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吸欧气!#逛菜市场也能发现新物种#】“没准儿是个新种!”这句玩笑话,成了真。

2021年春季,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滨清等人正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时,撞见几只米粒大小的小黑虫,由于飞得很“笨”——“挺着胸、直挺挺的”,引起朱滨清注意,他们迅速掏出捕虫网采集下来,还打趣或许是个新物种,没想到一语中的。

这种小黑虫,正是近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公布的4个新物种之一——三叉诺襀。

新物种的发现有何意义?靠“找”还是靠“碰”?如何验证真“新”?野外考察会面临哪些危险?日前,《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多位新物种发现者,探寻新物种发现背后的故事。

【发现:靠积累 也是意外】

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朱滨清都在野外考察,但他不会刻意去找新物种。

“新物种的发现有一定随机性,有时跑一晚上什么都没看见,有时只是停车休息下,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朱滨清告诉《中国科学报》,除了运气,调查人员的耐心和积累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要提前做准备工作。

图1:朱滨清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本底调查 朱滨清供图

例如,朱滨清本人对昆虫中的襀翅目非常熟悉,但为了此次本底调查,他还是查阅许多资料,充分掌握武夷山当地“老种”特征,这才能在发现三叉诺襀和武夷山诺襀两个新种时一目了然。

“襀翅目对环境非常敏感,和蜉蝣目、毛翅目一起,是国际上常用的水质监测类群,它们的存在说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朱滨清说,保护物种最重要的是保护原生环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标本馆副馆长金效华亦认为,发现认识新物种,一方面是认识自然进化本身,另一方面是摸清“家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图2:金效华在西藏米林考察 金效华供图

金效华对兰科植物有着20多年的研究,先后发表了60多个新物种。他表示,发现新物种需要发现者有深厚的积累,但大部分新物种是可遇不可求的。

2016年,金效华在缅甸葡萄地区考察,在经过村旁一颗树时,他抬头间猛然发现一株看起来像兰花的奇怪植物,仔细分辨后确认它是一株蝴蝶兰,而且是一个新物种。

“意外”之喜接踵而至。2017年在同一片地区,金效华在一片被烧光的竹林中看到几棵还未烧毁的竹子,蹲下来仔细一看,竹子底部竟然长了植物。“是天麻!”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新物种。

果不其然,经过调查验证,这株天麻确实是新物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则有一段长达10年“可遇不可求”的经历。

2010年,吴刚在菜市场购买了一种叫作见手青的牛肝菌,看着似曾相识,但又与其他见手青不一样。“这种见手青个头大很容易被采摘,但是菜市场卖的绝大部分是不成熟的,没有孢子产生,所以缺少用于真菌物种鉴定的重要形态数据。再加上我们一直没有在野外采到标本,鉴定工作停滞不前。”

直到2020年,吴刚的师弟终于在云南大理的松林中采集到它,这才证明这种见手青代表了一个新属和新种。

图3:吴刚正在察看牛肝菌切开后的受伤变色情况 吴刚供图

身在云南,经常能发现“躺”在菜市场上的野生菌新物种。“拿我研究的牛肝菌来说,在菜市场上有很多俗名,比如黄癞头、紫见手、红葱、白葱等。其中红葱就是我发表的新属新种,但我从来没有在野外采到过,可能是被老百姓采了,因为卖价不错。”吴刚说,为了做研究,他们也会去菜市场购买野生菌。

【验证:靠眼缘,更要证据】

一个新物种的发现,往往依靠外貌差异;一个新物种的验证,则需要充分可靠的证据。

吴刚告诉记者,目前物种分类中,普遍流行的方式是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形态学特征以及生态学数据来认识物种。

但他也提出,分子手段在极大地提升发现新种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会衍生其他问题,例如“同物异名”,即不同人给同一物种取了不同的名字,但最先发表的、符合命名法规的才是有效名。

吴刚就犯过这样的“错误”。2016年,他发表了一个牛肝菌新种,但2019年却有同行质疑这个新种是“同物异名”。

模式标本是物种“名称的携带者”,该同行对相似物种的模式标本重新研究后发现,模式标本的子实体是不成熟的,论文中的原始数据并不完全正确,再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吴刚发表的并不是一个新物种。

“实际上,我对前人发表的物种原始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两个物种在孢子大小上的明显区别,我就认定是新物种,问题就出在我没有研究已发表物种的模式标本。当你对自己研究类群不够了解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吴刚说。

在金效华看来,发现的新物种与前人发现的物种“撞车”,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但随着文献上网、标本上网,学者在查阅文献和标本时也更加便利,这种情况和风险也随之降低。

对于此次发现的两个新物种,朱滨清等人在收集到标本后,又经过近半年的整理、筛选、观察、比对,才最终确定为新种。

朱滨清认为,DNA测序、基因拓扑结构分析等现代手段提高了对隐存种,近似种等表型不易被区分的物种的身份界定,但不能代替传统的分类学,终归要回归物种表型上的差异,而这也是许多从业人员的兴趣所在。“我从小就爱好研究昆虫,我的同事、同行也基本是因为热爱从事的这行。”

【野外:有惊吓 也有惊喜】

从开始研究兰科植物,金效华有80多个月的时间在野外考察。

他认为,发表文章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不应该局限于野外还是实验室的形式,但野外考察非常重要,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获得感性认识,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对科学敏感度和对生物进化现象敏锐性的重要过程。

但野外考察,也是与危险共存和搏斗的过程。

图4:金效华在西藏墨脱县考察 金效华供图

2004年,不到30岁的金效华前往海南的热带雨林考察兰科植物,由于向导也喜欢观察植物,他们不知不觉地走散了。更糟糕的是,又下起了暴雨。

金效华冷静了一下,凭借经验判断村庄应该在低处,于是一路往低处走,所幸下了山。又搭乘老乡的摩托车,再步行到达90公里外的县城,终于与大部队取得联系。

还有一次更“要命”。2007年金效华等10多人从云南的贡山独龙江步行走到西藏察隅时,在穿过无人区,翻过海拔4700米的垭口后,他们发现快断粮了。

所幸,一行人几经辗转找到了当地的部队。由于大雪封山,部队粮食也十分紧缺,但依然为他们挤出了前行的口粮,而原计划三四天的路程,实际上走了七天。

为此,金效华总结了几点野外考察经验:安全第一,一定要用当地向导,带够粮食。

图5:吴刚在浙江景宁开展大型真菌多样性本底调查 吴刚供图

吴刚则有一次因“祸”得“福”的经历。

2011年,他们一行10多人前往云南怒江州考察,原本计划爬过怒江边上的一座陡山,再通过一座吊桥过去。但当爬至山顶时,才发现没有了前进的路。

碰巧一位老乡路过,他们赶紧问了路并沿着这条路走,结果还是没走出去。焦急中,他们又“摸”到一条小水沟,于是沿着小水沟往下走,终于走到了怒江江边。

令吴刚惊喜的是,迷路当天,他竟然采到了一个牛肝菌新属的物种,“不枉此次迷路”,他笑着说。

朱滨清也有一次在山里跋涉的经历。那天突降暴雨,导致山路塌方,他们不得不放弃汽车,背着设备从早上9点走到凌晨2点才出山。

图6: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璀璨星河 朱滨清摄

常年在野外,科考人员也得到了老乡、摄影爱好者、护林员的许多帮助。朱滨清表示,很多老乡看见稀奇的物种都会拍照发给他们,提供了很多信息。“有时候我们也会住在老乡家里,山里的夜间真的能看见灿烂的银河,太震撼了!”https://t.cn/A6JH8WNf

【完善交通路网 拉开城市框架】“高速公路上20多公里的路程都免费了,每次可以省8元的过路费,一年下来可节省一笔可观的支出!”经常往返于新乐市与石家庄市区的王先生说。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和先导工程,也是改善民生的保障,2021年,省会102.3公里三环辅道实现全线贯通,市绕城高速以内96.6公里高速公路免费通行,20条规划路有效疏通城市交通内网……

这一条条打通的“幸福路”,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对于缓解市区及周边交通压力、完善省会交通路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意义重大。

三环辅道全线贯通

有效改善外围区域交通出行条件

眼下,省会102.3公里三环辅道已实现全线贯通,其与现有三环主路一起组成省会城市快速环线,极大改善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县)之间的交通状况,不仅方便了周边群众出行,更为省会经济建设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支持。

在高营大街,记者看到,曾经双向两车道的小路,如今一跃变成了设有6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的城市主干道。“以前这条‘小道’经常会遇到堵车的状况,通行非常不方便,而且时不时地还会跑一些大货车,环境很差。2021年国庆节前工程完工后,一条大路豁然宽敞,随之而来的是,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住在附近的居民陈锋告诉记者,如今,环境变好了,出门方便了,而且附近的商业门店也红火了。一家人经常来这里散步,整个人心情都不一样了。

高营大街(北二环至古城东路)改建一期工程,是省会三环辅道全线贯通工程其中一项工程,起点为北二环辅路,终点为城垣路。道路全长2.1千米, 宽50米,为机动车双向六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40千米/小时,按照三幅式横断面形式对现状道路进行拓宽改建。

我市三环辅道全线贯通工程总长25.52公里,总投资约6.23亿元,涉及高营大街(北二环至古城东路)改建一期工程、307复线良村至西古城段改建工程、东三环辅道贯通工程、南绕城高速公路南三环辅道剩余工程4个项目,共10个断点。

“三环辅路的整体贯通,在完善路网、改善外围区域交通出行条件方面意义重大。”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三环辅道为省会环城快速路,它与城市放射性干道一起构成城市交通骨架网,承担省会过境车辆和绕城双重功能。三环辅道全线贯通后,必将对完善城市向周边发展以及市内外衔接的快速交通网络,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三环辅道经过的区域多为基础建设薄弱、急需发展的地区,贯通后可以优化周边交通环境,带动沿线的开发,提高沿线土地的开发价值。

绕城高速96.6公里免费通行

城市交通线网进一步优化

就在三环辅道打通的同时,我市绕城高速以内96.6公里高速公路实现了免费通行,为完善城市交通路网,拉开城市框架奠定了基础。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对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省会群众的热切期盼。

我市绕城高速由G4京港澳高速、G20青银高速、G2002石家庄市北绕城高速、G0211津石高速4条段组成,共计137.882公里。绕城高速内路段由石太高速、新元高速南段、新元高速北段、黄石高速、张石高速公路石家庄北出口支线、西柏坡高速、南绕城高速、平赞高速石家庄支线8条高速公路局部路段组成,共计96.6公里。

“绕城高速的免费通行,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按单车30吨载重,每吨公里通行费标准7分测算,每车即可节省通行费约74元。”位于黄石高速南侧的国通物流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车辆必须通过石太或者黄石高速才能进出物流园。石太、黄石绕城高速以内路段免费通行后,降低了物流成本,企业得到了实惠。

据了解,省会绕城高速以内96.6公里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后,我市通过城市化改造,彻底打破石家庄绕城高速以内区域被新元、石太、黄石高速分割的局面,破解高峰期裕华路等站口的交通拥堵问题,有利于拓展省会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拉开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完善省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快捷高效交通路网,改善主城区交通环境,切实提升省会的交通枢纽地位。

未来,我市还将通过对北三环主线与辅路的城市化改造,与省会北向主干道组成快速转换的北部城市快速路网,为省会拥河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交通保障。同时,优化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带动沿线的开发,提高沿线土地的开发价值,助力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

疏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织密美好乡村幸福网

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打通了服务沿线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百姓生活也将越来越美好。

为提升农村路网水平,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我市共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95.6公里,有效疏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织密了美好乡村幸福网。

“这条路重新修了以后,更宽敞、更平坦了,车辆行驶比以前安全了,沿线交通畅通了许多。”在井陉县测鱼大桥至山西界道路段从事旅游运输行业的郭师傅告诉记者。该项目于2021年10月28日建成通车,与山西七亘红色旅游道路相连,满足过境车辆和沿线群众出行需求,给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通行环境,对促进井陉县古村落石门村沿线的旅游发展,提高沿线村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测鱼大桥至山西界道路改建工程是井陉县2021年重点民生工程之一。项目起点位于乡道Y104(朱会—王寨)测鱼大桥南侧,沿既有道路向西,经前头庄、杨坡、排家岭、六地庙、石门村,终点到达河北山西界,与山西红色旅游地七亘村相交,路线全长7.97公里,连接5个村庄。该路原为水泥路,路面宽5米,运行多年破损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通行,此次改建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拓宽至6.5米,路面拓宽至6米。

随着2021年全市495.6公里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原路老化破损的旧况,改善了道路沿线的村容村貌,大幅提高了百姓出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促进了沿线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交通运输支撑。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2021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完美收官,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的“红利”将会逐步释放,有效地改善了村路路面状况,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农村路网的通达质量,完善了路网结构,降低了出行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大大改善县域内的交通环境、投资环境和沿线居民的出行条件,必将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条规划路打通

全面推进二环路沿线8大工程

城区外围交通路网逐步完善的同时,规划路的打通不断丰富着城区内的“毛细血管”。

在京广东街北地道,记者看到,车辆正从东向西有序通过地下箱涵进入火车站二层北落客平台。“以前走解放大街到火车站只能在南平台落客,今后通过京广东街不仅可以到火车站北落客平台,还可以通到中华大街。”出租车司机魏师傅告诉记者。

2021年以来,我市把规划路打通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惠民实事强力推进,在2021年初确定打通10条城区道路的基础上又启动了10条规划路,截至目前,京广东街北地道、体育大街(贾商路—方村路)、汇明路(红旗大街—中华大街)等20条规划道路已全部实现贯通,进一步方便了市民出行、缓解了交通压力。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石清路、文苑街、党家庄街与北二环连通,新石中路、新石北路在西二环内外连通,友谊大街在南二环内外连通,维明大街与南二环连通,北二环东延与国道307辅道连通,石铜路(南二环—南三环)快速连通,三环辅路连接国道307(东三环至良村段)扩建等8项二环路沿线工程,正在全面推进。

市城发投集团总经济师孙俊梅表示,二环路提升改造工程的建设对于完善我市城市路网结构体系,缓解区域路网交通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提升二环快速路的通行能力,也将实现多条道路在二环内外的连通,对于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的向外发展,促进沿线土地开发,提高居民出行便捷性等诸多方面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道路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城市路网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石家庄发布)

【横州年轻人返乡创业记:打工那么苦 不如回家卖“苞谷”】1月的广东汕尾,最高气温依然超过20度。但凌晨两点,凉意渐浓。在一片黑暗的苞谷地里,几缕亮光与重重树影一起随风摇曳,伴随着“嗖嗖”的响声。别怕,那是戴着头灯的农户正在抢收即将通过拼多多发往全国各地的“年货”——甜玉米。
  这片玉米地的承包者,27岁的黄轩,来自“中国甜玉米之乡”广西横州。作为“农二代”,他毕业就到深圳打工,做了几年流水线工人,觉得离“当老板”的梦想越来越远,于是回老家,种甜玉米。与父辈不同,他不仅把甜玉米卖到线上,还把它“发扬”到了广东。
  与之类似,11年前,当横州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逆行者”秦宗暖辞去广东的工作,返乡务农,种起了甜玉米。其间,他牵头成立鑫源果蔬,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包括基地、深加工、青贮饲料加工等在内的全链条产业。不仅生产玉米,他还通过拼多多等平台销售,订单量达到近10万单/月。
  临近年关,香甜脆嫩的玉米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热销年货之一。但在横州,甜玉米通常一年三造。为承接春节等销售旺季,横州人近年纷纷到毗邻的广东汕尾、惠州、徐闻等地承包土地,种植“第四造”甜玉米。
  甜玉米的故事是横州青年返乡创业的缩影之一。依托甜玉米等支柱产业及电商,越来越多横州年轻人选择结束与亲人分离的生活,踏上回家之路。他们的回归,既带回了在外历练的经验与技术,也唤醒了小城发展的活力与激情。

  再见,打工人。你好,新农人。
  两年前,何婷还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Amy时,她每天妆容精致、蹬着细高跟“哒哒哒”地走。这个80后湘妹子的“前半生”是一部小镇青年的奋斗史:考学、北漂、买房、结婚、生子,成为一名家住朝阳区的“朝阳群众”。
  两年后,“Amy”变成了穿梭于玉米地的农妇们时常谈起的“小何”,与秦宗暖一起把甜玉米卖到线上。
  没有很多人离开北上广时的纠结,何婷利索地卖掉北京的房子,欢天喜地回到丈夫家乡、全国的“果篮”广西南宁。她的心情可以用一副药材来形容——当归,应当归来。在这里,老人回归舒适的生活环境,孩子们承欢膝下,一家人整整齐齐;更重要的是,何婷找到了她创业的灵感——广西那些闪闪发光的农产品。
  去年,当决定做一番农产品上行的事业时,何婷的团队一拍脑门,做了款小程序,搜罗各种广西土货在线售卖,被横州人称作“玉米大王”的秦宗暖是她试图发展的第一个客户。
  最终,何婷没说服秦宗南,反而被他“策反”。近几年,鑫源果蔬一直是华盛绿能等拼多多头部商家的甜玉米供应商,深入了解“拼购+产地直发”模式后,秦宗暖萌生直接触网之心。“直接下场卖玉米不香吗?”就这样,拼多多让两位新农人重新达成共识。
  “以前,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好男儿志在家乡。”横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彭楷如此比喻。
  “打工与回家种玉米,各有各的苦,但种玉米赚得多一些。”黄轩称,目前日供玉米超过1万斤,线上线下各占一半,“近两年都得了钱”。
  在彭楷看来,人才回流的迹象正越发明显。“以前,年轻人挤破头要到广东打工,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四千五。而今,家乡的农产品越来越‘得钱’后,大家纷纷返乡,有的做电商、有的搞种植,各展所长。”
  去年5月横州发布的《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年)》显示,该县累计投入创业创新支持资金约5.15亿元,吸纳带动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6万人,累计孵化企业114家。

  丰产从“计划生育”开始
  作为农业大县,横州拥有两张名片,茉莉花与甜玉米。在黄轩的记忆中,读书时,家家户户种玉米。丰收时节,到处都是采收者,空气中都是玉米的清香。
  横州种植玉米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彼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率先培育出全新的玉米品种——“超甜20号”。在选择试种地时,一位老教授背着70斤玉米种子来到了横州市校椅镇。“甜玉米最宜生长的温度是24度,而横州当时的历年平均气温是21.6度。”彭楷说。
  “超甜20号”后来成了我国大陆甜玉米的当家品种。参与试种的校椅农民也成为横州甜玉米产业的拓荒者。
  “初来乍到”的甜玉米1984年仅有50亩,去年达到25.06万亩,在西南地区位居首位,年产鲜苞26.88万吨,鲜苞产值7.08亿元。
  这一飞跃,源于当地对甜玉米实行了“计划生育”——玉米秆只留下最优秀的苞。与北方玉米一年一熟的种植周期不同,横州甜玉米一年三造,每造生长周期最长78天,故“集中资源,一秆精养一苞”。
  为更好地“优生优育”,当地农技人员还提倡变“直接播种”为“育苗移栽”。彭楷解释,“以前,农户只管扔种子,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无法统一采摘。改良后的做法是,首先统一育苗,再挑选壮苗进行移栽,采收时一步到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目前,横州甜玉米已形成“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的种植技术体系,平均每造亩产也从600斤大幅攀升至2300斤。
  比起“好不好种”,劳动者更关心“得不得钱”。2007年后,甜玉米的赚钱效应凸显,价格从每斤几毛钱上涨至2元多,2017年甚至卖出2.8元/斤的高价。市场对脆甜爆浆的甜玉米的偏爱,反映了当地政府对错峰竞争的精准把控。广西甜玉米的竞争产区包括海南、云南等省,集中在3月上市,横州的第一造玉米五月中下旬才开卖。
  与此同时,电商也成为当地甜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玉米不耐储存,从保温袋、泡沫箱到冰袋、发泡膜,能想的办法都试过了,最后发现还是保鲜膜效果好。”秦宗暖说,近两年,伴随物流设施及保鲜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年轻种植大户开始为线上平台供货。
  更大的市场需要更多玉米,但横州土地有限。于是,掌握种植技艺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流转土地,供应元旦及春节的全国市场。广东的汕尾、徐闻等地也因而出现了横州新农人与甜玉米的身影。

  家门口的奋斗,才是生活
  当一座小城同时拥有支柱产业与新鲜血液,它开始变得既时髦又活力十足。“你知道小红书上的‘乡村超模’陆仙人吗?他就是我们横州人。”“你知道某某明星吗?她就给我们的‘网红玉米’带过货。”
  当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当地的新农人不再满足于只做隐藏在供应链里的“玉米大王”。去年以来,在拼多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加速上行的过程中,他们顺势而上,通过产地直发,让家乡的鲜玉米直连千家万户。
  除了鲜食玉米,当地新农人们还“挖空心思”,将玉米“吃干榨尽”,甚至发展出了生态农业——先卖玉米笋,再卖玉米苞,玉米花做凉拌菜,玉米秆喂牛,牛粪种蘑菇,菌糠还田种植甜玉米。
  “我们工厂主要负责收购社员及其他种植户的玉米秆,经过加工后,销售到贵州、海南、云南等地的奶牛场、养羊场。”鑫源果蔬合作社社员老谢说,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一年可以做到近百万的利润,让他彻底断了去广东打工的念头。
  围绕玉米产业,横州目前正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做电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搞种植、加工等;六七十岁的老人则发挥余热,是分拣、打包的能手。他们日薪最低150元,最高300元,旺季甚至可以月薪过万。
  在黄轩看来,种玉米虽然苦,奔波于两广及云南等地的他“两天就要跑掉一箱600元的油”,但这7年,“玉米让我买房买车”,过上了农村人向往的生活。
  横州市电商办副主任黄振武告诉记者,目前,横州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可为全市企业提供冷链仓储、农产品集中分拣配送等公共服务,解决了小宗农产品运输问题。目前物流服务已辐射233个村点,快递服务费用处于全区县域较低水平。“我们的快递可以每天上门服务,哪怕店铺拼单量只有几件,快递小哥也会准时取件。”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横州市网商数量5257家,带动就业创业1.68万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5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96亿元,同比增长34.54%。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也正带动当地甜玉米产业提质升级。此前,当普通应季甜糯玉米线下批发价每公斤4元时,横州生产的“白甜289”和“中国红”两款精品水果玉米在线上就卖出了单个8-10元的售价。
  “强农必须走品牌之路。”彭楷认为,横州的甜玉米要抓住拼多多年货节等机遇,推动产业从“成吨卖、称斤卖”的粗放模式向“论个卖、精深加工后再卖”的精品模式转变。

  图1:甜玉米“喘气快”,农户要赶在日出前赶紧采摘,避开高温,锁住鲜甜。刘威|
  图2:玉米本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甜玉米实验成功,其身份又多了蔬菜和水果两个标签。松仁玉米、玉米烙、玉米排骨汤等都是时常出现在年夜饭上的传统菜肴。刘威|摄
  图3:甜玉米产业从校椅镇扩展到两广地区,成为养育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仅横州石塘镇就有3万人从事甜玉米相关工作。刘威|摄
  图4:过去,农民要处理废弃秸秆,秸秆收割粉碎机创造了新商机。老谢的玉米秆饲料厂目前年产饲料3万吨。钟天一|摄
  图5:这一望无垠的苞谷地让横州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希望与未来。秦宗暖|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亲爱的小孩,谢谢你出现在我的人生,谢谢你让我度过了平和快乐的九个多月孕期,虽然我跟你臭爸爸好像永远也准备不好怎么养育好你,但是我们想做你的岸,你的树,给你最大的
  • 好不容易见上黛玉,黛玉更没好气:“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你看,凤姐,是知而不言,点到为止;宝钗是一笑会
  • #cv天空[超话]#我爱你四天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也许是三天 昨天,今天,明天 两天也可以 白天,黑夜一天也足够 每一天[心] sky微笑生活
  • 在环境与环境间、环境内部,环境要素间、要素和中心体间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着信息的重组和交换,即信息交易。在环境与环境间、环境内部,环境要素间、要素和中心体间相互作
  • 风花雪月诗酒茶,虽然现实那样残酷,但他好像总能带大家找到另一个浪漫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着希望。“吃货”这一章完美体现了苏轼的老饕精神,从东坡肉、河豚,
  • 3、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糖,吃了就没了;而你的不好,就像一道伤疤,它会永远存在。曾经爱过,走过,在沧海桑田后,能够安静的陪在你身边的,也就是你最终的依靠。
  • 陆安然和穆川的cp名是撸串还是穆然回首 怎么说呢 虽然都挺好的 一个说的是剧外的他们 另一个比较符合剧中的故事线 但是总会有另一种非官配的解读存在 安心稻多好呀
  • 在确认详细信息后,我们会只对被认为有不当行为的用户实施以上措施——“碰巧交换到了”等无意作弊的玩家不会进行限制,尽请放心。我还想强调的是:我们专注于FlokiF
  • (人民日报)【#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行# | 北线:践行“四力” 讲好陕西故事】8月2日上午,汽车行驶在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上
  • 曾有人统计,她曾演过陶虹的婆婆、王千源的岳母、孙淳的岳母、咏梅的妈妈……而真正让曹翠芬走进观众视线的,当属2018年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在里面出演了
  • 對於終能如願升呢台慶司儀,二人表現激動,哭到眼紅紅的威威,領獎時更激動地表示:「呢個獎我等咗26年,攞到獎之後想話畀自己知,原來我真係得架!」東東事後受訪時補充
  • what's up!what's up!
  • #财经[超话]##股票[超话]##今日看盘[超话]#索尼发《战神:诸神黄昏》媒体满分评分图《战神:诸神黄昏》已于本月9日正式发售,各大媒体评分也早已解禁。A股上
  • 从宇宙中数亿万粒子中遇到,然后氧化成风又变成宇宙中相互依偎的粒子,我们终究会在一起,庆幸相遇,分别也没那么可怕,于贞就是被说唱选中的人,听她的音乐全身每一个细胞
  • 宫崎骏说:一个人如果爱你无论怎样他都会来找你说话再难听,吵架再狠删除多少次,他都不会放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频繁的聊天,不再跟对方分享日常老人说:这是散
  • 值得肯定的是:这一年没有让时间从指缝中白白溜走;身边虽然没有相伴的人或许长时间依然会选择处于这种状态但也能把生活过的丰富有趣;依然不会带有目的去接近他人,而是保
  • #刘大锤称屈楚萧田曦薇是真的#我一个把卿卿日常6集看了3遍并且背下来的人,今天中午看到小白和轶姐姐的恋情我,告诉我自己剧人分离而且我是姐姐路人粉看到了以后很开心
  • 我以前也是喜欢写写写,可是我现在没有心情了也没有时间了。别人的小缺点我都能接受,不如他爷爷奶奶晚上从不刷牙,不如地上不管多脏几乎从来不拖。
  • 【怪鼠复仇:新娘之怒 彩蛋挑战完成方式(部分)】 #守望先锋归来[超话]# 作者:Milalworth on NGA 把门开开:进了A点出生点之后打开电台,
  • 我相信看过月怜叠图那个视频的姐妹都记得那位up是怎么叠图的吧,评论区都在说她叠的不对,但是她不改不删视频,任由这种错误流出,误导更多的人。#摇光录乱世公主[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