死她。即使母亲再三地苦苦哀求,他依然不给一口水、一口饭,也不放她出来,就这样连续了七天。他的亲戚朋友闻风而至,呵责他,他才被迫放出母亲,这时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亲戚们问她:

‘现在你需要什么呢?’

她说:‘想喝一口水。’

儿子听了,心想:‘若把灰撒进水里,她喝了肯定会马上死的。’他就在母亲要喝的水里撒进石灰,母亲喝下一口灰汤,就去世了。



比丘们,你们是怎样想的呢?当时这个不孝顺的儿子就是现在的小驼背。因为他用这种手段杀害母亲,已在千百世中堕入地狱,不论转生何处,都是这样饿死的。虽然今世他已是最后一世,不再轮回了,但也是在喝下一口灰汤,才进入涅盘。

另外,在贤劫人寿二万岁迦叶佛出世的时候,有一位施主的双胞胎儿子,长大后,都对迦叶佛的教法生起大信心,一起出家,都成了说法上师,得到许多供养。

其中一位心地纯善,会把所得拿去供养僧众,尤其常供养那些生活较困难的出家人;另一位不但不随喜,还反对说:‘你不要把我们的财产全部供养僧众。’那位纯善的法师就劝他:‘我们生活充裕,而许多僧人有困难,作为一个具悲心的出家人,有什么理由不上供下施呢?’反对的那位无话可说,只好劝纯善的比丘到别的地方说法。

因此,僧众没人供养,生活产生困难,就派人请他们两位回来。那位吝啬的法师听到后,生气地恶骂:‘这些僧众就是要我们供养,已到了别处,还是纠缠不清,整天没吃没喝的,简直像饿鬼一样。’那位善良的法师劝他:‘你这样恶口骂僧不合道理,应好好忏悔。’他自己也觉得不应该如此,生了很大的后悔心,因此,在临死的时侯,发了一个愿:‘愿我对僧众恶口咒骂的恶业不要成熟,并愿将来能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获证阿罗汉果位。’

当时的吝啬法师,就是今世的小驼背比丘,因为他以恶口咒骂僧人的果报,使他五百世中转生为饿鬼,后来,无论再转生为哪一道的众生,全是饿死的。

由于他在临终时发愿,希望将来能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今生他能在我的教法下对我生起欢喜心,并能在出家后摧毁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

后人总在超越前人?今天的家具超越过明代家具吗?

我们在生活中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后人总在超越前人。但也有可能,后人很久都超越不了前人,不进反退。先不说建筑,说家具。今天的家具超越过明代家具吗?明代家具无论从艺术、实用、设计哪方面看,都是达到极致的。

近100多年来,西式家具随着西方文化一起涌入国内,对中国家庭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逐渐摒弃了自己的家具文化,纷纷把中国家具换成"洋气、高档、有品位"的各式"洋家具",以至于今天大部分中国家庭用的家具都是西式的。

殊不知,在国际上最受推崇的、最受西方家具界膜拜的典范,恰恰就是我们中国人所摒弃的中国家具,在国际上所有知名的综合博物馆中,中国家具都是重点收藏。

其中,中国的明式更是国际收藏界、家具界公认的”无法超越的巅峰“,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中国的明式家具往往都被放在显著的地位。

十八世纪英国家具大师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在《家具指南》一书中指出:在世界的范围内,可以以“式”相称的家具类型仅有三类,即:明式、哥特式和洛可可式(路易十五式)家具,其中,中国的明式家具位居首位。

明中后期,文人士大夫仕途受阻,生活观念和生活意趣发生变化,他们积极地参与生活方式的经营,追求情致、风雅、趣味、清韵和脱俗的闲淡生活。

明代文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熏陶和影响了当时家具的形态和气质,极大地丰富了明代家具的审美层次,并赋予其高雅的情调和深厚的文化,最终形成了世界家具的巅峰、世界家具三式之首--明式。

明式家具由于有了文人的积极参与,就注定会赋予家具诗情画意的意境和表现力。文人会将自已的古雅之气通过家具这个载体予以表达和体现,这正是明式家具与历代家具不同的关键所在。

晚明时期,文震亨所撰写的《长物志》充分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这种情结,此书可以说是当时文人的生活时尚手册,引领着一大批文人雅士乃至普通民众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这便是明末清初明式家具发展至巅峰并蔚然成风的原因之一。

明式家具以其简洁典雅的造型,严谨科学的结构闻名于世,不仅仅停留在实用品的层次,而更加追求其审美的情趣、收藏的价值。

入世之担当的儒家赋予了明代家具以庄重、温厚、伟岸;出世之逍遥的道家赋予其以空灵、简素、清新。

儒学倡导的道德礼仪教化注重在家具中体现出人与人的关系。“交椅”体现人的地位的至高无上;八仙桌的不同位置体现不一样的重要性;用“拜匣”盛放名帖以示郑重的礼节。

道家哲学注重道法自然的超脱。“天圆地方”的圈椅造型体现了文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心灵,明代家具使用珍贵红木天然用材不加髹漆,呈现天然纹理的自然之美,寄托文人的山水情怀。

从美学的角度去审视明代家具,它反应给我们最直接、最突出的感受,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书卷气。

明代家具作为明代文化的载体,它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流经了若干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依然能够透过一件件明代家具深刻的感悟明代社会浓郁的文人气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奢侈品。

十五世纪,中国的大漆家具开始陆续进入西方。十八世纪,更多的硬木家具也开始进入西方。十八世纪法国宫廷对“中国风”的钟爱,使得“明风”在全欧洲范围内的流行,结合法国本土文化,最终诞生了“洛可可”式家具,引领了欧洲家具界的时尚之风。

一直到近代,中国式(明式)还是现代家具设计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名曰“中国主义(Chineseism)”。上世纪40年代,丹麦人汉斯威格纳(Hans J Wegner)由明式家具中产生灵感,从而推动北欧家具风格走向极简主义,并影响到其他北欧设计师——借鉴明式家具中的设计理念,逐渐形成后来的“极简主义”、“后现代”等北欧风格,这股时尚之风席卷全球。

初次接触明式家具时,有不少人认为明式家具怎么与一些欧式家具有不少相似之处,还一度认为明式家具是从欧式家具演变而来,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事实上,是西方现代家具在设计中大量借鉴了中国明式家具元素!

当我们驻足停留,回望历史,蓦然间,才发现明式家具作为现代时尚家具的鼻祖,早在四百年前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穿越在明清时期,而且一度影响和发展了西方各种家具形式,成为西方家具界膜拜的典范。这也是为什么明式家具与现代风格的欧美家装能完美搭配,协调统一的原因所在。

伍嘉恩说:“明式家具虽然古典,但是把它们放在现代空间依然很舒适融合,它们禁得起各种时尚变化,才能成为全球认同的艺术品。所有研究家具的学者都认为它是最颠覆性的家具作品,比起其他门类的艺术品来讲,明式家具更受到国际藏家的认可。”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无论是四百年前的明代,还是科技发达的当下,辗转几百年,明式家具依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雅的文人气质引领着每一个时期的时尚之风,并且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方式的高度往往影响着精神的高度,并决定了品位的高度和时尚的高度。

或许,明式家具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提供了一套精美绝伦的家具,而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尚生活方式的可能。

〈本篇内容编辑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或对此进行说明〉

宣化上人:侵损常住罪是最大的!

要是这样子,应该堕落到无间地狱去,
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十方常住:从十方来的僧人,都可以在这儿住,这叫十方常住。

现前现前常住:现在这儿住的人,叫现前现前常住。

十方现前常住:十方的人来,也都有份,这表示有亡僧物在内了。什么叫亡僧?就是往生的和尚。

所以十方现前常住,指的就是僧人死后也有一点物质,有一点东西,或者他有很值钱的东西或宝贝,也不一定的,因为在僧人里头是没有一定的。

那么他的东西,如果他死了,就由十方现前常住大家来分。现前现前常住就是现在在这儿住的,后来的人没有份的。但十方现前常住,就是无论先来的、后来的,大家都可一起分这个亡僧的遗物。

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什么东西呢?饮食,吃的东西;财物,常住的财物。所以没出家的人在庙上住,一定要给供养的。

你没有给供养,譬如住了几天,或者住了一个时期,就这么走了,也不供养常住一点钱,这就叫“侵损常住”,将来会堕地狱的。

怎么叫不侵损常住呢?譬如在庙上住,照样拿和在其他的地方住差不多的钱,来供养常住,这就不是侵损常住。

所以我主张我的皈依弟子,无论到任何的地方,不要去侵损常住,一定要帮助道场,不要去侵损。

侵损,就是剥削庙上的财产,令其减少。我们既然不能帮助,也就不要去侵损。不明白佛法的人,以为在庙上住,不要钱,也不要什么的,这是占便宜。这在不明白的时候,还可以;懂了佛法之后,一定不要侵损常住。

不要说是在家人,就我虽然是出家人,但我到任何的常住去住,我估计大约在旅馆里住,每一天要五块钱,我就给三块钱。

我到哪个庙上住都给钱,除非自己真的没有钱,这是可以的。那么要是有一点钱呢?就不应该侵损常住;即使是出家人,也不应该侵损常住。

因为常住就像大地一样,大众住的地方,若你令大众都没有饭吃了,这是有过的。

我一个人就是饿死也不要紧,要是令这一班常住的出家人,没有东西吃,也没有人供养——不是人人都像我这一个小徒弟这样可以不吃东西,人人都是要吃的——民以食为天,而你令他没有东西吃了,这你就侵损常住了。

所以我们研究佛法的,到任何庙上住,不要侵损常住,都要供养常住一点钱。你在庙上住,即使比其他的地方少给一点,这都算你尽心了;不要一点都不给就跑了,这就侵损常住。

常住的东西,就是最少最少那么多的东西,甚至于是一张纸,也不可以随便把它糟蹋,毁坏了。为什么呢?虽是一张纸,但积少成多,由一张而变成多张。所以你即使把一张纸随便损坏了,这也就是破用常住。

还有一句话说:“一草一木,不得不予而取”,人家没给你,你就拿了,这就是偷盗。

即使是偷盗一根草、一根木头,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你就拿走了,这就是偷。一切一切,都不可以随便用他人的东西;你用他人东西,他不知道,这就是偷,犯盗戒了。

“一针一线,皆为布施”,即使是一根针、一条线,人家送给你的,这都叫布施。

所以不可随便破用常住,凡是常住的东西,即使是出家人,对庙上所有的东西,都不可以随便拿来送给人的。要是这东西是我私人的,这可以的。

譬如:我有一件衣服,不穿了,送给人,这可以。那么公共的东西,不怕最少的,连一条线,也不可以随便说:“这个我送给你。”这叫私人买好,私人结交,令这个人对我有好感,他好护法我,好供养我,这是错误的,我们对于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所以破用常住,不是说很多的才是破用常住,就是一张纸、一条线,最小的,甚至一粒米,用我私人的感情私自送给人,这都叫“破用常住”,就是出家人也是不可以的。私人的东西,我有权送给人;而公家的东西,就是一支香也不可以送给人的。

以前有位华聚菩萨,是个大菩萨,他发愿,发什么愿呢?他说:“若有人犯五逆、四重、十恶的罪,我都可以救他,唯独他偷常住的财物,乃至一草一木,我也救不了他,因为我没有法子救得了他。或者这个人杀过八万四千那么多的父母,像这么重的罪孽,我也可以救他;我本着我的愿力,一定要把他救出来,出离地狱。但如果他偷常住的饮食、财物,乃至于一粒米,我也救不了他,我也不会去救他。”

所以偷庙上的东西,罪是最大;我们信佛的人,对于这一点要清楚。凡是常住的财物、谷米、饮食,乃至于一个小小的东西,要是没有经庙上主人送给你,你不要自己去拿,这叫“不予而取”;要是这样子,应该堕落到无间地狱去,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侵损常住过怎么办?

恭录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

“若诸众生”:假设有一切的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常住,就是庙。或者吃庙上的饮食,不给钱;或者用庙上的财物,而不还。

“千佛出世”:这种的罪过,就一千个佛出世的时候,“不通忏悔”:也不能许可他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侵损常住饮食财物的,你就是在佛前忏悔,罪业也不消灭。“今诵大悲神咒”:现在你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即刻得到除灭。

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你侵占、损坏或食用常住;就是你又吃又用常住的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你要对十方大师,也就是十方诸佛,来忏悔谢罪,“然始除灭”:罪业才能除灭。

“今诵大悲陀罗尼时”:你现在诵〈大悲咒〉总持章句,“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十方的诸佛就来给你做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统统都消灭。

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

“一切十恶五逆”:你所造的十恶,就是杀、盗、淫、贪、瞋、痴、绮语、妄言、恶口、两舌;五逆,就是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谤人谤法”:谤人,好像这个人本来修行有道德的,“唉!他一点意思都没有,不要提他了!”这样谤毁他;又谤僧人、又谤佛法。

“破斋破戒”:你说不吃肉,吃斋;但你又开斋。受戒;你又不守戒,破了戒。

“破塔坏寺”:你把佛塔给拆了,把庙也破坏。“偷僧祇物”:你偷出家人的东西。

“污净梵行”:人家修清净行的人,你就令他不清净。

“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像上边所说的种种恶业重罪,“悉皆灭尽”:你若能念〈大悲咒〉,都可以消灭。

惟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惟除一事”:但是要除了一件事。最要紧就这一句!除什么事呢?“于咒生疑者”:这个咒,是不是有这么灵验呢?是不是这么妙啊?这个咒,说是这么有感应,但是我也没看见,究竟真的?假的?对这个咒就不信了。

你这一不信,怎么样啊?就完全不灵。为什么呢?你信不住这个咒嘛!譬如我们人托朋友办一件事,你都要相信朋友;如果不相信他,他也不会给你做事的。这个咒也是这样。“乃至小罪轻业”:小罪,就是很小很小的罪;轻业,很轻的罪业。“亦不得灭”:也不得灭。

于咒生疑,就是说:你不听咒上所说的道理,不依教奉行。譬如观音菩萨叫你每天诵满五遍,你不诵五遍,诵四遍,“啊!少诵一遍,不要紧的,咒多少都一样的。”今天懒惰,诵一遍算了;明天勤勉一点,念一百遍。

好像你吃饭,今天吃二十碗,明天一碗也不吃;所以一碗不吃的时候,就饿得不得了,吃二十碗呢,就撑涨得不得了。念〈大悲咒〉,虽然没有这个形相,但也是这样子。你念五遍,就每一天都要念五遍。你不要念六遍,也不要念四遍,要有一定的。

说:“那我记不清楚,不知道有没有念五遍?我好像念四遍似的。”那你根本就没有念,你记不清楚嘛!记不清楚,你一遍都不成立的。这必须要记得清清楚楚,也就在这个地方。

说:“我念咒就入定,一念咒,就睡着了,那算不算呢?”那也不算。或者:“我一修法,眼睛就睁不开。”那也不算,因为你念得颠倒不清楚;这必须要清清楚楚的,依法而修。

生少疑心,就是说:“我做一点坏事,不要紧,这咒神不知道的。我现在没念咒,咒神没有跟着我来,我就喝一点酒,大约没关系。”这就是生少疑心,对咒没有信心。对咒有信心呢?就是丝毫都不怀疑,循规蹈矩,依法修行。

“何况重罪”:你小罪、轻业都不消灭;况且你重罪,更不能消灭了!“虽不即灭重罪”:然而你的重罪,虽然不能即刻消灭,“犹能远作菩提之因”:但是还可以远做菩提之因;将来不知道哪一个大劫,你这菩提种子就会出来。

你种上菩提因,将来就会生菩提芽,就结菩提果;所以因种下去,早晚是会出来的。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家居##涨知识##招财运#财位常见的四宜1、亮:明亮而不昏暗,显得生气勃勃,对生旺财位有好处。3、坐:财位是一家财气所聚集的方位,4、卧:睡床摆放在财位,日
  • ”陈琴琴说到一半,跟她的秘书说了几乎题外话,而后又匆匆忙忙地回复肖肖说,“等下我还要去接你妹妹放学,送她去辅导班,你学校的事情如果实在处理不了就找肖志国,你的抚
  • 成年人的生活空间是重要的需要一个地方聆听心灵,放松自己舒适的环境更有利于身心发展(和长胖)生活的诡辩论者也不可否认这一点表白我的小屋有日落有晚霞有夏日的清爽,也
  • 所以,和许多同学见面,我说:“不要来这一套”见面打一声招呼已经很好了,非要这个样子干什么呢?所以我常讲,我最讨厌一般学佛的人,一脸的“佛相”满身的“佛气”满嘴的
  • ”正如马尔克斯说的“比起被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的时候,安静自在,不用周旋于别人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自己
  • 新一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桥南派出所立即成立疫情防控执勤点党员突击队,教导员李效群主动要求参加,“我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有经验的民警,群
  • [太阳] 始终认为翻篇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大概 大家都会有过吧 总是抓着过去的事情不放 耿耿于怀 那些受过的委屈和伤害 又或是一些已经无法通过努力 再去改变
  • 朋友圈自愈系文案 1.“我也想一爱三五年,然后告诉你人间很值得” 2.“偏爱跟温柔,我永远吃这套” 3.“谈恋爱要从收到一束花和正式的告白开始” 4.“总有一天
  • 之后的日子,你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外出旅行,甚至你也许还有不少文字要写...[许愿星]下旬21-23日期间你对职场的状况持有过分乐观的态度,而你强烈的企图心容易被
  • 毫无意外的,结束的时候,我像个疯子一样,披头散发的走出场地去排队,我的辫子几乎都要散开了。虽然给受过伤的小孩再多温暖都是徒劳的,可是拜托一直给下去吧,哪怕只有一
  • 如今,全国各地26家成熟的人才公司已在冰鉴人才产业园注册,依托3500万中高端人才数据库,已帮助腾讯、小米、普华永道、海尔等5000家以上企业用户对接引入急需的
  • 来到屯门公园,如果带着小朋友,可前往公园内的共融游乐场,它是香港首个以「水」和「沙」为设计主题的游乐场,无障碍,有多种全新的玩乐设施,一共7个游玩主题区供小朋友
  • 暧暧内含光 作者:玄洪法师 还记得中学时代,每见到励志的文字、格言会抄录下来,用以自励,警策自己为人为学。岁月流逝,当年抄写过的不少座右铭或早已忘记,但年少
  • #武磊##足球[超话]# 据当地媒体La Grada报道,武磊可能离开西班牙人并回归上海海港,目前他正与两家俱乐部进行谈判。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加盟西班牙
  • 转自霹雳吧,保存 素还真:不夜天一片通明,往日的灯火,故人的栏杆。一切都回到以前,难道是我又陷入梦中了? 寒雨梦中人:思君终夜把灯明,望断紫陌惨生尘,绝情莫过绝
  • 从2012快本一直喜欢你到现在,不脱粉啊啊啊#1007张艺兴生日快乐##张艺兴生日季# 爱你的油[小黄人高兴][心][兔子][兔子][兔子][兔子][污][奥特
  • 这几天隐隐地感觉到自己也成为了不受待见的那一类人的范畴,人家都可以自己找到自己新的去处,而我呢只能干等着别人找机会收拾自己[汗]是吗,通过听说的王扬的例子,我明
  • 整个人都自信很多,不管是不是心理作用,镜子中的自己的确比以前美了[星星]做完植发之后的尴尬期并没有想象那么煎熬,做完发际线不仅带来的是外表美丽,内心也很有自信了
  • 7、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 我按时长大8、今天又与这值得的人间多相处了一年!7、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 我按时长大8、今天又与这值得的人间多相处了一年!
  • 以德服人,简单的四个字,却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方的路。#家风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