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因为近日发了几条幼升小和小升初的资讯,有不少粉丝咨询我入学的问题,画重点[虎爪比心]例如大家提到的北京各区小学转学什么时候开始?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郭筅笙今天汇总了东西海朝四大热门城区的转学相关问题,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东城区
东城区转学没有官方发布文件或通知,都是家长打电话问的。据了解,东城的转学是归小教科管的,下面是帮帮整理到的相关信息。
咨询电话:01087022073
地址:崇文门新世界附近
转学办理时间:22年办理时间是1月5日,需要提前电话预约

目前得知的东城转学基本要求为:
京籍孩子父母有房有户,且房户合一可以转学;
2、3、4、5年级接受转学;非京籍从外地转学过来按照小学入学政策符合条件的接收,但是要服从调剂;
非京籍在北京已经有学籍的不接受转学,据说工居有房可以(不过帮帮个人看法是,没有户口也完全没必要去东城啊,拼不过,一场空)
三个重点问题:

1. 东城区转入9年一贯的小学能不能直升?

回答是,这种学校一般不安排转进去(大家懂得,想去自己找人吧),但是如果能安排上转进去,小教科的回复是可以直升的。

2. 东城区转入有定额直升的小学能不能享受定额直升?

回答是,可以享受直升的待遇不要求6年学籍(相比西海这点是优势)

3. 东城目前转学原来说的是原则上对口小学,现在说法是全东城安排。估计最终执行还是就近安排,除非没地方了,所以学位充足的小学能转进。不过从东城2021年派位情况看,如果要是不就近安排也是有可能的。

郭筅笙解读:以上几个问题只是22年1月份小教科的回复,具体升学当年是不是按照这个执行请家长自行判断或者询问;

东城区目前大部分学校学位充足,除了100%直升的小学,其他学校往年买了房都几乎能转入;

2019年出了新政策,东城区四老房子也能转学了。这个是个大利好,但是建议还是要房户合一变成一顺位是最保险的。这种情况的家长建议具体转学的时候再打电话确认下。
附:
小学入学东城义务教育科咨询电话:01064222788

2:西城区
西城转学通知每年都会发布在公众号“ 西城教育考试中心”上,最近一次的通知可点击查看《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接收转学申请工作安排》

郭筅笙解读:西城转学只接收京籍,非京目前官方一律不接收,在北京已经有学籍的非京是绝无机会转进西城的。

22年的1月的转学通知中,明确了德胜学区3-5年级,陶白学区3-5年级、广外3-5年级无法接受转学生,就算强制转入就只能调剂到其他学区。通俗点说,就算你买了本学区的好小学也要调剂到最差的。

敲重点,在西城转学同样不能买直升校,就算转入,没有在该校连续六年学籍无法参与直升。

西城不能在本区内转学。

目前来说唯一值得转入的学区是金融街、月坛学区,毕竟这一片儿房价实在太贵,目前学位还算富裕。

3:海淀区
海淀转学是由接收的学校具体安排的(参考下图海淀转学的官方文件)。大体流程是:有房有户的前提下,家长先联系学校,学校有学位会接受,如果学校说没位置就会由海淀教委统一安排,原则是优先在学区内安排。

所以在转学窗口期内,家长一定要先联系心仪学校,学校一般会在门口张贴转学通知。

郭筅笙解读:海淀可以区内转学,转学想进目标校或房产对口校需要家长自己疏通关系。教委的安排基本就是学区协调解决,哪有学位去哪,优质校早就人满为患,有富裕学位的大概率只能是比较差的小学了。

海淀转学家长要注意,一定要保证用来转学的房子学位没有被占用(详细参考“六年一学位”政策)。具体查询方式见下图,大家可进行线上查询。

海淀转学收非京籍。

划重点,海淀转学不要转直升校。就算转入,没有在该校连续六年学籍,小升初时无法参与直升。

4:朝阳区

朝阳区每年的转学政策都会发布在朝阳教育考试中心网-学籍管理上,一年两次,基本都是在学期末发布,想要转去朝阳上学的家长可以关注网站通知。
网址:https://t.cn/RaMuBNo

郭筅笙解读:朝阳区对转学没有过高限制,有房有户是一定能转学的,而且基本能转去房产对应划片小学,朝阳区的上初中也是根据房产划片上的。
举个例子,小学在垂杨柳上的,后来买了人朝房子,那么小升初就可以派位去人朝。

朝阳区转学还有个优势,可以区内转学,也就是说可以转学去朝阳的好小学。
朝阳区转学收非京籍。

郭筅笙总结以下三点送给大家:1. 其实在北京,转学这个事主要是核心区卡的严(东西城转学不看学位占用),所以东城西城最严格,海淀朝阳比较松点(但是海淀看学位占用,朝阳未知)。

2. 每个区只要有房有户都可以转学,而且转学发挥空间比较大,大家懂得,如果能找人肯定能进目标校。

3. 另外,大家要搞清楚转学和跨区小升初是有区别的,转学是小学在读期间转小学3-5年级。跨区小升初则是不用小学就过来的,小学六年级毕业再去联系目标区教委派位,直接用房子小升初就可以,详细参考2019小升初跨区派位条件。
所以一个京籍孩子,小学可以转学,小升初可以跨区派位,中考可以中考移民,一共有三次机会从自己所在学校跑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家情况做规划。

【中信证券】医药2021&2022Q1业绩总结:疫情加速产业趋势分化 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 

2021 年,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4.1%,较2020 年增速(+7.8%)有所提升; 而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 净利润同比+62.8%, 较2020 年(+41.6%)显著加快,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整体来看,排除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的整体较大影响,我们认为疫情后时代,产业分化和趋势加速,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与疫情相关的板块(疫苗、ICL、医疗器械抗疫相关)以及医药创新(Biotech、CRO、CDMO)板块景气度较高。其中2021 年疫苗、ICL 板块、Biotech、CRO、CDMO 的收入增速均超过30%,是收入及利润增速最快的细分板块,主要系疫苗重磅产品放量,与疫情相关的仪器、检测试剂需求激增,海外客户需求加速国内转移,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等有关。此外,2021 年经营表现同样亮眼的科学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美板块收入增速均超过30%。血制品以及中药大健康板块经营趋势向好。医疗器械板块则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21 年业绩增速放缓,但国产化趋势加速。pharma、医疗零售主要系集采与医保谈判以及疫情对医院端诊疗人数、药品销售影响较大,经历了2020-21 两年的业绩波动,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以及医药零售2022 年有望迎来稳态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Pharma: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2.41%、-9.94%,受到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谈判的影响,pharma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增速同比有所放缓,利润端出现较大下滑。虽然pharma 中创新产品/新上市产品的收入贡献逐步提升(如恒瑞医药2021 年新上市3 款创新药、总数达到10 款),但集采与医保覆盖药品等的降价影响仍在消化过程中,业绩阶段性承压。但与此同时医药行业加速创新转型,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略有下降,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集采影响对整个药品行业在2022 年可能仍将持续,但是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在集采后市场格局稳定后依托产品的刚需性有望赢来业绩的稳健恢复增长,值得关注。

  Biotech:2021 年收入增速为108.23%,收入端维持较高增速,主要来自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其中的核心产品信达生物、百济神州PD-1 单抗2021 年销售额分别同比+35.44%、+56.17%),但由于较高的研发投入(2021 年、2022Q1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1.89%、81.85%),2021 年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 年,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和艾力斯首次实现产品收入,biotech 公司多年研发投入逐步进入兑现期,有望持续实现收入及利润端的高增长。根据动脉橙数据,2021 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总额达到1113.58 亿元,较2020 年增长26%。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热情有望为biotech 公司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提供有力支持。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板块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6.64%、11.08%,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具体而言:1)POCT 板块:业绩受疫情带动明显,2021 年在2020 年的高基数下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随着后续防控政策放开,我们判断,抗原检测需求有望再次迎来一波放量。2)常规IVD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放缓原因是2020 年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基数较高,2021 年新冠核酸检测持续降价。集采预期加速进口替代,22Q1 有所反弹。3)低值耗材板块:高基数下增速回落,内部高度分化,主要是在疫情早期2020 年以口罩和防护服需求为主,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需求转移到核酸检测采样管等产品。4)高值耗材板块:受疫情影响随着手术量下降而放量趋缓。展望2022 全年,随着局部疫情的缓和,手术量和高值耗材使用量有望逐季向上。5)医疗设备板块:2022Q1 受局部疫情影响装机量增速放缓,但全年业绩无需担心。

  CRO :高景气度持续,在手订单饱满,人员加速增长(2018-2020 年CAGR约为25.86%,2021/2020 年同比增速为36.28%)趋势下单产持续提升。2021营收/利润呈现明显加速趋势,2022Q1 收入增速达到66.44%,扣非净利润增速81.03%。整体来看,尽管医疗领域投融资额存在短期波动,但国内CXO 公司仍明显获益于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浪潮,以及国内创新药械和新治疗技术公司临床前/临床阶段的强劲研发需求,头部公司新签/在手订单饱满,并驱动了CRO 板块公司人员招募的加速;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和业务结构的持续改善,带来了CRO 板块公司人均创收和创利(扣非)的稳步提升。

  CDMO:新冠疫情催化下,资本投入和业务都迎来加速成长期。2021 年收入增速为45.52%,2022Q1 为68.74%,呈明显加速增长态势,同时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升,我们判断这和整体行业高景气度下产能利用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部分公司所公告的大订单的规模效应有关。此外2021 及2022Q1 期末,板块应收和存货同时大幅增长,则进一步反映了需求的高景气度,以及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强。CDMO 公司资本投入加速明显,特别是小分子CDMO 为主的公司(2021 和2022Q1 很多公司资本投入同比接近翻倍),且大部分公司ROIC/ROE、周转率处于稳步提升态势(详见后文分析)。中长期来看,疫情加速了新治疗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于工艺开发和试验设计能力要求的提高,行业远期外包率和龙头市占率天花板有望随之提升。

  科学服务及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高基数效应下2021Q1 业绩稳健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考虑到部分板块如生物制药设备、IVD 检测试剂原材料等受益于新冠疫情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科学服务板块2021 收入增速为34.93%,2022Q1 收入增速30.02%,高基数下仍实现快速增长。结合2022Q1 应收(YOY+66%)和存货(YOY+95%)的高增长,同时考虑到该板块内众多公司是近1-2 年内IPO 新上市或(拟)进行新的融资,在大额募集资金对于产能和人员投入增长的有力驱动下,我们预计板块2022 年的高增长的确定性非常强。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突破上游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是长期大势所趋,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领域是未来3-5 年确定性最强的赛道,有望孵育一批优质国内企业,市场/市值空间广阔。

  生物疫苗:受到新冠疫苗销售放量的影响,生物疫苗板块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95.24%、+179.59%,持续经营向好,其中二类苗销售恢复性增长趋势良好,预计有望延续到下半年。2021 年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主要系净利率较低的新冠疫苗占比提升增加。各项费用率均保持下降趋势,规模化效应日益显著。我们持续看好疫苗板块的投资机会。按照目前的重症率推演,Omicron 大概率会成为泛流感化,参考流感疫苗市场,加强针疫苗的需求具备一定的永续性,疫苗板块估值有望得到重塑。时间催化剂方面,关注康希诺的吸入剂型,以及沃森mRNA 三期的中期分析数据。同时建议关注潜在的大品种,例如百克生物(国内首个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获批)、瑞科生物(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三期在研、重组九价HPV 疫苗三期在研、优秀的佐剂系统)等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血制品:疫情后行业稳健修复,中长期发展确定性强。随着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消除,血制品行业2021 年迎来恢复性增长,血制品板块2021 年收入增速为16.99%,中国总体采浆量约9455 吨,较2020 年增长约13.4%,较2019 年增长约2.7%。中长期来看,新冠疫情下血制品战略资源属性进一步凸显,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家有望加速国内浆站建设,从而缓和长久以来血制品资源紧缺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且考虑到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采浆量受到冲击,血液制品进口供给收缩,给国产替代和海外出口创造了历史机遇,国内血制品企业稳健增长确定性强。

  中药大健康: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3.33%、+25.91%。中药大健康板块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谷底的迷茫期和困境期,2022 年有望迎来困境反转;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中药创新药的审批准则也在不断标准化,供给侧改革下迎来增量逻辑;在医药整体板块估值回调大背景下、中药板块作为低估值以及政策避风港等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截止到2022 年4 月29 日,目前中药板块平均PE 为29.87X,仅高于器械(受压于集采)和商业流通板块,部分核心龙头OTC 企业估值只有15-20X,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中药大健康板块2021 年收入和利润端呈现经营向好趋势; 盈利能力保持平稳态势,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疗服务: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31%、68.0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预计可选消费属性强的医院业务(如爱尔眼科的屈光、视光业务、通策医疗的种植牙、正畸业务等)受新冠疫情各地散发的影响或将有一定程度波动,但后续疫情管控结束后收入增长有望迎来逐季加速。预计医疗服务板块后疫情时期盈利能力将维持稳健。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提升,回款能力有所下降,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基本维持稳定,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美: 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6.82%、43.4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分别达37.96%、12.70%,虽新冠疫情各地散发,患者进院呈现一定程度波动,目前行业龙头效应已现,华东医药“少女针”Ellansé销售于国内市场爆发,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板块隶属消费升级赛道、需求将在防疫精准化趋势下延迟释放,后续有望长期保持快速成长。

  医药零售: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79%、4.58%,收入端增速有所放缓,利润端增速明显承压,主要受各地防疫政策限制、医保系统切换、新建店盈利周期拉长等影响。2022Q1 收入端增速有所提升,利润端所受局部疫情阶段性影响仍有延续,但我们预计Q2 起,随着防疫趋于精准化、集采全国推动,以及去年相关扰动因素的消除,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加速(3-4 月同店销售增速已出现明显加速态势),估值修复值得期待。2021 年行业板块的应收账款同比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同比小幅提升,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2021 年集采全国推进下行业处方药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随着防疫精准化趋势下,预计2022 年全年客流也有望快速提升,带动全年同店销售增长率的快速恢复。

  ICL: 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均高速增长, 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得益于:①2021 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常规医学检验业务恢复良好; ② 新冠核酸业务持续开展, 为业绩带来增量。2022Q1,ICL 板块的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由于春节返乡以及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导致新冠核酸业务量激增,显著增厚业绩。随着疫情防控以及全民核酸检测逐步进入常态化,预计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业务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驱动ICL 行业的业绩增长。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0.07%,跑输沪深300 指数1.01 pct,化学原料药跌幅最大当前,医药板块2022 年预测市盈率约26 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4.24%。本周A 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0.09 亿元,合计减持0.51 亿元,其中辰欣药业增持较多,增持0.05 亿元;蓝光发展减持较多,减持0.49 亿元。本周A 股医药板块,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4.69 亿元,其中翰宇药业交易额较大。

  风险因素:医保控费降价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和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制药公司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惠泰医疗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山东药玻和九洲药业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锦欣医疗、海吉亚、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等;6)疫苗产业链上的智飞生物、康希诺生物(H)、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云南白药、片仔癀等。

【中信证券】医药2021&2022Q1业绩总结:疫情加速产业趋势分化 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 

2021 年,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4.1%,较2020 年增速(+7.8%)有所提升; 而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 净利润同比+62.8%, 较2020 年(+41.6%)显著加快,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整体来看,排除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的整体较大影响,我们认为疫情后时代,产业分化和趋势加速,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与疫情相关的板块(疫苗、ICL、医疗器械抗疫相关)以及医药创新(Biotech、CRO、CDMO)板块景气度较高。其中2021 年疫苗、ICL 板块、Biotech、CRO、CDMO 的收入增速均超过30%,是收入及利润增速最快的细分板块,主要系疫苗重磅产品放量,与疫情相关的仪器、检测试剂需求激增,海外客户需求加速国内转移,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等有关。此外,2021 年经营表现同样亮眼的科学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美板块收入增速均超过30%。血制品以及中药大健康板块经营趋势向好。医疗器械板块则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21 年业绩增速放缓,但国产化趋势加速。pharma、医疗零售主要系集采与医保谈判以及疫情对医院端诊疗人数、药品销售影响较大,经历了2020-21 两年的业绩波动,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以及医药零售2022 年有望迎来稳态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Pharma: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2.41%、-9.94%,受到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谈判的影响,pharma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增速同比有所放缓,利润端出现较大下滑。虽然pharma 中创新产品/新上市产品的收入贡献逐步提升(如恒瑞医药2021 年新上市3 款创新药、总数达到10 款),但集采与医保覆盖药品等的降价影响仍在消化过程中,业绩阶段性承压。但与此同时医药行业加速创新转型,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略有下降,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集采影响对整个药品行业在2022 年可能仍将持续,但是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在集采后市场格局稳定后依托产品的刚需性有望赢来业绩的稳健恢复增长,值得关注。

  Biotech:2021 年收入增速为108.23%,收入端维持较高增速,主要来自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其中的核心产品信达生物、百济神州PD-1 单抗2021 年销售额分别同比+35.44%、+56.17%),但由于较高的研发投入(2021 年、2022Q1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1.89%、81.85%),2021 年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 年,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和艾力斯首次实现产品收入,biotech 公司多年研发投入逐步进入兑现期,有望持续实现收入及利润端的高增长。根据动脉橙数据,2021 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总额达到1113.58 亿元,较2020 年增长26%。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热情有望为biotech 公司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提供有力支持。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板块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6.64%、11.08%,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具体而言:1)POCT 板块:业绩受疫情带动明显,2021 年在2020 年的高基数下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随着后续防控政策放开,我们判断,抗原检测需求有望再次迎来一波放量。2)常规IVD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放缓原因是2020 年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基数较高,2021 年新冠核酸检测持续降价。集采预期加速进口替代,22Q1 有所反弹。3)低值耗材板块:高基数下增速回落,内部高度分化,主要是在疫情早期2020 年以口罩和防护服需求为主,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需求转移到核酸检测采样管等产品。4)高值耗材板块:受疫情影响随着手术量下降而放量趋缓。展望2022 全年,随着局部疫情的缓和,手术量和高值耗材使用量有望逐季向上。5)医疗设备板块:2022Q1 受局部疫情影响装机量增速放缓,但全年业绩无需担心。

  CRO :高景气度持续,在手订单饱满,人员加速增长(2018-2020 年CAGR约为25.86%,2021/2020 年同比增速为36.28%)趋势下单产持续提升。2021营收/利润呈现明显加速趋势,2022Q1 收入增速达到66.44%,扣非净利润增速81.03%。整体来看,尽管医疗领域投融资额存在短期波动,但国内CXO 公司仍明显获益于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浪潮,以及国内创新药械和新治疗技术公司临床前/临床阶段的强劲研发需求,头部公司新签/在手订单饱满,并驱动了CRO 板块公司人员招募的加速;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和业务结构的持续改善,带来了CRO 板块公司人均创收和创利(扣非)的稳步提升。

  CDMO:新冠疫情催化下,资本投入和业务都迎来加速成长期。2021 年收入增速为45.52%,2022Q1 为68.74%,呈明显加速增长态势,同时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升,我们判断这和整体行业高景气度下产能利用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部分公司所公告的大订单的规模效应有关。此外2021 及2022Q1 期末,板块应收和存货同时大幅增长,则进一步反映了需求的高景气度,以及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强。CDMO 公司资本投入加速明显,特别是小分子CDMO 为主的公司(2021 和2022Q1 很多公司资本投入同比接近翻倍),且大部分公司ROIC/ROE、周转率处于稳步提升态势(详见后文分析)。中长期来看,疫情加速了新治疗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于工艺开发和试验设计能力要求的提高,行业远期外包率和龙头市占率天花板有望随之提升。

  科学服务及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高基数效应下2021Q1 业绩稳健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考虑到部分板块如生物制药设备、IVD 检测试剂原材料等受益于新冠疫情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科学服务板块2021 收入增速为34.93%,2022Q1 收入增速30.02%,高基数下仍实现快速增长。结合2022Q1 应收(YOY+66%)和存货(YOY+95%)的高增长,同时考虑到该板块内众多公司是近1-2 年内IPO 新上市或(拟)进行新的融资,在大额募集资金对于产能和人员投入增长的有力驱动下,我们预计板块2022 年的高增长的确定性非常强。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突破上游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是长期大势所趋,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领域是未来3-5 年确定性最强的赛道,有望孵育一批优质国内企业,市场/市值空间广阔。

  生物疫苗:受到新冠疫苗销售放量的影响,生物疫苗板块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95.24%、+179.59%,持续经营向好,其中二类苗销售恢复性增长趋势良好,预计有望延续到下半年。2021 年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主要系净利率较低的新冠疫苗占比提升增加。各项费用率均保持下降趋势,规模化效应日益显著。我们持续看好疫苗板块的投资机会。按照目前的重症率推演,Omicron 大概率会成为泛流感化,参考流感疫苗市场,加强针疫苗的需求具备一定的永续性,疫苗板块估值有望得到重塑。时间催化剂方面,关注康希诺的吸入剂型,以及沃森mRNA 三期的中期分析数据。同时建议关注潜在的大品种,例如百克生物(国内首个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获批)、瑞科生物(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三期在研、重组九价HPV 疫苗三期在研、优秀的佐剂系统)等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血制品:疫情后行业稳健修复,中长期发展确定性强。随着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消除,血制品行业2021 年迎来恢复性增长,血制品板块2021 年收入增速为16.99%,中国总体采浆量约9455 吨,较2020 年增长约13.4%,较2019 年增长约2.7%。中长期来看,新冠疫情下血制品战略资源属性进一步凸显,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家有望加速国内浆站建设,从而缓和长久以来血制品资源紧缺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且考虑到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采浆量受到冲击,血液制品进口供给收缩,给国产替代和海外出口创造了历史机遇,国内血制品企业稳健增长确定性强。

  中药大健康: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3.33%、+25.91%。中药大健康板块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谷底的迷茫期和困境期,2022 年有望迎来困境反转;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中药创新药的审批准则也在不断标准化,供给侧改革下迎来增量逻辑;在医药整体板块估值回调大背景下、中药板块作为低估值以及政策避风港等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截止到2022 年4 月29 日,目前中药板块平均PE 为29.87X,仅高于器械(受压于集采)和商业流通板块,部分核心龙头OTC 企业估值只有15-20X,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中药大健康板块2021 年收入和利润端呈现经营向好趋势; 盈利能力保持平稳态势,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疗服务: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31%、68.0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预计可选消费属性强的医院业务(如爱尔眼科的屈光、视光业务、通策医疗的种植牙、正畸业务等)受新冠疫情各地散发的影响或将有一定程度波动,但后续疫情管控结束后收入增长有望迎来逐季加速。预计医疗服务板块后疫情时期盈利能力将维持稳健。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提升,回款能力有所下降,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基本维持稳定,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美: 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6.82%、43.4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分别达37.96%、12.70%,虽新冠疫情各地散发,患者进院呈现一定程度波动,目前行业龙头效应已现,华东医药“少女针”Ellansé销售于国内市场爆发,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板块隶属消费升级赛道、需求将在防疫精准化趋势下延迟释放,后续有望长期保持快速成长。

  医药零售: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79%、4.58%,收入端增速有所放缓,利润端增速明显承压,主要受各地防疫政策限制、医保系统切换、新建店盈利周期拉长等影响。2022Q1 收入端增速有所提升,利润端所受局部疫情阶段性影响仍有延续,但我们预计Q2 起,随着防疫趋于精准化、集采全国推动,以及去年相关扰动因素的消除,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加速(3-4 月同店销售增速已出现明显加速态势),估值修复值得期待。2021 年行业板块的应收账款同比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同比小幅提升,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2021 年集采全国推进下行业处方药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随着防疫精准化趋势下,预计2022 年全年客流也有望快速提升,带动全年同店销售增长率的快速恢复。

  ICL: 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均高速增长, 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得益于:①2021 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常规医学检验业务恢复良好; ② 新冠核酸业务持续开展, 为业绩带来增量。2022Q1,ICL 板块的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由于春节返乡以及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导致新冠核酸业务量激增,显著增厚业绩。随着疫情防控以及全民核酸检测逐步进入常态化,预计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业务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驱动ICL 行业的业绩增长。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0.07%,跑输沪深300 指数1.01 pct,化学原料药跌幅最大当前,医药板块2022 年预测市盈率约26 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4.24%。本周A 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0.09 亿元,合计减持0.51 亿元,其中辰欣药业增持较多,增持0.05 亿元;蓝光发展减持较多,减持0.49 亿元。本周A 股医药板块,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4.69 亿元,其中翰宇药业交易额较大。

  风险因素:医保控费降价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和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制药公司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惠泰医疗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山东药玻和九洲药业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锦欣医疗、海吉亚、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等;6)疫苗产业链上的智飞生物、康希诺生物(H)、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云南白药、片仔癀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成都世乒赛球队名单公布,国乒即将迎战日本等劲敌北京时间6月22日,国际乒联正式对外公布重要信息,那就是所有参加9月成都团体世乒赛的球队已经确定,东道主中国队领衔
  • #任嘉伦[超话]#rjl#任嘉伦请君# rjl#任嘉伦陆炎# rjl#任嘉伦2022爱你如一# rjl#任嘉伦2022再创嘉绩# 如果开心你就笑一笑,如果累了你
  • 在晒场上买了一头已经绑住了脚的会哭的老牛,这个老牛知道我救了它的命,对我很亲热,会看牛的都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着自己也是这样,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
  • 电视墙留白,很好地保证了墙面的统一性,下方放置组合沙发的其中一个模块,用时随时拉出使用,为室内增添更多座位;其次,电视墙的两侧都设有推拉门,与另一个空间有所联动
  • 其实核酸检测试剂的平均生产成本压根就不高,也就是3-5元之间(经研究人员测算)这之中的高额利润差价使得两三年之间迅速崛起了一批医药企业。事实上,从疫.情开始之初
  • 到1985年,国际油价降到12美元,再加上连续三年的粮食减产,苏联国内发生了严重的货币危机、资金链断裂和日用品的极度匮乏。此时,国际油价突破了创记录的40美元一
  • 坐在后排靠窗位 吹着雨后的凉风 看着窗外的一片绿色突然有感任何一段关系 从失去分享欲的那一刻起 就意味着我们的关系正渐行渐远当我给你发的大片消息只能得到你的几句
  • 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氧化为醋酸,在食物中,醋酸杆菌最后形成的醋,是在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口味独特且具有开胃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导致胃酸过
  • 看可爱过敏原哭了好多好多次,我二十五岁什么都没有,甚至对生活没有那些这个年纪该有的激情,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看透了太多太多,所以可爱过敏原里面有些句子写得很戳我
  • 此后她接了多档节目,但制片人看中的都是她的身材,总是刻意让她在节目里展现自己的优势。 转战直播间 “伴娘”事件过去之后,她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工作,圈
  • 作为奥运战略伙伴的伊利金领冠,在2021年的奥运会期间,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金领冠悠滋小羊也获得极高的热度,并凭借优异的品质、配方实力,收获了消费者的口碑与好
  •   肥城加快打造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15家企业已落户锂电产业园  5年冲刺千亿级锂电产业链  □ 记者 王洪涛 刘涛  通讯员 张昭澎 张磊  “公司二期投资
  • 清朝不许人心坏,举子安知天爵荣,所用是人行是学,不知何日可升平。清朝不许人心坏,举子安知天爵荣,所用是人行是学,不知何日可升平。
  • #偶像梦幻祭[超话]#各位妈咪们好,这里是余兮(叫我老余也成~)广东中山人,在湖南长沙读大学的大学狗一枚[二哈]我主推Leo,副推司糖,是奶次厨,最近有加推夏目
  • 但姚女士不这么认为,她觉得银行的划款都是由信托公司来操作的,而且付款留言写得很清楚,就是‘付信托本金’所以不能出尔反尔。但姚女士不这么认为,她觉得银行的划款都是
  • 恳请各位好心人士伸手相助,多多转发,您的每一次转发对我们都至关重要,每一次转发对我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帮助!谢谢!恳请各位好心人士伸手相助,多多转发,您的每一次转发
  • ”六丁六甲边拆装备边在心中腹诽:都是活了千年的狐狸,你俩在哪唱啥聊斋,该不会天真地认为他真能修好古境带你们走吧,太年轻了!”武大郎赶紧制止要强行争辩的六丁六甲,
  • 杜门应验(古传):出杜门二十里将见身着青、绿色衣服的夫妻,或四十里(一传为十四里)将见到修筑,惊恐之事,或路途阻塞不通为应。离为中女,克乾父,冲坎水夫宫,易动口
  • 『19条适合睡前发圈的文案』1、生活再遭,也不妨碍你越来越好2、世界治愈的是愿意自渡的人3、别太难过,这个世界就是针对心软的人呀4、所有动听的话,配上实际行动才
  • 面部分析➕改善案例投稿:小仙女的诉求是五官变立体,不需要太漂亮看起来干净清爽就好[兔子][兔子]侧脸照片很明显的能看出来她轮廓问题占主导,额头饱满但鼻梁太低,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