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圈到大众市场 #汉服经济正破圈增长#】 经过多年发展,汉服正从小众圈走向大众市场,成为国潮文化、国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旅游、摄影等行业提供了营销新思路,古风剧本杀、古装宴饮等主打汉服元素的沉浸式消费更是方兴未艾。

今年“五一”假期,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长安十二时辰”在西安开市,不少游客特地换上唐制汉服,前来观唐艺、听唐乐、品唐食。错落有致的古风建筑间,衣袂飘飘,裙裾飞扬,汉服之美引人注目。

经过多年发展,汉服正从小众圈层走向大众市场,成为国潮文化、国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旅游、摄影等行业提供了营销新思路,古风剧本杀、古装宴饮等主打汉服元素的沉浸式消费更是方兴未艾。

汉服消费渐火

“以前穿汉服走在街上,经常有人问我要去哪里表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出这是汉服,不少人还可以说出朝代和形制。”山西省长治市园林景观设计师曹晓燕早在2015年就“入坑”汉服,她深切地感受到,近几年汉服所代表的国风文化盛行,社会对汉服的接受度不断提高。

“我一开始是购买分码成衣,随着对汉服的形制、面料有了更多了解,便开始购买定制汉服和来料汉服。”曹晓燕介绍,“来料汉服是我自己选购布料、画设计图再找裁缝制作的。春夏汉服花费在几十元到三四百元不等,用羊毛羊绒等面料制作的秋冬汉服则更贵一些。”

此外,曹晓燕还会购买一些原创设计、工艺复杂的汉服单品,如织金、仿妆花、化纤罗等面料的汉服。“单品由商家为我量身定制,一件的价格在千元以上。”曹晓燕说。

来自陕西省咸阳市的赵菁则偏爱棉麻材质的宋制汉服和明制汉服。她表示,“以真丝、缂丝等布料和工艺制作的汉服比较娇贵,对洗护方式、穿着场景要求较高,我更喜欢易于打理的棉麻汉服”。

赵菁大学期间就开始购买汉服,工作以后每个月都会购买2至3件汉服,价格在300元至600元之间。“除了与朋友聚会、旅行或者节假日时会穿汉服,我也在平常生活中将汉服与普通衣物混搭着穿。”赵菁告诉记者,自己有50多件汉服,大多从电商平台购买。

随着《国家宝藏》等节目中汉服穿搭引发关注、身着汉服的不倒翁小姐姐“出圈”走红,在社交平台的催化和传播下,在电商平台的助推下,原本只存在于小众圈的汉服正走向日常生活和大众市场,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抖音平台,以汉服为标签的短视频总播放量已经超过680亿次。抖音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2年1月至今,平台销售汉服的商家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9%。4月23日至5月4日开展的“抖音潮流东方季”活动中,抖音电商平台上汉服销量同比增长312%。

“汉服消费市场具有年轻化、女性化和圈层化特征,汉服消费行为呈现兴趣导向的收藏式消费和随意的一次性消费两极化特征。”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卉认为,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生机和活力,汉服消费认知度越来越高,汉服的市场接受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

表达文化认同

“刚开始喜欢上汉服,只是觉得它们漂亮。”回忆起“入坑”汉服的原因,赵菁如是说。与许多汉服爱好者相似,她被古装电视剧中精美的汉服所吸引,随即开始了解汉服文化,频频下单。

汉服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令许多消费者着迷的原因。曹晓燕认为,汉服是展示传统文化的服饰载体,普通人能直观地感受其文化魅力,也乐于在生活中展示和传播。

“汉服消费具有年轻化的特点,消费者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国力的增强,根植于心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了他们对本土品牌的自信与热爱。”田卉表示,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自我表达,汉服在满足年轻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表达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个性化和获取身份认同的深层次诉求。

汉服爱好者互称“同袍”,出自“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以汉服为纽带结交兴趣相投的朋友,建立群体认同。

曹晓燕告诉记者,刚“入坑”汉服时,汉服是一个十分小众的爱好,自己一直没有遇到“同袍”,差点“退坑”。“直到2017年乞巧节,我在本地贴吧上看到了汉服活动的招募帖,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才保持了对汉服的热爱。”

广州女孩刘雪儿也是在“同袍”的鼓励下,辞去老家公司职员的工作到杭州创业,于2019年创立峯裳传统服饰设计工作室。

刘雪儿告诉记者,乘着汉服东风,自己创业较为顺利,2019年9月在淘宝上架了“峯裳”品牌第一条原创设计的明制马面裙——碧玺绿色万字地灵犬献桃戏花望月织金裙,售价1188元。“当年就卖了500多件,至今仍是二手交易平台上‘求而不得’的款式。”

开店至今,“峯裳”累计推出20多款明制汉服,疫情期间平均每款也能保持100多件的销量。

一款汉服从设计绘图到工厂打样、改稿定稿,再到织布厂定织定染布料,上架销售后裁缝开始制作成品,需要好几个月。“设计一个新款,根据工艺的复杂程度、改稿次数等,成本在3万元至10万元不等。定织定染一批布料至少需要20万元至30万元的流动资金。”刘雪儿坦言,疫情给资金流带来了一定压力。

言及未来,刘雪儿很有信心。“汉服这种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审美和民族认同感的服饰在青年群体中很受欢迎,逐渐成为时尚与传统融合的文化现象和新兴产业,相信未来购买汉服的人会越来越多,从事原创设计的商家会有更好的发展。”

展现时代元素

随着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和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相关消费市场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从已经连续举办9届的西塘汉服文化周,到武汉欢乐谷“国风次元节·汉服赏乐春日纪”主题活动、北京花朝汉服文化节,再到多地景点宣布“穿汉服免门票”,旅游景区已成为汉服的高频使用场景,开展汉服租赁或售卖业务也成为不少景区的“二次消费点”。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汉服+拍照”的打卡模式,为此,不少旅游公司推出以汉服为核心的体验类项目。今年3月份,在马蜂窝于北京玉渊潭公园举办的一场同城社区活动中,参与者身着汉服,在花朝节以“花神”的身份解谜闯关,踏青游园的同时享受“穿越”体验。各类创意产品不仅为景区贡献了门票收入,也让旅游市场焕发新活力。

除了旅游,“汉服+”也给美妆、时装、婚庆、餐饮、摄影、礼仪培训等行业带来了营销新思路,汉服写真、汉服主题剧本杀、汉服下午茶等主打汉服元素的沉浸式消费方兴未艾。

造型师张智丽进入化妆行业已有9年,主要从事舞剧拍摄、广告拍摄、个人写真、舞台走秀的化妆工作,2017年从现代妆造转型做古风妆造。

“从设计、妆发到衣服、饰品,完成一套完整的古风妆造,大概需要2个小时,收费在2000元左右。”张智丽介绍,最初做古风妆造是兴趣使然,恰好赶上汉服热潮,因此经营较为顺利。如今,广告拍摄、个人写真中的古风妆造订单量不断增长,各地汉服走秀等活动更加频繁,纷纷对她发来妆造邀请。

这给张智丽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汉朝妆造简约大气,唐朝妆造雍容华贵,宋朝妆造则是内敛清丽。”张智丽告诉记者,“我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观博物馆、参考壁画和古画、请教专家,让妆造尽可能贴近历史、还原人物形象。希望消费者能够通过多样的古风妆造去了解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落地日常生活。”

“破圈”的汉服经济让传统文化走入更多消费场景。“汉服及相关消费要保持长期热度,无论在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文化意蕴的传达上,还是在产品自身的设计、品质乃至品牌化发展上,都需要创新式思考和时代化表达。”田卉认为,只有扎根对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以时代元素为出发点,与目标消费群体的审美和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使传统文化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土壤。

【十年变化系列海报|油海宝石花 绽放新时代】滨城五月温暖,天蓝风清云淡。在大港油田采油五厂的尤立红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尤立红正在通过远程系统调取几口重点油井的数据。“刚参加工作时,几乎天天骑车巡井,现在坐在电脑前,一会儿就搞定了。我感觉自己特别幸运,作为一个‘油二代’,我成长的点滴都与大港油田的发展同频共振。”谈及大港油田这些年来的发展,尤立红的话语中透露着油然而生的自豪。

  人工巡井升级电子巡查 油田开启数智化管理新时代

  1996年,18岁的尤立红从大港油田石油技工学校毕业进入大港油田采油五厂金牌采油站46站,成了一名采油工。“想到深藏地下的‘黑色黄金’重见天日,特别有成就感。”在外人看来,采油工的工作主要靠的是力气,抡大锤、爬油井都是脏活累活,这个领域应该是男同志的天下,但刚参加工作的尤立红就带着这样的梦想,一头扎进了涌现过许多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的大港油田,凭着一股“女汉子”的泼辣,把采油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从当初那个对石油专业技能一知半解的小丫头成长为了集团公司的采油技能专家。

  “那时我所在班组的工作辖区超过3平方公里,骑着车子巡完一圈油井也要两个小时。遇到下雨天,每走一步都要将雨鞋从泥中拔出来。”刚到班组,尤立红就和师傅们每天下井场检查设备、采集油样、记录数据……就这样日复一日,她一直坚守在这片承载着梦想的老油田,但工作的环境却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近十年的变化太大了,自行车变成了电动车,电动车又换成了汽车,巡井的时间在慢慢缩短,大家的劳动强度在一点点减少。现如今,我们的采油工人坐在屋内,基本上就能将所管辖的油井数据全部采集完成,遇到极特殊天气,我们还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检,大大减轻了一线工人的工作强度。”尤立红一边查看着港西一号井丛场的数据一边对记者说。

  近年来,大港油田把物联网引入生产管理的每一根“神经”,单井在线计量、注水井远程调控在全油田得到推广,全面取代了传统的人工计量和水量调节。423公里的管道首次实现全网络化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既防止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原油损失,也解决了传统人工巡线效率低、劳动量大的问题。2021年,大港油田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部署,把数智油田建设纳入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以“智能油藏、智能井筒、智能地面、智能管理”为核心的数智油田,为保障老油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尤工,您看一眼这口井的数据感觉有些异常。”在记者与尤立红的交流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向尤立红咨询生产处置情况。尤立红熟练地登录系统,并和几个技术专家在线调取生产井相关数据,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了解决方案。十分钟后,生产现场传来消息,井口数据一切正常。“这是我们现在处置生产问题最常用的办法,现场连线、在线会诊,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工作后的尤立红告诉记者,光纤预警与视频联动、激光云台等技术的加持下,现在的大港油田“大型站库少人值守、小型站库无人值守”,人工巡井升级为电子巡查,驻站式管理变为集中管控,开启了数智化管理新时代。

  新理念焕发新面貌 新时代工匠筑梦老油田

  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尤立红又和同事们针对近期采油量出现波动的几口井查找原因。“靠知识武装自己,靠技能为石油奉献,做一名知识型、实干型、创新型员工,是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看着墙上自己主导设计的工作法,尤立红的思绪回到了2006年。

  那一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拉开大幕,刚休完产假的尤立红把尚未断奶的儿子交给婆婆,便投身到比赛中。140余个日夜苦战,每天休息不足5个小时,理论卷子摞起来有半米多高……最终,她夺得金牌,离“知识型”工人又近了一步。2013年,“尤立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她带领一支集结了省部级劳模、技术骨干等人员的创新团队,围绕安全生产和基层操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挖掘员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推广先进操作法。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普通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更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更好地配合。企业、个人都要扮演好相应的角色,才能合力打造创新型企业。”尤立红带领员工苦练内功、革新技术、解决生产难题,帮助员工把想法变成现实,让基层员工的“智慧点子”,变成助推企业发展的“效益金子”,与基层员工共筑“工匠梦”。

  “推动采油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环保,一直是大港油田努力的方向。数智油田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应紧跟建设国内一流数字油田的总体目标,除了新设备、新应用,我们还得用新理念、新面貌推动企业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大港油田公司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大港油田不仅在硬件上持续升级,同时也致力于把员工培养成工匠,把工匠培养成劳模,全面激发基层创新创效的强大活力。每年开展近2万人次的技能培训,源源不断地储备人才力量。

  除了尤立红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大港油田还有21家创新工作室同时为生产进行服务。依靠这些工作室,大港油田形成技能创新成果483项,103个创新成果在油田广泛应用,创效数千万元。

  此外,大港油田也把绿色生产融汇到企业数智化发展的每一步,默默地为传统石油企业寻找和探索的新的效益增长点和绿色发展之路。从“三老四严”到“四精”“四创”“四增”,从过去的“一井一场”改为现在的“多井一场”,大力推广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建设完成华北地区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

  【记者手记】

  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小丫头,还是集团公司的采油技能专家,尤立红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基层工人,既传承了传统石油工人吃苦耐劳的“铁人精神”,又具有新时期“时代先锋”的创新特质。她和奋斗在油海的石油工人们坚守在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追逐着自己的小梦想,凝聚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石油梦。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始终闪光,也看到了千千万万石油工人开拓创新、永不止步的“中国梦”。同样,跟随她的脚步,我们见证了身边昔日老油田的新变化,也感受着中国石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她就像扎根在油海的“宝石花”,顽强地拼搏,永恒地奋斗,绽放在我们的新时代。
https://t.cn/A6X60EAH

【十年变化系列海报|油海宝石花 绽放新时代 】滨城五月温暖,天蓝风清云淡。在大港油田采油五厂的尤立红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尤立红正在通过远程系统调取几口重点油井的数据。“刚参加工作时,几乎天天骑车巡井,现在坐在电脑前,一会儿就搞定了。我感觉自己特别幸运,作为一个‘油二代’,我成长的点滴都与大港油田的发展同频共振。”谈及大港油田这些年来的发展,尤立红的话语中透露着油然而生的自豪。

  人工巡井升级电子巡查 油田开启数智化管理新时代

  1996年,18岁的尤立红从大港油田石油技工学校毕业进入大港油田采油五厂金牌采油站46站,成了一名采油工。“想到深藏地下的‘黑色黄金’重见天日,特别有成就感。”在外人看来,采油工的工作主要靠的是力气,抡大锤、爬油井都是脏活累活,这个领域应该是男同志的天下,但刚参加工作的尤立红就带着这样的梦想,一头扎进了涌现过许多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的大港油田,凭着一股“女汉子”的泼辣,把采油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从当初那个对石油专业技能一知半解的小丫头成长为了集团公司的采油技能专家。

  “那时我所在班组的工作辖区超过3平方公里,骑着车子巡完一圈油井也要两个小时。遇到下雨天,每走一步都要将雨鞋从泥中拔出来。”刚到班组,尤立红就和师傅们每天下井场检查设备、采集油样、记录数据……就这样日复一日,她一直坚守在这片承载着梦想的老油田,但工作的环境却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近十年的变化太大了,自行车变成了电动车,电动车又换成了汽车,巡井的时间在慢慢缩短,大家的劳动强度在一点点减少。现如今,我们的采油工人坐在屋内,基本上就能将所管辖的油井数据全部采集完成,遇到极特殊天气,我们还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检,大大减轻了一线工人的工作强度。”尤立红一边查看着港西一号井丛场的数据一边对记者说。

  近年来,大港油田把物联网引入生产管理的每一根“神经”,单井在线计量、注水井远程调控在全油田得到推广,全面取代了传统的人工计量和水量调节。423公里的管道首次实现全网络化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既防止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原油损失,也解决了传统人工巡线效率低、劳动量大的问题。2021年,大港油田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部署,把数智油田建设纳入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以“智能油藏、智能井筒、智能地面、智能管理”为核心的数智油田,为保障老油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尤工,您看一眼这口井的数据感觉有些异常。”在记者与尤立红的交流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向尤立红咨询生产处置情况。尤立红熟练地登录系统,并和几个技术专家在线调取生产井相关数据,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了解决方案。十分钟后,生产现场传来消息,井口数据一切正常。“这是我们现在处置生产问题最常用的办法,现场连线、在线会诊,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工作后的尤立红告诉记者,光纤预警与视频联动、激光云台等技术的加持下,现在的大港油田“大型站库少人值守、小型站库无人值守”,人工巡井升级为电子巡查,驻站式管理变为集中管控,开启了数智化管理新时代。

  新理念焕发新面貌 新时代工匠筑梦老油田

  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尤立红又和同事们针对近期采油量出现波动的几口井查找原因。“靠知识武装自己,靠技能为石油奉献,做一名知识型、实干型、创新型员工,是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看着墙上自己主导设计的工作法,尤立红的思绪回到了2006年。

  那一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拉开大幕,刚休完产假的尤立红把尚未断奶的儿子交给婆婆,便投身到比赛中。140余个日夜苦战,每天休息不足5个小时,理论卷子摞起来有半米多高……最终,她夺得金牌,离“知识型”工人又近了一步。2013年,“尤立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她带领一支集结了省部级劳模、技术骨干等人员的创新团队,围绕安全生产和基层操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挖掘员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推广先进操作法。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普通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更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更好地配合。企业、个人都要扮演好相应的角色,才能合力打造创新型企业。”尤立红带领员工苦练内功、革新技术、解决生产难题,帮助员工把想法变成现实,让基层员工的“智慧点子”,变成助推企业发展的“效益金子”,与基层员工共筑“工匠梦”。

  “推动采油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环保,一直是大港油田努力的方向。数智油田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应紧跟建设国内一流数字油田的总体目标,除了新设备、新应用,我们还得用新理念、新面貌推动企业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大港油田公司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大港油田不仅在硬件上持续升级,同时也致力于把员工培养成工匠,把工匠培养成劳模,全面激发基层创新创效的强大活力。每年开展近2万人次的技能培训,源源不断地储备人才力量。

  除了尤立红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大港油田还有21家创新工作室同时为生产进行服务。依靠这些工作室,大港油田形成技能创新成果483项,103个创新成果在油田广泛应用,创效数千万元。

  此外,大港油田也把绿色生产融汇到企业数智化发展的每一步,默默地为传统石油企业寻找和探索的新的效益增长点和绿色发展之路。从“三老四严”到“四精”“四创”“四增”,从过去的“一井一场”改为现在的“多井一场”,大力推广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建设完成华北地区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

  【记者手记】

  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小丫头,还是集团公司的采油技能专家,尤立红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基层工人,既传承了传统石油工人吃苦耐劳的“铁人精神”,又具有新时期“时代先锋”的创新特质。她和奋斗在油海的石油工人们坚守在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追逐着自己的小梦想,凝聚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石油梦。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始终闪光,也看到了千千万万石油工人开拓创新、永不止步的“中国梦”。同样,跟随她的脚步,我们见证了身边昔日老油田的新变化,也感受着中国石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她就像扎根在油海的“宝石花”,顽强地拼搏,永恒地奋斗,绽放在我们的新时代。

来源:津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的妈呀 (上次团还是99三盒) 太卷了太卷了!#跟着biubiu买买买# 99四盒‼️第5⃣️次复团 跟他们老板要来了王炸福利!
  • 已是板上钉钉的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嘴有多硬,打脸就有多痛。已是板上钉钉的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嘴有多硬,打脸就有多痛。
  • 我其实早早就计划着这一天,但是我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事情导致我九点多才到家,蛋糕店已经关门了,你的蛋糕也回不来了,我是很沮丧的,小猫。我给予你很多“特别”我的小猫,
  • 用户可选择临近的多家餐厅下单,一并快递,仅收一笔快送费,某些餐厅甚至免快递费。用户可选择临近的多家餐厅下单,一并快递,仅收一笔快送费,某些餐厅甚至免快递费。
  • 棣棣的大火一瞬间让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到了我们身上 从她们眼里投来那千万道或恶/意或冷漠或期许的目光 无异是一堵燃烧起来的火墙 我们就被围在里面 她们只希望看到两种
  • 因为那个密不透风的铜色的门,真的非常高,非常高(《我不是药神》电影结束时,有这个画面)他给自由划了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我想任何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地方的人,看
  • 3.李易峰事件之后,圈里资源受到影响最大的是王嘉尔,因为很多有关他的瓜满天飞,一些原本对接他的国内资源现在都退缩了。:1.朱一龙后续还是会减少曝光率,一门心思放
  • 但吾从未有害人之心,真心实意从不参假,奈何人言可畏,人心更可畏[泪]吾不怨不恨,但愿以后所遇是良人,所求皆温暖[心]#大熊猫小优[超话]#美好乐观坚强可爱的天使
  • 但,我是我,不是苏轼,不是杨倩,也成为不了像张桂梅校长那样令人肃然起敬的存在,但我想用尽全力向前奔跑,去领略世间的美好;去感受生命的奥秘;去体会人生的酸甜。在人
  • 昨天我们抱着哭了好久我问你,是不是真的要分手,请清楚明白的告诉我,分手理由是什么我知道,你说不出来,你真的一句都说不出来或许你也经常觉得我不够爱你,所以我们走不
  • 若得风流如此老,也何妨相对无杯酒。后两句看得很明显:“情洽东篱主,千载是知音。
  • 从眼下该指数的技术指标看,是上述护盘主力里面仅有的三个周KDJ形成金叉的板块,另一个是房地产板块,这个板块对大盘带动的能力有限,只不过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角色,还有
  • [微风]淘米的水不要倒掉,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擦洗家具,这样节水又环保。[微风]不浪费水资源,做到随手关龙头、一水多用,像我家每次拖地的水都是留着用来冲厕所。
  • 近年来,高石村积极推进扶贫车间创建,由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出资20万元开办重庆市垫江县高石电子元件加工有限公司,公司按照就业扶贫车间的运作模式,投入运营以来增收效
  • (呼和浩特日报)#文化内蒙古# ​【满足群众教育需求 呼和浩特市教育领域项目已开复工47个!其中:和林格尔县空港幼儿园项目规划新建5686平方米教学综合楼一座及
  • 根据阿斯报的报道,布斯克茨明夏离队已经基本可以确定,近期布斯克茨和迈阿密国际的转会谈判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作为巴萨队内薪资最高的球员之一,布斯克茨的离开会给巴萨腾
  •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小宇宙是真的,就是在你遇到最困难的时候,只要不放弃,小宇宙就会爆发了,然后就可以逆袭了[喵喵]五个青铜战士就是靠这种力量打败了黄金圣斗士和最后的
  • #每日一善# 那时,我还没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人的一生很迷惘,
  • 【9月22日】吃货专场!点[赞啊] ,请5个姐妹喝豆奶 明天开[星星]菜菜官网:[星星]超级搜:需要什么直接来菜菜网站搜,你们想要的基本都有 零食大集合:早餐集
  • #说说咱们交通人#【省公路设计院公司赵虎获评第二届中国公路学会优秀青年岩土工程师】#蜀道优#近日,省公路设计院公司赵虎获评第二届中国公路学会优秀青年岩土工程师。