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开示】

1、閱藏分享:菩薩云何得住於道?

引用經文:《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三·須真天子經住道品第六》

爾時須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云何得住於道?」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說滅貪法,不於滅貪而求其證;說滅婬怒癡諸愛欲法,不於其中而求其證。是故,天子!菩薩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薩說空不以空為證,說無相不以無相為證,說無願不以無願為證,說不會不以不會為證,說無生不以無生為證,說無所起不以無所起為證,說無分際不以無分際為證,說離貪不以離貪為證,說離所作不以離所作為證,說滅事不以滅事為證,是為菩薩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薩無所施為具檀波羅蜜,不持戒為具尸波羅蜜,有瞋恚為具羼波羅蜜,以懈怠為具惟逮波羅蜜,憙亂忘為具禪波羅蜜,志愚癡為具般若波羅蜜。是故,天子!菩薩得住於道。」

2、閱藏分享:论道!

引用經文:《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四·道類品第十》

須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童子:「道為何等類?」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我所處是道類。」

……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於此行中,亦不得愛欲,亦不得生死,亦不得泥洹,是故道。道之所行得合於道。」

3、閱藏分享:何者是佛法器、非佛法器。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須菩提言:「文殊師利!我等聲聞因他聲解,豈能得知是佛法器及非器乎?文殊師利!我請汝說是佛法器、非佛法器。」

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諸入正位皆是非器,已為法界所繫持故。若觀法界而不捨放一切眾生,不墮正位、不共結住,如是等人是佛法器。復次大德須菩提!若到學法、無學法界為所縛者,捨一切眾生焦然結縛,心生疲倦怖畏三界,乃至一念不樂住結,是等名為非佛法器。大德須菩提!若有能盡未來際劫,發大莊嚴不怖不畏,行三界行不為三垢之所染污,於生死中起園觀想,欲樂諸有不集有行,如是等人名佛法器。復次大德須菩提!若無欲染示現染欲,非為瞋惱示現有瞋,不為癡覆示現有癡,除斷結使現住三界,導引眾生無有自高,荷擔重任一切眾生,能令無上三寶種性,具足不斷住三昧門,如是等人名佛法器。」

4、閱藏分享:陶器泥性無有差別,众生佛性亦无差别。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大德須菩提語文殊師利:「法性是一如一實際,云何分別說器非器?」

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譬如陶家以一種泥造種種器,一火所熟,或作油器蘇器蜜器,或盛不淨,然是泥性無有差別,火然亦爾無有差別。如是如是,大德須菩提!於一法性一如一實際,隨其業行器有差別:蘇油器者喻聲聞、緣覺,彼蜜器者喻諸菩薩,不淨器喻小凡夫。」

5、閱藏分享:不正思惟煩惱所熱名為無智,若正思惟名曰為智。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須菩提言:「解脫何事,說名解脫?」

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以何因緣故,或有縛者、或有無縛?」

須菩提言:「無智故縛。」

文殊師利言:「如是,斷無智故,名為解脫。」

須菩提言:「諸法平等,云何說智及與無智?」

文殊師利言:「如春熱時名為熱水,如冬降寒名為冷水,然其水性無有差別。如是,須菩提!不正思惟煩惱所熱名為無智,若正思惟名曰為智。然其此中無有士夫名智無智。」

6、閱藏分享:何謂為淨?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佛言:「須菩提!諸菩薩根本自淨故,聞諸功德不喜不高。」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薩根本自淨?」

佛言:「須菩提!無我根淨、無眾生根淨、無命根淨、無丈夫根淨、無人根淨、無身見根淨、無無明有愛根淨、無我我所根淨。」

須菩提言:「世尊!何謂為淨?」

佛言:「須菩提!無縛無解,是名為淨。無生無滅、無去無來,是名為淨。無妄想、無分別,無高無下,無作無不作,無闇無明,無惱無不惱,無縛無解,無生死無涅槃,是名為淨。」

須菩提言:「世尊!若無生死、無涅槃者,云何名淨?」

佛言:「須菩提!是淨無憶想生死及與涅槃,亦無染著。須菩提!猶如有言淨於虛空,實無所除令虛空淨。如是,須菩提!所言淨者,實無有法名之為淨。若有聞是而不驚怖,名之為淨。須菩提!汝今淨不?」

須菩提言:「世尊!我淨,以無垢故。」

佛言:「須菩提!若無有垢,為何所淨?」

須菩提言:「世尊!法性清淨我已知之。」

佛言:「須菩提!汝今能知法界性耶?」

須菩提言:「世尊!若離法界有餘法者可知法界,無有法界能知法界。」

佛語須菩提:「無有一法離於法界,誰知法界?」時須菩提默然不答。

7、閱藏分享:聲聞初中後善、菩薩初中後善了解一下。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中》

所說真正,初中後善。

「『云何初善?謂身善行、口意善行。云何中善?學行勝戒、學勝定勝慧。云何後善?謂空三昧解脫法門、無相三昧解脫法門、無願三昧解脫法門。復次初善者信欲不放逸,中善者定念一處,後善者善妙智慧。復次初善者信佛不壞,中善者信法不壞,後善者信於聖僧得果不壞。復次初善者從他聞法,中善者正念修行,後善者得聖正見。復次初善者知苦斷集,中善者修行正道,後善者證於盡滅。是名聲聞初中後善。

「『云何菩薩初中後善?若不捨於菩提之心是名初善,不念下乘是名中善,迴向一切智是名後善。復次初善者於諸眾生慈心平等,中善者於諸眾生起大悲心設何方便,後善者喜捨同等。復次初善者降伏慳貪、捨離破戒、遠離瞋恚、斷除懈怠、不住亂心、殺害無知,中善者施、戒、忍、進、禪定、智慧,後善者以諸波羅蜜迴向一切智。復次初善者謂四攝法教化眾生,中善者不惜身命守護正法,後善者善巧方便不墮正位。復次初善者如地等持不捨一切菩薩行心,中善者以善方便知進知退住不退地,後善者於一生灌頂正位。是名菩薩初中後善。』

8、閱藏分享:精進及不放逸到底有何不同?声闻和菩萨的精進及不放逸又有何差别?

引用經文:《大方廣寶篋經卷下》

佛告勝志:「菩薩有二法,速得明達具足大乘。何等二?所謂精進及不放逸。是中精進,謂如法得財一切悉捨;不放逸者,施不望報,皆以迴向於一切智。又精進者,正斷一切惡不善法,成滿具足一切善法;不放逸者,謂堅持淨戒不為後生,悉以迴向於無上道。又精進者,不惜身命修行忍辱;不放逸者,於諸眾生無侵害心。又精進者,進諸善法無有厭惓;不放逸者,進諸善根向無上道。又精進者,於諸禪支心無疲惓;不放逸者,於諸禪支不貪味著。又精進者,進諸多聞無有厭足;不放逸者,正念修行聖智聖慧。又精進者,不捨四攝;不放逸者,起化眾生。又精進者,身心堅住;不放逸者,不得身心捨離著法。又精進者,慈心等緣一切眾生;不放逸者,不得所緣眾生慈法。又精進者,教他眾生發一切智心;不放逸者,觀一切法皆悉如幻,而不捨離一切智心。又精進者,發起三昧;不放逸者,將護不令墮於漏盡。又精進者,如救頭然修集聖諦;不放逸者,不隨證滅。又精進者,為滿諸相集善無惓;不放逸者,觀於法身。又精進者,修淨佛土;不放逸者,淨眾生界。又精進者,集三十七助菩提法;不放逸者,安住寂靜解脫之法。勝志當知!菩薩所有善方便業,皆由精進而得成辦;菩薩所有一切智業,因不放逸而得成就。是故說言,菩薩成就智慧方便,不畏退轉無上正道。」

居士分享

9、如果有我,就有增益,就不会信心等如虚空。

復問:「云何心如虛空?」答言:「如虛空無心,心亦如是。如是心,心等如虛空。」復問:「誰當信心等如虛空?」答言:「天子!計有吾我人者則不信。」天子復問:「計吾我人者何所是?」答言:「心等如虛空,而欲增益過出其上。」復問:「云何增益過出其上?」答言:「計有常者便欲出其上,計無常者亦欲出其上;苦者亦欲出其上,樂者亦欲出其上;憂者亦欲出其上,無憂者亦欲出其上;計有身者亦欲出其上,計無身者亦欲出其上;空、無想、無願亦欲出其上;幻、夢、水中月、影、響一切諸法,其譬如是。如是等而復欲出其上。如法有所處便可增益,婬怒癡更相猗,復欲出其上。形此生死不可讚歎泥洹之事,復欲出其上。如是,天子!是為計吾我人者。‖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二

10、解空即入道。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佛法在何所起?」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一切佛法本無,無所起。何以故?天子!如虛空本無,從虛空本起一切佛法。」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佛法為幾何乎?可數知不?」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如諸法等,佛法亦爾。所以者何?如一切法,如來從是最正覺故。是故,天子!如諸法等,佛法之數等亦如是。」天子復問:「云何?文殊師利!婬怒癡寧復是佛法耶?」文殊師利答言:「爾。天子!婬怒癡是為佛法。何以故?愛欲無覺,以道之教教授故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將無一切皆當得佛耶?」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一切皆當得佛,審當作佛。卿莫疑也。所以者何?天子!一切當得如來正覺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皆得佛乎?」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為入寂然、為入空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寂之與空云何得覺?」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若不得空,何從得覺乎?用空無侶、無強無弱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如來曉空便得道乎?」文殊師利答言:「爾。天子!如所語!空則是道。佛說解空則為入道。」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是道之本?」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平等則道之本。」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法何所持而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持無我、無人,是故為道。」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而與道等?」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無所生、無所起則與道等。」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去至何所?」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去至一切人心諸所行中。所以者何?無所行亦無所至。」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何所出生?」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大哀則道所出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大哀是道之所生?」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度於一切是則大哀,道之所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道從何求?」文殊師利答言:「天子!道從一切愛欲中求。」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愛欲而能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淨八直行是故道。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施行而名為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愚癡與道等,道與愚癡等。施行是等,則名曰道等。於直見等、於邪見等,於直念等、於邪念等,於直語等、於邪語等,於直活等、於邪活等,於直業等、於邪業等,於直方便等、於邪方便等,於直意等、於邪意等,於直定等、於邪定等。」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直見與邪見等?」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等於虛空,等於寂靜。‖佛說須真天子經

11、大方廣寶篋經分享。

(1)为何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言:「文殊師利!佛法、結使有何差別?」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須彌山王,光所照處悉同一色,所謂金色。如是,須菩提!般若光照,一切結使悉同一色,謂佛法色。是故,須菩提!佛法、結使以般若慧觀,等無差別。是故,大德須菩提!一切諸法皆是佛法。」須菩提言:「文殊師利!以何緣故一切諸法皆是佛法?」文殊答言:「如佛智所覺。」又問:「云何如佛智所覺?」文殊答言:「如汝初始,後亦如是,不離如故,是以說言如佛智所覺。」又問:「所言初後,云何初後?」文殊答言:「初空後寂,故名初後。」須菩提言:「空之與寂有何差別?」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於意云何?如生金與熟金,有何差別?」答言:「以言說故而有差別。」文殊師利言:「如是,大德須菩提!以言說故言空言寂。若有智者,不著文字、不執文字。」須菩提言:「文殊師利!凡夫、智者有何別相?」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佛所說,以業相故名為凡夫,以業相故名為智者。」須菩提言:「文殊師利!業有何相?」文殊師利言:「因緣為相,隨其所行有差別名,若無所行則無別名。凡夫有行、有差別名,慧者無行、無差別名,有無中間名為聖行。然此聖行,於諸凡夫名為非行。

(2)诸法平等,云何說智及與無智?

須菩提言:「諸法平等,云何說智及與無智?」文殊師利言:「如春熱時名為熱水,如冬降寒名為冷水,然其水性無有差別。如是,須菩提!不正思惟煩惱所熱名為無智,若正思惟名曰為智。然其此中無有士夫名智無智。

(3)一切法非法,是什么意思?

須菩提言:「如佛所說一切法非法。此何謂也?」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佛所說,能知我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況復非法。若法應捨,則不名法、不名非法。」須菩提言:「文殊師利!如來佛法可非法耶?」文殊師利言:「大德須菩提!如來佛法無有決定,若無決定則不應說是法、非法,是故佛說一切法非法。https://t.cn/Ai8YeiQy

#國術养生[超话]#五声解

《素间·三部九候论》:五色微诊,可以目察,五脏相音,可以意识。声者,气之所发,气者,肺之所司, 《关尹子》金坚故实为五声也。六节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脏别论: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 《灵枢·本神》: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 实则喘喝,胸盈仰息。故肺病则见之于气,气病则见之于声。然五脏皆有气,则五脏皆有声。气司于肺,而传于五脏,则为五气,发于五脏,则为五音。闻声而五音以辨,则五脏攸分矣。

四十九难:肺主声,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入肾为呻,自入为哭。盖人秉五气,而生五脏,五气所发,是谓五声。肝秉木气,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在声为呼,心秉火气,在音为徵,在志为喜,在声为笑。脾秉土气,在音为宫,在志为忧,在声为歌。肺秉金气,在音为商,在志为悲,在声为哭。肾秉水气,在音为羽,在志为恐,在声为呻。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 《灵枢·经脉》 ;足阳明病则洒洒恶寒,苦呻数欠。足太阴病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足少阴病则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足少阳病则口苦,善太息,面微有尘,体无膏泽。阴阳别论: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若欠,名曰风厥。 《灵枢·口问》:寒气客于胃,厥逆上下散,复出于胃,故这噫。

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故为唏。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

呻者,肾之声也,而亦见于足阳明者,水胜而侮土也。噫者,脾之声也,而亦见于手少阴者,子病则传母也。 《素问·脉解》:太阴所谓上走心而噫者, 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上走心为噫也。喘咳者, 肺之声也,而亦见于足少阴者, 子病而累母也。二阳者,手足阳明,一阴者,手之厥阴也。肝胆主惊,此则土金木火发病皆主惊骇者,手之阳明则金胜木,足之阳明则木胜土,手之厥阴则子传母也。欠者,肾之声也,水灭火则见于手厥阴,侮土则见于足阳明,传子则见于足厥阴,传母则见于手阳明也。而诸声之中,莫重于哕。 《素问·三部九候论》: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宝命全形论: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凡声不离气,气之方升而未升则其声怒,气之方降而未降则其声悲,气之已降则其声恐,气之已升则其声喜。气壮则声宏,气怯则声细,气塞则沉郁而不扬,气散则浮飘而不归,气滑利则流畅而敏给,气结滞则梗涩而迟发。阳气盛则清而长,阴气盛则浊而促。阴阳应象论: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良工闻声而知病者,以气寓于声也。

然气也,而神传之矣。 《灵枢·忧恚无言》: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厌小而薄,则开阖利,其出气疾,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出气迟,而气之所以迟疾,则神之所使也。

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脏满,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故阳虚而见谵言,百无一生,神败故也。

古之言音者,于铎鼓琴瑟无情之物,而情达焉。聪者审音知其情状而悉其善恶,以声通乎气而气通于神也。况人以神气之激荡发为五声,较之丝竹金石更近自然。陆士衡《文赋》: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欢。 《邓析子》:体痛者,口不能不呼,心悦者,颜不能不笑。 《庄子》:强哭者,虽悲不衰,强亲者,虽笑不和。故语可伪也,而声不可伪。神气之默喻也。由五声而知五气,由五气而测五神。 《谭子》所谓语不灵而声灵也。

1.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
2.故君明人则有过,养人则不足,事人则失位,故百姓则君以自治也,养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显也,故礼达而分定,故人皆爱其死而患其生。
3.故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用智者之谋,勇者之断,仁者之施,足以成治矣。诈者,害民信,怒者,害民命,贪者,害民财,三者,乱之源。)
4.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慈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5.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
6.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山川,助地通气之象也。案,此处系辞言山泽通气,其意可得见也。)
7.以天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
8.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宾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
9.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以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婚,丧祭,射御,朝聘。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宝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10.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义,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11.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si)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之而弗耨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山虞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
12.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宝也。
案,此卷摘录最多,甚为精彩,山泽通气,其为地气也,义为艺分,仁之节也,大顺,至顺之道可得见也,可得守也。

——《礼记•礼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依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殷切嘱托,在释迦世尊灭度后、未来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娑婆世界,担当教化、度脱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
  • 3⃣城野医生377精华也是看博主推荐的,质地有点像面霜,我混油用着有点油,所以我只有晚上用,并且当做面霜使用。|||[微笑R]本人混油黄皮,常年熬夜气色很不好[
  • #科学备孕##试管咨询##备孕调理#厦门[地点]##刘宇宁宁远舟# #刘宇宁一念关山# #刘宇宁做自己的光# 每个人心中都有棵希望树,这棵树不在家里,就在心里。
  • ”“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都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享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这让人联想到天真浪漫的孩子们,当他们放肆画画时那藏不住的欢乐。
  • 如果有人问起你以后想嫁给一个什么样子的男人 你可以告诉他:我想应该是对我好对我好,只对我好的那种人吧不管我多要强在别人面前多么的坚不可摧我都要承认我始终是一个女
  • 小李在渭南益健医院的三次治疗一共花了2500多元,让小李气愤的是这个医院对自己进行的过度治疗。检查结果需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出来,小李想到渭南益健医院医生对自己的嘱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超话]# 愿你遇到这样的人,愿你成为这样的人。 ​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遗憾,随风散去,美好,留在心底。你的每一
  • 好像是在一瞬间被拉到了20岁 过去的时间里 在自己的世界里依旧还是小孩 年龄的增加 没能把我的幼稚带走 总爱带着十几岁那股意气行事 直到最近才猛然发现这个世界
  • 其实秋天,是个很适合想念的季节,当秋雨落下,或是夕阳的光洒在足球场,我想我可以想他,在深秋褪去的一身温柔里,我可以明目张胆地想他。生活在这么不友好的天气中,总觉
  •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的jian职演出,我也不会开着新宝骏RS-3出来,更不会发现这个宝藏之地!#知書club[超话]#她们已经不再年轻了。
  • #赵露思1109生日快乐# @赵露思的微博 宝贝生日快乐在成为你的粉丝之前 就隐隐约约听过你有多好 听过你在搬家时的神兵天降 见过你奔向粉丝的视频 却从未听过你
  • 他们的是这样评价这款香薰的:将花园装进衣柜里,衣柜漫香、除螨净化,幸福感是什么?便宜到不可思议也不知道是不是晚间特惠给我和室友都加了好多菜夹了好多好吃的意面太开
  •   该基地是去年沙岗镇引进的首个大棚农业设施种植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实行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公司主导产业经营发展模式,采用“帮扶带”
  • 荷花粉金丝雀哦放技能显卡客气地v那些那看看我放假吃鸡卡拉奇我发iv就信你卡乐威IC军法控A区哦饭内存卡累iv快是死讯你放假卡脾气哦付v就你发金额就搜我都拒绝烦恼
  • 《指南》提出,经过4年左右时间,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指南》提出,经过4年
  • #宠优寻##寻猫##广州寻猫##深圳寻猫##宠优寻寻猫寻宠救援[超话]# 深圳龙岗区丢失两天的猫咪找到了,非常遗憾的是猫咪已经去了喵星,可还有让我非常气愤的事情
  • 板块上: 1、证券继续异动 近一周,证券持续异动,其实也没啥利好,大家都看到了! 一方面是位置确实够高,圈友说是喜马拉雅上好乘凉;另一方面是高温天气逐步退却,
  • 我多次说过,只说邢艺,是因为彭铭慧 伙 同 邢艺及人社局 孙东多次向 组 织 报 送 多 份 假 . 红 . 头 . 文 件及 虚 . 假 材料。 孙东多次向
  • ”又曰:“今之所用,上至帅臣,下及裨将,以臣所料,悉可坐擒。敬武已受黄巢官爵,不出迎,濬见敬武,责之曰:“公为天子籓臣,侮慢诏使,不能事上,何以使下!
  • (想象一下)当一位裁判员置身于一座能容纳8万名观众、同时被亿万观众通过电视转播关注的世界杯比赛球场时,他必须果断做出可能影响一支国家队命运的判罚,他所承受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