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创新能级 打造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市场活跃、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世界级湾区潜力,目前亟需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充分发挥广、深、港、澳核心创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
  11月23日,由经济日报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围绕“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国际一流湾区建设机遇与挑战”的论坛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认真研讨、建言献策。
  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合作基础良好。专家认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区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表示,大湾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多集中在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创新资源和成果也加速向其集聚。大部分城市亟需在高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科技创新上发力,在产业价值链分工上补足科技创新短板。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还应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形成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引进来走出去最佳、法治化水平最高、知识产权保护好、企业运营成本低的全球一流营商环境。”王洪章说。
  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胥和平认为,当前,创新发展呈现出宏观创新导向显著增强、区域创新不断深化、产业创新全面推进、微观创新更加活跃、市场创新力量快速成长以及全球创新格局深刻变化等六方面发展态势。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融合,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场’。”胥和平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要发挥先发优势,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资源流动共享。推进粤港澳三地在重大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等产学研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人才、资金、货物等便捷流动,集聚全球科创、金融、产业等要素,实现湾区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推进要素顺畅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升效率、释放更强功能。”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孙世芳表示,经济日报社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连续两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旨在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凝聚共识、汇集智慧、集聚力量。经济日报作为中央党报、经济大报,将继续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中心辐射,加快协同创新步伐
  专家建议,应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充分发挥广、深、港、澳核心创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加大对“人类生活必需品”“化学冶金”“物理”等基础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合作,进一步提高区域协同创新能级。
  专利是创新的重要衡量要素,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本届论坛上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4年至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明专利总量逐年上升,由103610件增加至330832件,增长219.31%。近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总量已超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位列世界四大湾区之首。
  “从PCT国际专利数量看,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PCT专利总量达到2.78万件,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分别为2.98万件、0.77万件、0.8万件,粤港澳大湾区在四大湾区中排名第二。”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院长刘旦介绍说。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明专利总量在四大湾区中位居前列,但依然存在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成果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不过,粤港澳大湾区以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主体正不断迸发出更大的活力。”科睿唯安业务总监宁笔认为,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发生很大变化,华为、腾讯等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崛起,大量民营企业正引领创新的步伐,挺进“无人区”,发力早期基础研究、自主研究。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只有根植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宁笔说。
  “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少量专业性中等规模科技信贷银行必不可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周天勇认为,应加快建设对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有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融资体系,同时推动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研发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极点带动,建设国际一流湾区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成为本届论坛聚焦的重大议题。
  “广东省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广州日报社社长杨清蒲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东9个城市,既是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也是国际航空航运枢纽、世界制造业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港,澳门的会展和旅游服务高度发达。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将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近年来,广州和佛山两市依托各自优势不断加深合作,深化拓展广佛同城化,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正加快形成紧密融合、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新格局,服务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协同发展。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国表示,今年是广佛同城10周年,广州和佛山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构建国际创新中心、共建产业集群等方面,将加大合作对接力度,将广佛同城打造成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典范,更好发挥广佛在大湾区的极点带动作用。
  “建设国际一流大湾区,离不开一流的金融服务。”广发银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李广新认为,要根据区域融合及粤港澳三地政策差异性等特点,推动创新机制在大湾区先行先试。在合规前提下,金融机构应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工程的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打造一批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简单,让城市更美好。”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总监马持正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要用科技力量和手段解决出行难、看病难、养老难、治安难等城市病,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浩 李苑 裴文)

寻找发展空间 中山地从哪里来 在强化统筹、规划治理、盘活存量上做文章、要土地
今年以来,中山连续出台多个政策性土地管理文件,推动土地盘活利用,分类处理历史遗留土地,向存量土地要发展、要效益。图为岐江新城所在地块。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从中山市南头镇到顺德区杏坛镇,往返32公里,这是程先生每日通勤路线。在中山小家电行业深耕十余年,去年5月,他随新公司搬去顺德区杏坛镇智富园工业城。程先生透露,若非南头、东凤、容桂等镇区的厂房紧俏,他的公司就不会专门到杏坛镇购买厂房。

在产业要素集中的中山北部镇区,工业用地紧张与产业升级发展的矛盾尤为凸显。不少中小企业也像程先生的公司那样,面临新的抉择。

在今年11月召开的中山市企业座谈会上,土地问题成为众多企业家提及次数最多的话题。而在每年的市委、市政府与企业家座谈会上,几乎都有大企业谈到增资扩产中土地问题难以落实的情况,是本“年年难念的经”。

中山没地了吗?中山地从哪里来?成为中山重振虎威、打开局面的重要考题。

●南方日报记者 吴帆 雷海泉

1 直面深层问题 大量闲置土地未盘活

一个首要问题摆在这座城市面前:中山没地了吗?

统计数据显示,中山市土地总面积约1783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0.99%,在全省地级以上市中排倒数第二。中山土地总体开发强度达38.78%,在全省仅次于深圳、东莞。从这一层面看,似乎土地已达瓶颈。

但分析细项,以2016年为例,中山全市人均建设用地规模210平方米,高出珠三角120平方米的平均水平;人均村庄用地462平方米,也超过全省243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另外,数据显示,2017年中山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值仅为珠三角平均值约六成。

与此同时,全市批而未供、未开发建设的闲置土地亦大量存在。中山产业用地似乎陷入一个怪象:一方面是用地紧张,导致一厂难求。另一方面,则是大量闲置却得不到盘活利用的厂房。

数据和现象之下,是中山发展的深层问题。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区,中山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乡镇企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专业镇发展成绩斐然。但同时,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呈扩张式、碎片化发展,累积不少土地历史问题。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珠三角城市发展之初以村镇企业居多,对厂房和土地集约利用要求较低;各镇区在过往专业镇建设中,土地管理利用方式粗放,早年为抢抓发展机遇未能通盘考虑用地规划;加之历史上存在土规、总规、控规“三规”不符等问题,致使大量低效土地未能及时得以盘活再利用。

中山实施市镇扁平化管理,过往土地管理以镇区为主导,一段时间内重发展轻监管,造成镇区土地管理不规范。另外,基层镇区依法管地,企业、农村依法用地意识比较薄弱,打擦边球,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出台一些与政策相抵触的“土政策”“土办法”。

历史问题不断积累,“减量规划”叠加“三规不符”,众多问题交织一起,导致新增用地报批不了、批而未供供不了地、闲置土地动工不了、项目落地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中山市政府顾问李晓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城镇化发展的上半场”描述上述发展方式。“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低效利用。”李晓江指出,在“城镇化发展的上半场”,以经济发展驱动,各镇(区)土地供给积极性高,会产生过量供给问题,在后期形成一些低效、闲置用地。另一方面,各镇(区)在各自所属区域内规划使用土地,用地“遍地开花”,但规模和品质都较为有限。

2 从强化统筹要土地 推动机构改革成立自然资源五个分局

11月25日,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第二分局正式对外办公运作。在这之前,中山市自然资源局一至五分局已经挂牌成立。

机构成立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设置五个组团分局,以组团为单位统筹大片区规划和镇区产业布局,强化自然资源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

“三规不合一、城镇两张皮”是中山长期以来面对的一大问题。这其中,与当时土地规划和管理镇(区)各自为战、缺乏统筹有关。

以往中山土地资源管理以镇区为单位,国土、规划管理职能相分离,土地管理的约束力和规划统筹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同时,作为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主体,镇区过往对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认识不够,规划跟着项目走,各类规划衔接不够、互相冲突,致使全市资源统筹力度不强。

为打破镇域管理的局限,结合组团式发展战略,中山整合原国土、规划分局的管理职能,设置自然资源五个分局。

由此,中山自然资源基层管理体制由原先的“市局—单一分局—单一镇区”模式,变为“市局—组团分局—多镇区”模式。改革后的机构实施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相较以往更加独立于镇区;同时,能整合国土和规划职能,以组团片区为单位,统筹资源管理。

“以前各镇区的土地管理和规划是较为独立割裂,组团分局成立后,要实现规划引领,统筹管理。”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第一分局局长谭嘉航介绍,按照要求,组团分局承担有两项重要使命:一是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的统一管理,统筹利用,有序发展。二是实现空间规划的统一管理,协调组团内镇区之间的空间规划编制。

中山市自然资源第五分局局长张广翔对此也有思考,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以镇为单位进行竞争,能级不足。要进行资源上的整合、组团式管理。自然资源分局的成立,从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上率先统筹布局,不再是单一镇区单一作战,而是以组团片区进行规划。

“以前‘单一分局—单一镇区’的管理模式,往往只考虑自己所在镇区的情况,整合后的分局实行组团片区式管理,在自然资源管理上也可以更加统筹科学布局。”张广翔说。

与此同时,镇区用地也将进一步受到规范。谭嘉航表示,以前“单一分局—单一镇区”模式下,土地部门受到镇区的影响较大。组团分局平等面对各镇区,政策一致。各镇区作决策时,也要更加严谨慎重,符合规则。

通过加强市级统筹,严格指标分配、供地管理,加强优质产业与土地资源的匹配,更好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预防土地低效利用、土地闲置等浪费土地现象的发生。一次面向问题而进行的机构改革与制度探索,正在进行。

3 以规划治理拿空间 梳理出台超30项政策文件

土规、总规和控规“三规”不符,成为制约中山土地要素的重要问题。

2019年以来,中山开展国土规划专项整治,推动国土规划政策的废、改、立工作,截至目前梳理出台超30项管理办法和规定,全面实施国土规划全程监管,实现全市规划“一盘棋”,重塑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

其中,出台《中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和规定,统一上收镇区规划编制权限,由市自然资源局统筹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管理。为全市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根基。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山市用地紧张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为破解土地利用的瓶颈,亟须改进建设用地的管理模式,从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入手,加强市级统筹,理顺各环节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今年6月,中山还出台了《中山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实现用地全流程监管。从严格用地准入、科学设置用地出让条件、优化土地供应管理、强化供后跟踪监管,进一步完善“批、供、用”全流程监管联动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土地低效利用。

李晓江指出,全流程监管可以对土地使用进一步形成约束和管理。用具体明确的标准和办法,来推动土地的高效利用。“通过全流程监管,要把土地的管理和使用引导向一个更加正规化、高品质化的发展路径,把空间腾出来做好公共服务配套、吸引优质项目。这才是城镇化‘下半场’应有的逻辑。”李晓江说。

开展国土规划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中山还做好“战略留白”,并为产业发展留出空间。中山市人民政府今年7月正式对外发布《中山市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提出“新型产业用地(M0)”概念,支持新型产业项目发展,为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提供用地保障。新型产业用地将在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民众创新园等范围选取试点。

4 在盘活存量上做文章 分类处理历史遗留土地

在中山火炬开发区,占地2.5万平方米的中山港大道70号工业园内,创新创业团队正在焕然一新的厂房大楼开始新一天的忙碌。而在以前,这里是以化工以及制衣为主导的传统加工制造业产业园区。原厂房日渐破损,传统产业能耗大、污染重、产出低,10家传统低效低产企业年产值仅2000万元左右。

为加快园区改造升级,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分两期建设,打造成为集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一体的创新载体。经厂房翻新及拆旧建新后,预计可产生经济收益约10亿元。

近年来,“三旧”改造成为中山城市更新的主要抓手,向存量要增量,成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致共识。

2019年来,中山连续出台多个政策性土地管理文件,包括《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旧厂房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山市闲置土地处置实施细则》等,推动土地盘活利用,分类处理历史遗留土地,向存量土地要发展、要效益。

其中,《中山市闲置土地处置实施细则》针对闲置土地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分类处理、多途径盘活利用的措施,加快推动闲置土地开发建设。建立处置监管联动机制,通过对涉嫌闲置土地综合采用限制办理抵押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施工报建和竣工验收手续等措施,倒逼土地使用权人和督促属地镇区政府配合开展闲置土地处置工作,让闲置土地“动”起来。

随着政策相继出台,中山多个镇区开始借力拆旧建新消化闲置厂房,为发展腾拓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三角镇为例,2019年上半年,该镇共盘活10万平方米厂房,在此基础上引入6家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直接拉动工业投资3亿元,预计产值和税收分别可达7.1亿元、5500万元。

与此同时,中山还推出《中山市国有协议出让建设用地调整容积率补缴土地出让金暂行办法》,创新提出以“上网竞价”的方式“公平公正公开”地核定补缴土地出让金。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规划地区一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历史原因,中山市有较多历史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无约定容积率或约定的容积率过低,这部分用地按当前容积率开发建设无法有效实施规划,导致土地资源粗放利用。

政策出台其目的一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上网竞价的方式核定补缴土地出让金,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引导的作用;二是完善对调整容积率补缴土地出让金的管理,改变过去容积率“随意调整”的情况。严格规划条件变更,更加有效实施规划,实现最大效益。

南方日报

#澳亚【资讯】#【1800吨“钢铁巨人”扎根伶仃洋,深中通道2024年通车】11月7日,记者从广东省交通集团获悉,深中通道项目伶仃洋大桥西索塔首个钢吊箱成功下放,顺利拉开了主墩承台施工序幕。总而言之,这个最新的建设进展,让我们远离虎门大桥假日“车展”又近了一步。

  深中通道最最最最最牛的是什么?还得是那个号称世界最大跨径离岸海中悬索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580米+1666米+580米三跨全漂浮悬索桥,主孔跨径1666米,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度。大桥通航净高度76.5米,桥面至水面高度达91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建成后,将是全球最高的海中大桥。
  伶仃洋大桥西塔是整个大桥的关键性工程,由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建设。伶仃洋大桥西索塔为分离式承台,是由两个直径36米、高8米的圆柱体组成,采用双壁有底钢吊箱作为承台施工的挡水和糢板结构。
  现场生产副经理张玉涛介绍,整个钢吊箱下放至水下之后,就像在海中放置了一个巨型箱子,钢吊箱底部和桩基相连并固定在一起,把海水隔离在外,在封底完成抽干箱内的海水后,可以在海中形成一个小型的“人工岛”,以便下一步承台施工。“钢吊箱作为桥梁永久防撞设施,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船舶对桥墩的损伤,为大桥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防止海水对承台的侵蚀。”
  1800吨“钢铁巨人”扎根伶仃洋
  钢吊箱是主塔桩基的“海中螺母”,更是实现百年质量工程的重要基石。此次吊装的钢吊箱总高度达17.6米、厚度2.5米、外径41.1米,是一个近6层楼高、2个篮球场大小、重达1800吨的“钢铁巨人”。
  伶仃洋大桥施工区域位于台风多发区,海面风浪大,且临近伶仃航道、龙穴南航道等多条繁忙航道,这为“钢铁巨人”的精准安装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为保障吊装过程安全顺利进行,广东省交通集团联合广州海事局、中山海事局、沙角海事处、监理等相关单位多次召开专题会,分析研判,协调过往船只限速行驶,减轻对钢吊箱下放时的安全及精度影向。同时,建设者们通过提前预演、安全技术交底、细化责任等举措,克服外海特殊的施工环境对现场机械设备协调、人员组织、工序的准备及衔接造成的难题。
  
  施工组织和大型设备是精准安装“钢铁巨人”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据了解,此次钢吊箱整体吊装下放,采用了3200吨起重船“长大海升”号,有效解决下放过程中,天气、海风、波浪、海水流速等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向,既保证钢吊箱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又确保了下放精度,实现了施工作业的精准平稳。为确保钢吊箱优质高效下放,起吊按10%、60%、100%三级进行,每级持荷10分钟,现场安排专人全程检查各个起吊点受力、吊箱结构变形以及整体稳定性,测量人员全程监测并实时调整吊箱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
  11月6日下午4点,伶仃洋大桥西索塔首个钢吊箱与28根群桩基础精准落位结合,1800吨“钢铁巨人”顺利扎根伶仃洋。
  
  深中通道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过江通道,由广东省交通集团承建。项目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主要由长6.8公里的特长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主跨1666米伶仃洋大桥、主跨580米中山大桥、长约13公里非通航孔桥、东、西人工岛以及3处互通立交等关键构造物组成。
 
  项目起自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通过广深沿江高速二期东接机荷高速,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与在建的中开高速对接,通过连接线实现在深圳、中山及广州南沙登陆。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蓝图中,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笔,是完成珠江口“A”字型交通网络骨架的重要一横,是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新地标。建成后,将有效释放广东当前的区域交通路网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推进大湾区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
  中开高速连接深中通道,今后江门到深圳只要1小时左右
  中开高速是连接珠江西岸和东岸的直连通道,对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未来将成为粤西地区往来港澳及珠三角东部的一条快速通道,计划2020年建成通车。其中,江门段主线全长85.597公里,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在建的中开高速连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从江门市区前往深圳的行车时间将只需1个小时左右,比原来缩短了近一个半小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取名[超话]##传统文化##易经##早教##带着微博去旅行##城事关注# 【我市三个非遗项目惊艳进博会】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
  • 带出一部因为流感而失去理性的人,为取回对别人的信赖而努力的故事。带出一部因为流感而失去理性的人,为取回对别人的信赖而努力的故事。
  • 朋友是现实朋友,之前玩过ff14刚回归的豆花,回归也是我从别的游戏抓过来的。后面好说歹说的终于去看了e5s的攻略,打了一晚上还是没过。
  • 工作联系:artboss2017比较熟悉和擅长的艺术家收藏品包括杉本博司,荒木经惟,草间弥生,TenGuSan,訾鹏,YY,Sheep等【线下活动招募】#国民好
  • 最爱的卡通系列定制 划掉的都是已经纹了的, 还有图6 图7 图九部分一口价可约 [来] 现在做手艺低调点就会错过很多新朋友了吖 你们省点机票钱 省点高铁票的
  • #演员张东东[超话]#每天都能看到你的样子,听到你的声音,我很开心,很满足,就像你说的,知足常乐!未来的路很长,或许很难走,但是你不可以退缩,我相信珍爱你的人,
  • 他俩说完还互相点了个赞,学姐还伸手想和他一起比心的,孙理事有点尴尬没和学姐比哈哈哈哈,不然比了我了就吃醋了[思考]出图书馆还以为要继续刷卡才能出,我俩晃了半天,
  • 以下问题经常问,有不懂得都可以随时咨询我哦 #深圳牙齿矫正,深圳正畸,深圳欢乐口腔好不好?我:咱也不知道是不是像老板说的那样,离了婚,带着个娃立马就能说找就找一
  • 你看,浪费是可耻的,那你不吃,我帮你吃了吧,看,我多高尚,多好,多棒呀,嘿嘿嘿。好吧,谁让我没他可爱呢,就原谅他了,等晚上再收拾他,哼。
  • #王俊凯王源同框##凯源# 优秀的人终会碰到一起参加活动的呀!@摩登兄弟刘宇宁 #爱豆v力量# 10摩登兄弟刘宇宁•ᴗ•mdxd╭♡刘宇宁✧lyn#别来无恙-
  • 微信突然加入新功能,数亿用户猝不及防,你们想要的功能终于来了微信呢,差不多占据了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同时也基本成了很多人沟通的必备工具,基本上人手一个,不打电话
  • 微信突然加入新功能,数亿用户猝不及防,你们想要的功能终于来了微信呢,差不多占据了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同时也基本成了很多人沟通的必备工具,基本上人手一个,不打电话
  • 李马克粉丝给脸不要脸 既然继续造谣我担那我就不客气了[嘻嘻]ipad #李马克与mv女主ins传情# ❤️李马克 实力凹逼天才八嘎 加拿大的神秘火龙果 努力努力
  • 正基于此,尽管全真道一直倡导的是出世的思想,要求教徒远离尘俗、出家修行,但从全真道早期祖师和朝廷之间的互动来看,这种或建立道观阐化一方、或独自隐修开悟人天的修道
  • 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贤,必观其所以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节义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
  • #伊藤明日阳[超话]##伊藤あさひ# マイルノビッチ官推更新 2020 年 最後の日 2020 年 最后一天あ っという間に大晦日お気に入り のオフショット公開
  • 冲着这颜值,也要囤上两盒,我自己比较偏爱蓝紫~平时喜欢又不太敢尝试的眼影就来THE COLORIST调色师逛,有免费的卸妆棉、卸妆水和棉签,很贴心哦~而且店里的
  • 他表示,10%的投资萎缩对全球经济体而言历史罕见,未来投资将依旧疲软,并且对中期增长有重要影响。所以虽然大多数经济都有能力处理资产购买项目的后果,但它们采取的政
  • #任嘉伦[超话]# ❥ rjl#任嘉伦一任千面# #任嘉伦2021嘉速前进# 「白月光是年少 是他的笑♡RJL✨ 」 ✑荏苒时光 | 调修 |动图3P✩
  • 另外一场败者组中彩虹战队在决胜局0秒ADD扳平比分,加时赛中战胜对手淘汰了重庆冠军,他们将与北京冠军与MY战队的胜者交手。败者组比赛中,南京冠军绝对值遇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